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天气较为寒冷,面瘫的患者多了起来,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中医称为“口眼歪斜”,表现为病人面部肌肉运动障碍,突然出现口眼歪斜。其病因主要是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受寒而发生痉挛,导致该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而出现茎乳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或面神经受病毒感染而出现炎症、水肿。 面瘫发病多急,患者睡醒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不能闭目、蹙额、皱眉、露齿、鼓颊或吹口哨,口角向健侧歪斜,眼裂扩大,露睛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如炎症在面神经管内,除口眼歪斜外,还见舌前2/3味觉丧失、涎腺分泌功能障碍、听觉过敏等症候,称为Bell氏面瘫。如炎症在膝状神经节及岩浅大神经受累,还可出现听觉障碍、泪腺分泌功能丧失、耳甲与乳突疼痛、耳廓及外耳道疱疹,称为Hunt氏面瘫。针灸对面瘫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可作为首选疗法,要尽早治疗,最好一开始发病就开始针灸,多数经过两三个疗程的即可治愈。而待到恢复期才开始针灸者疗程明显拖长,部分患者疗效欠佳,少数还会留下后遗症。 那针灸治疗在什么时候介入较好呢?有观点认为本病在初始的急性期内不宜针灸,认为早期针刺刺激患侧会加重面神经在茎乳突孔内的水肿、缺血,从而加重病情,因此不主张针灸的早期介入,这其实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国内相关资料报道,以观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时效关系为目的的临床对照试验证实,在发病2周内开始针刺治疗者痊愈率为77.2%,在2~4周开始治疗者痊愈率为51.8%,病程在1个月以上才开始治疗者半年内的痊愈率仅为4.5%,3组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说明早期恰当的治疗是本病快速完全恢复的关键。再者,面瘫急性期间针灸治疗并不针刺患侧,一般选择健侧面部穴位及远端穴位,这也就是中医理论中的:左病右治,右病左治。因此早期针灸有百利而无一弊。在针灸期间配合运用牵正散加减之类中药-祛风止痉,以及穴位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维生索Bl2注射液),TDP频谱仪照射,可祛风散邪,改善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迅速消除水肿,降低神经损害,使神经功能恢复时间缩短,加速痊愈,防止后遗症的发生。另外,在治疗期间患者应忌食生冷辛辣之物,注意休息,调畅情志,还应注意避免面部吹风受凉,寒冷天气外出应戴口罩、围巾。患者每天用热毛巾敷捂患处,轻轻按摩面部,并且常作些面部肌肉运动,如闭眼、收缩口角等,这些动作有助于更好更快地恢复面神经功能。
中风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十分重要。建议在专业康复医师的指导下正确地科学训练。首先,对于病情稳定不能主动运动的患者,应尽早进行被动运动。使患肢的各个关节的屈、伸、旋转等动作,范围可由小到大。防止关节挛缩及患肢痉挛的产生。同时应鼓励病人进行积极主动的锻炼。其次,对于有一定的主动运动的患者,应尽早进行主动及被动运动。同时应避免痉挛模式的形成,即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因此上肢多做伸展的动作,可多做以下动作:用手背敲墙、用手背推水杯。背着手走路。下肢多做屈曲的动作,可多做下蹲动作。但临床上很多患者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偏瘫的康复就是肢体力量的恢复,从而拼命的捏“橡胶圈”、拉绳子,这样反而强化了上肢屈肌的痉挛,使手指和肘关节越来越硬、伸不直。
门诊常有患者问面瘫后应该注意什么,在这里我一并回答。除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应注意自我调摄以防止面肌萎缩,并竭力促进其康复。1. 一般急性期(面瘫发病7-14天内)由于茎乳突孔内面神经多处于炎症水肿状态,绝大多数患者会有患侧耳后甚至颜面部的肿胀疼痛,不要进行过多的面部刺激。可以耳后用家用红外线、周林频谱仪之类的照射。2. 在恢复期(面瘫发病7-60天)是面神经修复最重要的时期,可以自己局部按摩,单向朝患侧运动,按摩时动作柔和适度。3. 局部干热敷,不提倡用湿毛巾热敷,可以用暖水袋等热敷,敷完后不要立即外出,等局部温度正常后才行4.无论是什么时期,患者应避风寒,尤其是患侧,不让空调、窗户、门等来的风吹着,戴口罩,天凉有风须围围巾。闭目困难时戴眼镜,准备含泪液成分的滴眼液滋润眼睛,必要时睡觉用眼药膏将眼睛糊上;注意休息,尽量少看或者不看电视、电脑,避免眼睛过于劳累;保持充足睡眠。本文系丁宇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长期伏案的白领一族是最容易患上颈椎病的,颈椎病无法根治,主要是通过物理或中医治疗来缓解。那么,有人不禁要问了,有没有简单的颈椎病自我治疗体操呢?当然是有的。本文综合了一些颈椎病自我治疗体操,为了让您能更直观的了解这些方法,还专门附带了图片哦! 颈椎病自我治疗体操 (如图1) 左顾右盼。颈椎病患者肩膀和身体放松;慢慢将头部向右转;然后返回中间位置;再慢慢向左转;重复十次即可。 颈椎病自我治疗体操 (如图2) 左倾右斜。颈椎病患者将肩膀放松,慢慢将头侧向右方;再将头慢慢回复中间位置;然后将头侧向左方;重复以上动作十次。 颈椎病自我治疗体操 (如图3) 前屈后伸。颈椎病患者将肩膀放松,慢慢将头向前弯;然后将头慢慢回复中间位置;再慢慢将头向前弯,回复中间位置;重复以上动作十次。 颈椎病自我治疗体操 (如图4) 环绕颈项。双脚距离与肩膀相同;双手插腰或自然下垂,保持头颈部位放松,缓慢地转动头部,幅度偏大较好,然后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交替转动头部;重复八次即可。在做该动作时,注意身体不要随着头部运动。 颈椎病自我治疗体操 (如图5) 回头望月。半蹲位,左手放在头后,右手背在腰部,头向后上方旋转,如回头望月状,停顿五秒。换手换方向左右侧各重复五次。 颈椎病自我治疗体操练习要点: 一、自己一个人在家里做颈椎病自我治疗体操时,如果感觉不舒服,像是出现呕吐、头晕、感到麻痹或十分痛苦等情况,就不要再进行自我治疗了,最好能尽快通知颈椎病物理治疗医生。 二、以上的颈椎病自我治疗体操需要在医生的同意下进行。如有疑问应向颈椎病医生询问。 三、颈椎病自我治疗体操练习时,强度不要太大,以免拉伤颈部的肌肉,加重颈椎病。要注意颈部肌肉保持放松,尽量不用力,让肌肉各关节得到舒展,促进气血的流通,加快颈椎病的康复。 四、进行颈椎病自我治疗体操练习时,节奏要由慢到快,动作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同时,排除杂念,专心练习,这样对身心健康能起到一个好的调节作用。 五、患者在做颈椎病自我治疗体操时,最重要的就是持之以恒,坚持下去,颈椎病才会有好转。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由于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所以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以下几个方面在防治中风病方面非常重要1、 高血压是发生中风最危险的因素,也是预防中风的一个中心环节,应有效地控制血压,坚持长期服药,并长期观察血压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处理。2、 控制并减少短暂性脑血管缺血发作(即一过性偏肢麻木、无力或眩晕、复视、吞咽困难、走路不稳等症状)是预防中风关键的一个环节。一旦小中风发作,须立即抓紧予以系统治疗,就有可能避免发生完全性中风。3、 重视中风的先兆征象,如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昏沉嗜睡、性格反常时,就应采取治疗措施,避免中风的发生。4、 消除中风的诱发因素,如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用力过猛等,应自我控制和避免。5、 及时治疗可能引起中风的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高粘滞血症、A性行为、肥胖病、颈椎病等。6、 饮食要有合理结构,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适当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应忌烟,少酒,每日饮酒不应超过100毫升(白酒)。定期有针对性地检查血糖和血脂。7、 坚持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能促进胆固醇分解从而降低血脂,降低血小板的凝集性,并能解除精神紧张和疲劳。8、 要注意心理预防,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做到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而使血压急剧升高,引发脑血管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自我锻炼分为:一、急性期1、卧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应睡硬板床,仰卧时膝微屈,腘窝下垫一小枕头,全身放松,腰部自然落在床上。侧卧时屈膝屈髋,一侧上肢自然放在枕头上。2、下床:从卧位改为俯卧位,双上肢用力撑起,腰部伸展,身体重心慢慢移向床边,一侧下肢先着地,然后另一仙下肢再移下,手扶庆头站起。3、坐位:坐位腰部挺直,椅子要有较硬的靠背。椅子腿搞度与病人膝到足的高度相等。坐位时,膝部略高于髋部,若椅面太高,可在足下垫一踏板。4、起座:从座位上站起的,一侧下肢从椅子侧面移向后方,腰部挺直,调整好重心后起立。二、恢复期恢复期做自我锻炼,使腰背部肌力增强,一可增加腰椎活动度,二可增加腰脊柱的稳定性。1、仰卧抬起骨盆: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和背部作支点,抬起骨盆,然后慢慢落下,反复20次。该动作能矫正下骨盆前倾,增加腰椎曲度。2、抱膝触胸:仰卧位双膝屈曲,手抱膝使其尽量靠近胸部,但注意不要将背部弓起离开床面。3、侧卧位抬腿:侧卧位上侧腿可伸直,下侧膝微屈,上侧腿侧抬起,然后慢慢放下,反复数十次。4、爬行与膝触肘,双膝及上肢撑起俯卧:腰部放松慢慢下沉,重复10次后,一侧下肢伸直,屈膝使其尽量触及同侧肘关节,重复15次。5、直腿抬高:仰卧位将双手压在臀下,慢慢抬起双下肢,膝关节可微屈,然后放下,重复15次。6、压腿:坐在床面上,一膝微屈,另一下肢伸直,躯干前倾压向伸直的下肢,然后交换成另一下肢。此动作也可在站位进行,下肢放在前面的椅背上。7、膝仰卧起坐:仰卧位,双膝屈曲,收腹使躯干抬起,双手触膝。医疗体操应对“腰突”依照循证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估后得出结论,运动疗法既经济又有效。另有研究证实,腰肌力量强的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少,这也反证了以肌力训练为重点的运动疗法的有效性。“双桥”练习仰卧,双腿屈曲,双脚平放床上,腰部用力使身体离开床面。尽量弓起身体,保持平衡。保持30秒为1次。10次/组,2~3组/日。“背飞”练习俯卧床上,手背后,双腿并拢,腰部用力,使头及腿同时远离床面。于最用力位置保持至力竭为1次,5~10次/组,2~3组/日。此练习主要锻炼腰背肌肌力。屈腿仰卧起坐仰卧位,双腿屈髋屈膝,双脚平踩于床面,上身抬起,使肩胛骨离开床面。上身抬起不可过高,以免增加腰椎负荷。保持至力竭为一次,间歇5秒。5~10次/组,2~3组/日。此练习主要锻炼腹直肌和腹外斜肌。“空中自行车”练习
(1)颈椎:颈三,肩四,肘五,腕六,手七,头上症状一、二找.(2)腰椎:膝关节上下楼疼可在腰二、三;腰疼找三、四;腿的外侧 疼痛 找四、五;腿的后侧疼痛找腰五和骶一;休息后加重,活动后减轻找椎间盘;休息后减轻,活动后加重找椎管狭窄;大小便异常、髋关节障碍、大腿内侧受限找骶髂。第一颈椎(C1)眩晕,后头痛,视力下降,高血压,失眠,面瘫第二颈椎(C2)眩晕,偏头痛,耳鸣,胸闷,心动过速,排尿异常,视力下降,高血压,失眠,面瘫第三颈椎(C3)喉咙部异物感,胸闷,颈痛,牙痛,甲状腺功能亢进第四颈椎(C4)喉咙部异物感,胸闷,打呃,肩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甲状腺功能亢进第五颈椎(C5)眩晕,视力下降,心动过速或过缓,上臂痛或下肢瘫痪第六颈椎(C6)低血压,心率失常(过速或过缓),上肢桡侧麻痛第七颈椎(C7)低血压,心率失常,上肢后侧尺侧麻痛第一胸椎(T1)上臂后侧痛,肩胛部痛,气喘,咳嗽,左上胸痛,心慌,心悸第二胸椎(T2)上臂后侧痛,气喘,咳嗽,左上胸痛,心慌,心悸第三胸椎(T3)上臂后侧痛,肩胛部痛,气喘,咳嗽,左上胸痛,心慌,心悸,胸闷,胸痛第四胸椎(T4)胸壁痛,气喘,打呃,乳房痛第五胸椎(T5)胸壁痛,气喘,乳房痛第六胸椎(T6)胃痛,肝区痛,上腹胀,肋间痛,胆石症第七胸椎(T7)胃痛,肝区痛,上腹胀,肋间痛,胆石症第八胸椎(T8)胃痛,肝区痛,上腹胀,肋间痛,胆石症第九胸椎(T9)胃痛,肝区痛,上腹胀痛,子宫炎第十胸椎(T10)腹胀,肝区痛,卵巢炎,睾丸炎,子宫炎第十一胸椎(T11)胃脘痛,肝区痛,胰腺炎,糖尿病,肾病,排尿异常,尿路结石,腹胀痛,第十二胸椎(T12)胃脘痛,肝区痛,胰腺炎,糖尿病,肾病,排尿异常,尿路结石,腹胀痛,肾炎,肾结石,腹泻,第一腰椎(L1)胃脘痛,肝区痛,胰腺炎,糖尿病,肾病,排尿异常,尿路结石,腹胀痛,肾炎,肾结石,腹泻,大腿前侧痛第二腰椎(L2)腰痛,排尿异常,大腿麻痛第三腰椎(L3)两侧腰痛,腹痛第四腰椎(L4)两侧腰痛,腹痛,腹胀便秘,下肢外侧麻痛,第五腰椎(L5)下肢后侧麻痛,下肢痛,遗精,月经不调骶 骨(S)排尿异常,子宫炎,前列腺炎注:颈椎C,胸椎T,腰椎L,骶椎S
随着冬季的到来,天气逐渐变冷,临床上面瘫的病人也越来越多,很多病人一觉醒来突然感觉刷牙漏水、夹食或者舌麻、耳后疼痛等症状,这时可能是面瘫的前兆,大家一定要及时到针灸科就诊,及时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概念:面部运动主要靠面部表情肌。通常所说的面瘫指的就是面部表情肌的麻痹或瘫痪。当面神经及其中枢受到病理因素影响时就会造成面部表情肌部分或全部瘫痪,造成面部运动障碍。面神经的中枢及运动核:运动中枢——額叶中央前回下端。运动神经核——桥脑下部、分上下两部分、上方接受同侧和对侧神经纤维支配、下部仅仅接受对侧神经纤维支配。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导致面神经炎和温度变化有关:受凉、受风等、与抵抗力有关危险因素:糖尿病,妊娠,月经。 Bell麻痹的临床表现:突然发病,面瘫前可有耳后疼痛。周围性面瘫。伴有味觉减退、眼干、鼻堵塞和咀嚼困难。Hunt综合征: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以侵犯面神经为主的疾病,在1907年由Ramsey Hunt首先描述,故称为Hunt综合征。也可伴有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单侧多见。病毒感染诱因:受凉、疲劳、抵抗力下降。临床表现:耳痛、疱疹、面瘫、位听神经及其他颅神经受累。 鉴别诊断(排除法):首先可以除外中耳炎、耳带状疱疹引起的面瘫。尚需与听神经瘤、腮腺肿瘤等其他疾病鉴别。Bell麻痹最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除外其他有原因的面瘫以后才可以下Bell麻痹的诊断。面瘫的治疗:药物治疗(激素、营养神经、抗病毒)、针灸治疗、热敷和局部按摩,对于效果欠佳者加用电针和穴位注射治疗。一旦得了面瘫不要怕,要尽早治疗,越早接入针灸治疗效果越好。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2)常发生于青壮年。(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