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接诊来自老家的一些熟人的孩子,总免不了一阵“悲催”的感觉。6个月大的孩子,第一次发高烧,偶尔咳嗽几下,从乡镇诊所到市级医院一步步看病,唯一相同的是每天都有2-4瓶大小不等的输液。反复折腾十几天,病情都差不多,甚至还更重了,咳嗽越来越厉害,也开始拉肚子了,发烧呢基本只能靠吃退烧药缓解症状,拍的片子也出现肺炎了,家里医生要求要住院,用更高级的药物输液的时候,家长终于急了,千方百计找到熟人到福州看病。这一个孩子比以前的那些孩子更重些,支气管肺炎伴有腹泻,中度脱水,本来我是安排要她住院的,床位也很难挤,没想到她却委婉的拒绝了,后面我才知道她是怕花太多钱,这个出生艰苦但性格坚强的女人可以面对任何困难,唯独在她儿子发高烧或者病情没好转时就会手足无措、泪眼迷离。在门诊给她儿子输了两天液终于纠正了脱水,发烧也有些控制,我就给她开出了口服的处方,但却遭到了这个一贯省钱甚至有些抠门的母亲的反对。我知道她是担心疗效,这种事情碰的太多了,不得不再次对于“群体性盲目”感到悲从心来,最后好说歹说举到了我儿子的例子才让她接受口服治疗,中间的折腾也是反复异常(因为家属护理知识的极低匮乏),终于吃了5天的口服药孩子调理的差不多了,她千恩万谢的回老家了,她们一家子担心受怕了好一阵子以为得了什么大病的居然又是一个没有规范治疗的“感冒”。但我知道,我这次的帮助并不能免除她的孩子将来还要遭受注射,也还有更多其他的孩子正在遭受这种痛楚,也有更多的母亲还要流很多的泪水。 对于注射治疗的疗效更好的“群体性盲目”不过是这个浮躁的社会的一个缩影罢了,感谢金融危机,让我们终于不要走得太快以致于丢了灵魂。对于儿童的80%左右的疾病只需要给予良好的护理以及些许的口服治疗,效果并不比注射治疗差,这已经在发达国家等到了证实,将来也会在这个国家得到认同,但绝不是现在。在这个效率至上的国度,当一个医生只有3-4分钟时间给一个孩子诊病的话,显然最保险的方法就是随大流的注射,家长也认为他的孩子得到了重视,要想给一个完全陌生的家属指导护理和口服治疗,至少需要20-30分钟,还要取决于这个家长的文化和认知程度。中国人年均注射8瓶的丰功伟绩当然少不了药品推销的功劳,但如果一个医生的绝大部分收入要靠卖出药品来获得的话,这个人均数值只怕还会上升。 最让人无语的是,原来我发现大部分的注射治疗发生在基层医院,但现在我们也有一些年轻的儿科医生居然对自己的熟人甚至自己的子女进行了大量的注射治疗,这也应了一句话,假的说的久了,终究变成真的了。过度医疗与GDP的崇拜一样盛行,它不仅伤害患者,浪费医疗资源,可怕的是会把一代一代年青医生带入歧途,让医生这个健康的守门人扮演者“监守自盗”的闹剧。经常输液尤其是儿童过多的输液伤害是不言而喻的,根据国外的一项检查,经常输液的孩子,血管中有很多玻璃渣或塑料残渣,这会造成血管壁粗糙,日后可能导致胆固醇高,容易引起动脉硬化。更可怕的是输液的东西若是有杂质,纯度不够是会引起严重的输液反应的,这在儿科门诊并不鲜见。儿童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是病毒感染,它本该没有指征使用抗菌素的,但却经常被使用,这会让孩子体内的正常菌群(是其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受到伤害。其实,就算是细菌感染,对于胃肠功能健全的孩子,口服抗菌素的效果甚至比在门诊接受输液抗菌素来得好。因为在大多数医院,出于门诊管理的需要,几乎每个需要输液的孩子,都在短短的2-4小时内使用完他当天所需要的抗菌素,这种用法会使很多抗菌素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医生应该更审慎的开具自己的输液处方,尤其是抗菌素和皮质激素,以免对孩子的免疫系统造成伤害。而家长,也应该以耐心来期待孩子免疫系统的成熟,而不是“紧张”地驱使医生开出输液处方,甚至于打骂不给开出输液处方的医生。 对于注射治疗的厌恶源于儿时的恐惧。通过跟老妈的交流,我出生时是个早产儿,体重肯定小于2kg,还急产,没到产床上就丢出来了,那个出生的条件真是太恶劣了。我好像得过好多的病,新生儿的时候得过败血症,差点就核黄疸死掉了,3岁之前就是反复的呼吸道感染,高热惊厥,曾经多次惊厥发作到口吐白沫、人事不知,3岁后直到现在折腾我的大部分是慢性扁桃体炎和咽炎的急性发作,最让我至今难忘的是一次晚上跟老妈走了十几公里到县城看病的经历,那时候治疗扁桃体咽炎没有这么多的注射药品,有的只是肌注后疼痛无比的青霉素,从医院来回接近二十公里的路,一半的路是我被老妈一边哭一边抱着的,一半的路是我坚持要一瘸一拐走下来的,感谢苦难,真是个好学校,直到现在,每当我遇到不容易走过的坎时,我都能象赵本山一样对自己说:没事,下来走两步。 感谢知识,是学医才让我逐渐的把自己从一个体弱多病的药罐子改造为基本健康的成年人。也是这种经历才让我早已经见惯死人的情况下总不由自主的对流泪的母亲产生恻隐之心,总想教会她们一些以前我老妈所不知道的知识。 写这个文章是想尽可能的帮助一些父母亲在这个群体性注射的时代让自己孩子少一些注射的办法,至少多一些知识以免在就医时给医生太多的压力,如果医生感受到母亲的压力时常常不由自主的会开出注射治疗,甚至逼急了,会给点激素。我会按照拉扯一个孩子长大的年龄顺序来叙述母亲们最经常遇到的疾病问题的解答,当然80%的病是不需要注射的,仍然有20%的病是需要注射的,这个判断当你没把握的时候交给专业医生是安全的。 1、我孩子刚出生就有黄疸,这需要治疗吗? 建议所有的父母亲在你们怀孕之前最好知道自己的血型,尤其是O型血或者是稀有的RhD阴性血型的母亲。这些母亲通常会生产患上溶血性黄疸的新生儿,这是个急剧进展的疾病,如果处理不及时,会因为核黄疸死亡或者遗留严重后遗症。当新生儿出现黄疸的时候,母亲们应该确保孩子得到密切的胆红素水平监测,还有时间很重要,出生7天之内的严重黄疸大多能够很好地解决,所以如果在生后7天之内你们的医生建议给你孩子做兰光照射减轻黄疸时,你们应该积极的配合,这会让你们的孩子安全。 超过7天治疗严重的溶血性黄疸通常效果不好,多半会留下后遗症。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孩子在7天之内黄疸不高,但到后面却慢慢高起来了,但是吃奶、睡眠、精神、排便都很好,这种情况多半是母乳性黄疸,只要胆红素水平不是太高,是不需要太多的治疗的。 2、我的孩子还没有满月,老是鼻塞,老感觉喉咙有痰,晚上还打鼾,这需要治疗吗? 没满月的孩子因为鼻腔还很小,而且不会翻身,鼻塞是很常见的,新生儿咳嗽反射不是很强,有痰时容易积聚,甚至晚上还有呼噜声。他跟得了感冒鼻塞的区别就是这种鼻塞一般生下来没几天即开始,持续十数天,没有鼻涕,也没有咳嗽,出现鼻塞时给他翻个身或者抱一会儿就可以缓解,如果是得了感冒的鼻塞,一般是家里的护理人员有卡他症状传染给他,鼻塞持续的时间很短,2-3天内就会进展,出现流鼻涕,咳嗽,甚至影响到精神和吃奶。老感觉喉咙有痰的多是口水等积聚,因为新生儿咳嗽反射不强,所以经常在刚吃完奶或者长时间一个体位睡眠后听到喉头有痰,还有些鼻塞的声音也跟积痰的声音很像,与生病的痰鸣不同的是,这种有痰的声音一般在抱一会儿或者喝点水后就马上消失了,如果是疾病引起的,多半伴有明显的咳嗽或者脸色发青、气急等等其他症状,所以如果能够排除病理性的鼻塞和痰鸣的话就可以安全的在家里观察,但也有紧张的父母亲如果就诊时给医生的压力过大或者是经验不多的医生多半也会按新生儿肺炎给孩子进行注射治疗那就吃亏大了。 3、第一次发高烧,想了任何办法还是发烧,什么办? 如果你的小孩在5个月到2周岁之间,出生都正常,平时营养也好,没什么生病,第一次出现发高烧,温度在38.5度以上,可能你要手忙脚乱,全家人都要鸡飞狗跳,生怕烧坏小家伙的脑袋,第一天到医院看病,多半是要查血,医生应该会告诉说是病毒感染,看看喉咙可能有点红,开点退烧药,有些人会开抗菌素,但是回去药也吃了,之后仍然继续高烧,第二次去医院看病的家长都会有点紧张的驱使医生给他们的小孩进行输液治疗,然而就算给小孩什么样多的药物,他的高烧仍是要持续3~4天,直到烧退完出了一身密密麻麻的小疹子,有些小孩可能会拉点稀便才会消停,如果第一次出的疹子不什么多,有些人在1岁以后还会再来一次。据我观察,现在在城市出生的孩子多半是要得一次幼儿急疹的,所以理智的父母应该了解这一过程,至少在找医生就诊时提出有没有可能得这个疾病,这样子可以避免孩子遭受本就不需要接受的过多的注射或是其他医疗措施。 发烧大概是最让家长头疼和令医生困扰的事情。很多人并不了解,发烧实际上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是机体为了抵抗外来邪物入侵的反应,就好比一个国家遭受外敌入侵,国家机器必然要动员起来,提高战备水平,调动机体的军队等等人员进行攻击,所以适当的战备水平更能提高攻击的效率,所以这时候最根本的不是关注发烧本身,而应该更关心其他的症状,比如孩子的精神状态,有没咳嗽,腹泻,有没有呕吐等等,一个简单的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很多的判断。 除非是家族有象我一样严重高热惊厥的情况(其实就算是高热惊厥,本身对于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几率也不大,至少我的例子是这样),否则实在不要太担心发烧本身,还有很现实的是就算你就诊的医生很有经验,也判断出不需要太多的治疗,但如果家长的紧张情绪影响到他时并驱使他给予输液治疗时,悲剧总是不可避免的发生,对大部分不需要输液的疾病,如果只是输点维生素,那还算好,再次输点抗生素,影响也不算大,最不好的就是紧张的家长传导的压力让医生给孩子输注激素的情况,那么很多这样的孩子就会很快的痊愈,但又不可以避免的很快的再次感染疾病,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在青春期尤其是8岁之前都是在逐步的成熟,他的成熟就依赖于每一次感染疾病对免疫系统的锻炼,所以越小的孩子得感染性疾病的机会越多,但随着免疫系统的成熟,感染性疾病的机会就减少,而免疫系统抵抗感染性疾病的办法就是通过分泌一些类似激素的东西来调动机体抵抗疾病,所以如果在在段时间里接受了太多次的外来的激素,对于免疫系统的成长影响是很大的,年龄越小影响越大,接受的次数越多,免疫系统的成熟越迟。 4、我的孩子为什么老是生病,有没有什么药物可以提高免疫力? 当你出现这个问题时,我不得不再次强调你所提到的孩子的年龄多少和本身的素质怎样。如果不幸你的孩子是个小于34周早产儿或者出生体重小于1.5k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或者你的孩子没有得到很好地营养,或者卫生的情况很不好,那么很不幸这些孩子不可避免的就是会更容易罹患感染性疾病,好比是我的经历,苦难的童年那是必须的,但也不一定要过分悲观,没准是激发斗志的基础。 年龄也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免疫系统处于建立期,有两个时间段是大多数孩子必须经历的多病时期。第一个就是出生6个月到1周半左右,如果是人工喂养或者营养卫生条件不好的可能更早或持续时间更长,因为从母亲继承来的抗体处于消逝期,本身的免疫又极弱,这个时间多病是必然的。第二个时期就是刚开始进入幼儿园等集体生活,一般都在2.5-3.5岁期间,这个时期免疫力有所增强,但是由于集体生活导致的交叉感染,集体中免疫力较低的小孩肯定是首当其冲的。如果您的孩子除了在这些时期,仍然反复的出现感染性疾病,那就要从两个方面来寻找原因,首先是机体本身的免疫系统是否健全:比如有些早产儿的先天缺陷或者某些免疫缺陷病,还有的就是要注意免疫系统是否得到良好的锻炼,就像前面提到的,如果孩子很经常接受外来的激素,就会干扰免疫系统的成熟,就像一个温室的花朵一样没法抵抗日常的风霜。所以有时疾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过多的干预引起自身免疫的紊乱。其次就是要注意:是不是让孩子太经常暴露于感染原的环境中:有些家长本身就是慢性的扁桃体咽炎甚至结核病等情况,急性发作时又不是很注意隔离,免疫力差孩子自然是首当其冲,有些家庭卫生习惯很不好,病从口入也不鲜见,还有一些多子女的家庭,经常是其中一个孩子生病了,顺带着传染了其他的孩子,等一波感染好不容易好了,免疫力最差的那个又开始了。 至于有没有可以迅速提高免疫力的药物,很遗憾,似乎还没有这种神药。如果家长过于迷信的话,就很容易陷入类似“牛初乳”一类的骗局。因为免疫系统的成熟好比是生、老、病、死一样,是需要时间和不断的锻炼,任何速成的办法只会给机体带来损害,如果一定要寻求这一类的所谓“仙方”,我不会建议使用西药,中医的一些补气养血等的法子倒是有些效果,但也仅限于由于体质或者疾病因素所引起的自身免疫的削弱才有效,如果一个正常发育的儿童想要通过服用这类方子来防病还不如平时加强锻炼和均衡饮食。而现在市面上很多家长喜欢,医生们也爱开出的所谓增强免疫力的药物不过是“鸡叫天也亮,鸡不叫天也亮”的安慰剂罢了。 5、为什么孩子老是得扁桃体炎? 扁桃体是机体的一个免疫器官,他好比是机体抵抗入侵的第一个边防线,这里驻扎着一些坚强的士兵,但很不幸的是,它是外敌入侵最经常侵犯的地方,甚至有些狡猾的敌人还会隐藏在这些士兵的内部,让机体无从下手。儿童的扁桃体一般从1周末开始慢慢长大,到4-10岁左右到达高峰,14-15岁就逐渐退化,所以扁桃体炎的发生也遵循这个规律。所以如果一个有一定年龄的儿科医生对你仅几个月大孩子诊断为扁桃体炎的话,你大可以后不要再找他看病。在扁桃体炎发病的高峰时期,如果孩子得了化脓性扁桃体炎,伴有高热和血常规的明显异常时,这时强有力的抗菌治疗是必须的,及时有效的输液常常能够及时治愈,防止出现中耳炎等并发症。但有点悲剧的是,由于过敏反应和过于紧张的医患关系的影响,对于扁桃体炎疗效最好的青霉素类的药物现在越来越少用于如今的扁桃体炎患儿,对于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过多的应用头孢三代的药物,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6、孩子“感冒”了,怎么办? 所谓感冒,“感”就是外感风邪,风为百邪之首,“冒”是古时官员的调侃:公务操劳之际,已感外淫,隐病而坚持至今,症状终于爆发出来,故而不得不请假将养,这就是感冒的由来。而西医是没有感冒的解释,有的只是上呼吸道感染、胃肠功能紊乱之类的模糊定义。中医的解释比西医的要更胜一筹,所以治疗效果也比西医要好。感冒是小病,大部分甚至不需要治疗即可痊愈,但感冒也是百病的根源,看古时对于官员、皇帝生病死亡的描述多有偶感风寒、病势加重的字眼,所以你大体可以得出古人大多是感冒死的,可见病虽小,也不可小视。所以对每一个不同的孩子都要辩证施治,如果是遗传素质不好,先天不足或者营养发育不好的孩子,就要积极的治疗,防止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如果是遗传素质好,营养发育好的孩子,大可不必积极治疗,些许的感冒对于机体的免疫系统也是个锻炼。 提到感冒的治疗,我不得不说的是“多喝水”这个百试百灵的处方。但据我的临床实践,很多人,并不知道什么样多喝水,一般来说,24小时内孩子正常情况下需要50-100ml/kg的水分(年龄越小需要的水量越多),这些水分可以通过食物等地方补充。而在疾病情况下的多喝水,一般是要求喝纯水,就是没有任何成分的水分,这样子才能让机体在疾病时带走一些有毒的外邪。 曾经有一个家长带孩子来看病时只是普通的感冒,看着孩子体质还行,没有开药,就叫回去多喝水,可没成想过几天孩子病情更重了,都成胃肠炎了,我一问他,你怎么喝的水啊,他说,我这孩子不想喝白水,我就给她泡了糖水喝,得,这么喝下去,胃肠负担重了,不就胃肠炎了吗。知道了喝什么样的水,还要知道喝多少,如果是没有发烧的感冒,每天至少得比平时多补充20ml/kg左右的纯水,如果是有发烧了,那么比正常体温每升高1℃,就要多补充10-20ml/kg的纯水(也是根据孩子的年龄,年龄越小的需要的越多)。所以,我看着一些孩子感冒了几天还没好的,尤其是发烧的,我都要多问一下家长,你喝了什么水啊,还有喝了多少水啊。 7、不是我想给孩子注射,实在是我的孩子不吃药,一吃药就吐掉,怎么办? 有关如何给孩子喂药和喂水的问题也是常常困扰很多母亲的。很多孩子并不会配合吃药,或者好不容易给他灌了一些药,没几下又全吐光了,眼看着病情越来越厉害,只能选择注射治疗。这也是很多儿科医生无耐的事情,特别是碰到一个对于护理孩子没有技巧的母亲,常常注射是唯一的选择,就像我开篇提到的这个母亲,由于护理和卫生知识的严重缺乏,使得很多基本的措施都没有得到实施,而门诊就诊时医生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指导。给孩子喂水或者喂药每个母亲都有自己的办法,当一个母亲能够深刻认识到注射相对于口服药的更多的副作用的时候,她就会有强大的动力和力量去学习这些技巧,而如果她没有这种认识而只想省事的话,她的孩子就不可避免的要经常接受注射治疗。也许有点巧合,对待孩子生病的态度多半能够反映出一些父母的性格,据我的观察,给孩子注射多的父母很多自身独立性就比较差,甚至自己本身就是个孩子,总觉得孩子生病了就是医生护士的事情,总想找个神医或者名医能够完全的解决,而给孩子基本不注射或是很少注射的一般都是性格比较坚强,愿意尝试只要对孩子有益处的父母,当然最开始接触到的医生很关键,会影响他们的一些思维定势。 喂水和喂药的技巧很多,其实很多的技巧都是一些母亲总结后跟我反馈的,我在这里觉得有分享价值的有以下几点:1、在孩子能够长到4~6个月大时,就可以给他们添加辅食,至少在1周3个月之前,添加辅食的意义主要是为了让孩子适应多种的口味,而并不是提供主要的营养,在这期间还应该以母乳或是配方奶为主食,要适当给他们喝多种口味的果汁和汤水,像苦瓜汁、番茄汁、西洋菜汤、芥菜汤(汤要是热汤,里边不加盐)等,略略有些酸或苦味,让孩子慢慢适应不同食物的味道,等到生病吃药的时候,自然就不怕苦了。2、不同年龄孩子在喂养时所需要的策略是不同的,但不管多小的孩子,都不应该把吃药当做吓唬的手段,婴幼儿尽量让孩子玩玩具或者其他吸引注意力的方法,大一些的孩子完全可以用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服他。3、喂水或者喂药时可以借助的工具,最实用的莫过于消毒好的医院用的10-20ml的一次性针筒,很多妈妈很怕喂药,总把药泡的很浓,想一口气喂下去,有些孩子会吃这一套,但据我观察,大部分的孩子还是喜欢要泡的稀一点,用针筒一针筒一针筒的喂更容易接受。
如果你的小孩在4个月到2.5周岁之间,出生都正常,平时营养也好,没什么生病,第一次出现发高烧,温度在38.5℃以上,甚至每次都是直冲40℃,只要退烧药药效一过,就马上再次高烧。可能你要手忙脚乱,全家人都要鸡飞狗跳,生怕烧坏小家伙的脑袋,第一天到医院看病,多半是要查血,医生应该会告诉说是病毒感染,看看喉咙可能有点红,开点退烧药,有些人会开抗菌素,但是回去药也吃了,之后仍然继续高烧,第二次去医院看病的家长都会有点紧张的驱使医生给他们的小孩进行输液治疗,然而就算给小孩什么样多的药物,他的高烧仍是要持续3~4天,直到烧退完出了一身密密麻麻的小疹子,有些小孩可能会拉点稀便才会消停。 据我观察,现在在城市出生的孩子多半是要得一次幼儿急疹的,所以理智的父母和医生应该了解这一过程,识别幼儿急疹并不是都要等到疹子出来才确认,只要把握它的诊断要点,是可以马前炮的发现,而不必经历煎熬。1.幼儿急疹发生于年龄4个月-2.5岁之间的孩子,营养较好,城市孩子居多。这是因为幼儿急疹的病毒是人群中非常常见的人类疱疹病毒,基本都在添加辅食后,营养好的城市儿童细菌感染的机会比较少,这种病毒感染就很常见。2.幼儿急疹大多是高烧,依赖退烧药才能退烧,通常退烧药药效一过就会再次高烧,但是一旦退烧,就精神活跃,而且咳嗽、鼻涕、拉肚子等其他感染症状几乎没有。这是它很重要的体征,而且也是在未确定幼儿急疹之前观察的主要方面,如果是其他疾病引起的高烧,通常会伴随有比较明显的感染症状。3.幼儿急疹的孩子在就诊过程中通常都会有检查血常规的情况,在大多数情况下,幼儿急疹的孩子表现为淋巴细胞比例的异常升高,中性粒细胞的降低,如果有超敏CRP,通常是不高的。这种明显差异的血常规对于有经验的医生是帮手,几乎可以很早确定幼儿急疹的诊断,但是对于没有经验的医生有时是个困扰,甚至会给家长得出血液病的诊断,这会给家长带来更大的恐慌。 识别可能的幼儿急疹要依赖理智的父母和有经验的医生。应该来说,现行的儿科医生培养体系是有缺陷的,做为一种如此常见,症状如此突出的病毒感染性疾病,没有在儿科学的教科书提及,这就造成非常常见的误诊现象。尤其在基层医院特别常见,因为见不多识不广,甚至很多基层的儿科医生一生中都很少见到幼儿急疹,错误的判断自然带来错误的治疗,被当成其他感染性疾病给予输液,甚至住院的数不胜数。直到高烧差不多72小时后热退疹出才恍然大悟或者继续执迷不悟的不在少数。说完幼儿急疹的识别诊断,再来说说它的处理。其实幼儿急疹的识别是关键,处理反而是简单,因为不管给予任何处理,总要发烧这么久,那么治疗的重点就是护理和积极的退烧。1.幼儿急疹的高烧是很剧烈的,如果是有家族高热惊厥的孩子,多半是会引起抽搐的,所以积极的退烧是必要的。退烧药的选择可以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这两种药都有使用的安全范围,发烧的温度越高,应该使用最高的剂量,而不是只用说明书的中等剂量,通常效果是不好的。同时应该配合物理降温,包括环境温度的舒适,适当的温水擦浴等措施。2.幼儿急疹是高热疾病,所以多喂奶,保证液体摄入很重要。护理措施首要的是父母等照顾人的情绪稳定,沉着冷静,长达72小时左右的高烧,任你是贩夫走卒还是达官贵人,如果没有事先获知,是很难淡定的。如果是焦躁的家长,带着高烧的儿童,面对陌生而不敢承担责任的医生,过度治疗总是无法避免。幼儿急疹的孩子在长达72小时左右的高烧之后退烧,一般退烧的24-48小时内会出疹子,疹子的消退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它的皮疹是不需要特殊处理的,洗澡、出门也是可以的,不影响孩子的痊愈。老年人常说的孩子长皮疹的不能见风,不能洗头、洗澡的要求主要是因为以前的麻疹、风疹疾病的发生很多,这两者疾病因为在出现疹子时孩子才刚刚进入疾病的最严重时期,可能发烧更高,病情更严重,所以要谨慎保护是有道理的。而现在由于疫苗的普遍接种,这类疾病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比以前大大减少和减轻,所以不用那么害怕,对于这种已经退烧的幼儿急疹,是不需要包裹太严密,否则容易再次高烧的。幼儿急疹从它的发病机制来看是虚张声势的,因为这种病毒虽然发烧的温度高,但还是没有脑部感染的倾向,所以总体是一种自愈性疾病,只要护理合适、及时退烧,是可以淡定度过的。但是不管是医生还是家长,若不是早期的识别,犯一些自以为是的想法,本无必要却有可能有害的输液或者是其他医疗措施却反而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
每年的7月8日是世界过敏性疾病日。旨在通过增强全民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共同来预防过敏反应及过敏性哮喘。根据世界变态反应组织在2005年世界首个过敏性疾病日公布对全世界30个国家进行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这些国家的总人口中,22%患有各种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结膜炎、湿疹、食物过敏、药物过敏和严重过敏反应等。越发达的国家过敏的发病率越高,有些国家甚至达到40-60%。而中国,随着GDP水平的突飞猛进,过敏性疾病同样以跨越式的发展影响着国民,尤其是刚出生的孩子。它已经是一个世纪流行病,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的儿童过敏的发病率应该在30%左右,也就是说每三个孩子就可能有一个过敏,但是却没有得到规范的控制。 孩子的过敏有哪些症状,什么情况需要注意过敏可能? 总的来说,儿童的过敏影响的主要是皮肤、消化道、呼吸道。而且发生率越来越高,凡有以下情况者均应注意过敏的可能。1.反复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2.反复便血、腹泻;3.经常鼻塞、鼻涕、喷嚏、呼噜、抓鼻子、揉眼睛;4.经常感冒,反复咳嗽、痰鸣、喘息;5.父母有一方有过敏性疾病者。孩子的过敏进程怎样,为什么早诊治很重要?通常最早出现的过敏症状是皮肤的湿疹和消化道的便血,之后如果过敏没有控制会逐渐出现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直至出现哮喘。甚至也有孩子都没有皮肤过敏和消化道过敏,在出生1-2个月就开始反复有过敏性鼻炎症状的孩子,而过敏性鼻炎,25%到38%的患者会发展为哮喘。因此,对孩子的过敏症状及时发现,及早诊治极为重要。如果能够及时、规范的治疗,很多儿童期的过敏是能够治愈、逆转。但若是没有及时诊治,很多孩子就会失去这种机会,气道出现不可逆的慢性损伤,成为成年的慢性过敏性气道疾病。 孩子的过敏这么多见,早诊治这么重要,那现在国内的治疗情况怎样呢? 国内儿童过敏的发生发展速度之快太惊人了,合格医生的培训速度远远跟不上,注定会是一个沉重的卫生负担,不管是对家庭还是对国家。根据前强生高级研究员白仲虎的报道,对于儿童的过敏,能够完全知晓,规范诊治的医生,就算在三甲医院,也不足18%,而在三甲以下医院,则不足6%。全国范围能够规范通过血液检测儿童过敏原的医院不足5%。再加上全世界都客观存在的30%左右的首次就诊误诊率,结合中国孩子没有家庭医生导致的多次首次就诊的情况。过敏的孩子得到规范诊治的太少了,绝大部分都是沉没于冰山之下,放任着过敏的进程逐渐发展。更由于中国特色的以专科疾病为科室设置方式,导致一个可能有着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过敏症状的孩子需要象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需要反复到儿科,皮肤科,耳鼻喉科,变态反应科等等科室不断的就诊,这就不断的出现首次就诊的情况,导致误诊的几率增高,导致了看病体验和疗效的低下。 孩子的过敏如何诊断? 儿童过敏的诊断是个难题,特别是婴幼儿,因为症状不典型,只能依靠家族史,症状,嗜酸性细胞等情况综合评估。如果父母都过敏的,孩子过敏的可能性超过70%,如果有一方过敏,达到50%,就算双方都不过敏,孩子发生过敏的可能性也有15%,而且由于国人生活方式的迅速西化,精细化,环境的改变,孩子过敏的发生率远超过我们的控制。 过敏原检测最实用的是抽血检测特异IgE,对食物过敏不耐受有可能需要检测IgG,皮肤点刺主要针对特异IgE检测,抽血检测不受药物应用的影响,而如果做皮肤点刺需要停药至少一周。当然,具体对什么过敏还要通过生活的观察,抽血或者皮肤点刺只是指明一个方向而已,需要家长在生活中不断地发现才能明确什么是过敏原。不建议做生物共振过敏原检测,不准确。 孩子的过敏如何治疗? 儿童过敏的治疗最首要的是过敏原的规避,在年龄小时,暂时无法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的,只能根据医生经验和平时生活观察进行规避。但不管如何规避,过敏体质孩子总是不可避免的会突然出状况,所以药物治疗是必须的,目前的抗过敏药在儿童的应用已经很成熟,疗效和安全性都很好,一般来说,大部分的儿童过敏,通过口服的抗过敏药联合外用的皮质激素都能够控制的很好。很多孩子在3-5岁,6-8岁,11-13岁期间都有免疫方面的大幅度的成熟,有可能逆转过敏的过程。所以对婴幼儿最关键的是规范的应用药物,防止反复的发作导致孩子气道炎症引起不可逆的损伤,现实中非常多的过敏的孩子没有坚持住规范的治疗,就是因为没有认识到这种治疗的意义,总抵触长时间的抗过敏药物、皮质激素的应用,认为发作时再治疗也来得及。这样子就失去了在儿童期治愈过敏的机会。所以,只要治疗得当,过敏的孩子,有时可能是因祸得福。而父母的信心和知识是治疗过敏孩子的基础。
1、什么是肺炎支原体,他怎样让孩子得病?支原体是一种比细菌小,但又比病毒大的微小微生物;它侵入人体,主要在细胞内生存。从人体分离的16种支原体中,5种对人有致病性,其中肺炎支原体是使宝宝致病的“祸首”。当病人打喷嚏、咳嗽时,或者近距离接触病人的时候。肺炎支原体就会随飞沫传播,进入被感染的宝宝呼吸道,引起孩子的呼吸道感染。2、肺炎支原体对哪些孩子容易感染,怎样预防?从肺炎支原体的传播途径就可以知道,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所以如果家里有支原体感染的人,或者孩子上学,参加集体生活,集体中有支原体感染病人,就可能被传染。一般以3岁左右的孩子居多。预防的方法就是,如果家里有咳嗽的人,要戴口罩,防止传播,并注意洗手,因为很多的飞沫传播疾病,都是通过孩子的手互相传播。3、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哪些症状,如何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多数表现为咽炎、鼻炎、气管炎和毛细支气管炎,咳嗽初期为干咳,后转为顽固性剧烈咳嗽,无痰或伴有少量黏痰,特别是夜间咳嗽较为明显,婴幼儿表现为喘憋和呼吸困难。只要及时治疗,很少转变为肺炎。不同年龄的孩子表现不同,越小的孩子发烧的越少,可能只出现咳嗽,但是1岁以下的孩子如果感染,可能喘息比较厉害。大一些孩子可能出现高烧,甚至持续多天,如果4岁以上孩子不明原因的高烧,按照常规感染治疗不能收效的,一定要考虑支原体感染。支原体感染一般用排除性的方法,因为从儿童的疾病谱来看,病毒、细菌感染引起最常见,其次是过敏引起的呼吸道炎症,如果按照前面两种情况治疗孩子的咳嗽等症状缓解不了,要考虑支原体感染,比较有意义的是支原体抗体的滴度检测,如果孩子有相关的症状,查出来支原体抗体进行性升高,可以诊断。4、肺炎支原体感染如何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的关键是抗菌素的选择,因为支原体主要存在细胞内,而经常使用的头孢类、青霉素类抗菌素在细胞内浓度很低,效果就比较差。现在一般使用阿奇霉素,红霉素来治疗,尤其值得推荐的是希舒美(辉瑞制药的阿奇霉素),因为药物提纯比较好,效果也比较显著,很多基层医院,因为没有这种药,导致孩子治疗不彻底,反复发作。而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咳嗽,雾化是比较好的辅助治疗方式。雾化就是通过特定的机子或者高流量的气流冲击,将药物)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并进入呼吸道及肺内,达到洁净气道,净化气道,局部治疗(解痉.消炎.祛痰)及全身治疗的目的。因为直接进入呼吸道起作用,使用的药物剂量小,比口服或者注射的效果都要来的好。5、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疗程多久?何时停药?因为肺炎支原体在细胞内生存,所以要完全杀灭,需要的疗程要长,以希舒美治疗为例,一般以希舒美治疗3天,停4天为一个疗程,支原体感染一般要求治疗4-6个疗程,并且要完全没有咳嗽、发烧症状3天以上,太早停药,疗程不足容易反复。6、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一直不下降,是不是需要一直治疗?因为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后,支原体抗体滴度可能在体内存在长达3-6个月时间,所以我们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理论上应该至少两次抽血,看到滴度持续上升,才能确诊,但是因为抽血的创伤性,一般不需要多次抽血,通过孩子症状可以诊断。而治疗成功与否,仍然是以症状来判断,也就是说,只要症状消失,疗程足够,就可以大胆停药,不需要等抗体滴度完全下降。同样,因为支原体抗体滴度的特性,也有一个误区,导致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过度治疗。因为孩子咳嗽是非常常见的症状,经常有家长或者没有经验的医生,看到孩子咳嗽,以前有肺炎支原体感染,就多次检查支原体抗体滴度,看到滴度高,就按照支原体感染来治疗,实际上是不对的,因为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排除性诊断,出现特异的干咳、高烧,排除普通细菌、病毒感染,排除过敏引起的咳嗽,才好结合支原体抗体滴度的结果来做治疗,否则,单纯凭滴度结果来进行诊断和治疗常常是无效的,而且浪费药物。经常有看到一些很明显的有痰咳嗽,有过敏病史的孩子出现反复咳嗽,被多次当做支原体感染治疗的情况。
仿佛一夜之间,所有的人,都被激动了,都因为空气而幽怨了。感谢柴静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这么生动的课,我也痛恨雾霾,它遮蔽了蓝天白云,但我是一名医生,我也知道,没有必要为了雾霾而激动或者幽怨,因为它并不可怕。1、请原谅我是个极度的乐观主义者,既然雾霾是工业社会发展的阶段产物,那就必然有办法通过社会发展的方式来消灭它,更何况还有人家那么多污染后保护的成功经验。2、我们无须去假想有那么个强大的管理者、利益集团,千方百计的阻挠雾霾的防治。即使有特供水、特供食品,但我相信空气是公平的,不因为你在庙堂之高,还是在江湖之远。更何况,帝都的雾霾,各个地方的雾霾,各级的官员怕也是有动力去清除的。因为这是很明显的政绩,我想,只是需要时间吧,或许,这个视频本身就是一种治霾手段。3、空气污染跟癌症有一定关系。但医学早已证明,年龄、不适当的生活方式、吸烟酗酒比空气污染能够更快的让癌症、肿瘤上身。所以不必过度联想,好好照顾生活就好。柴静老师提到了她的孩子,确实雾霾改变了孩子的生活,做为儿科医生,我愿意为父母们支几招。怎样消除孩子和雾霾之间的私人恩怨。1、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了,手机能够监测PM2.5。如果超过200,就尽量宅在家吧。100-200之间,实在要出门的,那就戴个口罩吧。可靠的口罩还是推荐N95,医用的一次性口罩,只能阻挡病毒、细菌从口鼻中出去,就是说,只能保护别人,而保护不了自己,所以如果是雾霾深重的城市,只好给孩子备N95口罩了。而其他的比如围巾、手帕就只能起到一些遮挡作用,就不要想阻挡PM2.5了,还不如直接敞开,吸收的更少,因为,就算吸进去了,也能够处理的。2、家庭的通风和空气净化器。在十面霾伏的城市,家庭,因为要打造成安全的堡垒。所以一碰到好天气的时候,要尽量的通风,没有条件通风的时候,空气净化器是个好的选择。空气净化器不但对于空气净化有作用,对于一些尘螨过敏的孩子,也能够起到减少卧室尘螨浓度,减轻过敏症状的作用,所以是个可以考虑的选择。3、雾霾天,对于经常呼吸道炎症的孩子,确实是个挑战。我们在雾霾加重的时间里,也确实会碰到更多的呼吸道出问题的孩子。那有什么好办法呢?说到这里,要再次感谢柴静老师的科普,我终于有办法能够很通俗的跟家长们说雾化器的事情了。如果孩子因为雾霾或者其他原因咳嗽了,能够很安全的使用的,又很有效的方法就是雾化。但不是所有的雾化机都行的,超声雾化是不行的,要选用空气压缩的医院级别的雾化器,一般要求5μm以下颗粒达到50%以上,这句话不好理解,但是看过柴静老师视频的应该能够理解,PM2.5的直径是2.5um,而医院级别的雾化器颗粒在1-5um,中位数3um,就是说跟PM2.5颗粒差不多,那么,雾霾吸进去了,它到肺里面了,不舒服,好办,用雾化器,就算只是用最简单的生理盐水雾化,它也能够到达肺部,稀释掉PM2.5,从而消除掉雾霾的影响。所以呢,最近,有家长老跟我咨询说,城市雾霾太厉害了,要带孩子到乡下地方洗洗肺,我说,不至于啊,买个雾化机就好了,有病治病,没病洗肺,但不得不再次多嘴一句,低于700元的怕是很难买到医院级别的雾化器。也有病人嘟囔,那不都是雾化吗,有差这么多。我说,那就是差这么多,颗粒大小影响到药物能够到达的地方,想想看,雾霾、病毒、细菌能到的地方,你用的雾化器药物送不到,那这雾化器的效果肯定是大打折扣的。
拉肚子是宝宝非常常见的症状,也是妈妈们很经常咨询、就诊的问题。今天我要就这个问题做一个剖析,以便妈妈们学习应用,照顾好自己的宝宝。一、不同年龄的孩子腹泻的原因是不一样的,我尽量按照年龄顺序说明下各个年龄比较常见的腹泻。1、母乳性“腹泻”:之所以加个引号,是因为,这是0-3个月宝宝很常见的一种非病理性的腹泻。因为母乳中含有比较多的低聚糖(水溶性纤维素),母乳喂养儿大便次数比较多,但只要大便都是金黄色,没有粘液、脓血等东西,精神好,就没有关系。经常会有家长紧张的到处就诊,或者有些没有经验的医生会给与很多的药物导致原本健康的胃肠道出现功能紊乱。2、过敏性腹泻:这是可以见于各个年龄的。但是在1-12个月很经常被误诊、漏诊的一个类型腹泻,而且随着感染性腹泻的控制,已经成为城市儿童越来越多见的一种腹泻。主要见于过敏体质的孩子,大便以水样便多见,有些孩子会有特征性的表现为孩子进食致敏的食物出现口唇发红。化验粪便常规通常红白细胞很少,有时仅表现为少许血丝,潜血阳性。3、食饵性腹泻:我们有时称为消化不良,这是各个年龄阶段都会出现的。但是以6-12个月添加辅食期间比较常见。表现为对食物不消化,有时拉出食物的原型,但是没有或者很少鼻涕样粘液,化验粪便几乎没有红白细胞。只要调整饮食,就能够很快恢复。4、感染性腹泻:这也是每个年龄阶段都可能出现的,但不同年龄、卫生条件不同的人群感染的病原是不一样的。比如6个月-2岁的城市孩子可能轮状病毒感染多些,而卫生条件不佳的农村孩子可能细菌感染多些。而如果是3岁以上的学龄前或者学龄儿童,那就是最近朋友圈疯传的诺如病毒感染要多些。与其他非感染性的腹泻相比,这种类型的腹泻是有传染性的,大便性状改变比较明显,多半有呕吐、发烧,很容易出现脱水症状,而且化验粪便常规大多是有明显异常的。5、症状性腹泻:这种情况,一般都有其他疾病,比如呼吸道、尿路、中耳等感染,或者有时,就只是受凉。腹泻只是这些感染或者症状的一个表现,治疗原发疾病或者纠正致病状态就可以好转。6、医源性、药源性腹泻:因为医师培训的缺失、以药养医机制还有家长的健康素养关系,这一个类型的腹泻是很有“中国特色的”,而且是远远被低估的。医源性的腹泻,包括目前全国上下持续爆发的诺如病毒肠炎,很大部分的原因就是因为过多的孩子聚集到中心医院就诊,交叉感染导致的。而药源性腹泻更多,客观的来说,因为营养的增强和卫生习惯的改善,目前城市的孩子细菌感染是在逐年减少的,但抗菌素的应用却没有减少,尤其是不规范的抗菌素输液使用,更是造成抗菌素相关腹泻的祸首。它通常表现为用完抗菌素后出现的腹泻,会导致治疗的困难,所以不管是医生还是家长,使用抗菌素前都要三思。还有一类的腹泻跟中药相关,婴儿的胃肠功能较弱,所以越小的孩子选用中药治疗越要慎重,并且最好不要一吃都好几种中成药,显然是会引起腹泻的。二、说完腹泻的原因,再来谈腹泻的诊断和观察。1、首要还是要找出原因。照顾孩子时,如果有发现异常的大便,要及时拍照。一个有经验的医生,通常能够通过大便标本的照片及时发现腹泻的原因。如果有异常的粘液,应该用保鲜袋、塑料袋、玻璃等容器及时留取标本,在2小时内送到医院检查,经常妈妈们带着已经被尿布吸干的大便显然是化验不准确的。2、疾病的观察至关重要,因为宝宝的腹泻可能是多种原因的混杂,而且变化又快。妈妈们应该结合年龄,饮食,用药等留意有意义的资料。如果是感染性的腹泻,通常都会遇到可能脱水的情况。如果尿量很少、眼泪少,烦躁明显,眼窝、前囟凹陷的,是需要就诊的。三、最后要说下腹泻的治疗。1、防止继续的损害。比如是感染引起的,一定是要注意适当的隔离,洗手,防止交叉感染,最实用的消毒隔离方法莫过于应用医院用的快速手消毒剂。如果是食饵性或者过敏性腹泻,只要解除可能引起胃肠道负担过重或者致敏的食物,就能够使得腹泻好转。2、液体和营养的补充。这个对于腹泻、呕吐厉害,丢失大量液体的腹泻病,是至关重要。母乳、无乳糖配方的奶粉、口服补液盐水或者紧急情况下的加盐米汤水都是可以补充丢失液体的。关键是按需补充,丢失多少,要补充多少,一定要及时补充,否则是会造成脱水症状加重的。当然对胃肠炎的孩子,喂食、喂水也是需要技巧的。可以在快睡着了吃迷糊奶或者用针筒等东西慢慢喂。如果是护理技巧缺乏的妈妈,宝宝就很难避免输液的。3、补锌。这是WHO极力推荐的,能够减轻腹泻的症状和缩短腹泻的时间,但却很少被规范的执行。对5岁以下的腹泻儿童推荐补充10-20mg/日的锌,但是,很有讽刺意味的是,电视里耳熟能详的产品,锌的含量很低,对于腹泻儿童剂量过低通常是无效的,这也侧面反映了腹泻补锌的被忽视程度。4、恰当的止泻和止吐。对孩子来势汹汹的腹泻和呕吐,短时间丢失大量液体,适当用些蒙脱石散、吗丁啉混悬液之类的止泻、止吐药是有必要的,可以减轻液体丧失,但是如果逐渐恢复,也不能使用过度使用,以免造成便秘等副作用。5、益生菌的使用。益生菌是一类几乎适用于所有腹泻又相对比较安全的药物。但也不是都能应用的好,除了注意水温不要太高,益生菌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如果是同时应用抗菌素或者抗菌素相关腹泻,酵母菌类的好些;如果是牛奶蛋白过敏的腹泻,显然含有蛋白耦合剂的益生菌是不能用的;如果是免疫力低下或者营养不良孩子,长期使用含肠球菌的益生菌有一定的风险。6、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的使用。由于卫生习惯的改善,大部分腹泻病其实都不是细菌感染,只有粘液、脓血很多,粪便白细胞3-5个以上,才有指征使用抗菌素,因为抗菌素的使用本身就会导致腹泻,所以要慎重,妈妈们不能随意的使用实际上是抗菌素的头孢之类的“消炎药”。既然大部分的感染性腹泻是病毒感染,那么是不是用抗病毒药是理所当然的呢,答案也是否定的。目前市场上的抗病毒药对腹泻病毒是无效的,副作用是大于治疗作用的,是没有必要用的。甚至我都认为,人类根本就没有能力或者没有必要来想赢得这场跟腹泻病毒的战争,因为病毒的感染本身就是有自愈倾向的,只要恰当的补充液体和营养,一段时间,病毒就能够自动清除的。近几年诺如病毒的不时爆发感染,有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的大面积推广,导致诺如病毒的鸠占鹊巢。7、什么时候该寻求医疗帮助。这取决于妈妈的医学素养,护理技巧,心理承受力,可能得到的医疗帮助等等多重因素。如果妈妈是善于学习,护理技巧足够,内心强大的,是几乎都能够在家里搞定的。只有在脱水厉害,呕吐明显,无法喂进去的时候才需要紧急的医疗措施来帮助补液。因为“你懂得”的原因,本来更没副作用,却同样有效的口饲、鼻饲等补液方式很少医院使用,不管是医生还是家长,都更喜欢输液的方式。更因为同样的原因,本来补液只要给予电解质类液体的腹泻儿童,经常被“捎带”输注很多本不该输注,也无效果的药物。
诺兰的烧脑故事让我的朋友圈被刷屏了。宇宙间存在五维甚至多维空间。现实世界,是时间、空间的多维世界。与美国完善的家庭医生体系相比,目前国内的医疗是一个降维的低水平的医疗服务,它受空间和时间的约束。在美国,很多人一辈子只有一个家庭医生。而这些家庭医生,受过专业培训,能够胜任大多数的常见疾病,只有少数疾病才需要转诊到专科医院。这样子,大多数人都能够在咫尺之遥受到终身的关怀。而在国内,因为医生的培训并不是规范进行,而是取决于所在的医院,只有在中心城市的大医院医生们受到更完善的培训,而众多的基层医院医生处于自生自灭的摸索中。这就造成了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的奇观。很多人生病宁可长途跋涉也要到中心城市看病,但是,就算,交通便利和经济付出能够让人们穿越空间,却没有穿越时间,无法得到终身的关怀。那很多人就诧异了,为什么不建立一个类似的完备家庭医生体系呢?其实,归根结底,就是成本。一个合格的家庭医生,除了医学院校的学习,人文沟通的学习,在医疗实践是需要1万个小时的训练。培养周期的延长使得很多人都要贷款学习,这种学习是以独立执业后的高收入为保障的。而已经发达的国家是可以投入更多的经费到医疗保障来维持这个体系的运转。而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显然是承受不起这种高成本的医疗体系,甚至需要以药养医,以器械养医来减少投入,这也从主观上降低了了国人的就医体验。那是不是只能忍受降维的服务呢?以我自己网络问诊的经历来看,个人认为国人很可能不需要国家成为发达国家才能享受全维度的医疗服务,因为网络提供了穿越时间、空间的后发优势,能够让这一时间大大缩短。在网络平台,患者能够将症状的变化,比如大便、皮疹等改变,发烧、咳嗽形式的变化,通过图文的方式,及时的跟医生反馈,医生也能够有效地随诊。虽然没有全面的体检,但却有了时间的保证,实际上完成了类似于家庭医生的服务,甚至有时比我自己在门诊能够提供给病人的服务更好,因为现实的医疗,留给医生总是很短的几分钟看诊时间,看诊之后又没有办法随诊。这也是现实中大多数医生只能公式化的开出很多诊疗措施的原因。而在网络问诊,如果是一个长期随访的患者,通过医生个人网站的科普,通过医生沉淀问诊记录的阅读,是能够获得近乎全维度的医疗服务的。惊诧于网络问诊对于医疗服务的提升,但肯定需要全社会的力量才能够最终改观现实医疗。对于有能力的医生,应该借助网络平台提供更多的靠谱医疗,而对于患者,关注靠谱医生,是能够获得健康上的进益。要坚信,拯救我们的,不是他们,恰恰是“我们”。
赵宝刚导演的“青年医生”在大众的关注和吐槽中热播了。抛开用药剂量错误和赵导青春剧的一贯“耍帅”,剧中描述的医患间的相互理解,交心共赢确实是理想国。真情的沟通,如沐春风的态度,就算有病,心情愉悦也能好了一大半。艺术本就该高于生活,但理想终究要照进现实,做为一个从医十几年的青春不再的医生,我觉得要吐些槽,让大家认识到现实和理想之间的鸿沟。医生跟医生、医生跟护士谈恋爱,这事情还真有。但现实中并不是电视里面的温情浪漫,更多的是苦涩无奈。以我自己为例,其实全国上下的凡是病人多的医院的医生都差不多,在我前8年的青年医生时代,每周工作80-90个小时是常态,就算现在也有65小时左右,平均4天左右一个20小时左右的值班,没有固定周末,没有法定节假日休息。时间的匮乏和交际圈的狭窄,注定青年医生门只能窝边草的速配形式。更为现实的是,如果不是找同行,恐怕没办法解释为什么休息无法保证,为什么节假日不能团聚。好几个住院医生竞争上岗,都想当总住院医师,这事情真没有。现实中的总住院医师制度,并不是荣誉职务,而是为了弥补值班医生的不足,强制的安排高年资的住院医师进行几乎是365*24小时的值班,是对医师身体的极度摧残,是对劳动法的极度蔑视。长期以来,由于主旋律宣传的需要,对于好医生的宣传似乎总是从不误诊,没有死人,总是加班,收费很少。但实际上,由于医学是门实践学科,好医生不是没有误诊,没有死人,而是能够从误诊中总结,从抢救失败中成长。因为医疗资源的极其不均衡,由于优秀医疗资源的匮乏,由于以药养医机制使得医务人员处于的道德劣势,注定了现阶段医患之间沟通的惨状斑斑。以大众经常吐槽的“排队挂号3小时,看病3分钟”为例,其实很多人没有反过来想,如果都按照理想的看病30分钟,那么,在现有医疗资源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排队挂号会是30小时,所以看病3分钟只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选择,当医生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人文关怀,只能把有限的时间拿来关注可能出事的疾病,器官,系统,而不是病人整体。在现阶段医改无法突破,不管是医生还是患者,双方其实都是受害者。近些年,由于医闹事件的不管发生和医患纠纷的尖锐化,已经伤害到医学事业,医学院录取分数的不断下降,更多医生子女不再学医就是例证,这会使得我们失去更多优秀的青年医生。期待医改的不断推进,在还不那么理想的现实面前,不管是医生还是患者,都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包容,这样子,电视剧的艺术表现才能变为美好现实。
东南快报数字报http://digi.dnkb.com.cn/dnkb/html/2014-12/01/node_91.htm
一、屏幕上,知性大姐款款走来,手持药品,娓娓道来:孩子感冒,最怕咳嗽,就怕咳出肺炎。但这是真的吗?这不是真的。很多肺炎会有咳嗽,但咳嗽并不会导致肺炎。咳嗽本身是机体的保护机制,可以帮助把致病的痰液或者侵犯气道的异物咳出来。所以,咳嗽实际上对疾病是有利的,一些不会咳嗽或者咳嗽反射不强的患者,呼吸道疾病有时要更重些,恢复也更长些。二、楼猪,你如此屌,你家人造吗?你说咳嗽不会肺炎,you can you up,你倒是说说看什么是肺炎。肺炎有很多症状,咳嗽的程度跟疾病严重程度并不呈正相关。有些咳嗽很厉害的可能没有肺炎,有些不咳嗽的却可能很厉害的肺炎。对不懂医学的家长来说,最直观,最准确的观察孩子呼吸情况就是在安静状态(或是睡眠状态)认真计数孩子的呼吸次数,可以把孩子肚子的衣服打开认真数胸廓及腹部起伏次数,如果每分钟呼吸次数超过或者低于该年龄的正常值,就是呼吸困难,那就可能是肺炎的。还有其他如孩子精神变差,吃奶不好等也是参考的指标。三、楼猪,就算你说得对。但是世界上唯有爱和咳嗽不能掩饰,你让我、让我宝宝情何以堪!感冒引起的轻微咳嗽,可以很快随着感冒痊愈而消失。如果是病变到达支气管或者肺泡的,通常咳嗽会比较厉害,持续时间比较长,特别是过敏体质的孩子。近些年由于雾化技术的进步和推广,在三甲医院一般都能够做到雾化治疗为主的,效果也比较好,大多数都能够避免输液,甚至支气管炎、肺炎比感冒治疗还顺利。但是在大多数三级以下的医院,仍然是以输液,口服等方式来治疗婴幼儿的支气管炎、肺炎,起效很慢,而且病变可能迁延。当然,对婴幼儿的雾化也是有讲究的,不推荐超声雾化,要求空气压缩雾化,5μm以下颗粒要达到50%以上,有些医院或者家长用了不适当的雾化,有时会适得其反。对儿童,要尤其慎重应用止咳药,过早、过多的应用止咳药,抑制了咳嗽反射,使得致病的痰液排出受阻,有时会加重病情,而含可待因成分的止咳药,是有成瘾作用的,因为喝止咳药成瘾,继之吸毒的报道不时都能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