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荷兰医生van Valburg等在JBJS-Br上发表了一篇名为“Can Ilizarov joint distraction delay the need for an arthrodesis of the ankle? A preliminary report”的报道,研究了11例踝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的患者,0.5mm/次,2次/天,牵开5mm,带架子负重及活动,平均带架子15周(12-22周)。结果指出:所有患者疼痛减轻,55%活动度增加,50%关节间隙增宽。踝关节骨关节炎量表(AOS)和SF-36生活质量量表在术后1年和术后2年较术前均显著提高(P<0.05)。踝关节牵开术仍是一项相对较新的手术技术(提出至今不到20年),多项临床研究从不同角度报道了踝关节牵开术在对多种疾病的治疗结果,主要为踝关节骨软骨退变性疾病,研究指出踝关节牵开可以减轻疼痛,改善功能,缓解软骨下骨硬化等。
应用Ilizalov技术治疗糖尿病足、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下肢缺血性疾病目前开始成为热点,其机理是机械刺激能促进骨组织的再生潜能,而成骨首先要有血管的生成,目前初步应用效果显著!图示可见治疗前后血管再生情况及治疗前后双足外观。
一、什么是糖尿病足?答:糖尿病患者常出现长期的血糖和血脂代谢紊乱,易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和基底膜损害,形成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患者出现合并神经病变及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称为糖尿病足。它具有很强的致残性和致死性,其高位截肢率高达20%以上,最终结局常常是截肢和死亡。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时间多是在5~10年之间。故预防糖尿病患者足部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关键。二、糖尿病足的危害到底如何?答:糖尿病足病危害简要概括为“糖尿病足三高”: 1、死亡率高:由于截肢手术创伤大,而且截肢后生活质量明显下降,造成病人身心俱损,所以术后 患者死亡率很高:6个月内的死亡率为20%,而截肢5年后的死亡率甚至高达50%-70%。2、发病率高:根据流行病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的发展,最终有30%的患者并发足病,而在65岁以上老年患者中其发病率更高。3、截肢率高:糖尿病足危害包括糖尿病患者易发生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组织供血不足,往往会发展为脚趾溃烂、感染或坏死,并很快扩散到健康的脚部组织,侵害到骨头,最终导致截肢。在欧洲每年有近12万人因该病而截肢,截肢率高达33%。截肢致残是糖尿病足最可怕的危害之一,据统计,全球70%的截肢术都是用在糖尿病患者身上的,糖尿病患者“丢腿”的几率是非糖尿病者的25倍,更形象点来说,在世界上,每过30秒钟就有一条腿会因为糖尿病而被截除。三、哪些人被列为高危糖尿病足患者呢?答:大致分为以下6类患者1 有严重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患有脑血管病变患者,常有肢肌力失衡,肢体活动不利。导致足部变形,局部压力异常增高,引起溃疡。2 心肾功能不足造成足部长期肿胀的糖尿病患者:人体组织在肿胀情况下,足的体积变大,皮肤变薄,皮下组织脆性增加,穿鞋进行日常活动均可导致皮肤损害,引起溃疡。3 足部有畸形,足底或足的边缘有肥厚胼胝体的糖尿病患者:以上因素均可导致足局部压力异常增高,糖尿病患者足部软组织耐压性较正常人降低,易引起溃疡。4 长期抽烟的糖尿病患者:香烟烟雾中所含的尼古丁、一氧化碳能直接造成血管壁的损伤,并与血液高凝状态、高血脂、高血压等这些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吸烟对微血管的损害,与烟雾中有害物质参与了上述过程亦有关联。加速糖尿病患者的神经、血管病变,使溃疡易于发生,且愈合困难。5长期独居与经济状况不良的糖尿病患者:此类患者因无人照料或经济情况差忽视足部健康,一旦发生溃疡,常导致截肢或致命性后果。6 经正规医院检查确诊为下肢神经、血管病变中等程度以上的糖尿病患者:1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如四肢末端特别是足部的感觉异常所出现的麻木、走路的感觉像踩着棉花一样,或者有针刺感等。2糖尿病引起的下肢血管病变:在早期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如下肢麻木、疼痛、行走距离越来越短。或者是患者感到疼痛,即使坐着不动也会出现疼痛等。四、如何预防糖尿病足发生?答:因此在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策略中,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是最关键和最重要的。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足病的基本措施之一,血压控制和戒烟以及注意足部清洁,鞋子的选择和袜子的选择,足部问题护理方法(修剪指甲、鸡眼与胼胝、真菌感染、足部损伤)等都是必须重视的问题。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养成良好的足部护理习惯,尤其是糖尿病病程较长及足部感觉迟钝的患者应每天检查足部,穿着合适的鞋袜,穿鞋以前要看看鞋内有否异物,洗脚前先用手试水温,防止烫伤,禁止足部直接接触电热毯、电暖气等取暖设备,禁止赤足步行,定期看医生,进行足部检查及糖尿病并发症筛查,戒除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等,一旦发现足部破溃或足部疼痛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五、糖尿病足患者如何治疗?答:糖尿病足的治疗需内科、外科相互协作,采取综合性治疗手段。我科根据收治众多糖尿病足患者积累经验,主要治疗手段包括:一,基础治疗 (1)综合治疗需要始终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切忌只见局部伤口, 忽略全身情况的做法,主要内容包括如下:1.控制糖尿病,尽量使血糖及血压正常;2.改善微循环及 血管再通;3.抗感染;4.支持治疗。二,内科治疗 , (1)控制血糖及血压; (2)抗感染;选用敏感、广谱、足量、两种以上抗生素联合使用的原则; (3) 纠正急慢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低蛋白血症等;积极改善心肾功能,控制高血压。 (4)改善微循环; 通过扩张血管、抗凝、将纤、血小板拮抗剂等途径,如 ACEI、丹参液、前列腺素 E、红花注射液等。 (5) 神经营养制剂:维生素 B6、维生素 B12,ATP、辅酶 A、神经节甘酯等。三,糖尿病足的治疗 (1)足部感染: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神经足溃疡:1.应用改变压力的矫形鞋或足的矫形器来达到改变患者足的局部压力;2.清创后定 期换药;3.采用一些生物制剂或生长因子类物质治疗难以治愈的足溃疡;4.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3)局部伤口治疗:切开引流,清创换药 (4)外科治疗:如血管置换、血管成形术或血管旁路术外科血管重建手术(动脉搭桥术) 、介入放射 学治疗,糖尿病坏疽患者在休息时有疼痛及广泛的病变不能手术改善者,才考虑截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进行足部检查,重视足部健康,任重道远。愿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有一双健康的足。
成人获得性平足症(Adult Acquire Flatfoot Deformity)是指有症状的成年人继发性扁平足。引起继发性扁平足的原因有很多,如关节退变、创伤、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性病变、肿瘤、胫后肌腱功能不全(Posterior tibial tendon dysfunction ,PTTD)等。PTTD被认为是引起成人获得性平足症最常见的原因,但也可以是各种平足症的结果。一、病因与病理(一)引起继发性足弓塌陷的原因1,各种原因引起的胫后肌腱功能不全。2,关节病变。距舟关节,跖跗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时的足部关节破坏。3,医源性,如高弓足的过度纠正。4,创伤。 跟骨骨折畸形愈合,距舟关节骨折,Lifranc损伤,胫后肌腱挫伤,弹簧韧带的损伤。5,继发于糖尿病或外周神经病变的神经性骨关节病(Charcot关节)6,神经肌肉病变。 颅脑损伤,脑瘫,脊髓灰质炎,神经损伤。7,足部肿瘤8,孕妇由于体内内分泌的改变,全身很多关节韧带的松弛,同时体重的增加,使足部受到更大的压力,长生足弓的改变。(二)内侧纵弓的塌陷引起足的结构的改变。1,跟腱挛缩。内侧纵弓的塌陷后,跟腱作用于踝关节的力矩减小,跟腱的牵拉力不能有效地通过坚硬的足弓传达到前足部,为了推动身体向前,抬起足跟,跟腱需要变得更短、更紧、更有力。2,中足的松弛。中跗关节不能锁定。3,前足的移位。内侧纵弓的塌陷后,距骨跖屈,跟骨向后半脱位,跟骨前结节不再支撑距骨头。为了适应这种位置,前足和中足均围绕着距骨向背侧和外侧移位。前足外展,足的外侧柱短缩。4,胫后肌腱应力加大,易发生胫后肌腱劳损。严重者可有足内侧韧带的损伤,如弹簧韧带和三角韧带等。5,距下关节旋前,跟骨外翻。6,中足的不稳定使距下关节和距舟关节长时间处于异常位置,久而久之,这些关节发生退变,成为固定性的畸形。这样会使踝关节承受更大的应力,最后导致踝关节退变。(三)胫后肌腱功能不全的原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胫后肌腱的急、慢性腱鞘炎,肌腱退变及不同程度的肌腱撕裂和断裂,均可使胫后肌腱不能发挥其正常的作用,此种状态又被称为胫后肌腱功能不全。目前认为胫后肌腱功能不全是成人获得性偏平足的最常见原因,是中、老年人常见足部病变。胫后肌腱功能不全可以有多种原因引起,如创伤,过度使用,炎症,肌腱退变,感染,激素注射,肌腱解剖结构异常,穿鞋不合适等。胫后肌腱损伤后,足不能很好地完成中跗关节的锁定,因而足不能形成坚硬杠杆,以有效地推进身体向前。足的内翻、跖屈功能障碍,久而久之维持足弓的其他韧带(如弹簧韧带复合体)关节囊亦发生撕裂,导致足的多种畸形出现。如前足外展,内侧纵弓塌陷,跟骨外翻,跟腱挛缩等。(四)胫后肌腱功能不全病理类型有1,胫后肌腱完全从舟骨上撕脱或副舟骨撕脱导致创伤性关节炎。2,胫后肌腱在内踝后完全断裂。3,胫后肌腱纵行撕裂而未完全断裂。4,腱鞘炎、腱周炎,伴或不伴肌腱炎,但肌腱无断裂。二、临床表现与诊断一般多发生于中年女性,尤其是长时间从事站立工作者。缓慢发病,既往足弓正常,以后发现足弓逐渐塌陷。患者常常不能回忆起有过急性创伤病史。患者常以踝部疼痛、足弓扁平、不能穿正常的鞋等来医院就诊。病史可为数月到数年,发病常以内踝下疼痛开始,此时易被诊断为内踝部扭伤。随着内侧足弓的减小,跟骨逐渐外翻,跟骨和腓骨或跟骨和距骨的撞击,引起外踝前下方的疼痛。另一个发病的人群是青壮年喜好运动者,他们一般有过急性踝部创伤史,胫后肌腱挫伤或断裂。检查可见踝关节肿胀,尤其是在内踝的后下方、胫后肌腱走行的部位。从足的后方观察这种足的肿胀可能更为明显。较严重的患者可出现足弓减低,舟骨结节突出,跟骨外翻,前足外展。随病史长短的不同,这种畸形可以是可复性的,即足弓在非负重状态下存在,负重以后消失,距下关节活动存在;也可以是僵硬性的,足弓在非负重时即已消失,且足部畸形不能被动纠正。让患者自然站立,前足出现外展时,从足后部观看,比正常看到更多的外侧足趾,即“多趾征”阳性。在内踝下到胫后肌腱舟骨结节止点处可有压痛。让患者外翻患侧跟部,可更容易触及胫后肌腱。胫后肌腱的患者,可能不宜触及肌腱、感觉肌腱间有间隙或肌腱有增粗。检查踝关节、距下关节和中跗关节活动,一般踝关节活动不受影响。在僵硬性平足症患者,距下关节和中跗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外翻的跟骨不能被动纠正。患者可有胫后肌腱力量力量减弱,或让患者单足或双足抬起足跟,如患足出现无力或疼痛,称为提踵试验阳性。成人获得性平足症患者常合并有跟腱挛缩。如果膝关节伸直时,踝背伸受限;而在膝关节屈曲时,踝关节背伸度增加,说明为腓肠肌挛缩。因为腓肠肌同时跨越了踝关节和膝关节,屈膝后放松了腓肠肌。相反,如果无论伸膝还是屈膝,踝关节背伸均受限,说明跟腱有挛缩。为了更好地了解胫后肌腱功能不全的病变过程,并能指导治疗,Johnson和Strom于1989年将胫后肌腱功能不全分为3期,以后Myersom又增加了第4期。2007年Bluman, Title 和Myerson 进一步改良了该分类法: 1期:炎症期A型:滑膜炎B型:肌腱部分断裂,无畸形C型:肌腱部分断裂,后足轻度畸形2期:后足外翻A1型:合并可复性前足内翻A2型:固定性前足内翻B型: 前足外展C型: 内侧柱不稳定3期:固定的后足外翻 A型:后足外翻 B型:前足外展4期:踝关节外翻 A型:后足外翻、可复性踝关节外翻,无明显关节炎 B型:后足外翻、固定性或可复性踝关节外翻,有明显关节炎X线检查 负重位患足的前后位X线上可见,舟骨对距骨的覆盖不足,距跟角增大,舟骨向外侧半脱位。侧位可见足弓高度减低,距骨轴和第1跖骨之间角度减小或反向,距骨轴和跟骨纵轴角度增加。负重位踝关节X光片应注意有无距骨倾斜。足踝部X光片上还应注意有无跗间关节、距下关节和踝关的狭窄、增生等表现。CT 对骨的异常有更好的显示。如关节炎、跗骨连接和骨折畸形愈合等。超声检查具有价格较低,可检查肌腱静态和动态的变化,可局限于患者疼痛部位检查,检查时间短,不受体内金属的影响,没有射线辐射等优点。但检查者要有一定的经验,方能够分辨出胫后肌腱的各种病变。MIR可以从多个平面对胫后肌腱及其周围结构进行评价。可显示出胫后肌腱的撕裂、退变和腱鞘炎等病变。四、治疗(一)非手术治疗1,减少活动,必要时可用石膏固定4~6周。2,理疗。3,非甾体消炎止痛药物。4,足弓支持垫、跟内侧垫高足垫和足踝支具(Ankle Foot Orthoses,AFO)。如美国加州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设计的支具(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iomechanics Laboratory orthosis ,UCBL),用以纠正松弛性的前足和后足畸形,具有支撑内侧足弓,同时推挤跟骨外侧壁和支撑第5跖骨干的外侧缘,使足维持于足垫中。其他使用较多足踝支具有Arizona AFO、各种行走靴等,均具有限制足踝关节活动,减少足的负重,纠正畸形的作用。孕妇由于生理变化引起的平足,使用足弓支持垫可保护足部的肌腱和韧带结构,防止以后引起永久性扁平足。 5,穿硬底的鞋,以达到对足底有效支撑,摇椅底的鞋可减少行走时足踝部应力。 对于踝关节有病变者,为减轻症状,可穿行走靴。(二)手术治疗如果非手术治疗失败,可根据病变类型选用相应手术治疗。1. 对1期患者,手术切除发炎的腱鞘和腱周组织,可以减轻症状。但此手术并不能改变足的其它异常,长期效果并不好。现已很少单独使用。肌腱炎致使肌腱退变切除病变的肌腱后,可以直接缝合或用屈趾长肌腱加强胫后肌腱。2. 2期病变的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加强胫后肌腱、纠正跟骨外翻合足的外展、稳定足的内侧柱、保留距下关节的活动。由于足的畸形是可复性的,可以通过软组织和截骨手术纠正畸形保留关节活动。肌腱撕脱于舟骨结节或副舟骨关节炎,切除副舟骨后胫后肌腱重建于舟骨。撕裂或断裂的肌腱,切除病变肌腱后可以直接缝合,不能缝合者,用其他肌腱重建。对于内侧柱不稳定者,需要行距舟、舟楔或跖楔关节融合。胫后肌腱功能不全者,可以使用屈趾长肌腱或屈拇长肌腱移位重建胫后肌腱,但单纯胫后肌腱重建手术效果并不满意,常需要同时行跟骨内移截骨,达到双重肌腱移位的效果。足的外展可以通过跟楔关节植骨融合或跟骨颈部截骨植骨延长足的外侧柱予以纠正。弹簧韧带复合体退变、撕裂时,其修复重建也很重要。跟腱挛缩时,需要区别是跟腱挛缩还是腓肠肌挛缩,前者行跟腱延长术;后者,一般只做腓肠肌的延长,如果此时也做跟腱延长可能会引起患者踝关节行走时跖屈无力。近些年来,已有应用距下关节阻滞术治疗2期成人获得性平足症的报道,此手术使用内植物植入跗骨窦,使距下关节仍有部分的活动。根据需要以后还可取出内植物,完全恢复关节活动。3. 3期病变,足的畸形已固定,需要行距下关节融合或结合距舟关节融合,甚至三关节融合,以纠正畸形、稳定关节。4. 4期病变可能需要行三关节融合、四关节融合或人工关节置换加距下关节融合。对于肌腱的手术,术后需要石膏固定踝关节轻度跖屈内翻位。4周后去除石膏,开始踝关节度活动练习,6周后开始肌肉力量的练习,并穿可行走靴部分负重,8周后可完全负重行走,继续进行踝关节功能锻炼。完全的功能恢复一般需要6-8月。行关节融合者,石膏固定需要6周。如果骨愈合满意,可穿行走靴部分负重行走,并开始轻柔的活动没有固定的关节,以后逐渐增加活动度及肌肉力量的练习。12周后复查X线,骨完全愈合后,开始负重行走。
1、皮肤黏膜症 一般风湿患者都会出现这个明显的症状,大家要明确这是一种风湿疾病患者常有的严重病症,不但会加深病情,并且是风湿迁延难治的主要原因。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多肌炎、白塞病、脂膜炎、干燥综合症可有皮疹、光敏感、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部症状、网状青紫、皮肤溃疡等。 2、疼痛 在病情发作期间,风湿患者的关节,内脏和神经系统都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感。疼痛是风湿发作的主要体现,并且出现疼痛的范围是非常广的,风湿病的疼痛中,起源于关节及其附属结构的疼痛最为常见,然而肢体和躯干部位的疼痛也可见于内脏和神经系统病变。关节痛、颈肩痛、腰背痛、足跟痛往往是主要的风湿的临床表现,有时还伴有关节的肿胀。风湿的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 1.血象:有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淋巴细胞及血小板增多为活动期表现血沉加快嗜酸细胞增多是风湿性关节炎伴严重全身性并发症的象征。 2.高粘滞综合征:风湿因子IgM和IgG复合物均可形成粘性聚集物引起高粘滞综合征。 3.风湿因子: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滑膜中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能产生大量的风湿因子有IgMIgG和IgA风湿因子。 4.X线检查:关节X线片可见到关节面模糊有侵蚀性损害在疾病早期近关节处骨质疏松软组织肿胀骨质有侵蚀现象晚期关节软骨坏死可使关节间隙变狭窄及纤维化。 分析具体的风湿热的检查项目: 一、临床上常见的风湿热的检查项目就是血常规,可有轻度贫血、白细胞总数中度增多及核左移现象。 二、血沉 在活动期增快,但在心力衰竭时肝充血阻碍制造纤维蛋白原,血沉可不增快。在用水杨酸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期血沉增快亦可不明显。 三、链球菌抗体测定是主要的风湿热的检查项目。 四、特殊蛋白测定 五、血清蛋白测定 活动期血清蛋白电泳分析呈示白蛋白减低,α2球蛋白及了γ球蛋白增加。 六、免疫球蛋白 在病的初期IgG,IgM及IgA增高,恢复期则降到正常。
跟痛症是以足跟部疼痛而命名的疾病,是指跟骨结节周围由慢性劳损所引起的以疼痛及行走困难为主的病症,常伴有跟骨结节部骨刺形成。本病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及肥胖之人。临床跟痛症常伴有骨刺形成,但足跟痛的程度与骨刺的大小不成正比,而与骨刺的方向有关。如骨刺斜向下方则常有疼痛,若骨刺与跟骨平行,可没有症状。引起跟痛症的原因虽有多种,但主要的病因是跖腱膜或跟腱附着处的慢性炎症。 发病原因: (一)跟腱止点滑囊炎:主要因穿鞋摩擦所致,尤其是女性经常穿高跟鞋,鞋的后面与跟骨结节之间反复摩擦,导致跟骨结节处滑囊发生慢性无菌性炎症,使滑囊增大,囊壁增厚,发生本病。 (二)跟骨下脂肪垫炎:一般患者有外伤史,多因走路时不小心,足跟部被高低不平的路面或小石子路伤,引起跟骨负重点下方脂肪组织损伤,局部充血、水肿、增生。 (三)跟骨骨骺炎:本症只发生于跟骨骨骺出现到闭合这段时间内,跟骨第二骨化中心从6~7岁出现,13~14岁逐渐闭合,所以本病多发生在少年发育生长期。 (四)跖筋膜炎:本病因长期的职业关系站立在硬地面工作,或因扁平足,使距腱膜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在其起点处因反复牵拉发生充血、渗出,日久则骨质增生,形成骨刺。 (五)肾虚性跟痛症:年老体弱或久病卧床,肾气虚衰,则骨萎筋弛,现代医学认为久病卧床,足跟部因不经常负重而发生退行性变,皮肤变薄,跟下脂肪垫部分萎缩,骨骼发生脱钙变化而致。 临床表现: (一)跟腱止点滑囊炎:在跟腱附着处肿胀、压痛。走路多时可因鞋的摩擦而产生疼痛。冬天比夏天严重,疼痛与天气变化有关。 检查:在跟骨后上方有软骨样隆起。表面皮肤增厚,皮色略红,肿块触之有囊性感及压痛。 (二)跟骨下脂肪垫炎:站立或行走时跟骨下方疼痛,有僵硬肿胀及压痛,但无囊性感。 (三)踉骨骨骺炎:多见于6~14岁的儿童。主诉足跟部疼痛,走路可现跛行,运动后疼痛加剧,跟骨结节后下部疼痛,有轻微肿胀。X光片显示:跟骨骨能变扁平,密度呈不均匀的增高,外形不规则,呈波浪状或虫蚀状,骺后线增宽。 (四)跖筋膜炎:站立或走路时,跟骨下面疼痛,疼痛可沿跟骨内侧向前扩展到足底,尤其在早晨起床以后或休息后刚开始走路时疼痛明显,行走一段时间后疼痛反而减轻。 (五)肾虚性跟痛症:站立或行走时双侧足跟部酸痛乏力,但局部无明显压痛。 X光片显示:跟骨本身稍有脱钙外无明显的异常。患有跟痛症时的注意事项:虽然算不上什么大病,但是因为病在脚上,而人每天走路又离不开脚,所以跟痛症对病人的生活还是会造成很大影响。得了跟痛症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尽量少走路,以避免病变部位受到刺激而加重病情。慎用按摩推拿,尤其是使用牛角、木棍等硬物在疼痛部位刺激,这样非但不会使病情好转,还会引起相反的后果。穿鞋时应选择宽大、柔软的鞋子,比如质地较好的旅游鞋,最好不要穿皮鞋。每天睡前热水泡脚20-30分钟会有利于控制病情或恢复。健身时穿上合适的运动鞋,有利于保护足弓和脚跟。穿上运动鞋的时候,脚的这两部分都要感觉舒适。如果感觉不合适,那么可以垫上合适的鞋垫。脚后跟疼痛一旦发生,可在上床前,用冰块冰脚底。然后每天拉伸运动8~10次:席地而坐,光脚,膝盖绷直,用毛巾挂在脚趾上,后拉,每组10下,动作可反复。 为了避免健身导致跟腱疼痛,最好对健身计划作适当调整,运动量安排应该一张一弛,高强度运动与低强度运动相结合。一旦跟腱疼痛发生,可采取让患处休息、冰敷、压迫/绷带包扎和高举患处四步疗法
水肿不一定就是肾脏病引起的,而肾脏病也不一定会有水肿。引起水肿的原因有可能是体质性的肝硬化引起的、心脏衰竭引起的、肾脏病引起的,及服用药物引起的等几大类。其中以体质性水肿最为常见,好发于女性。其实大部份人水肿的发生是体质性的,不须要任何治疗。但最好能在发生时,请医师作一简单的心、肝、肾、肾上腺的筛检,即可确知病因,早期治疗,或长期观察追踪。脚浮肿是怎么回事?千万记得,不要因找不到原因(被诊断为体质性水肿),而到处看诊及滥用利尿剂,劳民伤财又伤身体。另外还有一部分发生在月经来临的五天左右,但大部份此类病人,其水肿的发作与月经没有明显的关系。此类体质性水肿,其致病原因迄今仍不清楚。其特色在于早上起床时并无水肿,但到了下午则小腿肿胀的厉害,体重甚至可增加达一公斤以上。晚上卧床休息时,尿液又特别多。此类病患,事实上健康上与一般人一样的正常,因此根本就不须要任何治疗。糖尿病病人脚肿是怎么回事?糖尿病足就会出现脚浮肿,有的甚至连鞋子也穿不上,这样糖尿病患者很为难,但是糖尿病足病人为什么会脚肿呢?为做好及时的治疗,必须知道糖尿病脚浮肿的原因,避免截肢的可能。糖尿病患者出现脚肿,主要的原因还是糖尿病的罪魁祸首,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脚肿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查找糖尿病脚肿的原因,并接受正规治疗,千万不能在家里自己治疗。同时,糖尿病患者还要注意每天自我检查双脚,检查糖尿病脚肿的原因时,注意足部卫生保健;不到公共场所修脚。患者在出现脚肿后,不要自行修鸡眼、胼胝,选择舒适的鞋和袜子,正确修剪趾甲;不用过热的水烫脚,泡脚的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糖尿病脚肿的原因中如果发现皮肤有破溃,哪怕是一点点,也要尽早找糖尿病足病专业医护人员处理。千万不要久拖,以免小毛病拖延成大问题。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在临床上,由于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受到高血糖的影响,下肢血管硬化、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血管容易形成血栓,并集结成斑块,而造成下肢血管闭塞、支端神经损伤,从而造成下肢组织病变,这就是糖尿病脚肿的原因。在临床上,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由于糖尿病足的危害严重因此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专家提示,患者出现脚肿这一情况之后,一定要及时治疗,否则引起的后果是不可想象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做好糖尿病的护理工作,尽量避免引起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腿和脚浮肿的原因:下肢浮肿临床常见, 主要见于以下几种疾病性浮肿。①心性浮肿,患有各种心脏病病人, 当心功能不全时,体循环障碍,使下肢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引起浮肿; ②肝性浮肿,各种肝炎发生肝硬变后,由于肝脏合成白蛋白减少,造成低蛋白血症, 血浆渗透压降低,可引起厂肢浮肿;③肾性浮肿,急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病人,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造成体内水钠游留,此外再加上大量的蛋白尿出,产生低蛋白血症,从而引起浮肿;④甲状腺机能低下性浮肿, 甲状腺功能低下时,病人真皮层粘多糖沉积,细胞间积聚多量透明质园、硫酸软骨素和水分,可引起下肢浮肿⑤下肢深静脉病变性浮肿,下肢深静脉炎或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时, 由于静脉回流受阻,病人可出现下肢浮肿。生理性水肿:表现一:长时间站立、行走、下蹲或坐位时,会发现下肢或双脚“发紧”,女人逛商店是最有体会的了,若稍串休息或改变体位后一段时间,浮肿可自行减轻、消失。二:有些饮食中习惯于“口重”的人,常常出现下肢浮肿。三:有些中年女性,早晨起床后,忽然发现自己的胎胖了一圈,眼睑及颜面都有些轻度浮肿,下肢皮肤有凹陷性水肿或紧绷感。随着一天时间的推移,可逐渐减轻消退。四:服用某些药物后,胜、手、足出现浮肿,停药后浮肿会逐渐消退。五:有些健康的女性在月经来潮前一周或半个月内,出现眼险、手背、脚踩甚至双下胶轻度浮肿,或伴有乳房胀痛、盆腔部沉重感,以及烦躁、易怒、失眠、疲乏、头痛等神经宫能症症状。孕妇脚浮肿是怎么回事?孕妈妈在怀孕6个月之后,一般都会出现腿部肿胀的现象,有的肿胀部位不只局限于小腿部,大腿也会肿胀,甚至还引起身体其他部位的肿胀。这是孕妇在怀孕后期出现的正常现象,但酸胀也会给孕妇带来一定的不适。为减轻肿胀孕妇吃的食物不宜太咸口味重的孕妇此时也要注意,多吃清淡食物,保持低盐饮食。孕妇此时不宜走路太多,或站立太久,因行走和站立时间长了,会增加身体肿胀。晚上睡觉前,家人最好能为孕妇进行腿部按摩,可减轻酸胀感。孕妇睡觉的时候,腿脚部可稍微放高一点,这样有利于消除肿胀。但如果是很严重的肿胀现象,千万不要轻视,一定要到医院检查血压和尿液,如有异常要及时进行治疗。这是9种供老年浮肿患者选用的食疗方,你不妨也试一下,也许有效!祝你早日康复!1、 赤小豆、花生、大枣各100克,放少许冰糖一起煮汤食用。2、 绿豆、薏米仁各100克,同煮汤食用。3、 鲤鱼1条重约250克,赤小豆100克,一起煮汤服用。4、 母鸡半只或童子鸡1只,与黄芪100克一起蒸熟,喝汤吃鸡肉。5、 青头雄鸭1只,与冬瓜1000克一起煮汤食用。6、 猪腰2只,杜仲10克,核桃仁50克,一起煮汤食用。7、 鲤鱼1条重250克,冬瓜500克,加水清炖,吃鱼食瓜喝汤。8、 冬瓜500克,赤小豆30克,加水适量,加盐少许,吃瓜喝汤。9、 玉米须、冬瓜皮、赤小豆各适量,煎汤代茶饮,连服至浮肿消失。
副舟骨畸形首次就诊最多的是10-12岁的孩子。孩子说足内侧疼痛,有的孩子有明确踝部内翻的扭伤史。查体发现足内侧,在内踝前下方有一个骨性包块,对于疼痛时间较长的病例,往往并发扁平足。这种扁平足的特点是不负重时足弓完好,完全负重时足弓塌陷。 足的副舟骨是舟骨结节部第二化骨中心的先天异常,在舟骨结节处形成一个独立的副骨。副舟骨多为双侧。正常有10%~14%的人足有副舟骨,副舟骨是足结构上的一种缺陷,影响足的稳定。正常情况下,胫后肌腱经过舟状骨内端下面,止于第二、三两个内侧楔骨底面与二、三两跖骨底面。有副舟骨时,胫后肌腱走行于副舟骨内面的上面且比较固定的止于副舟骨上。这一走行方向及止点的改变,破坏了胫后肌固有的提起足纵弓及使足内翻的作用。结果极易引起平足,并易劳损而引起症状。突出的副舟骨在踝关节内翻时卡压胫后肌腱,造成胫后肌腱的损伤,加重疼痛。 既往对副舟骨畸形,多采取保守治疗。的确:保守治疗缓解了绝大部分患者的疼痛,但是也有一部分患者足部持续疼痛,影响运动,并发扁平足的患者跑跳等运动受影像更大。对于孩子的体育成绩,特别是中考的体育考试项目有一定影响。因此,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医生选择了手术治疗。现在主张在去除副舟骨后,应同时矫正平足,将胫后肌腱向外下方移位,移到舟骨的跖面,缝合于跖侧的骨膜或筋膜上,重建胫后肌并发挥其悬吊作用。
踝关节扭伤是日常生活及体育活动中较常发生的意外损伤,常发生于下台阶或行走于不平整路面时踏空、摔倒、运动中冲撞等情况下。高危人群:运动员、体育爱好者、舞蹈专业人员、重体力活动者、习惯性踝关节扭伤者症状:肿胀、疼痛、皮肤青紫机制:关节周围软组织(韧带、关节囊)撕裂、严重者可造成关节脱位及骨折急性期(1周内)处理措施:保护支持:根据扭伤程度不同选择不同的辅具(支持带、护踝、石膏、支具等),避免活动时进一步加重损伤。冷敷:以装有碎冰的塑料袋包裹患处,20分钟/次,前3天每天3-5次,两次冷敷之间至少间隔半小时。冷敷直至肿痛消失,患处皮肤纹理与对侧相近。加压包扎:使用弹力绷带自脚趾至小腿中段加压包扎,遵循下紧上松的原则。加压包扎直至肿胀减轻。加压包扎不宜过紧否则影响血运。 E抬高患肢: 将下肢抬高至心脏水平面以上康复方案(第2周肿痛消失后开始):关节活动度练习:做踝关节背伸、跖屈、内翻、外翻、环绕运动(缓慢、用力、最大限度),每动作10下/次,3-4次/天,直至患侧踝关节活动度与对侧相同踝关节、小腿肌群柔韧性练习有助于恢复踝关节背伸的能力,从而能够做到早日行走以毛巾辅助踝关节背伸至最大限度(感觉微痛为止),维持10-15秒,逐渐延长至30秒。2-3次/组,2-3组/天。腓肠肌牵伸练习:健足在前、患足在后,双足尖向前,健腿膝关节屈曲,患腿膝关节伸直,缓慢下蹲至感觉到患腿小腿后侧肌群有牵张感比目鱼肌牵伸练习:健足在前、患足在后,双足尖向前,双腿膝关节屈曲,缓慢下蹲至感觉到患腿小腿后侧肌群有牵张感力量练习:加强小腿及踝关节周围肌群力量增加踝关节稳定性橡皮筋辅助踝关节跖屈、背伸、内翻、外翻平衡能力锻炼(3周后能完全负重时):平衡力差者发生踝关节扭伤的几率是正常人的2-3倍扶物单足站:患足在外,由全脚掌着地过渡到足尖着地A:慢慢伸出另一只手,平举前伸,缓慢弯曲患侧膝关节,10次/组,连续2组B:慢慢将另一只手伸向扶物支撑手的一侧,伸展越远难度越大跳绳:双足跳绳5分钟,后患侧单足跳绳5分钟。单足站立练习:患足单足无痛站立——维持30秒——在枕头上站立30秒——在两个枕头上站立30秒注意:所有练习均遵循“缓慢、有力、最大限度”、“微痛”的原则踝关节扭伤1周内不做热敷!!!
锤状趾、槌状趾和爪形趾是2~4趾常见畸形。锤状趾是指患趾的跖趾关节(MPJ)中立位或背伸,近趾间关节(PIPJ)屈曲,远趾间关节(DIPJ)中立位或背伸。槌状趾是指患趾的跖趾关节中立位, 近趾间关节中立位, 远趾间关节屈曲。爪形趾是指患趾的跖趾关节背伸,远、近趾间关节均屈曲。引起锤状趾、槌状趾和爪形趾的常见病因有:1,穿不合适鞋。2,趾过长。3,邻趾畸形的挤压,如拇外翻挤压第2趾。4,创伤后:肌腱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5,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6,神经肌肉疾病:脑瘫,小儿麻痹后遗症。7,高弓足,扁平足,踝关节下垂。8,遗传因素。患者发生这类足趾畸形后,由于趾间关节的屈曲,趾末端触地引起痛性胼胝,近趾间关节的屈曲,使该关节背侧和鞋面摩擦,也会引起痛性胼胝。由于跖趾关节的背伸,近节趾骨基底对跖骨头背侧挤压,可引起3种后果1,跖骨头背侧软骨损伤,以后造成跖骨头缺血坏死,甚至形成骨性关节炎。2,跖骨头下沉,引起跖骨头跖侧形成痛性胼胝。3,跖趾关节脱位。根据畸形的发生不同,可将其分为 1,先天性2,获得性。根据畸形是否能被动纠正分为 1,松弛性,畸形可以完全被动纠正 2,半僵硬性,畸形可以部分被动纠正。 3,僵硬性,畸形不能被动纠正。根据畸形的程度不同,可分为, 1,轻度:MPJ和IPJ关节无固定的挛缩,足负重后畸形加重。 2,中度:PIPJ有固定挛缩,MPJ无过伸畸形。 3,重度:PIPJ有固定挛缩,MPJ有固定的过伸畸形。治疗1,非手术治疗 清理过度角化皮肤,足垫,穿宽松鞋。2,手术治疗屈曲畸形,一般可行关节成形术或关节融合术。对于跖趾关节背伸畸形,治疗较复杂。首先需要切除跖趾关节背侧关节囊,松解侧副韧带和跖板,如果跖骨不手术短缩或跖趾关节明显脱位短缩,需要延长伸肌腱。但由于第2跖骨常常较长、跖骨头背侧软骨的损伤及跖趾关节脱位,需要形跖骨头颈部的截骨或跖骨干的截骨,以短缩和抬高跖骨头。如仍不能纠正跖趾关节背侧畸形,可将屈趾长肌腱从远节趾骨基底切断,将其纵形劈开,移位固定于近节趾骨基底背侧。锤状趾、槌状趾和爪形趾是2~4趾常见畸形。锤状趾是指患趾的跖趾关节(MPJ)中立位或背伸,近趾间关节(PIPJ)屈曲,远趾间关节(DIPJ)中立位或背伸。槌状趾是指患趾的跖趾关节中立位, 近趾间关节中立位, 远趾间关节屈曲。爪形趾是指患趾的跖趾关节背伸,远、近趾间关节均屈曲。引起锤状趾、槌状趾和爪形趾的常见病因有:1,穿不合适鞋。2,趾过长。3,邻趾畸形的挤压,如拇外翻挤压第2趾。4,创伤后:肌腱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5,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6,神经肌肉疾病:脑瘫,小儿麻痹后遗症。7,高弓足,扁平足,踝关节下垂。8,遗传因素。患者发生这类足趾畸形后,由于趾间关节的屈曲,趾末端触地引起痛性胼胝,近趾间关节的屈曲,使该关节背侧和鞋面摩擦,也会引起痛性胼胝。由于跖趾关节的背伸,近节趾骨基底对跖骨头背侧挤压,可引起3种后果1,跖骨头背侧软骨损伤,以后造成跖骨头缺血坏死,甚至形成骨性关节炎。2,跖骨头下沉,引起跖骨头跖侧形成痛性胼胝。3,跖趾关节脱位。根据畸形的发生不同,可将其分为 1,先天性2,获得性。根据畸形是否能被动纠正分为 1,松弛性,畸形可以完全被动纠正 2,半僵硬性,畸形可以部分被动纠正。 3,僵硬性,畸形不能被动纠正。根据畸形的程度不同,可分为, 1,轻度:MPJ和IPJ关节无固定的挛缩,足负重后畸形加重。 2,中度:PIPJ有固定挛缩,MPJ无过伸畸形。 3,重度:PIPJ有固定挛缩,MPJ有固定的过伸畸形。治疗1,非手术治疗 清理过度角化皮肤,足垫,穿宽松鞋。2,手术治疗屈曲畸形,一般可行关节成形术或关节融合术。对于跖趾关节背伸畸形,治疗较复杂。首先需要切除跖趾关节背侧关节囊,松解侧副韧带和跖板,如果跖骨不手术短缩或跖趾关节明显脱位短缩,需要延长伸肌腱。但由于第2跖骨常常较长、跖骨头背侧软骨的损伤及跖趾关节脱位,需要形跖骨头颈部的截骨或跖骨干的截骨,以短缩和抬高跖骨头。如仍不能纠正跖趾关节背侧畸形,可将屈趾长肌腱从远节趾骨基底切断,将其纵形劈开,移位固定于近节趾骨基底背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