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一院IBD多学科诊治中心:消化内科胃肠外科病理科放射科超声科营养科风湿科
具体请登陆网址:http://www.chinaibd.cn/详情请登陆http://www.chinaibd.cn/
为方便广大患者,中山一院炎症性肠病中心开通网站啦!各专家信息、就诊挂号流程,请参考具体网址:http://www.chinaibd.cn/
妊娠与炎症性肠病(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教育资料)--给患者的一些信息(翻译自Translational Gastroenterology Unit, Oxford, UK)作者:Penny Love, Lydia White (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s)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曹倩Marianne Guirgis (Senior Clinical Fellow) Lucy MacKillop (Consultant Obstetric Physician)Satish Keshav, Simon Travis (Consultant Gastroenterologists) 翻译:赵渊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炎症性肠病多学科诊疗团队)审校:曹倩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炎症性肠病多学科诊疗团队)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中的女性患者绝大部分可以正常怀孕并且生下健康的宝宝。但是要达到这个目标也并不那么容易,你需要按时到医生那里进行治疗随访,并且严格按照一套量身定制的治疗方案来做。准妈妈需要由产科医生和助产士一起监测宝宝的生长状况,并且在消化科医生那里检查有无IBD复发的迹象。疾病的活动对于正常怀孕来说比药物的风险更大。如果计划怀孕,那你需要和你的消化科医生讨论这个问题;如果意外怀孕了,在与你的消化科医生探讨之前,不要盲目停止IBD的治疗药物。有些妇产科医生可能对于IBD患者的怀孕并不熟悉,那么请与消化科医生沟通,消化科医生可以与其他科医生进行沟通联络。怀孕的机会有多少?备孕妈妈的疾病控制得越好,怀孕的机会就越大,并且妈妈与宝宝的结局都会越好,所以IBD患者怀孕还是需要经过合理的计划安排。没有证据表明溃疡性结肠炎(UC)或者非活动性的克罗恩病(CD)会影响生育能力。非活动性IBD患者生殖能力与普通人群无差别,但是活动性CD或者之前做过盆腔手术,那么可能会影响生殖能力,因此IBD的有效控制(症状、实验室指标)很重要,能最大程度地增加怀孕的机会。如果因为疾病需要手术,那手术的影响最好与你的手术医生以及消化科医生讨论,因为个体差异是非常大的。任何一个女性怀孕都需要有一个好的营养状态,这可能意味着需要通过血液检查来看看维生素12、叶酸、铁、维生素D等的储备是否正常。这些营养成分如果有需要是可以进行改善的。如备孕期间通常建议服用偏高剂量的叶酸(每天5mg),这也需要与你的妇产科医生和消化科医生探讨,同时建议戒烟戒酒,所有处方、非处方或中草药要让医生看过。对于IBD用药(包括美沙拉秦、硫唑嘌呤、激素、阿达木单抗、英夫利昔单抗)的具体问题,要与消化科医生讨论。IBD中使用的大部分药物对于怀孕是安全的,并且持续用药所得到的益处要大于其对宝宝的潜在风险。但甲氨喋呤等除外,在备孕的时候需要停药6个月,因为它可以导致胎儿缺陷。确保你与你的消化科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这样能够对任何复发的风险和变化与医生畅所欲言。什么是怀孕期间的随访?有一点非常重要,IBD患者的怀孕需要由一组专业的医生的接诊,包括了产科医生、助产士、消化科医生、临床专业护士、内科医生和肠道外科医生。如果你想达到最好的结果,那么在怀孕期间的医疗随访是非常重要的,任何有可能影响准妈妈和宝宝的决定,都应该与你的消化科医生和产科医生进行讨论。门诊病人的随访在怀孕后3个月要看消化科医生,在产前数周也要随访,目的是讨论IBD对怀孕、生产和产后的影响。如有IBD复发的症状(腹痛、腹泻、直肠出血等)要及时就诊。定期的产检对监测宝宝的发育状况也非常重要。IBD药物对生殖的影响没有证据表明IBD的治疗药物对女性的生殖有影响。在男性,精子质量可能被柳氮磺吡啶、甲氨喋呤或者英夫利昔单抗所影响。柳氮磺胺吡啶的作用在停药后可以逆转。甲氨喋呤也可能造成精子数量的减少,但停药数月后可有改善。硫唑嘌呤不会影响精子质量,而英夫利昔单抗可能会影响精子质量,但在注射结束后也会有改善,但这到底是由于药物引起还是疾病严重程度导致需要用英夫利昔单抗所引起还不是很清楚。英夫利昔单抗以及阿达木单抗通过精子对宝宝的影响还是未知的,但是研究观察父母使用IBD治疗药物10年后,其使用药物与出生缺陷是没有相关性的。宝宝发展为IBD的风险有多大?IBD父母所生的宝宝发展为IBD的风险会增加,但总体风险还是很低的,CD为2-5%(95-98%的小宝宝不会有CD),UC为0.5-2%。但如果双方家长都有IBD,风险会升高,有报导为36%。怀孕对IBD活动的影响如果在怀孕时IBD不活动,那么复发的风险与非怀孕妇女一样,大约是1年复发率30%(大概每月3%)。最近一个欧洲的研究发现,有332位怀孕的IBD妇女,怀孕期间疾病不活动能有最好的结果。如果IBD活动时怀孕了,那么怀孕期间可能是处于疾病的持续活动状态的,这可能预示着活动的IBD是更难控制的。或许在过去医生更关注在怀孕期间使用更安全的药物,现在,大部分医生已经意识到绝大部分药物是安全的,而疾病本身的活动才是影响怀孕最终结果的主要因素。一般情况而言,IBD复发常见于产后6周左右。而如果准妈妈一直维持治疗的话,那么复发的风险在产后并不会升高。IBD对怀孕的影响绝大多数IBD妈妈的宝宝是正常和健康的。但有CD的准妈妈即使疾病没有活动,生出低体重儿或者早产的风险还是会增加。这可能与准妈妈的营养状况相关,或者与之前的炎症严重程度相关,但这极少影响到宝宝的健康。怀孕期间IBD药物的安全性?总体来说,绝大部分IBD药物被认为是在怀孕期间低风险的,并且保证准妈妈的健康状态应该是首先考虑的。可以想像,安全性的问题已经被讨论了很多年,而报导的研究结果也存在很多争议。在怀孕期间的对照试验是不道德的,因此绝大部分现有的实验数据是医疗记录的回顾。医疗记录的回访并不是很理想,因为它们研究的通常是小范围的,病例数少,而且没有对照组。产品信息说明书通常是不建议怀孕期间或哺乳期间使用的,因为制药公司的特殊立场所决定的。绝大部分的专家同意准妈妈需要持续维持治疗从而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美沙拉秦几乎都认为在怀孕和哺乳期间是安全的(欧洲克罗恩病和结肠炎组织和美国FDA)。但是有报导在服用美沙拉秦的准妈妈生出低体重儿,然而这些研究没有考虑到疾病的活动。所以低体重儿的发生可能是疾病活动所引起的。如果有服用柳氮磺胺吡啶,那么建议服用高剂量的叶酸(5mg),因为柳氮磺胺吡啶的治疗会影响叶酸的吸收。激素药物:皮质类固醇和布地奈德也被认为是安全的。皮质类固醇在IBD患者中使用可以透过胎盘到达胎儿,但是能被胎盘里的酶快速灭活,因此,宝宝接触到非常低的剂量。而怀孕晚期如果可能尽量避免大剂量的皮质类固醇,不然宝宝会对皮质类固醇产生依赖。但是如果疾病需要,还是要使用。有些报导发现准妈妈在怀孕头三个月使用激素可能会增加宝宝唇/腭裂的风险,但尚未被证实。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的怀孕期间的问题尚未在人类中证实。硫唑嘌呤和6-巯基嘌呤通常被认为是低风险的,因为控制疾病所获的益处要大于药物的风险。怀孕期间使用硫唑嘌呤或6-巯基嘌呤的已被报导过好几百例,绝大部分研究证明药物对准妈妈或爸爸是安全的,没有增加新生儿缺陷的风险。低体重儿、流产或早产有报导,然而这些也可能与IBD的活动是相关的。硫唑嘌呤或6-巯基嘌呤可能影响到未出生宝宝的免疫系统,但只是随机的非对照研究。英夫利昔单抗和阿达木单抗也被认为在怀孕、哺乳期间的低风险的。已有数百例报导在使用这些药的准妈妈成功地怀孕生子。发生流产、出生缺陷的情况与未接受这些药物治疗的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然而,两种药物都能透过胎盘并且在宝宝的循环系统中留存数月。因此,如有可能,这些药物一般在怀孕32周左右停用。此外,因为药物会在宝宝的循环系统中留存,活疫苗(包括麻腮风三联疫苗,卡介苗)在前6个月不能打。甲氨喋呤会导致胎儿出生缺陷,在怀孕期间不能用。如果意外怀孕,人工流产是需要讨论的,但不是必须的。为避免甲氨喋呤的暴露,不管男女都需要停药,在与你的消化科医生讨论商量过后,备孕前至少停药3-6个月。怀孕对回肠造口和储袋功能的影响有些IBD的准妈妈曾接受过手术,有回肠造口或储袋。怀孕在这种环境下一般是没有问题的。特殊的考虑是要避免脱水,对生产方式的特别选择呵护并意识到可能会增加肠梗阻的风险。大约30%的有吻合造口的准妈妈会经历肠蠕动活跃,且有储袋的患者控制能力可能有暂时的影响。这些是由于造口或储袋的影响,通常生产之后就能好转。在怀孕期间需要保持充分的液体摄入,特别是疾病发生的时候。吸烟对IBD以及怀孕的影响?吸烟对宝宝有害并且可能会导致低体重儿,而且有致畸和流产的风险。吸烟还会增加克罗恩病复发的风险以及深静脉血检形成的风险。推荐哪种生产方式?准妈妈、产科医生、消化科医生以及肠道外科医生应该一起讨论决定生产方式,是剖腹产还是自然分娩更合适。因为盆底肌对于肠道功能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长远来看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如储袋),那么其功能是尤其重要的。如果克罗恩病处于活动期有直肠和肛门病灶或者有储袋及回直肠吻合口的情况下,那么几乎都是推荐剖腹产。如果有未来手术风险的病人,如那些需使用英夫利昔单抗或阿达木单抗的溃结患者,或者那些复杂的结肠炎病史经常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那么也是推荐剖腹产,最终的决定因个体而异。会阴侧切可能会影响到肛周区域,所以如能避免尽量不做,但如情况需要,可以选择,因为如有会阴撕裂,会有更不好的影响。产后控制IBD维持用药很重要,因为这能够减少复发的可能性。这可能能让新妈妈们享受一段没有活动性疾病影响的亲子经历。一般建议产后6周到IBD门诊随访复查。在服用IBD药物的时候哺乳是否安全?最好与你的消化科医生讨论一下哺乳期用IBD药物的安全性。美沙拉秦在哺乳期间可以服用。泼尼松在母乳中会有低浓度的剂量。硫唑嘌呤和6-巯基嘌呤会以其代谢物的形式微量地存在于母乳中,但在母乳喂养的宝宝的循环系统中并未发现。因此母乳喂养和益处要超过宝宝接触微量药物所产生的风险。阿达木单抗和英夫利昔单抗会有小剂量代谢入母乳,但由于他们是蛋白质,会被宝宝所分解掉,所以在哺乳期间应该也是安全的。
2014广州国际消化高峰论坛5月16-18将在广州举行 重点关注炎症性肠病领域热点问题为跟踪国际消化领域最新动态及探讨本领域的研究热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将于2014年5月16日至18日在广州星河湾酒店举办“2014广州国际消化论坛”。组委会特邀请来自内地及美国、欧洲、以色列、新加坡、日本、香港等地著名专家学者参加本次论坛并就相关领域问题发表专题演讲。相信本次论坛对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增进相互了解与友谊起重要作用。届时将邀请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教授、以色列Shomron教授,Chowers教授,北京协和医院钱家鸣教授,西京医院吴开春教授就IBD领域做专题报告。1. Lecture by Joseph JY Sung, Microbiota and IBD:The known and unknown沈祖尧院士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专题讲座 微生态与炎症性肠病:已知的与未知的 2. Kaichun Wu,Risk factors for pathogenesis of IBD in China吴开春教授 西京医院 中国人炎症性肠病发病危险因素3. Ben-Horin Shomron,Pharmacokinetics and tailoring anti-TNF treatments in IBDBen-Horin Shomron, 以色列, TNF单抗药代动力学与IBD的个体化应用 4. Chowers Yehuda, New techniques in predicting disease course and treatment response of CDChowers Yehuda,以色列, 克罗恩病病程与疗效预测: 新技术的应用 5. Jiaming Qian, Pregnancy, Fertility in IBD钱家鸣 北京协和医院 炎症性肠病与妊娠、生育
http://www.gzsums.net/news_8557.aspx2013年11月22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的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换届选举会议上,我院消化内科陈旻湖教授当选为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陈旻湖教授还担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副会长和广东省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此次陈旻湖教授的当选体现了国内消化同仁对他的学术成就的充分肯定,也体现了我院消化内科在国内的学术地位,是广东省消化界的光荣,是中山一院的光荣,相信这次的当选必将进一步促进我院消化内科学科的发展。陈旻湖教授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首席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84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1990年获医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世界胃肠病学会指南委员会委员、出版委员会委员,功能性胃肠病罗马标准委员会顾问、亚洲工作委员会委员,亚洲功能性胃肠病及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协会常委理事。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副主编,中华消化杂志副总编辑,Journal of Esophagus、Journalof Digestive Disease和Chinese Medical Journal编委,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等杂志编委。从事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胃肠病及炎症性肠病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项目多项,发表研究文章380多篇,其中SCI收录文章超过100篇。主编出版学术著作9部,参加编写10多部。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及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多项科研成果奖。
转载自《名医》在一次采访中,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的一位医生说,一位医生好不好,可以从这个医生的同事找不找他看病来判断,还可以从这个医生在同行中的威信来考量。我顺口问他,那您能不能给读者举荐一位在消化内科里术业精良的医生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陈旻湖。” 陈旻湖33岁时被破格提升为正教授。对于这个背景,采访之时,陈旻湖没有过多地强调个人的能力,而是感恩于当时的机遇和公平的环境。 他说:“大学毕业时能够留在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工作,有赖于当时的氛围,那时候是按照个人成绩排名的,成绩排在越前面,选择的机会就越多,是非常公平的。”陈旻湖早年的一个学生这样评价他:正直、严谨、有原则。陈旻湖:“炎症性肠病”征途先锋本刊记者 张彩群 通讯员 李绍斌段时间,出自上海瑞金医院的一篇文章称,儿童炎症性肠病10年之内增加了12倍。这看起来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但实际上在几十年前,医院对这种病的接受率和确诊率都非常低。如今,据一位消化内科医生介绍,南方医院一年能接诊100多个这样的患者。而陈旻湖说:“在我这里,包括我带的4、5个消化内科医生,一天下来接诊90个炎症性肠病患者不足为奇。有些患者是慕名而来,也有一些患者是因为其他医院的医生无法诊断,转诊过来的。” 10年钻研,赢得了20年的铁杆“粉丝”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陈旻湖对这种病的研究已经将近10年了。按他的说法就是:“当一种疾病治疗手段已经非常成熟了,就没有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去钻研了。”所以大约10年前,中山一院消化科就把炎症性肠病列为主攻方向了。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发病机制都尚不明确,国外目前也没有办法根治这两种疾病,只能通过治疗来控制患者的症状。陈旻湖透露,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登记在案的炎症性肠病患者有1 000多例。在这1 000多例患者当中有老患者,但每一次出诊都有新确诊的炎症性肠病患者。陈旻湖最长的铁杆“粉丝”患者已经接近20年,这个粉丝还是他刚从国外做完博士后研究回来后诊治的。来找到陈旻湖的时候,敏姨(化名)因为长期严重腹泻及血便,体质已经非常衰弱,腹泻引起的低白蛋白血症导致了全身水肿。经陈旻湖诊断后确诊为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对症下药治疗后患者病情很快得到缓解。这里不得不提的是,早在20年前,各大医院接收的炎症性肠病患者数量非常少,医生对于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接触并不多,确诊的经验也相当欠缺。所以患者因为误诊而几经辗转,延误了治疗时间。尽管已经过去近20年,敏姨依然追随陈旻湖,坚持在门诊随访治疗,期间病情虽有过反复,但经过治疗也能得到控制。小敏戏称自己为陈旻湖的铁杆“粉丝”。陈旻湖接诊了很多曾经被误诊的患者。比如一位患者反复腹痛长达8年,辗转河南省及广东省内多家医院,均按肠功能紊乱治疗,服用各种西药、中药都未见好转,直到在陈旻湖手上被诊断为克罗恩病,进行针对性治疗后,症状得到很好的缓解。在这里,陈旻湖提醒读者,由于炎症性肠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出现像腹痛、腹泻、血便、发热或肛瘘等症状,建议做些肠镜检查,看是否患了克罗恩病或者溃疡性结肠炎,以免耽误病情太久。在陈旻湖的患者名单里,有多名中学生患者在医生团队的精心治疗下生长发育良好,顺利度过青春期并考上大学;一些年轻女性患者在医生团队指导下顺利怀孕生育健康宝宝。由于陈旻湖炎症性肠病医护团队敬业的精神及出色的疗效,慕名而来诊治的患者越来越多,患者除了来自广东省各地及外省的患者,也有来自俄罗斯、朝鲜、印度、印度尼西亚及中国香港、澳门地区的患者。在长期的诊疗过程中,医生与患者之间、患者与患者之间彼此均相互熟悉、相互信赖。研究区分克罗恩病与肠结核鉴别诊断的量化标准,解决诊断之困陈旻湖说:“我最大的兴趣就是每天遇到不同的患者,接受新的挑战,这样才会有成就感,才不会厌倦。”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宣传科李绍斌介绍,陈旻湖每个星期都会花1天的时间看这种专病。陈旻湖一周出诊3次,其中2次专门针对炎症性肠病。目前炎症性肠病诊疗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呢?经陈旻湖介绍,目前我国结核病还是常见病,肠结核和克罗恩病这两种疾病呈现出来的症状非常相似,都可以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消瘦,甚至结肠镜检查看到的肠道黏膜溃疡也可以非常相似,使得很多经验不足的医生很困惑,无法给病人确诊。更让人担忧的是,克罗恩病和肠结核虽然临床表现很相似,但是治疗方法却完全相反。如果判断错误,把肠结核误诊为克罗恩病,治疗不当,有可能加重病情,后果不堪设想。“您是否在炎症性肠病诊断上做过一些研究呢?”记者问。“虽然西方国家出现炎症性肠病发病率上升比我们国家早了50年,但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公认的标准去鉴别溃疡性肠结核和克罗恩病。我们现在联合了几家医院共同来做这项研究,把在这几家医院登记在案的患者从临床表现、内镜、影像、病理等方面通过数据归纳,企图找出鉴别两者的关键信息,建立能够帮助医生鉴别溃疡性肠结核和克罗恩病的量化标准。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经统计和对比数据,基本能够把这两种疑难的疾病鉴别开来。“陈旻湖介绍道。“拿克罗隆恩病来说,大多数时间里都是采用药物治疗,相比于其他医生来说,您在用药上面有哪些独到之处?”记者问。“经验丰富和用药精准。因为研究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已经有10年的时间了,对药物的使用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经验。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治疗克罗恩病的药物也不例外,所以什么时候哪些药物该停,哪些药物要上,都是有大学问的。比如说用于治疗急性发作的糖皮质激素只需要使用3~4个月,有些医生因为经验不足可能会用到1~2年的时间,这样可能会使药物的副作用比药物所起到的效应还要大,故而弄巧成拙。”不负“会员”的信任“您有那么多的铁杆粉丝,想必他们不仅是对您医术的肯定吧?“记者问。“其实一个患者愿不愿意追随一位医生,无非是两个原因:首先是你能不能解除他的病痛;其次是你能不能给他一个很好的感觉。我能做的就是尽我所能帮助患者减轻身体上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的前提下,让患者前来医院就诊时能享受到一个好的态度,让他们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诊断、检查,解决他的疾病问题,也就是说要照顾患者的感受。炎症性肠病是一种长期的疾病,对病人本身及其家庭成员的工作、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医生必须学会从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根据每个病人的病情、经济条件等度身定做适合病人的治疗方案。”陈旻湖说话很谨慎,语速很慢,像断了线往下掉的珠子,看似不相连的,但是似乎在空中又能串联起来。不能说他喜欢咬文嚼字,但每一个表述力求精准。他接着说:“按目前医学发展的现状,很多病都难以根治。坦白地说,目前全世界都没有根治炎症性肠病的办法。,但是如果我尽力了,尽了最大努力让病人的症状得到缓解或减轻,尽量满足患者的期望值,我也就感到欣慰了。我所接诊的疑难杂症越多,越深刻地感受到在一个领域越深入,,无能为力的事情越多,对学海无涯的体会也越深。”陈旻湖的学生说:“我们的恩师非常注重让他的学生与国际接轨,因此常常为我们创造条件到国外交流和学习。”陈旻湖自己毫不掩饰地说:“虽然我们国家的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起步比西方国家晚了近半个世纪,但是目前在治疗手段和理念都是与国际接轨的。我对自己,同时也要求我的学生,要非常重视对新知识的吸收,只有这样才能不负患者的信任。”炎症性肠病的患者经常要到医院去就诊,在治疗的前期,尤其是在症状比较重的情况下,可能一周就得去一次,等病情相对稳定之后,可以按照医生的要求到医院复诊,复诊时间可以延长到1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但对于1周或1个月去1次医院的患者来说,50元的挂号费(陈旻湖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按规定挂号费每次50元)依然是个不小的负担,所以凡是炎症性肠病的患者都可以拿到由陈旻湖特别准备的“会员卡”。凭借着这样卡,患者每次挂号只需要花8元钱。很多人都感慨说:“现在很多大牌教授的挂号费还比不上一个理发师给人剪一个头发的价钱。”陈旻湖却说:“说是这样说,但是能够给患者减轻负担就给他们减轻负担。中国不比发达国家,因为医疗保险制度比较健全,医生在给患者开药方时,不用因为患者的经济条件而受到限制;但在中国,如果要使用贵的药物,医生还要考虑患者的经济条件。所以在给患者设计治疗方案的时候,往往还要了解他们的经济能力,尽可能地让患者能够维持长期治疗,达到最大的治疗效益。我给患者“会员卡”也是这个原因。”陈旻湖一周出门诊3次,其中2次是专门看炎症性肠病的,原则上每次出诊都不能超过20个患者,因为看这种疾病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但是很多患者都是慕名而来,有些患者甚至赶了几百公里路风尘仆仆而来,于他而言,把患者晾在一边总是过意不去,所以出诊加班加点对他来说是常有的事情。陈旻湖不仅是消化内科的学术带头人,也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副院长,忙临床忙科研忙教学,还要忙行政。但他始终认为当医生是根本,正如他自己所说,作为一个副院长,并且已经达到这种资质的医生,一周能出3次诊的专家已经非常难得了。别院的一名消化内科医生说,一个医生好不好得看他会不会看病,而不是看他的头衔。而陈旻湖,包括笔者曾经介绍过的南方医院肾外科的于立新,他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也许挑战不仅仅来自临床,但患者因为在自己手上而重绽生命的光辉,那才是最直接,最可慰的吧。陈旻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消化科学科带头人、首席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84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1990年获医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消化内镜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副会长,亚洲功能性胃肠病与神经胃肠病协会常务理事。 J Gastroenterol Hepatol及中华消化杂志副主编,J Dig Dis、J Esophageal 、J Chin Med、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等杂志编委。从事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胃肠病及炎症性肠病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项目多项,发表研究文章380多篇,其中SCI收录文章超过100篇。主编出版学术著作9部,参加编写10多部。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及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多项科研成果奖。 出诊时间:星期一下午(特需专家门诊);星期二全天(炎症性肠病门诊)工作感言: 患者带着愁容来找你,却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对一名医生而言,这是最值得欣慰的事情!
为方便与IBD患者更好的沟通,中山一院炎症性肠病中心开通微博啦,新浪微博号:中山一院炎症性肠病中心,欢迎互粉!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炎症性肠病中心开诊时间:周二全天、周四上午(此为炎症性肠病专病门诊,凭陈旻湖教授的签名挂号卡方可预约)。开诊地点:3号楼4楼胃肠动力室。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市中山二路58号,地铁1号线烈士陵园或东山口站。咨询:短信联系13560195730 毛医生;e-mail:maoren2013@yahoo.com.cn新浪微博:中山一院炎症性肠病中心
在患者眼中,他是可以信赖的亲人;在同事眼中,他是不求回报的好人;在学生眼中,他是身教甚于言传的良师,他就是第十一届丁颖科技奖获得者陈旻湖教授。16岁那年高考后,他踏入了中山医科大学的校门,从此便和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对这个专业的懵懂到喜欢再到热爱,至今为止,他都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感到庆幸,“医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职业,每天面对不同的病人,需要我去不断探索,以寻找最佳的诊治方法,这也许就是医学本身的魅力所在。”简介陈旻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简称“中山一院”)副院长,教授,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学会消化分会副会长及广东省医学会消化分会主任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20多年。1984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1990年获医学博士学位,曾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两年余。擅长胃肠道疾病及肝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对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炎症性肠病、肝硬化及其并发症有丰富的诊疗经验。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20多项。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380多篇。主编出版学术著作8部,参加编写10多部。行医:追求以人为本陈旻湖的IBD(炎症性肠病)门诊,长期随访的病人有1000多人。每到周二,他都要给来自广东、广西、江西等全国各地的六七十位IBD患者看病。就诊患者中,有定期返院复查的长期随访患者,也有慕名而来就诊的IBD新患者。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由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终生性疾病,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未明。目前该病尚无法根治,只能通过各种药物进行病情控制。许多患者在各地求治无果后,最终来到中山一院。患者们早已从网络上了解了疾病的严重性,不免心怀忐忑。“虽然炎症性肠炎痊愈有难度,但它毕竟不是恶性肿瘤,经过有针对性的治疗后,患者还是能够获得一个比较好的生活质量。我不会去刻意隐瞒病情,而是会将病情真实的告诉给患者,让他们积极配合治疗。”陈旻湖说道。19岁的王玲(化名)是一位高三学生,不幸患上了克罗恩病,反复出现肠梗阻症状,当地医院建议尽快进行手术治疗,但是王玲正值高考前夕,进行手术势必影响到高考。在仔细分析王玲的病情之后,陈旻湖决定用适量的激素缓解狭窄肠段的水肿程度,减轻肠梗阻症状,在王玲高考之后再进行外科手术。在陈旻湖精心制定的治疗方案下,今年6月份,王玲不仅顺利参加高考,成功考上了大学,而且在入学前的暑假进行了手术,如今身体状况恢复良好,体重增加了20余斤。“个性化医疗是当今医学的趋势,作为医生,我们必须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也是以人为本,以患者为本的体现”,陈旻湖表示。在采访中,陈旻湖的同事忍不住爆料:陈教授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按照规定的挂号费用应是50元,但是他会让生活困难的患者挂8元的普通专家号。”对此,陈旻湖只是淡淡地解释道,炎症性肠病是终身疾病,难以治愈,医生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和家庭状况做出一个长期的治疗计划,即在第一次治疗后,患者还需要根据病情的轻重定期复查。不少患者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有一半都是从外地赶过来,长期算下来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我们希望能够尽量为他们减少一些费用。除此之外,从第一次就诊开始,每位患者都会拿到一张IBD专病门诊卡,不管从哪里来到医院看病,有了这张卡都能够保证他们在周二挂到陈旻湖的专家号。同时,为了对就诊患者进行长期跟踪随访,陈旻湖和他团队都会留给患者24小时的随访电话,为患者答疑解惑。正是因为这份医患之间建立起来的信任,目前中山一院消化科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IBD中心之一,在随访的患者中,时间最长的一名患者坚持复诊10多年。为师:身教甚于言传提到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取得的成就,陈旻湖并没有说太多,但是提到自己的学生时,陈旻湖心中充满了自豪,“我的学生们都非常优秀,不少论文都发表在国际顶尖期刊杂志上。”作为国内知名消化内科专家,很多学生都想成为他的弟子,陈旻湖更看重的是学生对医学的热情、负责任的态度和踏实严谨的作风。从一开始从事临床工作,身边的老师对患者的悉心治疗,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的一举一动不断影响着他。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做博士后研究的两年中,同行们严谨的态度也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非常专注自己的研究领域,并且对有怀疑的数据进行反复求证。我不仅这样要求自己,还希望自己的学生也能认真的对待自己的学业和所从事的职业。”在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工作时,陈旻湖会在研究的宏观方向上进行指导,他经常鼓励自己的学生,“做科研,要有天马行空的思维加上脚踏实地的行动”。同时,他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学生科研创造最佳的外部条件。在从事炎症性肠病研究中,往往涉及到消化内科、外科、放射科、病理科、超声科等多个科室的协调与配合,为了保证研究的有效进行,陈旻湖会亲自带着自己的学生拜访各个科室的主任,为学生创造最佳的研究条件,让他们能更加专注到整个研究项目中去。做科研:下一个才是最好的迄今为止,陈旻湖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科研项目20多项。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380多篇,其中在国际医学专业杂志发表SCI收录论文88篇。主编出版学术著作8部,参加编写10多部。获得包括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奖等科研成果奖5项。成果之多,让人惊讶,但是当记者问及哪一项研究是他最来之不易时,他思考了半天。“他太追求完美了,仍希望下一个研究得出的结果是最好的。”他的学生们如是说。早在90年代,幽门螺杆菌是全球研究的热点,幽门螺杆菌感染让患者溃疡愈合的速度减慢、溃疡的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在最初的近20年中,陈旻湖的研究重点一直放在幽门螺杆菌上。在1992年,陈旻湖写的一篇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免疫预防的文章,发表在国际著名杂志《Lancet》(《柳叶刀》)上,该文章在国际上首次通过动物实验,提出关于免疫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可行的观点。到目前为止,这篇文章已经得到500多次的引用。2000年左右,为了解广东省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情况,陈旻湖带领四五个学生持续几年针对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消化不良、肠应激综合症、便秘等四项疾病,对城市和农村18-80岁的居民进行挨家挨户的面访式问卷调查,并发表题为《广东省社区人群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广东省社区人群慢性便秘的流行病学研究》等多篇论文,为国际了解中国疾病发病情况提供了相关的研究数据。在多年与患者打交道的过程中,也让陈旻湖开始留意到病人的精神问题,“不少患者虽然表现出疾病的症状,但检查不出任何问题。”这不仅让他怀疑,是否精神的高度紧张也会对疾病产生影响。在针对99例病患的研究中,再次肯定了他的猜想,2006年,他在《胃肠病学》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心理社会因素在非糜烂性反流病发病中作用的研究》,提出在治疗时也要对心理社会因素加以关注。遇到情绪有波动的患者,他会详细地向患者说明疾病的缘由和治疗的方法,若遇到精神问题明显的患者,也会建议他们去心理科进行综合治疗。近四年来,陈旻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炎症性肠病的研究中,“目前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不清楚,无法治愈,很多患者需要接受多次手术和终身服药。通过一些探索性研究,为炎症性肠病的诊治提供新的可能,从而减少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这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人物标签专注在翻看陈旻湖教授的个人资料时,记者发现,在媒体上很少有关于他个人的报道。仅有的几篇文章,也是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告诉市民如何认识胃食管反流疾病和炎症性肠病。经常有媒体邀请他去做一些健康讲座,都被他婉拒。他认为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责任在哪里就要做什么事。因此他会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研究炎症性肠炎上,也会抽出绝大多数的周末去医院向同行报告课题项目在领域内的最新进展、自己在研究和治疗方面的心得。至于他以前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在学生面前,却从未提起。关于他过去的辉煌,学生们也是通过其他老师或同学们了解到的,他29岁成为副教授,33岁被评为正教授。当记者在惊叹他所取得的成就时,他只是谦虚的说:“我只是做好了我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