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肺磨玻璃结节?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GGN)也称毛玻璃结节,是肺结节的一种表现形式,通常指的是肺CT中发现的看上像磨玻璃一样的结节样病变。大多数医学文献均把直径3 cm作为区别肺结节和肿块的界限,故一般情况下所指的GGN均是直径≤3 cm 者。临床上会按照GGN的密度均匀与否和是否伴有实质成分,可将其再分为纯磨玻璃结节(pGGN)和伴有实性成分的混合磨玻璃结节(mGGN)。2、为什么我们要重视磨玻璃结节?因为从组织病理学的角度看,GGN 的出现多提示病变仍处于早期、活动期或进展期,在此期对患者进行合理的治疗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而且,有部分GGN是肺腺癌患者的变化之一。因而及时、正确地判断其形态和性质对指导治疗十分重要。3、为什么现在身边有肺磨玻璃结节的人这么多?这是因为检查手段更先进了,更多微小的肺部病变都能被发现了,以往可能是由于仪器的分辨率不够以及病人常无明显临床表现,导致了漏诊,也因此有些诊断为肺磨玻璃结节的病人会疑惑为何上次体检未曾发现。正是随着薄层CT扫描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类似GGN的肺部小结节才会被发现,被弄清楚。因此,体检时选择合适的医院和检查仪器对我们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4、肺磨玻璃结节=肺癌?肺磨玻璃样结节≠肺癌。在GGN的患病率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很多人会感叹是不是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了。事实上,虽然肺癌确实变多了,但是大家不需提及肺磨玻璃影便闻之色变,形成局灶性肺磨玻璃影的原因很多,除部分是肺腺癌造成外外,肺部炎症、出血、纤维化(炎症遗留的瘢痕)都可能导致此变化。除此以外磨玻璃结节的恶变概率平均下来约为33%,所以发现的结节大部分是属于良性病变,因此患者朋友们若发现GGN则大可不必惊慌失措了。5、临床上要如何简单区分GGN是良性还是恶性呢?首先,第一次发现,最常见的还是炎性病变和增生性病变,都是良性的。如果是炎性病变和肺泡出血,一般过几周或几个月复查会吸收或者变淡。如果是纤维瘢痕灶和增生性病变一般会持续存在;其次,有文献报道一般病灶越小,则良性可能性越大,尤其是 5mm 以下者绝大部分为良性,如果直径超过 10mm 恶性结节的可能性可达88. 7%;此外,有一些研究认为GGN 密度越高,实性成分所占比例愈多,恶性可能性越大;最后,若结节本身形状和边缘不规则或其周边组织形态受影响较大则在一定意义上提示GGN呈恶性。6、那我若怀疑自己有肺磨玻璃结节影,要做什么检查呢?胸部CT目前是肺部磨玻璃结节的首选检查特别是低剂量薄扫螺旋CT比常规CT扫描更具有优越性,因其可以更好的显示肺部磨玻璃结节的形态、边缘、密度等,特别是磨玻璃结节的细微结构从而进一步判断其良恶性,故建议将低剂量薄扫螺旋CT作为首选检查。而PET/CT诊断费用较高,且其本本身对GNN的诊断准确 率、敏感性、特异性均较低,与其他检查结果均无明显优势,故不推荐PET/CT作为肺磨玻璃结节的常规检查。总之,对肺磨玻璃结节的诊治建议首选低剂量薄扫螺旋CT细致了解其影像学特征,结合病史有选择性地进行其他检查,譬如活检等综合判断良恶性再进行下一步治疗。7、确诊为肺磨玻璃结节后,下一步应如何?根据《I-ELCAP 肺癌低剂量CT筛查指南》中关于GGN的随访建议,对于<5 mm的mGGN或<8 mm的pGNN可在首次CT后间隔12个月复查;≥5 mm且≤14 mm的mGGN,可在首次CT后3个月复查;>15 mm的GGN可立即活检,也可暂不活检,但应严格定期随访。因为有些恶性进展的病变在随访过程中可表现为 GGN 体积不变或缩小,而病灶内的实质成分增多,故对于随访中体积明显增大,尤其是密度增高、实性成分所占比例增大、形态趋于恶性的病变,应尽早进行如细针穿刺活检等检查,以明确病灶性质或进行手术切除,阻止其恶性进展。 对于GGN短期内迅速生长,要注意是否有感染可能,故应先行抗炎治疗1 个月后复查肺CT。另有研究者建议,对于随访期间 GGN 中一旦出现实质成分,不论病灶迅速或缓慢缩小,都应马上手术切除。8、手术治疗是怎样的?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现如今GGN的手术治疗一般是在影像学定位的基础下通过胸腔镜对病变部位进行切割,术中取下组织去进行快速病理检查,若证实或高度提示癌,则作扩大的楔形切除或肺段切除。此手术疤痕小、恢复快且可对病变进行根治,但同时可能由于病变常位于较深处,手术难度较大,有时可能损伤纵隔,抑或是由于切除范围较大和出血等并发症,对患者的术后恢复造成极大影响。9、肺磨玻璃结节术后应注意哪些?虽然磨玻璃结节经过手术无需再次治疗,接受此治疗的患者术后在同一位置不会再复发,但是病变本身若为恶性,其仍会有一定的可能复发。为了改善预后和减少复发,患者的术后护理就极为重要。除术后基本的生命体征支持外,患者家属应严格遵循医嘱配合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首先,患者及家属均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给患者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恢复环境;其次,协助病人进行适度的咳嗽、咳痰预防肺不张;随后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随病程发展,配合医生和护士,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下床活动和正常饮食;最后,要积极定期进行复查,好让医生根据病人的身体情况调整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气胸是指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称为气胸。多因肺部疾病或外力影响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细微气肿泡破裂,肺和支气管内空气逸入胸膜腔。可能很多人觉得好像只是点点气体而已,不会有啥问题吧?并不是的。我们的胸腔在正常情况下都处于负压状态,一旦气胸,负压就无法对肺产生牵引作用,严重的胸腔变为正压,还会对肺产生压迫。我们的肺容积就变小,就意味着我们呼吸的气体急剧减小,血液中含氧量也降低。而同样的,胸腔正压还会对我们的心脏产生压迫,对心脏的正常功能活动产生影响。其中,自发性气胸是呼吸内科急诊之一,严重时甚至威胁生命。因此积极治疗是十分重要的。气胸治疗的主要目的气胸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使萎陷的肺组织迅速而完全复张,恢复肺功能和预防复发。多数经胸穿或胸腔闭式引流可治愈,约 20 %的患者由于反复发作或肺膨胀不全需要手术治疗。传统的外科治疗是肺大泡切除加胸膜固定术,术后复发率为1-3% 近年来随着先进胸腔镜设备和技术的应用,自发自发性气胸的胸腔镜治疗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什么是胸腔镜手术?胸腔镜被誉为上个世纪胸外科界的重大突破之一,是胸部微创外科的代表性手术。我国胸腔镜手术起步较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王俊,何建行等人引进。 自2003年后开始迅猛发展,各种代表人物及技术呈井喷式出现。 至今我国胸腔镜手术技术已经全面赶超欧美国家,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术风格。胸腔镜外科手术(VATS)是使用现代电视摄像技术和高科技手术器械装备,在胸壁套管下完成胸内复杂手术的微创胸外科新技术。胸腔镜手术仅需做1~3个1.5厘米的胸壁小孔。医生是看着电视监视器利用特殊的手术器械完成手术,这就等于将医生的眼睛伸到了病人的胸腔内进行手术操作。所以,手术视野、病变显现、手术切除的范围以及安全性甚至好于开胸手术。电视胸腔镜手术对医生的要求更高更严格,必须经过严格的胸腔镜手术培训,能及时正确处理术中遇到的各种不同于开胸手术的意外情况。胸腔镜手术的优点是什么?1、手术创伤小:普通开胸手术的创伤很大,胸腔镜手术一般在胸壁上开几个1.5厘米的小口即可完成手术。2、术后疼痛轻:传统手术术后一周以上才能下床活动,胸痛可持续数月至数年,大部分失去体力劳动能力。胸腔镜手术后患者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术后2-4周可参加体力活动。3、术后并发症少。4、美观:伤口小。哪些情况推荐进行胸腔镜治疗?1、气胸经过治疗复张不理想,持续漏气的。2、复发性气胸。3、张力性气胸。4、自发性血气胸。5、双侧气胸。6、胸片上有明显肺大疱的。7、妊娠中期合并气胸的。8、有特殊职业。手术步骤肺大疱是气胸的一种,往往在气胸的病例中较为常见,下面以此种典型的气胸进行手术的讲解:1、术前准备:麻醉和合适的侧卧姿势2、放置好观察镜和套管:在腋中线第7、8肋间做1.0~1.5cm的小切口,插入观察镜,在腋前线4、5肋间,腋后线6、7肋间在胸腔镜引导下做1.0~1.5cm小切口,插入套管。3、分离粘连:用胸腔镜探查胸腔,若有若有胸膜粘连则可以分离。4、胸腔镜肺大疱切除:置入胸腔镜后,根据CT提示先找出肺大疱,然后利用胸腔镜切除肺大疱。5、胸膜固定:胸腔镜胸膜固定是为了防止自发性气胸术后复发。6、放置引流管:术后常规于锁骨中线第2肋间及原胸腔镜观察切口各放置一根引流管。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和健康检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肺结节特别是肺小结节被发现。当发现肺部出现小结节时,人们常常会感到害怕。那么,肺部小结节是什么呢?肺部小结节是如何诊断的呢?发现肺部小结节后,又该怎么处理呢?肺小结节 ( small pulmonary nodule SPN) 是指位于肺实质内, 直径≤3 cm, 不伴肺不张及淋巴结肿大, 无典型影像学特征的孤立性、结节性病变。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提高, 以及多层螺旋CT、PET-CT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临床上肺小结节的检出率逐年升高[1]。 肺部小结节可分为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两种,其中,良性病变主要包括错构瘤、血管瘤、炎性假瘤以及结核球等,而恶性病变则主要是指细支气管肺泡癌、肺腺癌等原发性肺癌病症或机体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的转移现象[2]。肺结节主要以长期复查肺CT 随访为主,发现其增长和变化则根据情况手术切除那么,当发现肺结节时,我们该如何去进行检查,如何诊断呢?当发现肺部小结节时,我们还要对于它具体的性质进行一个了解。只从外表,我们无所确定它具体的性质,只有彻底的了解了它的性质,才能做出一个恰到好处的治疗方案。在CT检查中,可根据结节的密度、边缘、钙化灶与周围关系等情况对结节的基本性质进行评估。PET-CT对于肺小结节性质的判断也有一定的帮助。对于难以明确的结节, 可进行CT引导下的肺穿刺细胞学检查作出进一步的诊断。当患者在胸部CT普查、PET-CT扫描、CT引导下肺穿刺以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一系列诊断检查过后仍然难以确诊,则可实施胸腔镜下肺小结节病理学检查来帮助诊断在知道了肺小结节的性质之后,就要进行相应的治疗了。目前,临床上对于肺部结节疾病的治疗策略主要是针对患者的具体检查结果与良恶性结节病变的概率高低来确定的[6]。当患者的肺部结节恶性病变概率较低时,通常对其进行随访观察;当患者的结节恶性病变概率较高时,则可以直接进行手术切除。因此,肺小结节常通过手术切除来进行治疗。目前,胸腔镜技术由于其具有诊断和治疗的良好效果,创伤小,有很大的优势,已取代传统开胸手术成为诊治肺小结节的首选方法。胸腔镜手术有传统多孔胸腔镜手术方法和单孔胸腔镜手术。单孔胸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方式及多孔胸腔镜手术方式相比,对手术效果无明显影响,可明显减轻疼痛,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术后恢复。因此,现多用单孔胸腔镜技术进行治疗。但根据肺小结节所在的部位、数目、大小等,应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不能因为单孔胸腔镜技术是最新的手术方法就选择它,而是应该与医生多加讨论,结合自身病情,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手术方法。
纵膈是人体重要的解剖区域,在这里有心脏及出入心脏的大血管、食管、气管、胸腺、神经及淋巴组织等。近日,我院胸外科与心外科携手,共同完成了一例高难度纵膈肿手术。患者男性,60岁。今年8月来院体检,胸部CT检查发现前纵膈占位。胸外科团队邀请多科室会诊,与心外科共同进行术前讨论。专家综合检查结果认为,纵膈肿瘤表现多样,症状与肿瘤大小、部位、生长方向和速度、质地、性质等有关,良性肿瘤生长缓慢,症状出现晚、轻微,恶性肿瘤侵蚀程度高,进展迅速。虽然患者平时并无感觉异样,但从影像学资料上看,肿块已呈浸润性生长,恶性的可能极大,应该尽快行手术切除。箭头所指为肿块位置手术由胸外科沈晓咏主任医师主刀,胸腔镜探查发现肿块已侵犯心包及主动脉鞘膜,边缘结构无法清楚探析。打开胸腔,进一步探查发现,肿块与无名静脉黏连,要完整切除肿块,必将损伤血管。难点“移交”给了心外科林雷主任,谨慎夹闭血管后,两位医生精细合作,小心地将肿块沿静脉壁完整剥离,完成了静脉缺口修补。手术历时4个多小时,顺利完成,一周后患者出院。此前,医院心胸外科也曾开展联合手术,为冠状动脉搭桥术、食道裂孔疝进行修补术。心胸专家各自发挥特长,不仅提高治疗效率,同时也确保了医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