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龙华医院中西医结合乳腺科 秦悦农:龙华医院总院地址:宛平南路725号,靠近零陵路;电话:021-643857002021年更新的出诊时间如下:疫情期间,可以登录“龙华医院服务号app”预约,如果我的号满了,可以预约“中西医结合乳腺科”普通号找我的团队先看,如果您是比较紧急的情况(需要手术),我的同事们会和我联系的。特需门诊时间:周一下午13:00~16:30,龙华医院总院特诊部(11号楼)5楼1号诊室;周四上午8:00~11:00,龙华医院总院特诊部(11号楼)5楼1号诊室。1,现场预约:特需门诊11号楼5楼,预约8周内的号源;2,电话预约:2/a.拨打4008203137或者96886,预约14天内的号源;2/b.拨打021-55309116,预约14天内的号源;2/c.拨打114(外地病人拨打021-114)转“名医导航”,预约14天内的号源;3,网络预约:“龙华医院服务号app”,或者yuyue.shdc.org.cn(申康医联网app);4,关于加号:4/a.来预约手术的病人,可以加号;4/b.是我手术的老病人,到了需要调整药物的时间,可以加号;4/c.病情紧急的,或者特殊情况,经医生确认,可以加号;4/d.有朋友事先联系过或者委托过,请出示微信记录或者朋友手写单据,可以加号;4/e.此网站上和我联系过,且得到同意的,请出示对话的文字,可以加号。5,加号,是医生根据病人病情给与的照顾。请勿以年纪大、路程远、家庭困难、约不到、慕名而来等等理由申请加号。友情提示:请自觉维护门诊就诊次序,按号源次序排队就诊,预约的先看,加号的后看,切勿以种种理由插队就诊。郑重声明:如果发现“黄牛号”,一次性打入“黑名单”,以后不再接诊。专家门诊时间:周三下午13:00~16:30,龙华医院总部门诊楼(5号楼)4楼11号诊室。专家门诊挂号费50元,性价比高,肯定供不应求,敬请预约。预约方式:1,现场排队,预约4周之后的号源,一般凌晨2点或3点开始排队,身体欠佳者切勿参与;2,参见特需门诊各种预约方式。友情提示:周三下午的专家门诊,加号额度是我留给自己手术病人的。不商量。声明:因每天时间有限,医生精力有限,无论哪种方式预约,都不可能满足每一位申请加号者,请见谅。您也可以挂我科室的号,中西医结合乳腺科普通号,我团队的医生会接诊您。如果他们觉得有必要,会及时联系我转诊。抄方挂号,或者互联网门诊,也请您记住是“中西医结合乳腺科”,别挂其他科室的号。所有国务院规定的国定假日,均停诊。其他临时的停诊消息关注http://qinyuenong.haodf.com首页外地患者,或者紧急的患者,可以在好大夫网站上申请电话咨询,当天(除非出国)就可以安排通话。通话过的患者如需面诊,会安排最快的时间。电话咨询费用:200元/15分钟(新病人),150分钟/15分钟(老病人)。
患者说,“看病太难,(你的)号太难挂了。”我说,“容易挂的医生你不愿意去看罢了。”患者说,“专家每次多看几个(病人),每星期多看几次(专家门诊)就可以缓解看病难。”我说,“专家医生工作已经超负荷了,没有合理的分诊制度,靠少数医生拼命是无法缓解看病难的。”患者说,“我一定努力去挂,万一挂不上,你给我加号好不好?”我说,“一旦有了捷径,是没有人会去努力的。”患者说,“刚才的病人拿了加号单了,你也给我一个吧。”我说,”我的加号原则是救急不救穷,她来找我预约手术,一次性的事情。你是术后长期中药调理的,况且病情很轻,加号没有底的。”患者说,“上次就是你帮我看的,我不想换医生。”我说,“我帮你看一次,并没有承诺一辈子接诊你,你挂到了号我肯定会看。”发现患者是挂了“黄牛号”,我怒:患者说,“我也是没有办法,挂不上……“我说,”怎么叫没有办法,你愿意出钱可以挂特需号(黄牛号肯定贵于特需号),周一下午特需门诊有号的。”患者说,“特需只有周一下午,我周一没有时间,所以……”我说,“也很简单的,上好大夫网站,预约我一个通话,新病人200元,老病人150元,也不会比黄牛号贵的。通话患者可以预约专家门诊加号的。”2021年7月加注:此文章描述的情形是2015年的,目前特需门诊也是预约状态,请不要临时从过来要求加号。ps:1.真正的急症重症患者,我都给过加号的,其实我手很松的。如果我建议你周一来,结果特需门诊满额(挂不进号了),挂普通号找我都接诊的,所以你不用担心白来。2.我觉得挂“黄牛号”是最不可原谅的,因为“好大夫网站”提供了可以电话咨询的方法,咨询的患者我都可以预约面诊的。加号即加班,我加班,“黄牛”赚我加班费,我连“老板”是谁还不知道……我会耐心帮你看病吗?2021年7月加注:电话咨询是询问病情,如果发现有异难的我会建议加号面诊,但请老病人们不要因为挂不上号,就打电话要求加号。这违背了电话咨询的初衷。本文系秦悦农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医学科普信息量越来越大,乳腺癌发病越来越多,女性对自身乳房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其中,“钙化灶”每每让病人十分纠结,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情况,良性还是恶性,切还是不切,这真是个问题。没有时间一一分析,说一些病人共同关注的问题。仅供参考。钙化灶是钼靶检查最容易发现的问题,有粗大钙化、颗粒状钙化、环形钙化、棒状钙化、细小钙化、泥沙样钙化等等不同的描述。不同疾病形成的钙化灶形态不一样,医生正是通过钙化灶的不同形态来推测究竟是什么疾病引起的。钙化灶不等同于癌症,不必“望钙色变”。有些乳腺癌可以出现钙化灶,但是有些良性疾病也可以出现钙化灶。细小成簇的钙化灶是最令医生担心的,密集的细小钙化灶需要手术活检。粗大的钙化灶基本是良性的,多见于纤维腺瘤伴钙化,而B超能发现的往往也是这一类粗大的钙化灶。也有些稠厚乳汁或者“奶酪”,脂肪颗粒坏死(自体脂肪隆胸的多见)会在钼靶片上显示出多发的钙化灶。钙化灶有良恶性之分,但是良恶性之间并不相互转化。钙化灶良性还是恶性有时候会误判,因为影像学诊断并非百分之百的确定,并且医生是人会有犯错的时候,万一出现错误请广大病人谅解。得不到安全保障的医生会采取“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的治疗理念,最终受苦的还是病人。药物是无法消除钙化灶的,无论中药还是西药。请不要来我这里寻求所谓的“保守治疗”来消除钙化灶的灵丹妙药。我提供的建议无非是手术活检,或者定期观察。其他的检查项目(B超、MR、红外线)未必能验证钙化灶有还是没有,因为不同的检查设备依靠的技术手段不一样,发现的情况有出入是正常的现象。如果请我来判断钙化灶是否需要手术,请携带钼靶实物片。如果你只带了别的医生的报告单,我只能“人云亦云”。
本文于2021年7月修改。近来,来就诊的非哺乳期乳腺炎(肉芽肿、浆细胞)患者越来越多。针对广大患者最关心的问题,我特别整理这篇文章谈谈。一、发病率:一直以来有人认为,肉芽肿或者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发病率很低,其实不然。造成发病率“低”的原因在于如下:1.各地的诊断名称没有统一,目前尚有争议。各讲各的,人为造成了“感觉上”发病很少。本院乳腺科通常使用的病名是“浆细胞性乳腺炎”,现在也加上了“肉芽肿性乳腺炎”,或许在其他的省市甚至本市的其他医院并不使用这一诊断名称;中医病名“粉刺性乳痈”,此名称同样在中医古籍上没有,是我师祖沪上中医大家顾伯华先生创立的。我个人觉得,如果把非哺乳期的乳腺炎都归为一大类——乳腺导管扩张症。这样算来发病率不会很低的。2.很多女性(男性患者也有,非常少见)发现了乳房肿块,在各家医院就诊,或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获得了治愈,但当时医生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诊断,疾病好了也就没有追究究竟是什么。从统计上来讲就遗漏了。二、发病原因:严格上讲,凡是出生后没有注射预防针的疾病,都是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的,常见的如高血压、糖尿病,可怕的如各种癌症都是这样。目前的发病原因或者说诱发因素,都是医务人员长期观察病例,统计出来的结果,严格说是一种“推断”,而非直接的证据。就浆细胞性乳腺炎而言,患者中乳头凹陷的,乳房局部受到外伤的,催乳素水平较高或者明确有脑垂体瘤的较为常见。而年轻患者容易发病后一下子波及的范围较大,年纪较大的患者病灶范围相对局限。三、临床表现:最初患者可能只是乳房出现了一处肿块,或者伴随乳房皮肤红肿,没有特别典型的表现,误诊很常见。也有些患者的乳房肿块类似于乳腺癌,影像学检查也提示“乳腺癌”,直到穿刺病理检查后才能确诊为“炎症”。所以,发病早期时,医生的经验很重要。对于早期的患者,如果及时药物治疗,避免手术的可能性要比疾病发展后大得多。最常见的患者是病灶逐渐扩大,表现为皮肤红肿溃破。四、检查:非哺乳期乳腺炎是“非细菌性”的,所以化验血白细胞往往不高。而需要检查性激素各项指标尤其是泌乳素水平,与免疫有关的一些指标也需要检查。影像学检查而言,B超和磁共振检查比较合适,钼靶检查因为需要挤压乳房常常会出现病情的加重。当然,最终的诊断依靠病理切片。五、治疗:有些疾病的治疗获得了医务人员的共识,比如急性阑尾炎需要阑尾切除术,疝气需要疝修补术加强薄弱区域,尿毒症需要血透。还有些复杂的病,尚未取得共识。非哺乳期乳腺炎(浆细胞、肉芽肿)恰恰就是这样的疾病。分析原因,是各项治疗都有利有弊,没有绝对的优势,都存在弊端。简单说,就是目前没有非常完善的治疗方法。现在应用的大致有如下的治疗方法:1.清除大部分病变组织,传统中医敞开伤口换药。缺点:治疗时间比较长,换药痛苦较大;有时治疗过程中需要再次手术对患者心理打击较大。2.完全清除病变组织,直接缝合切口。缺点:需要切除的组织较多,万一没有清除干净缝合了,容易复发导致再次手术对患者心理打击较大。3.非手术治疗,长期服中药保守。缺点:保守常常需要6个月以上才能看到是否有疗效,如果坚持很长时间却最终需要手术,患者心理上打击较大。4.国外认为此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应用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免疫抑制剂有时也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应用,国人常常会看到“激素”和“化疗药”就直接拒绝了。其实,很多病例经过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治疗是有效的。我在上述各项方法中都将对患者的心理打击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肉芽肿或者浆细胞性乳腺炎是良性疾病,说到底并不致命。40年前用切除乳房的方式治疗,患者不复发且能接受。但是放在今天,绝大多数患者是不会愿意切除乳房的。那么,必须明白只要乳房存在,同类疾病再发生的机会存在。很多患者是接受了某种治疗,觉得已经受了很多痛苦,疾病却再发了难以接受。前面已经说了,发病原因不明确——没有预防针,所以上述任何方法都没有杜绝疾病复发。各种方法都有治疗成功的病例,也都存在失败的病例。不同的医生临床经验不同,偏爱的治疗方法也不同。如何选择,我觉得患者自身的态度或者需求是十分重要的,既然是利弊互见的方式,患者肯舍什么想得什么需要自己想清楚。想鱼和熊掌兼得或许医生就让你另请高明了。
新增特需门诊:周一(每周)13:00~16:30,龙华医院总院特诊部(红楼)2楼5诊室,可以加号。感谢各位关注本网站,在我加入此网站将近2年,浏览量将近1000000人次之时,又正值五一劳动节休假,有时间将内心的想法告诉各位。希望大家浏览并传播。(相关链接http://frank_yching.blog.tianya.cn)我追求相对“公平”、“公正”的医疗制度和就医环境,愿意有比较和谐的医患关系。在此网站的回答全部为本人业余时间完成,患者真的不必换名字问了再问(我理解为患者想试试是否有“枪手”代我回答)。时间有限,我愿意奉献给更需要的患者。关于加号:我的专家门诊原来是排队制的,经常见到当天凌晨四五点来排队的,上午十点左右号票已经取空;对于住的较远的病人不容易取到票。改为预约制是为了患者拿到下次的预约号,可以更好安排时间就诊,不必在已经患病的基础上再次为了抢号票“拼体力”。而对于外地的病患,取预约号也十分不便,所以我基本照顾当天加号,但是为了相对公平,得等到3点以后。后来发现虽然户籍不在上海但其实住在上海的病患还是很多,或者上海有亲戚朋友可以帮忙取预约号的不少。所以改为照顾只限初诊病人加号。后来又发现患者换一张新卡就说自己从未就诊是初诊……我非常惊讶咱国人的“智慧”! 我只能再次叹息,预约和加号都是为了方便患者就诊,现在决定加号请先上此网站和我联系好(我答应的会记下你网上的名字),未明确答应的恕不加号,加号的请3点才进诊室找我,以免影响别的患者就诊。对于真的需要帮助的急症重症患者,我以自己的良心决定。关于诊断和治疗:医学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目前很多发病原因并未明确,临床医务人员之间、临床和检查科室医务人员之间、各检查科室(B超、钼靶、磁共振)医务人员之间,对于某些疾病的判断不十分一致是常见的。对于病患来说,的确很困难抉择,但是目前你能做到的只有相信谁就看谁,或者有些病人会一个一个医生地找,但最终作决定还是你自己。我给出方案的利弊,或者建议其中之一,但决不帮你直接作决定。请明白(理解)我在你就诊时讲的意思:1.我说建议手术,那就是(病灶)不手术可能会越来越长大,或许不能排除恶性的,或者已经是恶性的了。2.我说手术得不偿失,那是提醒你不必要为了所谓的“恶变可能”担惊受怕,至少目前不需要手术,可以观察何必付出手术的代价。3.我说可以手术也可以观察,说明(病灶)应该是良性的,但是已经有了一定的体积,取决于你的心态。对于手术很害怕或者留下的伤口很在乎你可以选择观察,对于瘤子放着整日担惊受怕就选择切除,想要既不担心(去除瘤体)又没有疤痕,就另请高明(我个人推荐,或许刘谦可以)。4.最为重要的,我的建议只是我的经验和观点,请不要对我说××怎么说,“她们”说,网上说……,我不和任何人PK。需要明白的常识:1.如果药物(中药或者西药)可以消除成形的肿瘤,是没有人会选择手术的;如果吃点海藻、芋艿(网上很多建议的)就可以完全消除瘤体,那乳腺科医生可以下岗一半。2.没有预防癌症(包括乳腺癌)发生的药物,至少目前没有确切的文献报道。定期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仍是国际抗癌联盟推荐的最好的方法。甚至没有预防纤维腺瘤发生的药物,注意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只是相对减少发生而已。3.“是药三分毒”,任何的治疗都是有利有弊的,从药物的角度来说,不会是多多益善的。经常见到乳腺癌术后的病人追求药方要贵,觉得服药时间越长越好。其实不然,理由不再赘述。4.医生职业(或许任何职业)是需要天赋和经验积累的,但是无论天赋多高、年资多高、经验多丰富、人气多高,都会存在“漏诊误诊”,希望对医生宽容些,不然医生肯定是保护自己第一,大家都多打个保险系数,长此以往,病患肯定吃亏。5.医生穿“白衣”,但不是“天使”,请不要以“天使”来要求和衡量医生。“天使”不需要休息,不需要食“人间烟火”,“天使”或许只有翅膀没有“脾气”,显然医生不是。6.还有些病患说,“如果我们都不来看病,你不是要下岗了?”,请放宽心,你不能代表全部病人。再说了,如果来就诊只是为了施舍我有口饭吃,请不必了。我不帮你看,你不会病死。你不找我看,我也不会饿死。林子太大了。7.如果哪天我发脾气,请你原谅,但是也请你明白,你突破了“我的底线”,我的诊室不是菜市场,我不是小贩,我不和你“讨价还价”。请你尊重我。8.有些病患(相同问题问了一遍又一遍)会说,“我不是不相信你,是控制不住,是担心……”。记住,穿过宛平南路,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心理门诊会接诊你的,他们更专业更合适你。
如何读懂影像学检查报告现在,很多医院的乳腺钼靶片、B超检查和磁共振检查报告诊断为乳腺改变BI-RADS多少级,引起一些女性的无谓紧张,认为2级、3级就是癌症可能的2期、3期。其实,BI-RADS(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即美国放射学会推荐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这样的报告更加规范化。其各个分级意义如下:0级:需要召回,结合其他检查后再评估。说明检查获得的信息可能不够完整。I级:未见异常。II级:考虑良性改变,建议定期随访(如每年一次)。III级:良性疾病可能,但需要缩短随访周期(如3~6个月一次)。这一级恶性的比例小于2%。IV级:有异常,不能完全排除恶性病变可能,需要活检明确。IVa级:倾向恶性可能性低。IVb级:倾向恶性可能性中等。IVc级:倾向恶性可能性高。V级:高度怀疑为恶性病变(几乎认定为恶性疾病),需要手术切除活检。VI级:已经由病理证实为恶性病变。当然,上述只是从影像学中判断乳腺疾病的程度,具体情况应当结合临床医师的判断来综合分析。
声明:本院有麦默通设备,本人也操作此设备,欢迎来“微创活检”的病人,也欢迎来“微创手术”治疗良性肿块的病人,但希望病人能理解什么是“微创”,以及它的利和弊。因为发现很多来问的病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微创”,人云亦云而已。微创,从广义上讲,现代医学的任何手术都应该朝着微创发展。如,乳腺癌保乳手术,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卵巢切除术……。在疗效相当的情况下,切口更小、创伤(是指总体创伤,而不仅仅是切口)更小、外观影响最小,这既是病人的要求,也是一代代医生的追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乳腺科的手术,都在女性重要的部位(第二性征)。即便是传统的开放手术,也向着切口更小更隐蔽发展。从狭义上讲,谈谈麦默通(Mammotome)真空辅助乳腺微创旋切系统的作用。如果仔细看产品的介绍,此设备应该是立足于微创“活检”,其次才是对部分合适的良性肿块(应该指肿块大小、深浅、部位等是合适的)可以在B超引导下切除。有次上网看到一句“麦默通的唯一缺点是价格贵”,哈,我必须不客气的讲,谬误!忽悠!麦默通系统主要是一个活检的设备,从活检的角度来讲,它比其它的设备(如空芯针,细针)可以取到更多的标本,众所周知,标本量越多,病理准确性越高。而和手术活检(有足够的标本量)相比,麦默通切口更小。所以,从活检角度而言,“唯一缺点就是贵”可以说得通。从治疗疾病(切除肿块)而言,必须先搞明白它的工作原理。此设备在钼靶或者B超监测下才能操作,用钼靶引导对“钙化点”及其他可疑病灶的活检,用B超引导对“肿块”活检或切除。此设备是通过空芯的双金属鞘样针状物操作,外鞘前端有凹槽,便于肿块卡入,内鞘前后活动一下可以将卡在外鞘中的组织切断(过程中内鞘在旋转,是为“旋切”的概念),便“打出”一条组织(标本直径约3mm,长度约18mm,类似一段段小小的粉丝),实质性的肿块就是这样通过针状物在B超引导下,内鞘反复进出被一条条“打”出来的。至于真空辅助吸引是指操作过程中可以同时吸引血液和组织液,以免视野(主要是指B超监测的画面)不清晰,而不是群众想象中的将肿瘤“吸掉了”,肿瘤不是液体,是吸不掉的。旋切是指内鞘和外鞘的相对活动,而不是“刀”在肿瘤瘤体外围旋转切除。如果是肿瘤恶性,医生只会用麦默通来完成活检,而不是手术,为什么呢?因为恶性肿瘤的切除讲究“完整性”,切成一条条是不安全的;其次是“残留率”,恶性肿瘤残留会导致复发。医生不会冒此风险的。那么,良性肿瘤呢?一一分析如下:此设备操作需要通过B超监测,所以,B超看不见的“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不适合的。看不见,怎么切得到?囊肿或脓肿,内部是液体,一打就破了,囊壁还是无法清除的,不清除囊壁就是复发。因此也是不合适的。炎症(乳腺炎或者浆细胞性乳腺炎),当然更不行,可以用此设备来活检诊断炎症性疾病,但不是治疗炎症。实体瘤,最常见的是纤维腺瘤,多少尺寸,用此设备操作才合适呢,见仁见智的问题。如果病人更注重于“完整切除”,当然是传统开放手术,代价是切口;如果病人更追求切口美观,可以用此设备,当然需要有复发的心理准备。其实,每条标本的大小(针的型号有粗有细,上述是以粗的来举例)我上面已经写过了,那么,看看自己的瘤体多少大,就可以估算一下究竟要“打”多少下,“打”出多少条组织才能相对切干净(记住肿瘤是三维立体的,周围要扩大点安全距离,并且穿刺针不会拐弯的,边边角角的地方会有浪费的)。对于乳晕边上的瘤,反复多次“打”会损伤更多的导管,如果今后想要哺乳是不合适的。某次,有人告诉我,XX省的医生用麦默通微创手术,最大切除了50×50×30mm的纤维腺瘤,我只能微微一笑,请他算算肿瘤的体积以及每一条活检标本的体积,再做个除法,究竟要“打”多少条组织才可能完成?同样请他说明一下巨大的“空腔”如何处理?他算了算便不吱声了。如果说亩产几十万斤是“特定时期”的极端例子,那么,我只希望历史能告诉未来。
乳腺疾病患者众多,有关饮食宜忌众说纷纭,不乏道听途说,以讹传讹。中医各门各派,谁处方尊重谁的意见。在我门诊的患者,建议听我的。禁忌保健品食品具体如下:保健品:胎盘(紫河车)、蜂皇浆蜂胶、西洋参、燕窝、蛤士膜油、花粉;人工合成饲料养殖的:饲料鸡(快餐鸡)、饲料甲鱼、饲料黄鳝。可以食用的保健品:(野)山参、太子参、高丽参、冬虫夏草、灵芝(孢子粉)、枫斗;以下“忌口”都是病友间互传或者其他医生的建议,我门诊的病人不必禁忌。如:牛奶酸奶、鸡蛋、豆类豆浆豆制品、海鲜(海产品)、菌菇木耳、菠菜,还有巧克力、咖啡等食物皆可食用。记住,民以食为天,没有充分的营养,对手术后的恢复,化放疗以及日后的治疗都是没有好处的。但是,任何食物的食用都需要适可而止(适量)。自己煎煮草药的患者,建议每天每包药煎煮2次,服药2顿,饭后服药(不要空腹服药)。对于乳腺增生患者,建议经期停药。对于乳腺癌术后调理患者,如药方中“蛇六谷”为30克,建议与其他药物同时煎煮(不必先煎);如药方中“蛇六谷”为60克,建议先煎60~90分钟。
乳腺增生是一种“良性乳腺结构不良”,在女性非常常见。药物治疗希望通过调节内分泌紊乱减轻乳腺增生,而日常生活中避免或减少对乳腺增生不利的因素十分重要。不然,仅凭药物难以控制增生。如下的因素能防治乳腺增生: 1. 保持良好的心态:乳腺增生并不可怕,患者害怕的是乳腺增生转变为乳腺癌。而实际情况是绝大多数乳腺增生是单纯性增生,不会转变为乳腺癌。少生气,少发脾气,保持情绪稳定,活泼开朗即有利增生早日康复。 2.改变饮食习惯:少吃油炸食品,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类,多吃粗粮。 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作息时间规律,不要熬夜。作息不规律会使激素分泌紊乱,加重乳腺增生。保持和谐的性生活,可调节内分泌失调。保持大便通畅会减轻乳腺胀痛。 4.减少体内雌激素:多运动,消耗过多的脂肪,防止肥胖,体内脂肪代谢产物会产生雌激素,加重乳腺增生。保护肝脏,加强肝脏对多余雌激素的灭活。 5.控制雌激素的摄入:禁止滥用避孕药物及含雌激素的美容用品;少吃用饲料(含有激素)喂养的家禽、水产品;慎用含有雌激素的保健品;慎用激素替代疗法缓解更年期症状。6.其他:避免多次人工流产、药物流产;产妇多母乳喂养,能防患于未然。 其实,除了乳腺增生外,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乳腺其他疾病都是有利的。
乳腺癌是严重影响女性健康的常见癌症之一。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乳腺癌的诊治方法不断进步。除了依靠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信息外,医生还会根据乳腺癌分子分型等信息来制定规范的治疗方案,乳腺癌的诊治因此而取得良好疗效,患者生存率、生活质量明显得到提升。但由于乳腺癌的肿瘤异质性,有些患者不能在常规治疗中获益,甚至早期出现复发转移。针对乳腺癌的个体化特点,目前有一位得力帮手——多基因检测技术可以协助医生。多基因检测技术通过分析肿瘤的基因表达情况,帮助医生精确了解肿瘤特性,指导医生为患者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多基因检测:打开个性化治疗之门目前有多种多基因检测工具,帮助预测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并指导治疗决策,如指导乳腺癌的升/降级治疗。1、OncotypeDx®️(21基因),主要应用于激素受体阳性(HR+)、HER2阴性(HER2-)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通过评估复发分数(RS),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复发风险和化疗的必要性。2、MammaPrint®️(70基因),主要用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区分高风险和低风险患者,为治疗提供明确的方向,如临床高危、基因低危者化疗不获益,临床高危、基因低危绝经前者化疗获益。3、RecurIndex®(28基因)专为亚洲人群设计,通过28个基因的检测,预测患者未来的复发风险,指导术后辅助化疗的应用。4、EndoPredict®(12基因)评估激素受体阳性(HR+)、HER2阴性(HER2-)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远处转移风险,指导是否强化内分泌治疗。5、乳腺癌指数(BCI,7基因),用于预测患者延长内分泌治疗获益,高危组延长内分泌治疗获益。多基因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为医生提供了得力助手,医生们可以根据患者的基因检测结果,为患者制定更加符合其肿瘤特性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当然,不同的检测工具有不同的适用人群,因此医生需要综合评估患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检测方案。我们相信,未来的乳腺癌治疗将更加精准、有效。来源于2024华美乳腺癌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