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抑郁症的治疗手段多种多样,门诊中经常会听到一些患者询问,综合使用这些方法可以更全面地帮助患者康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手段: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以减轻抑郁症状。精神动力学疗法:帮助患者认识抑郁症,挖掘疾病的潜意识内容,从而控制并调节情感、心理和行为。人际心理治疗法:主要适用于轻、重度抑郁症患者,能有效改善人际交往能力。婚姻家庭治疗法:以夫妻双方为治疗对象,侧重于改善夫妻关系和婚姻问题。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物,通过调整神经递质的水平来缓解抑郁症状。生活调理:建立良好的自我照顾习惯,包括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的运动和参与积极的社交活动。寻找支持和理解的社交支持网络,这有助于减轻抑郁症状。物理治疗:电休克疗法:主要适用于严重抑郁,伴有强烈自伤、自杀行为的患者。重复经颅磁刺激:通过电磁原理对脑兴奋性进行调节,治疗抑郁。饮食调整:选择含有丰富钾元素的食物(如绿色蔬菜、瘦肉、香蕉)和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南瓜子、牛奶、鸡蛋),有助于舒缓心情,缓解抑郁症状。请注意,不同患者的抑郁症程度和症状可能有所不同,因此治疗方案需要个体化。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身体状况和意愿。同时,抑郁症的治疗需要耐心和坚持,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并定期进行复查和调整治疗方案。 抑郁症患者可以通过一系列运动来辅助治疗,每当完成一场酣畅淋漓的跑步之后,我们的心情似乎都变得更加愉悦与舒畅!多个实践指南都已明确其益处,更将其作为抗抑郁重要的辅助手段。以下是一些适合抑郁症患者的运动治疗方式: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如跑步、快走、游泳等被广泛认为对抗抑郁有积极效果。这些运动可以提高心率,增加氧气供应,并促进身体释放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有助于改善情绪状态。例如,一项研究发现,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可以显著减轻抑郁症患者的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参考文献:闫海莲.运动训练法干预治疗中轻度抑郁症患者23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7):4963-4964】。瑜伽:瑜伽作为一种身心结合的运动方式,也被证实对抗抑郁有益。通过练习瑜伽,人们可以调整呼吸,放松身体,减轻压力,并提升内心的平静与专注力。这些都有助于缓解抑郁症状。一项研究发现,瑜伽练习能够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参考文献:桂冰.运动可以防治抑郁[J].保健医苑,2010,(8):10—2】。团队运动:参与团队运动如篮球、足球等也有抗抑郁的效果。这些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增加社交互动,提升归属感和自尊心,有助于减少孤独感和抑郁情绪。一项针对大学生的研究发现,参加团队运动可以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参考文献:趙永峰,石磊.不同运动干预方案对大学生抑郁症患者的影响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36(03):93-97】。 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临床实践指南,可以作为抗抑郁治疗的手段之一。在重度抑郁症(MMD)已经成为全球致残主要原因之一的现在,运动对于抑郁症的缓解和治疗作用更显得尤为重要;《英国医学杂志2024年1月,》发布研究:运动可有效抗抑郁。步行、慢跑等轻度运动并非最优,力量训练、混合有氧、太极拳亦有效。研究涉及14170名受试者,评估运动类型、强度、频率,并考虑性别、年龄、抑郁水平。结果显示效果最佳的运动之首是跳舞此外还发现,步行或慢跑都有效力量训练对女性的影响更大,瑜伽则对男性的影响则更大。这些运动不仅有助于释放压力、缓解负面情绪,还能增强自信心,促进病情的改善。然而,尽管运动对于抗抑郁有积极效果,但在运动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下事项:运动类型的选择:并非所有运动都适合抗抑郁治疗。研究发现,像步行、慢跑、瑜伽、力量训练等形式的运动,其抗抑郁效果较为显著。同时,针对个人情况,如性别、年龄和抑郁水平等因素,可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运动类型。例如,力量训练对女性可能更有效,而瑜伽和气功在男性中可能更为适用;瑜伽在老年人中可能更为有效,而力量训练在年轻人中可能效果更佳。运动强度的控制:运动的强度与其抗抑郁效果成正比。但请注意,这并不意味着患者应追求高强度的运动。相反,适度的运动强度更为重要,以避免因运动过度而导致的身体损伤或不适。运动频率与时长:患者应尽可能把握住业余时间,多进行运动。然而,运动时长应得到合理的控制,避免在睡前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影响睡眠质量。每周进行3~5次运动,每次持续一定时间,这样的频率和时长通常被认为是合适的。个人身体状况考虑:在开始任何新的运动计划之前,患者都应咨询医生或专业健康顾问的意见,以确保运动计划适合自己的身体状况。特别是对于已经患有其他疾病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更应谨慎选择运动方式。心理状态的调整:运动不仅是身体上的活动,也是心理上的调整。患者在进行运动时,应尝试保持积极的心态,享受运动带来的身心愉悦。如果在运动过程中感到不适或情绪低落,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寻求专业帮助。 总的来说,虽然运动对于抗抑郁有积极效果,但患者在运动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上事项,以确保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运动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患者在运动的同时,还应继续接受医生推荐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等综合治疗。
收录于合集#肠道#微生物#陆小兵#精神疾病#广州 肠道是人体的“第二大脑”,人体的情绪和肠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是因为人体的肠道内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对人体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以下将详细介绍情绪与肠道之间的关系。肠道与情绪的联系肠道神经系统:肠道内有着独立的神经系统,即肠道神经系统,它由大脑和肠道之间的神经纤维组成,这些神经纤维传递着信息和信号。这些信号可以影响情绪和心理状态。 2.肠道内微生物:肠道内存在着庞大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这些微生物与人体的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相互作用,影响着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功能。 3.肠道-大脑轴:肠道神经系统,它有5亿个神经组成,通过迷走神经与大脑直接相联,形成肠脑轴,即肠道-大脑轴。这条轴将肠道内的信息和信号传递至大脑,同时大脑也可以通过这条轴对肠道进行调控。情绪对肠道的影响压力与焦虑:情绪压力和焦虑状态会影响肠道的运动和消化功能,引发腹痛、腹泻等肠道症状。 2.抑郁和情绪低落:抑郁和情绪低落会对肠道的微生物群落产生影响,导致肠道内的微生物失衡。这种微生物失衡可能进一步影响人体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3.饮食习惯:情绪的波动会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如压力过大时可能产生暴饮暴食或者食欲下降。这些饮食习惯的改变又会进一步影响肠道的微生物群落。肠道对情绪的影响消化吸收:肠道是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的主要场所,肠道的健康状态会影响人体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取和利用,进而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和情绪状态。 2.生物合成:肠道内的微生物可以合成一些调节情绪的物质,如5-羟色胺和多巴胺等。这些物质的生成与肠道内微生物的平衡密切相关,不平衡可能会导致情绪的波动。 3.免疫功能:肠道内的微生物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它们共同维持着人体的免疫功能。当肠道内的微生物失衡时,人体的免疫系统可能受到影响,引发炎症反应,进而影响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怎么养护好自己的肠道?①规律饮食不要有一顿没一顿,也不能暴饮暴食,养成规律并健康饮食。②少喝酒过多摄入酒精,会造成破坏肠道菌群,对肠道环境损伤巨大。③适度运动运动有助于我们提升自体新陈代谢,而且一定量的运动,可以让肠道产生有益激素,例如内啡肽等可以保持愉悦快乐状态。④适当吃点益生菌定期服用一些有效的益生菌,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的健康状态。⑤保持心情舒畅这点比较难,但是可以通过训练专注力,例如瑜伽、打坐、冥想等等来保持一个正能量状态。 人体的情绪和肠道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肠道内的微生物、肠道神经系统以及肠道-大脑轴共同参与了情绪的形成和调节。同时,情绪的波动也会对肠道的微生物群落和功能产生影响。因此,保持肠道的健康,调节情绪的波动,对于维持人体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收录于合集#失眠#睡眠障碍#广州#陆小兵#心理健康 睡眠问题,似乎已经是当代人心照不宣的群体问题了。根据研究表明,我国超过 3亿人 存在睡眠障碍,成年人不同程度的失眠发生率已接近40%。 众所周知,人如果得不到好的睡眠时间和休息时间会引发很多躯体疾病,对于健康人群来说一两次的失眠或者通宵影响不会很大,最多第二天补觉以后就会恢复精力;对于伴有精神心理疾病的人若失去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只会加重病情,容易引起疾病复发和精神损害。睡眠与精神疾病的关系睡眠可以帮助我们调节情绪,这个过程会激活副交感神经,刺激身体的放松反应,让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所以经过一晚充足的睡眠后,我们会感到神清气爽,思路清晰,情绪也会更稳定。睡眠与焦虑、抑郁以及其他常见精神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关联:1.睡眠与焦虑:焦虑可能导致睡眠问题,如入睡困难、多梦、睡眠中醒来或早醒等。同时,睡眠不足也可能加重焦虑症状,形成恶性循环。2.睡眠与抑郁:抑郁症状常伴随睡眠问题,如失眠、早醒、睡眠过多等。长期睡眠不良可能加重抑郁症状,并降低治疗的效果。3.睡眠与精神疾病:睡眠问题与其他常见精神疾病,如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也存在关联。这些疾病可能导致睡眠时的噩梦、睡眠中的恶梦、睡眠中的幻觉等。4.睡眠与心理健康:良好的睡眠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不良的睡眠质量和持续的睡眠问题可能增加精神疾病的风险,如焦虑、抑郁和精神病患者的复发风险。睡眠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阶段和类型1.REM睡眠(快速动眼期睡眠):REM睡眠是一种深度睡眠阶段,大脑活动活跃,眼球快速左右运动。在REM睡眠中,我们经历梦境,并且肌肉麻痹,防止我们在梦境中做出动作。2.NREM睡眠(非快速动眼期睡眠):NREM睡眠包括三个阶段,即N1、N2和N3。-N1睡眠:N1睡眠是浅睡眠阶段,开始进入睡眠状态,人们容易被外界噪音或其他干扰所唤醒。-N2睡眠:N2睡眠是深度睡眠的起始阶段,占总睡眠时间的大部分。在N2睡眠中,身体开始放松,心率和呼吸变缓。-N3睡眠:N3睡眠是深度睡眠阶段,也被称为慢波睡眠(SlowWaveSleep,SWS)。在N3睡眠中,身体恢复和修复功能,包括肌肉生长和组织修复。3.周期性运动障碍(PeriodicLimbMovementDisorder,PLMD):这是一种睡眠障碍,表现为在睡眠中周期性地出现肢体运动,可能导致睡眠中断和睡眠质量下降。4.睡眠呼吸暂停(SleepApnea):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表现为在睡眠中多次停止呼吸。这可能导致频繁的睡眠中断和低氧状况,影响睡眠质量和白天的功能。这些是睡眠的一些基本分类,但需要注意的是,睡眠是一个复杂而个体化的过程,每个人的睡眠模式和特点可能有所不同。睡眠障碍的表现有哪些失眠障碍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有:入睡难容易醒醒得早梦多、醒后不解乏等等…每周超过3晚。连续3个月就可能达到失眠障碍的诊断。根据病程分为:短期失眠(病程<3个月)慢性失眠(病程>/=3个月)睡眠障碍的常用治疗手段调整睡眠的小妙招:1.充足的睡眠时间:成年人通常需要每晚7-9小时的睡眠时间,而儿童和青少年需要更多。确保你获得足够的睡眠时间,以满足身体和大脑的需求。2.深度和连续的睡眠:良好的睡眠应该包括足够的深度睡眠和REM睡眠阶段。深度睡眠有助于身体修复和恢复,而REM睡眠则对记忆和认知功能有益。3.正常的睡眠周期: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表,尽量在同一时间入睡和起床,有助于调整和维持你的生物钟。避免过度熬夜或睡过度,以保持正常的睡眠周期。4.无干扰的睡眠环境:确保你的睡眠环境安静、舒适和暗淡。遮挡窗帘、降低噪音和保持适宜的温度有助于提供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5.健康的睡眠习惯: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例如在睡前放松自己,在睡前30分钟至1小时内,尽量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和刺激性的活动。取而代之,可以做些放松的活动,如读书、听柔和的音乐或冥想。避免过度兴奋和刺激,限制饮食和饮水,避免过量的咖啡因和酒精摄入。6.适度的体育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促进睡眠,但是不要在睡前进行剧烈的运动,因为这可能会导致兴奋和难以入睡。7.管理压力和焦虑:学会管理压力和焦虑,使用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和瑜伽,以帮助你放松身心,入睡更容易。8. 避免长时间床上躺着:如果你在床上躺了超过20分钟仍然无法入睡,那就起床去做一些放松的活动,直到感到困倦为止。这样可以避免将床与无法入睡的焦虑联系在一起。结语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睡眠需求和睡眠质量可能有所不同,因此你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感受来调整和优化你的睡眠习惯。对于受到焦虑、抑郁或其他精神疾病影响的人,维护良好的睡眠习惯和睡眠环境,以及采取一些有效的睡眠技巧,如放松练习、规律的睡眠时间表,可能有助于改善睡眠问题和心理健康状况。 然而,如果睡眠问题严重,并且对日常生活造成了重大困扰,建议咨询专科医生以获得适当的评估和治疗。
精神心理专家陆小兵收录于合集#抑郁症#广州#陆小兵#情绪问题 “抑郁症”对家庭的影响似乎没有尽头,又因为抑郁症常常复发,很多家属表示和患者好似陷入了无穷无尽的冲突和压力的循环。门诊中经常听到家属反馈最多的一句话:“我没有办法去沟通了,快把我们也整抑郁了。” 如果你的家人、朋友正在经历抑郁症,你也许会感到困惑、烦乱、挫败,觉得自己如履薄冰,生怕自己说错话让TA病情加重或者怕TA更加沮丧,家庭和亲人对抑郁症的治疗有着极大的帮助,我们可以学习一些沟通技巧去支持TA们,营造温馨、舒适的家庭氛围帮助抑郁症患者走出阴霾。家人/朋友有抑郁症,我们能做些什么? 家属应当支持患者积极求医、进行专业治疗。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和家属的配合下进行药物治疗以及其他的治疗方案,家属监督吃药和保管药物尤为重要,避免患者自行停药、拒绝复查等。
原创 精神心理专家陆小兵 收录于合集#抑郁症#精神疾病#广州#阳光型抑郁 不是每个抑郁都是悲观低落的状态,“微笑”是沉重的武装,更是瞄准自己的武器 —阳光型抑郁症说到“抑郁症”,相信大家都有一些认知和了解,对它的印象都是典型的三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行为减退。 近日的明星抑郁自杀事件沸沸扬扬,谁又能想到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开心果,也可能是一个抑郁症患者,并且这种情况很容易被人忽视。 有这样一些人:TA们在人们面前看起来阳光积极,每天笑容满面,给人一种阳光美好的形象,聚会气氛活跃,总能带动大家的情绪;一到夜深人静时候,可能会陷入一种无能为力,情绪低落的状态中,实际上内心很痛苦。 TA们常出现情绪低落、食欲不振、自我价值感低、失眠早醒等症状,很多人甚至会出现自杀意念、自残行为。但是怕给别人传输负能量,于是选择独自去消化负面情绪。于是TA们用“微笑”示人,具有一定社交功能,隐藏其真实症状和情绪。这类患者很难及时得到外界帮助!这就是『阳光型抑郁症』。导致阳光型抑郁的主要原因:性格因素拥有很强的自尊心,一般不善于表达自己内在情绪或压力。工作因素从事服务行业,在他人面前需要保持微笑,长时间压抑不良情绪。精神因素由于工作或生活压力导致焦虑、恐惧、愤怒等消极情绪,长期得不到排解。家庭因素原始家庭教育中,认为暴露消极情绪是弱小或无能的表现,因此选择掩饰自己内在的不良情绪。『阳光型抑郁症的10大表现』 『如何预防缓解阳光型抑郁症?』轻则自我调节规避导致抑郁的根源生活、学习、工作等内外部因素导致的自责、焦虑、恐惧等造成的抑郁,坦然接受自己的不足,你只是生病了,不是你的错。规律生活作息,养成良好运动习惯很多相关研究表明,建立良好睡眠习惯提高睡眠质量,早睡早起对焦虑抑郁情绪都会有所改善;精神长期压抑,身体机能也会受到影响,定期外出去走走,散散步/慢跑等等有氧运动都是可以的,研究有发现阳光型抑郁症发生的原因与患者身体内褪黑激素分泌密切相关,褪黑激素分泌沉积主要原因是在平时生活中日照时间较少导致的,身体接受的日照较少可引发褪黑激素大量沉积,导致分管人体细胞活性和兴奋中枢的功能受到抑制,从而让患者表现为心情压抑,容易出现阳光型抑郁症。鉴于这一方面,最应该采取的首要治疗方法就是:在平时生活中多晒太阳,尤其到了夏季阴雨天室内阳光较少的情况下,需要多走出室内,让身体接触阳光,坚持晨练也是治疗阳光型抑郁症的有效办法。找到放松和舒缓的方法多贴近大自然、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关注自身如冥想、瑜伽、深呼吸等其他放松技巧都可缓解情绪。重则及时就医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抗抑郁药治疗,不同严重程度的抑郁症有不同的药物,这些药物可以调节神经递质的水平,缓解抑郁症状,坚持服药,定期复诊。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主要是指通过和医生谈话交流来进行治疗,可分为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人际心理治疗及婚姻家庭治疗等。物理治疗物理治疗的方法是多样的,比如通过睡眠仪辅助睡眠、通过电疗来改善神经递质的平衡和调节、通过光疗来调节身体的生理节律等等辅助治疗。 结语 治疗抑郁症的手段有很多,抑郁症是能被治愈的,关键是要早识别、早治疗。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理解和支持十分重要,特别是对阳光型抑郁症患者需要让TA说出自己的情绪,减轻TA们内心压力,倾诉时家属和朋友需要静静聆听,给出适当的安慰,让TA们感受到家人,朋友的关怀。希望大家能正视并重视抑郁症:学会聆听自我和TA人,不放弃自己、不嫌弃TA人!
收录于合集#抑郁症#医生#大脑#精神科#广州1、抑郁症的大脑和正常人的大脑有哪些不同?抑郁症患者相关的大脑网格活动异常2、抑郁症损害的大脑功能可以修复吗?每个人的身体都有自愈功能,根据医生的治疗,处理得当,并保持身心处于愉悦的状态下是能修复痊愈的抑郁情绪就像龙卷风,来去匆匆。如果觉得自己有较明显、较长时间的抑郁情绪,不要掉以轻心,记得及时就医!对疑似抑郁症患者,医生除了进行全面的躯体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外,还要注意辅助检查,尤其是血糖、甲状腺功能、心电图等。辅助检查的目的是排除导致抑郁症状的躯体病因或者脑器质性病因。就诊前最好是回顾一下自己长时间以来的状态,以防万一可以写在纸上。患者要描述清楚:这种状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持续多久了?前期有哪些症状,中途又出现什么症状?近期的服药情况(有没有接受过治疗)、状态(情绪、行为、生活状态、睡眠情况、饮食及其他躯体症状等等)。你最大的治疗诉求是什么?想医生解决什么问题?如果是未成年或者老年人,请务必要在监护人和家属的陪同下前来就诊。
收录于合集#精神疾病#医生#广州 门诊中常常听到有病患或者病患家属会向我们精神科医生这样描述:医生,我明明好了,可是遇到一点小事觉得我又要发作了…是不是要长期服药?;医生,我家孩子总是反反复复的会病情复发,这是没有好吗?等等…诉说病情复发的话语。 网上有个打油诗说:“患上精神疾病那就是有去不完的医院、吃不完的药,精神上无比无助和绝望。”精神疾病是一种高复发性疾病,反反复复不仅患者无助,身边的家人更是头疼。 那么在流调数据中显示,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初次患精神疾病的人2年内的复发率可达40%~50%,5年内的复发率更高,可超过80%。预防精神病的复发是精神科医生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也同样是患者家属和社会最为关心的问题。01什么叫精神疾病复发?患者经过急性期治疗,其精神病性症状全部消失、行为正常、自知力恢复、社会适应良好、社会功能逐渐恢复、病情达到痊愈水平。此种状态稳定6个月以上,在某些不利因素影响下或无明显原因,患者原来的精神病性症状又重新出现,或表现有新的精神病症状、社会适应及社会功能减退,视为精神病复发。此时,患者需要接受积极治疗和休息,甚至需要再住院 不管“心理障碍疾病(如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症等…)或者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现代方法的治疗是可以治好的,尤其是精分早期患者更是如此。治疗越早、疗效越好,病程越长治疗越差。研究发现:社会功能与患者急性复发的次数呈负相关(即:复发次数越多,社会功能越低),疾病复发会引起患者社会功能的残损。02精神疾病复发时有什么征兆?精神分裂症复发征兆☹:忽然变得情绪不稳、无故发脾气,生活懒散,孤僻少语;☹:无原因睡觉不好,说话离谱,言语行动使人难以理解,发呆发愣;☹:更多的情况是敏感多疑,认为大家都和自己过不去;复发的另一个表现是对过去发病情况予以否认,从而拒绝服药;☹:复发的征兆还有许多种,一切在发病期明显出现过的症状,再度出现或症状变得更明显时,都要考虑病情的复发,应及时处理,以防病情加重。等等…心理障碍疾病的复发征兆1、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易醒、多梦。2、心情变化:如心情不稳固,烦躁担心、易发脾气、无故忧虑等。3、发呆,语言增加、反应缓慢,运动淘汰、不爱理事、生活懒惰。4、头痛、头昏、疲倦、食欲降低、消瘦等。5、原有的精神症状重新产生。6、患者原来积极服药医治,忽然不承认自己有病拒接服药医治。“心理障碍疾病”的复发除疾病自身的客观要素如病前性情缺陷、家族遗传史外,能否有规律地保持药物维持医治和家庭情况医治,是感化病情复发的关键要素。03精神疾病常见的发病因素有?(一)自行停药 国内统计,在复发者中因为停药复发的占54%—77%,患者和家属难以坚持长期的维持治疗,导致自动停药的常见原因如下:1、患者或/和家属对疾病的复发性认识不足,认为病情已痊愈而且生活、工作、学习没问题,患者自我感觉良好,家属很满意,自信不会再犯病,没必要继续服药而自动停药。 2.患者和家属对长期用药有顾虑;患者服药后诉说困倦、脑力迟钝等不适,影响工作和学习;担心长期用药会“上瘾”;担心药物伤脑、伤肝等,为此不敢长期用药而停药。家属最好陪同患者前去专科医生处进行咨询,听取医生建议,共同提高对疾病复发的认识能力和理解服药的重要性,消除对用药的顾虑。家属在预防疾病复发中的重要作用可想而知。临床研究发现精分患者应用抗精神病药物预防复发,一年后可将复发率降低到平均16%。(二)社会适应困难 患者经历了发病、急性期治疗、巩固维持治疗的过程,待她(他)重新回到社会中去的时候,其心理和躯体承受能力均不如健康人,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有所下降;一方面作为外部世界又具有其复杂性、竞争性、矛盾性和千变万化的特点;加上社会各界对精神病人存有偏见,因此当患者回归社会时,往往会发生社会适应困难而导致复发。常见的情况是:☹:单位精简机构、优化组合,患者恢复工作不能如愿;☹:毕业后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而长期待业;☹:或由于学校的学制管理不能复学而辍学;或上下左右人际关系发生问题。遇到上述情况患者难以适应,不能正确对待,引起内心的痛苦而导致病情复发。为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家属应依靠社会力量寻求社会支持,尽可能给患者一些具体的帮助:1、如:与单位积极联系、协商,为患者争取某些恢复工作和学习的条件。待业患者可先参加一些临时性的工作,然后再寻求比较合适的职业工作。2、如:为学生,可先旁听、试读再复学,学习中不宜要求过高,应量力而行,必要时可留级跟下一年学习。以上做法均有利于患者适应社会。(三)生活中的应激事件对于一名青年精神疾病恢复期患者,在其今后的生活中,必将面临的现实问题.有完成学业、就业、恋爱、婚姻、生育等。还会经历某些突发的意外变故,如亲人的故去、夫妻的离异以及其他等。所有这些生活中的事件,都有可能成为患者生活中的应激源,并将引起患者的应激反应。在应付这些事件过程中,如得到家属的理解、家庭的支持和所给予的重要的参谋作用,都可帮助患者闯过难关获得幸福。反之,如处理不当,则这些事件都可能成为疾病复发的因素。 在跟精神疾病这种持久战中,我们应把预防复发当成重要治疗目标。要完成好这个任务,需要医生、患者、家属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那具体要怎么做呢?只要你能做好这五点,就能有效减少精神疾病的复发。04该如何预防精神疾病复发?(一)坚持药物维持治疗 这是当今行之有效的主要办法,也可预防好转患者的病情恶化。服药期间注意不宜怀孕,要做到坚持维持治疗须消除患者和/或家属对长期用药的顾虑,克服疾病好了不会再犯的盲目乐观的想法。当然,除了维持治疗外,尚需结合以下多种预防复发的办法。(二)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 这是最最关键1.帮助患者了解疾病,认识疾病的先兆症状及精神病的症状表现;了解疾病发生的有关因素;认识疾病复发的可能性,以及坚持服药,预防复发的重要意义。 2.帮助患者端正对疾病的态度:有的患者认为病好了就万事大吉,存在侥幸心理。另外,有的患者持消极的悲观态度,认为得了精神病一辈子好不了,摘不掉精神病帽子,灰心丧气,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充分估计疾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痛苦和危害,重视其复发的可能性,而又积极与医生、家属配合,掌握预防复发的办法,放下疾病包袱,轻松乐观地生活。态度正确了,对预防复发是很有利的。(三)帮助患者学会应对应激患者在病情好转后的生活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和矛盾,而这些问题和矛盾对于病愈后的患者都可能成为应激源引起患者的应激反应,甚至导致疾病复发。具体做法是:帮助患者学会暴露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指导患者自己提出自行解决问题的办法。家属、精防人员应给患者以鼓舞、支持,帮助她(他)分析、评议其提出的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分析各自的利弊,最后确定一最佳方案,并协助制定具体计划、督促执行。必要时家属可以寻求其他家庭成员和社会力量予以实际上的或物质上的支援。(四)帮助患者克服性格上的弱点如内向、孤僻、敏感、多疑等,以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尽可能为患者创造一定的条件,如组织家庭活动、走亲访友、外出旅游、参加集体的文娱活动,培养一定的爱好,以丰富生活内容,陶冶情操,可以提高抗病能力。(五)鼓励患者生活规律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魄,对于预防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都是非常重要的。(六)患者及家属的任务1.家眷要定期带病人来专科医院门诊复查。一般情况下建议,应每个月复查一次,若是有特别状况,需随即就诊;2.认识患者的症状,它将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疾病;3.记录患者的症状,它将使主治医生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患者的病情;4.通过测试,了解患者对疾病的理解程度;5.应对疾病,让患者对自己的感觉有所认识,并为感觉打分;6.让患者了解做哪些事情可以使他的病情好转;7.为患者制作一张求助者清单,以利于在危急时可以联系。小结 最后小编想说的是:虽然精神疾病有”高复发率“的特点,但我们没必要绝望,现如今医学技术发展迅速,寻找专科医生,接受科学正规的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病情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
#广东省#精神疾病#精神营养华南营养代谢精神科分联盟成立啦!!!在2022年广东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学术年会暨华南精神心理专科联盟年会上,来自广东、福建、海南、湖南、广西等省市的45家医疗机构共同组成了华南营养代谢精神科分联盟。换种思路治疗精神疾病来访者?截至目前,用营养代谢方式对精神病进行干预并没有写入国际、国内的临床诊断、治疗指南。同时联盟单位代表的专家教授们也纷纷从多个角度去研讨,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思考。“联盟的成立,不仅将有利于一些前瞻性高水平全国多中心研究。也将有利于通过定期的学术交流,提升临床医生的水平,加强我们对营养代谢在精神病治疗上的认知。”联盟牵头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陆小兵教授表示:联盟成立后将致力于探索有效的营养代谢干预精神疾病的方案,研究探索用营养代谢手段去干预精神科疾病的手段。但我们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发现:利用欧米伽13、新型深酮疗法、叶酸和肠道菌群等等营养、代谢物质,对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有明显的干预效果。不仅如此,还有很多研究证实的“精神营养疗法”对精神疾病也有显著的效果。“有了大量联盟单位的加入,将更有利于推进营养代谢效果临床多中心研究,促进新技术、概念、专利的临床转化。”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精神科陆小兵 3 月 29 日,卫健委发布《新冠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正式向大众开放新冠疫苗接种。新冠疫苗全面免费开打之后,近几天,为了让足够多的人注射疫苗,建立起“免疫屏障”。全国各地都在争相恐后的上演着励志的《接种疫苗大片》,一是为了保护自己,二是为了保卫国家。场面也是相当热情高涨。 那在门诊当中也有很多精神疾病患者会询问到我们:我在吃抗抑郁药可以打疫苗吗?会不会对我身体有影响?我吃药可以要宝宝吗?等等…的热门话题。 今天梳理了十个门诊当中常见患者们会常询问到的疑问,并回答解疑。请拿好小本本记录噢…01.我在吃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可以去打新冠疫苗吗?在《新冠疫苗接种必备手册》中没有明确规定抑郁症患者是否能接种新冠疫苗,查阅了相关资料,疫苗的说明书上没有把精神障碍列为禁忌症。结论如下:抑郁症焦虑症病情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生活工作如常,理论上来说可以接种疫苗的,也有小部分患者已经接种。请按照当地的政策去办。如果抑郁焦虑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其病情不稳定,未得到有效控制。是不建议进行接种新冠疫苗的,因为药物中的某些成分都有可能会对新冠疫苗产生抗体造成影响,从而降低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和持久性,或可能诱发恐慌/担心其不良反应等。具体情况请向接种医生咨询。02、有三高、慢性胃炎等慢性疾病能否接种新冠疫苗?常见的慢性疾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慢性胃炎、甲状腺疾病)如果通过治疗处于控制稳定的状态,如血糖、血压、血脂的指标控制稳定,慢性胃炎处于非发作期,可以接种;如相关指标控制不稳,或处于急性发作期,建议暂缓接种。有时间的朋友,▲具体详细内容参考《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03、我在吃抗抑郁药可以要宝宝吗,万一怀上了宝宝能不能要?吃着抗抑郁症的药能要孩子。 带药怀孕,不是完全禁止,但是需要在专业的医生指导用药和检测下进行。若是男性服用抗抑郁药,则主要是考虑对于精子的影响,一般女性在怀孕早期不主张服药,不管是哪种药物,都没有百分百的安全,特别是前三个月是胎儿大脑发育的关键时间。女性万一真的正在服药期间怀上宝宝,不要恐慌和过分担心,需在妇产科及精神科医生双重监护指导下,检测孕妇情绪变化,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处理。要注意的是女性怀孕期间,因激素分泌的改变以及孕期诸多问题的困扰,容易陷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过分担忧等情绪当中,可能会患上孕期抑郁症以及分娩后易患上产后抑郁症等等,尽量避免沉浸于繁琐的育儿过程,如原有精神障碍的患者更加需要注意避免加重病情复发!04、我吃抗抑郁药都好长时间了,到底要吃多久药? 首先要说的是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药物的起效时间长短不一,大多数抑郁类药物的起效时间约1-3周,对一些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患者来说,起效时间会更长一点。用抑郁症患者举例,简单说精神医学的界定标准:①抑郁急性期服药一般是1-3个月,目的是尽快控制症状,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②抑郁巩固期治疗服药一般是6-9个月,目的是控制症状,恢复患者功能!③抑郁症维持治疗期治疗,这个阶段,临床上对于发病次数不同、病程时间伴发的症状不同等等…的患者都有不同的标准说明;对于首次发病抑郁症患者,建议服药时间1-2年;对于再次发作抑郁症患者,建议服药时间延长到3-5年;对于抑郁症发作次数3次或多次以上的患者,则建议长期服药,低剂量维持治疗。▲在此期间,需要定期找专科医生检查复诊!05、我长期服药抗抑郁药会不会上瘾吗?这个问题几乎每天都会有患者询问的热门话题。 首先,抗抑郁药不存在上瘾这一说法,个别药物会存在一些撤药综合征,骤然停用的确可能会造成一系列停药反应。常见停药症状包括(头晕、平衡感受损、头痛、恶心、失眠、生动的梦境等,个别患者还可能出现感觉麻木、过电感、人格解体及易激惹,甚至幻视及幻听)等。停药反应分为六大类,即感觉症状、平衡失调、一般躯体症状、情感症状、胃肠道症状及睡眠紊乱。通常程度轻微,但也有对患者构成严重困扰的情形出现。所以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合理停药,避免出现停药反应。▲以上停药副作用只会短暂存在,并不意味着是对该药的依赖。06、我在服药期间可以喝酒吗?好家伙,你说呢?不听医生言,吃亏在眼前。莫贪一时之快乐!首先,酒精本身属于活性物质,对患者精神有影响,可抑制大脑皮层的功能,并且可能会与部分药物产生协同的作用,若喝酒会可能会产生双重抑制作用,导致呼吸抑制或镇静功能加强。同时酒会干扰脑细胞功能,影响治疗;对肝脏也有影响,会影响其他精神类药物的代谢。▲服药期间禁止饮酒,少吸烟,少喝咖啡,浓茶等兴奋性饮料,少吃燥性大易上火的食物,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和影响疗效。07、为什么吃了药还是睡眠质量差? 这个问题需要多维度找原因。排除因药物本身问题、身体本身器质性疾病问题等等多方面的排除。若因为前者问题请找专业的医生复诊,调整药物并继续观察。 后者生活习惯也是相当重要,自己是否是月亮不睡我不睡的熬夜族?晚上睡前尽量要放松,不熬夜晚睡,睡前不喝刺激性饮料;不带手机等电子产品上床睡觉;不看刺激视频;不把忧虑压力带上床,睡觉环境尽量保持环境安静、体位舒适。▲建议夜间睡眠时间23:00点前入睡,中午可以午休30分钟。08、吃抗抑郁药会不会影响我的性功能? 这个问题常见于男性患者提问,也有很多患者在门诊当中很少去谈及,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个问题也越来越困扰着家庭和患者本身。 首先我们要理解的是抑郁症的本身就会对性功能有一定的影响,抑郁症常见表现性欲减退,言语动作减少与迟缓,对生活乐趣丧失,精力减退、疲乏等等等等表现… 在使用不同的抗抑郁药,其作用机制、疗效、对性功能的影响也存在个体差异。 长期服用抗抑郁药,如常用的SSRI类药物就会引起部分患者性功能障碍的不良反应。像帕罗西汀,会引起射精延迟,发病率是最高的。三环类抗抑郁药里,对女性的身体和性功能性唤醒也有影响。▲抗抑郁药引起的性功能问题,这种情况一旦康复停药以后是会恢复的,不必过度担忧。若出现这样的问题不用难以启齿,请告知你的医生制定更好的治疗方案。帮助恢复身心健康!09、为什么吃药后我长胖了好多? 这个问题多见于女性患者提问:反应容易饿,总想吃东西,体重不断增加等等…体重增加有三方面原因,简单的说:①所有抗抑郁药都能有效提高情绪,从而让心情比较好,也促进了食欲,改变糖代谢。如果这个时候吃的比较多,同时又不运动,就有可能在服药期间出现体重增加的问题;②有一些镇静作用比较明显的药物,会导致出现懒散,不愿意动,也有可能出现体重增加和发胖的问题;③有可能服用了例如:奥氮平等等药物,这些药物引起体重增加的副作用发生率比较高,也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如果觉得副作用较大,可告知医生调整药物剂量或换药治疗!▲注意饮食结构,要合理少吃多运动合理睡眠。管住你的嘴迈开你的腿,心身动起来!10、为什么吃药之后觉得脑子反应迟钝了? 这也是精神科医生门诊患者中问得最多的问题,也是坚持治疗患者最大的疑虑。吃药会把脑子变笨?答案是:不会。事实思想迟钝的原因有很多,不一定是药物所致。相反若不吃药恰恰会把脑子变坏。因为抑郁症不仅是心理疾病,其实存在大脑器质性的改变,长期抑郁焦虑状态中的患者,疾病本身也会导致神经细胞会加速死亡,会导致思维迟钝,思考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可能会引起脑功能的损害。 如果抑郁症不经过系统治疗,会出现特定脑区萎缩,神经纤维数量减少,而有效药物治疗可以逆转这些变化。 且部分药物具有镇静催眠作用会导致出现懒散,不愿意动,嗜睡等症状出现。这些不良反应是可逆的,随着药物减量或停药可逐渐恢复。▲药物+心理治疗是治疗精神障碍疾病的最佳方式!结束语 术有专攻,对于疾病,专科医生是专业的,药物调整一定要遵循医生意见,医生与患者是一个战场的战友,需要共同与疾病做抗争,需要相互信任和理解!我们今天分享到此结束,欢迎下方留言说出你想问的问题噢。陆小兵,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广州市惠爱医院,广州市脑科医院,广州市精神卫生中心)成人精神科科副主任。 对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焦虑症、偏头痛、睡眠障碍、青少年情绪行为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老年痴呆等的诊断与治疗,特别对难治性精神病的治疗有一定心得,对各种难治性精神障碍以及妊娠期精神障碍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对精神科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处理有科学的见地。出诊时间:周二上午 芳村代谢门诊 (一楼第五诊室) 周四全天 芳村总院门诊(一楼第五诊室) 周日全天 芳村总院门诊(一楼第五诊室)如有需要,请致电020-81580392咨询和预约,或关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