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 王晓滨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骨科
近日,一位77岁高龄脊柱畸形失平衡病人在北京医院骨科成功实施截骨矫形手术恢复脊柱平衡。 患者李某某,腰腿痛40余年间断反复发作,近年来自觉驼背越来越重,并总是感觉自己腰软无力,挺不起来,最近又出现身体不自主前倾,爱摔倒,无法平衡站立等症状,需借助拐杖才能维持平衡不摔倒,而且由于畸形加重导致背部肌肉无力加重,出现起床、翻身困难。日常活动半径越来越小,因发现自己容易摔跤,不敢下楼梯,出门远行更是无法独立完成。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 患者曾到其他医院就诊,医生说是脊柱老化所致,考虑年龄较大,合并内科疾病多,手术治疗风险太高,只推荐借助辅助工具(拐杖、助步),勉强维持。 但患者迫切改善生活质量,她听说北京医院是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尤其擅长老年骨科疾病的诊治,为解除疾病带来的痛苦和心理压力,遂来到北京医院骨科门诊就医。骨科王晓滨主任医师接诊后将病人收入住院后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检查,经过科室多位医师的会诊后,诊断为脊柱矢状位失平衡导致的患者无法平衡站立。但患者合并多种内科疾病,并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症,这些均增加了手术的复杂性和围手术期麻醉及手术风险。 凭借北京医院作为国家老年医学中心的优势,经多学科会诊研究,制定了周密全面的诊疗计划。择日在麻醉科及手术室的配合下,王晓滨主任医师、张啟维副主任医师、尹自龙主治医师共同为患者成功实施脊柱截骨矫形内固定手术,让患者重新恢复了脊柱平衡。 术后1周患者即下地独立行走,术前症状完全改善,术后2周出院。整个手术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且没有脊髓损伤。患者及家属非常高兴和满意,由衷感谢北京医院骨科让老人重新挺起了脊梁,让自己的腰杆重新“硬起来”,抛弃了拐杖后,重又恢复了走路的平衡。北京医院骨科作为国家老年医学中心的一份子,在治疗老年脊柱畸形相关疾病方面居全国一流!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说,脊柱矢状位平衡是人类直立行走的产物,脊柱只有维持矢状位平衡才能让身体躯干部位肌肉耗能最少,而最少的耗能会让人走的更稳,行的更远,有利于人的生存。脊柱是人体这艘帆船的风帆桅杆,矢状位平衡是反映脊柱功能的重要指标,脊柱矢状位平衡的好坏决定了脊柱是否能带领人体坐的久,走的稳,行的远。 随着社会老龄人口的增多,伴随脊柱的老化,驼背畸形的老人在门诊很常见,部分驼背畸形老人的脊柱会随着脊柱的衰老进展为失平衡状态,往往表现为走路缓慢,步态不稳,出现行走障碍,常常需借助拐杖或轮椅出行。因此,老年脊柱矢状位失平衡成为国内外脊柱医生面临的新热点、新挑战。脊柱矢状位失平衡可以带来腰背部肌肉无力,身体前倾、容易摔跤。它是导致老年人摔倒发生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对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影响。脊柱失平衡发生率与年龄增加呈现正相关,年龄越大,失平衡发生率越高。因此,脊柱平衡是老年人晚年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早干预,早治疗,避免因脊柱失平衡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发展为实施手术。
术后2周到6周这是回到家开始锻炼的一个关键时期。继续按照在病房里养成的习惯轴向翻身,下床,行走,佩戴围腰活动,逐渐摆脱他人帮助,练习独立床上穿脱围腰。 按照美国德克萨斯术后康复计划的要求,在术后两周内禁止驾驶,禁止性生活。如果伤口没有红肿,渗出,裂开,在愈合良好的前提下可以站立淋浴,但不能盆浴,盆浴至少要术后一个月后才行。现在大多数腰椎手术都采用皮内技术缝合切口,不需要拆线(最终解释权在主管医生),提醒一句,由于缝线排异反应可能会出现伤口处线头外露的现象,必须联系主刀医生处理。 术后四周内仍然避免每次坐超过20分钟,避免提超过两公斤的物品。最好在术后四周到六周可以开始做家务。 这段时间不能做室外工作。 锻炼方式继续以佩戴围腰行走为主,目标是达到每次能走三到四公里。体力良好的患者,可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练习倒着走,上下楼梯。 腰部锻炼可以继续贴墙浅蹲或者扶椅背做后踢腿动作(下方图片来源网络)。双手扶椅背站立,挺胸抬头,左腿支撑,右腿绷直向后上方慢慢抬起,在最高处坚持3秒,重复五次后,两腿交换。 在本时间段要到医院完成第一次术后拍片复诊。 术后7到12周目标是锻炼腰背肌,在术后八周摆脱围腰。必须要在第一次到医院复查,经主刀医生允许才能逐步摆脱围腰。此前,可以间隔两个小时佩戴作为过渡和身心准备。 这一时期的锻炼旨在增强力量和耐力,以行走和拉伸运动,腰部锻炼为主。体力良好者,可以采用下图(来自网络)平板支撑的方式锻炼腰背肌。 拉伸运动主要指屈膝屈髋锻炼,或者前方或者侧方压腿动作。避免弯腰和转腰(腰屈伸和旋转)动作。 术后12周以后继续腰部锻炼拉伸锻炼。逐步开始有氧锻炼和抬举锻炼。 有氧锻炼是指有氧代谢做长时间低强度有节奏的运动(就是不剧烈不觉憋气),它以消耗脂肪为主包括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步行、原地跑、有氧健身操等。对于腰椎术后的体力良好者,在避免有弯腰和转腰(腰屈伸和旋转)锻炼的前提下,可以酌情参与以上活动。但是必须以不引起腰痛为原则。如果出现,就必须降低强度甚至停下来。 对于体力良好者,可以恢复轻体力工作。抬举锻炼最好在术后四月以上开始。以适应日常抱提重物的需要。 康复基本原则最后强调一下,术后康复必须遵循一些安全原则:尽早开始,循序渐进,要无痛或者不加重疼痛,但最重要的是,遵从术者规定禁忌原则,即所有的这些步骤要经过主刀大夫的允许,毕竟他才是最了解你病情的人。
北京医院 王晓滨 年近90的崔奶奶平常身体健康,生活自理。有一天掀了一下被子,突然腰背疼得厉害,但是腿脚活动还好。 “不就是扭了一下腰吗”,无论是老人还是子女,都这么想。养养就好了,岁数大了,能不去医院折腾就不折腾。 又过了三个月,老人的腰背痛不但没有减轻,而且驼背了。这回不能再拖了,赶到医院一查,结果复杂了:是多个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有陈旧骨折基础上的新鲜骨折(下图中红箭头所示),也有半新半旧的骨折(下图中黄箭头所示)。而且有一处骨折压碎了(爆裂性)向后移位,侵犯进椎管了。 根据我们医生的建议,对崔奶奶的病情,单纯的“打一针”(经皮穿刺骨水泥强化椎体)不能牢固固定已经移位的骨折块,转而选择了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骨水泥强化锥体的治疗,尽可能纠正了驼背(腰椎骨折后的后凸角)。 崔奶奶很快恢复了健康,腰不疼了,背直了,伤口很小。两周以后就能随意走动活动。术后的这两年里还能帮家里人买菜做饭洗衣等简单家务。 但是,我们医生认为,老人如果早点就诊,本不必挨这一刀的。虽然该手术也是一类微创手术。 人人都会老,老了就容易骨质疏松,即骨小梁稀疏,骨质量下降,容易骨折。所以补钙预防骨质疏松的观念越来越人被接受。典型的摔一跤,坐个屁墩,一般人都会想到腰背可能出问题看医生。 可有些轻微的外伤,比如搬东西或者掀被子时扭或闪一下腰,坐车遭遇急刹车,甚至咳骚打喷嚏所引发的腰背痛,变换体位或是姿势疼痛加重,许多老人就不重视了。总想疼就躺一躺,挺一挺就过去了。不去医院的结果就是没能及时发现椎体有压缩骨折。 另一个容易漏诊的原因是受伤的椎体位置和感到疼痛的部位常常不一致。由于力学原因,胸腰段的椎体处于后凸向前曲的转折区,是受力集中区,最容易出现骨折。但是骨折出血和水肿刺激神经在体表的感应区,往往偏下,在腰臀部。只检查腰椎和骨盆就可能漏掉了胸椎骨折。 还有一个原因是存在一种隐匿性骨折。即骨折椎体在普通X光片甚至CT上都不会有明显的变形,皮质不连续,很难被发现。非得做核磁或是核素骨扫描才能确诊。 椎体组成了人的脊梁,坐站活动哪一项都得靠它正常运转。早期的压缩骨折表现为椎体前半部分被压缩、后半部分正常,椎体变楔形可能不严重,不会影响将来脊柱的稳定性,是可以通过严格卧床,支具或是围腰保护痊愈的。或者是通过局麻下“打一针”,做个简单的椎体强化术,能很快的解除痛苦,避免卧床的肺炎、褥疮罹患风险。 但是如果一旦漏诊了,受伤的椎体在没有保护下继续负重,受力,椎体前半部分会继续受压,变形,压扁。从而影响脊柱的曲度,甚至可能向后挤出碎骨块,突入椎管,压迫脊髓或是神经,就不得不开刀手术了。 像前面的崔奶奶,如果能早期就医,就可以选择卧床保守治疗或者“打一针”的更微创手术。付出的代价会更小。 所以针对老人突然出现腰背痛,一定要警惕椎体压缩骨折的可能,建议立即减少老人活动,尽量卧床,尽快到医院做放射检查,必要时做个核磁,因为金属异物不宜核磁的可考虑做个核素骨扫描早期诊断,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拿到一张报告单,间盘退变,膨出,脱出这些诊断专业术语让人懵圈。我的病严重吗?該怎么注意?今天就简单说说这几个术语代表的含义。 正常椎间盘包括内里的髓核和外层的纤维环,椎间盘和硬膜囊里的神经和脊髓内里还隔着一层后纵韧带。就像这样 病变的椎间盘根据腰椎间盘病变轻重和病理形态,分类: 1.椎间盘膨出 髓核在两层纤维环的薄弱处突破较内层的纤维环,并逐渐向外层渗透。外层纤维环和更外面的后纵韧带完好。 2.椎间盘突出 髓核突破了整个的纤维环,后纵韧带完好。 3.椎间盘脱出 髓核同时突破了纤维环 和后纵韧带。 4.游离死骨型 破坏程度同脱出。而且突出部分的髓核已经完全脱离髓核主体,处在完全不受控的游走状态。 椎间盘突出就像漏了馅的包子需要强调的是,临床上是通过CT或是核磁来区分这几种椎间盘病理形态的, 比较抽象。我们再打个通俗的比喻,正常椎间盘就像个包子,皮是纤维环,馅是髓核。 间盘膨出就像蒸包子皮薄了但外皮没破; 突出是包子皮破了,馅漏到外面可没渗到笼布外面; 脱出是包子皮破了,馅同时渗到皮和笼布外面。 这么一讲,间盘对神经的伤害,膨出《突出《脱出就很好理解了。 有病的椎间盘会好吗?得了椎间盘突出,病友就最关心的是间盘能通过休息或者锻炼自然痊愈吗?答案是有可能,但得看情况。 膨出型间盘 由于纤维环没有彻底损坏,髓核没突破纤维环,因此,有可能通过适当的锻炼,外溢的髓核被髓核主体吸收 突出型椎间盘 在突出部分没有完全脱水的情况下,恰当的锻炼可以使得突出物部分回纳;或者说休息,药物使得水肿的突出间盘消肿了 脱出及游离型椎间盘 临床上有极少病例观察到自体吸收现象(影像显示突出物在一段时间后完全消失),有可能是巨大的突出物引发了机体强烈免疫系统的排异反应,巨噬细胞吞噬了突出物。 以上后三种情况好转的希望在于,对于未完全变性(脱水)的椎间盘,突出物会在一段时间后消肿。而不是通过按摩把间盘按回去,因为间盘和神经是在一个坚硬的骨包壳(椎体内部的椎管)里。如果能隔着硬骨头和娇嫩的神经移动间盘,那得有隔山打牛的功夫才行。
因为腰腿痛忍受了巨大痛苦,于是冒着风险接受手术。手术成功了就可以松一口气,“散养”着吗?或者混不吝,只要不疼,想干嘛干嘛;或者天天躺着,忽视功能锻炼。两种方式都是走极端,术后一定时间里,应该做什么锻炼,不能做什么动作,如何按部就班地完成康复,绝对影响着疗效。 下面以我们常做的腰椎内固定融合术为例,也就是通常俗称的“打钉”手术浅谈一下术后如何恢复和锻炼。 床上锻炼从回病房的四个小时后麻醉清醒了就可以开始锻炼了。强力推荐做一下踝泵运动(下图来自网络):1左图所示踝关节背伸,屈曲(脚向上钩,向下踩);2右图 踝环转(转圈)动作。目的是防止下肢长久不活动引起的深静脉血栓。 谨慎推荐直腿抬高。如下图(来自网络)。把腿摆成直线,可以让人帮助抬腿(被动),也可以自己主动去做。主要是防止腰部神经粘连。 需要做多少次?在不引起不适的前提下每天锻炼三次,每次10-15次。如果术后有腰腿疼痛,或者头晕恶心呕吐心慌憋气等其它不适,请先告之医护处理解决后再练习。毕竟手术刚结束,养精蓄锐平稳度过手术应激是最主要的。 翻身下地手术后要学会和习惯轴向翻身,如下图(来自网络)即始终保持肩部和臀部同平面同步动作,像开门那样从仰卧变成侧卧。 术后肌肉不能立即正常工作,所以除了躺在床上,其它任何活动都必须在围腰保护下进行。也就是说,必须戴好围腰才能坐起来活动,必须躺好了才能摘掉护腰。简而言之,必须在床上穿和脱围腰。 下地站立分三步。第一步先轴向翻身成侧卧位,第二步把双腿探出床外面,第三步双手撑床侧身坐起坐直。第一次下地要多坐几分钟,等没有头晕眼前发黑不适再站起活动。把这个步骤反过来就是躺回床上的顺序。 术后头两周在这个阶段,行走就是最好的锻炼。老年体弱者建议有专人保护。患者双手平放在前方护理的肩上,后面有人保护是最稳妥的。如果只有一位护理,可以先练习床边抓着护栏活动,或者扶助步器过渡一下。谨防滑倒,入厕建议使用带扶手座便器。 对于体力良好的患者,可以进行贴墙浅蹲的动作锻炼腰背肌肉。如下图(来源于网络)所示,腰背部必须紧靠墙不留缝隙,不要过度屈髋屈膝,浅蹲就好。再次强调,必须戴好护腰才能锻炼。 在术后头一个月,需要严格限制坐的时间,每天坐不超过三次,每次尽量少于20分钟。 少坐多站。站立和行走时间因人而异,以不引起腰痛加重为原则。在佩戴围腰和止痛药的帮助下,疼痛必须是可以耐受的。如果不是,就要找医生排除一下有无问题。 没有医生允许,不能洗澡。
颈肩痛,腰背痛是中青年最常见的就诊疾病,2/3的人一生中发生过腰背痛,其中15%会转为慢性。 治疗脊柱疾病的阶梯治疗包括 可以看出,脊柱融合术是治疗严重脊柱疾病的最后也是最重要手段,它是把多个椎体连接为一个整体的外科技术,与骨折愈合过程类似。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的应用,因椎管狭窄行椎板切除术老年患者增多,它的适应症逐渐扩大。它主要应用于脊柱源性颈腰痛,骨折,不稳定等。 颈4椎体病理性骨折 椎体不稳定的矫正复位(红线显示错位的椎体后缘) 脊柱源性疼痛 然而,凡事有利也有弊,脊拄融合术应用广,疗效确切是其优点。但是为了清楚显露,手术对脊柱椎旁肌肉的切开破坏不容忽视,而这些肌肉和腹部肌群一起构成核心肌群,掌控着腰-骨盆-髋结构活动,使椎体的中部区域保持在生理极限范围内,保持动静态平衡,使机体受干扰后恢复平衡。破坏了它,就破坏了人体的中轴。运动员核心肌群力量差,成绩上不去。一般人核心肌群力弱,就会腰痛。 所以,为了更好地获得骨科脊柱融合术的疗效,预防并发症,减轻手术创伤反应,保持及增强肌力,改善躯体稳定性,协调性,技巧性,应当重视术后的康复锻炼。
看电视什么样的姿势最舒服?膝盖疼、心肺功能障碍,这些问题从何而来,如何正确治疗?答案即将揭晓。回放11月12日晚电视节目:北京生活频道全民健康学院或者复制下面链接观看http://m.btime.com/item/router?gid=82fkup4di4oc213m783968mr70c&from=single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