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选为医院第一批“卓越青年医师”后不久,作为培养内容一部分的进修学习就被院领导安排在了北京协和医院,在临近截止日期的最后报名、考试、录取后我有幸来到了中国最好的医院学习,短短的半年时间内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协和人的精神和巨大的人格魅力,不善言辞的我还是决定记录下这一段宝贵的人生经历,”花如米小,也拟牡丹开”。既有向一路上帮助我成长的协和师长的致敬,也有对那段时间结识的优秀的协和学子和同侪们感谢的意味,同时也是对自己以后的鞭策。初见人生若只如初见,都说第一印象很重要,来到协和报道后,第一印象就是协和的高效、有序的管理体系处处可见,多达400多人的进修队伍,协和教育处潘慧处长的团队有条不紊的在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注册、培训和上岗,以及一系列后勤保障工作的,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想协和的各个管理部门都是精兵强将,做好了这所百年老店的服务工作,真正的让临床医生心无旁骛的认认真真的做一位好大夫。协和精神之——平等渐渐熟悉了临床工作之后,我慢慢发现,协和的老师不管是多大的教授,介绍自己的时候都是喜欢自称某某大夫,不管是全国学科主任委员,还是政协委员之类,好像也并不care自己的头衔,而且他们也喜欢叫我一声王大夫,也让我受宠若惊,简单的称呼,让人感觉到协和定位一直都是为病人排忧解难的角色,洗却铅华,回归本源。协和精神之——坚持无数励志的鸡汤文都说过一个浅显的道理: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作家格拉德维尔提出了他的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也为此做了注脚。协和基本外科几乎是雷打不动的周三晚上18;00开始的三生(研究生、进修生、实习生)讲课和周五早晨7:00的晨课,分别由教授讲解学科亚专业的总结,主治大夫以及副教授讲述学科前沿,不断地灌输着学科知识,再加上协和丰富的周末各种学术会议和讲座,让协和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学习的状态,自如逆水行舟,不断前行。协和精神之——严谨、求精作为协和的院训,这几个字真的是融入了协和人的血液中,也让我深深收到了感动,作为一名主治医师,来到协和才让我重新体会到了管床大夫的真正内涵,从一开始桀骜的态度,到最后的心悦诚服,协和一位位主治大夫的批评和教育让我觉得自己以往做的真的太肤浅了,管床医生提前半小时来到病房,在教授查房前把自己的病人的各项检查结果和具体情况都熟悉一遍,查房时简明扼要的汇报,有条理的安排各种入院、出院以及重要的术前准备,看似简单,实则对医生全面掌握病房管理的要求极高。而我也有手术时还没有准备好患者CT片子的尴尬,也有带着病情复杂的病人到处加检查的无助,也有得到病人称赞、认可的喜悦,有时候我也经常反思:协和其实并没有太多高大上的东西让我门觉得高不可攀,只要把日常的每一项工作做的更加严谨和细致,工作自然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协和精神之——勤奋、奉献言及于此,我就不得不感慨协和除了有一流的管理和一流的教授之外,还有更加一流的学生,无论是才华横溢的协和(清华)八年制学子,还是出类拔萃的研究生,这些或是高考筛选,或是优秀学院保送出来中国娇子们处处体现出来自信、从容,富有激情和才智,几乎每个人都有的海外经历和科研训练,更让他们流露出非凡的气质和格局,我经常可以看到以为轮转过来的血管外科、骨科的研究生熟练地查阅着UP to DATE和各种国外的最新指南来准备着一个个Whipple手术,而且管理的井井有条。经常一整天的手术下来还在加班写病历,但是很少有抱怨和负能量,而“优秀”是他们之间最多使用的相互打气的口头禅,让我真心感觉到了我们基层医院和老牌教学医院的差距以及未来更大的差距。协和一宝——教授作为协和三宝之一的教授,一位位性格迥异而又都能温文尔雅,和他们的交流总能让人感觉到如沐春风,在那里去手术间观摩手术,只要不违反手术室的制度,几乎每一位教授都是抱着欢迎的态度的,也让我近距离感受到了协和教授的风范。无论是幽默风趣的子文老师,还是持重谨慎的太平老师,不管是富有积极开拓精神和情怀的戴梦华戴“院长”(虽然到最后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亲切的称呼他为戴院长,难道是因为他的手术大开大阖富有领导气质,还是因为他一日三惠(Whipple)像水浒中神行太保戴宗“戴院长“那样手术行云流水,无从考证,暂作臆想),还是每天都微笑和蔼可亲的被大家背后亲切的称呼为“小熊维尼”的丛林老师,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有我们外科学的头号大咖:赵玉沛院士,这位繁忙的院长在自己以前的科室老师住院期间,从无间断的一个月每天探望,以实际行动向我们诉说着协和的优秀传统。心心念念,如果有一天能够做教授,一定以他们为榜样。协和另外一“宝”——年轻大夫这是一群欢乐的群体,也是平时我们在一起工作最久的小伙伴,号称是“协和百晓生”的肖一丁大夫,每天可是必备的开心果;被称为佛系小领导的谢勇谢老师,每天就是负责给我们减压(顺便吓唬经常管着重病人的我);深受手术室欢迎的协和杰青的韩显林韩老师,以实际行动教导我们怎么和手术室的护理老师默契配合;还有就是我的“亲”师兄徐徕老师,平和的心态,让我感受到了好的心态的重要性,还有被称为基本外科头号帅哥的田锋田老师,教导我怎么认真的做好管床医生。说到这里我就不能不提协和重要的岗位设置:总住院,这是一个真正要锻炼年轻医生的岗位,甚至让人都感觉到有一丝丝的严苛:长达两年的时间,坚持着教学、科室日常管理工作、急诊手术和会诊,以及经常和教授的搭台手术,绝不是一般人能够轻易承受的,但是这期间的几位老总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被大家称为“未来小院士”的刘乔飞大夫,每天不是在认真的从事教学工作,就是认真的搞科研,据说已经有几十篇高分值的SCI发表,朴实亲切的老乡——张冠男大夫,真诚的老大哥,极具方言天赋的花苏榕花公子,被大家戏称为韦爵爷的韦颖昕韦爷,还有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大夫蔺晨(协和基本外科还有一个好传统:并不排斥女大夫,所以有自蔡老、郑老以降的许多优秀的女大夫,这在其他医院也是绝无仅有的),都给了我巨大的帮助,让我感受到了协和这个百年老店必将继续辉煌下一个百年。最后还是想说一下我们这个进修团队,无论是东三省还是内蒙,不管是福建还是四川,天南海北的兄弟们远离家乡开心在一起学习,毕业后这种机会就很少,可能以后再也没有了,念及于此,心生惆怅。协和学习的经历是我人生宝贵的财富,希望能够在我们医院让他们一一落地生根,改变自己,影响科室,见贤思齐,向优秀不停的前进。
新式微创保胆取石技术借助纤维胆道镜、胆道硬镜、腹腔镜及其它相关设备,在肋缘下行小切口(1.5~2cm)入腹,切开胆囊底,在纤维胆道镜或胆道硬镜的直视下取出胆囊内结石,既保留胆囊及其功能,又取净结石,消除了临床症状,充分体现了“微小创伤”的理念。采用新型微创保胆技术治疗胆结石不仅复发率低而且对患者身体影响很小,其治疗优势有以下几点:1、安全无痛苦:因为手术创伤小,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会感觉任何的痛苦,且十分安全。2、创伤小、不留疤痕:通常开腹手术后,腹壁往往留下一条蜈蚣一样的切口疤痕,有损美观,在功能上,如弯腰用力等,也可能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良影响,甚至有疤痕疙瘩或痛性疤痕的后遗症。做腹腔镜手术时腹壁的四个穿刺孔,两个为1cm长,缝一针即可,另两个仅0.5cm,不必缝合即可愈合。所以根本不存在显眼的切口疤痕,有些病人手术三个月后,腹壁上甚至找不到任何痕迹。3、取石干净:腹腔镜手术比传统的开腹手术视野更大,手术的基本过程是解剖胆囊三角区结构,离断并夹闭胆囊管、胆囊动脉,如果胆囊体积过大,然后在胆囊底部造口。可将胆囊移至腹壁穿刺口,切开胆囊,吸引器吸出胆汁,或夹出结石,胆囊塌陷后即能将其取出体外。4、不损伤内脏:腹腔镜手术中,腹腔注入CO2,使腹部均匀性膨胀形成气腹,腹腔空间距离拉大,肝脏上移,在电视屏幕上能清晰地显示各内脏器官,连细小的血管都显示很清楚,有利于医生很仔细、耐心地做手术,不会损伤内脏的。5、效果好,恢复快:一般在术后6~8小时可下床活动,最快1.5小时即可下床,术后天就可进食流汁。经适当输液、抗炎治疗两天,术后3~4天即可出院。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在国内逐渐开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所认同,并且于2007年12月召开了首届全国内镜微创保胆学术大会,特别在2008年第13届全国胆道外科学术大会上我国胆道外科大师黄志强院士明确指出:内镜保胆取石(开展)是21世纪的大事,是中国的一件大事!内镜保胆取石术的规范已收编入高等院校的教材——全国药学系外科教科书。 当然,它也充分体现了“微小创伤”的理念。严格的讲,所谓“微创”主要是指对器官功能损伤的大小,而切口的大小都是次要的。保留了一个重要器官的功能,是最大体现微创含义标准。如果胆囊器官被切掉了,胆囊功能被丧失了,即便是切口小,“恢复快”,也不能算是微创,应该是重创了。 新式保胆取石手术的另一个特点是十分安全。此种手术无严重合并症,无死亡率。这是任何胆囊切除手术所不能比拟的。这也是病人最关心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新式保胆取石术,对于那些胆囊已无功能,胆囊萎缩,胆囊癌变的病例则应胆囊切除,毫不犹豫。 当然,新的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方法,除了体现保留胆囊功能的微创精神外,还体现了切口小,创伤轻,恢复快,美容佳,收费低的特点。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新式保胆手术,切口小,平均3cm长,并且不做缝合,不需拆线,也不做造瘘;而传统胆囊切除术的切口长度为15-20cm,术后需拆线治疗,并留有较大的瘢痕; 新式保胆手术由切口进入腹腔不切断腹壁肌肉,故损伤极小;上午手术,下午下地,恢复饮食;正因为恢复快,手术次日即可出院,故住院费用低廉,更受农民患者的欢迎。 新式保胆手术切口小,最小者可达2cm,具有极强的美容效果,术后瘢痕不显,在强调人性化的今天,深受年轻人的青睐,年轻女性尤然。 因此,内镜微创保胆取息肉技术是一项高科技,新技术,新概念,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它可以经受临床的重复试验,受到病人热烈而真诚的欢迎。
许多人经历过这样的情况:辛苦运动,却因饥饿难忍,摄入的食物反而更多,体重也不见明显下降。这是因为,减脂的关键不在于消耗多少,而是如何控制摄入量,合理管理“饥饿”。一、为什么“饥饿”管理比运动更重要?1.热量赤字:减脂的核心在于摄入小于消耗要实现减脂,关键在于热量赤字,即摄入的热量要小于消耗的热量。简单来说,减肥=吃得少+消耗多。如果我们只靠运动来创造热量赤字,往往很难达到理想效果。许多日常运动的热量消耗其实并不多,比如慢跑一小时消耗300-400卡,而一顿奶茶加小食的热量甚至可以轻松超过500卡!2.运动引起食欲增加,易导致反弹运动后我们会感到饥饿,这是身体对能量补充的自然反应。在运动量较大的情况下,身体更倾向于通过增加食欲来满足能量需求,许多人在运动后不自觉地摄入更多热量,甚至一时放纵“犒劳自己”,这样很容易让减肥前功尽弃。因此,管理好“饥饿”感才能真正减少热量摄入,避免体重反弹。3.饮食控制才能改变体脂率,运动只是辅助饮食控制的效果往往更显著、更持久,因为它直接决定了热量的输入。对“饥饿”进行科学管理,减少热量摄入,更容易让体脂率逐渐下降。通过合理饮食,尤其是选择营养密度高、热量较低的食物,减脂效果更好,而运动可以作为塑形和健康的辅助手段。二、什么是科学的“饥饿”管理?科学的“饥饿”管理不是让你忍饥挨饿,而是通过合理的饮食安排和进食技巧来达到减脂效果。以下是几个高效的“饥饿”管理方法:1.16+8间歇性断食法16+8断食法是一种有效的“饥饿”管理方法,将每天的进食时间控制在8小时内(例如中午12点到晚上8点),其余16小时保持空腹。空腹期间,身体会逐渐消耗脂肪储备,从而达到减脂的目的。这种方法不仅能帮助减少热量摄入,还可以平稳血糖,减少暴食欲望。2.高蛋白质饮食,增强饱腹感蛋白质是保持饱腹感的重要营养素,它能延缓胃排空的时间,让你在进食后更长时间内不感到饿。早餐时加入一些高蛋白食物(如鸡蛋、酸奶、豆制品等),午餐和晚餐也搭配适量蛋白质(如鸡肉、鱼肉),能有效减缓饥饿感,帮助你更轻松地减少摄入。3.低GI食物,平稳血糖控制饥饿低GI(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可以让血糖更稳定,避免暴升暴降带来的饥饿感。例如燕麦、糙米、蔬菜等食物,消化速度慢、饱腹感持久。将这些食物搭配到日常饮食中,可以帮助你在减少摄入的情况下,不容易感到饥饿。4.少量多餐,保持轻度饥饿状态与其一天吃三大餐,不如选择少量多餐的进食模式,每次吃到八分饱。这种方式可以保持轻度的饥饿感,避免过度进食或暴食带来的热量超标,帮助身体更稳定地消耗储存的脂肪。三、掌握“饥饿”的艺术:如何科学控制食欲?1.喝水或茶:许多人误将“口渴”误解为“饥饿”,当你感到饿时,不妨先喝一杯水或无糖茶,等待10分钟,可能会发现饥饿感消失了。2.先吃蔬菜再吃主食:在进餐时,先吃蔬菜能增加饱腹感,同时纤维素也能帮助稳定血糖,延缓主食消化速度,从而减少暴食和对高热量食物的需求。3.选择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它们既能提供丰富的营养,还能延长消化时间,增强饱腹感,减少其他食物的摄入。4.适当享受健康零食:在控制总热量摄入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低热量、低糖的健康零食(如坚果、酸奶),这样可以满足味蕾,同时避免饥饿带来的暴饮暴食。四、健康“饥饿”管理带来的惊人效果科学的“饥饿”管理不仅能帮你控制体重,还能带来其他好处:更高效的脂肪消耗:当热量摄入减少,身体会转向脂肪储备获取能量,帮助加速脂肪燃烧。提升能量和专注力:有研究表明,间歇性断食和低热量饮食可以让身体更高效地利用能量,提高专注力和生产力。改善血糖控制,减少疾病风险:科学管理“饥饿”可以降低血糖波动,减少胰岛素分泌频率,有助于血糖的平稳控制,降低患上慢性疾病的风险。养成长期健康饮食习惯:合理管理“饥饿”帮助我们养成有节制、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高热量和高糖食物的诱惑,让减肥更轻松。五、运动+“饥饿”管理:双管齐下,塑造健康体型虽然减肥的核心在于控制饮食,但合理的运动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它不仅能提升身体的基础代谢,还可以帮助塑造线条和增强肌肉,提升整体体能。搭配适量的运动,比如每周3次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以及适度的力量训练(如深蹲、俯卧撑),可以让身体更紧致有型,带来更健康的身材。结语:管理“饥饿”,科学瘦身,轻松享“瘦”!减肥的真正关键不在于疯狂运动,而在于科学地管理“饥饿”,实现热量赤字。掌握“饥饿”的艺术,了解自己真正的饥饿需求,选择合理的饮食搭配,让减脂之路更加轻松。让我们一起学会科学瘦身,以健康的方式迈向理想的体型!
很多人吃饭速度非常快两三口就扒完了网上有一种说法称之为“暴风吸入”其实这样的饮食方式对身体并不友好不仅可能让你在餐后感到不适甚至还会大大提高疾病风险01吃饭太快有什么危害?1肥胖日本冈山大学研究生院和保健管理中心的一项共同研究表明,吃饭速度是导致发胖不容忽视的因素,并对健康产生极大影响。研究小组以大学生为对象,就肥胖和进食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为期3年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在热量水平差别不大的情况下,“快食”(吃饭速度快)者与吃饭速度正常者相比,发胖风险高了4.4倍,吃饭快的男性比女性受影响更大。2胃肠疾病食物没有被充分嚼烂就吞下去,会加重胃的消化负担,久而久之,容易引起胃溃疡、胃炎等胃肠道疾病。3脂肪肝今年8月,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的研究人员在《营养与糖尿病》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吃饭太快(快速进食)与脂肪肝发病风险有关,每周快速进食(进餐时间小于5分钟)≥2次,患脂肪肝风险增加81%所以,真的要养成细嚼慢咽的吃饭习惯了!02还有哪些饮食习惯要避免?除了吃饭太快之外,下面这些在吃上的“陋习”你有吗?赶紧改一改!暴饮暴食在短时间内吃下大量的食物,胰腺就需要在短时间内分泌大量消化液,容易导致胃胀不适,甚至是急性胃扩张、急性胰腺炎,严重者可导致胰腺癌。多人共餐中国人不讲究分餐制,一盘菜许多双筷子夹来夹去,这就很容易导致幽门螺杆菌交叉感染。聚会用餐时提倡使用公筷,从菜盘中拨出自己需要的分量。过度饮酒喝酒时主要摄入的乙醇,在进入肝细胞后会迅速氧化为乙醛,这种成分有一定的肝毒性和致癌性,随着喝酒的时间越来越长,就会伤害我们的肝脏。长期大量的饮酒,极其容易导致酒精性脂肪肝等肝脏疾病,严重者会引发肝癌。由于酒精对消化道粘膜刺激性强,容易损伤粘膜,经常喝酒或其他含酒精饮料的人,胃癌和结肠癌发病率也会相对增高。纤维摄入不足很多人的食谱中都是肉多、蔬果粗粮少,导致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充足的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道蠕动,防止便秘,缩短有害物质在肠道的停留时间。另外,长期缺乏运动,胃肠蠕动、消化液的分泌也会相应地减少,容易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部饱胀等症状。03预防消化道疾病4类食物要少吃腌腌制类食物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硝酸盐,会在体内合成亚硝酸胺,亚硝酸胺是一种强致癌物,会增加消化器官的癌变风险。熏烤串、烤肉等在高温、木炭下烹调的食物,产生的诱变剂和致癌物主要是杂环胺和多环芳香烃,容易导致食道癌和胃癌。咸很多人平时有高盐饮食的习惯。盐虽然必不可少,但过量食用就容易成为“危险”的调料。吃得太咸会导致胃黏膜屏障的慢性损伤,长期如此会增加对致癌物质的易感性,最终导致胃癌发生。烫过热的食物会损伤食道黏膜,长期吃过烫的食物,黏膜反复受到慢性损伤,就可能引发慢性炎症,进而增大癌变的可能性。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一项新研究显示,长期食用温度在65℃以上的食物可能会引发食管癌。
生死有命,胖瘦在天。一个人是胖是瘦,除了后天努力,先天遗传也有影响。最近有研究发现,肥胖基因不只遗传,还传女不传男。肥胖传女不传男发表在美国《临床分泌与代谢》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母亲如果肥胖,更倾向于遗传给女儿,而不是儿子。研究人员分析了1998年至2002年英国一项前瞻性母子队列研究中3158名年龄在20~34岁之间的参与者。结果发现:①身高:妈妈对女儿影响更大父亲和母亲对儿子身高的影响效应非常相似;母亲对女儿身高的影响比父亲的影响要更大。②BMI:妈妈和女儿同“重”相连对女孩来说,母亲的BMI指数与女儿在6~7岁和89岁的BMI指数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母亲BMI高,女儿在这两个年龄段的BMI也高。对男孩来说,无论在哪个年龄段,母亲或父亲的BMI都和男孩的BMI没有关联。③脂肪量:母女相关,母子无关在4岁、6~7岁和8~9岁三个年龄段,女孩的脂肪量都与母亲的脂肪量呈正相关;女孩的脂肪量与父亲的脂肪量没有关系。而对男孩来说,在研究的任何年龄段,脂肪量与母亲或父亲都没有关系。为什么肥胖传女不传男?研究人员表示,和遗传、共同的饮食、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都有关。谨防“小胖”变“大胖”研究显示,儿童青少年时期超重/肥胖的人往往在成年后更容易延续肥胖状态,而超重/肥胖会增加其罹患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和骨关节炎的风险。虽然由于遗传关系,肥胖父母的子女比其他人更容易发胖,但是只要注意合理饮食与运动,依然可以预防和控制“发胖概率”。只要现在开始,带着孩子瘦下来就会有好处。有一些初步的研究发现:如果孩子们能够在成年之前及时瘦下来,那么也许肥胖造成的身体危害就能变小。医学顶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一篇长期跟踪六万多人的研究就发现:如果孩子在7岁时还是超重或肥胖的,但是能够在13岁前(也就是青春期前)瘦下来,那么这样的孩子此后的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就能降低回与那些从未胖过的人相似的水平了。孩子胖不只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家庭都需要行动起来。我们需要还给孩子一个更健康的身体。如果一下子做到这些有困难,可以先尝试1~2个目标,再慢慢增加。最关键的一件事:请认真对待孩子的肥胖问题,和长辈亲友一起,改变「孩子胖点好」的观念。不要再说「孩子胖点更可爱」!不要迁就孩子养成糟糕的饮食习惯!不要让孩子从小就承担起这份沉重的爱!在改变观念外,你和家人应该从现在开始,监督孩子保持正常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