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怎样治疗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概述对于糖尿病肾病,传统中医无此病病名,鉴于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水肿,故而有学者将其划分到“水肿”和“肾消”范畴。但是,考虑到其他疾病也可能引起水肿,如肝硬化、心功能衰竭等,加之“肾消”是多种因素引发肾元虚衰的总称,有学者就指出,这样划分不具有典型性。对于现代医家而言,将糖尿病肾病命名为“消渴病肾病”,似乎更加贴合,并且结合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同症状表现,将其具体分为消渴病水肿、消渴病肾劳等。病因病机中医认为,糖尿病肾病病位在肾,随着病情进展,可影响到多个脏器功能,如心脏、肝脏、脾胃等。在致病因素的探讨上,普遍认为与禀赋不足、六淫邪毒、误用药物有关,同时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过度劳累,也是糖尿病日久形成肾病的主要原因。而对于病机的讨论,现代医家认为其病机特征可根据病变时期划分。其中,糖尿病肾病病变早期以“阴虚为本”为主要特点,可伤及肝肾功能。病变中期以“脾肾阳虚”为特征。病变晚期的典型病机则为“肾阳衰败”,可累及患者多个器官及组织功能。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关注病因,正确选择治疗时机。糖尿病肾病进展到一定程度后,会导致患者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要想发挥中医的治疗优势,需要分析致病因素,找到病因,再给予对症治疗,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准则。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不仅在于通过中医药对肾病治疗,也重视利用中医治疗思维,预防糖尿病肾病所引起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祖国医学从“治未病”角度去认识本病,认为气虚血瘀贯穿本病的发生、进展的全程,根据病变情况,提出不同治疗策略。①病变早期:病因主要为“肝肾气阴两虚”,可选用黄芪、大黄、太子参、麦冬、血竭等中药;②病变中期:病因主要是“脾肾阳虚”,选用黄芪、人参,大黄、肉桂、水蛭等中药,临床多采用温肾填精方,选用右归饮加减疗法;③病变晚期:病因多为“肾阳衰败”,选用牛膝、附子、茯苓、泽泻、熟地黄等科学配伍。无论何种证型,中医临床均在方剂中添加黄芪,补气益气功效显著,现代药理学证实,黄芪具有双向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中医临床对于病变中期和病变晚期患者,在常规结肠透析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积雪排毒汤灌肠治疗,被证实具有延缓肾功能衰竭进展的显著疗效。做好预防,准确控制可逆因素。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除正确分析中医病因外,也要关注可逆因素,并对其严格控制。糖尿病肾病患者会出现肾功能损伤,但是距离发展到慢性肾功能衰竭,尚需要一定时间,在此过程中,如果控制良好,则会延缓进程。如果控制不良,肾损伤程度会明显加快。因此,有效控制可逆因素,是中医治疗的关键所在。可逆因素主要包括原发病、其他基础疾病及外界因素。原发病是指糖尿病,中医治疗以稳定血糖水平为主。其他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心力衰竭,中医强调关注基础疾病的原因在于上述慢性疾病有可能引发身体应激反应,因而加以重视。中医关注外界因素,是因为痰热、风燥、风寒侵袭、风热感冒等均会导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加重,导致肾功能进一步损伤。结合可逆因素特点,开展中医药治疗,既可发挥治疗作用,亦具有预防效果,加以预防,突出中医治标又治本的优势。辨证论治。(1)丰富传统治疗理论: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首要在于积极控制原发病。临床经验表明,传统中医治疗糖尿病,主要根据“三消理论”进行论治。现阶段,医学界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三消论治”在细节上的缺陷有待完善,因此在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时,应该更深入的研究“三消论治”将现代医学技术融入其中,把患者病情检查指标全部展现出来,从整体观念入手,以辨证辨病为原则,将新“三消论治”思维运用其中。(2)实现疾病标本兼治:通过大量实践总结认为,在为糖尿病肾病患者提供中医辨证论治时,主要目的在于结合患者证型,提供对症用药,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服用中药,强化患者用药依从性。中医认为,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是脏腑阴阳失衡,而外因则是湿热和热毒,调解阴阳为本,活血化瘀为标,标本兼治。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论治糖尿病肾病时,为保证整体效果,降低毒副作用,应避免使用产生肾脏毒性的中药材,如斑蝥、关木通等,防止加重肾功能损伤程度。小结综上所述,糖尿病肾病病程长,病情迁延不愈,常规西药虽然能发挥一定治疗作用,但是患者长期服药,会出现多种副作用,总体治疗效果有限。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在关注病因的基础上,对疾病可逆因素积极控制,并且突出中医辨证论治的价值和优势。通过实践经验证实,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我们公众号“肾气十足”也推出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循证文章,临床上效果好的中医案例。目前中药材对糖肾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虽然比较多,但是在分子生物学、基因学相关研究上,尚存在很多问题。未来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仍然需要坚持以辨证论治为主,可通过深入研究,找出中药治疗的作用靶点,并且强化对病理知识的认识,为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提供更多切实依据,真正发挥祖国医学在疾病治疗和预防中的效能。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硕士、博士授位点,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和国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中医肾病专业科室,国家临床糖尿病研究基地核心科室。叶传蕙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专家,是首批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及“四川省医疗卫生终身成就奖”称号的专家,也是我院肾病科的创始人。我科设有肾病专科诊断室3间,叶传蕙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工作室1间,中医特色治疗室1间、抢救室1间,专科病床50张。年门诊量6万多人次,年出院1000余人次。我科现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四川省名中医5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后备人才1人,卫生厅学术与技术后备人才1人,全国名老中医师承导师1人,四川省第五批师承指导老师1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3人,主任医师9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4人,博士3人,硕士4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6人。参与研究200余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中文核心论文600余篇。著名专家叶传蕙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级名中医;叶学锋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名中医;李明权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名中医、叶传蕙名中医工作室负责人(国家级);詹华奎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名中医、省级詹华奎名中医工作室负责人;杨涛教授:主任医师,四川省名中医、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与科技带头人;包宗昭教授:主任医师,退休专家。陈彤教授:硕士生导师、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与科技带头人;易晓颖教授: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专家;科室医生团队还有:马跃先副主任中医师、鄢红副主任中医师、牟虹副主任医师、王辞晓副主任中医师、赵良斌副主任中医师、徐博君副主任中医师、黄佑群副主任医师、杨旭博士、陶恬博士、谢灯飘留美博士后、吴玲博士,叶乃菁博士后。常规进行肾脏穿刺活检术,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深静脉置管术、Cuff导管;运用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中药结肠透析等中西医治疗,专治糖尿病肾病的院内制剂糖肾降蛋颗粒、糖肾降浊颗粒;擅长中医治疗急慢性肾炎、尿路感染、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多发性骨髓瘤肾病、血管炎肾损害、多囊肾、痛风肾、肾结石、肾积水、水肿、腰痛、尿血、尿频等疾病,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其中叶传蕙教授带头研制的肾康注射液、肾康栓等药物疗效经临床长期验证疗效显著,尤其是研制的糖肾降蛋颗粒、糖肾降浊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显著。现拥有血液透析床位48张,病床50张,年门诊量5万人次;慢病管理门诊建档300人次。肾二科团队善治疑难杂症,解除你的病痛,为你的肾脏健康保驾护航。科室专家团队定期进行中医住院诊疗查房指导治疗,亲自为患者制定中医治疗方案。擅治病种:急性肾衰、慢性肾脏病、急进性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肾病综合征(包括激素抵抗型、激素依赖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病、痛风性肾病、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梗阻性肾病、多发性骨髓瘤肾病、血管炎肾损害、复杂性尿路感染、硬化性肾病、多囊肾、脂蛋白肾病、腰痛、虚劳、水肿、蛋白尿、血尿等。中医特色治疗:灸法、耳穴、督灸、穴位贴敷治疗、中药灌肠治疗、药物熏蒸、护身操、五行掌、结肠透析等,效果显著。科室地址:成中医附院第二住院部7楼联系电话:028-87765647(医生办公室)028-87710730(透析室)028-87783294(护士办公室)028-87783734(慢病管理门诊)
督灸
我院肾病二科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重点科室,是国家教委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硕士、博士授位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GCP基地之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肾脏病重点实验室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国家临床糖尿病研究基地重要成员。1985年被列入《中国科研机构要览》,经国家科委批准,确认为是有能力承担对国内外进行中医、中西医结合内科急危疑难重症进行咨询工作,进行交流的科室。叶传蕙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专家,是首批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及“四川省十大名中医”“四川省首批医疗卫生终身成就奖”称号的专家,也是我院肾病科的创始人。肾病二科门诊有专科诊断室6间(名医堂专家门诊3间,专科门诊3间)。年门诊量约6万人。肾病专科病房共设病床50张,中医特色治疗室1间、抢救室1间,国家级名老中医叶传蕙经验传承工作室1间。通过数十年的临床科研实践,肾病二科已经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中西医结合专业技术队伍。该科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四川省中医药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四川省名中医5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后备人才1人,卫生厅学术与技术后备人才1人,全国名中医师承导师及继承人各1人,四川省第五批师承指导老师及继承人各1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3人,主任医师9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4人,博士3人,硕士4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6人。著名中医药专家有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级名中医、中医肾病大师叶传蕙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级名中医叶学锋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名中医舒惠荃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四川省名中医李明权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名中医詹华奎教授、退休专家包宗昭教授,四川省名中医杨涛主任医师,还有陈彤主任医师、易晓颖主任医师、马跃先副主任医师、鄢红副主任医师、牟虹副主任医师、王辞晓主治医师、赵良斌主治医师、徐博君主治医师、黄佑群主治医师,肾二科团队善治疑难杂症,解除你的病痛,为你的肾脏健康保驾护航。科室专家团队定期进行中医住院诊疗查房指导治疗,亲自为患者制定中医治疗方案。参与研究200百余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中文核心论文600余篇。肾病二科主要采用中医诊治病种有水肿、蛋白尿、血尿、急、慢性肾衰、慢性肾脏病、急、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炎、肾病综合征(包括激素抵抗型、激素依赖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隐匿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病、痛风性肾病、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急、慢性尿路感染、梗阻性肾病、多发性骨髓瘤肾病、血管炎肾损害、复杂性尿路感染、硬化性肾病、多囊肾、高尿酸血症、原发及继发性高血压、脂蛋白肾病、腰痛、虚劳、血尿等,尤其中医特色治疗项目多样如灸法、耳穴、穴位贴敷治疗、中药灌肠治疗、药物熏蒸等,运用护肾操进行运动康复治疗,疗效显著。科室地址:成中医附院第二住院部7楼联系电话:028-87765647(医生办公室)028-87783294(护士办公室)
一般来说,肾阴虚就是在症状上主要表现为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两颧潮红,口干舌燥,盗汗遗精,舌红少苔等阴虚内热的症状,这个时候最适合服用我们所熟悉的六味地黄丸。肾阳虚则在症状上多表现为腰膝冷痛酸软,肢冷畏寒,尤其腰以下发凉,平时总比别人多穿两件衣服,夜尿频多,精神疲惫,阳痿,水肿,小便清长、失禁或不利,舌质淡等阳虚内寒的症状。有这些情况就要选用专门用来治疗肾阳虚的桂附地黄丸,它是温补肾阳的经典方剂。糖尿病、高血压、更年期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现代虚劳疾病,根据个人体质及疾病的发展过程,可能是肾阴虚也可能是肾阳虚,在辨明阴虚或阳虚后,才可对症选用六味地黄丸或桂附地黄丸。根据自己身体症状,必须要对症下药,辨证施治,弄清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是关键。一定要到医院咨询专业医师。补药不能乱吃,补肾也不能乱补。
金蝉花的功效:金蝉花也称蝉菌蝉蛹草,金蝉花又叫蝉花、虫花、冠蝉、蝘花,金蝉花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名贵中药材金蝉花配伍用药材、滋补药膳或作为保健品,治外感风热、发热、头昏、咽痛。金蝉花药名:金蝉花别名:虫花、冠蝉、蝘花性味:甘;寒;无毒主治:外感风热;发热;头昏;咽痛;单板机疹初期;疹出不畅;小儿惊风;目赤肿痛;翳膜遮睛;夜啼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药材基源:金蝉花为麦角菌科真菌蝉棒束孢菌的孢梗束、大蝉草的子座及共所寄生的虫体。蝉花也称蝉菌蝉蛹草。金蝉花的作用:金蝉花具有提高免疫力、抗疲劳、保肾、改善、睡眠、抗肿瘤、保肝、抗辐射和明目等多重作用,是神奇的古老中药。人工培养的蝉花含甘露醇2.18%、多糖21.73%,氨基酸19.76%,虫草素0.005%,腺苷0.05%,这与天然冬虫夏草相似,但砷、汞、铅等有毒重金属没有检出,这比天然冬虫夏草安全。因此,金蝉花可以作为冬虫夏草的代用品,同样可以达到滋补养生的作用。
1、黄芪鲤鱼汤的组成:鲤鱼或鲫鱼1条(约300克—500克)、生黄芪30克、赤小豆30克、莲子肉30克、芡实20克、砂仁10克。浮肿明显者可加冬瓜皮30克,茯苓30克;脾虚便溏者,加白术30克,茯苓30克。煎服法:布包浸泡10-15分,大葱白1根,姜1块洗净,葱切段,姜切片,不添加盐及其他调味料,水开后文火煎煮1-2个小时。鱼汤煎至到100-150毫升为宜,一剂分2次服用,喝汤吃鱼,每周1-3剂。2、黄芪鲤鱼汤的功效:鲤鱼性味甘温,具有除湿利水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咳逆气喘上气,妊娠水肿等症。黄芪味甘性平,入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之功。另配赤小豆活血利水,莲子肉健脾养阴涩精,生姜温胃散水、和胃降逆,砂仁醒胃降浊。白术、茯苓、冬瓜皮健脾渗湿利水,诸药合用,具有益气养阴、健脾和胃、活血利水之功。现代研究:鲤鱼的蛋白质不但含量高,而且质量也佳,人体消化吸收率可达96%,有助于提高机体的白蛋白的合成,从而达到利尿的目的。黄芪能够促进肝脏白蛋白的合成,提高血清白蛋白的浓度;黄芪可以增强机体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促进机体产生抗体,从而对免疫系统有明显的调整作用。黄芪还可以减少肾病患者的蛋白尿。3、黄芪鲤鱼汤的适应症:(1)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肾性水肿者。(2)营养不良性浮肿。注意事项:(1)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即使有低蛋白血症和水肿,也应谨慎食用黄芪鲤鱼汤。(2)根据患者的味口,服用黄芪鲤鱼汤的次数和每次食用量应灵活掌握,以不影响食欲为佳。
这几天又遇见好几例患者被“骗”的事情,都是家庭经济并不宽裕,经济拮据,为了给自己的小孩治病,倾家荡产,但是十万元没有,本来就是慢性病治不好,只能控制的肾病,到了某些体制的医院被告知可以治愈,完全治愈,患者患病心急如焚,还是没有经得住铺天盖地的“广告”,就这样子,救命钱没有了。接着下来还是要继续治疗,欠债,奔走....我想说的是协和医院、华西医院、新桥医院等知名大医院都么有承诺完全治愈慢性肾脏病,但竟然还有这么多的“广告”等谎称可以治愈,千方百计各种宣传自己,为何没有人去监管????为何还有人去相信这些荒诞的宣传,我们宣传的不够?还是..........................
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近年来,伴糖尿病的慢性肾病(CKD)患者需要进行替代治疗的数量也明显增加,并且透析开始时间较其他原因的 CKD 患者早。在美国 443 名肾脏专科医生的调查中,60% 的医生表示会给予伴糖尿病的 CKD 患者较早的肾脏替代治疗。我国情况也基本相同。那么伴糖尿病的 CKD 患者真的需要较早开始肾脏替代治疗吗?近期发表在 NDT 杂志的这篇系统综述给了我们一些提示。本综述筛选了 340 篇文章,最终入选了 11 篇,其中 4 篇为前瞻性研究,7 篇为回顾性研究。发表时间为 1999 年~2014 年。单研究入选人数 100 人~896546 人,糖尿病患者比例 34%~100%。主要入选研究结果如下:Kazmi 等研究显示开始透析时 eGFR 每升高 1mL/min/1.73 m2导致患者随之的死亡率增加;并且低危透析患者(无糖尿病,无心衰及无冠心病)的全因死亡风险也随开始透析时 eGFR 的增加而增加。Lassalle 等的研究显示开始透析时较高的 eGFR 导致透析相关死亡增加。Wright 等的研究是目前为止入选患者数量最多的研究(896546 人),结果也显示较高的透析开始 eGFR 与透析相关死亡增加相关。此结果在伴或不伴糖尿病的患者群中无差异。Clark 等的研究显示较早的开始血液透析(eGFR>10.5 mL/min/1.73 m2)导致患者死亡率增加 18%。Jain 等研究显示较早开始的腹膜透析(eGFR>10.5 mL/min/1.73 m2)和中期开始的腹膜透析(eGFR:7.5-10.5 mL/min/1.73 m2)与晚期开始的腹膜透析(eGFR<7.5 mL/min/1.73 m2)相比,患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IDEAL 研究纳入了 eGFR10-15 mL/min/1.73 m2的患者,研究显示透析开始的早晚对患者死亡率无明显影响;研究中提出患者尿毒症症状才是决定患者透析开始时机的决定因素。Harris 等对 IDEAL 研究中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医疗花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生活质量与透析开始早晚无明显相关,较早开始透析患者伴随较高的医疗花费。此综述共入选 581445 名糖尿病透析患者。其中 6 个研究显示较低 eGFR 开始的透析与患者较高的生存率相关;1 个研究显示患者生存率与透析开始早晚无关;2 个研究显示较早开始透析与较高患者生存率相关;IDEAL 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透析开始早晚与生存率无关。透析可以帮助 CKD 患者排出体内毒素,改善尿毒症症状,同时也伴随一些风险。例如:血液透析导致的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抗凝副作用、心脏的低灌注及残肾功能的丧失等;腹膜透析导致的腹膜炎及腹膜损伤等;同时透析导致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以上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率增加。所以,CKD 患者,特别是伴糖尿病的 CKD 患者开始透析的时机非常重要。IDEAL 研究提出患者尿毒症症状才是决定患者透析开始时机的决定因素。由于目前尚没有大规模、高质量的糖尿病 CKD 患者透析开始时机的研究,导致此系统综述存在一些局限。但是,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结果多数不支持给予糖尿病 CKD 患者较早的肾脏替代治疗。作者认为目前对于伴糖尿病的 CKD 患者透析开始时机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患者尿毒症症状、糖尿病并发症、生活质量以及患者主观意愿等多方面因素,而不是单纯由 eGFR 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