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耳畸形是一种耳廓发育不全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多数伴有外耳道闭锁(无外耳道),部分患者伴有外耳道狭窄。严重者,耳部没有耳廓的残迹,称为无耳畸形。 单纯耳廓再造,可在10岁以后进行,多数在13-14岁时,因为这时耳廓再造的材料-肋软骨已基本够再造所需,20岁以后,肋软骨骨化,柔韧度下降,可能会影响再造效果。目前耳廓再造主要分为水囊扩张和非水囊扩张两种方法。各有其利弊。 外耳道是否需再造及何时再造, 需根据患耳(颞骨)发育情况、对侧耳的发育情况及听力而定。如果对侧耳发育、听力正常,且经评估后,患耳有适应症行外耳道再造时,可同时耳廓再造,也可单纯行耳廓再造。双耳外耳道闭锁4-6岁时,可先行一侧外耳道再造,也可选择植入骨导助听器。但伴外耳道狭窄的患者有并发外耳道胆脂瘤的风险,如出现耳流脓、耳周红肿,应及时就诊。
鼓膜穿孔何时修补?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要看穿孔的原因、部位、大小、听力情况、伴随症状以及全身情况。1.外伤所致的穿孔,且穿孔较小,可先观察,保持外耳道干燥卫生,预防感冒。一般情况下,一月左右能自行愈合。如果穿孔较大,穿孔的鼓膜边缘可能向内卷曲,鼓膜上皮再生失去支架等,影响鼓膜愈合,甚至不能愈合,但在仍需观察2-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给鼓膜一个自行愈合的机会。如果是颅脑外伤所致鼓膜穿孔,要严格观察有否脑脊液漏,有时需脑外科协同诊治。2.慢性中耳炎所致的鼓膜中央性穿孔,听力基本正常,且很长一段时间不流脓,可暂观察,因为手术修补不能保证术后听力仍保持正常水平。平时要防止水进入外耳道,预防感冒。如果长期或经常流脓,听力较差,可在流脓间歇手术治疗。3.鼓膜后方边缘性穿孔,应尽早行鼓膜修补,因为外耳道上皮有可能经穿孔爬入鼓室内,并积聚,有形成胆脂瘤的风险。4.鼓膜上方的穿孔(或内陷带袋的开口,看似穿孔),一般是胆脂瘤形成的表现,根据听力及CT所见(必要时需做核磁检查了解有无颅内外并发症),决定手术时机,一般情况下需尽早手术,以免引起并发症。5.能否手术还需要看患者全身情况(有否基础病?控制的怎样?),除非急诊手术,一般情况下应尽量在身体状况较好的时候考虑鼓膜修补。另外,也要尽可能在外耳道干燥、没有感染的情况下行鼓膜修补,这样修补成功可能性才会大。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主要原因是咽鼓管功能障碍或堵塞,致使中耳负压、通气不良、引流障碍,从而导致鼓室积液。主要表现为耳闷、耳堵塞感、听力下降,或伴低调耳鸣。急性期可有耳痛,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可转为慢性,造成鼓膜内陷、粘连、听骨链破坏、胆脂瘤形成等,需引起重视。 治疗:1)查找病因,解除咽鼓管堵塞的原因。如腺样体肥大、鼻咽肿物、鼻-鼻窦疾病。 2) 改善咽鼓管功能、改善鼻腔通气。 绝大多数患者通过正规治疗能够治愈,或得到明显改善,无需手术治疗。 3)手术治疗:包括鼓膜穿刺、鼓膜置管等。
鼓室硬化症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常见的后遗症,主要表现为鼓膜穿孔、听力逐渐下降或伴耳鸣,可长期不流脓。检查时可见残余鼓膜有钙化斑,较重的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CT检查时鼓膜、听骨链周围、鼓室内可有钙化斑,影响鼓膜听骨链活动,导致听力逐渐下降,常需要手术治疗,听力能否提高要看听骨链固定的程度和部位,有时需分期手术治疗。本文系于子龙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常见病,有时需要手术治疗,但一些老年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且没有得到很好治疗,这就为手术带来了较大风险,因此建议在耳科手术前先将这些疾病得到很好控制,以免影响您的下一步治疗。
中耳乳突胆脂瘤是耳鼻喉科一种常见病,既有先天性,也有后天性。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在某些胆脂瘤,虽经手术治疗仍难以避免复发,因为如果发病原因仍然存在,像咽鼓管功能不良(鼻咽和中耳的通气管),术后仍可再出现鼓膜内陷,造成胆脂瘤复发,所以术后要坚持治疗鼻、鼻咽部疾病,改善咽鼓管功能,定期复查,观察鼓膜情况,必要时需做CT复查,不要认为耳朵不流脓,就没问题。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上策。
外耳道胆脂瘤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外耳道胆脂瘤的病因仍未明确,可能与外耳道长期慢性炎症、相对较窄等有关。主要症状有耳闷、听力下降,感染时可有耳流脓。因其具有破坏性,而有别于耵聍栓塞。早期外耳道胆脂瘤较小,可在门诊定期清理,并予局部处理。较大的外耳道胆脂瘤可伴有周围骨质破坏、侵及中耳乳突甚至面神经,需住院治疗。继发性外耳道胆脂瘤多有耳部外伤史,而后发生外耳道狭窄或闭锁,继发胆脂瘤,须尽早治疗。
中耳乳突胆脂瘤是耳科一种常见疾病。胆脂瘤虽非肿瘤,但具有局部破坏性,术后易复发的特点。其主要特征是;流恶臭的脓液、听力进行性下降,严重时可引起脑膜炎、脑脓肿、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耳后骨膜下脓肿、面瘫等颅内外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一旦发现胆脂瘤形成应尽早就诊,采取治疗措施。胆脂瘤的发生较为复杂,既可为先天性,也可为后天获得性。先天性者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听力逐渐下降,伴感染时可有耳流脓。后天获得性的胆脂瘤,部分患者有过分泌性中耳炎病史,虽然后来耳闷症状好转,但听力未恢复,甚至进行性下降,耳膜内陷,逐渐形成胆脂瘤。鼓膜边缘性穿孔甚至中央性穿孔者也有胆脂瘤形成的可能。CT检查可有中耳乳突骨质(包括听骨)破坏,必要时需核磁共振检查排除颅内外并发症。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因鼓膜穿孔常有间歇性流脓,胆脂瘤性中耳炎行开放式乳突手术后,也容易继发感染而流脓,局部需应用抗生素治疗。 正是由于这些局部环境的变化,有可能继发霉菌感染。 1.诊断方法 ①症状:耳痒、耳闷、耳鸣及耳流脓,部分病人无明显症状,仅在就诊时发现。②耳镜检查:外耳道或乳突腔内可见灰白色或黑色霉苔。③多数患者伴有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或有乳突手术史。 2.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①局部用药:应用吸引器尽量清除外耳道或乳突腔内脓液、脓块或(和)痂皮,用消毒棉棒清洁外耳道和乳突腔,然后经外耳道给予局部抗真菌药物治疗。耳痒严重时可用硼酸滴耳液进行擦拭。②必要时口服用药。 (2)保持外耳道干燥卫生:潮热、通风不良是外耳道霉菌滋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外耳道霉菌控制后应尽早行鼓膜修补术。术后定期随诊。
耳朵流脓俗称“烂耳底”.确实很常见.多数人认为烂耳底不算大毛病.其实不然,医学上根据“烂耳底”的不同特征,传统上将其分为三类: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单纯型中耳炎最为常见,多因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致病菌经咽鼓管逆行到中耳所致。耳朵流的脓水像黏鼻涕一样,一般没臭味,脓汁时流时止.病情时好时坏。该类型病变主要位于中耳鼓室粘膜层,一般没有肉芽或息肉形成,因此又称为粘膜型。当粘膜受感染发炎时,应及时适的治疗,鼓膜穿孔处引流通畅.炎症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就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了。骨疡型中耳炎是一种较重的中耳炎,耳流脓较多,且持续时间长,脓中可带血丝或耳内出血。严重时也可发生各种并发症,需要保持引流通畅,局部用药,促使耳部干燥,并定期复查,包括CT检查,如果引流不畅或疑有并发症者,则要手术治疗,就不是仅仅靠吃点药、点点药就能解决问题的。胆脂瘤型中耳炎是最严重的一种类型,所谓胆脂瘤并不是真的肿瘤,它是因为鼓膜松弛部分长期内陷、穿孔,外耳道的上皮细胞长入中耳腔里,由于炎症长期不愈,这些上皮细胞活力增强,层层脱落的上皮逐渐堆积、增大,压迫、侵犯周围骨质,使骨质吸收破坏。这时如果拍一张颞骨CT就会显示出一个“瘤”样的东西来,“瘤”的中心部分因缺乏营养而分解坏死产生恶臭,因其中含有胆固醇,所以取名为胆脂瘤,胆脂瘤可以破坏骨质,导致颅内外感染,如脑膜炎、脑脓肿、面瘫、眩晕,甚至危及到生命。因此一旦确诊是胆脂瘤,原则上应及时手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个常见病多发病,及时治疗、积极预防是关键。第一彻底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保护鼓膜的完整,降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病率。第二戒烟戒酒,尽量避免感冒,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致病菌可经咽鼓管上行导致中耳感染,从而诱发中耳炎。同时有部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同时伴有耳鸣,或呈高调蝉鸣样,或呈低调隆隆样,熬夜、烟酒往往能加重耳鸣的症状,所以戒烟戒酒是很必要的。第三对陈旧性鼓膜穿孔和鼓膜置管者,必须禁止游泳,洗头洗澡时防止水进入耳朵,以免诱发感染。总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不容忽视,一旦确诊,理应早期就诊于相关科室,找专业人员进行早期干预,防止远期并发症如鼓室硬化症、鼓膜粘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