随着人口年龄增长、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的日趋增加。作为人群胆囊疾病的常见病,胆囊息肉病因复杂甚至有些息肉有癌变倾向,严重影响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了解胆囊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对胆囊息肉的诊断与预防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称,在我国,随着B超技术的广泛普及,胆囊息肉样病变检出率越来越高,其临床、病理特点和手术时机选择得到广泛的研究。如胆囊息肉大于1厘米时,最好先行手术治疗,以杜绝癌症的发生。胆囊息肉在病理上属乳头状腺瘤,是各种胆囊黏膜良性隆起的总的简称,可单发,但常呈多发性。胆囊息肉病变主要包括: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样息肉、腺肌瘤、混合性息肉等。1临床表现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并无症状,只是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近些年来国内外也有许多关于胆囊息肉癌变的报道,尤其在伴有结石时,癌变机率会明显提高。胆囊息肉在临床上可分三个时期即: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在治疗中,一般都要经过“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的过程,各个时期的特点如下: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胆囊息肉体积不断增大不变化逐渐减小胆囊息肉数量不断增多不变化逐渐减少在临床上,一般可根据胆囊息肉的性质: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胆固醇息肉:此种类型的息肉最为多见,但它却不是真正的息肉.而是胆汁中胆固醇的结晶集结在一起所形成的桑葚状改变,其直径大小多为1厘米以下。(二)增生性息肉:此种类型的息肉仅次于胆固醇息肉,多见于中年妇女,60%的患者会伴有胆囊结石。它是胆囊的一种增生性改变.其直径大小多为0.2—0.5厘米。(三)炎症性息肉:此种类型的息肉是在慢性胆囊炎或胆结石的基础上形成的.其直径大小多为1厘米以下。(四)腺瘤性息肉:此种类型的息肉属于真性息肉,可合并慢性胆囊炎和胆结石.多见于老年人,其直径大小多为0.2—2厘米。在临床上,腺瘤性息肉可发生出血、坏死性改变,有的甚至还会演变为乳头状腺癌。(五)淋巴性息肉:此种类型的息肉比较少见,多有淋巴组织增生的改变,其直径大小多为0.1—0.3厘米。胆息肉40%的患者均无明显症状,其隐散性较强,不被人们发现,只有在B超体检时才发现,并向右肩及右后背部放射,常有腹泻、恶心、呕吐、厌油等消化不良症状,极少数患者有发热、黄疸,主要体征为右上腹区压痛,较明显,对人体影响主要表现在消化系统异常,肝功能异常,并有8-15%患者癌变。黄的不为其实就是息肉2检查超声检查,对<5mm者的检出率可达90%以上,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均较高。但B超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定性及鉴别诊断又有一定局限性和假阴性率,如当病变小且位于胆囊颈部时或伴有胆囊结石时易造成漏诊,且对定性和鉴别亦有一定困难。3鉴别诊断胆囊隆起样病变,该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大部分患者为查体时所发现。主要症状为中上腹部隐痛(46.9%),发病年龄30~50岁者占57.8%,以中青年为主。主要依靠B超检查诊断胆囊息肉。但常难以定性,临床对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亦较困难。4并发症如不及时治疗,可癌变。5治疗胆囊息肉病变临床并不少见,手术是根治的方法,但并非所有胆囊息都需手术治疗。因其病变类型不同,大小不一,疾病转归亦不尽相同,因此其手术适应证各家掌握也不一致。手术时机选择:胆囊息肉样病变术前有时难以定性。根据胆囊息肉样病变恶变可能性的高危因素我们提出下列手术指征:1.单发病变大于10mm,蒂粗大者,尤其是位于胆囊颈部,年龄大于50岁。2.多发病变伴有胆囊结石,有症状,年龄大于50岁。3.单发病变小于10mm,无症状,年龄小于50岁,允许观察、随访;病变增大或形态有变化则应手术治疗。4.多普勒彩超检查病变有丰富血供提示为恶性新生物。5.CEA(肿瘤标记物)测值明显升高且除外其他胃肠道肿瘤者。6.胆囊息肉样病变有明显症状且反复发作者。7.对直径小于5mm无症状病人应间隔3到5个月随访检查。一旦病变增大或症状明显亦须行手术治疗。近几年,非手术和中药治疗胆囊息肉病已引起医疗界的广泛重视,各种偏方、配方、验方等在消炎、利胆,控制胆囊炎、胆囊息肉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针对胆囊息肉的专科用药也取得了很大成就,随着中医中药研究的深入,非手术治疗胆囊息肉的治愈率,也在迅速提高。6预防(一)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酒精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分解、解毒,所以,酒精可直接损伤肝功能,引起肝胆功能失调,使胆汁的分泌、排出过程紊乱,从而刺激胆囊形成新的息肉及/或使原来的息肉增长、变大,增加胆囊息肉的癌变系数。(二)饮食要规律、早餐要吃好规律饮食、吃好早餐对胆囊息肉患者极其重要。人体内肝脏主管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存储入胆囊内,而胆汁的功能主要是消化油性食物。如果不吃早餐,则晚上分泌的胆汁利用不上,存留于胆囊内,胆汁在胆囊内滞留时间过长,即可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增多,所以早餐最好吃些含植物油的食品。低胆固醇饮食: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加重肝胆的代谢、清理负担,并引起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结晶、积聚和沉淀,从而形成息肉,所以,胆囊息肉患者应降低胆固醇摄入量,尤其是晚上,应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尤其是蛋黄)、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食品。手术选择 胆囊息肉的治疗主要是行胆囊切除。若息肉大小(直径)在10毫米以下,且无临床症状,可暂不手术,定期观察。出现下列情况则应手术治疗: ① 息肉在定期观察中逐渐增大;② 出现临床症状;③ 息肉大于10毫米;④ 疑有恶变。- 来源:外科临床医嘱手册胆囊隆起样病变中最为多见的一种良性病变。以胆固醇性息肉为主,组织学上系由吞食胆固醇的巨噬细胞构成。息肉可是单发,也可是多发,常呈小桑椹样,可有细长的蒂。临床上常无症状,往往在查体时发现,也有部分患者有明显的右上腹痛,B超检查多能确诊。除胆固醇性息肉外,偶可见到增生性息肉,又称化生性息肉,单发或多发,多见于胆囊体底部,直径多在5mm左右,组织学上以上皮细胞增生为主。炎性息肉不多见,系由炎症刺激引起,组织学上表现为有或无上皮的肉芽肿。胆囊息肉若无症状可随诊观察,若症状明显者可切除胆囊。- 来源:协和医学词典我们的工作:我们针对不同的胆囊息肉患者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需要手术的患者采用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手术美容效果好,手术恢复顺利!
肛管直肠瘘主要侵犯肛管,很少涉及直肠,故常被称为肛瘘,是指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内口常位于直肠下部或肛管,多为一个;外口在肛周皮肤上,可为一个或多个,经久不愈或间歇性反复发作,是常见的直肠肛管疾病之一,发病率仅次于痔,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可能与男性的性激素靶器官之一的皮脂腺分泌旺盛有关。又称肛瘘,肛门瘘管,肛门直肠瘘英文名称perianorectal fistulas就诊科室外科多发群体青壮年男性常见发病肛管病因大部分肛瘘由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引起,因此内口多在齿状线上肛窦处,脓肿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处形成外口,位于肛周皮肤上。由于外口生长较快,脓肿常假性愈合,导致脓肿反复发作破溃或切开,形成多个瘘管和外口,使单纯性肛瘘成为复杂性肛瘘。瘘管由反应性的致密纤维组织包绕,近管腔处为炎性肉芽组织,后期腔内可上皮化。肛瘘多为一般化脓性感染所致,少数为结核性感染。其他特异性感染如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等特异性炎症、恶性肿瘤、肛管外伤感染也可引起肛瘘,但较为少见。分类1.按瘘管位置高低此种分类方法,临床较为常用。(1)低位肛瘘 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下。可分为低位单纯性肛瘘(只有1个瘘管)和低位复杂性肛瘘(有多个瘘口和瘘管)。(2)高位肛瘘 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上。可分为高位单纯性肛瘘(只有1个瘘管)和高位复杂性肛瘘(有多个瘘口和瘘管)。2.按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1)肛管括约肌间型 约占肛瘘的70%,多因肛管周围脓肿引起。瘘管位于内外括约肌之间,内口在齿状线附近,外口大多在肛缘附近,为低位肛瘘。(2)经肛管括约肌型 约占25%,多因坐骨肛管间隙脓肿引起,可为低位或高位肛瘘。瘘管穿过外括约肌、坐骨直肠间隙,开口于肛周皮肤上。(3)肛管括约肌上型 为高位肛瘘,较为少见,约占4%,瘘管在括约肌间向上延伸,越过耻骨直肠肌,向下经坐骨直肠间隙穿透肛周皮肤。(4)肛管括约肌外型 最少见,仅占1%。多为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合并坐骨肛管间隙脓肿的后果。瘘管自会阴部皮肤向上经坐骨直肠间隙和肛提肌,然后穿入盆腔或直肠。这类肛瘘常因外伤、肠道恶性肿瘤、Crohn病引起,治疗较为困难。临床表现肛瘘外口反复流出少量脓性、血性、黏液性分泌物为主要症状。较大的高位肛瘘,因瘘管位于括约肌外,不受括约肌控制,常有粪便及气体排出。由于分泌物的刺激,使肛门部潮湿、瘙痒,有时形成湿疹。当外口愈合,瘘管中有脓肿形成时,可感到明显疼痛,同时可伴有发热、寒战、乏力等全身感染症状,脓肿穿破或切开引流后,症状缓解。上述症状的反复发作是瘘管的临床特点。检查检查时在肛周皮肤上可见到单个或多个外口,呈红色乳头状隆起,挤压时有脓液或脓血性分泌物排出。外口的数目及与肛门的位置关系对诊断肛瘘很有帮助:外口数目越多,距离肛缘越远,肛瘘越复杂。1.直肠指诊确定内口位置对明确肛瘘诊断非常重要。肛门指检时在内口处有轻度压痛,有时可扪到硬结样内口及索样瘘管。2.肛门镜检查肛镜下有时可发现内口,自外口探查肛瘘时有造成假性通道的可能,宜用软质探针。以上方法不能肯定内口时,还可自外口注入亚甲蓝溶液1~2ml,观察填入肛管及直肠下端的白湿纱布条的染色部位,以判断内口位置。3.影像学检查碘油瘘管造影是临床常规检查方法。肛管超声和磁共振检查能提高肛瘘的诊断率。对于复杂、多次手术的、病因不明的肛瘘患者,应做钡灌肠或结肠镜检查,以排除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的存在。治疗肛瘘不能自愈。不治疗会反复发作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因此必须手术治疗。治疗原则是将瘘管切开,形成敞开的创面,促使愈合。手术方式很多,手术应根据内口位置的高低、瘘管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来选择。手术的关键是尽量减少肛门括约肌的损伤,防止肛门失禁,同时避免肛瘘的复发。1.瘘管切开术是将瘘管全部切开开放,靠肉芽组织生长使伤口愈合的方法。适用于低位肛瘘,因瘘管在外括约肌深部以下,切开后只损伤外括约肌皮下部和浅部,不会出现术后肛门失禁。2.挂线疗法是利用橡皮筋或有腐蚀作用的药线的机械性压迫作用,缓慢切开肛瘘的方法。此法还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换药方便,在橡皮筋脱落前不会发生皮肤切口黏合等优点。3.肛瘘切除术切开瘘管并将瘘管壁全部切除至健康组织,创面不予缝合;若创面较大,可部分缝合,部分敞开,填入油纱布,使创面由底向外生长至愈合。适用于低位单纯性肛瘘。同时应注意:肛瘘术后伤口敷料更换的好坏,是保证手术获得成功的一个关键问题。
首先为什么使用高锰酸钾坐浴?高锰酸钾坐浴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治疗痔疮和肛裂的一种辅助方法。得了痔疮或肛裂,无论手术与否都可以用高锰酸钾溶液来进行坐浴。因为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用它坐浴可以起到止痒止疼和去腐生肌的作用,既可以缓解症状,又可以进行治疗。高锰酸钾液坐浴,通过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减轻局部疼痛﹑水肿及炎症,使患儿清洁﹑舒适。在小儿外科,多用于会阴﹑肛门疾患,如肛门闭锁肛门成形术后后期。高锰酸钾坐浴不但可以治疗痔疮和肛裂,对其他肛门病如肛周脓肿及肛瘘等术后的创面恢复也是大有好处的!尤其是痔疮术后病人排便后,粪便常嵌于创面内,刺激伤口,引起肛门括张肌痉挛疼痛,粪便残留在伤口上,还导致炎症感染,影响创面愈合。肛门坐浴能清洗肛门处的粪便,解除肛门括张肌痉挛,促进肛周血液循环,加快创面愈合。因此,痔疮术后病人每次排便后,都需要用温热高锰酸钾水坐浴10分钟左右。坐浴后再进行必要的换药或使用药膏、栓剂治疗。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使用高锰酸钾的方法不得当,坐浴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起不到任何作用。那么应该如何正确的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来坐浴呢? 高锰酸钾是什么高锰酸钾又俗称PP粉,外观呈黑紫色固体小颗粒,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玫瑰红色。它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杀灭细菌。高锰酸钾又叫过锰酸钾、灰锰氧、PP粉等。它是一种强氧化剂,有较好的杀菌作用。为家庭常备的消毒药。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在水中分解,可形成二氧化锰等放出氧。氧作用于菌体蛋白,破坏其结构,从而使之死亡。高锰酸钾杀菌所需浓度较低,0.01%-0.1%作用10-30分钟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病毒和破坏肉毒杆菌毒素。注明:1PPM=1/1000000的浓度高锰酸钾使用建议高锰酸钾坐浴主要是作用是局部消毒杀菌;配置一般是1:5000比例;临床也有高锰酸钾外用片,一般是1片配置400ML水;也可以这么说用1克高锰酸钾配5000毫升水,同时要搅拌均匀,肉眼观察为粉红色即可使用。(具体见药物说明书)。如果家里没有量筒可以使用矿泉水瓶量。。配置时浓度一定要把握好,过高容易烧灼伤皮肤;由于高锰酸钾放出氧的速度慢,浸泡时间—定要达到5分钟才能杀死细菌;配制水溶液时要用凉开水,热水易使其分解失效;冬季可以使用温水以免着凉。配制好的水溶液通常最多只能保存2小时左右,当溶液颜色变成褐紫色时则失去了消毒作用。因此最好能随配随用。用个专用毛巾擦PP,因为高锰酸钾溶液是紫色的,免得染了您好的毛巾。用浅色最好是白色的盆子,这样好掌握浓度!如果配制的溶液太浓,呈深紫色,或未充分溶解,仍有小颗粒状的高锰酸钾,用在皮肤或创面上,尤其是小儿的皮肤细嫩,常造成皮肤灼伤,呈点状坏死性棕黑色点状斑。因此应用时,必须稀释至浅紫色,且不能久存。注意事项:配制时不可用手直接接触本品,以免被腐蚀或染色,切勿将本品误入眼中。应严格按用法与用量使用,如浓度过高可损伤皮肤和黏膜。要避免水温过热。高锰酸钾是需要溶解于水中的,如果水温过热,高锰酸钾作为一种强氧化剂遇热就会分解,此时再坐浴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了。作者建议,水的温度应该控制在40℃以下。长期使用,易使皮肤着色,停用后可逐渐消失。用药部位如有灼烧感、红肿等情况,应停止用药,并将局部药物洗净,必要时向医师咨询。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还要注意现用现配。用高锰酸钾坐浴,一定要做到现用现配,不宜提前配好。否则的话,时间越长高锰酸钾挥发出去的就越多,用剩下的溶液来坐浴效果也就越差。高锰酸钾坐浴的时间不宜过短,如果时间过短,药物就难以彻底发挥氧化作用。建议坐浴的时候要保证至少10分钟的时间,当然也没有必要坐浴太长时间。这个也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总是10-15分钟时最好的时间段。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如果是便后坐浴,一定要冲洗干净肛周区域,最好使用花洒。然后再进行高锰酸钾坐浴。药物相互作用:1.不可与碘化物、有机物接触或并用。尤其是晶体,否则易发生爆炸2.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各位深受肛肠疾患困扰的朋友们,高锰酸钾容易坐浴简单易行,实在有效,经济方便,唯一需要做的是坚持一段时间!祝君早日康复!
微创外科是当今医学发展的主流,它使患者术后能达到最小的手术切口,最轻的全身炎症反应,最少的瘢痕愈合,更好的医疗效果,更短的医疗时间,更好的心理效应。腔镜技术是微创外科领域发展迅速的技术之一,在肝胆疾病的外科治疗中占据主导地位。 目前针对胆石症常见的微创手术方式主要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保胆取石术、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以及纤维胆道镜治疗。LC是整个腹腔镜外科的标志性手术,是世界上开展最成熟的腹腔镜手术,几乎所有胆囊良性疾病的胆囊切除术都可以用LC来完成,包括急性或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它使开腹手术变成了创伤小、恢复快的“ 打孔”手术。对于胆囊功能良好,具备保胆条件的可施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既微创,且保留了胆囊的基本功能,大大减少了胆囊切除术后出现消化不良等不适的可能性。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是针对胆总管结石或合并胆囊结石采用的手术方式,具有对胆总管下端的刺激小、减少手术并发症、减小手术创伤等特点。ERCP及EST是内镜技术经口取石的手术方式,治疗后可以做到体表无疤痕,不开腹的情况下用来进行胆道疾病的针对性治疗。纤维胆道镜治疗,主要用于胆石症术后胆道残留结石二期取石,避免二次手术。 我们在肝胆疾病的个体化微创外科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西北地区处于领先水平,绝大多数肝胆疾病患者在我科选择了微创治疗,术后恢复快,效果佳,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我科将继续加强微创技术水平,为广大患者的健康谋取福利。 孟勇,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西北大学医学院外科系主任,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普外四科(肿瘤外科,肛肠外科,日间手术科)主任。曾在加拿大专业进修肝胆疾病的微创治疗,曾担任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大外科副主任,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二区学科带头人。从事临床医疗、科研和高校教育工作二十余年。在胆石症、肝胆肿瘤、胃肠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肝胆疾病的个体化微创外科治疗有深入独到的研究。在各国内外重大影响的杂志上共发表文献30余篇,参加多项国际和国内有关肝胆疾病中的临床研究。胆囊结石的微创治疗 胆囊结石是常见病,约50%终身无症状。可引起中上腹或右上腹闷胀不适、嗳气和厌食油腻食物等消化不良症状,酷似“胃病”。常于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结石阻塞胆囊管而引起胆绞痛和急性胆囊炎。重者,可导致胆囊坏疽或穿孔,甚至威胁生命。胆囊炎反复发生致胆囊功能减弱或消失。由于胆囊收缩,较小结石可能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而发生梗阻性黄疸,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有些反复发作的急性胰腺炎,其根本原因就是胆囊结石。胆囊结石虽然危害大,但对症治疗效果明显。 胆囊结石一般是根据情况采取手术治疗,但并非都要手术切除胆囊。一般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不需要手术,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原则上都需要手术,对以下没有症状(B超发现)的胆囊结石也应考虑手术: 胆囊结石颗粒多、直径较小,易落入胆总管;结石直径大于2.5厘米,超过10年;胆囊颈部嵌顿结石;胆囊充满结石或胆囊萎缩;胆囊钙化或 “瓷瓶样”胆囊;合并有胆囊息肉样病变(特别是直径大于1厘米的);胆囊结石伴胆囊壁增厚。胆囊结石发生胆囊癌可长达10年以上,胆囊结石时间越长,发生胆囊癌机会越大,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是无结石的10至30倍,随着结石的增大癌变的发生率也增加,直径3厘米的结石发生胆囊癌的机会是1厘米的10倍。胆囊癌恶性程度极高!所以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胆囊结石的手术时机一般分三种情况:一、择期手术:在没有胆囊炎发作的情况下,择期手术。二、急诊手术:急性胆囊炎后,短时间内手术;三、急性胆囊炎后,先抗炎,择期手术。通过腹腔镜微创手术,绝大多数患者,一次住院即治愈,既减轻患者痛苦,也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其它错误的治疗方法:有的因症状不重,或长期按“胃病”治疗;有的因惧怕手术或认识不正确,不愿手术;有些患者甚至偏听偏信一些不正确的意见,盲目进行“排石、化石及碎石”等,引起严重并发症。很多患者都希望通过保守治疗治愈胆囊结石,专家提醒,保守只用于胆囊炎急性期治疗(抗炎治疗)。有的患者质疑,肾结石可以通过碎石排石方法治疗,并有很好效果,胆囊结石为什么不能用同一方法呢?那是因为胆囊结石和肾结石不同,胆囊结石在碎石排石过程中,结石很容易阻塞胆囊管引起急性胆囊炎,如结石阻塞胆总管下端,可引起急性胰腺炎或急性胆管炎,后果有时很严重,甚至危及生命。有些患者也疑问,为什么不能药物治疗呢?因为效果不肯定且可能引起以上严重的并发症。综上所述,“胃疼”不一定是胃病,有可能是胆囊结石;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应手术;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一般不需手术;根据B超结果,一些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也应手术;碎石、排石等保守方法不可取,以免造成更恶劣的后果,加重病情,危及生命。胆囊结石的预防目前没有有效的措施,养成吃早饭的习惯可能有些帮助。低脂肪、低蛋白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及酗酒可能有助于减少急性胆囊炎的发作。
治疗肝内胆管结石,需要切肝吗?对于仅分布于某一肝段、肝叶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可以选择肝切除术。通过这种手术方式,可以把结石及周围病变的胆管、肝脏一起去除,从根本上治疗疾病。目前,肝切除可以采用腹腔镜的方式,在肚子上打几个孔,就能完成,患者所受的创伤小,术后恢复也快。还有更微创的方法吗?PCH手术更有优势对于分布于两肝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可以选择PCH手术。介绍这种手术方式之前,要跟大家说一下Oddi括约肌,它存在于胆总管与胰管汇合口处,开口于十二指肠,通过括约肌活动,可以将胆汁逐步释放到肠道,同时也可以防止十二指肠微生物逆行到胆道系统、发生感染,所以说它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PCH手术的优势就在于:1)保留了Oddi括约肌的完整性、保护其功能,避免反流性胆管炎的发生,大大降低了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2)能够修复狭窄的肝内胆管,降低结石的术后复发率;3)通过经皮肤的穿刺通向胆道,待瘘道形成后可通过胆道镜祛除结石。 PCH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效果怎么样?术后会复发吗?肝内胆管结石本身的复发率很高,分布于两肝的结石复发率可以达到60~70%,而仅分布于某一肝段、肝叶的会稍低一些。经皮肝胆道造瘘(Percutaneous hepatocholangiostomy,PCH)硬质胆道镜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治疗复杂的肝内胆管结石,取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效果PCH虽然不能百分之百预防结石再发,但通过一次手术,让患者终身受益,术后定期复诊复查就可以。一旦发现有残留结石或结石复发,在局麻下通过胆道镜取石,既微创又安全。我们团队开展PCH术多年,患者反映良好!
我相信大家对于乳腺癌并不陌生。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统计,2015年全球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达138万,占全部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22.9%;46万女性因乳腺癌死亡,占所有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的13.7%。据统计,我国每年女性乳腺癌发病16.9万,是女性第二位最常见恶性肿瘤。所以,自我筛查、自我早期发现对于乳腺癌的治疗及预后关系重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柠檬”形象的描述来学习乳腺癌。一、乳腺癌看上去和感觉上是什么样的呢? 当乳腺出现一个包块时,通常是乳腺癌一个最为常见的体征,一些症状能够被察觉而不是感觉。同样,乳腺钼靶在乳腺包块被感觉出来之前可以很好的检测出乳腺的包块。充分认识自己的乳腺状况,让乳腺钼靶为你进一步筛查。从这一幅图,我们形象的将乳腺比喻成柠檬,通过通俗易懂的柠檬病变来让我们更加形象的了解自己乳腺的情况,下面让我为大家分析一下:(上下柠檬对比来看)第一对:(上)触摸起来可以感觉到一个厚厚的包块;(下)乳腺外观上可见一包块隆起;第二对:(上)乳腺外观可见凹陷;(下)乳腺可见静脉血管增生、充盈、曲张;第三对:(上)乳腺表面皮肤疼痛;(下)乳头内陷;第四对:(上)乳腺红肿、发热;(下)乳腺变形;第五对:(上)乳头溢液,血性溢液常提示恶性;(下)乳腺外观皮肤橘皮样改变;第六对:(上)乳腺表面皮肤多处凹陷;(下)乳腺隐匿性包块;二、乳腺癌触摸起来是怎么样的? 将乳腺的自我体查作为日常的活动去完成,了解什么对于自己才是正常的。乳腺自我体查的最佳时机是月经过后3-4天,此时大部分乳腺腺体逐渐恢复正常。一个癌症性质的包块是不同于一个良性的乳腺包块的,癌症性质的包块通常是硬的、活动性差的、形状不规则的。淋巴结感觉就像柠檬柔软的豆子,癌症性质的包块感觉就像柠檬的籽,乳腺小叶感觉就像嫩嫩的豌豆。三、检查乳腺的步骤具体该怎么做呢? 无论你是在研究一个症状或者做乳腺癌筛查,明确检查的目的及需要发现的问题尤为关键。如果你担心一些事情又想知道答案,唯一的方式就是细胞学检查,如活检。当你发现乳腺一些症状时,向医生就诊,行乳腺钼靶检查,放射科医生进行诊断。如果乳腺钼靶提示良性,则继续观察;如果提示恶性,则需行乳腺肿物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如果乳腺没有症状,可以进行乳腺钼靶筛查,最好是40岁之后,与主治医师确定乳腺钼靶筛查的计划。其他检查方式包括B超和MRI。警惕乳腺病变,一分钟的时间可以帮助你自我体检出病变的乳腺。希望通过这一期《认识你的“柠檬”》的讲解,大家都能准确及时认识自身乳腺的病变。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更多精彩请继续关注孟勇头条号,不同的内容,同样的精彩。本文系孟勇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凭“纽扣”单孔,成“三术”之功近日,我院肝胆外科二区孟勇博士带领其团队成功开展了单孔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仅凭借纽扣大小的一个操作孔,顺利完成了这三个手术。据悉,来自揭阳市的农民工陈某,突发右下腹疼痛1天于孟勇主任医师专家门诊就诊,告知其需住院治疗,陈某因离家远、经济不好等原因拒绝住院,至当地诊所输液3天后仍未见好转,同时患者出现右上腹不适,遂再次就诊我院,经详细检查,诊断急性阑尾炎、胆囊多发息肉。孟勇主任亲自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在孟勇博士团队积极、全面的讨论后,决定为患者实施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阑尾切除术。经过严格的术前检查及充分的准备,患者被送入手术室。术中,孟勇主任医师发现患者存在多处肠粘连,遂先行单孔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继而行胆囊切除+阑尾切除术,仅用1.5小时左右便完成手术。术后,家属及患者对于术后腹壁的“完好无损”给予高度评价,表示非常满意。孟勇主任医师介绍,单孔腹腔镜操作相当困难,对术者的技术要求甚高,需要其团队在精神高度集中的前提下,耐心细致地完成手术操作。与传统的腹腔镜手术相比,单孔腹腔镜手术的优势更加突出,不仅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而且由于单一小切口隐蔽于脐部天然的皮肤皱褶内,术后能够达到良好的美容效果,同时节省了医疗耗材,降低了医疗费用,术后还不易出现切口感染等。凭“纽扣”单孔,成“三术”之功。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是对孟勇博士团队腹腔镜微创技术的再次肯定,同时也标志着我院微创手术再上新台阶,填补了我院单孔腹腔镜手术的空白。(科室:肝胆二区 负责人:孟勇 撰稿人:张允亮)文章来源:http://www.stuh.com.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30&id=1077
医院门诊中出现了越来越多前来咨询乳腺疾病的患者,其中询问“乳腺增生”、“乳房肿瘤”和“乳房结节”的最多。那么今天就和大家详细讲解一下,面对这些乳腺疾病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内容有点长,显得很啰嗦,但是孟医生希望你能彻头彻尾的了解这种疾病,打消心中的顾虑,这样对你的康复更加有利。所以请耐心读完。谢谢!●到底什么是乳腺增生?是不是只要有乳腺增生就是不正常的?其实乳腺每个月都在经历增生和复原的过程,这是怎么回事呢?咱们从头说起,先来了解一下乳房的基本构造。乳房就像是装满了葡萄串的口袋,每一串葡萄由枝干连接,延伸到袋口,捆扎在一起。乳腺小叶是一个个的葡萄果,成串的葡萄叫乳腺叶,把这些葡萄果连在一起的枝干就是乳管,所有乳管最后都汇合的袋口就是乳头。我们知道乳房是宝宝的粮仓,什么时候扩大粮仓、什么时候备粮、什么时候泌乳,都要听从体内激素的调节。排卵前,人体要为可能到来的宝宝做物质准备。乳房的任务是扩大粮仓规模,于是每一个小叶腺泡都开始变大扩张,负责运输的乳(血)管也都开放了。胀大的乳房在月经前让妈妈们感到了胀痛,并可以触摸到一个个结节,这就是胀大的腺叶,此时就是正常的生理性乳腺增生,不能算病。如果宝宝没有来,粮仓也不需要那么大了,于是扩张的乳(血)管收缩关闭,乳房变软,缩小恢复成原来的大小。但如果在增生和复原过程中,有个别调皮的乳腺小叶复原得不好,维持了增生的状态,就造成的乳腺组织结构紊乱,出现持续存在的结节与疼痛。此时,就会被诊断为“乳腺增生症”。●生理性的乳腺增生和病理性乳腺增生,在症状上有啥区别?乳腺增生有很多类型,有的完全是生理性的,不需特殊处理也可自行消退,如单纯性乳腺增生症。有的则是病理性的,如囊性增生类型,存在癌变的可能,需积极治疗。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乳腺增生的分类:1.乳痛症:又称单纯性乳腺增生症。在少女和年轻患者中最为常见,其原因是由于性激素分泌旺盛且波动较大引起的,随月经出现周期性的乳房胀痛,月经后疼痛自行消失。一般以乳房局部疼痛为主,但有时可连同腋窝下也一起疼。这类增生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患者只要调整情绪,心情开朗,生活规律,一般升高的内分泌激素都可以慢慢地得到纠正,各种症状都可以自行消失。2.乳腺腺病:是乳腺增生的进一步发展,乳腺组织的形态、结构有了病理性的变化,多发于30~45岁。表现为月经前乳腺胀痛加重、肿块增大,容易引起重视。但往往治愈比较困难,久治不愈会造成精神压抑,导致症状加重。严重导致内分泌紊乱,如月经不调、失眠多梦、肤色晦暗等系列反应。3.囊性增生病:乳房内出现的肿块多为成片地增厚,且呈椭圆形的囊状肿块居多。症状同样是月经前乳腺胀痛加重,经前期肿块变大、变硬,经后缩小、变软。但乳腺囊性增生可能发生癌变,所以要特别提高警惕,定期随诊。● 什么是乳腺结节?乳腺结节和乳腺肿瘤的区别是什么?乳腺结节只是大家对乳腺肿瘤的俗称,乳腺肿瘤多为良性,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乳腺恶性肿瘤。● 常见的良性乳腺肿瘤(结节)有哪几种类型?良性乳腺肿瘤(结节)主要可以分为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脂肪瘤等等,最常见的还是乳腺纤维腺瘤。
先看看孟博士的提纲吧,绝对专业和实用!从生理到心理,它们是相互影响的。首先,我们来看一位帅哥吧!张允亮医生分享“肝胆的结构和功能”。他竟然说我们的胆就像一个倒放的可乐瓶……张医生提醒我们:肝胆疾病不容忽视!了解它们可以提前预防哦。接下来,张医生抛出一个问题,就把孟博士又“请”上来了。我感觉帅的人,拄着拐还是那个字:帅。现代人的心理健康令人堪忧……讲到兴奋的地方,他的脚伤都好多了。我佩服孟博士的不只是他的专业,还有他的耐心——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每一点都讲的很透彻。心理疾病与肝胆疾病有什么关系呢?重点的重点在于:调节心理,健康身心!课程中间的互动和幽默,无以言表!最后,大家只想说:赞!孟博士的课程专业、实用、系统、丰富,无法呈现全部内容,敬请大家谅解!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人民医疗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肝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大大提高。肝占位性病变是指在肝脏内产生的囊性、实性的局灶性病变的总称。根据病变组织学特点将其分为感染性病变(如肝脓肿)、肿瘤性病变(原发性和继发性)和肿瘤样病变(肝囊肿等)3类。上述病变往往容易被误诊或漏诊,而清楚地了解各种常见病变正是认识肝占位的开始。(一)感染性病变肝脓肿是肝脏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可分为阿米巴性、细菌性、真菌性和包虫性肝脓肿,其中以细菌性肝脓肿最常见,占肝脓肿发病率的80%。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寒战和腹痛,但是具有典型三联征表现的病人仅占约30%,25%的病人伴有恶心和呕吐。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多见。(二)肿瘤性病变1.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和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混合型等不同病理类型,其中肝细胞癌占到90%以上,故通常所指的“肝癌”主要是指肝细胞癌。原发性肝癌常表现为肝区疼痛,其中右上腹疼痛最常见,常为间歇性或持续性隐痛、钝痛或胀痛,随着病情发展加剧。同时可能伴有食欲减退、饭后上腹饱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症状,因缺乏特异性,容易被忽视。由于起病隐匿,早期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进展迅速,确诊时大多数患者已经达到局部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治疗困难,预后很差。2.转移性肝癌转移性肝癌是全身各脏器的癌肿转移至肝脏。由于肝脏接受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供,成为恶性肿瘤最易转移的器官之一。研究表明,在恶性肿瘤的发展过程中约有25%~50%的原发肿瘤可转移至肝脏。由此可见,转移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对于肿瘤病人制定治疗方案、提高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三)肿瘤样病变1.肝囊肿肝囊肿是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 按病因可分为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前者主要为肝包虫病,后者又可分为先天性、创伤性、炎症性和肿瘤性,以先天性肝囊肿常见。其发病机制多认为是肝内迷走胆管与淋巴管在胚胎期的发育障碍或局部淋巴管因炎性上皮增生阻塞,导致管腔内分泌物潴留所致。肝囊肿较小时无临床症状,当囊肿逐渐增大压迫邻近脏器时,会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约5%~10%的患者由于囊肿逐渐增大,压迫肝脏及邻近脏器出现症状,如腹胀不适、腹痛、腹部肿块、黄疸,甚至可出现门脉高压。2.肝血管瘤肝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多发生于中年女性,男女比例约1:5~6。在组织学上,肝内血管瘤是一种血管畸形,根据其含纤维组织多少,可分为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临床上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俗称肝血管瘤。肿瘤大小不等,多为单发,也可多发。肝血管瘤通常发展缓慢,预后良好。瘤体小时可无任何症状,多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剖腹术时被发现。当肿瘤增大直径>5cm时有少数病人会出现非特异性的腹部症状,主要表现为肝肿大或压迫胃肠等邻近器官而引起上腹部不适、腹胀、腹痛、食欲减退、恶心、喛气等。《肝占位之初次相见》介绍肝占位性病变的各种类型,初步了解疾病的特点,接下来我们将更深入介绍各种病变之间的差异。敬请期待下一集!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drmengy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