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二五重大专项研究落户我院,现招募乙肝肝硬化初次抗病毒患者,或严重肝纤维化患者,可免费应用恩替卡韦2年,具体请来我院门诊咨询,时间:每周1、3、5上午,找李海主任或朱理珉主任,地点:河东区成林道220号武警医院肝胆胰脾科内科专家门诊,数量有限,愿者从速。
天津市有约27万乙肝病毒持续感染者,同时近年来调查表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也呈上升趋势。面临这样严峻的形势,如何能够保持健康生活,一旦感染肝炎病毒应该如何应对,是摆在每一位面前的重要问题。有调查表明,慢性肝炎患者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对肝炎的预防和管理认知差,治疗依从性差,医患之间关系紧张,缺乏正确、积极的治疗观念和信心。从而导致治疗失败,但目前为止,肝炎相关科普教育手段还比较匮乏。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支持和牵头推出一个同伴教育项目,帮助慢性肝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和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完成正规的治疗,将会大大改善目前尴尬的患者教育局面。就在10月23日上午,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希忠亲自莅临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为这一项目落户天津,造福天津人民进行揭牌和启动仪式。同时参加启动仪式的有武警后勤学院院长李玉明少将,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院长侯世科,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政委孟祥明,以及来自山西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4家医院院领导及教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肝胆胰脾科,一直致力于肝病研究和临床,在著名肝病学者朱理珉教授指导下,科室目前有医学博士7名,高级职称医生10名,开展大量肝病临床实践研究,用国际最新的治疗和科普理念与慢性肝病患者沟通,取得良好的效果。此次,作为天津唯一一家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的合作单位,将开展大型的“患者同伴教育项目”,此项目将会用小组形式帮助患者自身管理,传递最新肝病知识,提醒患者按时复诊和用药,最终普及正确的肝病知识,达到患者自我教育,自我享有健康的目的。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作为天津唯一一家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挂牌的“患者教育基地”,除了开展患者同伴教育项目以外,还会开展以下科普教育活动: 1.定期对肝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开展知识讲座,普及肝炎防治知识,指导肝病患者的规范治疗和科学保健行为。2.通过开展患者教育活动,引导患者与患者之间开展同伴教育,成立同伴教育小组,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鼓励和现身说法等达到掌握肝炎防治知识,提高治疗依从性。3.对患者的日常生活给予科学指导,使其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提高生存与生活质量。4.指导患者定期复查、检测,建立随访联系方式,巩固治疗效果。5.定期开展社会大众的肝炎咨询和义诊活动。为了解决天津肝病患者面临的各种困难,我们必将为天津市肝病患者提供规范,科学的教育基地,促进天津肝病患者的康复。
方案:阿德福韦脂时间:1年要求:ALT升高,DNA阳性,最近没有抗病毒治疗至少3月,没有发生肝硬化患者。如果有意请和我联系,目前尚缺5名患者。
肝功能检查是临床和查体最常用的一项生化检查,常常由不同的项目组成。但是肝脏的功能是非常复杂的,其主要功能包括合成、代谢、消化、解毒等等,在临床上也有不同的指标来反映,比如肝功能检查中的白蛋白就是反映了肝脏的合成功能。肝功能中,多数的指标是各种酶,尤其比较常用的是谷丙转氨酶,这种酶主要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中,在正常情况下很少进入血循环,但是当肝细胞发生炎症,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这种酶就会由细胞内向细胞外移动,造成血中浓度增加,因此,谷丙转氨酶升高一般意味着肝脏炎症。其它的酶也和肝脏炎症或者肝内胆管的梗阻相关。这些指标升高所代表的临床意义往往是不同的,当肝脏疾病较轻时,可能仅有1-2项指标异常,这时一般没有什么特异性的症状,可能仅有一点乏力,感觉比以前容易劳累;当肝脏疾病进一步进展,会出现更多指标异常,此时患者也会出现恶心,厌油腻,黄疸等症状。在肝脏炎症判断方面,肝功能检查确能敏感的反应肝脏蛛丝马迹变化,因此成为体检中最常用的指标。多数的肝功能指标是反映了肝脏炎症指标,真正的肝脏合成功能只有白蛋白水平,但这个指标还会受到患者营养状态等因素影响。因此普通肝功能检查不能完全满足临床医生需要,还需要一些检查来综合了解肝脏功能,比如凝血酶原时间,这是反应人出血后凝血快慢的一个指标,由于大多数的凝血因子在肝脏合成,当肝脏功能受损时,身体的凝血因子产生不足就会造成出血,因为一些凝血因子的半衰期远远短于白蛋白,所以,当肝功能受损时,这个看似和肝脏没有关系的指标会首先出现异常,从而帮助医生更加准确的判断患者肝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血氨是反应肝脏代谢功能的指标,因为来自肠道细菌分解的食物和尿素产生的氨经过静脉吸收,首先通过肝脏进行解毒为对人体毒性较小的尿素,当肝脏功能受损,机体无法将氨代谢完全,就会导致血氨升高,从而会造成患者发生意识障碍,烦躁,昏迷,即临床所见的肝性脑病。还有一些实验也能检测肝脏代谢功能,比如吲哚菁绿排泄实验等,可以比较客观的反应肝脏代谢功能。以上所有的检查均能够反映近期的肝脏受损情况,对于一个慢性肝病患者,医生可能会更关心患者经过长期的肝病,是否有严重肝纤维化,肝硬化以及肝细胞癌可能,这些检查主要包括无创肝纤维化检查,如Fibroscan的检测,腹部肝脏彩超检查,胃镜,CT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有时甚至需要肝穿病理检查。
无论是乙肝携带者还是乙肝患者均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关怀,HBV感染者在其它方面和正常人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尽管理论上HBV可以通过性传播,但很难形成慢性感染,这是因为对于免疫力正常的成人来讲,HBV感染后自发清除的可能在95%以上,如果配偶接种疫苗并产生保护性抗体,通过性传播确实是非常困难的。对于HBV感染女性来讲,虽然有母婴传播的可能,但其概率也是比较小的,经过合理科学的阻断,母婴传播的概率只要约5%左右。由于抗病毒药物的出现,乙肝感染者的生活质量也有明显的提高,并有可能延长乙肝感染者的预期寿命,减少终末期肝病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因此,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研究提示乙肝感染者不宜结婚,此外,多数乙肝感染者也完全可以胜任日常的生活和工作需要。
查体时发现谷丙转氨酶升高首先考虑有肝脏疾病,但具体是何种肝脏疾病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有些时候肝脏疾病的病因是比较容易发现的,如病毒感染,酒精性肝损伤,经常通过询问病史以及常规的检查就可以明确了。还有一些肝脏疾病诊断是比较困难的,如自身免疫性肝病,代谢性肝病等,常常需要肝穿刺活检以及一些特殊的检查才能确诊。随着抗病毒药物和乙肝疫苗的广泛应用,乙型肝炎引起的肝脏转氨酶升高呈下降趋势,而其它肝脏疾病,如酒精或代谢因素引起的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呈上升趋势。病因学的诊断也是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只有针对病因治疗才能真正的长期保持健康。
假如肝脏功能不稳定,一般不建议妊娠,因为妊娠期间病理生理学变化,会加重肝脏的负担,从而加重肝脏功能的异常。对于肝功能稳定的HBV患者还是可以妊娠的,这有几种情况,第一是处于免疫耐受期的HBV感染者,这种患者病毒复制活跃,e抗原(乙肝的一种可溶性抗原)阳性,但肝功能正常,并没有抗病毒指征,但母婴传播的可能性较大,经过阻断治疗,约85%后代不会有乙肝慢性感染发生,也有报道显示,这种传播与母亲HBV DNA滴度相关,一些研究者在妊娠后3个月应用药物降低HBV DNA量,并在婴儿出生后应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来阻断母婴传播,获得满意效果。第二是处于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这种患者已经进入免疫清除期,经过抗病毒治疗一段时间,HBV DNA已经转阴,但还没有e抗原消失,肝功能稳定。这种患者是暂时不能停药的,否则会引起病毒反弹,一般也不主张妊娠,因为服药期间妊娠可能会对胎儿发育造成一定影响;假如患者一定要求妊娠,一些研究表明,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两种抗HBV药品)持续应用是比较安全的,可供患者选择。第三种是病情已经稳定的携带者,表现为HBV DNA阴性,e抗原消失,e抗体出现,肝功能正常,这种患者不用服用抗病毒药物,可以怀孕,经过婴儿出生后注射乙肝疫苗,其母婴传播的概率几乎为0。
多数肝脏疾病病因虽然明确,但治疗起来是很困难的,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目前为止只有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物,而没有明确的清除病毒的药物。因此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方面需要慎重,只有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的患者才适宜进行抗病毒治疗,因此所有的服药和检查的方案应该在谨慎和周密的情况下进行。丙型肝炎患者一般主张比较积极的抗病毒策略,因为丙肝患者是有治愈可能的,现在一线治疗可以让50%患者痊愈,而甲肝和戊肝患者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案。对于患有脂肪肝的患者很多医生和专家建议应该低糖低脂高纤维素食物,且应该进行一定程度的体育锻炼。但事实上很难操作,多数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与工作和生活习惯相关,在这些患者很难进行相应的改变。应用药物进行阻止脂肪肝的进展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但还缺乏统一的结论,一些中药治疗有一定效果,如水飞蓟宾有比较明确的对脂肪肝患者抗纤维化作用。酒精性肝病患者应该及时戒酒,以免引起进一步的肝脏损伤,一般来讲,每日饮酒男性不超过20g(约合50度白酒50ml或12度红酒200ml),女性不超过10g(约合50度白酒25ml或12度红酒100ml)都是比较安全的,甚至有益于身体健康,一次大量酗酒或每日饮酒量超过40g(约合50度白酒100ml或12度红酒400ml),饮酒时间超过五年,或两周内每日饮酒量超过80g(约合50度白酒200ml或12度红酒800ml)则可能会造成肝脏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逐渐增多,但并非所有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均需要应用激素治疗,只有那些具备治疗指征的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患者,应用激素治疗才会获得较好的疗效。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早期患者,主要应用熊去氧胆酸治疗,如果效果理想则不会影响患者寿命,一旦患者进入失代偿肝硬化阶段,药物治疗一般效果不佳而只能通过肝移植治疗好转。当进展至肝硬化阶段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常常只能依赖肝移植治疗。
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比例因原发病不同而异。乙型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及血色病所致的肝硬化以中年以后的男性多见,自身免疫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以青年和中年女性多见、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以中年和老年女性多见,肝豆状核变性则以青少年多见。肝硬化往往起病缓慢,症状隐匿。在肝硬化初期,患者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原发疾病。许多病人并无任何症状,部分病人诉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腹胀、腹泻、皮肤瘙痒(特别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及低热;男性可有性欲减退,女性可有月经减少或过早闭经。体格检查可无任何阳性体征,部分患者可见面色黝黑、巩膜轻度黄疸、肝掌及蜘蛛痣、双下肢水肿,肝脏多不可触及(但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者常可见肝脏增大),脾脏可有不同程度的肿大。部分病人出现匙状指、杵状指或扁平指。在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还可见到腮腺肿大及手掌Dupuytren挛缩[18]。肝硬化本身的表现主要是慢性肝功能衰竭和门脉高压症两个方面。慢性肝功能衰竭主要表现为肝脏合成及代谢、排泄功能障碍,血生化检查可见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胆硷酯酶活力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胆酸水平升高。门脉高压的表现主要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其破裂出血。而肝性脑病、腹水及其相关并发症(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等是慢性肝功能衰竭和门脉高压症的共同表现。少数病人合并原发性肝细胞癌,则可出现肝区痛及明显消瘦等恶性肿瘤的表现[19]。尽管肝硬化是局部器官病变,但是其引起的后果还是全身系统性疾病[20-23]。1、消化系统(1)消化性溃疡:发病率约为20-30%,远较一般人群为高。胃粘膜充血、水肿、粘膜糜烂以及十二指肠炎也较多见。肝硬化尤其并发门脉高压症者并发胃肠粘膜损害及溃疡的发病机理与胃粘膜血流减少、营养障碍、H+回渗、血清胃泌素增多及胆汁反流增加等因素有关。(2)胆石症:肝硬化患者胆石症的发生率增高,主要为胆色素结石,而非胆固醇结石。色素性结石增加的原因可能与溶血及胆色素排泄增加有关。肝硬化患者色素性结石与非肝硬化患者的胆固醇结石相比,较少导致并发症的出现,如胆道阻塞。此现象尚缺乏满意的解释。2、呼吸系统(1)肝肺综合征:约半数的失代偿期患者出现氧分压降低,PO2范围在8.0-9.3kPa (60-70mmHg),同时肺泡—动脉氧差增大。其主要发生机制为:①肺内NO活性增高致毛细血管扩张形成功能性动静脉短路,通气/灌注比例失调;②肺内动脉末梢血管扩张,氧交换的弥散距离增加;③红细胞氧亲和力下降。临床表现为逐渐出现呼吸困难、发绀、杵状指,尤其是直立性缺氧具有特征性。(2)肺动脉高压:肝硬化患者在门脉高压基础上发生肺动脉高压,发生率约为1%,女性多于男性。表现为:呼吸困难、晕厥、心前区疼痛,少数病人有咯血。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胸骨左缘可闻及杂音。超声心动图示心脏增大,常提示右心室肥厚。确诊需做心导管检查。发生原因尚不很清楚,可能与栓子及缩血管物质直接由门脉进入体循环,进而进入肺循环有关。3、心血管系统30-60%的肝硬化患者可有高动力循环状态,其特征为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降低。其可能发生机制为:体内扩血管因子如NO、P物质、心钠素等增多,同时对缩血管物质如内皮素、儿茶酚胺敏感性下降。尽管心输出量增加,但由于体循环阻力下降,患者往往有轻度血压下降。4、泌尿系统肝硬化失代偿晚期,尤其是有大量腹水时,可出现功能性肾衰竭,称之肝肾综合征,其主要发生机理为内脏小动脉扩张导致有效动脉内容量不足,因而引起肾动脉收缩和肾血流量下降。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血清肌酐升高,但无明显蛋白尿,亦无肾实质受损和尿路梗阻的征象。此综合征应与HBsAg相关性肾炎所致的器质性肾脏病变相鉴别。5、血液系统(1)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肝硬化患者贫血较常见,其发生为多因素性。因营养不良、吸收障碍以至叶酸缺乏,加之叶酸转化为贮备型四氢叶酸的功能减退,失代偿期则维生素B12贮备减少,均可致大细胞性贫血。如有失血致铁缺乏,则呈小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少数病人因造血功能受抑而有铁幼粒红细胞增多。肝硬化伴有脾大脾功能亢进,则有红细胞、白细胞(多形核)及血小板减少。肝硬化有时发生溶血,特别是晚期患者,主要由于红细胞膜的改变、红细胞脆性增加。(2)出血倾向:部分病人出现鼻、齿龈、皮肤和粘膜等出血。原因为:①由于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减少;②纤溶酶增加;③弥漫性血管内凝血;④脾功亢进所致的血小板减少。6、内分泌系统性激素变化:在男性主要是血清睾酮降低,雌二醇升高。其原因为:①睾丸功能减低而合成睾酮减少;②外周组织睾酮向雌二醇转化增加;③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增高,使游离睾酮减少;④下丘脑—垂体功能受抑。患者因而有性欲减退、睾丸萎缩、乳房发育和女式阴毛分布等。男性乳房发育多用乳腺组织对雌二醇敏感性增加来解释;也有人认为是由安体舒通所致的血浆睾酮水平降低和肝雄激素受体活性下降引起。在女性患者表现为性欲减退、月经量少、停经和乳房萎缩等,原因可能为雌激素增多和雄激素(睾酮)减少。此时血浆雌激素(雌二醇、雄酮)水平可正常或轻度升高,但外周组织(皮肤、脂肪组织、肌肉、骨骼)雌激素水平显著升高。糖尿病:因肝及外周靶细胞发生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糖耐量减低及糖尿病。临床上表现为糖耐量减低、高血糖、轻度糖尿、高胰岛素血症,以及高胰高糖素血症。其糖耐量曲线常呈空腹时正常,120分及180分钟时血糖仍较明显增高;胰岛素释放也增高,发生酮症及酸中毒相对较少。低血糖:晚期肝硬化患者合并严重肝功衰竭、细菌感染或肝癌时,可出现低血糖表现。
世界上的乙肝携带者中,多数是HBeAg阴性的,阳性的患者仅仅流行于年轻人,最近一个社区调查表明,e抗原阴性的慢性HBV感染占总感染的70%-100%,e抗原的消失常常伴随肝炎生化和组织学改善,并出现明显的HBV复制的抑制,但是为什么会出现e抗原消失呢?经过基因测序技术研究,这些患者残留病毒多数是变异的失去了产生e抗原的能力,少数是这种变异株与野生株的杂合病毒群。过去用经典杂交方法发现很少有e抗原阴性患者HBVDNA阳性,但经过目前敏感的PCR和巢氏PCR方法检测,多数这种e抗原阴性患者HBV DNA是阳性的。当HBV发生前C区变异会出现e抗原阴性的慢性感染,这是主要的e抗原阴性病因,有两种可能要考虑:1、这种HBV序列是一种稳定的能够引起肝炎和慢性化的病毒,2、这种情况不过是典型的野生型HBV感染过程中的一部分,最终被免疫清除期选择出来的一种病毒序列。很快,第一种可能被临床和实验均推翻,数据显示和野生型相比,这种病毒几乎不能建立慢性感染,e抗原阴性的母亲以及从e抗原阴性的成人哪里获得的感染不会慢性化。这种前C区变异的病毒只能引起急性肝炎和爆发性肝炎。在免疫清除期,似乎野生型的HBV与前C区变异病毒相比更容易被清除,这很可能和野生型病毒复制能力无关而和宿主的免疫在免疫耐受期对这种野生病毒清除能力下降有关。E抗原在循环中出现是引起宿主免疫耐受病毒最重要的因素。已经有证据表明e抗原有特殊的免疫耐受能力。推测其在妊娠期间通过胎盘到达胎儿身体引起慢性感染。E抗原引起机体抗病毒免疫下降有两个机制。1是提高Th2免疫反应,2是降低Th1细胞免疫引起的凋亡反应。目前不清楚的是,是什么因素,在慢性感染的什么时间点,引起免疫耐受的消失而对抗野生型HBV并清除HBe抗原?一旦发生这种情况,野生型就会被清除,而e抗原阴性的变异就会被这种免疫压力选择,并加速其成为患者体内主要的病毒群。但是为什么消失e抗原的病毒会被这种情况选择,从而突破野生株成为优势株还不清楚。清楚的是假如没有免疫介导的肝细胞损伤,e抗原阴性变异就不会被选择。在e抗原阳性,病毒滴度很高,ALT正常的患者基因分析中很难发现病毒变异,因此,这种选择并不是最开始的时间,暗示在HBV的免疫清除期,最有可能是这种选择是继发于对野生HBV已经存在的免疫攻击。E抗原阴性变异很可能有种特殊的生物学特性能够使它们在和野生型HBV相比之下更不容易被机体清除,这种优势可以总结如下:1、HBeAg阳性野生型病毒感染患者开始的免疫压力可能是体液免疫介导的针对e蛋白特异的抗原表位的攻击,在e抗原被清除的前几年和清除期间可以检测到针对于e抗原空间和线性表位的抗体,这些抗体能够激发体液免疫形成对野生型e抗原阳性病毒的压力并能够通过抗体依赖的细胞毒性机制而造成肝损伤。然而,最近一个动物实验结果不支持这些特异性抗体对e抗原表达的感染肝细胞具有直接细胞毒作用。2、CD4介导机制也可能与这种过程有关,Diepolder等人最近指出CD4阳性T细胞对e抗原的攻击比对c抗原攻击更强,因此,与变异株病毒感染肝细胞只表达HBcAg相比,野生型病毒感染细胞表达e抗原和c抗原能激发更强的CD4阳性T细胞介导的免疫清除作用,这种CD4阳性T细胞是一种效应细胞能引起体内肝脏炎症。肝细胞持续的对野生型病毒免疫压力会逐渐引起变异株病毒的筛出。3、相比之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功能不很明确,因为e抗原和c抗原有共同的CTL表位,CTL细胞不能真正区分两种病毒蛋白。尽管这种情况会发生在高病毒复制期,但是e抗原血清转换后持续低水平病毒复制可能有利于e抗原阴性变异株的筛选,因为和只表达HBcAg的CTL表位细胞(变异株病毒)相比,同时表达e抗原和c抗原感染细胞(野生型病毒)其CTL表位更容易成为免疫攻击的靶位。一些最近的研究也证明在病毒c区的变异,删除或一些变化也能引起上文这种情况。4、e抗原阴性变异除了以上免疫选择的可能,某些前C位点或BCP变异可能有病毒复制优势。在HBV基因型B, C, D,和E患者的1896位点由G变A不仅仅是制造一个中止密码子,而且会在HBV前基因组RNA的ε包鞘信号上出现新的碱基对,从而增加ε信号的稳定性,相比野生株而言也可以提高这些变异株的病毒复制效率。如果是基因A型患者发生BCP变异也会引起类似现象,这种变异会在转录水平上降低HBeAg表达,可能同时提高病毒的复制效率。然而,目前此类的研究尚有争议,因为一些研究显示这种变异株有复制增加表现,而另外的研究结论却相反,最近一些研究发现病毒另外位点基因突变会改变病毒的复制能力,进一步研究e抗原阴性全部基因可能有助于明确病毒基因其它位点变化的重要性。HBV一个独特的特点是产生分泌型的,非病毒组成成分的核蛋白,就是HBeAg。核衣壳,也就是HBcAg,为细胞内表达的蛋白,它们能够自我聚集组成包绕病毒基因和多聚酶的颗粒,成为病毒成熟的必要条件。相比之下,分泌的HBeAg在病毒生命周期的作用还不清楚,因为在病毒的感染和复制中都不需要这种蛋白存在。一些学者猜测HBeAg可能具有免疫调节功能从而促进病毒持续感染。比如在HBeAg表达的转基因小鼠中证明HBeAg能穿过胎盘到非转基因后代体内导致Th细胞对HBeAg和HBcAg耐受,这因为Th细胞对两种抗原的交叉反应。这个情况发生机制可能导致HBeAg阳性母亲后代高慢性感染率(大于90%)的发生。事实上,母婴传播的HBeAg阴性变异HBV常导致急性而非慢性感染。在土拨鼠慢性感染模型中也有类似发现。因此,保持分泌HBeAg可能是病毒的一种策略来保证母婴传播后持续的感染,这种来源的慢性感染在流行地区占主要的部分。然而,HBeAg分泌在鸟嗜肝病毒中也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其与免疫耐受之间没有关系。并且,成人感染HBeAg阴性的变异HBV常常引起爆发性感染而不是多数成人感染野生株后相对良性的急性过程。此外,在HBV慢性活动性感染HBeAg阴性变异出现常会引起肝损伤加重和预后差。这些现象提示HBeAg除了在新生儿有免疫耐受作用外,也在成人慢性HBV感染中有调节免疫反应的功能。
加入的其他科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