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颈椎问题人皆有之,脖子僵,头晕(头蒙),头痛,手麻,甚至恶心呕吐,胸闷气短心慌这些症状很常见。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去大医院,找大专家,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谁都伤不起,于是“流水线”诊疗开始了(当然大家不要误解,不是说大医院不好,而是说大医院病人太多,这些医生们压根没有太多时间仔细问诊检查,所以多半是流水线操作提高效率)。于是我们看到的就是下面这一幕了……医生问:哪不舒服?病人答:最近感觉脖子有点僵,转头不行,还有点手麻。医生问:拍个片子看看带片子病人再问:医生,片子没问题吧?医生答:你这明显生理曲度变直了,还有反弓。那么有些患者在拿到报告后不以为然,觉得睡一觉症状就会有所缓解;有些人则忧心忡忡,觉得自己是不是患了严重的疾病,甚至出现焦虑的症状。那么,颈椎生理曲度消失是怎么回事?又有什么适合的治疗方法呢?1,颈椎的生理曲度有什么用?正常情况下,为维持人体直立和躯干平衡,颈椎呈向前凸出的弧度,如果没有这个颈椎前凸,我们的颈椎就会像一根木棍一样,非常容易折断,但是有了这个弯曲,颈椎就变成了一个弹簧,它能够增加缓冲震荡的能力,增加脊柱的稳定性,更好的保护我们的头颅和大脑。颈椎生理曲度消失,通俗点说就是颈椎变直了。在某些诱因下,导致颈椎正常向前凸出的弧度减小甚至消失,更有严重者会出现颈椎反弓的情况。通常颈椎的生理曲度是否消失可以通过拍摄常规X摄片来确诊。造成颈椎生理曲度消失的原因通常有很多,比如大部分老年人是由于椎间盘的含水量降低或者高度丢失、椎体骨质疏松形成楔形变化。年轻人则是由于长时间的低头玩手机、伏案工作等不良姿势,使颈部长期保持一个姿势,缺少运动,颈部肌肉力量减弱。久而久之,颈椎生理曲度就会变直甚至反曲。2,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就是颈椎病吗?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椎病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通常是颈椎病的前奏,即便进一步发展成为颈椎反曲也只能认为是颈椎亚健康,是颈椎病的前兆,而不是颈椎病。在这个阶段,你可能会感受到脖子酸痛、僵硬,如果不扭转这一趋势的话,肩部和后背也会开始出现酸痛和僵硬,这个时候身体的机能就会受到很大影响。3、已经变直的颈椎生理曲度还能恢复吗?颈椎生理曲度消失是颈椎退变的其中一个征象,颈椎曲度能不能恢复,还要视情况而定。当年轻人的颈椎曲度变直时,由于年轻人的身体肌肉及关节的柔韧性较好,可以通过治疗或者改变不良的习惯,都有可能恢复颈椎的生理曲度。当老年人的颈椎曲度变直时,由于老年人的颈椎退化已经定型,颈部的关节及肌肉都比较僵硬,就很难再回到正常的生理曲度。4、是不是所有生理曲度变直都很严重?老年人曲度变直需要手术吗?首先,这里是一个误解!生理曲度只是说正常的生理状态应该是这样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变直就绝对是严重的“病态”,毕竟人体有强大的代偿能力,换言之,我们任何一个健康的“正常人”去拍个片子,也可能提示有“曲度变直”,但是没有任何不适的症状;当然这不意味着就不需要注意了,“亚健康“状态是需要调理或者治疗的。但是要提醒大家,强直性脊柱炎这个病很麻烦,世称不死的癌症,也会表现出颈强直僵硬,当然患者多伴随腰骶部、背部下方疼痛僵硬等不适。老年人多半有骨关节退行性病变,这种曲度变直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正常的生理性变化,并非都是“”疾病”范畴!5、颈生理曲度变直会引起哪些问题: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后带来的症状:颈部疼痛,手麻、手部无力等症状,头痛、头晕等大脑供血不足症状。6、如何预防颈椎的生理曲度消失?第一,运动:游泳(换气抬头)、打羽毛球等各种运动就是良方。第二,习惯:颈椎生理曲度变直,主要原因是常低头。要想矫正,得反其道而行之:抬起头来!平日别做“低头族”,最为重要。看手机时,尽量拿高一些,或买个手机支撑架,不伤颈椎又不费劲。第三,枕头:千奇百怪的“颈椎枕”,买哪种:一个好的“颈椎枕”,其形状应与人体颈椎的生理曲度相契合,让人在入睡时颈部后仰,促使变直的颈椎往后拉伸。第四,就诊:一定要在专业医生/康复理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或者对症的治疗,拒绝粗暴且非专业的治疗。但在市面上,各种“颈椎枕”长得千奇百怪,似乎都是专利高科技,看到这里,大家不要误解,这里不是诋毁某个枕头,也不是推销某个枕头啊,只不过从解剖面客观分析。没必要纠结,只要能垫高、支撑颈部,就能达到效果。选择时注意两点:第一,枕头的高度,应以一竖拳高为宜。过高的枕头也易致颈部疲劳。第二,部分“颈椎枕”会使人后脑勺悬空,不太舒适,宜谨慎选择。要不怎么说古人很聪明呢,圆木棍枕头挺好!
骨质疏松、骨质增生有何区别?怎么预防?在日常生活中,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是比较常见的中老年骨病,但是有很多人容易把它们混淆,把它们当成一种疾病来对待。那么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呢?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1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之间的区别是什么?病理不同骨质疏松,是因骨量减少而引起的,以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以及易发生骨折为主要特点的全身性骨骼退变。它好发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期后女性更易发生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由遗传、日晒、激素变化、营养等因素相互影响下的复杂结果。骨质增生则是由于关节退行性变,造成关节软骨磨损、破坏,使钙等矿物质游离出骨形成骨刺,进而引起的慢性关节病,常好发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人群。骨质增生的发生与软骨代谢异常、营养、软骨损伤等因素密切相关。2 好发部位不同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的骨病,主要好发部位在脊柱、四肢长骨骨,骨质疏松性骨折则好发于桡骨远端、髋关节和腰椎等部位。骨质增生则多发生在平时负重大、活动多的骨关节,比如颈椎、腰椎、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及跟骨等部位。3 临床症状及表现不同骨质疏松可表现为骨骼变脆、骨密度降低,在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后期可出现骨骼僵化、疼痛、身高缩短、驼背、脊柱畸形和伸展受限等现象,严重者可出现骨折。骨质增生在临床上多表现为,受累关节出现持续性隐痛,活动时疼痛加重,病情加重后,关节出现肿胀、积液、关节活动受限甚至是关节变形。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之间有什么联系?在临床上,我们常发现许多的人经骨密度检测后显示患有骨质疏松,而做X片检查又发现有骨质增生,也就是说骨质增生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的情况发生。为什么会这样呢?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都可由缺钙引起。在人的一生中,骨量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骨量在30岁左右达到峰值,之后成骨细胞活性逐渐降低,造成骨生产减少。同时,骨骼中的骨胶原不断流失,造成钙、磷等矿物质无法沉积在骨骼而发生钙流失,造成骨量减少、骨密度降低,最终引起骨质疏松。钙流失,也就是说骨骼中游离出的钙,会使血钙浓度升高,这会刺激降钙素分泌增加,促进成骨活动及新骨形成。骨质增生属于机体对骨质疏松的一种代偿,这种代偿机制使本应进入骨骼内部的钙,游离出骨后沉积修补在某些受力加大的骨面上(如颈椎、腰椎等),最终形成骨刺,引起骨质增生。因此,对于经常出现腰腿疼痛的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患者,我们应重视缺钙现象,及时补钙。生活中如何正确预防骨质增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避免长期剧烈的运动,并不是不活动,恰恰相反,适当的体育锻炼是预防骨质增生的好方法之一。因为关节软骨的营养来自于关节液,而关节液只有靠“挤压’才能够进入软骨,促使软骨的新陈代谢。适当的运动,特别是关节的运动,可增加关节腔内的压力,有利于关节液向软骨的渗透,减轻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从而减轻或预防骨质增生,尤其是关节软骨的增生和退行性改变。减轻体重体重过重是诱发脊柱和关节骨质增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过重的体重会加速关节软骨的磨损,使关节软骨面上的压力不均匀,造成骨质增生。因此对于体重超标的人,适当的减轻体重可以预防脊柱和关节的骨质增生。避免长期剧烈运动长期、过度、剧烈的运动或活动是诱发骨质增生的基本原因之一。尤其对于持重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过度的运动使关节面受力加大,磨损加剧。长期剧烈运动还可使骨骼及周围软组织过度地受力及牵拉,造成局部软组织的损伤和骨髂上受力不均,从而导致骨质增生。及时治疗关节的损伤关节损伤包括软组织损伤和骨损伤。关节的骨质增生经常与关节内骨折有直接关系。由于骨折复位不完全,造成关节软骨面不平整,从而产生。对于关节内骨折的患者,如果能够及时治疗,做到解剖复位,完全可以避免创伤性和关节骨质增生的发生。——转自:骨事一点通
整理家务时,看似简单的动作,也不能小看。其中的细节关系着脊柱的正确使用和背部的保健,随便一个弯腰动作使身体过于前倾,长期下来也会造成脊柱或背部不小的负荷。(一)、清洁家居动作中脊柱的使用情况1、整理寝具整理床铺、折叠棉被时,应避免直接站在床边,让身体前倾弯腰来用力拉动寝具。建议以跪姿方式或床上整理,以使脊背部保持平直。若一定要以站姿方式整理,应先整理好靠近自己这一侧的部分,再绕到另一侧进行后续的整理工作。2、擦拭清洁人们做完家居清洁卫生后,最大的感觉就是“腰酸背痛”。这是因为做擦拭高处和低处这样的大幅度动作时主要动作在腰部,而腰部是脊柱最主要的活动部位,它像链条式结构,以灵活性为主,承受力不如腿部。用手擦拭时注意带动大肢体连动,向上伸手时要感觉到腰背部也跟上了,腰背与手同时活动,达到整体化运动。学舞蹈的朋友都知道,在训练中老师经常提示:“下腰带起来”,就是这个道理;再比如爬梯子,有的人脚下去了,手还在很高的地方,这样一来,常常因为身体牵拉得很长,平稳性差,容易发生脚扭伤甚至腰扭伤的情况。正确的动作应该是:手脚并用,同步移动,腿走动腰部也跟着运动。人体是一个很奇妙的完美整体,姿势对了,动作优美,不容易疲劳,不易受损,而且身体还能得到积极正向性的锻炼,这就是动作运动的过程,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形成一体。3、打扫卫生打扫卫生时,扫帚、拖把或吸尘器要靠近身体,把手的长度也要配合自己的身高,不要太短;利用脚部移动来代替上半身弯腰、向前屈身的动作。清理桌椅底下区域时,背部宜保持平直,弯曲膝盖,不要直膝弯腰增加压力;站姿应为弓箭步姿势,借前后脚重心调整带动身体及扫具,便于清扫。4、洗衣、熨衣使用从上方开启的洗衣机时,衣物一次不要拿取太多,尤其是湿的衣物;也不要将双脚伸得直直的,甚至把头部与上半身几乎栽进洗衣槽内。衣服洗完后,可模仿高尔夫球的动作将其从洗衣机内取出。使用放在低处、侧开的洗衣机或烘干机时,最好采取单膝跪姿取衣。还必须注意的是,从跪姿准备起身站立时,最好能有扶手或其他支撑物来协助稳定支撑身体重量。站着洗衣服时,与切菜动作的运动相同;熨衣则与擦拭灰尘一样,尽量以屈腿的动作来代替弯腰的动作,同时注意脚的受力点一定要平均,直到脚尖。5、拿上层物品要拿取上层物品时,身体应尽可能靠近且面向物品所在的位置,并将双脚分立与肩同宽,略成弓步,用后脚支撑身体,将重心移至前脚,让身体略为前倾来拿取该物品。拿取物品后,仍将物品尽可能靠近身体,并将重心移回后脚。要将物品放置到较高位置的方式与取物动作的顺序恰好相反。无法以双手拿取,仅能使用单手时,要让自己的另一手扶着置物柜以保持身体平衡,或使用扶梯垫高,切勿踮脚尖。6、置物在下层要将物品放置在柜子下层,很多人常常会不自觉地出现弯腰的动作,其实这样的方式是错误的。应先将物品放置在桌子或柜子边缘,然后让自己跪在地上,再将物品放置在柜子下层。起身时,则要扶着桌子或柜子等支撑物来保持起身时的平衡。7、推车购物或取物外出购物使用卖场的推车时,不管是要将物品放入较深的推车内或取出,都应避免弯腰倾身向前,以高尔夫取物方式代替弯腰倾身向前,减少脊背部压力。倘若物品的位置较远,可以先把物品拖拉到比较靠近自己的位置。(二)做菜、烧饭、洗碗等动作中脊柱的正确使用1、保持正确的提菜动作第一,当两手都有物品时,应左手重一些,右手轻一些,双手负重比例以6 :4或7 :3、8 :2、9 :1来变化,达到强化左手的目的。第二,小手指也可提菜,这是很多人忽略了的。因为增加了小指的合力,原来提菜的几个手指会立刻感到重量减轻,整只手也会感觉轻松不少。第三,让小手指轮换着提菜负重,这既可减少疲劳,也是对肌肉群组织的一种强度训练。第四,提着菜行走时要注意挺腰直背,胳膊也要伸直。因为要消减大关节负重就要用挺伸法,否则就不可能将负重力延伸出去。第五,脚步抬起走路,不要拖着脚,这样不利于力的缓冲;在两脚迈步交换时,负重也会随动作冲减。2、保持正确的洗、切、炒菜动作洗菜时应双脚平开站立,且脚尖交替用力,芭蕾舞演员的腿部线条为什么那么漂亮?就是因为踮起脚尖时,脚部肌肉尤其是小腿肌肉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另外,踮起脚尖时,脚弓是一个反弓状,力量在弧形面得以最大的分散;同时腰背部也始终是角度大小不断调整的反弓状,这同样是一个力量分散、延伸的形式。此外,提起脚后跟站立也容易提起臀部、腰部,并挺胸抬头,满足和保持脊柱的最佳通畅状态。切菜时,台面要尽量高些,这样可避免太过低头。台面与腰身等高为宜。若台高不合适,也不要弯腰,而是腿部变为马步、弓箭步来调整。切菜前左脚前进半步,与右脚形成“丁”字步,两脚同肩宽,腰挺直;切菜时动作不要仅仅局限在前臂和手上,要带上腰力、腿力、背力。腰背挺直是基本功,要强化“挺直”意识,这是一种有效的腰背整体锻炼方式。炒菜时,通常是右手捏着锅铲干活,左手处于闲置状态。但很多人不愿意让本来不工作的左手闲下来,在右手忙碌的时候,左手也不自觉的悬在半空中,跟着耗力紧张。正确姿势:保持腰背部挺直,两脚同肩宽的同时,让左手轻轻松松地放置放来。3、保持正确的刷锅、洗碗动作刷锅、洗碗时应保持丁字步和平开步姿势交替,注意手指灵活性和两手的协调性。在厨房的洗理台或煤气炉前做洗刷工作时,应避免双脚膝盖完全伸直。因为当膝盖完全伸直后,双手忙着拿锅铲炒菜或洗碗时,很容易靠摆动腰部出力。正确方式为找一个小凳子让一只脚踩在上面;并将清洗中的碗盘拿高,靠近身体,较重的锅盘则改以平移的方式代替搬移的动作。厨房工作无论洗、炒、切都要低头,而且基本在45度角左右。我们可以做个简单的小试验:将一根仅有火柴粗细的塑料管折至45度,而另一根完全不折,在两根管子中放入洗米水,可观察到前者流速慢,后者流速快,且在相同时间内流量也不一样。由此可见,若颈部弯曲,进入脑部的血量会减少,时间长了就会感到头晕、疲劳、打哈欠。另外,颈部弯曲使颈椎小关节长时间压力不均衡,而非生理性受力点承受力有限,长此以往,易导致脊柱骨刺的形成。脊柱骨刺形成后又产生新的压迫源,导致头部动作功能更加受限,而且疼痛点增多,脑供血更加不足。所以,做厨房工作时要交替做抬头、仰头的动作,并尽量改换弓步、马步以调整身高。总之,从买菜到烧菜、做饭,再到清洗收拾,厨房的工作至少需要两小时以上。不停的忙碌,难免疲劳。但如果将动作变成运动,累的感觉就会减轻,疲劳也会很快消失。可如果感觉疲劳而且难以恢复,估计是脊柱健康透支的信号了。(三)、抱孩子的正确姿势多抱抱自己可爱的孩子是每个母亲的心愿,但抱孩子对腰椎来说压力很大。一般弯腰拿重物时对腰椎增加的负荷是物品重量的2~3倍。比如,抱5千克的孩子等于对腰椎增加75~100千克的负担。尤其是抱孩子的时候身体重力线向前,导致腰椎像弓弦一样受张力负荷。所以应尽量把孩子背在腰背部。不得不抱孩子的时候也一定要把孩子紧贴胸前抱。(四)、拾重物时的正确姿势对腰椎负担最大的姿势就是弯腰拾重物。其实很多人都是在拾重物时损伤腰椎的。因为弯腰拾重物时腰椎的负担增加2-3倍以上,如果东西比较重或弯腰拾着重物向前走,就会对腰椎产生极大的伤害。所以,拾重物时尽量不要弯腰,而应屈膝关节,走的时候腰部挺直,不要将重物抬高至头上位置,这样腰椎受到弓弦状张力,对腰造成较大的负担。附:搬动物品小窍门:1、搬动重物的窍门下蹬要稳健,双脚的距离要与肩膀看齐;穿着防滑鞋;提起重物时利用双腿发力;收紧腹部肌肉;切勿弯腰,屈膝蹲下后再搬动重物;搬动重物时应尽量把物件贴近身体;转身时切勿扭动腰部,应尝试用双脚改变方向;可尝试用推、拉、滚、搖等方法代替直接提起重物……2、基本姿势——搬、提、拿在搬东西的时候腰背部是用力的支点。然而很多人在搬东西时,习惯双脚伸直,突然挺身,然后靠着挺背扭腰的方式把重物向上晃,殊不知这样的方式会让一件15千克的东西突然变成200多千克,造成身体过度负荷。A、搬动物品站在物品正前方,两脚打开与髋同宽,略成前弓后箭步,增加自己的支撑面积。全身蹲下保持背部平直,以屈膝取代弯腰。双手拿稳重物的两个对角(右上角—左下角;左上角——右下角),大腿用力将上半身平稳撑起。如果物品高度较高,或膝盖有疼痛问题而无法全蹲时,则改用半蹲姿势。当然,能请他人协助更好。B、提着东西上市场买菜或逛街购物时,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经验:因为担心两手大包小包的东西可能会遗漏,而把所有的物品全部集中塞进大包里,再用两手一起拖着包包走路,结果一条街逛下来,把自己搞得腰酸背痛、疲惫不堪?实际上,两手同时提一个大袋子或将重物置放在一起,不仅会影响走路的顺畅,也会使上半身不自然地扭转而增加脊背部肌肉的负担。正确方式是:提袋重量如果太重,把它分装成两袋,用两手分摊重量,或是使用购物车取代人力。C、拿东西对于轻松轻松搬起或拿起的小物品(箱子),应让自己靠近物体前方,蹲下去拿。要站起来的时候,大腿略微用力往上蹬将身体撑起,或一手扶住桌子、墙壁等支撑物,缓慢站起来。如果因为膝盖撑起,而无法下蹲时,请改用拿高尔夫球式的方法。另外,拿着物品不宜远离身体,物品距离身体越远,手臂就越需要用力,身体也会被迫略往前倾,而使下背的负担大增。为了减少手臂的负担,防止身体的前倾而破坏原有的重心与平衡,在拿重量较轻的物品时,应尽可能将物品靠近身体。(五)、做针线活的动作与脊柱的正确使用缝缝补补的针线活,手指尖着力捏紧缝衣针的动作,其实也是对平时难以运动到的微细神经最好的运动,它可更均匀地促进脑细胞的互动。在长期做针线活的动手与动脑工作中,尤其是指尖、指关节的长期灵敏运动,使全身从脊柱到微细神经细胞的整体协调性非常好,脑力锻炼敏捷,脑细胞组织衰老退化慢,人体各项功能、机能均正常运行。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有意识地锻炼指尖端,使之均匀受力。如在擦拭灰尘时,从腰背脊运动到每个指尖。同时,也可交换作单指、分指、几指合力等训练式运动,使指尖也能受力。经常性地运动指尖,比如通过经常性的针线活动,将会激活更多的脑细胞运动。而脑细胞与末梢神经细胞就好比树根与树叶之间的关系,有好树根就有旺健的生命,就会发出好枝、长出好树叶。树根靠树叶吸收阳光雨露,树叶又靠树根汲取水分营养,二者相辅相成协调共生、一体同长。这就好比脊柱与四肢各关节以至末梢神经和细胞,其整体协调、整合互动、相互互动极为重要。
1. 头痛、头晕:颈椎病累及颈部肌群,引起颈部肌肉持久痉挛性收缩,导致肌肉的血液循环障碍,引起颈椎病性头痛颈椎病变直接刺激、压迫或牵拉头部敏感组织而引起头痛;病变刺激、压迫或损伤第一、二、三对颈神经引起头痛,尤以枕部为重;病变可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丛或颈部其他交感神经,使椎-基底动脉系统或颅内外动脉血管产生舒缩障碍而产生颈椎病性头痛;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因病变直接累及椎动脉,使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而产生头痛。2. 呛咳、吞咽障碍:吞咽时有梗阻感、食管内有异物感,少数人有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干咳、胸闷等症状。这是由于颈椎前缘直接压迫食管后壁而引起食管狭窄,也可能是由骨刺使食管周围软组织受刺激反应所引起。3. 视力下降:颈椎病影响视力的原因可能与颈椎病造成自主神经紊乱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发的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缺血性病损有关。4. 落枕:落枕意味着颈椎周围韧带松弛,失去了维护颈椎关节稳定的功能。如果经常落枕,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让椎关节继续失稳错位,可能会导致颈椎骨质增生,逐渐发展成严重的颈椎病。5. 颈心综合征:表现为心前区疼痛、胸闷、心律失常及心电图 ST 段改变,易被误诊为冠心病。这是颈背神经根受颈椎骨刺的刺激和压迫所致。6. 胸部疼痛:表现为起病缓慢的顽固性的单侧胸大肌和乳房疼痛,检查时有胸大肌压痛。这与颈 6 和颈 7 神经根受颈椎骨刺压迫有关。7. 高血压:颈椎病可引起血压升高或降低,其中以血压升高为多。由于颈椎病和高血压皆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故两者常常并存。8. 胃部不适:颈椎病患者尤其是交感型和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都会有恶心、泛酸、饱胀、嗳气、呕吐等不适,这主要是因为当颈段脊髓的硬脊膜等组织受到压迫和刺激时,交感神经的反射出现异常。9. 手麻:手麻可能是由于神经根性颈椎病引起。当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后,往往会导致颈椎间盘突出或颈椎关节增生和肥大,这些突出的颈椎间盘或增生的关节一旦压迫邻近的颈神经根时,便会引发疼痛,从而导致手麻。10. 猝倒:猝倒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个表现,椎动脉型颈椎病因为椎动脉受到压迫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
公交车上,地铁站里,“低头族”随处可见,然而就是这些不经意的习惯,却在慢慢伤害着我们的颈椎。今天来给大家整理一下哪些坏习惯会引发颈椎疾病,快来看看你中招了吗?习惯性低头或久坐长时间的低头看书、看手机,习惯性的低头走路,还有现在社会工作压力大,特别是电脑化办公,许多人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这些无疑是颈椎病年轻化的重要原因。在低头的时候,颈椎部受到的压力过大,如果长期低头,颈椎一定承受不了劳损,易引起颈椎间盘突出、颈椎不稳等。已患有严重颈椎病的人,长时间低头后,突然抬起头时,还容易因暂时性脑缺血引发头晕、恶心等症状。专家建议:养成良好的坐立姿势,减少长期低头的时间,如看手机可放在与视线相平行的方向。可有许多门诊患者抱怨根本没有办法从繁忙的工作中抽空放松,在工作中每45分钟“自我打断”一次,并放松5分钟,是预防颈椎病的第一大法宝。随意按摩导致韧带撕裂颈椎不舒服,按摩治疗的确具有一定的舒筋通络、活血散淤、消肿止痛等作用。但盲目、粗暴按摩颈椎会有不良后果,反而增大颈髓损伤的可能性。盲目、粗暴按摩颈椎容易加速颈椎病变进程,任何超过颈椎骨关节生理限度的操作,均可能引起局部创伤性反应。轻者局部水肿、渗出物增加、粘连形成等,重者韧带可撕裂,加速颈椎退行性病变的进程。建议:如果仅仅是肌肉紧张,脖子轻度不适,适当按摩可以放松肌肉,促进局部代谢产物的消散。但如果已明确颈椎不稳、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的,应立即去正规骨科医院接受治疗。 抛开枕头或枕头过高许多颈椎病患者认为不要枕头或者是睡很低枕头这样可以缓解颈椎病,其实过低的枕头甚至不用枕头,会使人在睡眠时长时间保持抬头的状态,对于习惯低头工作的人来说,仰着头睡觉可能让人一时间感觉挺舒服的,然而,如果连续如此,颈部韧带长时间绷紧,会出现劳损,对颈椎健康不利。同样,过高的枕头也是不利于颈椎。因为枕头过高,这样就打破了颈椎正常的弧度,长此以往会加重颈椎疾病。建议:枕头将颈椎和躯干交界的部位维持生理的位置,而不是过屈、过仰活着左右偏斜。其实,一个枕头适不适合,自己就可以感觉出来。如果一觉睡醒,觉得颈部不舒服,头昏昏沉沉的,那就建议要更换适合你的枕头了。喜欢坐软沙发下了班,很多人喜欢窝在在软沙发上看书、看报、看电视。觉得劳累了一天了,这样做很放松惬意。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越是在劳累的时候,越要保持颈椎甚至整个脊柱的生理弧度,窝在沙发上只能会加重肌肉骨骼的隐形损伤。建议:大家应尽可能地少坐软沙发。即便要坐,也要尽量坐直了,中国人流传几千年的“坐如钟”是有它的科学的。女性朋友喜欢穿高跟鞋当姿态端正时,椎骨之间是面与面的接触,受力得到分散,不易损伤。而穿高跟鞋,会使人的重心过度前移,造成骨盆前倾,使得脊柱弯曲增大,造成椎骨间的接触面变小,腰椎和颈椎受力点集中,甚至会集中到一个点上。这样,对椎骨的压力会迅速增大,容易造成损伤。因此,女性朋友高跟鞋穿多了,这种损伤就会积累,最终将导致腰痛和颈椎病的发生。建议:为了健康的脊柱,建议女士最好不穿高跟鞋。如果实在要穿,最好不要穿太高的。趴在桌子上午休现在工作压力很大,中午很多员工在工作场所就地休息,往往都是在很困的时候直接趴在桌子上睡觉。这种姿势要求颈部前倾,造成与正常生理弯曲相反的变化,时间长了就容易导致颈椎变形,颈部肌肉疲劳,并引发颈椎病等。建议:需要补觉时,最好能躺下。如不能,就在胸前垫一个柔软的靠垫或枕头作为缓冲,而不要把头直接枕在胳膊上。小贴士 颈椎病一定程度上可称为”生活方式病“,因此对于以上诸多坏习惯导致的颈椎问题,应给予足够重视。在纠正各种不良用颈习惯的基础上,结合功能锻炼等,绝大多数颈部不适症状可得到缓解。
想要拥有好身体,你需要做好很多事情,睡眠是其中不可少、也是较为重要的事情之一。通过睡眠,能够获得健康。而在睡眠过程中,有一个物件的使用显得更加关键,这就是枕头。甚至不少人会说:枕头选的好,健康没烦恼。在我们的日常认知中,枕头,顾名思义,就是躺着的时候垫在头下面使头略高的卧具。但是,枕头真的是像字面意思一样,只是枕头的吗?其实,枕头并不只是用来枕头的,如果只是用枕头来垫着头睡觉,那么你就做错了。很多人睡眠质量不佳,就是因为睡觉时枕枕头的姿势不对。单纯用枕头垫着头,会造成肩膀与枕头中间的颈椎悬空,使颈部肌肉无法得到完全的放松休息,导致睡觉的时候脖子产生酸痛感、拉伤肌肉,严重时甚至难以入睡。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的关键之一就是要用对枕头,发挥其应有的功效。睡觉时,要把脑袋和脖子都放到枕头上,让枕头撑着头颈,使颈部处于正常颈曲位置,这样枕头才能发挥作用。如果仅仅是用脑袋枕着枕头,姿势不对,再贵再好的枕头也无济于事。除了正确的“枕姿”,选择一个合适高度的枕头也是保证睡眠质量的重中之重,枕头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身边有个长辈,在睡觉的时候,恨不得枕着三四个枕头睡觉,高枕无忧看似非常的好,但是,对健康的影响实在太大。研究表明,过高的枕头会阻碍头部正常的血液循环,易导致脑缺氧,引发打呼噜、落枕等问题的发生,高血压、颈椎病和脊椎不正的病人也不能使用高枕。睡觉时喜欢用高枕的,还有很多中老年人,他们长时间的枕着高枕,会导致头部处于缺氧、供血不足的状态下,脑部慢慢的出现萎缩,甚至让人出现脑部痴呆等,无疑非常危险。另外,你还会发现,枕着高枕睡觉,在第二天醒来的时候,肩膀变得非常僵硬,手臂变得很麻,头晕脑胀容易找上你。当你睡觉的时候,不用枕头,或者枕头很低,那也是糟糕的事情。所枕的枕头较低,会导致身体供血出现不平衡的情况,血液循环代谢受到紊乱。鼻腔黏膜在充血肿胀的时候,会更加的敏感,对于呼吸都有非常大的影响。过低的枕头还容易引起眼睑和脸部水肿,哮喘病、肺病、心脏病的人也不能使用低枕。特别是当你不枕枕头睡觉的时候,人们会过度的向后仰,睡觉的时候,不自觉的张口呼吸,容易出现口干、舌燥。不同的睡姿所需要的枕头高度也不同,在选择枕头的时候,睡姿的差别也需要考虑在内。习惯仰卧睡觉的人,枕头高度最好是8—13厘米(大概一个拳头的高度),同时,膝盖下方也可垫一个枕头,缓解脊椎压力。习惯侧卧睡觉的人,枕头高度以个人肩膀的宽度为宜,大概在13—15厘米之间,让颈椎和腰椎差不多保持在同一条水平线上。而喜欢俯卧睡觉的人,可以选择非常薄的枕头,也可以不用枕头,同时,为了避免腰疼,最好在腹部垫一个薄枕头,但通常不建议采取俯卧睡姿。说了这么多,枕头对于睡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选择一个合适的枕头不仅能改善肩颈酸痛等不适症状,还能提高睡眠质量。
许多中老年人后枕部经常出现疼痛,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头痛越来越频繁,经过医生检查之后,大多数诊断为颈椎病。颈椎病为什么也能引起头痛呢?目前临床认为,颈椎病引起的头痛主要是有以下5个原因:(1) 因颈椎病累及颈部肌群,引起颈部肌肉持久痉挛性收缩,导致肌肉的血流循环障碍,可游离出乳酸、5-羟色胺、缓激肽等致病物质而引起头痛。(2)颈椎病直接刺激、压迫或牵拉头部头痛敏感组织而引起头痛。(3) 病变刺激、压迫或损伤第一、二、三对颈神经而引起头痛,尤以枕部为重,也可通过延髓或脊髓三叉神经核的反射作用,而使疼痛放射至头部。(4) 病变可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丛或颈部其他交感神经,使椎—基底动脉系统或颅内外动脉舒缩障碍而产生头痛。(5)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因病变直接累及推动脉,使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而产生头痛。
头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症状,几乎所有的人都有头痛的经历。大部分的头痛可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缓解,但仍有一部分头痛常反复发作或持续存在,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影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同时消耗巨大的医疗支出,给社会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颈源性头痛作为头痛的一个重要类型,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年龄有降低的趋势,引起国内外专家的普遍关注。笔者对以头痛为第一主诉的448例患者进行的分析显示,颈源性头痛占89.1%(399例)。年龄最小的只有14岁,发病人群有明显的职业特点,绝大多数患者长期从事低头位性质的工作(如流水线装配工等)或经常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但是,由于对本病的认识不足,极易误诊为偏头痛或血管神经性头痛,使患者长期遭受头痛的折磨。所以,对于长期遭受头痛折磨的患者,建议您不妨查一下颈椎,看看自己的头痛是否属于颈源性头痛。什么是颈源性头痛?什么样的头痛才是颈源性头痛,颈源性头痛又有哪些典型症状和体征呢?所谓颈源性头痛,顾名思义,就是指由于颈部原因导致的头痛,或者说病根在颈部的头痛。国际头痛协会将其定义为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颈部是人体连接大脑与全身的一个重要枢纽,颈部病变可引起全身各部位的病变,因此有“颈椎为万病之源”之说。头痛是颈部病变引起的常见症状之一。颈部以颈椎及其关节为中轴,其周围分布着众多的肌肉、筋膜、神经、血管、脊髓等组织结构,任何一种组织结构发生异常或病变,都有可能导致头痛,尤其是高位颈神经在颈源性头痛的发病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高位颈神经起源于颈部的脊髓,其末梢和分支分布于枕部、头顶及两侧颞部,当颈部组织结构发生病变,刺激或压迫到这些高位枕神经时,就会发生颈源性头痛。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快速地判断出自己所患头痛是不是颈源性头痛呢?下面一些典型症状和体征可助于您自己做出初步的判断:1.头痛的发作与颈部呈明显的相关性。比如颈部疼痛、僵硬与头痛同时出现或相继出现;2.头痛多偏于一侧,或两侧交替发作,少数患者可出现全头痛;3.长时间伏案工作、长时间看电脑或手机,或颈部受凉或落枕后出现头痛;4.颈枕部跳痛、胀痛伴同侧偏头痛;5.颈肩部疼痛、僵硬,伴眼眶或太阳穴处跳痛、胀痛或眉棱骨痛;6.头痛同时伴有头晕、耳鸣、恶心、呕吐、畏光、视力模糊等症状;7.头痛出现时,按压枕部会使头痛加重或减轻。如果您出现上述2项及以上典型症状或体征,建议您立即到正规医院检查就诊,以明确诊断,尽早规范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临床上对颈源性头痛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较为认可的主要有解剖会聚理论、机械刺激学说、炎性水肿学说以及肌肉痉挛学说。解剖会聚理论认为分布于头面部的三叉神经和颈部的传入神经纤维会在中枢会聚,这样的解剖结构基础,使发生于颈部的伤害性疼痛信号在向中枢传递后,中枢返回的疼痛信号可扩散至三叉神经,引起头痛。机械刺激学说认为分布于头颈部的高位颈神经(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等)、交感神经、头颈部的血管(颈动脉、椎动脉)以及头颈部的肌腱、筋膜、韧带、软骨等组织,构成了颅外对痛觉敏感的组织结构。颈椎曲度异常、颈部软组织痉挛、颈椎退变等因素均可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或交感神经,引起头痛。炎性水肿学说认为椎间盘源性的无菌性炎症所导致的颈神经根袖水肿是造成颈源性头痛的重要原因。在生理状态下,成人的椎间盘内无血管组织,因此椎间盘组织不与免疫细胞接触,属于免疫豁免区。但是当椎间盘病变导致椎间盘组织溢出,这时溢出的椎间盘组织就会与免疫细胞接触,免疫系统则会视椎间盘组织为异物,从而产生免疫排斥,出现反应性炎症。由于颈神经根的解剖位置临近椎间盘,这种反应性炎症波及神经根、根袖等组织,出现颈椎间盘源性神经根炎。这种神经根炎除直接产生根性疼痛外,其末梢还会释放炎性介质从而引起分布区域的疼痛,发生头痛。另外,颈部的炎性疾病如风湿、筋膜炎等也可刺激高位颈神经,引发头痛。肌肉痉挛学说认为颈源性头痛也可产生于颈部肌肉组织,颈神经根受到压迫或炎症侵袭时可引起反射性颈部肌肉痉挛,而持续性的肌肉慢性痉挛引起组织缺血,代谢产物聚集于肌肉组织,代谢的终末产物引起肌筋膜炎,产生疼痛,并可直接刺激在软组织内穿行的神经干及神经末梢而产生疼痛。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肌肉持续收缩以维持姿势,使肌肉供血减少,继发肌痉挛,并使韧带、肌筋膜易发生损伤;冗长而乏味的精神活动或体力劳动,在全身各部位中最容易引起颈部神经-肌肉的紧张,这些尤其是青少年颈源性头痛的常见原因。颈源性头痛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对于颈源性头痛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中医和西医两大类。西医针对颈源性头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主要有药物治疗、神经阻滞、脉冲射频等;中医则根据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症状采用口服中药及针灸、按摩、针刀等治疗。1.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是临床治疗颈源性头痛的首选用药,尤其是对于轻症患者,同时可配合使用肌肉松弛药,可有效消除无菌性炎症、解除肌肉痉挛,达到治疗头痛的目的。药物治疗的优势是镇痛迅速,但属于治标的方法,不能治本,而且对于中重度颈源性头痛效果不佳。2.神经阻滞神经阻滞治疗主要通过阻滞高位颈神经或交感神经,阻断头痛的传导通路、缓解肌肉及血管痉挛,消除慢性无菌性炎症对神经的刺激等达到治疗头痛的目的。主要包括高位颈神经阻滞(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耳大神经等)、颈2横突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等,效果不佳者还可以采取颈部硬膜外间隙置管,向硬膜外直接给药治疗。神经阻滞治疗适合用于以慢性无菌性炎症(尤其是椎间盘源性的炎症)为病因的颈源性头痛的治疗,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其远期疗效不确定。3.颈神经毁损治疗经各种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存在椎管内骨性结构的异常改变卡压神经根的病变,这类患者应考虑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如果有手术禁忌证或手术危险性较大,还可以采用颈神经的破坏性阻滞,这就是颈神经毁损治疗。颈神经毁损治疗有射频热凝、乙醇阻滞、直视下脊神经后内侧支切断等多种方式,这些治疗由于其性质是破坏神经组织,难免有一定的并发症,所以只有在头痛十分顽固,多方治疗无效,患者“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会被考虑,一般不会轻易选择。4.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头痛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尽管中医无颈源性头痛的明确记载,但从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出发,临床治疗亦可取得一定疗效。中药治疗主要采用舒筋活血、通络止痛的药物辨证论治;按摩、针灸则主要采用局部的阿是穴结合整体辨证用穴进行治疗。针刀疗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它将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的解剖学、手术学有机结合,在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有时可立起沉疴,解除困扰患者数十年的头痛,因此广受国内外专家及患者关注。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特色和优势:针刀将中医的针灸针和西医的手术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针刀的针体类似中医的针灸针,但是直径比针灸针略粗,临床上常用针刀的针体直径为0.6~0.8毫米;针刀的末端像手术刀,为一扁平的刀刃,但刀刃的长度仅0.8~1毫米。所以,针刀可以像针灸针一样刺入人体,对人体的正常组织损伤极小,同时在针刀的刀刃到达体内的病变部位后,又可以像手术刀一样,对病变组织进行松解、剥离,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手术的目的。基于目前中西医对颈源性头痛的认识,结合我们大量的针刀临床实践,发现颈源性头痛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是高位颈神经在穿出颈枕部的筋膜时受到刺激和压迫造成;同时考虑到颈椎关节及椎间盘病变对颈源性头痛的影响,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主要是松解颈枕部痉挛及僵硬的肌肉、筋膜,解除其对神经、血管的刺激和卡压,特别是对高位颈神经的刺激和卡压,同时着眼于对颈部的整体治疗,松解颈肩部相关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等组织,重建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及功能,最后通过颈椎手法对颈椎的小关节进行调整,达到滑利关节的目的。我们前期数百例的临床应用显示: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起效快且效果持久不易复发。那么,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有哪些特色和优势呢?1.直达病灶、起效迅速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可直接松解颈枕部痉挛及僵硬的肌肉、筋膜,解除神经、血管的卡压,直达病灶,因此一些轻症患者可立即起效,头痛立止,在我们的临床研究中,17%的患者经1次针刀治疗即获得了痊愈且不再复发,多数患者经过2~3次针刀治疗后即便没有痊愈,其头痛症状也会明显改善。12.对颈椎进行整体调节,效果稳定对于颈源性头痛患者来说,头痛是患者最为显著和需要解决的症状,但其病症的根源还在于颈椎,因此,对颈椎进行整体治疗,重建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及功能,才是颈源性头痛患者的治本之策,也是解决颈源性头痛反复发作的根本途径。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时,不只是单纯解除神经的刺激和卡压,同时对引起颈源性头痛的颈椎和颈肩部组织进行整体的调整治疗,因此取得了稳定、持久的治疗效果。3.对机体损伤小、恢复快针刀治疗时通过体表小于1毫米的针孔,使针刀直达病灶进行松解、剥离,对人体正常组织的损伤极小,而且这种损伤可通过人体的自我修复功能完全修复,不会形成瘢痕粘连,不会给人体带来医源性损伤。尽管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但是由于颈源性头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所以也不是所有的颈源性头痛都可以通过针刀治疗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下列因素的患者针刀治疗效果往往不佳:如伴有颈枕部发育异常或畸形、存在严重的椎间盘退变、伴有中重度的抑郁焦虑状态等。颈源性头痛的预防和日常保健颈源性头痛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容易反复发作,做好预防和日常保健,可有效防止颈源性头痛的再次发作。1.保持良好的学习、工作姿势保持良好的学习、工作姿势,对于颈源性头痛患者来说至关重要。经常使用电脑的人群,首先应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高靠背座椅,座椅靠背的高度以到自己的枕部为宜,使用电脑时选择后仰位——即身体向后紧贴座椅靠背,头颈部向后仰,靠在座椅靠背上缘,让座椅靠背支撑起头部的重量而颈部肌肉则处于松弛状态。同时调整电脑屏幕至与目平视之高度,坚决弃用多数人使用电脑时都已经习惯的前倾位姿势(即腰部直立、身体前倾、颈部持续紧张的姿势)。对于长期从事低头位性质工作的人群,应注意每隔30分钟做一次颈部的屈伸活动。2.仰卧睡眠并正确的选择和使用枕头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可以使我们的脏腑器官得到休息,对于颈椎亦是如此。正确地选择和使用枕头可以使颈部的肌肉和骨关节得到充分放松,维持颈部的正常功能、防止颈椎退变。在人体骨架上,从后面观察,人体的脊柱是一根直线,俗称“大梁”。可是如果从侧面观察,可以发现我们的脊柱其实是有四个弯曲的,即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颈曲和腰曲向前凸、胸曲和骶曲向后凸。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是人体长期进化的结果,对于维持脊柱的稳定和维持人体正常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一旦脊柱曲度发生变化,则会影响脊柱正常功能,发生病变。仰卧睡眠对于维护颈部曲度意义重大。因为在睡眠时,全身各部位的肌肉都会处于完全松弛状态,颈部肌肉也不例外。失去了肌肉的保护,构成颈椎的7节椎骨排列的稳定性就会大大降低,只有在仰卧姿势下并且有合适的枕头在颈椎生理前凸的部位予以支撑,颈椎关节才会得以稳定。因此,从维护颈椎稳定性的角度而言,我们主张仰卧睡眠而不主张侧卧睡眠,当然,特殊情况除外(如打鼾、患有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在枕头的选择上,我们推荐使用以荞麦皮或类似填充物(如黄豆、决明子、蚕沙等)填充的枕头,至于填充程度,则需要根据自己的体型来调节。通常以填充70%~80%为宜,填充过于饱满不利于枕头塑性,而填充过少则不能充分支撑颈部。这类枕头的优点是容易根据个人的情况进行塑形,在使用时,枕头不应放在最凸起的头骨下,而应放在颈部和肩部中间,并且需要将枕头的形状稍加整理以符合自己的颈部曲度。符合要求的枕头形状从侧面看,要类似“6”字,这个“6”字的圆圈部分要置于颈部,其高度要相当于自身拳头的高度,这样枕上去既舒服又能对颈部起到充分的支撑,使颈部的肌肉和骨关节得到充分的放松和休息,维持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3.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颈肩部受风、着凉,尤其要避免夏季空调或风扇对着颈肩部直吹。颈源性头痛的患者本身就存在颈肩部肌肉、筋膜的痉挛、僵硬、循环障碍以及无菌性炎症,风寒会加重上述病变。而注意颈肩部保暖,可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局部代谢产物的排出,从而有利于无菌性炎症的消退,缓解颈肩部肌肉、筋膜的痉挛、僵硬。
枕神经痛是指后头部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分布区的疼痛。后枕部和颈部的感觉是由第1、2、3对颈神经支配,第2颈神经后支构成枕大神经,自乳突和第1颈椎后面中点连线的正中处由深组织浅出,分布于后枕部相当于两侧外耳道经头颈连线以后的部分。第3颈神经前支构成枕小神经、耳大神经。枕小神经主要分布于耳廓上部和枕外侧的皮肤,耳大神经主要分布于耳廓下部前、后面、腮腺表面及下颌角。当三条神经受累时,可引起后枕部和颈部疼痛,并常以神经痛形式出现。因第1颈神经后根一般发育很小,故上颈段脊神经疾病引起的后枕及颈部疼痛统称称为枕神经痛。 枕神经(greater occipital nerve)是第2颈神经后支(内侧支)。第2颈神经后支粗大,于寰椎后弓与枢椎椎板之间,经头下斜肌下方穿出,分为较小的外侧支和较大的内侧支。内侧支即枕大神经,先斜向后内上,穿过头半棘肌,斜向外上,神经干与后正中线的夹角为40°,在斜方肌腱膜深面潜行2.4cm后,穿出该肌腱膜及项部深筋膜至皮下。分成数支,与枕动静脉的分支伴行,分布于上项线至颅顶部的皮肤。长期低头工作、精神紧张、情绪失落等因素容易造成头枕部肌肉、筋膜、帽状腱膜无菌性炎症渗出粘连,久之劳损,肌肉粘滞性增加。在神经循行处受到卡压,神经自椎管穿出进入肌肉处、穿出肌肉进入筋膜处、浅出皮下处是最易受到卡压部位,尤其是浅出皮下处。【概述】 本病大多发生于成年人,一部分患者有较明确的病因:1.大多是由于局部或全身疾病引起的枕神经水肿、变性或脱髓鞘病变而导致枕神经痛。(1)颈椎疾病:是较常见的原因,可能与增生的骨质压迫上颈段神经有关,上颈椎结核、类风湿脊椎炎或转移癌偶尔也可引起。(2)椎管疾病:上颈段脊髓肿瘤、粘连性蛛网膜炎、脊髓空洞症等可引起颈枕部疼痛。(3)寰枕部畸形:颅底陷入症、寰枕关节融合、上颈椎椎体分隔不全、枕大孔狭窄等,主要是对上颈段脊神经等压迫牵扯所致。(4)颅后窝病变:如颅后窝肿瘤、颅后窝蛛网膜炎等亦可引起枕部及颈部疼痛。(5)损伤:枕下关节韧带损伤、寰椎前后弓骨折、寰枢椎半脱位、颈椎及颈部软组织损伤等。(6)全身性疾病:糖尿病、风湿病、疟疾、尿毒症、动脉硬化、有机磷中毒、长期饮酒等可引起枕神经退行病变。2.某些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或鼻咽部存在感染病灶,或受凉受潮后,可引起枕神经发生炎症病变而引起疼痛。临床表现 枕神经痛是枕骨下和后头部的疼痛,也可自发性也可因头颈部的动作、喷嚏、咳嗽等而诱发,发作时患者常保持头部不动,呈轻度前倾和侧倾。疼痛常为持续性,也可阵发性加剧,但在发作间歇期枕部可有钝痛。疼痛始自枕骨下区,向后头皮放射,可因压迫枕神经而加剧。疼痛严重时可伴有眼球后痛。可有偏头痛样症状或出现丛集性头痛的自律症状。相当一部贫肌紧张头痛患者的头痛也位于相似的区域。检查时可找到枕神经的压痛点。枕大神经的压痛点位于乳突与第1颈椎后面连线中点(风池穴),枕小神经的压痛点位于胸锁乳突肌附着点的后上缘(翳明穴)。当按压这些部位时,患者可感到剧烈的疼痛,疼痛并可沿着神经分布扩散。枕部的皮肤常有感觉减退或触摸感疼痛。诊断要点枕神经痛的诊断要点如下: 1.患者具有上述的疼痛特征。 2.神经支配区痛觉减退。 3.检查时,在所累及神经和同侧第2、3颈椎横突处有压痛及放射痛。 4.头颈部动作可为诱因。 5.枕神经阻滞后疼痛消失。枕神经必须与源于寰枢椎关节或上椎突关节,或从颈肌附着点的扳机点所致的枕部疼痛相鉴别。治疗方案及原则(一)病因治疗对于有结构损害基础的患者,应尽可能进行病因治疗,如手术切除肿瘤和解除压迫,针对流感各种感染进行治疗等。(二)药物治疗1.镇痛药物如卡马西平、布洛芬、苯妥英钠等。卡马西平主要是由于阻滞突触传递而起作用,用量为100mg/次,每日3次,宜从小量开始。苯妥英钠0. 1g/次,每日3次,此药在未应用卡马西平之前,曾被认为是枕神经痛的首选药,其药理作用与卡马西平相似。2.神经营养剂大量B族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12具有镇痛作用,可促进神经的修复,可应用维生素B1 100mg+维生素B12 500~1000μ/g肌内注射,每日1次。3.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减轻神经水肿及止痛的作用。地塞米松1. 5mg/d,泼尼松15~30mg/d,可应用5~7天。(三)局部理疗急性期可采用间动电流、超短波、紫外线或普鲁卡因离子透入;慢性期宜采用超短波、短波透热或碘离子透入等。(四)针刺治疗常用穴位有风池、翳明、后溪、合谷、外关、太冲、昆仑等。(五)神经阻滞治疗一般治疗无效者,可行局部神经阻滞疗法。1.枕大、枕小神经阻滞枕大神经阻滞穿刺点在患侧乳突与第2颈椎脊突之间连线中点赴或枕骨后隆起的外下方2. 5cm处,该处常有压痛。穿刺针针尖避开枕动脉,在穿刺点刺入皮下,然后使穿刺针针尖向上大约450角缓慢推进,患者出现放射痛时,可注入1%利多卡因2~3ml。待麻木后亦注入神经破坏药1~2ml。枕小神经阻滞的穿刺点在枕大神经阻滞穿刺点外2.5cm处。对于有炎症因素的可在局麻药中加入糖皮质激素,也可加入维生素B族。对于反复阻滞无效者,可考虑应用神经破坏药,如无水乙醇或10%~15%苯酚甘油阻滞。2.C2~C4椎间孔阻滞术可逆性阻滞,用药同上,每个部位不超过4ml,多部位阻滞时药量酌减,避免双侧同时阻滞。治疗最好在影像学设备的引导下进行,更加准确和安全。(六)手术治疗对于个别疼痛严重患者,阻滞治疗的效果不持久者,亦可考虑行枕大或枕小神经等周围神经干筋膜下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