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医院中医外科有数宝, 价廉简便外科病证疗效好;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金黄膏, 痈疖疔疮丹毒要靠它来消; 若是皮肤红肿作痒别气恼, 清热收湿止痒青黛膏来帮; 活血止痛消肿软坚冲和膏, 肿块半阴半阳之证它最妙; 最方便是祛腐生肌红油膏, 有脓没脓一切溃疡皆可用; 再有润肤生肌收敛白玉膏, 腐肉已尽溃疡不愈赶忙用; 还有一款生肌散可来护航, 慢性溃疡褥疮不敛它是王;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清凉油, 水火烧伤红斑疼痛起效速。
结节性甲状腺肿、乳腺增生、子宫肌瘤是妇女多发的内分泌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工作压力不断增加、社会环境及生活习惯等改变,这些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而且同时患有结节性甲状腺肿、乳腺增生、子宫肌瘤者亦不少。如若以病视之,所患之病分属于甲状腺疾病、乳腺疾病、妇科疾病,其各个疾病有各自的起因、病机、症状、转归、预后,或给予多种治疗方法。然女性这三种疾患均系肝肾之经、冲任之脉,中医诊治上有共通之处。 结节性甲状腺肿属于中医学“瘿肿”范畴。瘿疾位于颈前结喉两侧,颈前是任脉、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肝经偱行的部位,故瘿疾的发生与任脉、肝脾两脏关系最为密切。患者多因工作烦劳,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木郁克土,或饮食不当,偏嗜其味,导致脾土失运,水液运化失常,日久聚液成痰,痰凝气滞,痰瘀互结而成;或因先天不足,肾精不足,肝失所养,冲任失调,气血瘀滞,痰浊蕴阻,留滞于喉前所致。 乳腺增生病属“乳癖”范畴。乳房阳明胃经所司,乳头厥阴肝经所属,肝脉络于胸胁。“百病皆生于气”,肝主疏泄,现代妇女要承担家庭生活及工作两方面的压力,使人精神紧张,有所愿不得者,常积想在心,思虑忧郁伤肝,肝气郁结,木郁克土,脾气自虚,脾为生痰之源,脾虚则水液运行失常,日久聚液为痰,痰阻气机,痰湿凝聚,久而成瘀。 子宫肌瘤属“妇人癥瘕”范畴。胞宫与乳房,犹如并蒂莲,冲任二脉同起胞中,任脉之气上布于膻中,冲脉之气散于胸中,共司乳房之生长、发育。而冲任二脉本于肝肾,肝肾精血充足,则冲任二脉充盛,乳房、胞宫得养。否则,肝肾精血不足,冲任失调,则气血瘀滞,痰瘀互结,而成乳癖、妇人癥瘕。 因此,瘿肿、乳癖、妇人癥瘕三病,虽病位在表,以气滞、痰凝、血瘀为标,然病之本应是肝、脾、肾与冲任失调,故虽为三种疾病,但其病因病机类同,异病可同治,均应从肝、脾、肾三脏与冲任两脉入手。同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辨病论治,如伴有瘿肿的可加化瘀消肿之品,如当归、桃仁、山慈姑、海浮石、玄参、夏枯草等;伴有妇人癥瘕,可加理气活血、软坚散结之品,如金铃子、小茴香、当归尾、参三七、莪术、土茯苓等。如此,辨治恰当,常可取一箭双雕或一箭三雕之效。
“医生,我这两条腿的皮肤怎么越来越黑?还痒得很,一不小心就挠破了,破了就很难好,这都反反复复好几年了,我怎样才能不复发啊?” “医生,我小腿上的伤口没几天就烂得那么大了,好起来怎么这么慢啊?我不敢让伤口碰到水,这都一年多没有痛痛快快洗个澡了,小腿皮肤发黑粗糙,夏天裙子也不敢穿!” “医生,我脚上这个伤口虽然不大,但是它痛啊,痛得我晚上都睡不着,痛得我心脏病都快发了,吃了止痛片也没有用,太痛苦了,你帮我想想办法啊!” 这些患者的话在上海龙华医院外六科门诊或病房经常可以听到。也许,你会很奇怪,这些患者究竟是得了什么病,让他们如此痛苦?原来,他们都是得了同一个病——老烂脚。 那么,什么是“老烂脚”呢? “老烂脚”"是对下肢慢性溃疡的俗称。 它是指各种原因(静脉性、动脉性、感染性、糖尿病性、外伤性等)引起的下肢皮肤或深部组织缺损,经常规治疗1个月未愈,且没有愈合倾向者 。在年龄14岁~64岁人群中发病率,男性9.2%,女性6.6%。在所有原因所致的下肢慢性溃疡中,静脉曲张所导致的溃疡占比例最高,为70%以上。 “老烂脚”又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老烂脚”好发于中老年人,有长期站立工作史和静脉曲张病史多年。好发于小腿下1/3处,内侧多于外侧。病程久长,久不愈合,愈合后易复溃。初期患者仅有下肢毛细血管扩张,浅静脉显露迂曲,后期失代偿后患肢肿胀,早轻暮重,足靴区皮肤营养障碍改变,皮肤变薄,色素沉着、瘙痒、粗糙、硬化、苔藓样变,最后皮肤溃破不敛,脓水淋漓,同时可伴有浅静脉迂曲处硬结红肿,疼痛明显。“老烂脚”久不收口,溃疡可由浅入深从皮肤层烂到骨骼层,发生骨髓炎,良性溃疡在炎症反复刺激下,甚至会发生“癌变”,最终导致“截肢”。 既然“老烂脚”一旦发生难以收口,且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治疗费用大,有些溃疡甚至会发生“癌变”而需要“截肢”,治疗比较棘手。“上工治未病”,本病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该如何做,才能让“老烂脚”不老烂呢?“ 治病求本”,预防“老烂脚”先要从预防下肢静脉曲张这个原发病着手,这包含无病防病,既病防重两方面。 1.避免久站久坐,若因工作关系无法避免,可穿弹力袜预防静脉曲张,或者经常踮脚,让脚后跟起、落活动,或不时下蹲,能使小腿肌肉收缩,避免小腿静脉内血液淤积。 2.站立或久坐工作者在休息时,建议平卧,抬高下肢高于心脏平面30厘米15分钟以上,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少下肢静脉腔内压力。 3.保持正确的坐姿,不要翘二郎腿。坐位时一腿交叉压在另一条腿上,会延缓静脉内的回心血流,增加下肢静脉内压力。 4.避免穿高跟鞋,平跟鞋有助于预防静脉曲张。 5.适当体育锻炼,能改善全身血液循环而不增加下肢静脉内压力。每日坚持步行,每次15分钟,每日4次。 6.维持理想的体重,将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超重会增加全身的血液循环负担,进一步加重下肢静脉壁的压力。 7. 避免提超过10kg之重物。 8.饮食清淡为佳,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多吃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一旦发生下肢静脉曲张失代偿,出现下肢肿胀、色素沉着、瘙痒、干燥、苔藓样变等,可从以下几方面防护。 1.下肢肿胀、色素沉着瘀黑、疼痛:可选用迈之灵、消脱止或血府逐瘀口服液、脉血康胶囊等活血通络中成药口服,外敷冲和膏、玄明粉、三七粉活血消肿止痛。 2.下肢皮肤干燥、脱屑、瘙痒、苔藓样变:每天用温水泡洗患肢1-2次,不可用热水刺激或使用刺激性洗澡用品,避免搔抓,擦干后涂抹护肤油、尿素软膏、白玉膏润肤止痒,或涂无极膏、艾洛松、宝龙康止痒。 3.注意衣物、袜子、鞋子的柔软、舒适,用弹力绷带、弹力袜保护下肢,避免外伤。 接下来再介绍两款食疗食谱 1.荠菜车前红花汤 [原料]:荠菜根50g,车前草50g,红花10g [制法]:同煎30分钟,取汁调味服食。[功效]:清热、利湿、活血,适用于下肢红肿疼痛者。 2.川芎黄芪粥 [原料]:川芎6g,黄芪15g,糯米50g [制法]:川芎、黄芪同煮30分钟取汁,加糯米煮粥。 [功效]:益气健脾、活血化瘀,适用于下肢皮肤紫黑发硬疼痛者。 最后再提醒以下,一旦发生下肢溃疡,要及早至正规医院诊治!
在龙华医院中医外科门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幕:“医生,我家里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因为一直躺在床上得了压疮,听朋友说你们医院有自制的药膏药粉治疗压疮特别管用,所以我想过来配点!”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老人因为体质衰退或者由于脑血管意外、帕金森、骨折、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困扰而长期卧床的也越来越多,“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经济压力。 那如何积极防治“压疮”,不让它成为老人的痛呢?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压疮”吧。 “压疮”,又称为“褥疮”、“席疮”,是指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由于躯体的重压和摩擦而引起的臀部、尾骶部、脊背部、髋部、足跟部等易受压部位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发生皮肤红斑、水疱、紫暗溃烂。压疮一旦发生,若没有及时恰当的治疗和护理,进展非常迅速,可出现受压部位大片皮肉发黑坏死,疮面巨大,可见肌肉、肌腱、骨头暴露,脓水淋漓,味道臭秽,疮周红肿明显,严重者可并发败血症而危及生命。 任何疾病的预防意义远远大于其治疗意义,尤其像压疮这种一旦发生,愈合困难,预后较差的疾病。可以从下几方面着手预防压疮: 1. 皮肤护理:对长期卧床的老人应加强受压部位的皮肤护理。 (1)保持床褥柔软、平整、清洁、干燥,在易受压部位垫以海绵垫、气圈,有条件者用气垫床减轻局部受压和摩擦,每天检查皮肤有无颜色改变或破损,若有异常,及早处理。 (2)翻身拍打:老人的皮肤因为年龄和疾病等因素,营养和弹性随之降低,皮肤菲薄、干燥,受压或摩擦后极易发生水疱和溃破,因此要每2-3小时为患者翻身1次,最长时间不超过4小时,防止局部长期受压,并轻轻拍打受压部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3)药物按摩:初起皮肤尚未溃破时可以用红灵酒或红花酊轻轻涂擦按摩受压皮肤,使局部气血通畅;也可同时用尿素霜或白玉膏涂抹于皮肤干燥处轻轻按摩保持皮肤润泽。 (4)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对于大小便失禁的患者,要及时清洁,保持肛周皮肤干燥,若并发湿疹,可用生理盐水湿敷,外扑三石散或生肌散、青黛散防止皮肤糜烂产生溃疡。 2. 营养支持: 长期卧床的老人本身就存在消化器官功能减退,纳食不佳,长期营养不良,或者因为某些疾病而导致低蛋白血症、贫血,出现全身浮肿,皮肤菲薄,易于溃破;压疮又是一种营养消耗性疾病,大面积疮面长期不愈合可加重低蛋白血症、贫血,而这些因素又可严重影响疮面愈合,从而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对于长期卧床的老人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给予富含优质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的食物,必要时请营养科制定相对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必要时予静脉滴注营养液、白蛋白、输血,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 3.情绪疏导: 很多老人由于大脑和听力的退化,有“老小孩”的脾气,存在交流沟通的困难,而长期卧床和疾病的痛苦会加重老人的负面情绪,出现护理和治疗上的不配合,因此对长期卧床的老人要给予足够的爱心和耐心,疏导其情绪,鼓励其配合治疗,多翻身,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功能锻炼: 鼓励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主动运动,防止肌肉失用性萎缩。协助无法进行主动运动的患者进行被动运动。 中医药治疗溃疡,历史悠久,疗效显著,不仅总结了大量有效方药和丸、散、膏、丹等有关剂型,而且总结出了“腐祛肌生、肌平皮长”的溃疡愈合规律。 龙华医院中医外科对压疮等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提出了“煨脓湿润法”、“祛瘀化腐法”、“活血生肌法”,主张动态序贯综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因此,压疮虽然贵在预防,但如果发生了褥疮也不要害怕,及早到医院获得专业医生的诊治和指导非常重要!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外六科主任医师 徐杰男 专家门诊 徐医生,我最近背上长了个肿块,又红又肿又痛,一开始没重视,现在越来越来厉害,你快帮我看看,是不是长疖子了啊?” “那这种情况有多久了呢?” “差不多有十多天了吧。” “你这个病啊,不是疖子那么简单,疖子虽然也是肿块红肿痛,但位置比较浅,一般2~3天就化脓,溃破后3~4天就能愈合,你这都十多天了还红肿痛得那么厉害,你这病是皮脂腺囊肿继发感染啊!。” 什么是皮脂腺囊肿继发感染呢?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皮脂腺囊肿是一种缓慢生长的良性囊肿,是由于皮脂腺引流不畅,皮脂大量储留于腺体引起。多发于颈项、胸背及臀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临床表现为局部皮下一肿块,肿块生长缓慢,肿块上常见一粗大的毛囊孔,用力挤压可出白色豆渣样物质,味臭秽。由于皮脂腺囊肿内容物含有丰富的皮脂等营养物资,极易导致细菌滋生。在天气炎热出汗、挤压、搔抓时易继发感染,可见原有肿块迅速增大,伴红肿疼痛,不及时处理可致脓成破溃,有脓性或豆腐渣样恶臭物流出。 皮脂腺囊肿继发感染是中医外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一旦得了这个病,该怎么治疗呢? 西医传统治疗常抗感染,对已形成的脓肿行“一”字形切开引流,经过纱条引流换药,待切口愈合、炎症消退后一段时间再行第二次手术,切除囊肿。若囊肿反复感染,与周围组织粘连,切除不干净,囊壁残留,则易于复发;若切口较大,切除范围较广,疤痕也大,影响美容。 中医称皮脂腺囊肿为“粉瘤”、“脂瘤”、“渣瘤”,俗称“豆腐渣瘤”。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湿痰凝滞于皮肤之间所致。《景岳全书·外科钤》说:“盖此以腠理津沫,偶有所滞,积而不散,则积以成瘤,是亦粉刺之属,但有浅深耳,深者在皮里渐大成瘤也”,津沫所滞,是痰湿凝聚,形成肿块的原因。若本病继发感染,伴有局部红、肿、热、痛者称“脂瘤染毒”,化脓者又称为“脓瘤”。盖因痰湿蕴结,经络阻隔,气血不畅,蕴久化热,湿热壅滞,热胜肉腐,化腐成脓而成,故治疗上以清热利湿、健脾化痰为主,佐以消脂之品。 “外科之法,最重外治”。外治法的精当与否,常可决定病程的转归、预后。应用外治法既要重视局部辨证,如红、肿、痛、痒、脓的辨别,还要结合全身辨证,考虑患者的全身情况,如年龄的大小、体质的强弱、糖尿病的有无等。对于化脓性皮脂腺囊肿,我们采用“十”字形切开引流、囊壁搔刮术为主,且注重并细化创面的局部辨证,根据其不同阶段或不同症状,综合有序地联合运用贴敷、掺药、蚕食、垫棉等中医外科临床独特的诊疗技术进行治疗,注重煨脓湿润法(煨脓化腐、煨脓长肉)、活血化瘀法(祛瘀化腐、活血生肌)的运用,临床取得了理想疗效。患者临床治愈率高,疮面愈合时间短,与西医传统的治疗比较,无需等待手术时机便可做彻底根治,免去了二次手术之苦,且患者复发率低,愈合后疮面瘢痕小,临床操作简便。 那么,皮脂腺囊肿该如何预防,一旦发生又该如何避免其感染呢? 1. 饮食清淡 皮脂腺囊肿好发于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青年人群,咖啡、浓茶、高脂、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往往容易加剧皮脂分泌,因此饮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多喝水,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摄入高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可以有效抑制皮脂分泌过旺,预防皮脂腺囊肿的发生。 2. 避免熬夜 熬夜可导致人体内分泌失调,亦可使皮脂分泌旺盛,同时熬夜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导致皮脂腺囊肿细菌感染。因此要做到生活起居有节,避免熬夜,才能有效预防皮脂腺囊肿的发生。 3. 注重肌肤清洁护理 平时要注意做好肌肤的卫生清洁工作,油性皮肤的人群,经常用洗面奶、沐浴露清洁皮肤,避免用手搔抓、挤压已存在的皮脂腺囊肿,防止细菌感染,出现肿块突然增大、红肿热痛。 4. 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皮脂腺囊肿容易并发严重的感染,如有头疽,肿块红肿范围常超过9cm,大者可在30cm以上,上有多枚粟粒样脓头,溃破后像蜂窝、莲蓬,疼痛剧烈,同时伴有发热恶寒、头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并发脓毒血症,危及生命。因此糖尿病患者伴有皮脂腺囊肿者要积极控制、监测血糖,避免局部搔抓、挤压,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是下肢静脉曲张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属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它约占下肢溃疡的70%。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多见于中年或老年人,常发生在小腿下1/3处内外侧,以内侧较为多见。局部初起常先痒后痛,色红,糜烂,迅速转为溃疡;溃疡大小不等,色灰白,淡红或暗红色,表面或附有黄色脓苔,脓水秽臭难闻;病久溃疡边缘变厚高起,四周皮色黯黑,漫肿或伴有湿疹。中医称“臁疮”、“裤口毒”、“裙边疮”、“顽疮”,俗称“老烂脚”。下肢静脉曲张由先天性静脉壁薄弱和浅静脉、深静脉、深浅静脉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以及长期站立工作、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肥胖、腹腔肿瘤等引起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浅静脉内压力持久升高所致。下肢静脉瓣膜就像一个单向阀门,正常状态下,它只允许血液从远端流向近端,严防倒流,如果下肢静脉瓣膜功能受损了,它就会出现松弛、伸长、下垂或关闭不全等现象,使原本单向开放的功能不能完成,血液出现倒流,导致静脉内压力升高,血液淤积,浅静脉扩张迂曲。下肢静脉曲张早期仅为下肢浅静脉蜿蜒扩张迂曲,后期出现肿胀和足靴区皮肤营养性变化,如不及时治疗,可出现小腿皮肤湿疹和溃疡、反复发作性血栓性静脉炎、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等并发症。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形成的机理,目前认为是下肢静脉瓣膜损害后出现下肢静脉高压,继而使皮下毛细血管周围的纤维蛋白沉积,形成氧和其它营养物质的弥散屏障,这是静脉性溃疡的主要病理基础;同时血液纤溶活性降低也使得清除纤维蛋白的能力减退,在二者共同作用下,皮肤营养状况不断恶化,最终形成溃疡。也把这种溃疡称为静脉瘀滞性溃疡。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一旦发生,病程漫长,溃疡经久难以收口,且愈合后极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医疗负担重,有些溃疡甚至会“癌变”或需要“截肢”,临床治疗比较棘手。本病的养生防护十分重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顺时养生春季踏青游玩劳累而引起加重避免劳累,久站久行,多抬高患肢,外出穿弹力袜或弹力绷带缠缚夏季天气炎热,潮湿,细菌容易滋生保持局部疮面及疮周皮肤清洁,避免生水触碰伤口,饮食忌辛辣发物秋季秋季气候干燥,皮肤容易干燥皲裂瘙痒搔抓形成疮面避免热水刺激及搔抓皮肤,使用润肤乳、尿素软膏外涂润肤止痒冬季衣物、鞋子容易摩擦致皮损注意衣物、鞋子的柔软、舒适,弹力绷带、弹力袜保护下肢,避免外伤(二)饮食忌宜1.下肢溃疡急性炎症期,疮面色暗,坏死腐肉组织较多,脓水淋漓,疮周红肿焮热,疼痛明显,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海鲜发物,如辣椒、大蒜、大葱、韭菜、洋葱、笋、莴苣、鸡肉、鹅肉、羊肉、狗肉、牛肉、虾、蟹、鱼、酒类等,桂圆、荔枝、火龙果、芒果、桔子等热性水果亦应忌食。2.下肢溃疡生肌收口期,溃疡腐肉脱落,脓水减少,肉色灰白、淡红、暗红不等,疮周红肿消退,遗有色素沉着、黑褐、粗糙,饮食上宜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鱼、蛋、牛肉、大豆以及豆制品等。充足的蛋白质可以维持体内所有物质的平衡,增强免疫力,保护细胞,还可以乳化脂肪,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溃疡疮面愈合。同时宜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新鲜蔬菜和水果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可以改善组织的氧化作用,增加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如新鲜水果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可以通过降低血凝倾向,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疮面愈合。3.患者宜多吃含维生素E的食物,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腿部的沉重感。含维生素E丰富的食物有:洋白菜、菠菜、甘蓝、麦芽、坚果类、大豆、全麦、粗粮、蛋等。(三)情绪调节本病是慢性病,由于下溃疡长期不愈,愈合后又极易复发,严重的可发生癌变,有截肢可能,病痛的折磨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因此患者极易产生消极、负面的情绪,对本病的治疗失去信心,不愿意配合医生进行积极的正规治疗,导致疾病进一步加重。因此要与患者进行交流,进行情绪调节、疏导,告诉患者已经得病,应既来之则安之,对疾病不要担忧、恐惧,精神上不要紧张,保持心情愉快,正确的面对现实,树立和疾病作斗争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这样疾病才能尽快恢复。同时家庭的关怀、体贴和精神鼓励对患者的情绪稳定也很重要。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四)起居劳逸1.应养成每日穿弹性袜运动腿部一小时之习惯,如散步、快走、骑脚踏车、跑步或跑步机等。2.避免长期站或坐,应常让脚做抬高、放下运动,或可能的话小走一番。3.应养成一日数次躺下将腿抬高高过心脏的姿势,并维持膝盖弯曲,如此可促进腿部静脉循环。4.保持正常体重不能超重,因过重会使腿部静脉负担增加。5.避免提超过10kg之重物。6.每晚自我检查小腿是否有肿胀情形。7.每晚睡时,将腿垫高约15cm,并保持最舒适之姿势即可,千万不要因此而让腿部僵直,适得其反。(五)对症调护1.下肢溃疡急性炎症期,疮面脓水淋漓,疮周红肿疼痛:饮食上清淡,忌辛辣刺激海鲜发物;可选用四妙丸等清热利湿中成药口服;外用清热利湿收敛中药如黄连、黄柏、白头翁、金银花、马齿苋、石榴皮等水煎湿敷,用6~8层纱布浸湿中药药液,以不滴水为度贴敷患处,每隔数分钟取下重复浸湿药液,继续敷贴,或将药液频频滴于纱布上,使疮面保持一定的湿度;亦可用上述中药药液足浴,每日次,每次30分钟;可外敷金黄散、金黄膏、大黄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2.下肢溃疡疮面肉色灰白、淡红:饮食上多食富含营养的食物;可用益气活血生肌中药如生黄芪、黄精、当归、丹参、红花、乳香、没药等水煎湿敷或足浴;亦可用艾条艾灸疮面,以热为度,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3.疮周皮炎湿疹糜烂瘙痒:饮食上忌海鲜发物,可用清热利湿止痒中药如黄连、黄柏、马齿苋、明矾、五倍子、苦参、蛇床子等湿敷或足浴,或用中成药三黄洗剂涂擦或湿敷。4.疮周皮肤色素沉着瘀黑疼痛:可选用血府逐瘀口服液、脉血康胶囊等活血通络中成药口服,外敷冲和膏、三七粉活血止痛。5.疮周皮肤干燥脱屑、苔藓样变:每天用温水泡洗患肢1-2次,不可用热水刺激或使用刺激性洗澡用品,避免搔抓,擦干后涂抹护肤油、尿素软膏、白玉膏润肤止痒,或涂无极膏、艾洛松、宝龙康止痒。(六)食疗1.荠菜车前红花汤[原料]:荠菜根50g,车前草50g,红花10g[制法]:同煎30分钟,取汁调味服食。[功效]:清热、利湿、活血,适用于臁疮早期。2.红花碧玉汤[原料]:红花5g,川芎5g,莴苣200g[制法]:川芎加水煮沸10分钟取汁,加红花后再煮10分钟,莴苣削皮切片加入,沸腾起锅,滴人麻油、醋等调味即可。[功效]:活血、通络、止痛,适用于疼痛明显者。3.川芎黄芪粥[原料]:川芎6g,黄芪15g,糯米50g[制法]:川芎、黄芪同煮30分钟取汁,加糯米煮粥。[功效]:益气健脾、活血化瘀,适用于疮面紫暗,周围皮肤紫黑发硬者。4.归芪豆浆粥[原料]:当归30g,黄芪30g,豆浆l000毫升,粳米90。[制法]:当归、黄芪浓煎取汁,与豆浆、粳米加水同煮,熟后加白糖适量食用。[功效]:益气养血活血,适用于臁疮经久不愈,气血两虚者。
桥本氏甲状腺炎最早由日本九州大学Hashimoto(1912年)在德国医学杂志上报道了4例,故被命名为Hashimoto(桥本)甲状腺炎(HT),是一种以自身甲状腺组织为抗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又称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因为甲状腺组织中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又称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其典型临床特征是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质韧如橡皮,也可呈结节性肿大,血液中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异常升高,过高的甲状腺抗体与甲状腺组织抗原相结合,可反复破坏甲状腺组织细胞,导致甲状腺素大量释放,从而出现“一过性甲亢”,待合成释放甲状腺素的甲状腺滤泡细胞破坏完毕,最终导致自身甲状腺素合成分泌不足,变成“甲减”。桥本氏甲状腺炎病程长,呈慢性进展过程,可影响终身,且起病隐匿,早期无明显症状,出现甲状腺肿时,平均病程为2年~4年。应该引起重视的是桥本氏甲状腺炎可增加甲状腺癌(主要是乳头状甲状腺癌)的发生率,有文献报道发生率为12%~17%,这和患者长期处于甲状腺机能减退状态,引起TSH分泌增加,TSH作用于TSH受体使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增生活跃有关。此外,临床上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常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恶性贫血等等。近年来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发病率迅速增加,且本病有“重女轻男”的特点,女性高发,发病比率约为10:1,发病年龄多为30岁~50岁,但目前发病呈现低龄化趋势,本病是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肿大及获得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最常见的原因。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了,但由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如碘摄入量过高和病毒感染)相互作用而产生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本病目前并没有任何手段可以将甲状腺自身抗体恢复正常,后期西医常根据甲状腺的功能状况采用他巴唑或甲状腺激素治疗,甲状腺明显肿大或伴有压迫症状者,可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本病在祖国传统中医古籍中并未记载,据其症状体征可归为“肉瘿”、“瘿痈”范畴,但传统中医治疗“肉瘿”多用富含碘的海洋药物如海藻、昆布等。而现代医学已证实本病的发病与碘摄入量的增加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传统治疗瘿病的方剂如海藻玉壶汤、四海舒郁丸并不适合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临床上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发病前多有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熬夜,精神过度紧张焦虑,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容易反复咽痛、感冒等过度劳累、易为外邪感染的病史,患者每因劳累后发病或加重病情,临床治疗好转的患者也可因劳累体虚而复发。故中医认为本病的病机以正虚邪恋为主,颈前是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肝经循行的部位,故本病与肝脾二脏关系最为密切。“思伤脾”、“怒伤肝”,思虑劳神过度,而致内耗心血,损伤脾气;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忧思郁怒,易致肝气郁滞,不得疏泄,肝木横克脾土,亦致脾气虚弱。脾主运化水湿,脾气虚弱不能健运,导致水湿内停,湿聚成痰,停留于经络。又过劳则伤肝肾,思虑过度则伤脾,脾失健运则气血生化乏源,正气虚损则风温外邪易侵,与痰湿、浊气、瘀血互结而发为本病。正气亏虚,机体阴阳失调,则临床变症百出。在此辨证基础上,本病的治疗当拟益气健脾扶正以调病之本,疏肝清热、化痰消肿以清外邪。本病治疗重在预防,避免过度劳累透支,保持精神愉快、情绪舒畅,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抵抗能力,减少感冒、咽喉肿痛的发生,可以减少病毒、细菌入侵甲状腺的机会,从而达到彻底治愈本病的目的。
随着炎热的七月暑季的到来,求诊于外六科的“流火”患者越来越多。临床上碰到患者问得最多的问题是“医生,我这个流火反复发,怎么样才能让它断根,不再发作呢?”——什么是“流火”,又该怎么防治,才能和它说“拜拜”呢?且听我细细道来。流火又叫丹毒,是一种急性皮肤内网状淋巴管炎,由一种溶血性链球菌从脚癣溃破口或其它皮肤粘膜破损处入侵而引起。丹毒在人体头面、躯干、下肢均可发生,但以下肢最常见,中医把发生于下肢的丹毒称为“流火”,老百姓通常也是这么称呼的。流火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闷热潮湿的暑夏季节发病最多。流火发病急骤,患者往往先有高热恶寒、头痛骨楚等不适(患者经常把发热恶寒当成感冒而求诊于内科,而后转来我科的),继者患肢疼痛,皮肤突发红斑,迅速蔓延成大片鲜红斑,色如涂丹,扪之灼热,触痛明显,严重者皮肤伴发紫癜、水疱或血疱,甚至化脓或坏死,患侧腹股沟淋巴结肿痛。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常规白细胞、C反应蛋白升高。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多口服、静滴青霉素等抗生素抗炎治疗,然临床上亦有较多抗生素静滴1月甚至是2月,身热已退,血常规白细胞、C反应蛋白已恢复正常,但下肢暗红肿硬难消而来我科寻求中医药治疗的慢性丹毒患者。中医认为“流火”的发生总由血热火毒为患,患者素体血分有热,加之肌肤破损(脚湿气糜烂、足部蚊虫叮咬破损等),湿热火毒之邪乘隙入侵,内外合邪,火毒炽盛,不得内泄,外发于肌肤为病。治疗上,内治以凉血清热解毒、和营利湿消肿为治则,随症加减。“外科之病,最重外治”,外治多用金黄膏外敷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肿胀明显者加玄明粉,亦可用清热解毒利湿中药水煎剂外洗,若有皮肤化脓溃烂者,用祛腐生肌法促进疮面愈合。中医药治疗不仅对急性丹毒疗效显著,而且对长期使用抗生素后形成的慢性丹毒同样有效。中医认为,抗生素乃大寒之品,长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后可使体内的热毒突然受到抑遏,不得内泄或外发,内伏为患,从而暗红肿硬久久不能消退,形成半阴半阳之证。对于慢性丹毒,中药内治常在清热利湿的基础上加用祛瘀通络、化痰消肿之品,外治多用金黄膏或冲和膏掺三七粉外敷。流火易反复发作,久之患侧下肢肿胀难消,皮肤粗糙质韧形成“象皮腿”,又称“大脚风”,患肢粗肿沉重,行走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才能使流火早日治愈,减少其复发,避免形成象皮腿呢?要做到以下几点:1.一旦发“流火”,要积极寻求中医药治疗,忌长期使用抗生素,防止形成慢性丹毒,迁延难愈。2.发作期间,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海鲜发物,如辣椒、大蒜、大葱、韭菜、洋葱、笋、莴苣、鸡肉、鹅肉、羊肉、狗肉、牛肉、虾、蟹、鱼、酒类等,桂圆、荔枝、火龙果、芒果、桔子等热性水果亦应忌食;多吃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如苦瓜、丝瓜、冬瓜、芹菜、米仁、绿豆、赤小豆、扁豆、西瓜等。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使湿热毒邪能随二便而泻。3.发作期间,注意多休息和抬高患肢,避免不必要的站立和行走,促进淋巴回流,减轻患肢肿胀及疼痛感。4.积极治疗足癣,若足癣严重,应至皮肤科寻求专业治疗。脚癣经常为患者所忽视,不予重视和治疗。临床有碰到患者说“我就是要让脚癣在,这样体内的湿气、毒气就会有出路,脚癣治好了,湿毒排不出体外,就会发流火,你看我脚癣一没有,就会发烧”。其实这是不懂医学常识的错误观点,脚癣是由真菌引起的,而真菌有一定的适宜生存的温度和环境,流火发作常伴高热,体温升高超过真菌适宜生存的温度环境,真菌就会受到抑制。实际上还是脚癣的细小溃破口导致湿热毒邪的内侵而引起了流火,流火伴有的高热导致真菌受到抑制,才会有患者所说的“假象”。4.“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任何疾病的发生与自身抵抗力下降有关,询问流火患者,发病之前常常有过度劳累史,因此平时要调适起居,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要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减少流火的发作。
糖尿病性足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常见而又严重的慢性、进行性的并发症之一,是肢体大、中、小动脉粥样硬化和微血管病变,并伴有周围神经病变,发生下肢缺血、缺氧、甚至坏疽、感染等病变,而失去正常的活动能力。临床以下肢麻木、刺痛、发凉、间隙性跛行,继而出现溃疡、坏疽为特征,常导致患者截肢而致残性,中医称“脱疽”。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2007年全球糖尿病患者达到2.46亿人,预计到2025年,该数字将增长到3.80亿。国外研究表明,在糖尿病患者中有15%~20%在其病程中会发生足溃疡。糖尿病是许多国家截肢的首位原因。非创伤性截肢患者中,大约50%以上是在糖尿病患者中进行的,其中85%是由足溃疡所引起的。在一些特殊人群和地区,截肢率更高。糖尿病患者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糖尿病性足病因其截肢率高,愈合速度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正确的养生方法,防微杜渐,对于极防治糖尿病足有着重要意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足部护理糖尿病性足病的发生往往是一系列危险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例如周围神经病变导致下肢感觉减退或消失,有的患者鞋内有异物或穿鞋过于紧,足部的皮肤受压而破损,形成溃疡。血液循环不良又导致溃疡难以愈合并容易发生感染,最终导致溃疡感染加重,难以愈合,只能截肢,因此,糖尿病患者平时要注意足部护理。1.仔细检查双足:每天一次在明亮处彻底地检查双足,或者让家人帮助检查,要注意趾间和足掌部,是否有裂痕、抓伤、水疱、红肿、鸡眼、胼胝等,切勿自己用小刀、锉子或腐蚀药去除硬斑、鸡眼和胼胝。即使是很小的伤口,也应及早就医。2.保持柔软的皮肤:可以使用一些润肤膏来保持脚部皮肤,防止干燥。3.选择合适的鞋子:穿鞋时应看重舒适程度,选择脚跟稳固、鞋头宽阔的款式;避免穿着人造革材质、鞋头过尖或过紧的鞋;应选择真皮或棉质透气性好的鞋;有条件可以穿用糖尿病专用保护鞋。不要长时间穿新鞋,尽量勤换鞋款,避免脚部同一位置长期承受压力,预防起泡或淤伤。4.足部清洗:每天用温水和肥皂清洁双脚,然后用柔软的干毛巾擦拭干净,特别注意脚趾间是否擦干。洗脚前先用手试水温,水温要40摄氏度以下,以免烫伤,不要长时间将双脚浸泡在水中,可以用中药活血通络药物煎剂浸泡10分钟,有助于足部血管和神经功能的恢复。5.注意足部的保暖:选择天然材质柔软的袜子,如棉质或羊毛袜子,避免穿过紧的尼龙丝袜,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同时袜子应每天更换。6.避免外伤:修剪脚趾甲时应用指甲刀横向直剪,切勿将脚趾甲剪得太短,也不要深入剪至弯角位置,以免损伤皮肤不;要用热水瓶、热垫或电热产品温暖双脚,以免感觉迟钝而烫伤;不要赤脚走路,在室内或地毯上走路也应该穿拖鞋。7.足部按摩:每日早、中、晚各1次,每次10min,动作轻柔,应从趾尖开始向上按摩,有利于循环流畅。(二)运动宜忌糖尿病性足病有两种情况:一是足部虽然没有开放性病变,但存在有发生病变的危险因素(通常称为危险足);二是有开放性病变(溃疡、感染、坏疽)的足。没有开放性病变的糖尿病性足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运动以不疲劳为度,可根据病情选择散步、健身操、太极拳、游泳、交谊舞等,尤其是太极拳,具有轻松、自然、舒展、柔和的特点。在运动时要特别注意对足的保护与护理。要选择合适的鞋,绝不能赤足或穿凉鞋运动;每次运动前要注意检查鞋内有无异物,鞋内有无破损(不能穿有破损的鞋或经过修理的鞋);运动后要仔细检查足部有无红肿或受压的痕迹(如果有说明鞋不合适),一旦发现有皮肤破溃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有足畸形或足肿胀的患者以散步为宜,不宜做较剧烈的运动。如果运动后出现下肢疼痛,提示血管病变较重,此时应到医院就诊,病人不要再坚持运动。有开放性病变的足部原则上是不适合运动疗法的,因为负重受压可使足的病变进一步加重。但如果有慢性溃疡而且没有感染,在使用特殊的鞋或鞋垫以保证溃疡处不受到压迫的情况下也可适当运动。(三)饮食宜忌1.局部缺血期及营养障碍期,患肢发凉、怕冷、疼痛,肢端皮肤暗红或青紫,肢端有紫斑,可适当选食牛肉、羊肉、狗肉、鸡肉、桂圆、韭菜、大蒜、大葱等温补脾肾的食物,有助于温通经脉,温养肌肉。2.急性感染期,局部破溃湿烂,坏死腐肉组织较多,脓水淋漓,气味腥秽恶臭,疮周红肿焮热,疼痛剧烈,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海鲜发物,如辣椒、大蒜、大葱、韭菜、洋葱、笋、莴苣、鸡肉、鹅肉、羊肉、狗肉、牛肉、虾、蟹、鱼、酒类等,桂圆、荔枝、火龙果、芒果、桔子等热性水果亦应忌食。3.修复愈合期,局部疮面腐肉已尽,肉色暗淡不鲜,脓液清稀,疮面上皮生长缓慢,经久不敛,饮食上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鱼、牛肉、鸡蛋、牛奶、大豆以及豆制品等。充足的蛋白质可以维持体内所有物质的平衡,增强免疫力,保护细胞,还可以乳化脂肪,促进血液循环,促进疮面愈合。4.严格控制血糖,不吃最易使血糖升高的食物,多吃低糖食物,如谷类、南瓜、冬瓜、青菜、青椒、茄子、西葫芦、韭菜、大白菜。在水果的选择方面,应选择含糖量相对较低及升高血糖速度较慢的水果,如青梅、橙子、柠檬、葡萄、猕猴桃、草莓等,糖尿病人可以选用。5.选用植物油作为烹调用油玉米油、葵花子油、花生油、豆油等,因其中含有较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它是必需脂肪酸,在体内能帮助胆固醇的运转,不使胆固醇沉积于血管壁,所以这对防治糖尿病周围血管硬化性闭塞有积极的作用。不宜吃猪油、牛油、羊油、黄油、奶油、肥肉以及胆固醇含量丰富的食物,一般认为胆固醇的摄入量以每天在300毫克以下为宜。6.禁止饮酒,严格禁烟酒。(四)对症调护1.足部皮肤干燥皲裂:每天用温水清洁双足,然后用柔软的干毛巾擦拭干净,涂抹护肤油、尿素软膏、白玉膏润肤。2. 足部皮肤麻木、刺痛、烧灼痛:饮食中注意供给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另一方面每日口服复合维生素B以防治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3.下肢发凉、疼痛:注意患肢保暖;可选食牛肉、羊肉、狗肉、韭菜、大蒜、大葱等温补脾肾的食物;可选用脉血康胶囊、血府逐瘀口服液等中成药以活血通络止痛;外敷冲和膏活血止痛,疏风祛寒;或用毛冬青100g,水煎,待温后,浸泡患肢,每天1次;也可选用当归15g,红花15g,桂枝15g,桑枝30g,威灵仙15g,苏木30g,水煎熏洗,每天1次;或用附子、干姜、吴茱萸等分研粉,密调,敷于患肢涌泉穴;或针灸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太冲、太溪等穴。4.急性感染期,局部坏死腐肉组织较多,脓水淋漓,疮周红肿疼痛,渗出糜烂: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海鲜发物;外用土茯苓30g,马齿苋30g,苦参30g,明矾30g,黄连15g,蚤休30g等煎汤待温浸泡患足30分钟,或用6~8层纱布浸湿中药药液,以不滴水为度贴敷患处,每隔数分钟取下重复浸湿药液,继续敷贴,或将药液频频滴于纱布上,使疮面保持一定的湿度。(五)食疗1、山楂玫瑰花茶[原料]:山楂15g,玫瑰花5g[制法]:山楂加水300ml,煮沸10分钟后加入玫瑰花即可。[功效]:疏肝理气,活血消脂,适用于脱疽早期。2、红花羊肉汤[原料]:红花10g,羊肉250g[制法]:羊肉油锅爆炒,加姜、蒜、料酒,翻炒后加水500ml煮沸,加入红花小火炖30分钟即可。[功效]:温补脾肾,活血止痛,适用于下肢怕冷、疼痛者。3、归芪白鸽汤[原料]:当归15g,黄芪30g,白鸽1只[制法]: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2小时,调味后即可食用。[功效]:益气养血活血,适用于脱疽疮面久不收口,气血亏虚者。
病案 方某,女,79岁。2011年6月17日入院。因“双下肢青筋迂曲20余年伴左小腿皮肤溃烂2月余”就诊。患者有下肢静脉曲张史20余年,2月前因皮肤瘙痒搔抓后出现左小腿皮肤溃破不敛,未予重视,疮面迅速扩大,范围约7cm×6cm,伴疼痛明显,先后至多家医院诊治,予静脉滴注抗生素,疮面仍迅速扩大,2周前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外院静脉滴注抗生素后身热退,但疮面扩大至整个小腿,疮面疼痛日夜不能缓解。患者否认糖尿病史。就诊时患者左小腿皮肤溃烂不敛,疮面疼痛较剧,影响夜寐,乏力,懒言,身热平,纳欠佳,二便调。诊见:患者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精神较萎,左小腿见一巨大疮面,自膝下至踝部上方绕小腿一周,疮内见黄白色腐肉附着牢固难脱,脓水稀薄较少,疮面痛不可触,疮周皮肤肿胀瘀暗稍红,肤温偏高;双下肢浅静脉显露迂曲,可扪及结节,部分皮肤瘀暗。舌质淡暗,苔黄腻,脉弦细。辨为溃疡之湿热瘀阻证,治以清热利湿,和营托毒。方用四妙丸合萆薢渗湿汤加减,处方:苍术、桃仁各12g,黄柏、薏苡仁、粉萆薢、土茯苓、赤芍、车前草、忍冬藤各15g,川牛膝、泽泻各9g,生黄芪30g,皂角刺12g,生甘草6g。疮面外用九一丹、脉血康胶囊、清凉油乳剂、红油膏厚敷,每天1次,同时配合蚕食清创。10天后,患者诉疮面疼痛明显减轻,夜寐改善,精神好转,纳仍欠佳,查见左小腿疮内腐肉明显减少,疮底露出淡红色肉芽,部分疮中见白色皮岛生长,疮周肤红消退,肿胀减轻,黄腻舌苔渐化,前方去赤芍、土茯苓、车前草,加白术9g,茯苓、炒麦芽各15g,丹参30g。疮面外治基本同前。1周后,患者诸证改善,疮面腐肉基本已尽,部分见少量黄白色脓点,疮面肉色转红,分泌物色泽明净,疮中白色皮岛增多扩大,部分皮岛融合成片。舌质淡暗,苔薄白,脉弦细。辨为气虚血瘀证,治以益气化瘀,健脾升阳,补肾填精。方用补阳还五汤合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加减,处方:生黄芪、鸡血藤、葛根、丹参各30g,党参、茯苓、淫羊藿、熟地黄、薏苡仁各15g,当归、桃仁各12g,白术、红花、地龙、川牛膝、炙甘草各9g。外用药有生肌散、脉血康胶囊、复黄生肌愈创油乳剂、白玉膏,每天1次。1周后,患者出院后门诊随访,查见疮面已愈合,续服前方以巩固治疗,同时嘱患者弹力绷带绑缚下肢以促进静脉回流,保护疮面,减少复发。按语:本案患者年近八旬,有筋瘤病史,小腿经搔抓后染毒溃烂久不收口,其病机为脏腑虚衰,气血亏虚,脾虚中气下陷,气虚血瘀为本,湿热邪蕴为标,“急则治其标”,治以清热利湿祛邪,佐以和营托毒,方用四妙丸合萆薢渗湿汤加减。外治考虑到疮面巨大,腐肉附着牢固难脱,脓水稀薄较少,故用清凉油乳剂,红油膏厚敷煨脓祛腐,脉血康胶囊祛瘀化腐,待腐肉松动后配合蚕食清创以加速腐脱过程。经治疮面腐肉渐脱,疮周肤红消退,肿胀减轻,故方中清热利湿之品递减,酌加健脾化湿药物。后疮面腐肉基本已尽,湿热之邪十去八九,虚瘀之象渐显,“缓则治其本”,治以补虚活血,佐以清解余邪,方用补阳还五汤合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加减,方中重用生黄芪大补元气,使气旺而血行,葛根升阳举陷,淫羊藿、熟地黄补肾填精。外治用脉血康胶囊活血生肌,复黄生肌愈创油乳剂煨脓长肉以加速疮面愈合。如此,分期辨证论治为主,标本兼治,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局部与全身治疗相结合,注重祛瘀化腐、活血生肌、煨脓祛腐、煨脓长肉的灵活应用,本案巨大慢性下肢溃疡收敛神速,疗效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