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出血约占脑出血的5-13.4%,在脑干出血中桥脑出血占80%,中脑出血约15% 、延髓出血约5%。脑干体积虽小,却是生命的中枢所在,是各种神经传导束的必经之地 ,它几乎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所有重要功能。因此脑干出血和颅内其他部位出血相比更容易造成脑功能损害,引起较严重的后果。因此,对此应该高度警惕,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将其危害降至最低。 临床解剖研究发现,旁中央支在基底动脉分支中游离段最短,与基底动脉的夹角最大;短旋支次之;长旋支最长,夹角最小。故旁中央支最易受累产生出血,因此桥脑出血发生率较高,多系旁中央动脉或其分支破裂所敏,其次为混合性出血和中脑出血。 原发性脑干出血主要原因为高血压、动脉硬化,其次为脑血管畸形,此外动脉瘤、血液病也是本病的常见病因。伴有病前危险因素的脑干出血病人,有报道认为以抽烟、高血压、冠心病、饮酒病死率较高,发病诱因多为情绪激动或活动中发病,安静状态下发病少。 脑干出血的临床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病情进展迅速,多在 1~2 d内死亡,预后不良。脑干出血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脑干出血的常见症状和体征有:意识障碍、头痛、呕吐、高热、呼吸不规则、多伴四肢瘫、语言障碍、眼部体征、颅神经障碍等。 虽然脑干出病死率高,但应积极治疗,争取最大生存机会。急性期患者需要积极控制血压,控制收缩压160 mmHg以下,并维持血压稳定。在常规止血、降颅压等治疗的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非常重要。对于昏迷患者应早期行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雾化吸入、气管内滴药等治疗肺部感染,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彻底清除痰液对重症肺部感染行非常有效;早期大剂量使用白蛋白对于昏迷、脑干功能障碍等症状的病人可有效稳定生命体征、减少合并症及病死率;治疗并发症的同时可辅助使用盐酸纳洛酮、安宫牛黄丸促进清醒治疗,一旦生命体征平稳,条件允许下尽早行高压氧治疗。 随着微创神经外科的快速发展,部分学者开始尝试脑干出血的手术治疗,对于脑干出血 的手术适应证,一般认为,病灶位于面神经核平面以上,有症状的脑于血肿病例,手术治疗效果较好。若血肿位于脑干腹侧面或主要在延髓,其于术风险明显增大,术后效果不佳 。 脑干出血的预后受多因素影响。出血量大小是影响预后的最重要指标,与病死率密切相关;出血部位也足影响预后的指标之一,桥脑出血病死率相对较高。积极防治病前危险因素能使发病率和病死率降低。此外,完善急性期治疗、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可改善病人存活质量。
为了稳定餐后血糖,很多糖友朋友果断放弃了甜的主食,然而有一些主食虽然不甜,但对血糖却特别不友好,糖尿病患者少吃为好。第一类:加了油的主食如:油条、油饼、烧饼、千层饼、印度飞饼、葱油饼、草帽饼、起酥面包、蛋糕、披萨等。原因:1.不利于控制血脂:因为加了油之后,增加了主食的热量,不利于减少体脂肪和内脏脂肪,不利于控制血脂。2.导致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研究发现,含有大量脂肪的饮食会降低下一餐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胰岛素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血糖升高。第二类:黏性食物如:油炸糕、黏糕、糍粑、打糕、驴打滚、盆糕等。原因:黏性食物在制作过程中即使不额外添加糖,升血糖速度也要比白米饭高。第三类:精加工的米面制品如:大米粥、小米粥、玉米面粥、蒸肠粉等。原因:精加工的米面制品非常好消化,升血糖的速度加快了。研究发现,大米粥的血糖生成指数高达102,比葡萄糖还要高。蒸肠粉的血糖生成指数是89,比大米饭还要高。小妙招如果您特别想吃上述食物,建议控制食用量,同时多搭配食醋、蔬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材,并且放在一餐的最后再吃。推荐糖尿病患者吃这些主食升血糖速度慢的主食,如:通心粉、意大利面、杂粮饭、杂粮馒头、胚芽米饭、低脂的包子、低脂的饺子等。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方俊杰副主任医师开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手术治疗,欢迎相关患者前来就诊治疗!
当前对于胶质瘤的治疗仍采用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放疗以及生物基因治疗等综合治疗。但胶质瘤好发于人脑重要功能或其附近区域,具有侵袭性生长的特性,与正常脑组织分界不清,术中难以将肿瘤完全切除,术后病死、病残率及复发率均居高不下。因此,胶质瘤治疗一直是一个棘手难题,也是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近几年来,伽玛刀治疗胶质瘤取得较好疗效的报告不断增多,伽玛刀作为一种治疗手段,以其极高的精确度、安全性和极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1 伽玛刀的优势 伽玛射线在投照过程中一般不会对血管、神经及脑组织造成损伤,而且照射靶点接受的剂量非常高,而边缘剂量陡然降低。这种大的剂量反差保证了靶点外正常机体组织仅受到最小损伤,且损伤大多能及时修复。 传统放疗的原理是利用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对放射线的敏感度不同,采用小剂量分次治疗的方法,杀死对射线敏感的肿瘤组织,而正常组织得以保全。因此,全脑放射治疗适用于治疗对射线敏感的恶性肿瘤,而伽玛刀更适合体积较小的病变。 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伽玛刀治疗具有以下优点:①无感染、出血等危险;②术后无或仅有极其轻微的并发症;③住院周期短甚至无需住院。 2适应症 ①肿瘤直径<30 mm (良性肿瘤或非功能区病灶直径<40 mm)。②肿瘤在CT或MR上表现为实体,边界较清楚,未造成严重中线移位和占位效应。③肿瘤位于大脑深部或重要功能区域,手术风险较大。④病人年龄偏大,一般情况差或合并其他重要器官疾病, 难以耐受手术。⑤卡氏评分 (Kam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 >60分;年老体弱者或KPS评分>50分,但一般情况较好,无明显颅内压增高者。⑥拒绝开颅手术者。⑦手术后或放疗后复发、残留者。 研究表明:肿瘤的病理级别越低,病人的年龄越小,KPS的评分越高,肿瘤的体积越小以及肿瘤是单病灶,则病人的生存期愈长。 3 治疗方案 目前,对于胶质瘤的伽玛刀治疗主要采取两种方案:单次大剂量放射治疗和分次小剂量放射治疗,后者主要针对肿瘤体积较大者。 4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大宗病例统计结果表明:经活检或肿瘤切除的恶性胶质瘤病人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8周,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病人只有40.9周。总体说来,采用伽玛刀治疗胶质瘤在临床上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治疗3个月以后的影像学复查结果,如果影像学复查显示病灶缩小50%以上,认为有效。胶质瘤经伽玛刀治疗3~6个月后,影像学复查结果显示有效率在40%~60%之间,病人的中位生存时间可以提高到85周,半年生存率约在95%左右,1年生存率80%,2年生存率45%左右。治疗后2年仍健在的病人中低级别恶性肿瘤占75%~90%,其疗效明显优于高级别者。 针对恶性胶质瘤,有不少在常规放疗或手术后采用伽玛刀增强治疗的报告。另有报告增加容积剂量后恶性胶质瘤的疗效可能更好。 伽玛刀治疗胶质瘤的不良反应很少见,最常见的是放射性水肿,其发生率各个文献报告均不一致,一般<25%;经脱水及激素治疗后,绝大多数病人可在1~2周内缓解。部分病人会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短时失忆以及原有症状加重,但可较快缓解。此外,伽玛刀治疗后还存在诱发其他肿瘤的危险。Yu等报告在伽玛刀治疗后发生脑膜瘤1例。 5 小结与展望 胶质瘤作为神经外科的一个难题,虽然采取了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其疗效及预后仍不能令人满意。而伽玛刀不论是作为首选治疗,还是作为手术后肿瘤残留及复发的补充治疗,均已取得了较满意的近期疗效,尽管远期疗效仍无根本性改变,但伽玛刀治疗对改善病人症状,延缓复发,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极大的危害性。1.疼痛疼痛是DPN最突出的症状,多发生在夜间或清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麻木麻木是DPN最常见的症状,患者足部感觉迟钝乃至丧失,甚至脚上扎了钉子都没发现。防护不当容易发生冻伤、烫伤,导致足溃疡、感染、坏疽。3.手足溃疡糖尿病并发感觉神经病变患者一生中并发糖尿病足的概率为25%。每年约2.5%的糖尿病患者发生肢体溃疡,已有溃疡愈合后再发生溃疡的几率高达70%。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1年内新发足溃疡的发生率为8.1%,治愈后糖尿病足溃疡患者1年内新发足溃疡的发生率为31.6%。4.截趾和截肢截趾和截肢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最严重的并发症,据统计,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截肢率是普通人群的10-30倍。每年全球截肢的病人中50%患有糖尿病。80%-85%的糖尿病患者截肢是由于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的难以愈合的溃疡。5.死亡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年死亡率约15%。而截肢后的5年死亡率高达40%。足部感染患者5年死亡风险较无足部感染的患者高2.5倍。因此预防和治疗足部溃疡可以明显降低截肢率和死亡率。因此,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建议及早接受正规治疗。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方俊杰副主任医师开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综合治疗,欢迎相关患者前来就诊治疗!
适应症: 1、位于颅底或脑深部的脑膜瘤。2、肿瘤最大径小于30mm,脑凸面及矢状窦旁的脑膜瘤最好小于25mm。3、鞍区脑膜瘤无明显视力视野障碍。4、多发性脑膜瘤,但应无明显颅高压者。5、手术后残留或复发的脑膜瘤。5、高龄患者,不能耐受手术者。6、合并心肝肺肾、血液系统疾病或糖尿病等,不适合外科手术者。7、拒绝开颅手术者。疗效: 因为脑膜瘤质地比较坚韧,一般认为伽玛刀治疗脑膜瘤主要是控制肿瘤的进一步生长增大,但是随着治疗后观察时间的延长,肿瘤缩小甚至消失的病例也不少见。有文献报道,良性脑膜瘤伽玛刀治疗后5年肿瘤生长控制率达91%~97%,不典型脑膜瘤生长控制率为68%,恶性脑膜瘤生长控制率则为0%。可见,伽玛刀对良性脑膜瘤的疗效确实很好,不典型脑膜瘤疗效次之,而恶性脑膜瘤疗效最差。疗效观察:脑膜瘤伽玛刀治疗后的疗效观察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观察患者症状有何改变。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是好转、稳定、还是加重。如果症状好转或稳定说明比较满意,如果症状加重,那就要及时影像复查,找到症状加重的原因,以便给予针对性的治疗。二是定期影像随访观察。伽玛刀治疗后每隔6个月作一次MRI复查,要求平扫加增强扫描。重点观察肿瘤体积变化、增强效应改变以及瘤周有无水肿。一般在足够长的观察时间内,肿瘤体积缩小、不变或肿瘤中心增强效应减弱可判断为有效;如肿瘤体积增大,一般视为无效;如果肿瘤体积缩小或没有变化,而瘤周出现不太明显的水肿,水肿经治疗消失仍视为有效,但水肿的出现应判断为副作用。如果发生严重脑水肿,经过脱水等治疗效果不好而不得不中转外科手术治疗者应判断为无效。现在临床上发生严重脑水肿的病人已十分少见,一般水肿对症治疗(间断反复多次脱水加激素)均能减轻或消失。脑膜瘤伽玛刀治疗后的观察是个长期的过程,患者的症状减轻缓慢,多维持治疗前水平或好转。如肿瘤缩小,二年后可每年复查一次影像。
预防和早期诊断是防止糖尿病神经病变造成严重后果的基本措施。1、严格控制血糖,戒烟,纠正血脂异常,控制高血压。2、加强足部护理:选择透气性良好质软的合脚的鞋袜,经常检查并取出鞋内异物。患者应每日洗脚,水温不宜过高。秋冬季节足部易干裂,可用中性润肤霜均匀涂擦,汗脚可撒些滑石粉。3、定期进行筛查及病情评价:①在诊断糖尿病后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检查。②对于糖尿病程较长,或合并有眼底病变、肾病等微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应每3~6个月复查一次;一旦诊断为糖尿病性多发性末梢神经病,应特别保护丧失感觉的双足,以减少皮肤损伤和截肢的风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方俊杰副主任医师开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手术治疗,欢迎相关患者前来就诊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具体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临床表现为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下肢症状较上肢多见。约50%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无临床症状,常见症状包括麻木、疼痛、蚁走感等,实际临床表现较为多样。麻木脚麻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是周围神经病的早期典型症状。所谓“周围神经”,就是人体除脑部、脊髓以外的神经组织,周围神经一方面负责人体的各种感觉、运动,还支配着人体的内脏活动,比如心脏、胃肠等。因此,一旦周围神经受损,受到影响的功能很多,症状多种多样。糖尿病神经病引起的脚麻有几个特点:1.从远端开始;2.有对称性;3.逐渐向上发展;4.除了麻,还会有袜套样感觉、踩棉花感、蚁走感等。由于感觉麻木,病人对温度、疼痛不敏感,有时由此发生烫伤、割伤、硌破后不自知的情况,发展下去就会出现糖尿病足等严重问题。因此,没有诱因却出现脚麻的患者要注意检查血糖水平。确诊糖尿病的患者必须严格控制血糖。已出现神经病变的要使用药物治疗,并且每日检查双脚是否有破损,尽早处理脚部干裂、鸡眼、霉菌感染等问题。疼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引起的疼痛在糖尿病患者中很常见,发生率约为10%—20%。周围神经病引发的疼痛是典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俗称“神经痛”),其特点是自发性和诱发性,除了电击样疼痛,还有针刺、火烤、撕裂样疼痛,往往轻微的触碰就会诱发,往往夜间加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异常多汗、少汗多汗源于交感神经损害,是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有的糖尿病患者一吃饭就出汗,这是由于味蕾受到刺激后引发的交感神经失控。还有的糖尿病患者睡醒时会出一身汗,也是交感神经失控的表现。异常出汗一般多发生在老年人且较胖的患者身上。此类患者应:1.减轻体重;2.吃饭的时候放慢节奏;3.如果伴有焦虑,可以服抗焦虑药物,对病情有一定帮助。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出现以上的症状,那么应考虑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建议及早到当地医院就诊治疗!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方俊杰副主任医师开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手术治疗,欢迎相关患者前来就诊治疗!
一、什么是海绵状血管瘤Luschka于1854年最早描述海绵状血管瘤。Russell和Rubinstain根据病变由海绵状血管腔隙组成的病理特征将其命名为海绵状血管瘤(CA)。它与脑动静脉畸形一样其实不是真正的肿瘤,是脑血管畸形中的一种先天性的血管性病变。海绵状血管瘤与脑动静脉畸形不同的是缺乏明显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血流速度也不快,但有大量的小血管进入病变内部。海绵状血管瘤大体标本观察呈暗红色圆形或分叶状畸形血管团,没有包膜,边界清楚,其内为蜂窝状薄壁血管腔隙,切面如海绵状。镜检见由丛状、薄壁的血管窦样结构组成,其间有神经纤维分隔,但没有正常的神经组织,血管腔大小不等,血管窦壁缺乏弹力层和肌肉组织,没有明显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易发生出血、血栓、玻璃样变、纤维化和钙化,甚至骨化。海绵状血管瘤瘤体直径大都小于2cm,可反复多次少量出血,血肿不断机化,瘤体周围脑组织反应性胶质增生,故病灶有增大的趋势。该病多见于30-40岁青中年人,无明显的性别差异。人群中的发病率大约为0.5%-0.7%,占全部脑血管畸形的8%-15%。病灶多为单发,多发者大约占四分之一。二、临床表现海绵状血管瘤无临床症状者占全部病例可达11%-44%。轻微头痛可以成为唯一的症状,患者常常做健康体检影像检查时被发现。但无症状的海绵状血管瘤大约有40%在半年至二年后发作成为一症状的病人。海绵状血管瘤主要临床表现有癫痫、出血、神经症状、头痛。 (一)癫痫:癫痫是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的症状,约35.8%的患者有癫痫发作史,Casazza等统计表明40%幕上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临床表现为难治性癫痫。病灶位于颞叶、伴钙化或周围脑组织含铁血黄素沉着病人,以及男性患者癫痫发病率较高。其癫痫发病机理一般认为是病灶或出血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刺激或周围脑组织胶质增生引起。 (二)出血:有大约25.4%的患者发生明显的出血。海绵状血管瘤可多次反复少量出血,临床上见到的患者几乎都有过出血史,但由于供血动脉细小,瘤体内血瘤压力低,出血量不大,造成明显临床症状的出血相对较少,只占8%-37%。病灶位于幕下、女性患者尤其是孕妇、儿童、既往有出血史的患者出血率相当更高。与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相比一般出血量少,危险性也小的多,除重要功能区外,很少对生命构成威胁。出血经保守治疗,一般都能很好的恢复。 (三)神经症状:有20.2%的患者有神经损害的症状和体征,这要取决于CA的部位、大小以及是否出血。临床症状的不同取决于部位的不同,如果脑干CA,一般有肢体活动障碍对症状和体征,且多表现在发生出血时及出血后。 (四)头痛:有6.4%的患者有头痛,头痛一般在出血时发生。因CA常常发生反复多次出血,故头痛往往呈阵发性发作。平时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只表现为单纯轻微的头痛。三、伽玛刀治疗适应症伽玛刀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主要目的是控制癫痫的发作,缩小病灶,减少出血,改善受损的功能或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伽玛刀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适应症是:(1)病灶直径<3cm。(2)有癫痫或者出血病史及神经功能受损者。(3)病变位置深在或位于重要功能区不适合手术切除者。(4)年老体弱不能够耐受外科手术者。四、疗效现在还不能够有效的去证实伽玛刀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后异常血管是否闭塞,病灶缩小的比例也不高,但从控制癫痫发作的情况来看还是理想的。Jean等报道49例伴发癫痫的海绵状血管瘤伽玛刀治疗结果,26例(53%)癫痫发作消失,10(20%)癫痫好转,13例(26%)癫痫发作无明显变化。Kida等报道伽玛刀治疗11例CA并难治性癫痫的结果,病灶大小没有明显缩小,但有7例(65%)患者的癫痫得到很好的控制。北京奥海伽玛刀中心在36例得到随访的患者中,16例癫痫得到控制,7例癫痫好转,癫痫控制率为51%。伽玛刀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对出血的控制目前似乎还存在一些争议,但从公开报道的资料来看,伽玛刀治疗海绵状血管瘤是能够降低出血率的,Kondziolka报道47例CA伽玛刀前后出血率统计结果,治疗前年出血率为56.5%,治疗后平均年出血率为8.8%,认为伽玛刀治疗海绵状血管瘤能够显著降低再出血的发生,特别是治疗后2年的患者,年出血率只有1.1%。Hasegawa等统计了82例海绵状血管瘤伽玛刀治疗前后的出血率,治疗前年出血率为33.9%,治疗后2年内年出血率为12.3%,2年后为0.76%,说明伽玛刀治疗可以降低CA的出血率。北京奥海伽玛刀中心报道CA治疗后的年出血率为2.5%,也认为可以降低出血率。五、并发症伽玛刀治疗后主要并发症是病灶周围脑组织水肿和晚期放射性损害,但严格控制周边剂量后,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已大大减少。
有个患有多年糖尿病的病人,不久前用热水泡脚,结果足部破皮后感染而造成了溃疡。对于这种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怎么才能让病人避免截肢呢?首先,我们建议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考虑行周围神经减压手术,该手术可有效预防预防溃疡和截肢,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如果溃疡已经形成,那么以下方法可能有助于溃疡的治疗:1.是要对感染的创面进行一定有效的清创工作,再结合中药外敷的思路,来有效控制创面感染、营养创面。2.根据病人细菌感染的菌的类型与量的多少(感染程度),对病人进行合适的抗生素注射。这也是一个整体与局部相互结合,中医与西医药物相互结合的治疗思路,这样就可以控制感染了。避免了单一的不足。3.控制与纠正病人存在的其他不良基础病(因糖尿病引起的不良并发症)。4.改善下肢血管循环、营养下肢周围神经,通过下肢穴位注射结合中医中药油按摩,既可以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又可以营养周围神经,促进神经的修复及毛细血管的再生。5.根据创面恢复期的不同,而择药用药,使创面可以很好的愈合封口。以上这几点就是对糖尿病脚溃烂的一个有效治疗的思路,我们可以把它称作为是一种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不可以有效的控制感染,还可以有效改善下肢循环促进足部的供血等,让创面能很好地愈合。因此,当糖尿病人出现这种情况之后,一定不要去盲目用药乱治,及时到相关的糖尿病专科去治疗为好。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方俊杰副主任医师开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手术治疗,欢迎相关患者前来就诊治疗!
脑血管畸形亦称血管瘤,血管性错构瘤、脑动静脉瘘等,并非真性肿瘤,系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有多种类型,其中以动静脉畸形(AVM)多见,临床上又分为大、中、小型病变。多见于青年人,有的长期无症状、部分病人以癫痫为首先症状。畸形血管破裂出血而出现相应症状、体征,重者出血导致脑疝,危及生命。过去治疗方法一是手术切除,二是血管内介入治疗。以γ—刀为代表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是一种已被公认的、安全而有效的、全新的治疗方法。 (一)适应证:(1)直径小于4cm的小型和中型,位于重要脑功能区和脑深部的AVM。(2)开颅手术失败以及血管内栓塞治疗后残留的AVM。(3)出血三个月后的中小型AVM。(4)年老体弱或因身体其他重要器官严重疾病不能耐受全麻或开颅手术者。(5)部分大型以上因各种原因不能手术的AVM 或多次栓塞体积仍然很大的AVM,可考虑头部伽玛刀分次或分割治疗。(二)治疗机理:头部伽玛刀照射畸形血管团后,通过血管一系列生物学效应,使畸形血管逐渐闭塞而达到治疗目的。其病理变化是伽玛射线辐射造成畸形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继而引起血管壁结缔组织修复性增厚,管壁增厚,血管腔逐渐变小,导致最终畸形血管的闭合。 Schneider等将AVM伽玛刀治疗后畸形血管闭塞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血管内皮或内皮下损伤:主要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从血管壁上破裂、分离或脱落。(2)内膜平滑肌细胞增生:血管腔的全部或大部分平滑肌细胞增生,引起血管腔的向心性或偏心性狭窄。(3)细胞变性和基质增加:主要是细胞变性性改变,畸形血管大都闭塞,伴透明样变。(三)疗效:据国外资料报道AVM治疗后第一年约有50-65%闭塞,第二年70—85%,第三年>90-98%。AVM的体积越小,两年闭塞率越高,体积小于40mm3,消失率为88%,其中体积小于10mm3者,消失率为100%,当体积增大到40mm3-100mm3时,消失率减小到58%。总体说来伽玛刀治疗AVM之后一年完全闭塞率接近50%,两年完全闭塞率达80%,三年完全闭塞率达90%以上,癫痫停止或缓解率达到50%以上,头痛消失率或好转率达75%,观察期再出血率只有3%-4%,安全可靠。(四)治疗反应:AVM行γ—刀治疗后有20%出现脑水肿,体积越大发生率越高。脑水肿轻者不必处理,重者使用激素和脱水剂治疗。部分海绵状血管瘤γ—刀治疗后脑水肿严重而顽固,值得注意,可用分次治疗办法以减轻脑水肿。血管畸形经γ—刀治疗后,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及微血栓形成,最后导致血管巢闭塞,异常灌流停止,循环恢复正常。以上过程一般需1-3年,个别3-5年仍有闭塞。(五)并发症:一、畸形血管出血:γ—刀治疗后,血管闭塞前仍有出血的可能,其出血率为2.6%,与未经治疗的2.2—3%的自然出血率相近,因此伽玛刀治疗后的出血并不是因为伽玛刀治疗引起,从国内外报道来看,伽玛刀治疗后发生的出血率与未治疗的AVM的自然出血率相仿,并没有增加出血率,有的报道还认为减少了出血发生率。总之,AVM伽玛刀治疗后,在畸形血管没有完全闭塞之外仍有出血的可能性,发生的几率虽然不大,但一旦发生可造成致命的危险,临床上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伽玛刀治疗后一定要嘱咐患者和家属,让患者保持平稳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注意休息,戒烟戒酒,尽量减少出血的诱发因素。二、放射性并发症:伽玛刀治疗AVM发生癫痫、头痛、恶心、呕吐等急性并发症较少,即便是有这些早期急性症状,对症治疗一般也能很快消失。这里所说的放射性并发症是指晚期放射性并发症。从现在报道的情况来看,头部伽玛刀发生晚期放射性并发症的几率要小于其他定向放射外科设备。Yamamoto等报道53例AVM伽玛刀治疗后经MRI随访复查达10年的病例,其中5例(9.4%)发生了迟发性神经缺失症状,3例发生在治疗5年后。一例中脑AVM病人在治疗后5.5年出现单侧帕金森样震颤;一例位于左顶枕部位的AVM形成一大囊肿,患者出现视野进行性缩小,颅内压增高,需要开颅手术。一例在治疗后7年发生弥漫性白质坏死而偏瘫。另外还发现4例无症状的影像学改变。但这些病人的AVM体积和治疗剂量并无特别之处。Kihlstrom等也报道了18例晚期放射性并发症,在8-23年(平均14年)血管造影证实AVM闭塞,但5例(28%)在原AVM部位发现囊肿形成,但囊肿大小和原AVM大小相当,没有引起占位效应,不需要手术;11例(61%)在原部位发现异常增生,在增强MRI上表现为增强效应;3例(17%)在原部位出现MRI T2象高信号。但这18例病人均没有出现临床症状。从现有的观察资料来看,头部伽玛刀治疗AVM发生晚期放射性并发症的几率不大,但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嘱咐病人长期观察是有意义的。只要临床上掌握好治疗剂量应该是非常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