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为作者参编医学高校教材部分内容有机溶剂(organic solvents),又称为碳氢化合物,主要指那些可溶解但不溶于水的液体物质。有机溶剂广泛用于印刷、电子、工艺品加工、箱包皮具、制鞋、家具、喷漆、装修等多种行业,种类繁多,现工业用有机溶剂的种类已达30000余种,其中最常用的 约500种,多数对人体有一定毒性。 有机溶剂大致可分为烃类:如烃(如脂肪烃、环烷烃、芳香烃、卤代烷、和混合烃)、醇、醛、胺、酯、醚、酮、杂环化物、含氮化合物及含硫化合物类等等,其中苯及其混合物、卤代烷(如四氯化碳、三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乙烯等)、汽油和柴油等几类化合物是较常见的有机溶剂中毒的主要危险物。有机溶剂可由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吸收,临床常常多种有机溶剂混合中毒。近年来中毒事故一直处于高发状态,尤其是卤代烃化合物中毒时有发生。有机溶剂中毒临床可起病隐匿,表现多种多样,存在较高的误诊误治,提高对有机溶剂中毒的认识极为重要。 【病因和发病机制】根据有机溶剂的种类不同,各种有机溶剂中毒的病因大致可分为: 生活性中毒:如使用伪劣的家具、室内装修材料,装修后快速入住。 职业性中毒:常见于高浓度短期接触或者低浓度的长期密闭环境(如地下室)工作接触,接触多种胶类、稀料、溶剂等。 其它:如将有机溶剂当饮料误饮、投毒、自杀等原因。 有机溶剂中毒机制,不同的溶剂而异,较常见的苯与苯胺、卤代烃类的中毒机制如下: 苯: 苯具有强的脂溶性,多聚集于细胞膜内,使细胞膜的脂质双层结构肿胀,影响细胞膜蛋白功能及其脂质和磷脂代谢,致中枢神经麻醉。苯的代谢产物,如氢醌和苯醌可抑制骨髓基质生成造血干细胞,干扰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节因子,阻断造血干细胞分化过程而诱发白血病。同时苯的酚类代谢产物,可直接毒害造血细胞,通过巯基作用使谷胱甘肽代谢障碍,抑制含巯基酶活性。 苯胺中毒机制: 苯胺吸收入血后,产生大量的高铁血红蛋白,丧失携氧能力并阻碍血红蛋白释放氧,使氧不能释放到组织中去,加重组织缺氧,出现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苯胺中毒后同时可使还原型谷胱甘肽减少,导致红细胞破裂,产生溶血性贫血。苯胺的体内代谢产物,还直接毒害珠蛋白分子中的巯基,使珠蛋白产生不可逆性的变性沉淀物,形成红细胞内海因小体, 导致红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出现缺陷,易于遭受单核巨噬细胞破坏,而致溶血性贫血。并可对肝、肾和皮肤均有严重损害,导致肝硬化和肾脏损伤,出现一过性肉眼血尿等。 中毒性脑病发病机制:有机溶剂易挥发、亲脂性强,容易通过皮肤黏膜接触及空气吸入进入人体,尤其是进入富含脂质的神经系统,导致中毒性脑病,或伴有其他器官损害,如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迅速与含长链脂肪酸的髓鞘结合,破坏髓鞘。中毒性脑病发病机制与神经递质异常、有机溶剂的亲脂性、易感基因携带等密切相关。 【病理】有机溶剂中毒引起多脏器损伤, 不同脏器各有差异,主要表现为各脏器细胞的水肿、充血,细胞变性、坏死为主。 如以有机溶剂中毒引起的中毒性脑病为例,急性、亚急性有机溶剂中毒的病理学改变为脑组织弥漫性水肿、充血,细胞变性、坏死以及白质纤维脱髓鞘。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有机溶剂中毒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中毒,由于种类繁多,损伤靶器官各异,临床可表现为多种多样,中毒临床表现与毒物进入人体的方式、剂量、环境密切相关,呈现多系统、多器官损伤临床表现,按各系统的主要症状分类,简述如下: 一般症状:可有头晕、乏力、恶心、咳嗽、咳痰、头痛、失眠、记忆力下降、皮疹等多种非特异性临床表现,个别毒物如三氯乙烯中毒可引起高烧。 神经精神症状:大多数有机溶剂中毒可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症状。急性中毒可有头痛、头昏、眩晕、恶心、呕吐、躁动、谵妄、抽搐、幻觉、妄想、精神异常、昏迷;慢性中毒呈现神经衰弱症候群表现,严重者呈现中毒性脑病,表现为反应迟钝、意识障碍、震颤、活动困难、生活不能自理,认知力、计算能力受损。亦可有脑神经损害:如甲醇可致视神经损伤,三氯乙烯毒害三叉神经,也可导致前庭神经麻痹和听力障碍。小脑功能受损可导致步态不稳,意向性肌颤,多见于卤代烃类有机溶剂中毒;周围神经病受损,如二硫化碳、正乙烷中毒损伤周围神经系统,出现手足麻木、感觉过敏,肌肉下降、肌肉萎缩以至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有机溶剂的中毒也常伴有中毒性精神症状,如溴甲烷、溴丙烷中毒等。 呼吸系统症状: 由于有机溶剂多易挥发,经呼吸道吸入为较常见的中毒方式,可表现为呼吸道的刺激症状,出现咳嗽、咳痰,严重者可导致化学性肺炎、急性肺水肿、呼吸衰竭,如吸入高浓度的酮类、卤代烷类、酯类气体;误吸入汽油及煤油进入肺脏后可致吸入性化学性肺炎,甚至肺脓肿、大量咯血。长时间反复吸入可引起过敏性哮喘、过敏性肺炎,临床表现为以咳嗽、喘憋、胸闷、气短等呼吸系统症状。 消化道症状:有机溶剂中毒后可有明显的恶心、呕吐、厌食、乏力、腹痛、皮肤黏膜黄疸等表现。如二甲基甲(乙)酰胺中毒、四氯化碳中毒,主要是对肝脏的毒害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临床呈现中毒性肝炎的表现。 肾脏损害:酚类、醇类、卤代烃类中毒后皆可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小球损害,以至急性肾衰竭,以非少尿型肾衰竭多见,较常见的如乙二醇中毒。 造血功能损害:亚急性或慢性苯中毒致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三硝基甲苯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溶血。而急性大量接触有机溶剂可引起白细胞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等等。 皮肤、粘膜损害:急性损伤包括皮肤丘疹、红斑、水肿、水疱、糜烂及溃疡;慢性皮肤损害可有皮肤角化、白斑、脱屑及皲裂、色素沉着、皮肤黑变病。 其它:苯、二硫化碳或汽油中毒具有生殖毒性,可致女性月经紊乱、性欲减退,受孕功能降低,甚至胎儿畸形;男性表现为性欲降低、阳痿和精子异常。许多溶剂中毒后还可引起急、慢性心肌损害,如苯、汽油、酒精、三氯乙烯、二氯乙烷、四氯化碳和二硫化碳,出现各种类型心律失常。 致癌性:慢性反复接触某些有机溶剂可导致癌症,目前我国确定的有:长期接触苯导致的白血病,长期接触联苯胺、β-萘胺所致的膀胱癌,(双)氯甲醚的所致的肺癌,氯乙烯所致的肝脏血管肉瘤等。 毒物检测:特定已知有机溶剂血、尿中的浓度检测可以明确中毒的诊断,判断中毒的严重程度,但由于所需条件高,且大多毒有机溶剂人体内代谢较快等特点,临床毒检常常十分困难。对疑诊中毒病人,临床应尽早留取患者血样或者尿样备检。对未知有机溶剂的毒物筛查临床耗时费力,应根据临床特点尽可能地缩小毒物的类别,为毒检医师尽可能地提供临床信息。其它实验室检查:临床许多检查具有重要的中毒提示性意义,如血气分析显示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要考虑到甲醇中毒,高铁血红蛋白升高提示苯胺类化合物的中毒可能。 【诊断和鉴别诊断】有机溶剂种类繁多,急性、慢性中毒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而又缺乏特异性,部分中毒病人起病隐匿,临床极易误诊误治,病人因靶器官损伤的不同多就诊于不同专科,如神经科、消化科、血液科、皮肤科等等,或者周转于多家医院求治。因此,其诊断关键要特别注意患者毒物的接触史情况。在下列情况应提示中毒性疾病的可能: 1.不明原因或常规无法解释的“疑难怪病”, 2.临床常常表现为多脏器、多系统的损伤, 3. 病人可有毒物接触史,生活接触、职业暴露及其投毒可能等情况, 4. 同时有多人患病,多见于同工种、同现场,具有类似临床表现。 有机溶剂中毒需要与原发性各脏器疾病鉴别,包括遗传性、代谢性、感染性、药物滥用性中毒引起的疾病鉴别。以中毒性脑病为例,急性、亚急性有机溶剂中毒性脑病需与其他急性起病的脑病相鉴别,包括脑血管病、由于缺氧、外伤、感染、代谢以及其他毒物引起的脑病;慢性有机溶剂中毒性脑病临床表现为痴呆或痴呆前状态,认知功能下降或者精神症状,需要与精神分裂、Alzheimer 病、血管性痴呆、Parkinson 综合征等鉴别,前者多见于青年人、发病相对急而经过恰当治疗后可快速明显好转,而后者多老年人、发病缓慢、治疗效果差。 【治疗】目前对有机溶剂中毒大多缺乏特效解毒药物,临床治疗主要依靠对症处理、脏器支持治疗和减少并发症发生。治疗的关键在于脱离毒物接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必要时需要多学科的综合技术辅助支持。 一般治疗:脱离中毒现场,脱去污染衣物,清洗污染皮肤、催吐、洗胃、导泄等等。 解毒药物的使用:有机溶剂中毒多无特效解毒药物,如有特效解毒剂应尽早使用,如对急性苯胺中毒可快速使用特效解毒药物亚甲蓝;急性甲醇中毒时可服用50%左右乙醇,以阻碍甲醇代谢,减少其有毒代谢产物甲醛、甲酸生成。 非特异性药物:包括含巯基药物如还原型谷胱甘肽、 抗氧自由基药物等等。脏器支持与综合治疗:如中毒伴有中毒性脑病、脑水肿、肺水肿、肝肾损伤,应根据情况予以脏器支持及对症处理,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血液净化技术、人工肝等治疗。 其它:对症支持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心理支持治疗等。 【预后】有机溶剂中毒及时明确的诊断和早期治疗,可改善预后,大多预后良好。对于中毒严重、诊断及治疗不及时者预后欠佳。(宋玉果)
转自“健康报”尘肺早期较隐匿 做好防护更重要 来源: 健康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科教授 宋玉果 尘肺是目前在我国影响面广、发病率高、危害较为突出的一类职业性慢性疾病。由于尘肺早期多无不适症状,诊断又较困难,所以重视防护和定期体检是尘肺防治的重要工作。 长时间吸入粉尘可引起尘肺 粉尘,又称沙尘、灰尘、尘埃、矿尘、砂尘等,通俗讲为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物。粉尘可分为无机粉尘(矿物性粉、金属性粉尘等)、有机粉尘(动物毛丝、植物棉麻草木等)和混合性粉尘,也分为生产性粉尘和生活性粉尘。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十分广泛,如矿山开采、矿石粉碎、清砂、水泥加工、化工颗粒原料加工包装等过程。生产性粉尘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可诱发多种疾病。 尘肺是由于长时间吸入粉尘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在职业活动中,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尘肺称为职业性尘肺,这是相对于我国西北地区因长期接触沙尘暴吸入粉尘引起的生活性尘肺而言的。当然,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防护沙尘、雾霾,改善环境,对健康的重要性。 目前根据工种、粉尘的种类将尘肺分为13种,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以及其他尘肺。 纳米颗粒有多种毒性 人体呼吸系统具有很强的粉尘吸入的自我防御能力。当粉尘吸入呼吸道后,大部分通过鼻腔滤尘、气道分泌物、支气管黏膜的纤毛运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少部分粒径较小的粉尘颗粒进入肺泡部位,其中一部分又通过肺泡表面黏液的黏附作用或巨噬细胞吞噬作用随痰液排出,一部分被巨噬细胞吞噬后进入肺间质,一部分小颗粒也可直接透过肺泡上皮细胞进入肺间质,进而进入淋巴管和淋巴结被溶解或进入肺的静脉循环代谢。所以,进入人体的粉尘并不是永久存在于肺内。 需要特别重视的是,随着纳米材料广泛应用,出现了粒径更小的颗粒粉尘及纳米级颗粒,大量的动物实验显示其具有明显的多种毒性。我们前期研究也发现,纳米颗粒可进入人体多器官及其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等亚细胞结构,由于这些颗粒粉尘的粒径较小,在空气中人眼无法发现,所以对此类粉尘的防护也是目前较为关注和重视的一个问题和难题。 尘肺早期诊断较困难 进入人体的粉尘可引起多种疾病与损伤,除了尘肺以外,粉尘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哮喘、过敏性鼻炎、免疫性疾病,以及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等心血管疾病也有关。虽然这些疾病没有纳入我国法定职业病范畴,但其都与粉尘吸入密切相关,也得到了医学界的公认,应当加强防护。另外,粉尘吸入与癌症的发生也密切相关。 尘肺可引起多种多样的临床不适,但初期可以无任何不适,仅在体检或者胸部X线检查时发现。尘肺进展后可有咳嗽、咯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不适,后期可引起严重缺氧及致命性全身多器官损伤和症状。 由于尘肺发病隐匿,肺部体征和X线检查也常缺乏特异性,所以早期诊断常常困难。特别是目前我国尘肺的诊断遵照的是2015年颁布的《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标准,尘肺的诊断强调病变的范围(两个肺区)和病变的程度(每个肺区病变超过2/3),才能诊断为尘肺,这和一般意义上的疾病诊断不同。一般疾病不管病变的范围、严重程度,只要明确存在病变即可直接诊断,如肺炎、肺癌,不管其病变范围和病变的严重程度,只要存在就可诊断为肺炎或者肺癌。 目前这个尘肺诊断标准,可较好的服务于工伤、医保、赔偿等职能,但对于尘肺病的防治当然还是越早越好。因为在粉尘损伤存在但达不到两个肺区的时候,粉尘的损伤即已经发生了。也就是说,即便较轻的尘肺已经达到两个肺区了,从预防的角度,可能也不是早期的粉尘损伤了。所以,个人建议在确诊尘肺前,应定期查体,对一些可疑的粉尘损伤病变要引起重视,防止粉尘的持续性损伤和尘肺的发生发展。同时,在粉尘暴露的环境作业时,使用科学有效的防护用品,而普通医用口罩、面纱口罩不具备防尘功能。 尘肺病人常合并呼吸系统疾病 尘肺曾被认为是不治之症, 而现在临床研究发现并非如此。近些年来对于尘肺特别是粉尘引起的尘肺的认识和治疗都有了许多新进展,得了尘肺一样可以长寿百岁。目前北京朝阳医院治疗的尘肺病人中,高龄尘肺患者十分常见,其中有一位102岁的患者仍健在。 另外,多种尘肺,如铸工尘肺,锡、铁、锑、钼、钛等粉尘吸入引起的金属粉尘沉着症或硬金属肺病(既往统称为尘肺),脱离粉尘后病变可不再发展,甚至肺部阴影逐渐消退。即便是出现尘肺矽结节钙化后的患者,病情常变缓和,可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当然一部分尘肺肺脏纤维化的病人,病变持续发展,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寿命。 还有一些尘肺病人诊断较轻,临床症状却很重。这是由于粉尘和尘肺、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病人常合并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合并严重或特殊的感染(如肺结核、曲霉菌等),合并肺栓塞、肺血管炎、气胸、肺大泡、间质性肺炎等多种肺病,需要分别处理,积极治疗其他并发症。 尘肺治疗的目的主要是延缓或者阻断病情进一步发展,减轻不适症状,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等。所以尘肺病人必须脱离粉尘接触,增加营养(这并不是指生活困难无法提供营养支持,主要是病人营养耗费增高、利用下降,使得许多病人营养不良),增强体质。同时病人需要戒烟并避免化学烟雾吸入,因为吸烟与粉尘接触可呈叠加作用,加重病情及症状;合理的氧疗,包括家庭氧疗,使用制氧机等;预防感染,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及其他感染,这与粉尘致呼吸道免疫力下降有关,患者容易感染且恢复缓慢;定期复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肺脏康复。
北京日报原标题:“泡菜、“仙丹”竟是中毒元凶!中毒科医生这样破解“迷案”许多患者得了找不到病因的毛病,头疼医不好头,脚疼医不好脚,这个时候就该考虑是不是应该上我们这儿来追根溯源了!” 北京朝阳医院有个职业病与中毒科。这个科室的医生们,每天都像侦探一样,破解着种种“迷案”,为各种难查病因的疑难杂症寻找着应对之策。 吃泡菜导致慢性铅中毒 “大夫,大半年了,头晕、腹痛,时常‘累’得站不住,各大医院、各个科室‘走’了一圈儿下来,什么毛病都没瞧出来,可怎么办啊?” 得了“疑难杂症”的李女士是个白领,平时工作繁忙,时常出差“飞来飞去”,长期缺觉。很长一段时间内,她感到身体倦怠、乏力,还出现了一系列消化道症状。由于一直处于“过劳”状态,李女士并没有把身体上的这些小“状况”太当回事,觉得就是“亚健康”状态,好好休息休息就可以缓解。 大半年前开始,她的“亚健康”症状越来越严重,已经影响到她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有时候开着会就头晕目眩,难以支撑。”这时候,李女士才开始挂号问诊,打算调理一下身体和生活。 可是,各家医院、各个科室查下来,除了有一点贫血以外,李女士的各项标准都是正常的。一面是难以“对症下药”的检查结果,一面是每况愈下、难以维系的身体状况,李女士感觉整个生活都陷入了困顿和绝望。 面对难查病因的“疑难杂症”,在医生的建议下,李女士来到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科寻求答案。职业病与中毒科博士生导师宋玉果询问了李女士的病情,怀疑她是重金属中毒,立刻安排她进行各项检验。检验结果一出来,李女士吓了一跳,自己血、尿样本中的铅含量高倍超标! 在宋玉果的追问下,李女士回忆起自己的父母也有类似的症状。父亲也是贫血、头疼,伴有各种消化道症状,起初怀疑是得了肿瘤,但大半年内各家医院检查下来,各项结果也都很正常。母亲常年操持家务,最近常感疲劳倦怠,但“小病小痛”从来没当回事儿。宋玉果赶快让李女士将家人一并送到医院,进行驱铅治疗。 但是,李女士一家的铅中毒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详细询问了这家人的情况后,宋玉果发现,李女士来自一个“南北结合”的家庭。家中发生中毒的李女士和父母来自东北地区,李女士的丈夫和公婆都是南方人,他们都没有发生中毒。这一大家子人几乎同饮同食,何以有的中毒了,有的却没有呢? 原来,身为北方人的李女士和父母都有喜食泡菜的饮食习惯,每年到了季节就开始腌制泡菜,一日三餐,佐粥伴饭,少不了它。而李女士的丈夫和公婆却从来不吃泡菜。问出了这样的情况,宋玉果推断,李女士父母新购置的腌制泡菜的容器出了问题,含铅量应该是大幅超标了。 宋玉果提醒李女士一家人,一定要远离有铅环境,并避免意外食进过量的铅化合物,防止食用铅污染的食物和饮料,用含铅药物应严格控制剂量,不得过量。经过治疗,一家人的症状很快缓解,并最终都痊愈了,高高兴兴回了家。 “这个病例提醒我们,如果生活中遇到了疑难病、罕见病,查了一圈儿又‘什么病都不是’,那应该考虑一下是不是中毒了。”宋玉果说,中毒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它是一个全身性、多脏器受损的疾病,如果在生活中突发一些病痛,并长时间找不到病因,应考虑到中毒科就诊、检验,排除中毒性疾病。 治病“仙丹”原来是“砒霜” 一天,职业病与中毒科来了一位不到20岁的女大学生。本该朝气蓬勃的年纪,她却面色灰暗、骨瘦如柴,要不是哥哥搀扶着,都走不进诊室。 “大夫,我妹妹时常恶心、没力气、便秘、贫血,现在连学都没法上了。”眼前这个女孩,1米72的大高个儿,体重却只有48千克,瘦得“形销骨立”,连月经都不来了。由于症状日渐严重,如今已从大学休学,家人带着她寻医问药,已经把家乡省城的大医院走了个遍,却一直没有查出病因。辗转北京多家医院,最终找到朝阳医院的专家求助。 “病人在日常饮食上有没有什么偏好?有没有吃过什么特别的药?”宋玉果详细询问了姑娘的情况。最终发现,原来这个病人由于有便秘的情况,所以一直服用父母在家乡求得的一服号称通便益气有奇效的“偏方”,长达五年的时间! “许多人迷信‘偏方治大病’的说法,其实,许多偏方往往含有大量毒性重金属成分,长期使用,会造成重金属中毒,危害身体健康。”最终,医生在这个病人的尿样中发现高倍超量的砷,也就是时常出现在各种古装影视剧作品中的毒药“砒霜”的主要成分。 “服用偏方、‘仙丹’导致中毒的情况,在中毒科时常发现。”宋玉果举例,他时常遇到一些病人,他们信奉“仙丹妙药”,出于强身健体或医治顽疾的目的,重金求得“仙丹”,甚至自己照书“炼丹”,服药后急性汞中毒,全身多处皮肤破溃还自以为是“仙丹”药力见效,身体在“排毒”。最终实在扛不住了,才到医院来求救。 “所谓的‘丹药’,主要成分就是燃烧过后生成的硫化物,如硫化汞、硫化铅等,里面残余着大量重金属,都是现代科学证明有毒的东西。”宋玉果提醒,偏方、土方不可取,“仙丹”更是与现代医学背道而驰,服用后容易发生中毒和各种副作用。患者在选择、服用中医药时,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开方抓药,并严格遵医嘱使用。 消毒“妙方”混搭致命 “上不来气儿,憋闷。”刘阿姨60多岁,操持家务活儿是一把好手儿,尤其是疫情以来,消毒、清洁是她每天在家必做的“功课”。家里还有她1岁多的小外孙,育儿环境务必一尘不染! 这一天,刘阿姨突然难受起来。最开始是胸闷和咳嗽,刘阿姨以为是家务劳累,想坐在沙发上缓一缓。没想到症状越来越严重,发展成了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家里人慌忙把刘阿姨送到朝阳医院就诊,一照胸部X片——急性肺水肿。 病是这么个病,可是怎么得上的呢?医生和家属都百思不得其解,按理说刘阿姨心电图检查一切正常,一没有冠心病,二没有心梗,不应该啊!难道是中毒了?于是,中毒科的医生来会诊了。 一问才知道,原来这刘阿姨当天在家搞了一天的卫生,疫情期间,家里置备了许多84消毒液,稀释过后用来给家居环境、物品表面消毒。刘阿姨在刷马桶的时候,为了消毒“彻底”,将84消毒液和洁厕灵混合倒进了马桶。 “84消毒液是含氯消毒剂,洁厕灵则含有酸性成分,它俩混合起来一反应,当场释放大量氯气,几秒钟都不用,就会给人体呼吸道造成伤害。”宋玉果解释,这种情况造成的中毒,往往发病头几个小时症状不太明显,但24小时内就会迅速发展出很严重的病情。正是由于从发病到产生明显症状有数小时的“延时”,医学称为“潜伏期”,所以发生中毒的情况时常被病人和家属所忽略。 宋玉果提醒,虽然疫情期间,勤洗手、多消毒成了市民日常生活中的“规定动作”,但在进行消毒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安全,含氯消毒剂和洁厕灵千万不能同时使用。此外,消毒剂也不是越浓、味儿越冲越好。“市面上卖的含氯消毒剂一般浓度在5%到10%左右,浓度还是比较高的。在做居家消毒时,通常只需要500毫克/升的浓度就够了。也就是说,要对消毒剂进行一百倍到两百倍的稀释后再使用。”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孙乐琪)
https://tv.cctv.com/2023/08/19/VIDE0kKLZJsrOP7iLMxCMNU5230819.shtml?spm=C81395.PlM1z7eW7XRO.EIEwE1AmxMl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