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常见问答乳腺是女性性特征之一,乳腺的正常代谢有耐于多种激素,尤其是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协调作用,这些激素受体必须与细胞内的特异性蛋白质相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这些特异性的蛋白质就称为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当细胞发生癌变时,细胞可以部分或全部地保留正常的雌激素、孕激素受体系统,肿瘤细胞中激素受体的功能与正常细胞相似,说明该肿瘤细胞的生长仍然依赖原来的激素环境调节,这类肿瘤称为激素依赖性肿瘤,约占乳腺癌的55%-65%;相反,有些肿瘤在癌变过程中,其受体系统完全丧失,不能再作为激素的靶细胞,其生长不再受激素的控制与调节,此属非激素依赖性肿瘤。据此,乳腺癌在临床上分为激素受体阳性和激素受体阴性的肿瘤,激素受体阳性的肿瘤接受内分泌治疗,激素受体阴性的肿瘤只能进行化疗。ER或者PR只要有一个高表达就是阳性的。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比化疗药物的应用要早得多,早在1890年,Beatson首先报道切除卵巢可使乳腺癌退缩。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主要用于激素受体阳性,对激素敏感的肿瘤。内分泌治疗具有给药方便、不良反应少和疗效持久等优点。在临床应用中有以下常见认识误区:1、乳腺癌患者如果激素受体阳性,内分泌治疗的效果都很好吗?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是在结合患者临床信息的基础上,再依据其肿瘤组织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的表达状态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并预测治疗效果和评估预后,因此,乳腺癌病人的ER、PR、HER-2检测结果是决定如何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其检测结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标本的前期处理、固定、检测方法及实验室质量控制、检测结果的判读和病理报告的规范化等。乳腺癌患者采用内分泌治疗的先决条件是ER或PR必须是阳性,但是ER、PR阳性结果却是包括一个很大的范畴。ER、PR阳性是指受体表达有1个阳性~90个阳性都叫阳性,其疗效也会有很大的不同。目前对激素表达状况还没有标准来做到量化,有的医院用弱阳性、阳性、强阳性来表示,绝大多数医院只用阳性来表示,因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效果还与年龄、是否化疗、有无肥胖等因素有关。就像肿瘤医学所有信息一样,治疗效果都不会是100%,即使是ER和PR均是强阳性的患者,有效率也只有75%左右,疗效持续时间也有个体差异。因此,即使是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在内分泌治疗期间也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医学检查。2、乳腺癌患者,激素受体阳性表达永远不会改变,内分泌治疗永远有效吗?目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唯一选择依据是乳腺癌组织ER、PR受体表达阳性,通常以原发肿瘤诊断时的参数进行选择,即使是对数年后发生转移癌的患者,治疗选择也是依据此。目前国内外多个研究已经发现,同时诊断的原发肿瘤和转移部位的肿瘤生物标志物缺乏一致性,经过治疗干预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也会出现或丢失,表现为原来激素受体阳性,对内分泌治疗有效,经过化疗或内分泌治疗后,激素受体表达为阴性,内分泌治疗失去效果;或者原来激素受体阴性,经过化疗以后,激素受体表达为阳性,可以接受内分泌治疗。乳腺癌患者的激素受体及HER-2的表达会随着时间及治疗方法而改变,出现复发或转移的患者需要再次取组织标本检测上述生物标志。如果难以获取组织标本,在治疗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治疗效果不理想,要及时更改治疗方案。3、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有哪些不良反应?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效果随着内分泌治疗药物的问世及改进逐年俱进,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策略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随着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研发成功,其对乳腺癌的治疗地位愈发明显,并逐渐成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是,所有药物都是双刃剑,在治疗肿瘤的同时,也会有不良反应,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也不例外。他莫昔芬,是1971年引入临床治疗的第一个雌激素受体拮抗剂,被誉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里程碑。他莫昔芬的作用机制十分复杂,对乳腺表现为抗雌激素作用,而对骨则呈现部分雌激素样作用。对于绝经后患者,因为其轻微的雌激素样作用,可能会阻止骨质疏松症的进展,而对于绝经前患者可能加速骨成分的丢失。此外,他莫昔芬的严重副作用有:子宫内膜癌、血栓栓塞、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等。他莫昔芬这类药主要的不良反应就是雌激素水平下降之后可能出现跟绝经相关的不良反应,比如潮红、盗汗、皮疹、乏力的状态,极少数病人会出现子宫内膜增厚还有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他莫昔芬是一个选择性的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或者叫抑制剂,它在乳腺部分的功能是抑制作用,但是对子宫内膜是一个刺激作用,因此可能大概不到1%的患者会出现子宫内膜的增厚,远期出现子宫内膜癌的倾向,所以要定期做检查,如果出现明显的子宫内膜增厚或大出血,B超检测显示内膜非常厚,可以考虑诊刮。但是我们也要跟妇产科医生交流,出现子宫内膜癌的几率比较少,所以一般子宫内膜增厚也不用太担心,在两厘米以内应该是没有大的问题。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是一类药,包括来曲唑、阿那曲唑和依西美坦,主要适应症是绝经后的乳腺癌患者。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可以有效抑制95-98%的芳香化酶活性,阻断卵巢以外的组织雄烯二酮及睾酮经芳香化作用转化成雌激素,从而使雌二醇水平显著降低,这必然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骨生理过程产生复杂影响,也就是导致成骨细胞的活性降低,破骨细胞的功能相对增强,导致骨量减少,进而骨密度降低。主要的表现还是会出现骨关节的疼痛,会影响到睡眠。还可能出现血脂升高等等。有关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导致骨健康状况下降的研究有多个,结论是一致的。因此建议对于用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的患者要进行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一般预防治疗方法是:1.口服钙剂1500mg/d,维生素D400-800IU/d;2.建议增加运动,如步行每周至少4次,每次至少40分钟。4、绝经前和绝经后,为什么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和绝经相关?在激素依赖性乳腺癌当中,他莫昔芬在绝经前是非常经典的治疗药物;而对于绝经后的病人,现在有一类药叫芳香化酶抑制剂。几个大的临床研究显示:芳香化酶抑制剂效果要好于他莫昔芬。因此对于绝经前的病人以他莫昔芬为主要用药;绝经后早期的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目前的经典方案以芳香化酶抑制剂为主。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高低跟绝经与否有关系。绝经前雌激素主要是靠卵巢来分泌,绝经后的病人卵巢已经萎缩,失去它的特定功能,这时外周脂肪、肝脏包括骨骼都会产生大量的雄激素,雄激素通过芳香化酶转化之后再转化成雌激素。如果病人特别胖,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高一些,如果把雄激素到雌激素的途径阻断,就间接使得雌激素水平降低,所以对于绝经后的病人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这是它的机理所在。 5、绝经前的病人是怎么样的治疗? 绝经前的病人以他莫昔芬为主要用药,当然对一些高危还有晚期的病人可以人为的让她转化成绝经后的状态。比如一些药物可以终生性的阻断雌激素释放,使得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下降。通过监测外周雌激素的水平判断是否是绝经后的状态,根据是否来“例假”作为间接判断,再将他莫昔芬、芳香化酶抑制剂合用可能对病人的益处更大一些。 6、医生建议她切除卵巢她觉得不可思议,治乳腺癌为什么切卵巢,这样会得不偿失吗? 切卵巢一般针对绝经前的病人,因为卵巢在年轻病人当中它的功能还是很好的,她的雌激素水平比较高,但是医生一定要把雌激素水平降下来,这时候我们需要切卵巢,转成绝经后的状态。但是切卵巢我们基本上用在晚期的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的绝经前病人,这部分人群如果没有生育要求的话,可以把她的卵巢功能抑制住。 抑制卵巢功能有几种方法,一个是用药物,第二个是卵巢切除,第三个是放疗。当然从理论上讲卵巢切除是最根本的一个方法。 一些病人可能有骨转移,同时相对比较年轻,病程发展比较迅速,这类病人会把卵巢切掉,转成绝经后的状态,使雌激素水平降下来,那再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病人获益就更高一些。 7、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会导致患者的月经异常吗? 理论上是可能的,因为用莫昔芬之后可能使绝经前的病人激素水平下降,会影响她的月经周期,有的时候会不来例假,有的时候会出现月经失调,有的时候会异常出血。但是这些都不会影响到大致的治疗效果,所以这是一个旁枝细节的问题。我们医生看问题要看它是主流还是细节,如果出血量比较大引起病人贫血乏力状态不好,我们会考虑是不是停止给药。8、有相当一批乳腺癌患者比较年轻没有生育过,有生育的要求,这样的患者能不能接受内分泌治疗? 晚期病人不建议再生育了,因为生存风险非常大。 对于早期乳腺癌病人,临床上分为40岁以前和40岁以后两部分。40岁以上的病人通过内分泌治疗后卵巢功能抑制是非常明显的,真正能够恢复卵巢功能的人比较少。所以我们还是应该考虑40岁以下的病人的生育问题。 可能医生在临床当中特别容易以治疗为主,以生存为主,对患者的生活细节和生育问题不是特别关心。作为医生应该在制订早期治疗计划的时候把生育问题考虑进去。一种解决办法是提前把卵泡体外冻存,在合适的时机或者治愈之后可以进行生育。另外同时用LHRH(LHRH是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的英文缩写。是在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中合成,在正中隆起部,从轴索末端向脑垂体门静脉系统的第一毛细血管丛的血管中释放,当被运到腺垂体时可直接作用于促黄体激素(LH)分泌细胞。近年来用于治疗不孕症。)类似物,这个药物本身对卵巢有保护作用,内分泌治疗停药后卵巢功能恢复更快一些,对病人以后的生育是有帮助的。作为临床医生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跟病人充分地沟通,有没有生育的要求,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9、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结束后,对患者将来的孩子有没有影响? 应该没问题,在国外有大量的临床证据,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结束后再生育,其实对孩子的智力、身体发育都没有太大的影响。有一些文献15年追踪孩子的生长发育状态都没有太大的问题。 10、做过内分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她们怀孕之后有什么特别的检查需要去做吗? 没有特别的要求,文献报道经过前期的化疗、放疗包括内分泌治疗,结束五年以上再怀孕可能更好一些,但是完成治疗后两年以上也是可以考虑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进行跟踪做一些检查,大概三个月到四个月可以做一个羊水的检查,看一下DNA的情况,判定是否有跟遗传相关的疾病。 11、对于患者来说什么时候开始内分泌治疗是最佳的时间呢? 化疗结束之后才开始内分泌治疗。符合指南中使用内分泌治疗条件的患者,做完手术并且化疗结束后就可以使用,至少得坚持五年时间。靶向治疗跟内分泌治疗可以同期进行,12、关于预防性乳腺切除术 美国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因为BRCA1基因突变问题,选择了预防性的乳腺切除。BRCA1和BRCA2这两个基因现在研究比较多,认为跟乳腺癌和卵巢癌关系比较大,如果这两个基因有突变,那么女性发生乳腺癌或者卵巢癌的风险大大增加。这些女性如果有基因突变,做一个预防性乳腺切除,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应该是可行的。在美国也是做过很多研究,做预防性切除确实可以大大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但是由于在中国做BRCA1和BRCA2基因检测还不是那么普及,中国人的观念相对还是保守一些,做预防性切除对国人来讲接受程度没有西方那么高。我们的整形外科尤其乳腺整形方面不如国外普及,这个也是制约这种方式的因素之一。 至于是否应该去做BRCA的基因检测,建议普通人不要去查,还是推荐给有高危因素的人。比如有明显的乳腺癌家族史的,比如患者得过一次乳腺癌又比较年轻,还有某些特殊类型的比如三阴性的乳腺癌,这些人去查可能发现阳性的比例会高一些。 13、乳腺癌常见的免疫组化检查有哪些? 乳腺癌免疫组化项目比较多,但是国际国内公认的对乳腺癌以后的治疗和预后帮助比较大的主要是四个项目: 1.ER--雌激素受体 阳性说明这个病人是这个激素受体依赖型的,也就是说做完手术以后如果用内分泌治疗效果比较好。 2.PR--孕激素受体 孕激素常常跟雌激素也是关联的,如果有雌激素受体阳性和孕激素受体阳性或者是单独其中一个阳性,其实也是激素依赖型的,内分泌治疗有效,可能预后相对也会比较好,或者发展会比较缓慢一些。 3.HER2--表皮生长因子2受体 HER2(也称cerbB-2)阳性是预后不好或者恶性高的指标之一,同时也提示靶向治疗--赫赛汀会有效。HER2一般来说一个加号解读为阴性,因为其中只有5%的病人是阳性,95%是阴性。2个加号的阳性和阴性各有一部分,所以这时候有条件的医院会推荐病人做一个FISH检测(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英文名:fluorescentin situ hybridazation, 其缩写为FISH),检测基因有没有扩增,如果基因有扩增说明是阳性,而且是真正的阳性,提示它的预后可能会差一点,除了做化疗可能还需要做靶向治疗。如果免疫组化的结果是3个加号一般认为是阳性,常规不再推荐做FISH检测。 三阴性乳腺癌就是指ER/PR/HER-2都是阴性,这种乳腺癌常常意味着预后很差,这种病人会在治疗三到五年之内复发,而且常常很快出现远处转移,从而危及病人生命。 4.Ki-67--反映肿瘤细胞增殖指数 Ki-67百分比越高说明肿瘤细胞生长越活跃,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说明它的恶性程度也是偏高的。Ki-67百分比高提示预后不好。一般认为在15%-20%以内基本算低表达,超过50%以上算高表达。20%—30%要结合其它情况来看。 理论上讲只要有条件,每一例乳腺癌的病人都应该做免疫组化检查。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得了这个疾病是不幸的,但是有幸的是它的治疗方法最多,目前先进的治疗手段国内的医生也都能掌握。患者和家属一定要树立信心,只有树立信心了,对疾病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患者的未来应该是非常光明的。yuwen_luo编辑2014/9/23
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s of the gallbladder,PLG)是胆囊壁向囊腔内呈息肉样凸起的一类非结石样病变的总称,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 PLG的分类尚未完全统一。按病变数目,分为单发息肉和多发息肉;按病变部位,分为胆囊颈部息肉、体部息肉和底部息肉;按1970年Christensen病理分类标准,分为良性假瘤和真性肿瘤;目前比较广泛采用的分类为非肿瘤性和肿瘤性两大类,后者又分为良性和恶性。 治疗的关键在于鉴别肿瘤性和非肿瘤性PLG。一般认为肿瘤性PLG的高危因素为:①单发;②病变直径≥10mm;③病变位于胆囊颈部;④基底部宽或蒂粗大;⑤合并胆结石;⑥CFDI显示有丰富血流;⑦年龄大于60岁。 多数学者认为以下情况应积极行手术治疗:①高度怀疑为肿瘤性PLG;②有明显临床症状;③病变短期内明显增大。
皮肤结节指位于皮肤可以触及的肿物。皮肤覆盖于人体表面,由表皮、真皮和皮肤附属器所组成。表皮为多层鳞状上皮细胞,真皮为结缔组织,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毛囊、汗腺和皮脂腺等。
体表肿物是指位于身体表面,发源于皮肤及附属器、皮下及深部软组织而在体表可以触及的肿块。体表肿物多数是良性疾病,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肿物两大类。常见良性肿瘤有脂肪瘤、纤维瘤、淋巴管囊肿、血管瘤、皮样囊肿;恶性肿瘤有脂肪肉瘤、纤维肉瘤、血管肉瘤、横纹肌肉瘤。非肿瘤性肿物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肿物。感染性肿物有血栓性静脉炎、结节性红斑;非感染性肿物有腱鞘囊肿、风湿病皮下结节、痛风结节等等。建议如有变化请及时就诊!
腹股沟疝,老百姓俗称“疝气”。这是一种多发性疾病,尤其是儿童和中老年人群中患疝气的非常多,据有关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年大约有两千万例的腹股沟疝患者。疝气一般发生率为1-4%,男性是女性的15倍,在中国,老年人口超过3亿,60岁以上人口疝的发病率为1.18%,老年人疝的患者大约为540万,因此在中国仍有上百万疝的患者在忍受着痛苦。什么是腹股沟疝:我们将发生在腹股沟区的疝称为腹股沟疝,它包括斜疝、直疝和股疝。任何脏器或组织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即称为疝。最常见的疝是腹外疝,其中95%是腹股沟疝,是外科最常见疾病之一。什么原因引起腹股沟疝:造成疝气的原因有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两个因素。老年人常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增生肥大、习惯性便秘等疾病;长期的慢性咳嗽、排尿困难、排便费力,致使腹腔内压力增高,排挤、压迫腹内脏器向腹壁薄弱的区域移位。另外,因心肺疾病、肝脏疾病引起的腹水,也会缓慢引起腹压升高。老年人腹壁肌肉、肌腱退变,强度减低,加上肥胖或长期患病卧床等因素,极易导致腹壁肌肉萎缩而患疝气。什么人易患疝气: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大约有过百万的疝患者。腹股沟疝常见于男性患者,主要原因是由于腹股沟管后壁的腹壁缺损,肠襻由此膨出,形成疝块,可下降至阴囊。股疝一般发生在大腿上方,常见于女性。在中国,老年人口超过3亿,60岁以上人口疝的发病率为1.18%。医学专家相信,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忍受着疝的痛苦。腹股沟疝有什么症状:疝是可以看到或可以感觉到的。当您发现大腿根部或腹股区附近有肿块出现,平卧时可能消失,偶尔可感到疼痛不适,运动时可加重,这时您可能得了疝气,应尽快看医生。小孩出生后一年内,家长可以看到或摸到这些小婴儿的阴囊明显增大有肿物,用手指轻压肿物可以使它还纳腹腔。这就是婴儿疝气。为什么疝气会疼痛:患了疝时 ,你会感到不舒服,特殊是当咳嗽、举重物或站立很长时间时。这由于体内的组织在一定的压力下被推进薄弱点,当更多的组织被推进腹壁的薄弱区域时压力增加感到疼痛。当疝进一步发展和恶化,你会感到剧烈的疼痛。疝气有哪些危害:1.轻者在局部有肿块,偶有胀痛;2.重者可伴有腹部绞痛、恶心、呕吐、便秘、腹胀等症状;3.如不及时处理,部分突出的小肠将由于停止血运而导致坏;4.更严重者将导致感染,引起脓毒血症,威胁生命。因此,除少数特殊情况外,疝气均应尽早施行手术修补。得了疝气怎么办:疝气发病以儿童和老年人多见,又以男性患者居多。老年患者一开始腹壁出现一个不该有的包块,而且平卧后消失,这种情况几乎可以肯定就是疝,疝患者轻者在局部有肿块,偶有胀痛,重者可伴有腹部绞痛、恶心、呕吐、便秘、腹胀等症状,如不及时处理,部分突出的小肠将由于停止血运而导致坏死,严重者将导致感染,引起脓毒血症,威胁生命。因此,除少数特殊情况外,疝气均应尽早施行手术修补。因为婴儿的腹股沟管到出生后6个月才闭锁,所以婴儿疝气在6个月以内还是有可能自愈的。但是如在一岁以后,疝气不消失或有增大的趋势,就不可能自愈了。因此6月以上婴儿患有疝气应考虑手术治疗。疝气可以自愈吗: 疝是不能自愈的,尽管它不会在短时间内恶化 。早期或轻度症状患者会感到疼痛,下腹坠胀、消化不良、腹泻等。病情不断发展后,由于肿块坠入阴囊,会造成活动及行走不便。严重者,会造成嵌顿,如不及时处理,会造成肠坏死,甚至危及生命,而彻底治疗这疾病的唯一方法是手术治疗。如何治疗:唯一能治愈"疝"的方法就是手术治疗。因此得了疝气的患者应该到正规医院去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可分为传统手术治疗和无张力疝修补术两种。传统手术治疗由于"缺孔"组织间有一定的距离,强行缝合后,其造成的张力易导致疼痛剧烈及术后复发,复发率为10-15%。术后病人需卧床三天,出院后休息三周,三个月不能参加重体力劳动。因此传统手术已逐渐被淘汰。目前许多医院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切口小,对患者损伤小,剥离面小,属于微创外科范畴,没有缝线张力,不破坏正常的解剖结构。这种治疗方法简单、快速、并发症少、病人痛苦小,能迅速恢复正常体力活动,术后三日即可出院,一周后恢复正常体力活动,术后复发率<1%,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所植入的合成材料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唯一符合植入材料八项标准的生物植入材料。因此广大疝气患者应去除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及时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无张力疝手术前、后应注意哪些问题;大多数无张力疝手术都可以在局麻下完成,因此手术前医生只按求做一些常规的例行检查;无需治愈引起腹压增高性疾病;局麻下手术无需禁食水;无需灌肠;无需下尿管。局麻手术术后即可进食。无需平卧三天,无需压迫切口。年轻无基础疾病患者术后即可下床活动,但建议卧床1-2天,不限制活动。术后抗炎2-3天,无需拆线,术后2-3天可以出院。传统手术治疗,患者需要在几个月甚至半年后才能恢复正常工作。无张力疝修补手术解决了这一难题,一般患者只需休息数天,轻体力劳动者1-2周可恢复正常工作;重体力劳动者,还需要稍长时间恢复。术后1周和1月门诊复查。腹腔镜疝修补术 腹腔镜疝修补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无张力修补术。这种方法是通过腹腔镜方法将疝补片置入腹股沟”缺孔“的后方以加强腹股沟管的后壁。由于这种方法是将补片置放于腹股沟的最深面,可最大限度减少术后的复发。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疼痛轻、切口小、恢复活动早等优点,术后在腹股沟区不会留有手术疤痕,但存在需全身麻醉、费用偏高等缺点。腹腔镜疝修补对双侧疝和复发疝最具优势。(注:转载网上资料)
⑴初治阶段:丙基硫氧嘧啶或甲巯咪唑每月用量相应为300~400mg或30~40mg,病情较重者用量更大,3次分服,每8小时服药一次,用药2~3 周后,临床表现如无改善应增大剂量,但一般不超过每日60mg.初治阶段约需1~3个月,平均每日可降低BMR约1%.服药3个月如症状仍明显,应检查有无干扰因素,如不规则服药,服用碘剂、精神或感染等应激。 ⑵减药阶段:当症状显著减轻,体重增加,心率下降至每分钟80~90次, T3或T4接近正常时,可根据病情每2~3周递减药量一次,每次减少5mg,在减药过程中,应定期随访临床表现,基础心率、体重、白细胞以及T4和必要时测TSH.递减剂量不宜过快,尽量保持甲状腺功能正常和稳定性,逐步过渡至维持阶段,一般约需2~3个月。 ⑶维持阶段:每日用量为5~10mg,在停药前可再减至2.5~5.0mg,为期约1~1.5年,在不稳定而不愿采用其他方案者,维持阶段可延至2~3年或更长。 在整个疗程中,务求避免间断服药。在任何阶段中,如有感染或精神因素等应激,宜随时酌增药量,待稳定后再进行递减。出现TSH高,T3,T4低才可减量,这样可提高治愈率。否则易复发。
钼靶可能是乳腺癌中最重要的检查工具之一,它不仅用于乳腺癌的筛查,还可用于乳腺癌的诊断、评估及乳腺癌病人的随访。钼靶是乳腺的X线照片,它安全、准确。在中国,一般用于35岁以上的妇女。 一般推荐每一年~一年半进行一次钼靶检查来发现乳腺癌的早期征象。诊断性的钼靶与筛查性的钼靶不同,前者主要目的在于对可疑的区域进行检查获得更多的信息--一般是因为钼靶筛查发现可疑的表现或是其它途径发现可疑肿物后再进行的。诊断性钼靶比筛查性钼靶获取的图像多。钼靶技师可能需要放大可疑的区域来获取更加细节的图像,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钼靶:有哪些好处?存在哪些风险?钼靶检查不能预防乳腺癌,但它可以尽早发现乳腺癌从而延长生命。有研究显示,对50岁以上的妇女,钼靶可以将她们乳腺癌的死亡风险降低35%。对40-50岁的妇女,其风险降低程度相对低一些。使用钼靶检查早期发现乳腺癌,也意味着更多的乳腺癌妇女有机会保住她们的乳房。早期的局部病变可能不需要进行乳房切除术。钼靶的主要风险在于它的不完美性。正常的乳腺组织可能会掩盖乳腺癌,从而导致病灶不会在钼靶上显现。这种情况称为假阴性。另外在钼靶上看似是肿瘤表现的病灶,活检结果可能是正常的。这称之为假阳性。假阳性会导致后续进行更多的检查和随访,给被检查者带去不必要的焦虑。为了弥补钼靶的这些局限,您需要进行乳房自我检查,定期找专科医生进行乳房体检、进行乳腺超声检查,有时可能还需要进行其它的乳腺检查,如MRI。一些妇女可能会担心钼靶检查的导致的放射性暴露。现代化的钼靶检查所涉及的放射量很小--甚至比标准的胸部X线检查更低。关于钼靶检查的5点知识:1、钼靶检查可延长生命。早期发现乳腺癌可将您死于乳腺癌的风险降低25-30%甚至更高。中国女性应在35岁之后定期(每一年~一年半行一次检查)进行钼靶检查,高危女性可能需要检查得更早、更密(请咨询专科医生)。2、对于检查过程请不要担忧。钼靶是一种较快速的检查(约20分钟),对大多数女性来说,都只会感觉到轻微的不适。这一检查过程是安全的的:每次钼靶检查所涉及的放射量都很少。3、尽量获取最高质的影像。如果您是致密型乳腺或是较年轻,尽量进行数字钼靶检查。数字钼靶影像是记录在计算机内的,因此医生可以局部放大图像进行更仔细的观察。一些其它建议:*就诊时就带上您以住的钼靶检查片和检查结果。*如果您觉得哪个医院可信,尽量每年都去这个医院进行乳腺钼靶检查,以方便医生进行新旧片对比。*咨询您的检查机构是否有CAD(计算机辅助检测),它是一种帮助放射科医生发现钼靶片上可疑部位的一种计算机辅助工具。*如果您因发现乳腺可疑肿物或其它检查发现可疑病变而进行钼靶检查,记得告诉钼靶检查技师您的检查原因。*将您其它的检查结果,如超声或MRI,交与医生进行参考。*在检查当日,为了方便检查,最好不要穿连衣裙。不要使用除臭剂或止汗剂,因为它们会显示在影像片上干扰诊断。*尽量避免在您乳腺胀、痛明显时进行检查,如月经前。*若您有乳腺癌或其它恶性肿瘤家族史(父方或母方),请告诉医生。*如果您一个月内仍内获得检查结果,请联系检查机构。4、钼靶是乳腺癌最强有力的检查工具。然而,钼靶检查仍会有近20%的漏诊率。其它重要的检查--乳腺自检、临床体格检查,超声或MRI检查,可用来互补,但是,它们却不能代替钼靶检查。5、当钼靶检查结果异常而需要进一步检查时,并非意味着您就患有乳腺癌。根据美国肿瘤学会的统计,经钼靶检查的妇女中10%的人(10中有一人)都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这些行进一步检查的女性中只有8-10%的妇女需要进行活检,而进行活检的女性中有80%最后结果都不是癌。当您检查报告上要求您行进一步检查时,会有担心这是正常的,但其它检查结果未出前,您不要毫无根据地就自我判下死刑。何时进行钼靶检查?对于什么时候开始行钼靶检查、多久行一次检查,这两个问题现在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在美国,一般推荐妇女从40岁开始每年行一次钼靶检查。而中国乳腺癌发病平均年龄较轻,因此一般推荐从35岁左右就开始行钼靶检查。每一年到一年半检查一次。而对于那些乳腺癌高危妇女,如有明显的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史,或是曾接受过胸壁放疗等,可能会建议更早开始钼靶检查(这个问题是您需要咨询专科医生)。------------------------------------------------------------------------------------------------------------------------------------------------------------------钼靶技术钼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传统乳腺钼靶及数字化钼靶。两者的成像技术是相同的,区别在于影像是以胶片的形式显现或是以数字的形式直接记录于计算机内。当进行钼靶检查时,技术人员将您的乳房摆位、夹在两个平板中间后施压。这两个平板是与高质的专业化的照相机相连接的,它会从两个不同的方位拍下两张照片。然后技术人员会对另一侧乳房重复同样的操作。对部分女性来说,为了拍下更多的乳腺组织结构,每侧乳房可能不只拍下两张照片。对部分女性来说,钼靶检查可能会引起疼痛,但大部分都是轻度可以忍受的,并且这种不适感也只会持续数秒。为了使乳腺组织展平、变薄,对乳房进行压迫是必须的。应尽可能让X线束穿透的乳腺组织重叠层数应尽可能少。钼靶检查总耗时约需20分钟。诊断性的钼靶比筛查性的钼靶检查耗时长,因为它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获取更多的图像。钼靶检查中所涉及的放射暴露量极少。实际上,现在的钼靶检查所涉及的放射暴露量远低于数十年前的钼靶检查。美国肿瘤学会指出一个筛查性的钼靶检查中妇女所接受的放射量,相当于在自然环境中三个月内接受的背景辐射量。如果您曾因其它的原因接受过乳房的手术,如良性疾病手术活检或是缩乳手术等,放射医生就需要明确您手术疤痕的位置,以免将其误认为是异常的表现。------------------------------------------------------------------------------------------------------------------------------------------------------------------钼靶照片上可看到哪些异常表现?许多筛查性的钼靶检查都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两侧乳腺分别进行照片的。诊断性的钼靶检查所拍摄的角度多于筛查性的钼靶。即使您只发现某侧乳房有肿物,也要进行同时进行双侧乳房的钼靶照片。这样,可左右两侧进行对比,同时也可发现另一侧乳房的病变。如果您以前曾进行过钼靶检查,放射科的医生会将您的新旧照片进行对比观察有何改变。当医生在钼靶片上观察有无肿瘤表现时,他们也会同时注意有无需要定期追踪观察的征象,包括以下方面:*钙化:钙化是指由钙颗粒沉积所形成的钼靶片上细小斑点的表现,其在乳腺软组织内的出现,有时可能提示着早期乳腺癌的存在。钼靶检查是目前发现钙化的最好的途径。医生会根据钙化的表现(形状、大小、数量等)来决定您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粗大的钙化常与肿瘤无关。小的钙化聚焦在一起称之为“簇状钙化”,与乳腺细胞异常活动有关。多数情况下这与非癌性的乳腺细胞生长活跃有关,但有时簇状钙化也可发生在早期乳腺癌中。*囊肿:癌性肿瘤是实性的,而囊肿与之不同,囊肿是乳腺内由液体填充而形成的肿块。囊肿很常见,但它们基本与肿瘤无关。超声随访是区分囊肿和肿瘤的最好的方式,因超声波可完全穿过液性的囊肿,而超声波遇到实性肿物则会产生反射。*纤维腺瘤:纤维腺瘤是一种可活动的、实性的、圆形的肿物,由正常的乳腺细胞组成。虽然它们并非癌性肿瘤,但也会生长变大。一般来说,会不断变大的实性肿物都需要手术切除来确定它们的性质,以排除乳腺癌。纤维瘤是最常见的一种乳腺肿瘤,特别是对于年轻女性。------------------------------------------------------------------------------------------------------------------------------------------------------------------乳腺检查报告美国和其它一些国家的放射科医生运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来报告钼靶检查的结果。美国放射学院(ACR)制定了这一系统来规范所有放射医生所发出的报告内容,并依此制定了一个后续处理计划。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级意义检查后处理0需进行其它的检查:为了更好地评估您的乳腺健康状况,需要进行其它检查获得更多的信息进一步检查后再进行BI-RADS分级1阴性:无有意义的异常表现定期检查:继续每1-1.5年进行一次钼靶检查(>35岁的女性)2良性病变(非癌性):钼靶片上有良性病变的表现,如良性的钙化、纤维腺瘤,这些都不是癌性的定期检查:继续每1-1.5年进行一次钼靶检查(>35岁的女性)3可能是良性病变:钼靶片上有异常表现,很有可能是良性病变引起的,但是需要进行短期的随访观察随访:半年后再行钼靶检查,观察可疑区域是否有变化4可疑异常表现:钼靶片上的异常表现可能是癌性的可能需要进行活检5高度怀疑恶性:钼靶片上的异常表现很有可能是癌性病灶需要进行活检6活检已证实为恶性(乳腺癌):钼靶片上的异常表现已经活检证实为癌性病变活检证实后进行相关治疗(注:转载网上资料)
乳腺X线BI-RADS介绍 1992 年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BI - RADS) ,至今已是第四版。这个系统对规范乳腺X 线报告, 减少影像描写的混淆, 以及对普查的监测均起着很大的作用。 影像表现 一、常见征象 (一) 肿块: 在两个不同投照位置均可见的占位性病变,有鼓出的边缘,以边缘征象对判断肿块的性质最为重要。仅在一个投照位置上见到的可疑肿块影称“致密影”; 无明显鼓出边缘的称“不对称”。 肿块的描述包括三个方面:形态、边缘和密度。 形态有圆形、卵圆形、分叶形和不规则形, 不规则形多为恶性表现, 前三种形态要结合其他征象综合考虑。 边缘对诊断病变的性质最为重要, 包括以下五种描述:清晰、模糊、小分叶、浸润和星芒状。 边缘清晰是指超过75 %的肿块边界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晰、锐利, 剩下的边缘可被周围腺体遮盖, 但无恶性证据; 模糊是指肿块被其上方或临近的正常组织遮盖而无法对其作进一步判断, 一般用在报告者认为这个肿块的边界是清晰的,仅仅是被周围腺体遮住的情况下; 小分叶表现为边缘呈小波浪状改变; 浸润是由病灶本身向周围浸润而引起的边界不规则, 而不是由于周围腺体遮盖所为; 星芒状可见从肿块边缘发出的放射状线影。 小分叶、浸润和星芒状边缘为恶性征象。对鉴别边缘模糊和浸润有时会有一定困难,但却是非常重要的,前者多为良性改变,而后者是恶性征象,通过局部加压摄影、辗平摄影技术对鉴别边缘征象有帮助。 密度是以肿块与其周围相同体积的乳腺组织相比,分为高、等、低(不包括脂肪密度) 和脂肪密度四种描述。大多数乳腺癌呈高或等密度; 极少数乳腺癌可呈低密度; 乳腺癌不含脂肪密度, 脂肪密度为良性表现。 (二) 钙化:良性钙化常比恶性钙化大,呈较粗糙的钙化或边缘清晰的圆形钙化。恶性钙化常较小, 需要放大来帮助显示。对钙化的描述从形态和分布两方面进行。良性钙化可不描写, 但当这些钙化可能会引起另外医生误解时,这些良性钙化需要描述。 形态上分为典型良性钙化、中间性钙化(可疑钙化) 、高度恶性可能的钙化三种。 典型良性钙化有以下10 种典型表现: 皮肤钙化较粗大,典型者中心呈透亮改变,不典型者可借助切线投照予以鉴别; 血管钙化表现为管状或轨道状; 粗糙或爆米花样钙化直径常大于2 - 3mm , 为纤维腺瘤钙化的特征表现; 粗棒状钙化连续呈棒杆状, 偶可分支状, 直径通常大于1mm ,可能呈中央透亮改变,边缘光整,沿着导管分布, 聚向乳头, 常为双侧乳腺分布, 多见于分泌性病变; 圆形和点状钙化, 小于1mm 甚至0. 5mm ,常位于小叶腺泡中,簇状分布者要引起警惕; “环形”或“蛋壳样钙化”,环壁很薄,常小于1mm ,为球形物表面沉积的钙化,见于脂肪坏死或囊肿; 中空状钙化大小可从1mm 到1cm 甚至更大,边缘光滑呈圆形或卵圆形,中央为低密度,壁的厚度大于“环形”或“蛋壳样”钙化,常见于脂肪坏死、导管内钙化的残骸,偶可见于纤维腺瘤; 牛奶样钙化为囊肿内钙化, 在头足轴位(CC) 表现不明显, 为绒毛状或不定形状, 在90°侧位上边界明确, 根据囊肿形态的不同而表现为半月形、新月形、曲线形或线形, 形态随体位而发生变化是这类钙化的特点; 缝线钙化是由于钙质沉积在缝线材料上所致,尤其在放疗后常见,典型者为线形或管形,绳结样改变常可见到; 营养不良性钙化常在放疗后或外伤后的乳腺上见到, 钙化形态不规则, 多大于0. 5mm , 呈中空状改变。 中间性钙化(可疑钙化) 包括不定形模糊钙化和粗糙不均质钙化两种。 不定形模糊钙化:形态上常小而模糊无典型特征, 弥漫性分布常为良性表现, 而簇状分布、区域性分布、线样和段样分布需提请临床活检。 粗糙不均质钙化:多大于0. 5mm , 形态不规则可能为恶性改变, 也可出现在良性的纤维化、纤维腺瘤和外伤后的乳腺中,需结合分布情况考虑。 高度恶性可能的钙化也有两种表现形式, 细小的多形性钙化(颗粒点状钙化) 和线样或线样分支状钙化(铸形钙化) 。 颗粒点状钙化较不定形钙化更可疑, 大小形态不一, 直径常小于0. 5mm。 线样分支状钙化表现为细而不规则的线样,常不连续,直径小于0. 5mm ,这些征象提示钙化是从被乳腺癌侵犯的导管腔内形成的。 高度恶性可能钙化的特征就是不均质性, 包括形态、大小和密度。 钙化分布常对提示乳腺病变的病理类型有帮助,包括以下五种分布方式。 弥漫或散在分布指钙化随意分散在整个乳腺, 这样分布的点样和多形性钙化多为良性改变, 常为双侧性; 区域状分布是指较大范围内( > 2cm ×2cm ×2cm) 分布的钙化,但又不能用导管样分布来描写,常超过一个象限的范围,这种钙化分布的性质需结合形态综合考虑; 簇状分布是指至少有5 枚钙化占据在一个较小的空间内( < 2cm ×2cm ×2cm) ,良恶性病变都可以有这样的表现; 线样分布的钙化排列成线形, 可见分支点, 提示源于一支导管, 多为恶性改变; 段样分布常提示病变来源于一个导管及其分支,也可能发生在一叶或一个段叶上的多灶性癌, 尽管良性分泌性病变也会有段样分布的钙化, 但如果钙化的形态不是特征性良性时,首先考虑其为恶性钙化。 (三) 结构扭曲: 是指正常结构被扭曲但无明确的肿块可见,包括从一点发出的放射状影和局灶性收缩,或者在实质的边缘扭曲。结构扭曲也可以是一种伴随征象,可为肿块、不对称致密或钙化的伴随征象。如果没有局部的手术和外伤史, 结构扭曲可能是恶性或放射状疤痕的征象,应提请临床切除活检。 二、特殊征象 (一) 非对称性管状结构/ 单个扩张的导管:管状或分支样结构可能代表扩张或增粗的导管。如果不同时伴有其他可疑的临床或影像征象,其意义不大。 (二) 乳腺内淋巴结:典型表现为肾形,可见有淋巴结门脂肪所致的透亮切迹, 常小于1cm。当淋巴结较大,但其大部分为脂肪替代时,仍为良性改变。可以是多个, 也可能是一个淋巴结由于明显的脂肪替代看上去像多个圆形结节影。对于乳腺外上部的特征性改变可以做出正确诊断。偶尔也可出现在其他区域。 (三) 团状不对称: 与对侧乳腺组织比较方能做出判断, 范围较大至少达一个象限。包括一个较大的乳腺组织, 密度较正常乳腺组织为高或有较明显的导管可见, 无局灶性肿块形成, 无结构扭曲, 无伴随钙化。常代表了正常变异, 或为替代性激素治疗的结果。但当与临床触及的不对称相吻合时, 则可能有临床意义。 (四) 局灶性不对称: 不能用其他形状精确描述的致密改变。两个投照位置均显示, 但缺少真性肿块特有的边缘改变, 较团状不对称范围要小。它可能代表的是一个正常的乳腺岛, 尤其当其中含有脂肪时。但由于其缺乏特征性的良性征象, 往往需要对其作进一步检查, 由此可能会显示一个真性肿块或明显的结构扭曲改变。 三、合并征象 常与肿块或钙化征象合并, 或为不伴有其他异常征象的单独改变。包括皮肤凹陷、乳头凹陷、皮肤增厚、小梁增粗、皮肤病变投照在乳腺组织中、腋淋巴结肿大、结构扭曲和钙化。 总体评估 一、评估是不完全的 0 级: 需要其他影像检查进一步评估或与前片比较。常在普查情况下应用, 在完全的影像学检查后以及与前片比较后则很少用。推荐的其他影像检查方法包括局部加压摄影、放大摄影、特殊投照体位摄影、超声等。 二、评估是完全的 (一) 1 级:阴性。无异常发现。 (二) 2 级:良性发现。包括钙化的纤维腺瘤 、多发的分泌性钙化、含脂肪的病变(脂性囊肿、脂肪瘤、输乳管囊肿及混合密度的错构瘤) 、乳腺内淋巴结、血管钙化、植入体、有手术史的结构扭曲等等。但总的来说并无恶性的X 线征象。 (三) 3 级:可能是良性发现,建议短期随访。有很高的良性可能性, 期望此病变在短期(小于1 年, 一般为6 个月) 随访中稳定或缩小来证实判断。这一级的恶性率一般小于2 %。无钙化边界清晰的肿块、局灶性的不对称、簇状圆形或/ 和点状钙化这三种征象被认为良性改变可能大。对这一级的处理,首先X 线片短期随访(6 个月) ,再6 个月、再12 个月随访至2 年甚至更长稳定来证实他的判断。2 年或3 年的稳定可将原先的3 级判读(可能良性) 定为2 级判读(良性) 。这一分级用在完全的影像评价之后, 一般不建议用在首次的普查中; 对临床扪及肿块的评价用这一分级也不合适;对可能是良性的病变在随访中出现增大,应建议活检而不是继续随访。 (四) 4 级:可疑异常,要考虑活检。这一级包括了一大类需临床干预的病变, 此类病变无特征性的乳腺癌形态学改变, 但有恶性的可能性, 总的恶性率约为30 %。再继续分成4A 、4B 、4C ,临床医生和患者可根据其不同的恶性可能性对病变的处理做出最后决定。 1. 4A : 包括了一组需活检但恶性可能性较低的病变。对活检或细胞学检查为良性的结果比较可以信赖,可以常规随访或半年后随访。将可扪及的X 线表现边缘清晰而B 超提示可能为纤维腺瘤的实质性肿块、可扪及的复杂囊肿和可扪及的脓肿均归在这一亚级。 2. 4B : 中度恶性可能。对这组病变穿刺活检结果可信度的认识, 放射科医生和病理科医生达成共识很重要。对边界部分清晰、部分浸润的肿块穿刺为纤维腺瘤或脂肪坏死的可以接受, 并予随访。而对穿刺结果为乳头状瘤的则需要进一步切除活检予以证实。 3. 4C : 更进一步怀疑为恶性, 但还未达到5 级那样典型的一组病变。形态不规则、边缘浸润的实质性肿块和簇状分布的细小多形性钙化可归在这一亚级中。对影像判读为4 级的,不管哪个亚级,在有良性的病理结果后均应定期随访。而对影像为4C 级、病理穿刺为良性结果的, 则应对病理结果作进一步的评价以明确诊断。 (五) 5 级: 高度怀疑恶性, 临床应采取适当措施(几乎肯定的恶性) 。这一类病变有高度的恶性可能性。检出恶性的可能性大于等于95 %。形态不规则星芒状边缘的高密度肿块 、段样和线样分布的细小线样和分支状钙化 、不规则星芒状边缘肿块伴多形性钙化均应归在这一级中。 (六) 6 级:已活检证实为恶性,应采取适当措施。这一分级用在活检已证实为恶性但还未进行治疗的影像评价上。主要是评价先前活检后的影像改变, 或监测手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影像改变 。(注:转载网上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