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乳腺癌复发了怎么办
乳腺癌复发是很多患者会担心的问题,但实际上,在乳腺癌的整个治疗过程中,真正复发的患者只占一小部分,早期及时发现复发并积极治疗,对控制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大有好处。那么如何早期发现乳腺癌复发?乳腺癌复发有哪些症状?如何治疗?多久复查一次? 针对这些问题,《乳腺癌大讲堂》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的李俏副主任医师,进行了一场直播义诊活动,在线为患友们科普相关问题,并答疑解惑。现将直播精彩内容整理如下,盼能帮助更多患友。 一、乳腺癌复发有哪些症状?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位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但值得庆幸的是,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和公众早诊早筛意识的提高,相对其它癌种,乳腺癌治愈率较高,整体预后较好。 但虽然如此,仍有一部分患者不可避免地出现复发或转移。乳腺癌的复发或转移分为两种情况:即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其中局部复发是指保乳术后同侧乳腺内,或乳腺癌根治术后,同侧胸壁再次出现肿瘤,或者同侧腋窝区域淋巴结有新的增大,症状主要表现为患处乳房结节、皮肤发红溃烂、淋巴结肿大等;而远处转移,顾名思义是与局部不相干的其它部位,比较远的,包括对侧的乳腺、对侧的淋巴结、对侧的腋窝、对侧锁骨上这些位置,甚至更远的比如肺、肝、骨、脑等,乳腺癌细胞往往可能会随着循环游走在全身系统中,因转移部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症状。 比如骨转移多发生于腰椎、胸椎、骨盆、髂骨、胸骨等大的骨病灶部位,主要症状为逐渐加重的局限性疼痛,有些可表现为神经压迫症状所致的双侧肢体活动受限,或发生病理性骨折;肺转移早期往往没有什么症状,结节比较多时,可能会出现咳嗽、胸痛,甚至咯血等症状;肝转移早期常无症状,当肿瘤长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出现消瘦、厌食、肝区胀痛、乏力、低热、黄疸等症状,并出现肝功能及肿瘤标志物的变化;脑转移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 但这些症状并不是主要的因素,比如乳腺的症状,疼痛并不是主要的因素,最主要的因素还是硬的肿块。有些患者在复查的时候经常会说乳腺疼痛,其实疼痛大部分是增生引起,除非有结节、肿块,或有破溃的情况,才有可能是出现复发。 大部分情况下,乳腺癌复发是通过定期随访复查来预防的。目前推荐的随访频率是术后2年内,一般每3个月随访1次;术后3到5年,每6个月随访1次;术后5年以上,每年随访1次,直至终身。 如有异常情况,需及时就诊而不拘泥于固定时间。这主要是因为,术后前3年是乳腺癌的一个复发高峰,越往后复发风险越低,因此患友们一定要坚持定期随访复查,才能更好的预防复发。 二、乳腺癌复发如何治疗? 乳腺癌出现复发或转移,称为Ⅳ期乳腺癌,又叫晚期乳腺癌。虽然晚期乳腺癌通常很难治愈,但合理的治疗能够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可以明显延长生存时间,部分患者可长期带瘤生存。 所以对于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往往需要在治疗的强度和副作用之间权衡,要综合评价患者的身体状况,考虑患者意愿,能不能耐受一定程度的治疗,尽可能鼓励患者与其亲属一同商讨治疗决定,遵循个体化原则,选择一个既能获得最长生存,又能保证比较好的生活质量的最佳方案,达到长期带瘤生存 目的。 那么乳腺癌复发具体如何治疗? 乳腺癌是一种以局部临床表现为主的全身系统性疾病,所以乳腺癌复发或转移以后,也是以全身系统治疗为主,在此基础上可以考虑局部治疗。其中局部治疗包括手术和放疗,虽然无法达到治本的效果,但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对于一些比较浅表的复发病灶,比如胸壁复发、乳腺局部的复发、浅表淋巴结的复发、内脏孤立的结节等,都可以考虑局部治疗。 比如对于孤立性的肝、肺转移病灶,可以当通过局部治疗,如手术切除、局部放疗、射频消融治疗等,把局部的小病灶、孤立病灶去除,从而获得长期无瘤生存的机会。即使是多发转移的情况,如转移部位症状明显时也可能需要局部治疗减轻症状,从而更好的配合全身性药物治疗,达到更好的抗肿瘤治疗疗效。 此外全身治疗是重点。全身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的选择要考虑 HR 和 HER2 状态、既往治疗情况(疗效、不良反应、耐受性等)、无病间期、肿瘤负荷、年龄、一般状态、月经状况、合并症等因素,在相关靶向药物临床可及的情况下,明确 PI3K、PD-L1、BRCA 状态以指导治疗。 具体来讲,对于对于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是一个高效低毒的选择。尤其是对于肿瘤负荷不大,ER、PR 高表达的人群,内分泌治疗往往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是优先选择的治疗手段。新型的靶向药物,尤其是CDK4/6抑制剂比如说哌柏西利与内分泌联合显著提高了疗效,延长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被指南推荐为一线治疗。此外还有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HDAC抑制剂西达本胺等,与内分泌药物联合,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内分泌治疗的疗效。 但对于肿瘤迅速进展、内脏转移广泛或症状明显、存在内脏危象、需要快速减轻肿瘤负荷的患者可能会优先考虑给予化疗等起效更快更有效的治疗。 对于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如果出现复发或转移,抗HER2治疗可能要持续终身。目前已有多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抗Her-2靶向药物可以选择,如曲妥珠单抗、帕托珠单抗、吡咯替尼、拉帕替尼、奈拉替尼等,包括国产的伊尼妥单抗等,这些选择可能会进行交叉使用,或联合使用,交替使用,根据它既往的敏感度选择更换药物方案。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新的抗体偶联药物(ADC),包括国内的纬迪西妥单抗等,以及新药T-DM1,DS8201等。总之,可选择的治疗方案很多,还有很多新药的临床研究可以考虑入组。 最后是三阴性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大部分还是依赖于化疗,有很多的化疗药物可以选择,如紫杉醇类,蒽环类,就是像表阿霉素,多柔比星、吡柔比星等,这些药物可能在早期阶段大部分人都用过,到了晚期阶段,除此之外,还有白蛋白紫杉醇、吉西他滨、长春瑞滨、卡培他滨,顺铂、卡铂等各种铂类,以及新的化疗药物艾力布林、UTD1等,在一些患者中显示出了不错的效果。但具体治疗方案该怎么选择,还需要医生根据患者之前的治疗情况做一个疗效评价。另外三阴性乳腺癌可能会有一些新的靶点,比如PD-L1阳性的患者,还可以考虑免疫治疗。 另外,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常见一些治疗相关性症状,比如一些不良事件的处理,如口腔炎、胃肠道反应等,需要积极关注,有效管理。 还需关注的是,如果复发转移后开始治疗,一般建议每2~3月做一次评价,看治疗效果到底好不好。如果进展相对缓慢的话,可以延长疗效评价的周期,3个月,甚至5、6个月做一次评价。总之,需要充分考虑患者获益和承担的风险来进行各项检查。如果怀疑疾病进展或出现症状,无论是否到了计划的检查时间,都应迅速给予检查。患者在每次疗效评价检查时均要接受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