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顾名思义,就是胆囊里长了石头,目前病因不是很明确,可能和肥胖、糖尿病,长期肠外营养,怀孕等因素有关。胆囊结石会导致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右上腹疼痛,右侧肋缘下可摸到肿大的胆囊,可伴有发烧和后背部疼,慢性胆囊炎症状没有急性胆囊炎明显,患者会感觉到一些类似于胃炎的症状,如腹胀,上腹部隐痛不适等,服用消炎利胆片后症状会好转或消失,但不久后会反复出现,当胆囊结石患者出现急慢性胆囊炎的症状时,就建议行手术治疗。那么如果患者胆囊结石诊断明确,但一直没有临床症状,是不是就不需要手术了呢?不是的。如果查体发现胆囊被结石充满,已经没有正常收缩功能,或者伴有直径大于1cm的胆囊息肉,这种情况下的胆囊恶变几率很高,即使没有临床症状,也需要行手术治疗,另外,当查体发现胆囊壁明显增厚,不能排除是否发生了癌变时也需要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手术治疗方式包括开腹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或保胆取石,目前,开腹胆囊手术基本已被腹腔镜取代,腹腔镜胆囊切除已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的一个金标准,只需在腹壁做3-4个0.5-1cm的小切口即可完成胆囊切除,术后1-2天即可出院,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而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因为存在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的风险,目前还存在争议,所以现在不作为常规的治疗方式,胆囊结石的常规手术治疗方式还是腹腔镜胆囊切除。
临床工作中,一些需要切除胆囊的患者,常常有这种忧虑:胆囊切除后身体是不是就没有胆汁分泌了?人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忧虑呢?我认为这可能和“胆囊”的名字有关,因为其名字中有个“胆”字,所以一般老百姓会认为胆汁是由胆囊分泌的。 实际上,这种担忧大可不必,这是因为人体的胆汁都是由肝脏分泌的,肝脏每天大概分泌800-1200ml左右的胆汁,胆囊只是一个起一个临时储存的作用,并且胆囊的容积非常小,大概40-60ml左右,这个量相对于800-1200ml的胆汁是个非常小的量,也就是说即使在存在胆囊的情况下,大部分胆汁也是直接进入了肠道,因此,胆囊切除后我们胆汁的分泌是不受任何影响的。所以说,只要是需要切除胆囊的疾病,建议大家及时的进行手术处理,以免延误病情。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更新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