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近视现状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国民视觉健康报告》称:我国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患病率都超过70%,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已经高居世界第一位。研究显示,2012年我国5岁以上总人口中,近视和远视的患病人数大约5亿,其中近视的总患病人数在4.5亿左右,患有高度近视的总人口高达3000万。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患病率都超过70%,并逐年增加,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已经高居世界第一位。保守估计,各类视力缺陷导致的社会经济成本将高达5600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高达1.1%左右。算上视觉健康对生命质量的损失,占GDP的比例将达到2.93%。若没有有效的政策干预,到2020年,我国5岁以上人口的近视患病率将增长到51%左右,患病人口将达7亿。所以,近视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当代和未来人口素质的“国病”。 近视的危害近视是指眼的屈光系统发育“不匹配”,光线通过眼球屈光系统后成像于视网膜前,简单地说就如同照相机的镜头不对焦了。中低度近视眼本身并不可怕,只是需要戴眼镜而生活不便。但高度近视时眼轴过度延长则带来很多潜在的眼科疾病风险,按既往的研究, 400度(-4.00D)以上近视并发视网膜病变风险较正视眼增高(5%),800度(-8.00D)以上近视并发视网膜病变风险则大幅增高(40%)。高度近视的并发症主要是眼底病变如: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脉络膜萎缩、黄斑出血、黄斑裂孔等,这些病变会严重影响视力和视觉质量。高度近视已成为我国盲和低视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未发生近视的儿童积极预防近视发生;对于已经近视的儿童控制近视进展以避免发展为高度近视;对于已经是高度近视的群体则需密切观察,对其用眼和生活方式做正确的指导是视光学从业人员的重要任务。近视预防三板斧对于未发生近视的儿童应积极预防近视发生。方法和措施可总结为“三板斧”。一、足量的户外活动越来越多的研究和证据表明,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而户外活动能获得很好的近视预防效果的原因在于户外的光照度非常大,是室内光照度的几百倍。光照度,而非光谱,是近视预防的核心要素。所以预防近视的关键在于足够的照度,而非使用什么样的照明工具(光谱不同)。这里说的不是“户外运动”而是“活动“,即是说,只要呆在户外,而不一定需要运动,哪怕是在户外阅读、写字、上课等都可以达到预防近视的目的。如果要使户外活动发挥预防近视的作用,每天至少要有累计2小时的时间呆在户外才能预防近视眼的发生,但现在的孩子功课时间长,学习任务重,可能很难保持每天2小时的户外时间,怎么办呢?最新的研究认为,间歇暴露在户外的近视预防效果是优于连续2小时户外暴露的。所以,孩子可以增加户外活动的频率,如增加课外活动,在户外做作业,在户外上课,课件休息呆在户外,上学和放学步行,增加户外运动等方式。所以,户外活动是非常有效、完全免费的近视预防方法。关键在于家长和学校是否安排给儿童更多的户外活动机会。但要注意的是,研究发现,户外活动仅对未发生近视的儿童有效,而对已经近视的孩子则作用非常有限。所以户外活动是有近视预防作用,而无控制作用的。近视应防范于未然,在未发生近视前(如学龄前)多给孩子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吧。二、减少近距离用眼近视其实是一种生物进化的表现。现代社会人们对近距离用眼的需求大幅增加,事实上很多孩子看近的时间比看远的时间还多,而过多的近距离工作会被身体认为“看近是主要的用眼状态”,眼球在发育的过程中就变成了更适用于看近的近视眼了。所以减少近距离工作,尤其减少连续的近距离工作是预防近视的方法。老师和家长应该注意给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张弛有度,避免连续近距离作业。一般说来,每连续近距离阅读40分钟,应休息远眺10分钟。三、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家长最关心的就是怎样发现儿童“近视的苗头”。传统的做法是,当发现孩子出现视物喜近、头位异常(偏斜)、看电视眯眼现象时就怀疑近视了。然而当上述情况发生时,常常近视已经发生,甚至是高度近视了。临床上首次验光发现近视在-6.00D(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屡见不鲜。而给儿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则是最好的近视预警方法,应该从3岁开始就到正规机构为孩子建立眼屈光发育档案。什么是屈光发育档案?就是对眼球的发育过程做一记录,即定期记录角膜曲率、眼轴、睫状肌麻痹与小瞳验光结果、眼压、身高等指标,连续跟踪儿童眼球和身体的发育情况,当这些指标异常向近视化发展时,能及时发出“预警”,以引起家长重视采取措施,避免或延后近视的发生。近视控制三板斧对于已经近视的儿童又怎么办呢?在预防近视三板斧的基础上还要加上近视控制的“三板斧”,以期能延缓近视发展,尤其是避免发展为高度近视眼。一、验配合适的眼镜不同儿童的近视发生和近视状态是不同的,验配眼镜也不能“一刀切”。需要结合双眼的眼位(有无内、外隐斜)、调节力、屈光状态(有无屈光参差,有无过高的散光)等多种因素来考虑给配镜处方的。可能验光同样是300度(-3.0D)近视的两个儿童,300度是准确的屈光检查结果;但其配镜处方却不同,一个孩子需要用275度(-2.75D)的眼镜而另外一个孩子需要用325度(-3.25D)的眼镜——这是合适的处方。配镜处方不但需要“准确”的验光(获得单眼的屈光状态参数),更需要视功能、双眼视检查(双眼的协调配合状态)等多种视光学检查结果的参考,所以需要到专业的机构检查获得合适的眼镜处方。此外,除了配镜处方外,还要根据孩子的检查情况选择不同的功能性镜片(如渐变镜、双光镜、周边离焦控制镜等),不同的戴镜方式等以达到最佳近视控制效果。——配镜“合适“比”准确“更重要。二、角膜塑形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证明角膜塑形对儿童近视进展有明确的、有效的控制作用,但角膜塑形镜的验配有较严格的适应证和指针,并且价格相对较贵。有条件的家长应带孩子到有资质的验配机构接收检查和验配。同时要注意,角膜塑形镜有较强的医学属性,配戴的孩子一定要遵医嘱,并按期复诊。三、低浓度阿托品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低浓度阿托品(0.01%)可以有效延缓儿童近视的发展,是最有前景的药物近视控制方法。阿托品抑制近视进展的机制并非是早期认为的解除睫状肌调节的作用,而是直接拮抗视网膜、脉络膜或巩膜上的特殊受体而发挥作用的,所以托吡卡胺(如双星明、美多丽)等散瞳药物(没有相应的受体拮抗剂)是没有近视控制作用的。长期使用阿托品可能会出现畏光、看近困难、接触性结膜炎、口干等不良反应,虽然0.01%的低浓度阿托品副作用极少,但仍有部分人群有不良反应表现。目前我国还没有现成的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希望能早日看到该药能被批准用于临床。
问题:是不是只要眼轴变长了就代表近视增长了呢? 眼轴增加的长度和近视增长的度数有什么关系? 眼轴增加了多少代表近视度数有可能增加呢?01、为什么配戴角膜塑形镜要检查眼轴,眼轴对于评估角膜塑形镜的控制效果重要吗?到目前为止,已经有非常多的研究报告指出,青少年近视增长中常伴有眼轴的增长,而一般眼轴的增长表现为眼球后极部形态呈椭圆状,周边视网膜相对中心呈远视性离焦,进而影响屈光发育。此外有研究表明,眼轴长度增长过快是目前影响青少年近视发展过快的重要因素。02、是不是只要眼轴变长了,就表示近视度数增长了呢?儿童的眼睛发育在青少年时期仍然存在,所以眼轴变化作为发育的一部分,每年会有自然增长值(属于生理性的眼轴增长,因个体差异,每年变化在0.1mm-0.3mm,个别情况甚至超过0.3mm),所以并不是眼轴增加了就代表近视度数增长了。临床上医生会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例如年龄,性别,身高,角膜曲率等综合评估。03、青少年眼轴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除了影响比较大的年龄之外,性别,身高体重的个体因素;近视家族史,种族的家庭因素;近距离用眼,户外活动,饮食,季节变化等均会影响眼轴增长。04、眼轴增加的长度和近视增涨的度数有关系吗?眼轴长度的变化值和近视进展度数有很高的相关性。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准确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眼轴增长1mm对应具体近视度数增长多少度,我们暂时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眼轴的增长和近视度数的变化需要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准确判断。05、眼轴增加了多少才能代表近视度数有可能增加呢?一般我们对患者每年进行一次眼轴的测量,就是为了更好地关注这个眼轴发展的趋势,理论上讲:青少年在不同年龄以及不同情况下生理增长值都是有所不同的。我们去除相应的生理增长值后仍有增长的部分,才可能被评估为可能增加的近视度数。影响眼轴生理变化的因素有很多,而且每个孩子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目前并没有针对不同情况孩童的眼轴生理增长值数据。临床医生更多的是根据相关影响因素及经验综合判断。06、怎样才能更精确的评估近视度数的变化呢?如果想要准确了解目前具体的近视度数的状态,那么就需要停戴三周到四周,至完全洗脱后重新进行综合验光检查,那么就会相对比较准确了。因为青少年眼睛发育较快,所以建议每两年可以停戴重新检查。而日常复查,则是可以通过利用眼轴数据与近视增长度数的高度相关性来评估近视控制的效果。
什么是试戴简单来说就像我们买衣服试穿一样,看尺码合适不合适,角膜塑形镜验配也是一样,需要戴上试戴片,找到自己的镜片“尺码“。所有的硬性接触镜验配都进行试戴。试戴的目的是什么01、进一步筛查孩子适不适合戴塑形镜有些家长和孩子会疑惑。为什么我们之前经历N多种检查还要再次筛查?这是因为虽然之前有很多种检查,但是还是有很多种检查是由验配师进行判断的,例如:眼睑的松紧度、眼角膜的形状及变化规律等等。综合之前一系列检查结果才进一步评估患者适不适合戴,戴什么类型镜片。试戴中出现的镜片偏位可能性预估。不符合条件的小朋友,还是不能给予验配。(所以不是所有近视的孩子都可以配戴角膜塑形镜哦)02、为符合条件的孩子找到适合的镜片试衣服的时候会测量腰围,腿长等,角膜塑形镜也有自己的参数,例如:镜片直径,弧度,近视降度。这些参数决定了镜片在孩子眼睛上的位置,镜片位置又决定了第二天的塑形效果、裸眼视力。这些参数是至关重要,必不可少的。通过试戴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验配师的验配成功率,减少以后调整镜片可能性。当然不可避免有些特殊参数还是需要通过过夜试戴来找到适合自己参数的品牌镜片。03、提高孩子家长对角膜塑形镜的认知有一部分小朋友和家长第一次接触角膜塑形镜,非常陌生,心里会有抵触感。通过试戴让家长和孩子大概了解塑形镜的操作过程。以便加强将来家长和小朋友的沟通配合。对于部分短时间试戴,视力就能提高的小朋友,增强了对角膜塑形镜的作用信心。
角膜塑形镜对卫生条件的要求很高,镜片表面如果有划痕的话不仅会影响镜片的使用寿命还会影响眼部的健康。那么角膜塑形镜镜片划痕是如何产生的呢?划痕原因01、指甲过长、护理不当在刚开始戴镜的时候,我们都会向新手强调:一定要剪短手指甲,这是因为在揉搓镜片的时候长指甲容易使镜片产生划痕。所以建议配戴者们指甲的长度最好不要超过指腹前端的肉,并且保持指甲边缘平滑。02、手部粗糙、皮肤疾病如果配戴者的手指和手掌的皮肤比较粗糙,并且还有皮炎或者其他的皮肤疾病,那么不仅会使镜片产生划痕,还有可能会污染镜片,从而造成你的眼部感染。建议此类配戴者在配戴镜片时让他人来操作镜片。03、小心放取、避免划痕使用有镜片夹的盒子时,小心不正确的操作方式会使镜夹边缘划到镜片,正确的存放手法应该是要先用手指推开夹子再捏取镜片向上抽出。04、失手掉落、操作不当在使用角膜塑形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状况,镜片不慎掉落更是常见之事,这个受伤过程则可能会让角膜塑形镜不幸负伤。如果你再用错误的姿势拿取它,那么就会伤上加伤了......当镜片不小心掉在桌子上后,凸面朝上时应使用吸棒吸附镜片后拿起来,凹面朝上时用手沾水后吸附拿起。05、超期使用、耐用度弱角膜塑形镜材料的物理特性兼具了硬度和弹性这两点,保证了可操作性和耐用性,但镜片随着使用期限的增加,这些物理特性也会逐渐衰退,而变得脆弱。划痕后果01、镜片容易碎裂经常有家长对于镜片突然碎裂持有莫名之感。其实可能是和镜片之前受过伤有关,随着使用时间加长以及操作者清洗时某个用力的瞬间,镜片就会沿着划痕碎成两半。02、影响戴镜效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影响视力和舒适度,因为夜间佩戴时镜片后表面和角膜之间应该有一层泪液,如果镜片细微划痕较多,会形成泪液的“导流槽”,导致泪液分布不均甚至上皮层干燥,影响白天裸眼视力以及佩戴舒适度03、容易蛋白附着新镜片经过等离子处理,表面光洁,就像不粘锅涂层,镜片划痕破坏之后就容易引发蛋白和脂质沉淀吸附。04、增加眼部风险镜片是直接接触角膜的,正常光滑的镜片表面对角膜没有伤害,而严重磨损的镜片戴在角膜上,使得角膜上皮容易水肿或脱落而导致塑形效果差,眼部也会产生强烈的异物感。
角膜塑形镜现在青少年戴的居多,正因为是孩子,所以在清洗角膜塑形镜的时候往往都比较粗心,或者说没有成年人掌控角膜塑形镜熟练,随着时间延长,角膜塑形镜镜片不可避免会存留蛋白质等沉淀物,有些顽固性的蛋白质沉淀物在家无法彻底清洗干净。角膜塑形镜清洗不干净会出现什么问题?1、因蛋白沉积导致配戴不适感增加2、矫正效果欠佳、矫正视力效果不佳3、因镜片透氧性下降,继续配戴可能出现眼红、眼疼等情况小知识:切勿用自来水冲洗镜片,建议使用专用护理液冲洗镜片。如何判断角膜塑形镜是否清洗干净?在确认角膜塑形镜是否洗干净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判断蛋白质、油脂等物质是否粘附在镜片上。检查时只需要将镜片对着灯光进行观察即可,干净的镜片是非常透亮的,如果镜片上有沉淀物会感觉镜片像毛玻璃一样;当然要准确判断镜片是否护理干净还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累积,比如冬季手上的温度会导致镜片上产生雾气,在判断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误差。有经验的视光师对着灯光或通过裂隙灯检查镜片就可以初步判断孩子眼部健康情况和日常护理状态,因此如果角膜出现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前往专业视光医院或机构进行检查。角膜塑形镜一直清洗不干净是怎么回事?一直清洗不干净可能是角膜塑形镜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慎导致划伤的情况造成的;划痕过多导致镜片表层保护膜破坏,遇到此类情况需要前往专业验配机构请视光师进行检查,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原因以及改进方法。在日常的配戴过程中建议早、晚各清洗一次镜片,能够尽可能的避免角膜塑形镜清洗不干净的问题。如果配戴角膜塑形镜有半年及以上的时间,建议每两周深层处理一次镜片,复查时建议将镜片同时也带到医院进行检查、护理,这样也能够及时进行处理;最主要的是,如果自己处理不好镜片,就一定不要擅自去清理.
摘镜前确认镜片在黑眼珠上看桌面:嘱孩子头放正,双眼睁开向下看。扒上睑:左手中指撑开孩子上眼睑。看边缘:注意黑眼珠上方是否可见镜片的边缘。这一步是防止孩子在滴入润眼液后揉眼睛使镜片偏离角膜而出现“吸不下镜片”的情况。 摘镜前确认镜片有活动度润滑:在眼内滴入1~2滴人工泪液或润眼液。多眨眼:随着眨眼,润眼液进入镜片与眼表之间,形成新的泪液层,镜片才有充分的活动。摘镜时确认吸棒吸在镜片中周边区吸棒吸在镜片中央时产生的吸力远远大于中周边的吸力,中周边的吸取是防止吸力过大而弄伤角膜。 配戴OK镜、RGP需要经常去医院复诊,家长最关心的除了孩子的视力,还有孩子的角膜是否健康,注意这3点大大降低孩子角膜“受伤”的机率。总结:摘镜“三确认”:1.摘镜前确认镜片在黑眼珠上;看桌面、扒上睑、看边缘。2.摘镜前确认镜片有活动度;多润眼、多眨眼、再取镜。3.摘镜时确认吸棒吸在镜片中周边区。
1.角膜分5层:最表层称为角膜上皮细胞层。2.上皮层生长迅速,结合牢固,对绝大多数的细菌和毒素有很大的抵抗力。3.点脱全称:角膜上皮点状缺损,分5级。0级:无点状染色,仅数个点状染色;1级:有轻微划损,或散在点状染色稍多;2级:点状染色较密分布,伴有轻微不适;3级:有小片的上皮缺损,刺激症状较明显;4级:有较大片的上皮缺损,刺激症状重。如何处理/预防定期复查:及时掌握角膜的健康状况;遵循医嘱:2级以下的点脱,无需处理,摘镜后数小时至1天可自行修复;2级或以上则需停戴镜片,是否需要点滴其他眼药水遵医嘱;正确摘戴:避免因错误操作产生的点脱良好习惯:任何情况下不揉眼、勤洗手。日常注意在干燥、风沙、倒睫、揉眼、异物等情况下也会出现点脱的情况,所以日常也需要注意保护眼睛哦。
问题一:眼睛“扒不开”,并且容易闭眼睛主要有2个因素:害怕和方法不对理由:手指上有水渍时“拉开上下眼睑”会“打滑”,并且在双眼同时睁开的时候眼睑也比较容易固定。建议:双眼同时睁开和保持“扒”眼睛的手指干燥能够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问题二: 镜片容易戴到白眼球上个别配戴者前面的步骤都是好好的,但是戴好后一看镜片就偏到了眼白处。主要是在戴镜时双眼没有固视点,导致镜片在快要戴上的时候眼睛会不自主的乱转。建议:确保双眼睁开看着同一个物体且戴上镜片后2S之后再松手。问题三:一只眼戴好后,另一只眼很难戴上去建议:这类问题往往是配戴者配戴姿势不正确和左右不顺手导致的,出现这类问题可以参考上图进行配戴,建议现先戴难配戴的眼睛,之后再戴容易戴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