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背肌锻炼的常用方法包括燕飞式和五点支撑(拱桥式)两种。燕飞式:俯卧于床上,去枕,双手伸向两侧,用力挺胸抬头,使头胸离开床面,同时膝关节伸直,两大腿用力向后也离开床面,总体如燕子飞翔。持续3~5秒,然后肌肉放松休息3~5秒为一次。五点支撑法:对于腰肌力量较弱、肥胖和老年人来说,燕飞比较费力,可以采用“五点支撑”法。锻炼时仰卧在床上,去枕屈膝,双肘部及背部顶住床,腹部及臀部向上抬起,依靠头、双肘部和双脚这五点支撑起整个身体的重量,持续3~5秒,然后腰部肌肉放松,放下臀部平卧休息3~5秒为一次。根据体力可多可少,循序渐进,由少到多,由慢到快,一般约30-50次为一周期,恢复期每天3周期。腰背肌锻炼是一种康复期自我锻炼的康复方法,也是治疗方法,通过锻炼,加强人体的腰背肌力量和灵活性,有利于腰椎稳定,改善腰背部的血液循环,加强自我调节和康复能力来重获腰椎健康,预防腰椎手术后失败综合征有明显作用。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一般3个月以上会有比较明显的效果。治疗过程中需要医生的指导。
1. 骨质疏松症是怎样的一种病?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代谢性骨病,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从而导致骨强度下降,骨头“变脆”,容易发生骨折。 2. 人一生中的骨量如何变化? 人一生中的骨量是不恒定的,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在30~40岁时,人体内骨数量达到一生中的高峰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骨数量开始减少,皮质骨变薄,骨小梁减少。女性40岁,男性40~50岁骨髓腔开始逐渐扩大。 3.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怎样的一种病? 骨质疏松性骨折属于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由于骨强度下降,轻微创伤甚至日常活动也可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部位是脊柱、髋部、腕部。由于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次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因此在治疗骨折的同时,还要积极治疗骨质疏松。 4. 为什么会发生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尤其是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可导致骨吸收增加;2)随年龄的增长,钙调节激素的分泌失调致使骨代谢紊乱;3)老年人纳差,进食少,往往存在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4)户外运动减少也是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 5. 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是一回事吗? 中年以后,人体往往是负钙平衡状态。每当钙摄入不足时,人体的血钙自稳系统即增加甲状旁腺素的分泌,溶解骨钙,以补充血钙,使血钙维持原来的水平。如果人体长期缺钙而得不到纠正,会使血钙的稳定系统出现偏差。甲状旁腺长期受缺钙刺激,持续过量的分泌甲状旁腺素,致使甲状旁腺进入亢进状态,造成骨钙减少,血钙和软组织钙含量增加的反常现象。高血钙刺激降钙素分泌增加,促进成骨,这就是骨质疏松与骨质增生并存的激素基础。骨质增生只是机体对骨质疏松的一种代偿而已,人体用这种代偿作用形成的新骨远不能补足大量丢失的旧骨,本应进入骨骼内部的钙却沉积修补在某些受力最大的骨面上,如颈椎、腰椎、足跟骨等,这就是骨质增生。经常同时折磨中老年朋友的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是因为机体缺钙引起的一对挛生骨病。 6. 骨质疏松症就是缺钙吗? 很多人认为:人到老年,腰背痛,腿脚痛是因为“缺钙”而造成的,甚至认为这种疼痛不用治疗,挺一挺就能熬过去。一般来说,骨质疏松症一旦出现明显的疼痛症状时,骨骼中的骨量已经丢失30%-50%以上了。此时骨破坏大于新骨的生成,骨骼中的矿物质减少,骨骼中的骨小梁变细﹑变脆或发生断裂从而导致上述症状。此时单纯的服用钙剂效果往往不太理想,需要综合的治疗骨代谢失衡的问题,不仅要促进骨生成,同时也要阻止骨流失,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骨质疏松。 7. 骨质疏松分为哪几类? 骨质疏松症(简称为骨质疏松)根据病因可分为以下几类: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如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如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等;3)原因不明的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8. 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1)疼痛: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以腰背部多见。 2)身高缩短、驼背:它是由于骨质疏松造成椎体变形而引起的,是临床上的重要体征之一。 3)骨折: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是骨折。常见部位包括髋部、胸腰椎、桡骨远端、肱骨近端及踝部。 9. 老人跌倒不疼也会骨折吗? 老年人本身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由于老年人对疼痛敏感性差,有的已经发生了骨折,但未感到明显疼痛,不及时就诊,容易耽误病情。因此,老人跌倒,不能认为没有疼痛就不会发生骨折,只要跌倒就要及时就诊。 以股骨颈骨折为例,如果在外伤后,虽然没有疼痛或仅有轻度的髋部不适,但仍能行走或骑自行车,这类患者也应高度重视,很可能是裂缝性或嵌插性骨折。只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摄片,就会避免误诊漏诊。 10. 老年人身高变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人老变矮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脊柱缩短。脊柱缩短的原因:1)由于椎间盘变性导致椎间盘变薄,如果累及数个椎间盘即可导致身高的降低。2)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发生楔形改变导致高度降低而引起,最终可能导致驼背或畸形。 如果中老年人的身高比前1年降低2厘 米,或是比年轻时低了3厘米~5厘米,就需要警惕是否患了骨质疏松症,发生了椎体压缩性骨折。 11. 年轻人有哪些不良生活方式容易导致骨质疏松? 过去只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的骨质疏松症近年来正在走向年轻化。这和不少年轻人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经常喝咖啡、抽烟、喝酒、喝碳酸饮料都是骨质疏松的诱发因素。同时,年轻白领女性还普遍存在容易引起骨质疏松的两大不良生活习惯:缺乏运动与缺乏日晒。年轻时的这些不良习惯会给骨质健康埋下很大的隐患,直接导致不少女性人到中年或绝经后出现骨质疏松。 12. 防治骨质疏松需要注意的四大误区。 误区1:预防骨质疏松只需要单纯补钙就可以了。 缺钙并不是骨质疏松发生的唯一因素,因此不是单纯补钙就可以的。骨钙的丢失与青年期骨峰的高低有关,补钙也不是越多越好,中老年人最好每晚睡觉前服用1次钙剂,以抵消夜间的低血钙。如果在服用钙剂的同时加服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效果更好。另外合理饮食、运动等方式也和重要。 误区2:骨质疏松与年轻人无关。 如果年轻时期忽视运动,常常挑食或节食,饮食结构不均衡,导致饮食钙的摄入少、体瘦,同时又有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就不容易达到理想的骨骼峰值量和质量,就会使骨质疏松有机会侵犯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女性。因此,骨质疏松的预防要及早开始,使年轻时期获得理想的骨峰值。 误区3:补充性激素防治骨质疏松易患癌症。 对同时伴有更年期症状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用雌激素替代疗法进行合理治疗,雌激素的使用原则是低剂量、短期,主要目的为改善更年期症状,且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随访。只要坚持半年内查一次子宫、乳腺和卵巢有无病变,雌激素治疗还是比较安全的。假如该骨质疏松患者无更年期症状,那就不主张补充雌激素。 误区4:有了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所以宜静不动。保持正常的骨钙量和骨密度需要不断的运动刺激,缺乏运动就会造成脱钙,出现骨质疏松。长期卧床的病人或骨折固定都会出现骨质疏松。运动量减少,不注意体育锻炼,骨丢失加快。因此,体育锻炼对于防止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另外,如果不注意锻炼身体,出现骨质疏松,肌力也会减退,对骨骼的刺激进一步减少。这样,不仅会加快骨质疏松的发展,还会影响关节的灵活性,容易跌倒,造成骨折。 13.老人预防骨质疏松该注意什么?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延缓其进程呢?我们建议老年人做到以下几点:1)是生活要有规律,戒烟限酒;2)是不能偏食,要摄入足量的含钙质以及各种维生素的食物,多喝牛奶非常有必要;3)是加强锻炼,平时经常有计划地参加户外活动,如打太极拳、散步、慢跑等,运动量要根据自身的体质来定,同时要经常晒太阳; 4)是服用一些预防性的药物。一个人每天需求钙的量是1000毫克,而根据我国饮食习惯,每天摄入钙的量是400单位,远远低于正常需求。因此我们建议可适当地服用补钙药物和维生素D。 14. 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常用药物有哪些? 常用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按其对骨代谢生长的作用特点可分为三大类,应根据骨质疏松的原因和症状适当选用。 1)促进骨钙形成药物:主要有钙制剂及维生素D类药物; 2)抑制骨吸收的药物:主要有雌激素、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降钙素、双瞵酸盐等; 3)促进骨细胞形成的药物:本类药物不仅抑制骨的吸收,更可刺激骨的形成,主要有氟化物、甲状旁腺激素等。 15. 过量补钙会导致肾结石吗? 补钙与肾结石没有必然联系。肾结石的发生受遗传、环境、营养及尿钙浓度等多因素影响。目前,推荐的常规补钙剂量(600毫克左右的钙)不会增加肾结石发生的危险,是安全的。当然在过多补钙时,通过肾脏滤过排出的钙较多,在泌尿系统中,尿钙含量较高,会增加泌尿系统形成结石的机会。因此,对于那些易发生肾结石的患者,在补充高剂量钙和维生素D前,应适当监测血钙和尿钙水平,若尿钙正常,可以适当补钙。 16. 骨质疏松自测 以下一份1分钟自我测试是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推荐的,请女性回答“是”或“否”: 1)您的父母双亲中有没有轻微碰撞或者跌倒就会发生髋部骨折的情况? 2)您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会伤到自己的骨骼? 3)您经常连续3个月以上服用可的松、强的松等激素类药品吗? 4)您的身高是否降低了3厘米? 5)您经常过度饮酒吗? 6)每天您吸烟超过20支吗? 7)您经常患痢疾腹泻吗? 8)您是否在45岁之前就绝经了? 9)除了怀孕,您是否有过连续12个月以上没有月经? 如果答案有部分或者全部为“是”,可寻求医生做骨密度测试来得出结论。
人到老年,身体协调性、灵活性不如以前极易失去平衡跌倒摔伤,产生骨折等意外伤害,轻者疼痛不利活动,重者“粉身碎骨”,卧床不起。1、 服用安眠药、降压药、抗过敏药后发生头晕、站立不稳、眼黑时立即平卧,手扶持病床和走廊扶栏。2、 晨起时不要立即站立,要先在床边做一会再下地。3、 地面弄湿后,应缓慢通过,不要赤脚,并及时通知护士。4、 物品尽量收拾整齐,过道走廊保持宽敞通畅,避免绊倒。5、 床位护栏竖立时不要翻越,下床时先找人放下来。6、 病人意识不清或躁动要及时竖立护栏,专人看护。7、 衣裤简单合体,不要拖拉带有尾巴或过于肥大。8、 年龄大穿防滑鞋。9、 房间照明良好,不要灯光太暗,损坏及时更换。10、 入厕时站立要慢稳,有紧急情况按红色按钮。
腰椎管狭窄症是由于腰椎管的异常狭窄导致马尾神经和(或)神经根受压,并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组综合征,它的“症”指的是间歇性跛行。依解剖分型,腰椎管狭窄症可分为中央管狭窄和神经根管狭窄,狭窄通常发生于椎间盘水平,常见的狭窄原因是椎间盘突出或膨出、骨赘形成、关节突增生和黄韧带肥厚等。关于腰椎管狭窄导致临床症状的原因尚有争议,目前有下列几种学说:机械压迫学说,静脉淤滞学说,炎症学说和腰椎不稳定学说。临床表现是做出腰椎管狭窄症诊断的基础,影像学上椎管狭窄不等于临床上的椎管狭窄症,辅助检查显示的阳性征象必须同临床症状与体征一致才有诊断意义。但影像学检查是重要的辅助手段,藉以确定椎管狭窄的部位、范围和节段,是中央管狭窄还是神经根管狭窄,是骨性狭窄还是软组织狭窄,或兼而有之。对于顽固性疼痛、进行性神经功能受损、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采取手术治疗。由于腰痛难以通过手术治疗获得有效缓解,因此孤立的腰痛不是重要的手术指征。手术的目的是解除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对所有被涉及的神经组织的完全减压,减压的范围取决于对病理解剖的精确分析。保证手术远期效果的关键是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以下因素:腰椎管狭窄的水平,累及节段的数量,狭窄的部位,有无相关畸形,有无腰椎不稳征象。一般来说,稳定的脊柱仅需要减压手术,应依据产生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节段为处理目标,也即”责任节段”。神经根管狭窄应以开窗减压为主, 两侧根性症状以双侧开窗为主;中央管狭窄以全椎板切除减压为主;中央管和神经根管均有狭窄则需广泛减压。影像学显示的长节段椎管狭窄无临床症状和体征者无需预防性减压。融合的指征包括:术前有节段性不稳,退变性滑脱,退变性侧弯,相同节段行再次减压术,过度减压导致结构缺损较多而出现医源性不稳者(双侧关节突切除>50%,单侧全关节切除)。融合方式有后外侧横突间融合和椎体间融合。椎体间融合可有效恢复椎间隙高度及腰椎前凸,能有效传导载荷,融合率高,因此是最可靠的融合方式。但后外侧横突间融合仍是有效的植骨融合方式,关键是要处理好植骨床,推荐尽量选用自体髂骨并保证植骨量丰富。融合方法的选择需要遵循个性化原则,要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神经受压原因、滑脱程度、椎间隙高度、预期减压方案等综合考虑,恰当选择。植骨融合的同时是否应行内固定目前仍有争议。内固定的应用有助于重建脊柱稳定性及提高脊柱融合率,但本身并不能提高疗效,且可能增加手术时间、出血量和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内固定的使用应在融合术基础上进行,没有良好的融合,内固定终究会失败。原则上内固定的范围应尽量取短节段固定。近年来有学者将动力性稳定系统应用于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中。动力性稳定系统也称为软固定或灵活固定,它只对腰椎固定而不融合,系统在警张的状态下置于脊柱的后方,可以增加局部的脊柱前凸,限制不稳定节段的运动范围,从而使运动节段的应力传导模式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进而解除疼痛。由于允许固定节段有一定的活动,所以对相邻节段的运动不会有很大影响,可能减少或避免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但它的长期疗效尚有待于进一步的随访观察。
患者: 每天早起腰痛,活动一会儿就好了,是什么病,怎样治疗,怎样保养, 无 网上解答藁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孙士永:可能患有骨质增生,另作什么工作,如果体力劳动或久坐久站与肌肉劳损有关系。患者:我是监狱警察,坐的时间长了点,怎样保养?用治疗吗?藁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孙士永:久坐极易引起腰肌劳损。可以发生诸如晨起加重的晨僵状态。注意腰部保暖,适度腰部运动。腰部作按摩或理疗效果都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