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症:l 卒中、TIA、无症状脑梗死的患者,并且无明显颈动脉疾病,无易形成栓塞的心律失常;l 偏头痛特别是有先兆偏头痛患者;l 减压病患者;l 潜水员或航天员上岗前检查。阳性的意义:存在右向左分流的情况:l 卵圆孔未闭(先天性心脏病,左右房之间有一小孔)l 肺动静脉瘘l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1877年cohnheim描述了卵圆孔未闭(PFO)矛盾栓塞致脑卒中死亡的病例,1885年zahn提出矛盾栓塞的概念:静脉系统的栓子通过心内解剖通道进入体循环而造成全身动脉栓塞。近年PFO与不明原因卒中(CS)及偏头痛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人群中PFO的检出率约20%-30%。PFO是造成矛盾栓塞的病理解剖基础。一、 PFO与不明原因卒中缺血性卒中约10%-40%的原因不明,推测与PFO矛盾栓塞有关,而多篇文献通过超声心动图或手术发现横跨在PFO上的巨大血栓。Lechat报道<55岁的卒中患者,cs中pfo检出率54%,原因明确的卒中pfo占21%,对照人群则为10%。picss研究发现pfo介导的矛盾栓塞是cs的独立危险因素。口服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是cs二级预防的常规措施,但一年内复发卒中或tia风险为3.4%-12%,抗凝药优于抗血小板药。药物治疗的潜在缺点:出血风险增加;预防复发疗效差;依从性差。< p=""> 经导管封堵PFO预防CS复发更有效。荟萃分析显示,经导管封堵PFO后卒中或TIA的发生率低于药物治疗(1.3% vs 5.2%)。RESPECT试验是一项大型前瞻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共入选980例CS合并PFO患者,随机分为PFO封堵和常规药物治疗,平均随访2.2年,最长8年,2012年公布结果。介入治疗降低中风复发优于常规药物治疗,中风风险降低46.6%-72.7%,而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很低。RESPECT研究确立了CS合并PFO患者应尽早行PFO封堵治疗。二、 PFO与不明原因偏头痛偏头痛患者PFO的发生率为30%-40%,有先兆偏头痛(MA)患者更达48%-70%,皆高于正常人群发生率。MA患者心内右向左分流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与CS的患病率相当。PFO致MA机制推测:静脉微血栓矛盾栓塞;化学物质如5羟色胺等未经肺循环清除,触发偏头痛。PFO封堵可减少偏头痛发作,如Tsimika的单中心研究显示,PFO封堵后偏头痛治愈达55%,改善42%。MIST试验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观察432例发作频繁且治疗无效的MA患者,163例伴有PFO中到大量分流,随机行介入封堵PFO,偏头痛发作显著减少。由于偏头痛发生机制复杂,PFO与偏头痛的关系以及封堵的疗效仍值得进一步研究。三、 PFO封堵术的适应症不明原因脑卒中或TIA,年龄18-60岁(不包含腔隙性脑梗塞)有先兆偏头痛合并PFO减压病斜卧位呼吸困难—直立性低氧血症
目前国内适合于导管介入治疗的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主要有:(1)房间隔缺损(ASD,中央型);(2)室间隔缺损(VSD,膜周部、肌部);(3)动脉导管未闭(PDA,管型、漏斗型);(4)卵圆孔未闭(PFO);(5)肺动脉瓣狭窄(PS);(6)主动脉瓣狭窄(AS);(7)动静脉瘘;(8)主动脉缩窄(COA)。 介入治疗主要采取封堵器堵闭和球囊扩张两种方式,对于ASD、VSD、PDA、动静脉瘘等使用堵闭术(目前最常用Amplatzer封堵器),而对于PS、AS、COA等疾病则使用球囊扩张术。1.肺动脉瓣狭窄扩张术:主要适用于单纯性的PS,跨瓣压差≥4.7Kpa(35mmHg);瓣膜发育不良型大多也有效;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伴PS者的姑息疗法;术后再狭窄的扩张治疗。球囊/瓣环比一般在1.1~1.5之间。 2. 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仅适用于压差大于6.7Kpa(50mmHg)的单纯AS。球囊/瓣环比小于1为宜。COA扩张后安置支架术后再狭窄仍可用球囊扩张术治疗。 3.ASD的封堵术适应症:(1)年龄通常≥3岁;(2)直径4-35mm的中央型左向右分流性ASD;(3) 缺损边缘至冠状静脉窦,上、下腔静脉的距离≥5mm,至房室瓣≥7mm;(4) 房间隔的直径大于所选用的封堵伞左房侧的直径;(5) 外科手术后残余分流的ASD病人(左向右分流);(6)二尖瓣成形术后遗留的明显左向右分流者;(7)不合并必须外科手术的其他心脏畸形;(8)伴有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需经封堵试验证实肺动脉压力、右室下降趋势。 4.VSD的封堵适应症:膜部:(1)年龄通常≥3岁;(2)单纯性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VSD;(3)室缺上缘距主动脉瓣至少在2mm以上,无右冠瓣脱入右室及返流;肌部VSD:直径≥5mm;外科手术残余分流;心梗或外伤后室缺。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适应症有:1.左向右分流动脉导管未闭,不合并其它需外科手术的心脏畸形;动脉导管直径1mm以上,年龄≥6个月,体重≥4kg。2.动脉导管未闭外科手术后存在残余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