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是不是就是严重的心脏病?陈晖(硕士研究生)胸痛在日常生活中相当常见,很多人习惯性的认为胸痛就是冠心病心绞痛的发作,认为就是心脏出了问题,这个认识是相当片面的,据统计,出现胸痛只有15%-25%是心绞痛发作或者是急性心梗。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人口的老龄化,因胸痛就诊的病人数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胸痛的临床表现各异,病情千变万化,危险性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多数情况下可能预示有严重的不良预后,比如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等高危疾病。而越是严重的疾病,其预后就越具有时间依赖性,即诊断越早,治疗越及时,预后越好,反之亦然,比如心源性胸痛。什么叫胸痛?胸痛是指颈部与上腹之间的不适或疼痛。胸痛主要由胸部疾病所致,少数为其他疾病引起。出现胸痛的原因颇多,且胸痛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并不一定和病变的部位和严重程度相一致。正因为大众认识胸痛的简单化,而实际胸痛的复杂多变,有必要让大家重新认识胸痛。胸痛的原因有哪些?一是心血管源性引起的胸痛: 1.心脏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病变,心肌炎及心肌病,急性心包炎等; 2.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等。二是非心血管源性引起的胸痛: 1.肺脏及纵隔疾病 :肺、纵膈的肿瘤,胸膜炎,气胸,血胸,,纵隔炎,纵隔气肿等。 2.消化系统疾病:食管反流,食管炎,食管癌,食管裂孔疝,消化性溃疡,胃炎,胰腺炎,隔下脓肿,肝脓肿,脾梗死,胆结石,胆囊炎等。 3. 肌肉骨骼疾病:肋软骨炎,外伤或劳损,胸壁肿瘤,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对神经的压迫或浸润。 4.神经系统疾病:肋间神经炎和其他压迫性神经病变。 5.感染性:带状疱疹,胸壁软组织炎,流行性胸痛。 6.心理疾病:焦虑或抑郁,惊恐发作或癔症,心脏神经官能症,过度通气综合征。从以上的介绍,大家可以了解到引起胸痛的疾病相当广泛,因此,胸痛的临床表现也会千差万别,大家可以看到,引起胸痛的疾病如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张力性气胸等是可以危及生命,当然也有像焦虑或抑郁这些情绪不畅引起的,这些虽然不会危及生命,却也影响了生活质量。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连我们医生都对胸痛这个症状相当重视,所以我建议患者如果出现胸痛等不适,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如何来识别胸痛?一、从胸痛的部位来判断 很多疾病引起的胸痛,常有一定的部位,胸痛部位有助于病因判断。如:1.胸壁疾病所致的胸痛常固定于病变部位,且局部多有明显压痛;2.心绞痛常在胸骨后或心前区;3.食管疾患、隔疝、纵隔肿瘤的疼痛也位于胸骨后;4.自发性气胸、急性胸膜炎、肺栓塞等常呈患侧的剧烈胸痛。二、从胸痛的性质来判断 胸痛的性质可多种多样,程度可呈剧烈、轻微或隐痛。1.带状疱疹呈刀割样或烧灼样剧痛;2.食管炎为烧灼痛;3.肋间神经痛为阵发性灼痛或刺痛;4.心绞痛呈绞榨样痛并有重压窒息感,,心肌梗死时疼痛更为剧烈并有恐惧、濒死感;5.气胸在发病初期有撕裂样疼痛;6.胸膜炎常呈隐痛、钝痛和刺痛;7.主动脉夹层为突然发生的胸背部撕裂样剧痛或锥痛;8.肺梗死亦可突然发生胸部剧痛或绞痛,常伴呼吸困难、咯血与发绀。三、从疼痛时限来判断 疼痛持续的时限对胸痛具有较强的鉴别诊断价值,特别是对于心肌缺血性胸痛和非心肌缺血性胸痛的鉴别。只是一瞬间或不超过15秒的胸痛,不支持心肌缺血性胸痛,而更可能为肌肉骨骼神经性疼痛、食管裂孔疝的疼痛或是功能性疼痛。持续2至10分钟的胸痛,多为稳定性胸痛,而持续10到30分钟的则多为不稳定心绞痛。持续30分钟以上甚至数小时的胸痛可以是急性心肌梗死、心包炎、主动脉夹层、带状疱疹、骨骼疼痛,这些疾病的疼痛持续时间长,不易在短时间内缓解。需要注意的是,胸痛如果起病急剧,胸痛迅速达高峰,往往提示胸腔脏器破裂,如主动脉夹层、气胸、纵隔气肿等。四、从胸痛的伴随症状来判断 胸痛的伴随症状:l 胸痛常伴咳嗽:气管、支气管、胸膜疾病所致。l 胸痛常伴吞咽困难:食管、纵隔疾病所致的;l 胸痛常伴有咯血:肺结核、肺栓塞、原发性肺癌。l 胸痛常伴有深吸气或打喷嚏加重:胸椎病变l 胸痛常伴有高血压和 (或) 冠心病史:心绞痛、心肌梗死l 胸痛常伴有呼吸困难:肺炎、气胸、胸膜炎、肺栓塞、过度换气综合征等。五、从影响胸痛的因素来判断l 心绞痛常于用力或精神紧张时诱发,呈阵发性,含服硝酸甘油片迅速缓解;心肌梗死常呈持续性剧痛,虽含服硝酸甘油片仍不缓解l 心脏神经官能症所致胸痛则常因运动反而好转l 胸膜炎、自发性气胸、心包炎的胸痛常因咳嗽或深呼吸而加剧l 胸壁疾病所致的胸痛常于局部压迫或胸廓活动时加剧,局部麻醉后痛即缓解;l 食管疾病的胸痛常于吞咽食物时发作或加剧l 脊神经后根疾病所致的疼痛则于转身时加剧l 过度换气综合征则用纸袋回吸呼气后胸痛可缓解。六、从发病年龄来判断青壮年胸痛多考虑结核性胸膜炎、自发性气胸、心肌炎、心肌病、风湿性心瓣膜病,40岁以上则须注意心绞痛、心肌梗死和支气管肺癌。尤其是中老年人,如果出现胸痛,往往需要排除冠心病,而目前被公认为金标准的就是冠脉造影,冠脉造影对疑似冠心病样的胸痛的诊断有很大的意义。以上已经从各个方面来阐述胸痛,相信大家对胸痛有了更加准确的了解。从胸痛所涉及的很多病中,有好多病都是可以危及生命的。有些患者出现胸痛等不适,喜欢自己吃药,这点无可厚非,但往往如果病情缓解,则容易低估病情,而耽误治疗。像硝酸甘油可以缓解心绞痛,但同样,硝酸甘油也可以缓解食管、胆道的痉挛,以为胸痛就是心绞痛,疼痛缓解了就不去医院就诊,耽误了治疗。所以我建议,如果出现胸痛,尽快前往医院就诊,以排除可以危及生命的疾病。哪些病引起的胸痛需要日常调理方面下足功夫的?一、胆结石、胆囊炎从上面引起胸痛的原因可以了解到,胆结石、胆囊炎竟然也可以引起胸痛,虽然胆石症、胆囊炎更多的是引起右下胸痛,但也有些病人可出现类似心绞痛样发作,这种心绞痛样发作可随着胆囊切除,此症可消失,称为胆心综合征。胆道疾病的疼痛多在高脂饮食后发生,疼痛常自胃脘部放射至右季肋及右肩,部分患者伴有黄疸及发热。所以建议大家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调护,宜清淡饮食,切勿嗜食肥甘厚腻、暴饮暴食。二、颈椎病首先大家可能会想:颈椎病跟胸痛有什么关系呢?有。我曾经接诊过一个病人,因为几天劳累后胸痛、胸闷,肩背酸痛,以为可能是冠心病,于是就吃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可症状一点没有缓解。坚持不住来医院住院,做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也未发现异常,最后一做颈椎的相关检查,如拍颈椎片、核磁共振,原来是一种叫做“颈心综合征”的疾病。经过中医传统方法的治疗,加上休息、中药调理,很快不适症状就消失了。颈椎病性类冠心综合征或颈源假性心绞痛,疼痛是由于颈脊神经后根受刺激所致,无ECG改变,疼痛持续10几分钟-几小时,硝甘无效, X线、核磁共振检查并排除冠心病等疾病后可以确诊。在日常生活中却有许多要注意的,比如睡眠时枕头中央应略凹进,高度为11~15 cm,颈部应枕在枕头上,不能悬空,使头部保持略后仰。习惯侧卧位者,应使枕头与肩同高。睡觉时不要躺着看书,也不要长时间将双手放在头上方。注意休息,伏案工作持续超过一个小时就应该活动颈腰各关节,或用热水冲淋,热水袋局敷,彻底放松肌肉与精神状态。平时可做颈椎保健操,通过颈部各方向的放松性运动,活跃颈椎区域血液循环,放松颈部韧带肌肉,增强颈部肌肉对疲劳的耐受能力。但在急性发作期则不宜增加运动刺激,有较明显或进行性脊髓受压症状时更是要禁忌运动,特别是颈椎后仰运动或过伸过屈运动,如仰头搁物或晾晒衣物。而对椎动脉型颈椎病,颈部的旋转运动宜轻柔缓慢,幅度要适当控制。中医认为颈椎病乃是因颈项长期劳累,加上外感风寒湿邪等,从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闭阻所致,针灸和推拿可以调和气血,疏筋通络,达到解痉止痛的作用,因此也是好而实用的治疗方法。理疗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痉挛的肌肉得到放松,发病时可采用高频(微波、超短波)、低中频电疗、超声波、磁疗等。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推拿、理疗方法有各自不同的适应证和禁忌,如对于脊髓型颈椎病就不主张进行推拿治疗,因为有可能加重脊髓损害。颈椎牵引则常作为神经根型、颈型和交感型颈椎病的首选疗法,但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较明显者和有明显颈椎节段性不稳者不宜采用。所以建议患者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自我保健治疗方法。三、心脏神经官能症在日常诊治病人中,常遇到一些患者,主诉胸痛、胸闷、心慌,自认为患了“心脏病”,忧心忡忡地来院就诊。但大多病人经检查:X摄片、心电图及超声心电图检查均正常。这并非是器质性心脏病,而是一种以心血管症状为主的功能性失调的心脏神经官能症(即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心脏神经官能症是全身神经官能症的一种(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在心血官系统的表现),其症状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最普通的自觉症状是心悸、呼吸不畅、心前区疼痛和全身乏力等,还有容易激动、失眠、多汗、发抖、眩晕、多梦等表现。本病虽没有生命之虞,但病情时好时坏,迁延不愈,严重者甚至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使患者饱受痛苦。心脏为何有神经官能症呢? 由于焦虑、紧张、情绪激动、精神创伤等因素的作用,中枢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发生障碍,受植物神经调节的心血管系统也随着发生紊乱,引起了一系列交感神经张力过高的症状。此外,过度劳累,体力活动过少,循环系统缺乏适当锻炼,以致稍有活动或少许劳累即不能适应,因而产生过度的心血管反应而致本病。心脏神经官能症与典型心绞痛的区别要点是:l 病人多为青年及中年人,女性较多见;l 本病的胸痛主要为短暂的 (几秒钟) 刺痛或较久的 (数小时) 隐痛,病人有时觉气闷或呼吸不畅,喜喘一、二口大气,或作叹息性呼吸,但无闷痛或较明显的压迫感;l 胸痛部位多在心尖、乳房下,或常有变动、一点痛;l 症状多出现于疲劳过后,而不在劳动或兴奋的当时,作轻度体力活动后反感舒适;l 硝酸甘油无效,或在10多分钟才““见效”;l 患者易激动,可伴有头痛、眩晕、心悸、疲乏等神经衰弱症状;l 心电图等检查正常;l 应在除外器质性胸痛的基础上诊断。因为心脏神经官能症是没有什么器质性的改变,所以治疗上往往以心理治疗为主,患者自己需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直视这种疾病,避免讳疾忌医。可以去旅游、聊天等方式释放自己的压力,也可以结合中医,将受到更好的效果。四、更年期综合症 更年期症状繁多,其中之一也可以引起胸痛。更年期女性胸痛多被认为是内分泌功能失调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伴随有阵发性潮热、出汗、伴头痛、头晕、心悸、恶心等。中医认为更年期妇女肾精耗损,天癸将竭,雌激素水平低下,导致脏腑功能失衡。其中不乏表现为胸痛、胸闷等类似冠心病症状。肾阴阳两虚可用肾气丸,肾阴虚可用六味地黄丸。食疗方面:1. 大麦、粳米各50克,大枣10枚,甘草15克。先煎甘草,去渣,后入粳米、大麦及大枣同煮为粥。每日2次,空腹食用。具有益气安神,宁心美肤功效。适用于妇女更年期精神恍惚、时常悲伤欲哭、不能自持或失眠盗汗、舌红少苔、脉细而数者。2.莲子、百合粳米各30克同煮粥,每日早晚各服1次。适用于绝经前后伴有心悸不寐、怔忡健忘、肢体乏力、皮肤粗糙者。同时需要加强饮食调理,多食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五、过度通气综合症过度通气综合征也可以引起胸痛、胸闷等不适。那么什么是过度通气综合征?是急性焦虑引起的生理、心理反应,发作的时候患者会感到出汗、心跳加速、心悸甚至胸痛等不适,因为感觉不到呼吸而加快呼吸,导致二氧化碳不断被排出而浓度过低,引起次发性的呼吸性碱中毒等症状。曾有个年轻女性,平素性情急躁,一次跟人争吵后,胸痛,呼吸急促,来院就诊,心电图除跳得比较快,并无心肌缺血表现,患者是年轻女性,既往无心脏病史,考虑可能是过度通气综合症,就给予个口罩戴着,十几分钟后,胸痛、呼吸急促等基本缓解。
我国每年因心脑血管病死亡者高达1700万,而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都很低,生活条件好一点的地区控制率也只有30%。鉴于这种情况,世界卫生组织(WHO)号召让血压计进万家,鼓励病人自测血压。但我国高血压病人自测血压的比例仍然很低,就拿上海市为例,2005年上海市高血压病人自测血压者仅占18.7%。即使那些经常自测血压的病人,也存在许多误区。在出诊时经常听到高血压病人朋友问到许多问题,比如“一天量多少次血压好?”“量哪只胳膊好?”“选什么血压计好?”“怎么量血压才准?”……测血压时必须保证心态和体态都平静,否则会使所测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增高。测血压前30分钟内禁止吸烟和饮用咖啡,至少休息5分钟。使用水银柱式血压计前,汞柱开关打开后确保汞柱凸面水平在零位。被测量者最好取坐位,坐于有靠背的座椅上,也可取仰卧位。无论采取何种体位,被测者的上臂、血压计应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被测上臂裸露,伸开并外展45度为宜。将血压计袖带紧缚于被测者上臂,气囊中部对准肱动脉,袖带的松紧以恰能放进一个手指为宜。袖带下缘在肘弯上2~3厘米左右。将听诊器膜面置于肘窝部肱动脉搏动处。测量时使袖带气囊快速充气,应同时听诊肱动脉搏动音,观察汞柱上升高度,在气囊内压力达到肱动脉搏动音消失后,再升高20~30毫米汞柱。然后,松开气球上的放气旋钮,使气囊匀速缓慢放气(下降速率2~3毫米汞柱/秒),同时应水平注视汞柱凸面。在放气过程中,仔细听取柯氏音,当听到第一次肱动脉搏动声响(柯氏第一音)时汞柱凸面所示数值为收缩压;当随汞柱下降声音突然变小,最终消失时(柯氏消失音)汞柱所示数值为舒张压。血压检测完毕,将气囊排气,关闭开关卷好袖带,平整地放人血压计盒中。水银血压计每次使用完毕一定要关上水银储存器的开关。为了防止水银的泄漏,每次用完,应该将整个血压计的盒子向右倾斜45度,让水银全部倒流回水银表旁边的储存器里,然后关上开关。随着科技的发展,为方便患者自测血压,出现了电子血压计。不少高血压患者都提出过同样的问题:电子血压计测血压准吗? 许多研究均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正规大厂家生产的电子血压计,只要测量方法正确,测得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并无多大差别。但是,电子血压计测血压时,需要注意许多问题。如袖带捆扎及传感器放置不当、身体运动等情况会导致误差,故不在周围有电场的地方使用,防止其受干扰,影响准确度;测量血压时手臂要伸直放松、不要移动、用力、不要说话;测量血压时不要振动放置血压计的桌子;保证电源电量充足,因充气球和液晶显示均需耗电,电力不足也会影响准确性。而且由于电子血压计采用的原理与水银柱血压计采用的原理不同,因此,电子血压计不适合下列人群使用:①过度肥胖者;②心律失常者;⑧脉搏极弱,严重呼吸困难和低体温病人;④心率低于40次/分和高于240次/分的病人;⑤帕金森病患者。高血压患者应养成定时自我监测血压的习惯,尤其对血压不稳定或正在调整降压药物的患者,每天应检测血压3~4次,如早晨起床前、中午、下午和睡前各测1次。首次测血压的患者,应分别测量左右上肢的血压,左右两侧血压不同时,以较高一侧的读数为准。测血压时,一般需重复测2次,取其平均值;如果2次测量的收缩压或舒张压读数大于5毫米汞柱,则应相隔2分钟再次测量然后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重复测量血压时,应将气袖完全放气2~3分钟后再测。有的患者冬天穿着好几件毛衣,因嫌麻烦而不愿脱衣袖,只是用力把衣袖往上捋,这样,测得的血压就会偏低。正确掌握自测血压的方法和时间,能较客观地反映用药后的效果,帮助医生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及服药时间,决定是否需要联合用药以达到更好的控制血压的目的。但是对于那些有“白大衣高血压”的患者,也就是那些平时血压正常,一到医院见到大夫血压就升高的患者朋友,或者那些容易紧张的患者,我个人反倒建议患者不要过于关注自己的血压,每天固定三个时间(起床前、中午、和睡前)量血压即可,否则时时把精力放在血压的数值上反而会由于紧张使得血压升高更明显。
李松春节期间,又正值天气寒冷,许多人会饮食不节,加上常吃火锅御寒,摄入的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自然不少,在此不得不提醒朋友们无论是春节期间,或是平时都一定要注意合理膳食,特别是对于那些血脂异常的患者朋友。我国现有1.6亿血脂异常患者,但很多人并未重视。血脂异常没有如何症状,很多人血脂高了也无从知道,有的即使知道了也不采取有效的防治,很多人常在不知不觉中突发心肌梗死、中风、猝死,因此,有人称血脂异常是“无声杀手”。首先要纠正许多患者朋友的一个误会,许多朋友常常误将有血脂异常混作“高脂血症”,其实这是不恰当的。血脂异常包括很多种,除了我们常见的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等血脂高以外,有一种血脂低也是病态的,也就是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这其中所指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胆固醇,可以清除血管壁上的脂质,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因此我们把它叫“好”胆固醇。在我们人体除了“好”胆固醇外还有一种“坏”胆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当它含量过多时会钻入动脉壁,沉积成斑块,堵塞血管,引起冠心病、中风等事件。“坏”胆固醇与许多其它的危险因素,如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一起共同对我们人体造成损害。当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因素使血管内膜破损后,血液中“坏”胆固醇就会通过破损的血管内膜“钻入”血管壁,在血管壁中沉积下来行成斑块,这些不稳定的斑块象“不定时炸弹”一样,使血流“变细”或“中断”,发生疾病或引发各种急性事件如急性心肌梗死、脑栓塞、猝死等。因此,我们的目的就是要防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使不稳定斑块变得稳定,从而使血管内的“不定时炸弹”不再爆炸。如何防治血脂异常呢?我们医院在临床工作中总结出一套基本措施,针对我们生活习惯中引起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如肥胖,缺乏体力活动,致动脉粥样硬化饮食等来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这些基本措施,我们叫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三大纪律”就是:一、戒烟;二、戒酒;三、减肥。 “八项注意”:1. 注意有无高血压。我国35岁以上人群中,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高达3700万,血压和血脂相互影响,血脂异常可加重高血压,高血压又促进血脂在血管壁的堆积。2. 注意有无糖尿病。据统计,约有一半的糖尿病病人伴有血脂异常,糖尿病合并高血脂,发生冠心病、中风、肾脏疾病及视网膜病变的危险更大,增加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因此,糖尿病人应积极治疗血脂异常,将风险降至最低;3. 注意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如果直系亲属中有男性<55岁,女性<65岁即有冠心病病史的,要特别注意。4. 注意自己的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时,容易出现血脂异常。5. 注意适量运动。选择有氧运动形式,如步行、慢跑、太极拳等,每周运动3~5次,每次持续20~60分钟。6. 注意合理膳食。包括严格控制盐的摄入,每日用盐量少于6克。更少摄入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和油炸食品,严格控制热量的摄入,少吃甜食,如糕点、饮料和糖。多吃粗粮、新鲜蔬菜水果,正如健康专家洪昭光所提倡的“红黄绿白黑”,即“红”(西红柿、红葡萄酒),“黄”(黄色蔬菜,胡萝卜、红薯、柑橘、南瓜、玉米等含胡萝卜素高的食物),“绿”(绿茶和深绿色蔬菜),“白”(燕麦片等粗粮),“黑”(黑木耳等)。7. 注意保持心理平衡。8. 注意避免饱餐、劳累和寒冷。总的来讲,就是:“一要管注嘴,二要迈开腿,三餐八分饱,一天九杯水,吃饭荤素菇,睡觉在子午,养心八珍汤,做人是君子。”——“血脂异常病人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番禺日报》2008.6.25(A7保健指南版)
何某某,女,72岁。住院号:6001260。 患者于2013年1月10日入院,以“血透3年余,左上肢面部浮肿1月”为主诉收入我院肾内科,入院后GFR:8.52 ml/min(左肾:6.06 ml/min;右肾:2.46 ml/min)后胸闷气促,心电图提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肌钙蛋白升高,下壁心肌缺血,考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拒绝行介入治疗转ICU。因为患者心电监护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35次/分,行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 2月19日患者要求行介入治疗。冠脉造影提示右冠99%狭窄。植入支架一枚。患者手术后心率84次/分,次日拔出临时起搏器,转肾内科治疗。3月7日康复出院。
心悸、头晕,原是颈椎惹得祸李松从事财会工作的苏女士近日公司很忙,累了几天就开始出现心悸、胸闷、头晕、肩背疼痛等,听人说可能是冠心病,严重的时候又是吃速效救心丸,又是吃硝酸甘油,可症状一点没有缓解。终于坚持不住来医院住院,做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也未发现异常,最后一做颈椎的相关检查,如拍颈椎片、核磁共振,原来确诊是一种叫做“颈心综合征”的疾病。经过中医传统方法的治疗,加上休息、中药调理,很快不适症状就消失了。心脏的神经受交感神经、迷走神经的双重支配,“颈心综合征”就是由于颈椎的病变引起交感神经的心上、中、下神经受刺激,导致颈交感神经综合征,从而对冠状动脉产生反射性影响,出现心悸、胸闷和类似心绞痛等症状。颈椎引起的临床症状可多达70余种,手痛、手麻等都是非常典型的症状,而不同的颈椎病类型所表现出来的主要临床症状则略有不同,如颈型颈椎病多表现为颈肩部酸胀疼痛,神经根型颈椎病多表现为手臂麻木疼痛,椎动脉型颈椎病多表现为头晕头痛,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则可以出现心悸、胸闷。像苏女士这样的心慌、心悸,其实并非心脏器质性的毛病,就是由于颈椎的交感神经刺激,引起的心脏神经官能症所导致的。九成颈椎病无需手术,可采用保守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却有许多要注意的,比如睡眠时枕头中央应略凹进,高度为11~15 cm,颈部应枕在枕头上,不能悬空,使头部保持略后仰。习惯侧卧位者,应使枕头与肩同高。睡觉时不要躺着看书,也不要长时间将双手放在头上方。注意休息,伏案工作持续超过一个小时就应该活动颈腰各关节,或用热水冲淋,热水袋局敷,彻底放松肌肉与精神状态。平时可做颈椎保健操,通过颈部各方向的放松性运动,活跃颈椎区域血液循环,放松颈部韧带肌肉,增强颈部肌肉对疲劳的耐受能力。但在急性发作期则不宜增加运动刺激,有较明显或进行性脊髓受压症状时更是要禁忌运动,特别是颈椎后仰运动或过伸过屈运动,如仰头搁物或晾晒衣物。而对椎动脉型颈椎病,颈部的旋转运动宜轻柔缓慢,幅度要适当控制。中医认为颈椎病乃是因颈项长期劳累,加上外感风寒湿邪等,从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闭阻所致,针灸和推拿可以调和气血,疏筋通络,达到解痉止痛的作用,因此也是好而实用的治疗方法。理疗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痉挛的肌肉得到放松,发病时可采用高频(微波、超短波)、低中频电疗、超声波、磁疗等。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推拿、理疗方法有各自不同的适应证和禁忌,如对于脊髓型颈椎病就不主张进行推拿治疗,因为有可能加重脊髓损害。颈椎牵引则常作为神经根型、颈型和交感型颈椎病的首选疗法,但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较明显者和有明显颈椎节段性不稳者不宜采用。所以建议患者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自我保健治疗方法。由此可见,颈椎病患者除了常见的头晕、手麻、肩背酸胀等症状外,也可出现心前区疼痛、心悸、胸闷以及心电图改变,所以,临床上对原因不明的心前区疼痛、心律失常伴有颈椎病症状者,如果在抗心绞痛和心律失常治疗无效时,应该考虑到“颈心综合征”,可以到医院拍颈椎X片和CT检查,如果确诊后经正规保守治疗半年以上仍然无效者,则需要考虑采取手术治疗。
小便也晕厥李松我们科近日收治了一个才25岁的年轻患者,每次早上起床时就会出现晕厥。查了动态心电图,又做了头颅CT、脑电图、颈动脉TCD等等,就是查不出个原因。后来详细地询问病史,原来这个小伙子每次晕厥都是发生在起床小便时,一小便就晕倒在洗手间,过几分钟慢慢又自动苏醒过来。我们最后给他下的诊断是排尿性晕厥。难道小便也会晕厥的吗? 排尿性晕厥是指在排尿开始、排尿过程中或排完尿离开厕所时突然晕倒,持续30秒~15分钟后清醒。这种病多发生于20~30岁健康男性。排尿性晕厥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血压突然下降而引起的,多在午夜、午睡起床直立排尿时发作。一般休息几小时就会恢复正常。人体内脏功能的控制有两类神经,一类叫交感神经,另一类叫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兴奋便会抑制排尿,而副交感神经兴奋则促进排尿,可见排尿是要受副交感神经操纵的。副交感神经除支配排尿的同时,还引起心跳减慢、周围血管扩张和导致血压下降等作用。所以,睡觉后突然起床排尿,这时副交感神经会变得异常兴奋,于是心跳减慢,周围血管扩张和血压下降等现象也伴随出现,可造成大脑一时供血不足。再说,突然起床,从睡觉时的水平位置变为直立位,脑部也会出现暂时性缺血,这样上述两种因素共同作用就会导致排尿性晕厥现象。有时候,排尿时过于用力屏气和使劲,也会刺激副交感神经,同样也会通过神经反射造成脑部供血不足,随即发生晕倒。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性情急躁的年轻男性,匆匆起床使劲排尿,恨不得片刻“搞掂”,当然就会出现晕厥啦。有时候长时间的憋尿后排尿,或者饮酒后排尿也会出现这样的症状。懂得了排尿后晕倒的道理,也就有办法防止了。一般来说,排尿性晕厥可采取以下措施预防:酒后发病者,要戒酒;睡醒后不要立即起床小便,起床排尿时可在床旁先站一下;小便时有意排得慢一点,不要太用力。一般排尿性晕厥都有先兆症状,例如头昏眼花、心慌、下肢发软等,如果一旦出现这些先兆,则赶紧蹲下或平睡,一会儿就会好转。当然也有完全没有先兆的,如果是既往有反复发作病史的患者,可采取蹲位小便,同时小便时用手抓一个支撑物;小便后站立一会儿,无不适感觉再走;如有头晕、眼花时要立即蹲下;在卫生间避免放置一些尖锐或易碎的物品,以免在发生晕厥时引发不测。排尿性晕厥也偶见于老年人,大多于睡眠后起床排尿时产生短暂意识障碍,天气寒冷或饮酒后易诱发,患有肺结核、神经衰弱和体质虚弱的病人则更容易发生。故对于老年人,尤其应该更加小心,防止出现在病症发作过程中因跌倒而致骨折、颅脑损伤等意外。――《健康时报》2008-07-31,016版
不少人会关心自己的血压是否正常,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 mmHg,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 mmHg。如果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 mmHg,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 mmHg为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两者之间,舒张压在80~89 mmHg之间,为高血压前期(美国JNC-7治疗高血压指南)。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舒张压血压的平均值在90 mmHg(12.0 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对于高血压人群来说,血压达标很重要。因为只有血压达标,才能避免心、脑、肾、眼底并发症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控制血压目标为135/85 mmHg,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要求更低些,收缩压为110~130 mmHg,舒张压为70~80mmHg。研究证明,血压下降5 mmHg,一年内可使脑卒中风险下降50%,心梗下降24%,因此,血压达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病人的血压不达标,主要有五方面的原因:一是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达标的重要性。得了高血压病需要终生服药,但许多人认为血压高点不算啥,长期不用药,或吃两天血压下来了就停药,这种现象在没有症状的高血压人群中非常普遍。二是治疗方案不当。病人见一片药效果不好,就吃两片、三片,不去找医生调整用药。三是单纯依赖药物,没有良好的生活方式。如白天吃降压药,晚上却喝酒、吃香辣肥厚食品,或经常通宵熬夜,这些都让血压很难达标。四是合并其它疾病未得到有效控制。如肥胖、糖尿病,尤其是体型象枣核的腹形肥胖,体重如果能降下来,腹围达标了(男不超过90 cm,女不超过80 cm),许多人血压也会正常。五是情绪调整不好。对于从事证券、房地产等高风险性职业的人群,心态调整不好导致的焦虑失眠、紧张劳累,都能导致血压升高。那么,如何才能使血压达标呢?一句话:调整治疗,改善生活方式。针对部分病人治疗方案不当,我们认为,如果病人服用一种降压药效果不好,可以考虑用两种,国际上非常推崇两种中小剂量降压药联合用。原因是,对于每一种降压药来说,降压效果是“10”的法则。也就是说,每一种降压药可降低血压10 mmHg。如果想进一步达标,往往需要两种药物中小剂量的联用,才起到效果倍增的作用。而单纯使用一种药,即使增加一倍剂量,效果只能增加1/3,而副作用反倒大大增加。如果三种以上降压药联用,血压依然不达标,叫“顽固性高血压”。这种病人需要查一下是否有肾动脉狭窄、肾上腺瘤或肾功能出了问题。老年人需要注意有无甲状腺疾病。高血压是个身心疾病,还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如每天坚持喝牛奶,其中富含的钙可使血压降低2~4 mmHg;每天进食0.5~1 kg蔬菜水果,丰富的钾可使血压下降2~4 mmHg;每周做5次有氧运动,每次半小时,又可使血压下降8 mmHg。这样算下来,改变生活方式,血压就可下降10 mmHg以上。这也是一些早期轻症高血压不需用药即可控制病情的原因所在。这里要提醒的是:血压达标要求全面、全天候。有些老年人买个电子血压计搁在家里,早上量晚上量,偶尔有两次正常就很高兴,认为自己达标了。其实,达标绝不是偶然测血压正常,而是24小时全天候血压达标。正常人血压在早上6、7点开始升高,9~10点达到第一高峰,中午11~12点下降,下午4、5点达到第二高峰,夜间零点降为最低,这种“两峰一谷”的变化象个勺子。而有的人夜间血压升高,医学上称其为“反勺型”,这种不易发现的高血压象夜间杀手,更容易引发脑卒中、心梗事件。所以,达标不仅是数值,还包括正常血压在各时间段的变化规律。老年人可以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了解自己的血压波动情况。血压达标的目的是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所以,要想达到血压达标这一目的,在降压的同时还一定要注意血脂、血糖达标。因为引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如果血压、血脂、血糖都达标了,就可使脑卒中、心梗风险大大降低。——“您的血压达标了吗?《韶关日报》2006.11.2(健康指南05版)
李松 吕保阶德叔最近总觉得自己变得“力不从心”,原本总是“性趣勃勃”的他最近对于夫妻生活也是缺乏“性趣”,平时生活中也变得没有以前那么自信了,还听信那些小广告的危言耸听悄悄的买了一些所谓的壮阳药来吃,结果是没吃几天,本来控制得挺好的血压又升高起来,整天面红头晕的。过来医院就诊,经过追问,德叔才支支吾吾的反映了这个情况,这时候我才明白德叔血压一直控制得很好的血压又再升高的根本原因。原来,在前不久因为天气变化,德叔的血压有些不稳定,医生给他加服了倍他乐克降压。倍他乐克是一种以β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作用为主(心脏选择性)的药物,因此很适合于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对高血压病人能显著降低血压,但并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和电解质紊乱,因此是临床最常用的降压药之一。虽然绝大多数降压药物都会引起男性勃起障碍,但是在倍他乐克上表现得更为明显,约有52%的高血压患者伴随有ED,这其中有30%以上考虑为服用降压药物引起,大约有50%的病人反映在长期服用倍他乐克之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性欲减退或勃起障碍。在临床上,我们常用更换不同类型的降压药来取得避免降压药物引起男性性功能障碍,像德叔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我国高血压病患病年龄越来越倾向于年轻化,新发现的高血压患者很多只有40岁出头,而正是这个年龄段的人对性生活的质量更为看重,试想在一个男人最黄金的年龄,应该意气风发的时间里,突然发现自己已经不行了,该是怎样的痛苦?既然发现了问题,就有人去解决。究竟,有没有一些药物既能使血压下降甚至血压下降达标,而药物又不影响生活质量呢?答案是肯定的,除了倍他乐克外,其他几种降压药物对性生活的影响其实并不十分突出,特别是降压药物新成员ARB类药物,即是常说的沙坦类降压药,就几乎没有影响性生活质量的问题,一些目前并不常用的降压药如利喜定等α1受体阻滞剂等不但没有影响性生活质量的问题,反而具有一定的改善性生活水平的功能。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如经济因素、药物副作用、降压效果等的考虑,往往并不是一开始就使用这些对ED没有影响的药物,而是选择了倍他乐克等,原因无他,因为像倍他乐克、硝苯地平、氢氯噻嗪等对性功能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在降压方面具有其特殊而又强大的功效,比如倍他乐克除了降压外还可以预防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等。经过调整药物及详细讲解降压药物的各种副作用之后,德叔终于放下心头大石,拿着新开的降压药回去。因为受我国的传统影响,很多男性在发现ED之后常常羞于启齿,其实这大可不必,降压药类别多、品种多,对性功能的影响不仅不同的类别影响不同,即使同一类别内不同品种的影响亦不相同;不同的患者因个体差异也会对这种副作用的反应不同。在降压过程中,需要患者与医生或药剂师坦诚沟通,然后由医生仔细甄别,才能找到适合患者个体的降压药,不能因此而影响到自己的生活,有时候甚至影响到家庭生活。
近日的一个下午,我们抢救了一个心脏骤停的中年患者,这个患者是急症室接到“120”通知从大学城某大学课堂上接回来的,这位正在讲课的教师突然倒地出现猝死。我们的救护车到达时学生们已经在课堂上做了较长时间的心脏按压,接回来后尽管我们组织多个专科全力抢救,时间长达三个多小时,呼吸机、心脏临时起搏器等都用上了,但患者还是很遗憾的去世了。一般来说,事先无明显器质性疾病的患者,突然出现猝死的,只要是在病房里,绝大部分都是可以抢救过来的,更何况患者又是一个平素看起来很健康的中年人。事后我们通过详细了解当时现场的情况,询问患者家属和同事,分析得出,死亡很可能是由于严重心律失常导致的。如此英年早逝的消息我们不时可以从媒体和我们身边得知。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突然停止有效搏动,泵血功能突然终止,造成全身循环中断、呼吸停止和意识丧失。临床以突然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大动脉搏动消失为特征,伴呼吸断续或停止,皮肤苍白或明显发绀。是最严重的心血管病急症。人类猝死87.7%发生在医院以外,没有医护人员参与抢救。但猝死人员有35~40 % 如经抢救及时是可以得到康复的。如果施救不及时,患者心脏停跳3秒钟就感头晕,10~20秒钟即发生昏厥,30秒后进入昏迷,40秒钟左右出现抽搐,60秒后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60秒脑细胞开始死亡,超过10分钟脑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死亡。所以,复苏开始的时间是生死存亡的主要影响因素!据研究,4分钟内开始复苏,50%可被救活,4~6分钟开始复苏,有10%可以救活,但如超过6分钟存活率仅4%,而超过10分钟存活可能性就很低了。可见,4分钟内开始心肺复苏为抢救的黄金时间。在医院外的场所,我们不能一味地等待医护人员到现场抢救,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自救互救知识,学习心肺复苏术。记住,时间就是生命,一边施救一边有人拨打急救电话。遗憾的是,对这位中年教师的抢救,我们的救护车过了半个小时才得到通知赶往现场。如何进行规范的心肺复苏术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施救不当,不仅不能救活患者,反而会贻误病情。上面的这位中年老师,虽然学生们马上也进行了心脏按压,但却并不规范,如果施救得当,为进一步的心脏复苏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该患者是完全可以得到就治的。特别要提醒的是,按压前要摆好体位,让病人仰卧在地面或是坚实的平面上。在转动病人时,动作千万不要过于剧烈,要保持头颈一致与身体同轴翻转,以防脊椎受伤的病人进一步损伤而导致瘫痪。在心肺复苏术的时候,两手掌重叠,肘关节伸直,借助身体重力向下,按压深度为4~5cm,下压与放松各占50%时间,下压后完全放松,但手不要离开胸壁,频率 100次/分;一定要避免一些由于按压姿势、部位等的错误而导致肋骨骨折、剑突压断而致肝破裂。心脏按压的同时一定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先将病人的头部转向一侧,将口内有可能存在的异物如呕吐物、痰涎等清理干净,以防堵塞呼吸道,此外,病人有假牙的一定要取出。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用血压计测量血压,这种方法称偶测血压。偶测血压在发现高血压患者,指导高血压的治疗、评价患者的预后及在进行预防保健方面均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偶测血压还有一下不足,比如说,有的病人在医师诊室偶测血压已经控制在正常范围而病人仍然发生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疾病;也有的病人在医师诊室血压很高但病人并未出现心脑肾的损害,这就使得很多高血压患者感到困惑。除此之外,偶测血压的不足还包括:1.部分轻度高血压患者,由于血压只是某些时间升高而容易延误诊断;2.从血压值上不能提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区别要点;3.无法根据血压波动的高峰时间合理用药;因为不能更准确地评价高血压及其靶器官损害的严重程度,所以不能更有效地预防或减轻靶器官损害或心血管疾病。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医学专家采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方法以掌握血压变化的规律。多年的医学实践证明,应用24小时血压监测就能克服目前偶测血压存在的上述问题。广大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属掌握有关24小时血压监测的基本知识及其临床意义,对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诊断、治疗及预防保健工作有实际意义,因此在高血压诊断治疗的实践中应充分使用24小时血压监测这一科学技术。所谓24小时血压监测,就是将一种特定的动态血压记录仪佩带在受检对象的上肢和胸部,仪器自动定时记录受检者24小时血压,发现受检者日常活动(如运动、锻炼、工作、生活、休息和睡眠)中的血压变化。医学研究证明,人的血压是有波动的,而波动是有规律的,有70%高血压患者呈两个高峰和低谷,即所谓的“勺形血压”。早晨8点左右为第一个高峰,之后血压开始下降,由于中午午休,正午12点至下午1点常常出现白天血压低谷;下午2点后血压又开始上升,在下午6点左右血压是一个大的高峰;然后血压开始下降,在深夜12点出现最低点,过后血压上升,到第二天再次出现高峰。有25%的病人只有下午一个高峰而没有早晨的高峰。特别是少数(5%)的高血压患者只有早晨一个高峰,而白昼和下午没有高峰。因此,动态血压监测的方法对上述两方面的例子都能够得到圆满的解决。而且,做24小时血压监测能早期发现高血压患者和发现“白大衣高血压”,还能协助鉴别继发性高血压。部分高血压患者仅在上午6~8点或下午6~8点血压升高,如果仅在上班时间(上午8点至下午5点)依靠偶测血压较易漏诊。故对可疑高血压患者应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或在两个血压高峰时间测量血压,以及时发现高血压患者。还有一部分高血压患者由于心理因素或情绪紧张,在医师诊室检测时发现高血压,甚至接受几种药物治疗后血压也难以控制,表现为顽固性高血压特点。如果让这些病人在家里自己观察血压并不高,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发现仅在医院时血压高,而离开医院后血压完全正常,称为“白大衣高血压”。这类病人一经了解自己血压高的原因之后,就会消除紧张急躁情绪,主动配合医师治疗。及时发现“白大衣高血压”患者,调整其生活方式和适当选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会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这对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和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不良反应有实际意义。众所周知,在未治疗的高血压病人中,患者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可发生一系列病变,如左心室肥厚、心功能衰竭、冠心病、脑血栓形成、脑出血等。这些病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血压值高度密切相关,特别是与24小时血压平均值、夜间血压平均值的关系更加密切,即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越高,靶器官的损害程度越严重。有研究显示,平均动态血压值低于120/80 mmHg者很少见到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平均动态血压值超过160/100 mmHg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夜间血压升高比偶然血压增高的患者心脑肾的影响更为严重。例如,夜间血压升高的病人容易发生左心室肥厚,而左心室肥厚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和及时发现并逆转左心室肥厚是近年抗高血压治疗的重要进展。因此,动态血压监测发现夜间血压升高者,应做好左心室肥厚的预防和逆转工作,以便进一步预防冠心病、脑血栓形成及心功能衰竭的发生与发展。在夜间血压下降率大于20%的老年人中,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对老年人进行24小时血压监测、评价和预测心血管疾病发生情况,并对高危人群及时采取措施,对保护老年人健康长寿是很重要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能及时发现高血压患者,并协助诊断继发性高血压疾病,使所有高血压病人能及时而合理的治疗。对于2、3级(中、重度)高血压病人,及时测量24小时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血压波动范围及夜间血压下降率,及时采取以控制血压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就能预防心、脑、肾有关疾病的发生。将运动中或血压波动高峰时的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应充分应用动态血压监测来评价药物和抗高血压治疗方案,特别是老年人或2、3级及顽固高血压患者,在接受新的药物和新的治疗方案后,最好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来评价疗效。——“为什么要作24小时血压监测?”《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