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肝癌、肝衰竭的患者,他们的表现都与营养不良有关,如消瘦、体重下降、肌肉组织减少或萎缩,面色晦暗、持续乏力不适,化验白蛋白及前白蛋白低,补充白蛋白后升高缓慢或不升高、肝功能恢复缓慢,反复腹水、腹腔感染等。 这些问题可以有一个非常简单有效的方法来改善——夜间加餐。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同样道理,我们说“肝无夜餐不壮”,慢性肝病患者夜间加餐益处多多。 1、为什么要夜间加餐?正常情况下,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糖、蛋白质和脂肪。其中葡萄糖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进食后暂时不用的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储存在肝脏和骨骼肌中,待身体需要能量时再拿出来为机体提供能量。慢性肝病时糖原合成和储存都减少,因此饥饿的时间一长,身体就会增加脂肪和蛋白的分解来提供能量。这样使肝病患者容易消瘦、体重下降、、白蛋白下降、肝功能不易恢复等。如果肝病患者能够夜间加一次餐,提供夜间所需要的能量,就会减少体内蛋白和脂肪的分解,减少上述症状。 2、如何进行夜间加餐?夜间加餐的时间通常在睡前半小时到1小时。加餐的内容要求提供200千卡的热量,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有条件的患者可以适当增加蛋白质或支链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具体种类可以选择藕粉、芝麻糊、酸奶、脱脂奶、支链氨基酸、热豆浆、豆奶等。如果条件有限,加馒头和葡萄糖等食物也能起到一定效果。如果有轻度肝性脑病,可以从少量逐渐增加,及时调整蛋白的摄入。 3、夜间加餐有何好处?夜间加餐是建立在全面系统的病因治疗基础上的,在这样的前提下,夜间加餐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餐一段时间后患者会看到白蛋白稳定甚至上升,或不再需要过于频繁的输入白蛋白,腹水会逐渐消失,腹腔感染的机会下降,肝功能恢复较快,乏力、面色晦暗会逐渐好转,体重逐渐增加,病情进展较慢,住院次数减少、住院时间缩短,生活质量提高等。 4、什么样的人适合夜间加餐?胃肠道功能良好、可以耐受夜间加餐、无明显禁忌症的明显肝病患者尤其是慢性重度肝炎、肝硬化、肝癌、肝衰竭的患者均可以考虑夜间加餐。 以下情况更适合夜间加餐:经医师诊断的有营养不良的肝病患者,白蛋白水平低,输入白蛋白后升高缓慢、不升或升高后迅速下降的患者,反复住院的肝硬化、肝癌患者,持续消瘦、体重下降、乏力的患者,需要接受肝胆外科手术、肝移植、肝脏介入手术的患者。
患肝病,尤其是严重肝病时,血液白蛋白含量会逐渐降低,球蛋白升高,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倒置。白蛋白由肝细胞合成,因此白蛋白下降提示肝脏合成能力下降,但水肿、合成白蛋白的原料摄入不足、发热感染使白蛋白分解增多、肾病使白蛋白丢失等也可以引起白蛋白下降。 白蛋白低于30g/升时,会出现腹水、浮肿,需要输入白蛋白、利尿来治疗。一般静脉输入的白蛋白一半能在体内存在3周左右,但临床上很多患者输入白蛋白后不过一周甚至两三天就又下降了,是怎么回事呢?怎样才能使白蛋白保持稳定,不依赖外来输入而促进肝脏自己合成白蛋白呢?这虽然实现起来很难,但是一定会有办法能起到作用。 1、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果是乙肝病毒引起的,应该积极控制病毒,如若是酒精性的,一定要严格戒酒。如果是肝周围血管堵塞,应该通过介入治疗把血管打通。如果是免疫性的,也要控制原发病。 2、给肝脏补充合成白蛋白的原料。以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食物为主,如肉汤、鸡汤、酸奶、脱脂奶粉、复合蛋白颗粒等。一般在一日三餐的基础上,采取上午、下午、晚上额外加餐的办法,量的多少以能消化吸收、不腹胀、没有肝性脑病为准。 3、促进肝细胞再生与蛋白合成。研究表明,足量的腺苷、叶酸、氨基酸等可以促进肝细胞的再生。 4、给予足够的能量。研究表明,如果每日进食太少,热卡不足,不细胞合成蛋白会减少,就是输进去的蛋白也会迅速转化为葡萄糖分解掉。所以有的患者输入白蛋白后很快下降,就是因为热卡不足,白蛋白转化为葡萄糖被分解了。 5、输白蛋白。白蛋白的主要作用是增加血液胶体渗透压,预防或减轻血管内的液体外渗到血管外及腹腔内,帮助足量浮肿和腹水、胸水。但白蛋白是血液制品,不仅价格昂贵,且频繁应用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总之,肝病出现低蛋白血症的治疗策略为:病因治疗是关键,营养支持是基础,静脉输入白蛋白是补充,三者需要有机结合起来。
酒精肝全称为酒精性脂肪肝,是酒精性肝病中最早出现的最为常见的病变。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肝脏损伤性疾病,久而久之能发展为肝硬化。以下措施可以减少酒精对肝脏的损害。 1、不要空腹喝酒 空腹喝酒酒精吸收快,而且空腹喝酒对胃肠伤害大。最好的预防方法是,在喝酒之前先使用油质食物或引用牛奶。 2、补充维生素 饮酒前可以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可以减少酒精对肝脏的损害。 3、慢点喝 短时间内大量饮酒可以诱发急性肝损伤,因此饮酒要慢。 4、不要多种酒混合饮用 不要多种酒混合饮用,也不要把酒和碳酸饮料如可乐、汽水等混合饮用。各种酒的成分、酒精含量不同,如果混合饮用,会使人饮后不舒服,甚至头痛、易醉。碳酸饮料中的成分能加快酒精的吸收,因此不要混合饮用。 5、准备水 喝酒同时准备一杯矿泉水,以备不时之需。 6、多吃菜 绿叶蔬菜中的抗氧化剂和维生素及豆制品中的卵磷脂都对肝脏有保护作用。 7、饮酒后可适当饮用热汤 饮酒后适当饮用热汤,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并补充水分,都能减轻酒精对肝脏的损害。
告诉病友们一个好消息,我院近期除干扰素免费项目外,新增加了贫困救助项目,对于持有村以上贫困证明、残疾证、低保证的住院患者,在新农合或者医保报销后自负的部分再次给予报销(补助)30%。本救助适用于我院所有科室,包括肝病科,结核科、感染科及外科等。欢迎广大病友们来诊。
廖 廖雪雁 庄辉(院士) 摘要:本文对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前不筛查是否安全问题进行了讨论,从乙型肝炎疫苗的成分、感染和未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结果表明,证明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前不进行筛查是安全的。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疫苗接种;筛查 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是预防乙肝的关键。我国自1992年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后,一般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Hg)携带率已由1992年9.75%降至7.18%,15岁以下儿童下降更为明显,5岁以下儿童已降至0.96%,5-14岁2.42%,2009年我国卫生部提出对15岁以下人群实施乙肝疫苗补种并将于今年完成。今后还将对15岁以上重点人群和高危人群实施乙肝疫苗接种,预计我国一般人群的HBsHg携带率将进一步下降。 2010年2月10日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要求“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用人单位在公民入学、就业体检中,不得要求开展乙肝项目检测,不得要求提供乙肝项目检测报告,也不得询问是否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人社部发【2010】12号)。这一举措对保护乙肝携带者的平等权利、消除劳动就业和教育领域乙肝鄙视具有重要意义,得到了广大医务人员和公众的积极支持和好评,但也给大学生新入学和新员工入职时接种乙肝疫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过去曾对乙肝病毒标志物阴性的新大学生和职工实施乙肝疫苗接种,现在取消了对入学新生和入职新员工的乙肝项目检测,对他们如何实施乙肝疫苗接种?接种乙肝疫苗前不筛查是否安全?这是广大基层医务人员和公众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 1、从乙肝疫苗的成分分析,接种乙肝疫苗前不筛查是安全的 乙肝疫苗的成分主要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是基因重组的酵母细胞或仓鼠郎细胞表达的乙肝病毒(HBV)外壳蛋白,即HbsAg,经纯化、加氢氧化铝佐剂和灭活处理后制成,无传染性,进入机体后,HbsAg被抗原呈递细胞加工处理成相应的肽段,并与MHCⅠ类或MHCⅡ类分子相结合形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从而活化T细胞和B细胞,诱导产生相应的特异性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应答,使被接种者获得保护,而对机体不会造成任何伤害。 2、对感染和未感染过HBV者接种乙肝疫苗是安全的 美国免疫实施咨询委员会指出,对感染过和未感染过HBV者接种乙肝疫苗是安全的,因此,乙肝疫苗免疫前是否需要筛查,主要是从成本效益考虑,而不是从安全性考虑。如果被接种的人群是高危人群,乙肝流行率较高,在接种乙肝疫苗前进行筛查,预期可节省的乙肝疫苗费用将高于筛查费用,则进行筛查;如被接种的人群乙肝感染率低,预期可节省的乙肝疫苗费用低于筛查费用,则不进行筛查。国内外有许多项类似研究证明,乙肝疫苗接种前不筛查是安全的。上述研究均是在1994年以前进行的,当时国内外乙肝疫苗产生量较低,价格相对较高,为了有效应用乙肝疫苗,提出对高危人群在乙肝疫苗免疫前进行筛查,以节省乙肝疫苗及接种费用,使更多的新生儿能接种乙肝疫苗,这是完全正确的。但1995年以后,乙肝疫苗的产量大大提高,价格明显下降,乙肝疫苗的费用远低于筛查费用,因此,在乙肝疫苗免疫前一般不进行筛查。 3、对各类人群乙肝疫苗免疫实践证明,乙肝疫苗接种前不筛查是安全的 参考文献中报告,在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普遍接种前,如果母亲HbsAg和HbeAg双阳性,其新生儿发生HBV感染的机率为70%-90%;如果母亲HbsAg阳性而HbeAg阴性,其新生儿发生HBV感染的几率为30%-40%。因此,实际上,在过去和现在接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中,有一部分新生儿在生产过程中已暴露HBV,体内已有HBV。但由于乙肝潜伏期较长,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免疫应答相对较早,因此,乙肝疫苗对暴露后预防仍有效,而且证明是安全的。国内外对医务人员和一些高危人群因意外暴露HBV(如给乙肝病人诊治时意外刺伤或接触有传染性血液等),如他们既往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立即注射乙肝疫苗,也证明是安全有效的。 虽然过去对一般人群在接种乙肝疫苗前曾进行筛查,但多使用国产乙肝检测试剂,有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因此,在筛查HBV标志阴性者中,有人可能为HBV标志阳性者但接种了乙肝疫苗。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自1982年至2005年全球约4000万名新生儿和6000万名一般人群接种了乙肝疫苗,但未发现其中HBV标志阳性者因接种乙肝疫苗而出现不良事件。 此外,国内外有多项研究报道,应用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其乙肝疫苗的接种剂量和针次远高于常规用于预防的乙肝疫苗。如谭冬炎等应用60μg乙肝疫苗对慢性乙肝患者进行治疗,每月注射一针,6个月为一疗程。还有用乙肝疫苗治疗更长时间的报道。虽然至今对乙肝疫苗的治疗效果各家报告不一,尚难定论,但均报告安全性良好,在用乙肝疫苗治疗的乙肝患者中,未发现有与乙肝疫苗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 虽然乙肝疫苗接种前不筛查是安全的,但对乙肝疫苗有禁忌症者,如对酵母或疫苗的其他成分有过敏者、有中度或重度急性疾病患者、有格林巴综合症、自家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其他慢性疾病等患者,不应接种乙肝疫苗。
干扰素的不良反应流感样症状:头痛、发热、乏力,普通干扰素数小时后、长效干扰素2-3天后出现 WBC降低和/或PLT减少,治疗后1-2周开始下降,4-6周之后逐渐稳定,停药后4周左右恢复 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脱发(轻度,停药后可逆) 抑郁,治疗后3-6月开始出现 甲状腺功能,约有1%~6%的患者可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或甲状腺功能亢进 注射部位反应 皮疹、干咳,潜伏期4-20天干扰素不良反应的处理1、流感样”症候群:可在睡前注射干扰素,或在注射干扰素同时服用非甾醇类消炎镇痛药2、抑郁:使用干扰素前及治疗期间应评估患者的精神状况,疗程中密切观察 必要时可能需要应用抗抑郁药物,请神经科医生会诊对症状严重者,应及时停药3、ALT升高和黄疸的处理:ALT进行性升高,尤其升高到10倍以上,建议干扰素减量出现黄疸,胆红素大于正常值2倍,需要停用干扰素 给予保肝降酶退黄处理4、甲状腺功能变化的处理:需要请内分泌科医生会诊,指导甲状腺药物的使用,如果药物控制较好,可以继续干扰素治疗5、中性粒细胞减少处理:中性粒细胞减少< 750 / L,干扰素减量; < 500/ L , 暂停注射,直至>1000/ L时, 从小剂量开始 粒细胞减少也可不调整干扰素的剂量,但同时使用升白细胞药物,严密监测。6、血小板减少处理:血小板减少< 75,000 / L,注意观察;< 50,000 / L ,干扰素减量;< 30,000/ L 暂停注射,直至 >75,000/ul时, 从小剂量开始严重血小板减少可以输注血小板悬液 使用粒巨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可以同时提高粒细胞和血小板的水平人重组IL-11 (rhIL-11)是目前唯一批准用于促进血小板生成的药物,并且与G-CSF间无不良相互作用7、注射部位反应:在注射前应用冰块冷敷注射部位直至麻木 对局部应用酒精擦干 不要按摩注射部位 更换注射部位8、咳嗽的处理:监测肺浸润或者肺功能损害的体征,评估血红蛋白,除外其他原因(比如变态反应、支气管感染) 建议病人::增加每日饮水量,应用加湿器,应用止咳药片或者非镇静止咳药 避免环境刺激9、视网膜病变的处理:在接受干扰素治疗中,可以出现结膜下出血、视网膜出血和脱脂棉斑。 开始治疗前,尤其是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应当接受仔细的眼底镜检查。 治疗期间接受眼科检查。如果视网膜病变在治疗期间出现加重,应当停用干扰素 。对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应当在眼科医师的监督下慎重处理。利巴韦林临床常见不良反应溶血 致畸 恶心 皮肤干燥 瘙痒 咳嗽 高尿酸血症等 利巴韦林不良反应的处理1、溶血性贫血:定期做血液学检测,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网织红细胞计数 在肾功能不全者可引起严重溶血,应禁用利巴韦林2、致畸性处理:男女患者在治疗期间及停药后6个月内均应采取避孕措施3、血红蛋白减少的处理针对没有明显的心血管病的病人 血红蛋白<10 g/dl, 但 >8.5g/ dl利巴韦林减量至600 mg 血红蛋白< 8.5 g/dl,利巴韦林停药 待情况稳定后,利巴韦林可重新以600mg开始,逐渐加量针对患有稳定的心血管病的病人 任何4周内血红蛋白下降 >2g/dl,利巴韦林减至600 mg 600mg治疗4周后,血红蛋白仍<12 g/dl,利巴韦林停药 对于严重贫血的患者,血红蛋白低于 可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长因子(Epoetin α) 治疗
APASL新指南各推荐所依赖的证据划分为Ⅰ(至少有一项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Ⅱ(设计良好的队列或病例对照研究)、Ⅲ(系列病例、病例报告或有缺陷的临床试验)、Ⅳ(以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或专家会议报告为基础的相关权威专家的观点)共4个级别。这些推荐分为两种,A-极力推荐和B-一般推荐。推荐建议1:在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必须对患者进行强制性彻底评估及咨询指导。 治疗适应症(IIA)推荐建议2:对病毒复制但血清ALT水平持续正常或轻微升高的患者,不应进行抗病毒治疗,除非患者存在严重肝纤维化或肝硬化。这些患者需要接受密切的随访,并且每3~6个月进行HCC监测(IA)。推荐建议3:对存在病毒血症同时ALT在正常高值水平或轻微升高且年龄大于40岁的患者,推荐进行肝纤维化评估,除外已经有临床诊断肝硬化证据的患者。推荐建议4:慢性HBV感染者若ALT>2 ULN同时HBeAg阳性者HBV DNA>20 000 IU/ ml (10*5拷贝/ml),HBeAg阴性者HBV DNA>2 000 IU/ ml (10*4拷贝/ml),应考虑抗病毒治疗。出现严重肝纤维化或者肝硬化,无论ALT水平多高,均应考虑抗病毒治疗(ⅠA)。若即将发生或已出现明显的肝功能失代偿,应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除外上述情况外,建议观察3~6个月以确保治疗的必要性(ⅡA)。重新治疗的适应症同上。推荐建议5:初治患者可采用常规干扰素5~10 MU,每周3次[IB],或PegIFNα-2a 180 μg或1-1.5μg/Kg,每周1次(ⅠA);或恩替卡韦0.5 mg,每日1次(ⅠA);或替诺福韦300 mg,每日1次(ⅠA);或阿德福韦10 mg,每日1次(ⅠB);或替比夫定600 mg,每日1次(ⅠB);或拉米夫定100 mg,每日1次(ⅠB)。胸腺素α 1.6 mg,每周2次,也可选用(ⅠB)。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在这种情况下也是优先推荐的选择。推荐建议6: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应至少每3个月监测1次ALT、HBeAg或HBV DNA(ⅠA)。若使用替诺福韦或者阿德福韦,还应监测肾功能(ⅠA)。用替比夫定治疗时应监测肌力是否减弱(IIIA)。在应用干扰素治疗期间,必须强制性监测全血细胞计数和其他的药物不良反应(ⅠA)。推荐建议7:在抗病毒治疗结束后,头3个月内应当每月监测ALT和HBV DNA以发现早期复发,以后每三个月监测一次。若无症状出现,以后每3个月(对于肝硬化患者)到6个月(对于已产生应答的患者)监测1次(ⅡA)。对于无应答的患者,应进一步监测HBV标志物,以便识别延迟应答和在有指征时重新治疗(ⅡA)。推荐建议8:对于常规干扰素,目前推荐的疗程为HBeAg阳性患者4~6个月(ⅠA),HBeAg阴性患者至少1年(ⅠA)。对于PegIFN,推荐的疗程为12个月(ⅠA)。对于胸腺素α1,推荐的疗程为HBeAg阳性患者(ⅠA)和HBeAg阴性患者(ⅡB)均为6个月。推荐建议9:对于口服抗病毒药物,在HBeAg阳性患者,当证实至少持续12个月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伴HBV DNA检测不出,可考虑停药(ⅡA)。在HBeAg阴性患者,如果HBsAg仍然阳性尚不清楚需要持续治疗多长时间,但在治疗至少持续2年并间隔至少6个月的3个不同时间点检测不出HBV DNA (IIA),可以考虑终止治疗。对于依从性好的初治患者在开始治疗3个月时出现原发治疗失败或者在第6个月时病毒控制不理想的,如果已用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或者阿德福韦治疗,可以改用更强的或加用没有交叉耐药的药物治疗(IIIA)。推荐10-1:对于育龄妇女,尚未怀孕者优先考虑选用基于干扰素的治疗(IA),在干扰素治疗期间不宜怀孕。怀孕需要治疗的可以用妊娠B级口服药治疗(IIA)。 推荐10-2:为了防止母婴传播,对于HBV DNA>2x106 IU/mL的妊娠妇女在妊娠晚期可以用替比夫定(IIA)治疗,替诺福韦也可作为选择之一(IIIA)。推荐建议11:包括有替诺福韦和恩曲他滨/拉米夫定在内的抗逆转录病毒药,是大多数HIV合并感染HBV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如果CD4 > 500 cells/mm3而目前不需要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阿德福韦或者PegIFNα 治疗(IIA)。推荐建议12:在同时存在HCV或HDV感染的患者,应注意鉴别哪一种病毒引起的肝损害为主,并据此制定治疗方案给予治疗(Ⅲ)。推荐建议13:对于存在明显或即将发生肝功能失代偿、且初治的患者,选用恩替卡韦或者替诺福韦(IA)。但对于初始用口服抗病毒药的患者也可选用替比夫定、拉米夫定治疗或者阿德福韦(IB)。对于这类人群必须监测肾功能和乳酸,尤其是MELD平分高于20的患者(IIIA)。推荐建议14:对于在拉米夫定治疗期间发生耐药的患者,可在继续应用拉米夫定的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IA);也可选择改用替诺福韦(IIA)。不推荐改用恩替卡韦1 mg/d (IB)。对于在阿德福韦治疗期间发生耐药的患者,可加用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或恩替卡韦或者改用替诺福韦(ⅢA)。对于在恩替卡韦治疗期间发生耐药的患者,可加用替诺福韦或者阿德福韦(IIIA)。对于在拉米夫定或者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治疗期间失败或发生耐药的患者,建议改用恩替卡韦加替诺福韦(IIA)。对于在拉米夫定治疗期间发生耐药(IA)的也可改用干扰素或者其他核苷类药物治疗(IIIA)。推荐15-1: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或化疗之前,应对患者进行HBsAg筛查(IVA)。若患者HBsAg阳性,如果有临床适应证(IA)则可开始口服核苷类药物治疗。或者在免疫抑制治疗或化疗开始前即以拉米夫定进行预防性治疗,并持续至免疫抑制治疗或化疗结束后至少6个月(IA)。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也可用于预防性治疗(IIIA)。推荐建议15-2:准备接受抗CD20药物治疗的患者,需要筛选抗-HBc,若为阳性则需要密切监测HBV DNA水平(IVA)。推荐建议16-1:HBV感染相关肝衰竭检测到HBV DNA的患者均应给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IVA)。拉米夫定联低剂量HBIG(第1周,400~800 U,肌肉注射,每日1次;以后长期给予,400~800 U,每月1次),可安全而有效地预防异体移植物的HBV再感染(IIA)。可考虑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或者恩替卡韦进行预防(IIA)。推荐建议16-2:肝移植术至少1年后,以阿德福韦取代HBIG进行预防,可获得安全而经济的预防效果(IIA)。对于被认为是“低风险”的患者,也可考虑在肝移植术后的后期改为拉米夫定单独治疗(IA)。推荐建议16-3:未感染过HBV的患者,若接受抗-HBc阳性供体的肝脏,则应长期使用拉米夫定或HBIG进行预防(IIIA)。推荐建议17:对于HBV DNA高于2000IU/ml的肝癌患者在肝癌治疗前后应该应用核苷类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正如没有发展成肝癌的慢性乙肝患者一样进行处理(IIIB)。肝癌患者在接受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前应开始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IIA)。
腹水是肝硬化中晚期常见的并发症,及时掌握和控制饮食禁忌,不仅对肝硬化腹水的治疗及恢复都有重要作用,而且还可避免诱发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肝硬化腹水病人的饮食要做到以下禁忌: 1、忌钠盐、水过量:这对于腹水的恢复极为不利,甚至加重腹水。 2、忌粗糙:肝硬化腹水患者多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进食粗糙坚硬的食物极易划伤曲张的静脉引起消化道大出血。所以要禁食花生、瓜子等坚硬食物及带刺带骨的食物和芹菜、老白菜、黄豆芽等粗纤维食物。 3、忌食蛋白过量:肝硬化腹水患者肝脏功能较弱,合成分解蛋白能力差,进食过多蛋白,会加重肝脏负担,还可使体内产生大量的氨,诱发肝性脑病。 4、忌暴饮暴食:不仅本身会引发很多不适症状,还可加重肝脏负担,加重病情。应少食多餐。 5、绝对忌酒:乙醇主要由肝脏代谢解毒,对肝脏有直接毒害作用,饮酒对肝硬化患者来说,是雪上加霜。
各位乙肝和丙肝患者朋友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继2010年12月后,我院2012.2.6已开始第二批免费干扰素的治疗,这些干扰素是由吴阶平基金会提供,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 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赞助的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长海扶康)300万U,4万支。有效期至2013.9.31,欢迎广大患者朋友前往我院治疗。
孕妇患乙型肝炎后,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也可通过产道分娩和羊水污染等途径传染给婴儿,产后1年内母婴的密切接触也提供传播机会。根据资料统计,孕妇乙肝病毒携带率为5-10%,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则母婴传播率为20-50%,如果母亲乙肝e抗原阳性,则传播率可达到75-93%。由于婴幼儿免疫系统功能尚未成熟,一旦感染,易成为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或转为慢性肝炎。 避免将乙肝病毒传染给婴儿的最好方法是:给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单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保护率为87.8%。对于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 h内尽早接种10μg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同时在不同部位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 (最好在出生后12 h内,剂量应≥100 IU),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93%左右)。也可在出生后12 h内先注射1针HBIG,1个月后再注射第2针HBIG,并同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10μg,间隔1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乙型肝炎疫苗10μg。后者不如前者方便,但其保护率高于前者(大于95%)。新生儿在出生12 h内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和HBIG后,可接受HBsAg阳性的母亲哺乳。 以上两种方法可有效防止孕妇产道分娩以及产后母婴密切接触时传染,但不能预防乙肝病毒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所以怀孕期间孕妇应注意动作轻柔、情绪稳定、禁止夫妻生活,避免胎盘破损。 有专家建议在孕妇分娩前3个月每个月注射1针HBIG,至临产前共3次,也可产前1周再加强一次。应可减少乙肝病毒感染率,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一直存在争议。 目前国内外有较多资料证明孕期如能持续将乙肝病毒含量降低至10*6,母婴传播率大大降低,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孕期使用较为安全,且抗病毒效果迅速,可依具体情况于妊娠中、晚期使用,但因两药说明书中尚未注明可用于妊娠,所以孕妇应权衡利弊,决定是否要用。 病毒性肝炎急性期和肝炎肝硬化的患者不要冒险怀孕生育。如果肝炎患者肝功能正常、肝硬化稳定后可在医生指导下生育。但是怀孕后要定期检查肝功能,适当增加营养和注意休息。失代偿肝硬化不能妊娠。 由于乳汁不是传播乙肝病毒的主要途径,其危险性还小于血液传染,如果婴儿注射了HBIG和乙肝疫苗,母乳喂养还是可以的。但要保证乳头清洁无破损、乳腺无发炎、婴儿口腔无溃疡等。婴儿注射乙肝疫苗接种后要按医生的要求检查有无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体产生,如没有产生还需补种乙肝疫苗。7月龄是可检查明确乙肝抗体滴度。之后可监测抗体滴度的变化,如果小于10mIU/ml,应该加强注射乙肝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