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针,目前是一个比较火的项目。面部痘坑、毛孔粗大、红血丝、皮肤暗沉、黄褐斑、皮肤年轻化以及头部脱发都可以用微针治疗得到很好的缓解和痊愈。 微针为什么有如此功效呢?微针是治疗的一个工具,它使皮肤瞬间打开成百上千个微小同道,针对性的药物通过这些微细同道达到中胚层,同时刺激胶原蛋白增生,治愈疾病的同时让我们的皮肤白皙光亮紧致,所以很多美女帅哥在做过一次后,一而再再而三的做微针,微针成为了一项治疗兼日常保养的最火的项目之一。微针价格适合大众,没有休工期也是大众乐意接受的原因之一。 也许你会说,还有点阵激光、1550、黄金微针等这些高大上的项目。是的,这些项目确实不错,但价格是微针的很多倍,而且有一定的休工期,如果你有钱又有假他们是不错的选择哦。 下图是一次微针治疗的效果,你看看还满意吧 治疗前 治疗后
分享一下神奇的火针治疗,这位老者典型的瘢痕型皮肤,胸口发生皮脂腺囊肿,手术治疗不适合,我们采用火针治疗,取出囊肿的囊壁——没看错,是火针治疗取出囊壁。很多同道问火针真的可以取出囊壁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就这么简单,患者很快痊愈
头晕和眩晕是临床科室医生常见的症状,也是患者看病的主要原因,尤其中老年人群较多。虽然有些老年人头晕或眩晕症状经治疗得到缓解,但是仍有相当数量的老年人头晕或眩晕却持续存在、医治无效,给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其中医生缺乏正确诊断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临床医生对常见的头晕或眩晕患者的病因不了解和对诊断方法的不熟悉是未能正确诊治的根本原因。头晕的病人常表现为走路摇晃不稳、醉酒感、漂浮感、头脑不清醒感;眩晕的病人常表现为身体倾斜感、恶心、呕吐、天旋地转感。头晕、眩晕的病因也很多,最常见的有脑血管病(椎动脉供血不足)、感染性疾病、颈椎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美尼尔综合征、前庭神经元炎、迷路炎、颅内占位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俗称耳石症,这种病对大家来说都很陌生,但它却占到眩晕病人的三分之一。表现为眩晕的耳石症已为省级三甲医院的耳科及神经内科医生所掌握,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以及让广大基层医生掌握耳石症的治疗,减少患者的痛苦,成了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是因特定头位改变而诱发的短暂眩晕与眼震,偶或伴有漂浮或翻转感,为常见的前庭器官病变。也称耳石症,发病率较高,其实耳石是位于内耳前庭后上部的椭圆囊和球囊上,它是感受直线加速度结构,称为囊斑。它表面有一层耳石膜,称为耳石。由于各种原因致耳石脱落;或变性的耳石聚集于后半规管近壶腹处,当头位移动时,半规管改变方向,管石开始受到重力的作用,向离开壶腹的方向移动而牵引内淋巴。为了克服嵴顶的弹性以及半规管内内淋巴的惯性,需经数秒钟后,内淋巴及嵴顶才产生移位,此即为产生眩晕及眼震的潜伏期。内淋巴移位后出现平衡失调,引起前庭眼反射,导致眩晕、眼震,眼震的快相朝向位置在下的耳。当管石移动至半规管近水平的位置时,对内淋巴的牵引力减少或停止,弹性使嵴顶回至中间位,故眩晕及眼震停止。头位回复至直立位置时,管石的重力作用与悬头位方向相反,故眼震的方向与悬头位相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功能异常的半规管多见于后半规管,但外半规管和前半规管亦可受累。所以耳石症其实是病变在患者的半规管内,半规管内出现了脱落的耳石,才导致的平衡失调,出现眩晕。 一周前,我科来了一位眩晕的患者,60多岁的张女士夜间醒来翻身时突感天旋地转,一阵眩晕,伴恶心呕吐,急到我院经急诊收入脑内科治疗,静滴药物3天后,病情稍好转,可是在起床、躺下、翻身等这些与头部位置有关的动作时,经常会出现一阵天旋地转,时间较短,2-3分钟后缓解,内科医生遂瞩张女士到耳鼻喉科检查。我们给张女士行Dix-Hallpike变位性眼震试验,此为内耳后半规管耳石症的重要常规检查方法:我们嘱张女士坐于检查床上,头向右侧转45°,我位于患者侧方,双手持头,迅速移动张女士至仰卧侧悬头位,头应保持与矢状面成45°,张女士几秒后立即出现眩晕,天旋地转,双眼出现扭转性向下的眼震,持续约30s后眼震停止,让其头部和上身恢复至端坐位,然后,嘱张女士进行向对侧的侧悬头位检查,未发现眩晕与眼震。我们遂给张女士诊断为右耳后半规管耳石症。左耳后半规管耳石症者则左侧悬头位出现眩晕眼震,右侧悬头位不出现眩晕眼震。我们遂给张女士行耳石复位术也叫Epley耳石手法复位:我们让张女士纵行坐在床上,我在其背后扶头,按下列步骤进行治疗。第1步张女士端坐在诊断床上,头向右侧旋转45°,背后放置一个枕头以便仰卧时垫肩。第2步保持第一步姿势让张女士快速躺下,垫肩,伸颈,头放置在床上面,患耳向下几秒后张女士立即出现眩晕眼震,约30秒到一分钟后,眩晕眼震消失进入第三步。第3步将张女士的头逐渐转正,继续向对侧转45°,使耳石移近总脚,保持头位30秒--1分钟以上至眩晕眼震消失为止。第4步将张女士的头与躯干同时向健侧转135°,使耳石回归到椭圆囊,维持此位置30秒以上。第5步将张女士头转向正前方,让张女士慢慢坐起,呈头直位。至此,Epley耳石复位已经全部完成。张女士眩晕随后消失,停止静滴药物,治愈出院。 头晕和眩晕为很多老年人的首诊主诉,其具有多种病因,涉及神经内科、耳科、神经外科等,故对于以头晕和眩晕为主诉的患者,应详细了解症状的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伴随症状以及有可能引起眩晕的相关情况,才能得以对症处理。良性阵法性位置性眩晕发病后一般药物疗效并不理想,而通过物理的方法,即通过一定的手法复位让绝大多数患者的耳石归位,眩晕消失。张女士就是通过我们的检查患了耳石症,并采取了正确的方法,才使疾病得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对于一位眩晕的患者,尤其是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的医生一定要仔细检查,排除本科疾病后一定要到耳鼻喉科会诊,最大限度的治愈老年患者的疾病,让他们健康的生活。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皮肤科已经不单单是技术上的金牌科室,经济收入也遥遥领先。看看我们开展的新项目一台中药熏洗治疗机,已不能满足治疗患者的需要,我们又进了一台新的治疗仪这台新的治疗仪让病人在治疗中可以听音乐、听科普、读报纸这是免疫印迹法检测过敏原在这里你可以享受到中医特色治疗——拔罐、挑治、火针、放血等治疗这是调Q 激光室,治疗太田痣、雀斑、纹身、咖啡斑、鲜红斑痣、血管扩张效果很不错哦我的办公室病房医办室漂亮的护士站,皮肤科没有单独的病房,是和外三科共用病房安静优美的病房
常常有患者问为什么要查过敏原,查出过敏原后真的会对治疗有所帮助吗?上图是我的一个患者的过敏原筛查结果,这是一个荨麻疹比较严重的患者,查到的较多的特异性抗体。拿到这份报告,首先要提醒患者避免食入过敏物质,避免到吸入性过敏原浓度较高的环境,必要时带医用口罩。然后医生会根据病人过敏原筛查的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进行必要的脱敏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病人大多会摆脱疾病。
患者: 每天早起腰痛,活动一会儿就好了,是什么病,怎样治疗,怎样保养, 无 网上解答藁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孙士永:可能患有骨质增生,另作什么工作,如果体力劳动或久坐久站与肌肉劳损有关系。患者:我是监狱警察,坐的时间长了点,怎样保养?用治疗吗?藁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孙士永:久坐极易引起腰肌劳损。可以发生诸如晨起加重的晨僵状态。注意腰部保暖,适度腰部运动。腰部作按摩或理疗效果都不错。
1. 骨质疏松症是怎样的一种病?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代谢性骨病,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从而导致骨强度下降,骨头“变脆”,容易发生骨折。 2. 人一生中的骨量如何变化? 人一生中的骨量是不恒定的,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在30~40岁时,人体内骨数量达到一生中的高峰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骨数量开始减少,皮质骨变薄,骨小梁减少。女性40岁,男性40~50岁骨髓腔开始逐渐扩大。 3.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怎样的一种病? 骨质疏松性骨折属于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由于骨强度下降,轻微创伤甚至日常活动也可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部位是脊柱、髋部、腕部。由于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次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因此在治疗骨折的同时,还要积极治疗骨质疏松。 4. 为什么会发生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尤其是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可导致骨吸收增加;2)随年龄的增长,钙调节激素的分泌失调致使骨代谢紊乱;3)老年人纳差,进食少,往往存在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4)户外运动减少也是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 5. 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是一回事吗? 中年以后,人体往往是负钙平衡状态。每当钙摄入不足时,人体的血钙自稳系统即增加甲状旁腺素的分泌,溶解骨钙,以补充血钙,使血钙维持原来的水平。如果人体长期缺钙而得不到纠正,会使血钙的稳定系统出现偏差。甲状旁腺长期受缺钙刺激,持续过量的分泌甲状旁腺素,致使甲状旁腺进入亢进状态,造成骨钙减少,血钙和软组织钙含量增加的反常现象。高血钙刺激降钙素分泌增加,促进成骨,这就是骨质疏松与骨质增生并存的激素基础。骨质增生只是机体对骨质疏松的一种代偿而已,人体用这种代偿作用形成的新骨远不能补足大量丢失的旧骨,本应进入骨骼内部的钙却沉积修补在某些受力最大的骨面上,如颈椎、腰椎、足跟骨等,这就是骨质增生。经常同时折磨中老年朋友的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是因为机体缺钙引起的一对挛生骨病。 6. 骨质疏松症就是缺钙吗? 很多人认为:人到老年,腰背痛,腿脚痛是因为“缺钙”而造成的,甚至认为这种疼痛不用治疗,挺一挺就能熬过去。一般来说,骨质疏松症一旦出现明显的疼痛症状时,骨骼中的骨量已经丢失30%-50%以上了。此时骨破坏大于新骨的生成,骨骼中的矿物质减少,骨骼中的骨小梁变细﹑变脆或发生断裂从而导致上述症状。此时单纯的服用钙剂效果往往不太理想,需要综合的治疗骨代谢失衡的问题,不仅要促进骨生成,同时也要阻止骨流失,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骨质疏松。 7. 骨质疏松分为哪几类? 骨质疏松症(简称为骨质疏松)根据病因可分为以下几类: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如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如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等;3)原因不明的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8. 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1)疼痛: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以腰背部多见。 2)身高缩短、驼背:它是由于骨质疏松造成椎体变形而引起的,是临床上的重要体征之一。 3)骨折: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是骨折。常见部位包括髋部、胸腰椎、桡骨远端、肱骨近端及踝部。 9. 老人跌倒不疼也会骨折吗? 老年人本身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由于老年人对疼痛敏感性差,有的已经发生了骨折,但未感到明显疼痛,不及时就诊,容易耽误病情。因此,老人跌倒,不能认为没有疼痛就不会发生骨折,只要跌倒就要及时就诊。 以股骨颈骨折为例,如果在外伤后,虽然没有疼痛或仅有轻度的髋部不适,但仍能行走或骑自行车,这类患者也应高度重视,很可能是裂缝性或嵌插性骨折。只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摄片,就会避免误诊漏诊。 10. 老年人身高变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人老变矮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脊柱缩短。脊柱缩短的原因:1)由于椎间盘变性导致椎间盘变薄,如果累及数个椎间盘即可导致身高的降低。2)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发生楔形改变导致高度降低而引起,最终可能导致驼背或畸形。 如果中老年人的身高比前1年降低2厘 米,或是比年轻时低了3厘米~5厘米,就需要警惕是否患了骨质疏松症,发生了椎体压缩性骨折。 11. 年轻人有哪些不良生活方式容易导致骨质疏松? 过去只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的骨质疏松症近年来正在走向年轻化。这和不少年轻人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经常喝咖啡、抽烟、喝酒、喝碳酸饮料都是骨质疏松的诱发因素。同时,年轻白领女性还普遍存在容易引起骨质疏松的两大不良生活习惯:缺乏运动与缺乏日晒。年轻时的这些不良习惯会给骨质健康埋下很大的隐患,直接导致不少女性人到中年或绝经后出现骨质疏松。 12. 防治骨质疏松需要注意的四大误区。 误区1:预防骨质疏松只需要单纯补钙就可以了。 缺钙并不是骨质疏松发生的唯一因素,因此不是单纯补钙就可以的。骨钙的丢失与青年期骨峰的高低有关,补钙也不是越多越好,中老年人最好每晚睡觉前服用1次钙剂,以抵消夜间的低血钙。如果在服用钙剂的同时加服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效果更好。另外合理饮食、运动等方式也和重要。 误区2:骨质疏松与年轻人无关。 如果年轻时期忽视运动,常常挑食或节食,饮食结构不均衡,导致饮食钙的摄入少、体瘦,同时又有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就不容易达到理想的骨骼峰值量和质量,就会使骨质疏松有机会侵犯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女性。因此,骨质疏松的预防要及早开始,使年轻时期获得理想的骨峰值。 误区3:补充性激素防治骨质疏松易患癌症。 对同时伴有更年期症状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用雌激素替代疗法进行合理治疗,雌激素的使用原则是低剂量、短期,主要目的为改善更年期症状,且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随访。只要坚持半年内查一次子宫、乳腺和卵巢有无病变,雌激素治疗还是比较安全的。假如该骨质疏松患者无更年期症状,那就不主张补充雌激素。 误区4:有了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所以宜静不动。保持正常的骨钙量和骨密度需要不断的运动刺激,缺乏运动就会造成脱钙,出现骨质疏松。长期卧床的病人或骨折固定都会出现骨质疏松。运动量减少,不注意体育锻炼,骨丢失加快。因此,体育锻炼对于防止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另外,如果不注意锻炼身体,出现骨质疏松,肌力也会减退,对骨骼的刺激进一步减少。这样,不仅会加快骨质疏松的发展,还会影响关节的灵活性,容易跌倒,造成骨折。 13.老人预防骨质疏松该注意什么?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延缓其进程呢?我们建议老年人做到以下几点:1)是生活要有规律,戒烟限酒;2)是不能偏食,要摄入足量的含钙质以及各种维生素的食物,多喝牛奶非常有必要;3)是加强锻炼,平时经常有计划地参加户外活动,如打太极拳、散步、慢跑等,运动量要根据自身的体质来定,同时要经常晒太阳; 4)是服用一些预防性的药物。一个人每天需求钙的量是1000毫克,而根据我国饮食习惯,每天摄入钙的量是400单位,远远低于正常需求。因此我们建议可适当地服用补钙药物和维生素D。 14. 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常用药物有哪些? 常用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按其对骨代谢生长的作用特点可分为三大类,应根据骨质疏松的原因和症状适当选用。 1)促进骨钙形成药物:主要有钙制剂及维生素D类药物; 2)抑制骨吸收的药物:主要有雌激素、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降钙素、双瞵酸盐等; 3)促进骨细胞形成的药物:本类药物不仅抑制骨的吸收,更可刺激骨的形成,主要有氟化物、甲状旁腺激素等。 15. 过量补钙会导致肾结石吗? 补钙与肾结石没有必然联系。肾结石的发生受遗传、环境、营养及尿钙浓度等多因素影响。目前,推荐的常规补钙剂量(600毫克左右的钙)不会增加肾结石发生的危险,是安全的。当然在过多补钙时,通过肾脏滤过排出的钙较多,在泌尿系统中,尿钙含量较高,会增加泌尿系统形成结石的机会。因此,对于那些易发生肾结石的患者,在补充高剂量钙和维生素D前,应适当监测血钙和尿钙水平,若尿钙正常,可以适当补钙。 16. 骨质疏松自测 以下一份1分钟自我测试是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推荐的,请女性回答“是”或“否”: 1)您的父母双亲中有没有轻微碰撞或者跌倒就会发生髋部骨折的情况? 2)您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会伤到自己的骨骼? 3)您经常连续3个月以上服用可的松、强的松等激素类药品吗? 4)您的身高是否降低了3厘米? 5)您经常过度饮酒吗? 6)每天您吸烟超过20支吗? 7)您经常患痢疾腹泻吗? 8)您是否在45岁之前就绝经了? 9)除了怀孕,您是否有过连续12个月以上没有月经? 如果答案有部分或者全部为“是”,可寻求医生做骨密度测试来得出结论。
鼻窦炎简介: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一种常见病,有些患者认为只要开刀就能够彻底根治,万事大吉,其实不然。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是由一套完整的综合治疗过程组成的,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包括鼻内镜手术和术后护理、治疗。俗话说得好,三分治疗,七分护理,鼻内镜手术只是整个治疗的一部分,术后认真的鼻腔护理和用药对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减轻黏膜水肿和伤口愈合起到重要的作用,术后护理和用药与手术同等重要,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和预防复发。下面就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手术后的护理和用药做个全面介绍。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做鼻内镜手术后患者半卧位,头部抬高约30度。可以进食常温的米粥、奶、等半流食,术后24~48小时抽出鼻腔填塞物,填塞物取出后开始用生理盐水冲洗后予糖皮质激素喷鼻剂喷鼻,如果血痂和黏涕较多,还可以在两次冲洗鼻腔之间用生理性盐水喷鼻以软化血痂,湿润黏膜。 鼻窦炎、鼻息肉手术后出院后的护理: 鼻内镜手术只是慢性鼻窦炎治疗的开始,一般手术后4~5天出院。出院后3~6个月的复诊、换药、服药等综合治疗是手术的延续,这个时间是基于术腔创面的愈合所需的时间,鼻内镜术后术腔创面愈合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术后1~2周,为水肿渗出阶段,创面黏膜反应性水肿,术腔内有血液、纤维素渗出,分泌物潴留,在创面凝固成干痂。这时需要应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保持术腔清洁。(2)术后3~10周,为上皮化开始阶段,术腔黏膜开始再生、上皮化,同时术腔有水肿、囊泡形成,生理性恢复与病理性改变相互竞争,这个阶段是术后护理的重要阶段,患者需按时复诊,医生清理术腔中的囊泡和黏涕等,防止术腔粘连,患者继续应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以及生理性盐水喷鼻。(3)术后10~24周,为上皮化完成阶段,术腔黏膜在3个月完全愈合,到6个月最终完成上皮化。因此,复诊的时间安排是出院后第7--10天复查一次,第3~6个月每月一次,当然如果出现鼻部不适或脓性分泌物较多时则需及时就诊。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作,单独依靠鼻内镜手术而不注重术后护理和用药,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术后护理和用药对减少黏膜水肿,及时清除分泌物,促进黏膜上皮化,以及对患者早日康复和预防复发等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术后用药参考: 很多患者不清楚怎么术后用药,我把术后用药的情况写下来供患者参考: 1)术后应用抗生素:罗红霉素150mg,每日两次口服,或头孢呋辛(对头孢不过敏者用)0.25,每日两次口服。口服7到10天左右,桉柠蒎软胶囊0.3,每日三次口服。口服一个月至三个月。 2)氧氟沙星滴眼液 4—5滴点患鼻,每日三次;可的松眼药水4--5滴点患鼻,每日三次。糖皮质激素(曲安奈德鼻喷雾剂或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或者用辅舒良鼻喷雾剂均可)喷鼻,至少一个月或三个月。 3)术后冲洗鼻腔:生理盐水500ml+地塞米松10mg+庆大霉素16万单位冲洗鼻腔,每天早晚各一次,冲洗一个月至三个月。 4)术后患者每10天左右复查一次,至一个月,然后第二个月每半月复查一次,从第三个月至第六个月,每月复查一次至治愈。
患有鼻炎-鼻窦炎的患者们,你们可能被鼻部疾病所困扰,有的患者可能对鼻炎-鼻窦炎不太了解,现在我对鼻炎-鼻窦炎病情及治疗做一简单介绍,希望患者看到后对自己的病情有所认识。 急性鼻炎又称“感冒”,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腔粘膜的急性炎症性疾病,俗称“上风”,有传染性,四季均可发病,冬季更多见。病毒感染是首要病因,初期表现为鼻内干燥、灼热或痒感及喷嚏,继而出现鼻塞,水样鼻涕,嗅觉减退及闭塞样鼻音,继发细菌感染后出现流脓涕,可伴有头疼及发热。慢性鼻炎是鼻腔粘膜和粘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以鼻腔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多、无明确致病微生物感染、病程持续数月以上或反复发作为特征。慢性鼻炎是一常见病,多为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者为鼻腔用药不当所致。多表现为闭塞、头疼、头晕,闭塞性鼻音及嗅觉减退。检查多发现鼻腔粘膜充血,下鼻甲肿胀。鼻窦拍片正常。 鼻窦炎是鼻窦粘膜的化脓性炎症,主要表现为鼻塞、脓涕(恶臭)、头痛或局部疼痛。鼻窦拍片表现为双侧鼻窦内有慢性粘膜肥厚,或者有脓性液平面。鼻窦炎必然同时合并有鼻炎,两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过程相同,且相辅相成。近年来已将鼻窦炎病名改为鼻-鼻窦炎。鼻窦分为四对窦腔: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其中上颌窦炎最常见,可限于一窦,也可多窦发病,甚至全组鼻窦发病,上颌窦炎多为下午前额部头痛,前组筛窦炎与上颌窦炎相似,后组筛窦炎与蝶窦炎相似,额窦炎多为晨起头疼,午后缓解,蝶窦炎多为眼球深部或枕部疼痛晨轻午后重。 急性鼻炎抗感冒治疗后多好转治愈,慢性鼻炎多下鼻甲粘膜的激光、部分切除、下鼻甲的外折治疗后多好转。鼻窦炎较复杂,鼻窦炎的窦口小,鼻道狭窄而曲折,易于阻塞,引起鼻窦通气引流障碍。近年的观点认为,窦口及邻近鼻道的引流和通气障碍是鼻窦炎发生的最重要的机制。功能性鼻内镜外科及建立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手术以使窦口及邻近鼻道保持永久通畅的引流和通气,即可达到治愈鼻窦炎的目的。 1886年Miclicz报道了经鼻行上颌窦穿刺术,这被认为是经鼻鼻窦手术的开始,1915年Halle报道了经鼻行筛窦切除术,1901年,Hirshman首先采用改良的膀胱镜检查鼻和鼻窦,1925年美国纽约鼻科医生Maltz提出了“鼻窦镜检查”一词。1967年Messerklinger在文献中提到了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概念。1985年,Kennedy将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的概念引人美国。我国的鼻内镜手术创立于20世纪80年代,进10年来,随着对鼻内镜的手术的发展及对鼻窦炎在认识,形成了我国鼻内镜外科学的系统理论。研究表明慢性鼻窦炎的发生于窦口鼻道复合体的病变所导致的鼻窦引流口阻塞有关;清除病变,开放阻塞的窦口、恢复鼻腔、鼻窦的通气引流功能后,病变的粘膜多可恢复正常,遭到破坏的粘液纤毛清除功能和腺体功能可得到恢复,从而实现治愈慢性鼻窦炎的目的。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所认为的鼻窦粘膜的病变状态是不可逆的观念,奠定了FESS(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的理论基础。鼻内镜手术的目的是:拓宽了鼻腔和鼻窦间的联系空间,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正常的解剖结构和粘膜,对局部生理功能的保护贯穿于整个手术治疗的过程中。 现在鼻内镜外科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发展,以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为主要治疗对象的鼻内镜手术,促进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诸多疾病的诊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也促进了相关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影像学等学科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该技术的内涵更为丰富,应用范围在不断延伸,病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了眼科和颅底外科的治疗手段,推动了学科整体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让大多数的患者受益。
气温回升,丘疹性荨麻疹病人越来越多,我们一向对病人叮嘱,一定要勤晒床上用品,很多人不以为然。认为住高层,自己也比较注意卫生,不会是虫子引起的疾病。这是在患者床上发现的一个活的虫子。手机拍的虫子蠕动着的照片,不是很清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