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就疼,休息就好,难道是“装病”?很多的中老年朋友,存在着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走路腰腿就疼,休息疼痛就好。这时候,难免会有人闲言碎语,“你这是装病!”这是为什么呢?这种所谓的疼痛,在医学的定义中,有一个很形象的解释,就是“间歇性跛行”,它是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一个典型临床表现。由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存在着“有症状,无体征”的临床特点,很多患者被误以为是装病。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个存在着欺骗性的疾患吧!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属于腰椎管狭窄症中的一型。而腰椎椎管狭窄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其发病原因十分复杂,包括先天性、发育性椎管狭窄和继发性椎管狭窄,后者包括退行性、医源性、创伤性和其他椎弓峡部裂滑脱等所致椎管狭窄。临床上多见的为退行性椎管狭窄。当腰椎退变发生椎间盘突出,或黄韧带皱褶、肥厚,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关节突关节增生、内聚等,这时,上述原因会导致椎管容积缩小,椎管内压力增加,马尾缺血,进而引起马尾神经症状或神经根症状。这就是本病的主要病因。由于上述病因主要为退变所致,这也就决定了本病的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而“腰疼、腿疼、间歇性跛行”又构成了本病的主要表现。其中间歇性跛行,主要指病人步行约数米至数百米后,出现一侧或两侧下肢疼痛、麻木、酸胀和无力,以致不能继续行走,必须蹲下或弯腰休息片刻后方可再走。这种走走停停的现象即是间歇性跛行。正是由于这种“走路腰腿就疼,休息疼痛就好”的临床表现,决定了本病“有症状、无体征”的临床特点,也解释了“装病”的原因。读到这里,您可能会有了领会了吧?那么,这种烦人的疾病,在家中,我们需要怎么预防呢?首先,我们需要保护腰部的肌肉。如避免腰部受到风、寒侵袭或避免腰部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以防肌肉疲劳,失去对腰椎稳定性的保护。其次,我们需要正确运用腰部进行日常活动。如搬抬重物时应先下蹲,用腰时间过长时应改变腰的姿势等,防止腰部过度发力,引起椎间盘突出。最后,我们可以适当进行功能锻炼,增强腰背肌力量,有效预防本病。如日常闲暇时,结合“津沽推拿腰椎功能恢复导引操”的锻炼,或者采取以下方式,进行锻炼。1、飞燕点水式背伸肌锻炼:病人俯卧位,使腹部着床,四肢、头部抬起像飞燕一样。锻炼目的同拱桥式。2、侧卧位梨状肌舒缩锻炼:病人侧卧于床上,上边的腿抬高,抬腿时应尽量使两腿之间的角度为直角,两腿交替进行。此方法可使下肢的外展肌群和臀部得到锻炼。3、直腿抬高锻炼:主要锻炼腘绳肌和股四头肌。病人平卧于床上,双腿交替抬高、放下,反复进行,抬腿时应尽量使下肢与身体成直角。以上,就是关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简单介绍。希望您在出现腰腿疼的时候,可以参考文中知识,及时就诊,防止病情的加重!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1.为什么会生腰椎后关节紊乱? 腰椎后关节紊乱症是指腰椎关节突关节位置关系异常改变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又称腰椎小关节错位、腰椎后关节半脱位、关节突综合征,好发于青壮年。腰椎后关节是微动关节。其关节面除第五腰椎与第一骶椎之间呈冠状位外,其余多呈矢状位。关节囊外层为纤维层、内层为滑膜层。滑膜层有丰富的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对刺激和炎症反应极敏感。后关节囊受脊神经后支之内侧支发出的关节支支配。上述解剖特点决定了脊柱过度前屈时,腰椎后关节相对位移最大。若改变体位、突然转体、过久从事弯腰劳作等,使关节突关节面受力不均匀,极易发生错位或半脱位,从而影响关节功能和使神经(关节支、出相应椎间孔之神经根)受累。中老年人的脊柱有一段失稳期,极易因小幅度的活动,造成后关节的紊乱。2.腰椎后关节紊乱有哪些类型? 多数病人是后关节的半脱位,使相应的关节囊受到牵拉,发生疼痛。有些病人因为脊柱过度前屈,在直腰时会发生滑膜嵌顿,造成剧烈疼痛。3.腰椎后关节紊乱如何治疗? 推拿治疗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针灸也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疼痛剧烈者也可采用局封或止痛药物。 4.推拿为什么能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 腰椎后关节紊乱主要是关节突关节位置的异常,推拿治疗先用滚法、按揉法和弹拨法等适当放松肌肉,再采用斜扳法、坐位旋转复位法、背法或短杠杆微调手法纠正关节位置,可以即刻解除病人的痛苦。 5.推拿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有哪些优点?最主要是见效快。6.腰椎后关节紊乱人应注意什么? 整复后三天内宜卧床休息为主,注意保暖。对于腰椎椎体后缘及后关节增生明显者应慎用或禁用坐位旋转复位扳法。7.腰椎后关节紊乱如何预防? 工作及日常生活中注意姿势,变换体位不宜太快;搬抬重物前适当进行准备活动,使腰部肌肉逐渐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