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的治疗需要联合,长疗程服药。药物种类经常得四种甚至以上,疗程至少六个月,1年,长的需要两年甚至更长,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抗痨药物的副反应。在临床上,副反应的发生率是相当的高的,这就需要我们很好的去认识它,处理它。下面我先就常见的药物副作用分类说明。 出现以下的副作用的时候,必须停药。如:过敏性休克,紫癜,流感症候群,高热,黄疸,急性尿闭,精神障碍,剥脱性皮炎,皮疹。除轻度的可自行消退的皮疹可考虑加用抗过敏药同时观察。其它反应不能再试用药物,以防出现其它严重的不可预测的副作用。肝功能损伤:最常见的副作用,常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或者黄疸,或无反应。除了乙胺丁醇,阿米卡星基本不损伤肝功能以外,其余药物均可造成肝功能损伤。严重程度(从重到轻)依次为:利福平,吡嗪酰胺,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劳亭,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等等。肝功能转氨酶高出两倍(谷丙,谷草正常为40)利福类药物及吡嗪酰胺必须停用,大于3倍或者出现黄疸所有抗结核药物必须停用,同时加强保肝治疗。 过敏:也很常见,包括药物热,皮疹,皮肤瘙痒,流感症候群。较严重过敏必须停药,过敏状态消除后需逐个药物小剂量试用,轻度过敏可服用抗过敏药物观察。出现过敏情况的时候,不论轻重,绝大部分的时候,需要到医院,听从医师的指挥,很多时候需要住院治疗观察。胃肠道反应:可导致的药物基本同肝功能损伤。但复查肝功能正常,这个时候需要加强止吐保胃治疗,严重需考虑停药或换药,谨遵医嘱行事,切莫自作主张。 周围末梢神经炎:表现为四肢末端麻木,针刺感等等。这个主要是异烟肼所致,出现时候考虑加用维生素B6对抗。一般5-10mg/日。大剂量异烟肼时,可以加至30-100mg。 视神经损伤: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疲劳,眼干涩,异物,酸胀,视物模糊,近读力差,视野变小,视色差等等。主要由乙胺丁醇导致,可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失明。出现后可立即停用乙胺丁醇,加用维生素B6,烟酰胺,血管扩张药物,一般可在2-6个月,逐渐恢复。 听力下降,前庭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表现为眩晕,共济失调,肾功能指标上升等,主要由于链霉素,阿米卡星,卷曲霉素类药物导致,一旦出现必须停用此类药物。 关节酸困:多由于吡嗪酰胺所致的高尿酸血症所致,沙星类药物亦可导致此类表现,多喝水加快排泄可减轻。 血常规白细胞降低:严重可导致骨髓抑制,常见有利福类药物,链霉素,左氧氟沙星等等,给予升白细胞对症治疗。 以上是一些比较常见的药物副作用,还有一些不太常见就不在这一一赘述,写这些是让大家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出现副作用的时候很多的情况下还是需要到正规医院治疗和处理。重点是,在抗痨治疗过程中,要定期复查,如每个月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发现情况及时处理,把副作用的伤害降到最低。
PPD全名叫结核菌素试验,其强阳性是指接种后72小时,局部硬结(不是红晕)直径大约等于20mm,或者虽然小于20,但是局部出现水泡,双圈,淋巴管炎,破溃也属于强阳性。 PPD反应的是受过结核杆菌感染,阳性程度则表明感染程度,和发病于否不完全对等。其受多种因素影响。反应越强,对结核病的诊断,尤其是对婴幼儿诊断越重要,考虑需要治疗的必要性越大。一般来说,对于小儿,看有无症状,有无局部淋巴结肿大,需要检查胸部CT或者胸片,腹部B超,有阳性结果多考虑结核致病,需要正规抗结核治疗。如全部阴性,需考虑预防性用药,现在一般建议用微卡3个月,不太建议用异烟肼单药预防。对于婴儿,则大部分需要抗结核治疗。对于成人,如无其他症状,胸部CT,腹部B超均阴性,痰结核菌阴性,多考虑结核菌感染,但不致病,可以不予处理,继续观察,等有症状再考虑检查治疗。 总之,PPD是一项辅助检查,在婴幼儿诊断中意义大,在成人检查中仅有提示左右,还需结合其他情况及检查才能最终定诊。
支气管内膜结核是指气管,支气管的结核菌感染,主要是指比较大的支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可能造成患者的气管,支气管狭窄,闭塞,胸闷,呼吸困难,严重的气管狭窄甚至可造成患者窒息死亡。 其分期大致分四期:1:炎性期,以粘膜红肿为主。2:溃疡期:以粘膜坏死为主。3:肉芽肿性期:以肉芽组织增生为主。4:瘢痕期:多见狭窄。以上4种分期不是绝对,可相互交叉,可同时存在多种病理表现。 治疗大致分3部分: 第一:规范抗痨治疗。这是治疗结核的根本,是必须的,是主要的,是结核治疗效果好坏的最最根本的原因。第二:介入治疗。主要是支气管镜技术为主。包括支气管镜下气管狭窄球囊扩张,支架植入,肺泡灌洗治疗,激光,冷冻,高频电刀等等。我重点说说球囊扩张。这个是解决气管狭窄的问题。在气管狭窄带来两个问题的时候必须解决,其一是影响通气功能,这是很重要的,可以想像,左侧支气管严重狭窄的时候,基本上就相当于只有一个右肺在工作,很容易出现胸闷气喘。气管狭窄,那就更严重了。其二是影响排痰功能。比如左主狭窄,左主以下的气管也有病变,但是痰不能排出,坏死组织不能排出,只能堆积在那,吸收很困难,并且容易成为细菌的生长基。所以出现以上情况,需要气管镜积极介入,球囊扩张,解决气管狭窄问题,可以不论分期。总之,气管镜是重要的辅助手段。 第三:手术解决。1:如果支气管内膜结核造成肺部长期不张,不张的肺容易形成纤维化,这种情况下就是把气管狭窄解决,肺也很难再复张。在积极的抗结核治疗后,结核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手术切除部分肺组织。2:气管镜球囊扩张反复疗效欠佳,气管狭窄,肺部病变吸收差,在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后,其他肺部无结核病变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也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总之,支气管内膜结核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气管镜和手术是很重要的两种辅助治疗手段。要合理运用,提高支气管内膜结核治疗率。
长期以来,支气管内膜结核一直是个极其容易被误诊的疾病,如误诊为哮喘,支气管炎,肺炎等等。这个很好理解,我做个简单的说明大家就明白了,人的两个肺就像一棵倒着的树,气管,支气管就是树干,肺是树叶,胸片和CT就是给这棵树拍个照片,如果树叶上挂了个塑料袋,老远就看见了,但是如果树干的皮掉了一块,你能看到吗,而这些是我们诊疗肺部疾病的最常规而有效的手段。那么就没办法了吗,有的,气管镜,进气管,支气管一看就知道了,但这是个有创伤的检查,大家的接受程度不是太高。所以,对这个病要临床医生和患者提起足够的重视。如果有肺结核,建议常规做气管镜。有长期咳嗽,肺部CT没事的,要考虑做气管镜。以前没有病史,现在不明原因哮喘,胸闷,也要考虑支气管内膜结核,需要做气管镜排除或者确诊。 支气管内膜结核,顾名思义,就是出现在气管,支气管上的结核,它造成管壁的破坏,肿胀,能造成管壁的狭窄,甚至闭塞,这样就造成肺的基本功能---通气,排痰的丧失。管壁上的结核菌还会播散到别的肺野。支气管内膜结核发生在小的气道还好办,发生在大的气管,支气管就更麻烦,会造成患者的胸闷,气短,发生在气管的严重的狭窄可能造成窒息死亡。所以,大家要对这个病重视起来。尤其是有肺结核病的,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