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肛裂一般是由长期便秘引起的,其症状以疼痛、便血为主,给患儿排便带来极大痛苦。长期肛裂会造成小儿因恐惧排便而不敢进食,导致营养不良,影响其生长发育。如发展为陈旧性肛裂,还需要手术治疗。所以,对于小儿肛裂,一旦发现,应及早治疗。一、小儿肛裂 – 病因婴儿期肛裂的病因主要与宝宝的饮食有关。比如人工喂养的小儿,父母未及时添加富含纤维素的辅食,宝宝的大便会出现干结且不容易排出,如果小儿用力排便的话,坚硬的粪便强行通过肛管时就会造成肛管皮肤较深的裂伤。另外,给宝宝使用粗糙的卫生纸,或因小儿患腹泻时大便有力地喷出都会导致肛门的损伤。小儿肛裂多因大便干燥、排便用力使干硬大便擦伤或撑裂肛管上皮(内皮)形成。在齿状线邻近有慢性炎症时,肛管组织因纤维化而弹性减退,由于解剖的特点,排便时肛管后方皮肤最易受损伤而发生较深的撕裂,伤处继发感染、感染致肛门括约肌痉挛、引流不畅和经常排便的擦拭而形成慢性溃疡创面。二、小儿肛裂 –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排便时肛门疼痛和便血。由于粪便通过时使肛裂张大,新创面内神经末梢受到刺激而剧烈疼痛发生少量便血,患儿因害怕疼痛而不敢排便,因而粪便干结,排出困难,使肛裂难以愈合。三、小儿肛裂 - 危害1、肛窦炎:肛裂形成后,肛管皮下会出现小脓肿,溃破之后又恶化成小溃疡。当溃疡分泌物渗透开后,自然会导致肛窦炎。2、潜性瘘管:所谓的潜在,意思也就是说有这种变化的趋势。并不是所有肛裂都存在这种可能性,要知道,肛瘘的形成可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只有经久未愈的肛瘘才有如此。如果肛裂引发小脓肿,那么脓肿恶化的结果就是潜在性瘘管。3、肛乳头炎:在直肠柱与肛管相连的齿状线上,直肠柱末端的粘膜与肛管皮肤形成了数个圆锥状突起,呈黄白色的小乳头,就是肛乳头。和肛窦炎的形成过程一样,肛乳头炎也是由炎性细胞扩散感染而成。4、肛门处硬结:肛裂会造成局部长期慢性充血,这直接影响到血液循环及纤维组织活力,长期下来,必将引发组织增生,继而是肛门梳变厚、上皮层缺血、失去弹性、肛管变硬,最终向肛门梳硬结的方向过渡。5、裂痔:这是炎症长期刺激的结果,裂口下方的皮肤受到炎性细胞的刺激,淋巴及小静脉血流会受到一定阻碍,引起水肿和纤维变性,形成大小不等的赘肉,并慢慢变成小硬块。这就是所谓的前哨痔,也称为基地组织性外痔。四、小儿肛裂 – 治疗 减轻排便疼痛和促进创面愈合,应保持排便通畅和避免粪便干燥,温水或高锰酸钾水坐浴,使肛门括约肌松弛;或者外涂复方黄柏液、红霉素软膏。病程久的肛裂可用10%~20%硝酸银溶液涂灼裂口,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 如果小儿因大便干燥而3-4天都排不出,家长在家里可以采取一些临时性措施,如可以用消毒好的棉千沾消毒好的植物油轻轻刺激肛门,也可以坐在温水中刺激肛门也会大便的,也可用小儿开塞露塞入肛门或挤入少量甘油。要注意开塞露开口处不要剪得凹凸不平或非常锋利,以免在塞入时划伤肛门;在挤入甘油后一定要停留几分钟,待小儿有便意时再排便。如果没有开塞露,在家庭中可用软皂头上滴点水,这样就很容易塞入肛门而减少小儿的惊恐与不适。父母只要及时采取措施,可很快治愈。五、如何防治婴儿肛裂? 1、母乳喂养。母乳中主要是乳白蛋白,容易消化吸收,所以吃母乳的婴儿大便较软。培养孩子的定时排便习惯。家长要培养孩子每天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同时每天让孩子摄取一定量的水分和含纤维素的新鲜蔬菜,有助于保持孩子的大便通畅。2、保持局部清洁卫生。小孩发生了肛裂,父母应在小孩每次大便后用柔软的卫生纸轻轻擦干净,之后在医生的指导下用一定浓度的高锰酸钾温水溶液坐浴10-20分钟,能起到局部消毒和加速裂口愈合的效果。3、婴儿也可患肛裂,如果婴儿患了肛裂,其表现为烦躁不安、哭闹不止。这是因为肛裂的临床表现为排便时和排便后肛门剧痛,婴儿患了肛裂,父母只要及时采取措施,即可防治孩子肛裂,很快治愈。 防治孩子肛裂,护理工作要做好,因为,婴儿肛裂与成人的肛裂不同,是可以很快治愈的。六、如何防治小儿肛裂? 小儿肛裂 多食清淡饮食,宜多饮水。宜多食新鲜水果,以性味清凉为宜,如生梨、甘蔗、香蕉、荸荠等。宜多食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如青菜、茭白等。忌吃虾、蟹等海鲜发物,煎炒炙烤、炒货均忌食。禁吃一切辛辣刺激性食物,如酒、葱、辣椒等。 为了有效地预防小儿便秘、肛裂和便血,家长应注意以下三点:1、培养小儿按时排便的良好习惯。要选择家长和儿童时间都不紧张时,让小儿排便,并每天耐心地按时进行,可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2、让小儿有适当的活动量,新生儿后期,可让小儿空腹时进行俯卧,婴儿稍大,就可让其在床上翻滚爬动,这不仅有利于预防便秘,而且对小儿健康发育也有好处。3、进行科学喂养。小儿的膳食应当结合其生理特点,满足生长需要,保障机体健康,因此要有合理的膳食结构。小儿固然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如乳类、鸡蛋、瘦肉、鱼肉等),但也必须摄入适当比例的碳水化合物(如粮食、蔬菜等),也不一定都吃精白米、富强粉,应当多吃一些粗粮、蔬菜和水果等富含食物纤维的食品,这对预防小儿便秘有较大作用。当小儿已经出现便秘、肛裂、便血后,家长不能单纯使用通便泻药或向小儿肛门内塞进开塞露等方法,应让孩子多吃些新鲜水果和蔬菜,多喝水,标本同治,减轻患儿的痛苦。
一、概念:腹股沟斜疝和鞘膜积液在医学上统称为鞘状突畸形,均是由腹膜鞘状突在婴儿出生后未闭合导致。其实未闭合的腹膜鞘状突在出生后仍可继续闭合,但有疝和鞘膜积液的小儿却很少有自愈可能,而且根据病情可能导致如下并发症。二、腹股沟斜疝危害:1.腹股沟斜疝发生嵌顿,导致肠管、同侧睾丸缺血、坏死,严重时可导致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2.反复的肠内容物疝入阴囊,可能导致睾丸发育不良。3.疝气不愈合导致患儿无法做较剧烈的运动。鞘膜积液危害:并发症为影响睾丸血供而产生睾丸发育不良、甚至萎缩。三、那么什么时候手术比较合适呢?1、对于腹股沟斜疝,如果不是经常有腹腔内容物疝出的1岁以内患儿,可暂时观察治疗,超过1岁仍未自愈的可考虑手术。如果频繁的有腹腔内容物疝出,一般建议6个月后即可考虑手术。如果反复出现嵌顿的患儿则无年龄限制,尽早手术治疗。2、对于鞘膜积液,如果鞘膜积液体积不大,张力不高,不急于手术治疗,特别是1岁以内的婴儿,尚有自行消退的可能。如果张力高,则建议尽早手术,不收年龄限制。超过1岁尚未自愈的鞘膜积液则建议尽早手术,减少对睾丸血运、发育的影响。3、手术期间要求患儿身体健康,无严重疾病,如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及传染病后全身虚弱等。4、很多家长关心麻醉问题。儿童的腹腔镜微创手术要求采取全身麻醉的方式,该方式安全可靠,对患儿身体、智力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四、常见问题解答:1.有许多医生推荐4-5岁以后做?答:以前小儿外科、小儿麻醉均不发达,医生鉴于安全,建议晚些手术。如今医学技术进步较快,并且该病长期不治对患儿健康存在隐患,故如今建议早治疗为妥。2.手术有风险吗?是100%安全吗?答:手术和麻醉都是有风险的,但是对于该病风险较低。医生无法保证100%的安全,因为没有任何事情可以保证100%的结果,好比人走一辈子的路,也不是100%的安全。到目前为止我院大概开展该手术2万余例,未出现其它医院出现的严重手术并发症。3.我家的女孩为什么也有腹股沟斜疝?答:女孩仍然可以发生该病,但是发病率明显低于男孩,相对于男孩,女孩更应积极治疗,因为如果嵌顿物为卵巢,疼痛感不明显,不宜察觉,容易导致卵巢缺血坏死,而影响孩子以后生育。
每天都有很多家长因发现孩子颈部淋巴结肿大来外科就诊,询问是否要紧。儿童阶段淋巴系统发达,颈部淋巴结分布较多,因位置表浅,容易摸到。青春期后随着年龄增长,淋巴结逐渐萎缩,难以触及。 正常儿童颈部多存在可触及淋巴结,多少不一,黄豆大小,活动,无压痛。如果孩子没有发热,咽喉痛等感染症状,可门诊随访。如果近期有感冒,咽喉炎,扁桃体炎或其它急慢性感染性疾病,会发生颈部淋巴结肿大,触痛,甚至淋巴结化脓,需行抗感染治疗。如果扁桃体III度肿大或化脓,还要去五官科就诊,咨询是否行扁桃体切除。 还有一个家长很关心的问题就是淋巴结肿大是否会恶变,即发生淋巴瘤或白血病。这种恶性淋巴系统或血液系统疾病发生率较低,且年长儿多见(大于10岁)。临床多表现为无痛性肿块,易融合成块,生长迅速。患儿往往伴有贫血,乏力,食欲减退。血常规可能正常,也可能发现幼稚细胞。确诊需行肿块穿刺或活检。 鉴于淋巴结肿大的恶性可能,建议家长多加观察,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