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门部胆管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50~70岁的中老年人。肝门胆管癌由于位置特殊,在胆管未被肿瘤完全阻塞前常无特异临床表现,不易引起重视。早期症状多为食欲下降、厌油腻、消化不良等非特异症状。随着病变的进展,可出现全身皮肤黄染、皮肤瘙痒、尿呈浓茶水样的症状和体征。 肝门胆管癌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切除。这是唯一可以达到根治的治疗方法。放化疗和药物治疗一般效果不好。一半以上病人因为肿瘤进展而丧失手术机会。因其发生部位特殊、邻近肝门部主要血管等特点,手术切除多合并大范围肝切除,有时还要进行血管的切除重建。这样会给手术造成极大的困难。长期以来,肝门部胆管癌手术被认为是肝胆胰外科最有挑战性、难度最大的手术。因为黄疸造成肝损伤、大范围肝脏切除,决定了手术前的准备要缜密。一般要进行减黄处理,肝功能评估,残余肝体积计算。只有做好充分术前准备,才能将手术风险降到最低。 肝门胆管癌的预后与肿瘤早晚有关。早期肿瘤,经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到60-80%。因此,根治性切除应当作为肝门胆管癌的首选治疗方案 !
在门诊,很多患者拿着体检报告就诊,报告单显示:胆囊息肉。那么,胆囊息肉到底是不是需要处理呢? 首先,我们看一下有关息肉的基本知识。胆囊息肉的病因较复杂,可能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和胆固醇代谢紊乱有关。大部分患者无不适表现,往往是在健康检查或人群普查时经腹部B超才偶然发现。有症状者最常见的症状为上腹部闷胀不适,一般不重,多可耐受。合并有胆囊结石或慢性胆囊炎者,腹痛较明显。罕见的症状有阻塞性黄疸、胆道出血、急性胆囊炎、胰腺炎等。 息肉会癌变吗?绝大多数不会,仅有少部分会癌变。胆囊息肉可分为肿瘤性息肉即真性息肉与非肿瘤性息肉即假性息肉。肿瘤性息肉包括腺瘤与腺癌等,非肿瘤性息肉包括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胆囊腺肌症等。而其中胆固醇息肉占了胆囊息肉的一半以上。胆固醇息肉、炎症息肉不会癌变。胆囊腺肌症癌变几率较低,目前可以确定会恶变是腺瘤性息肉。基于此原因,大多数胆囊息肉患者仅需定期复查B超或CT即可。 那么是不是发现胆囊息肉都要手术治疗呢?当然不是。大多数的胆囊息肉不需要特殊处理。对于有明显症状的人,在排除胃病和其他胆道疾病后,不论息肉具体大小,建议手术治疗。对于无症状的胆囊息肉来说,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就应该及早行手术治疗了: 1.息肉直径大于1厘米; 2.息肉直径小于1厘米但合并胆囊结石或胆囊炎; 3.胆囊颈部息肉或息肉位于胆囊管开口处; 4.息肉直径虽小于1厘米但年龄大于50岁、单发息肉短期内迅速增大者、胆囊壁增厚且厚度大于4毫米。 但总的来说,胆囊息肉直径大于1厘米,年龄>50岁,单发,合并胆囊结石,已被认为是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应当尽早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一般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于小于1厘米的息肉,暂时不需要处理,每6个月复查超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