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瘘术后护理 1) 抬高手术侧上肢至30度以上,以促进血液回流,减少内瘘侧肢体的水肿。 2) 避免剧烈运动,避免衣服袖口过紧导致肢体活动不方便,内瘘侧手臂不能持重物、不佩戴过紧饰物。内瘘肢体避免接触过冷或过热的环境,睡觉时不可偏向造瘘一侧。 3) 术后72小时内密切观察内瘘的血管 是否通畅,手术部位有无出血及肿胀。吻合口远心端有无缺血以及全身状况。 4) 保持内瘘侧手臂和敷料的清洁、干燥,以防感染。术后3日换药,10日后酌情拆线;逐渐进行手和上肢功能锻炼,有利于内瘘成熟。 5) 术后24小时,术侧手可适当做握拳及腕关节运动,防止血栓形成。如用手握拳或挤压橡皮球10秒放松,每次做10-15分钟,3-4次/日以促进血液循环。 2、内瘘的保护: 1) 内瘘侧肢体不可测量血压、静脉穿刺,抽血输液等,避免持重等。 2) 保持足够血容量,并注意监测血压,不可过低,适当停用一部分降压药; 3) 注意控制入量,不可出现容量过多的情况,因为超滤过多也会造成内瘘功能不良; 3、自我对动静脉内瘘检测:每日用未行手术侧手2-3个手指沿血管走向触摸内瘘静脉处,如果发现震颤明显减弱,一定要及时就医,防止内瘘堵塞。 1) 看:动静脉内瘘血管是否充盈、饱满、富有弹性,造瘘侧肢体有无肿胀、瘀斑、破溃、皮疹,皮肤是否清洁; 2) 听:造瘘侧肢体放到耳边可听到血液流动的冲击音; 3) 摸:用手指触摸动静脉造瘘口及动静脉内瘘血管,可摸到血管的震颤; 4、动静脉内瘘如果发生意外情况: 1) 震颤消失、血管无法听到杂音、血管明显瘪掉:出现上述情况,应该立即到医院让医生治疗; 2) 出血:首先要进行压迫止血,并抬高患肢;其次,必要时可压迫瘘口止血,但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压迫,防止内瘘堵塞;请立即到医院进行处理; 3) 感染:若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可能有感染症状,请立即到医院进行处理;
血液透析导管作为重要的血管通路方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如有条件应尽可能建立自体动静脉或者行腹膜透析置管行腹膜透析处理。 2. 插管后早期随时注意观察插管创口处皮肤或纱布有无渗血、肿胀,如有出血,可用局部压迫的办法止血,并及时到医院就诊; 3. 注意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如隧道口渗液、红肿可用消毒棉签、纱布清洁; 4. 生活中应避免打湿导管,洗澡可用防水材料保护导管(建议使用一次性肛袋),一旦打湿尽快更换干燥无菌的纱布。 5. 注意固定导管,避免牵拉、挤压,避免倒立等特殊的体位;穿脱衣裤应局部压扶导管,避免导管滑出 6. 避免硬物损伤导管、避免穿粗糙衣物磨损导管。 7. 遇到导管脱出、固定缝线脱落,应及时固定导管,并尽快到医院就诊。如可能,尽量不要完全拔除导管,为再次插管创造条件。也不要随意塞回导管,以免感染。 8. 颈部插管病人督促患者不取插管侧卧位,呕吐时头偏向非插管侧;腿部插管病人除减少插管侧卧位外,还应注意减少走动,保持腿部伸直,大小便失禁者及时清理并做好插管部位的保护,以免插管变形、扭曲、堵塞、渗血、感染等,导致插管使用寿命缩短。
1、尿常规检查时,最好留取晨尿,避免饮水等因素的干扰。留取尿液不少于10毫升。 2、一般要求女性留取尿标本时应避开经期,以防止阴道分泌物混入尿液中,影响检查结果。 3、最好留取中段尿。按排尿的先后次序,可将尿液分为前段、中段、后段,因前段尿和后段尿容易被污染,因此做尿常规和尿细菌学检查时一般都留取中段尿。 4、留取尿液应使用清洁干燥的容器,即医院提供的一次性尿杯和尿试管。 5、所留尿液应尽快送实验室检查,因为时间过长会有葡萄糖被细菌分解、管型破坏、细胞溶解等问题出现,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肾穿刺活检术前术后注意事项 肾穿刺的术前准备工作: 1. 因肾穿后需要卧床24小时,检查日家属陪护照顾,准备尿壶床上排便用。加强床上大小便的训练。 2. 体位训练。练习术中所摆体位,即俯卧位,并在腹部垫以小枕。练习憋气,包括吸气后,呼气后屏气动作。肾穿刺时需要暂时憋气约半分钟及卧床排尿,以便于术中配合。 3. 提前外购一包未开封的食用盐,用于术后加压包扎用。准备床上进食的用品,如:吸管、勺子等。训练床上进食3到5次。 4. 术前晚上洗澡,更换手术天需要的宽松的衣服,请不要穿连体衣服或者裙子。 5. 术前排空大小便。 女性患者月经期不能进行肾活检术。 6. 饮食。手术当天进食半流质,如:肉松粥、汤面、馄饨、肉末、菜泥、小汤包子等,但不能进食过饱,也不能空腹。 7. 患者在术中尽量放松,避免紧张情绪。术中配合医生,注意屏气呼吸。 穿刺术后注意事项: 8. 卧床24小时、前6个小时绝对平卧,可以活动头部和手脚。6个小时后可以缓慢翻身。如需小便、大便则利用尿壶或便盆在床上进行。 9. 术后多饮水,可以促使少量出血尽快随尿排出,同时留取尿标本3次常规送检。 10. 肾穿刺处的敷料术后可以1-2天去除,3天内避免洗澡。 11. 术后第一天可以正常饮食,24小时后在医师查房后若无特殊情况可以下床,病房内活动、避免碰撞和震动。 12. 一周内多休息、轻微活动,一月内勿从事体力劳动及剧烈活动,避免性生活。 13. 如患者出现明显血尿,面色苍白、心率加快、体虚无力、四肢湿冷等表现,请及时联系医生。
腹膜透析置管术后注意事项术后饮食:食用低盐低脂优质蛋白半流质食物;食用易于消化、富含纤维素、不产气、胀气的食物;牛奶易于胀气,术后早期不要食用;食物要清洁新鲜,避免引起腹泻。保持排便通畅:不要进食产气的食物,防止腹胀。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必要时可服用缓泻剂或灌肠通便。术后体位与活动手术后可步行或者推送回病房。以平卧或低半卧位休息为主。为防止腹透管移位,不宜单向侧卧位。避免剧烈咳嗽及呕吐等曾经腹部压力动作。术后次日起床,1~3天可根据病情床边活动或在搀扶下在病区内走动,但活动量不宜过多。为防止腹透管移位,可平卧位、低半卧位、坐位、左右侧卧位,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体位。要避免快速下蹲、站立,避免过度用力增加腹压。术后导管应制动,以利于导管出口处的愈合,减少渗漏、功能不良及导管相关感染的 发生率。术后换药(1)手术创口需要保持敷料干燥、干净。术后10天后拆线。拆线前用腹带固定下腹部保护伤口。(2)每3天换药一次。如敷料有渗血、渗液,或出汗较多,或出现创口污染等情况就需要及时换药。(3)腹带绑扎要松紧适宜,以保护创口,维护导管于合理的位置。(4)已经放置的导管需要妥善固定,保持密闭性,不可牵拉或扭曲。(5)注意观察护士如何进行腹膜透析液换液及导管出口处护理,在护士的指导下学习各项护理。
相较于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有诸多优势,但是置管技术不能保障透析顺畅,是制约腹膜透析技术难普及的最大因素。在腹膜透析中,由于尿毒症晚期病人严重贫血,低蛋白,出凝血机制障碍,病危等,传统手术方法给医生置管手术带来一定难度,在此过程中,要切开腹直肌后鞘及腹膜,手术时间长,术后不能立即全量透析,出血、漏液、大网膜包裹、漂管的情况时有发生,对危重病人抢救不利。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套管针穿刺置管术的特点是利用套管穿刺方法,避免了传统手术将腹直肌后鞘、腹膜切开这步最难点抛开,直接穿刺进入,避免了传统手术切开后脏器、体液外露等情况,即使特别肥胖、高度腹水难做的病人也变得轻松了。我科自2017年12月开始在科主任廖湘平教授指导下,陈香文副主任医师及团队常规使用套管针穿刺置管术,已经成功实施20多例腹膜透析置管术,手术时间短,置管术创面小,基本无出血,置管更安全,术后病人即可下床活动,痛苦少,腹膜透析液进出顺利,患者症状改善,患者及家属满意,一举填补了我市在该项目的空白。
各位病友: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将于2013年4月26日举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友会
如何科学就诊1、 选择正规医院 风湿疾病病程长,诊断复杂,治疗难度大,可能导致的后果非常严重。故而应尽量选择正规国家大医院风湿免疫科进行诊治。切不可轻信某些个体医院、诊所的虚假广告宣传。2、 选择风湿病专职医生 风湿病医生都接受了多方面的特殊训练,对风湿病有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专科诊断、治疗技术娴熟。所以,为了得到更好、更完善的治疗,请您选择风湿科或有风湿病医生的科室就诊。3、 固定医生,长期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患者因对风湿性疾病缺乏认识进而对医生的水平缺乏信任,往往仅接受一两周的治疗后感觉没什么疗效就转到另外一家医院就诊。接二连三,周围医院都转了一圈,病还是没有治好。这种就医方式是不科学的。风湿病治疗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一般至少是三个月到半年,甚至数年或更长时间,其目的是控制病情进展。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一个长期的系统的综合治疗计划。还需要进行疗效观察,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因此患者最好固定在一家正规医院的风湿病专科进行固定医生长期治疗。4、 强调要早期正规治疗 很多风湿性疾病,如未立即进行正规治疗,会导致关节畸形、功能受损,加大了疾病治疗的难度,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出现症状时,就应及时选择正规医院就医,进行系统治疗。切不可因工作忙、距离医院远等原因,因小失大,延误治疗时机。也不可抱着侥幸心理,先去小诊所、非正规医院碰运气。5、 风湿疾病患者为什么要定期复诊?主要有两大目的:第一,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第二,监测药物副作用的发生。6、 复诊前应做哪些准备? 1)带上病历。2)带上既往的化验单和影像学检查的片子。3)复诊前,请仔细回想一下,近段时间身体的感觉。4)根据病情的不同,及以往复诊的经验,是否有需要做肝功能等生化检查的可能。如有,最好空腹就诊,备好方便消化的食品。
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类风湿(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该病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反复发作,呈对称分布。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早期往往有全身症状,如发热、疲劳、饮食不振、周身不适等,严重者可同时伴有贫血。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病变,关节病常为对称性,累及小关节,以手的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足的庶趾关节最为常见,严重波及肘、肩踝、膝等大关节和脊关节。晚期病人主要为关节脱位、半脱位、畸形改变、活动严重障碍,病人生活不能自理。发病人群:任何年龄的人均可能,好发于绝经前后的女性,我国人群的患病率为0.32%—0.45%。目前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自身发病机制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已研发和生产了多种有效药物,特别是随着生物制剂的问世,患者若能及时接受有效治疗,绝大多数能得到完全缓解。防治原则:1,正确的认识类风湿关节炎:目前的药物不仅能消除症状,而且可有效阻断疾病进展,其预后取决治疗的早晚和长期不间断的有效治疗。2,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确诊后就要联合使用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3,若没有禁忌症,不论处于何种病期的患者只要炎症具有活动性均可使用生物制剂治疗4,非甾体类消炎药可以改善症状,但不能改善病情,所以不能单独使用。5,中草药可以改善症状,尚没有证据证实能抑制骨破坏,故不能单独使用。6,找风湿专科医生看病,定期随访,以防止药物不良反应。7,急性期宜在家休息,少活动;缓解期酌情做适当运动,增强关节、韧带功能。8,若已发生髋、膝关节损毁,则可做关节置换手术,膝关节滑膜炎,在药物治疗不理想的情况 下,也可做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9,对饮食没有特殊要求。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已新开风湿免疫专科门诊,为广大风湿病患者提供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坐诊专家:廖湘平 科主任,主任医师,湖南风湿委员会委员,在风湿疾病治疗领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周三门诊坐诊。 陈香文 副主任医师,治疗风湿疾病有着多年的经验。周一、二、四、五、六坐诊。门诊电话:0735-2345338(上班时间欢迎咨询)
风湿免疫性疾病——强直性脊柱炎的防治知识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颈、臀、髋部疼痛以及关节肿痛,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疾病症状起病隐袭。患者逐渐出现臀髋部或腰背部疼痛和/或发僵,尤以卧久(夜间)或坐久时明显,翻身困难,晨起或久坐起立时腰部发僵明显,但活动后减轻。有的患者感臀髋部剧痛,偶尔向周边放射。疾病早期疼痛多在一侧呈间断性,数月后疼痛多在双侧呈持续性。随病情进展病变由骶髂关节向腰椎、胸颈椎发展,则出现相应部位疼痛、活动受限或脊柱畸形。据报道,我国患者中大约45%的患者是从外周关节炎开始发病。 本病常累及青壮年,患者往往都处于学习、工作的重要阶段,如果没得到恰当的治疗,造成学习、工作能力下降,甚至残疾,对于患者会造成较大影响。本病在临床上表现的轻重程度差异较大,有的患者病情反复持续进展,1~2年内就可以出现明显的脊柱强直以及驼背变形等,更有个别髋关节受累严重者会导致长期卧床;而有的患者亦可长期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但是,发病年龄较小,髋关节受累较早,反复发作虹膜睫状体炎和继发性淀粉样变性,诊断延迟,治疗不及时和不合理,以及不坚持长期功能锻炼者预后差。防治原则:1,正确认识强直性脊柱炎,生物制剂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炎性病变的特效药,不仅可消炎镇痛,还可以有效阻止病情发展,越早使用越受益。2,骨新生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另一个病理损害,已知TNF-a拮抗药会抑制Dickkopf-1, 从而促使骨新生,应适时使用抑制骨新生药物。3,关节疼痛消失不等于病情已控制,需要长期连续治疗。4,如何正确选择用药,最好找风湿医生指导。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已新开风湿免疫专科门诊,为广大风湿病患者提供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坐诊专家:廖湘平 科主任,主任医师,湖南风湿委员会委员,在风湿疾病治疗领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周三门诊坐诊。 陈香文 副主任医师,治疗风湿疾病有着多年的经验。周一、二、四、五、六坐诊。门诊电话:0735-2345338(上班时间欢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