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是泌尿生殖系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地域和人种差别。在世界范围内,前列腺癌发病率在欧美发达国家较高,在亚洲和北非最低。在美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是第一位的,死亡率是第二位,每年大约有30000人死于该病。亚洲国家的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比美国低大约10倍,尤以日本和中国最低。目前认为,亚洲人的日常饮食习惯是亚洲人前列腺癌发病率低的重要因素之一。近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升,饮食结构的改变,社会逐渐老龄化及诊疗技术的提高,前列腺癌在中国的发病率也呈现明显上升现象。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前列腺癌成为大家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 我们先从日常饮食谈起,饮食总的原则是以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及水产品为主的低脂饮食。建议多吃下列食物:1.多吃十字花科蔬菜 豌豆、西兰花和花椰菜都是是十字花科蔬菜中的代表性蔬菜,研究发现那些多吃十字花科蔬菜的男性,较不可能得前列腺癌;2. 多食用豆类食品 研究人员指出,在食用豆类食品较多的亚洲地区,前列腺癌和肠癌的发病率要远远低于欧洲和美国。那些日常饮食中经常包含豆类食品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几率要比不常吃豆类食品的男性低26%。3.多吃番茄、胡萝卜和西瓜 番茄和西瓜含有大量番茄红素,有报道认为可将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降低32%。一片一英寸长的西瓜含有的番茄红素等于四个番茄。胡萝卜里大量β胡萝卜素它可帮助你的身体吸收番茄里的番茄红素。4.多吃含维生素C 高的水果,比如橘子等。 研究发现含有大量维生素C的饮食会使患前列腺癌的几率降低23%。5.每天喝绿茶 美国科学家们最新发现,绿茶中含有一种高效的生物活性物质“茶多酚”, 它不仅可以阻止癌细胞的增殖,而且能抑制癌细胞旁边的血管生长,能大大降低前列腺癌的扩散速度。这一研究成果曾发表在2004年12月份的国际权威生物学期刊———《癌症研究》上。除了发现绿茶可以抑制前列腺癌的扩散外,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科学家经多次研究后发现,绿茶对多种癌症均有一定预防及治疗作用。6.多吃鱼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进行的一次长达30年的跟踪调查显示,经常吃鱼的人不容易患前列腺癌。该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1967年到1997年里对瑞典6000名男子进行了长达30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从不吃鱼的人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比经常吃鱼的人要大两到三倍。研究人员经初步分析认为,鱼体内含有的一种特殊物质有预防前列腺癌的功效。7.适当补充硒 一块鸡胸肉就足以提供给你一日所需的硒。一份资料显示,连续41年补充摄入足量硒的男性死于前列腺癌的可能性要低63%。 全麦玉米饼含有硒和大量纤维。加拿大研究人员发现含有充分可溶性纤维素的食物可降低体内的PSA水平。下列食物建议少吃1.少吃红肉,动物性脂肪 西方型饮食中高脂肪摄入、肥胖及食物的烧制过程和前列腺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2.少喝奶一项针对2.1万名男性进行了为期11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多喝奶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要比不喝奶的人高出32%。这个发现显示了奶制品的高摄取量和前列腺癌之间有关联。每天通过奶制品大量摄取钙,会抑制血液内维生素D的水平。现在人们已经知道,如果能在人体内保持较高的维生素D的水平,则可以降低前列腺癌形成的危险最后谈谈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1.适当的体育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重调查发现:男性如果每天进行30分钟游泳,那么患晚期前列腺癌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科学家表示,游泳能提高抗病能力,促进前列腺局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环,有助于前列腺的炎症消退。此外,游泳还能帮助前列腺癌患者更好地吸收药物,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对于神经功能紊乱和神经衰弱等症状也都有好处。科学家建议男性每天应坚持半小时左右的游泳。然而从事骑自行车和体操等运动强度相对大的男性,则患上前列腺癌的概率要比前者高出30%。所以尽量避免做竞技类体育运动。2.多照阳光流行病调查中也发现,居住在北方纬度高地区的老年男性,死于前列腺癌的较多。这与他们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比较低有关系 最好每天还要有10分钟的时间晒太阳,来帮助人体自然地生成足够的维生素D。3.不要吸烟及大量饮酒 但适量的红酒对预防前列腺癌有好处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尿路结石的患者越来越多,许多患者得了尿路结石后不知如何办。有些患者很紧张,整天跑医院,有些患者则不当一回事,最后耽误了病情。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肾结石处理原则:小于0.6cm的肾结石,一般无症状,可保守治疗,多喝水,每半年B超复查就行了。 大于0.6cm而小于2.5cm的结石,一般可首选体外震波碎石。 大于2.5cm以上结石,则首选经皮肾镜碎石术,必要时结合体外震波碎石。输尿管结石处理原则: 肾绞痛急性发作时,可先抗炎镇痛对症处理。如果结石小于0.6cm自行排出可能性较大,可行保守治疗。 如结石较大或长期不能自行排出,首选体外震波碎石,对于未生育女性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则首选输尿管镜下碎石术。因为体外震波有引起习惯性流产的可能。对伴有明显肾积水的输尿管结石患者,则体外碎石效果欠佳,输尿管上端结石可考虑经皮肾镜,中下段可行输尿管镜下碎石术。某些情况下也可考虑腹腔镜手术。
经皮肾镜手术(PCNL)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首选方法,但也是一个高风险手术,设备、器械要求高,容易造成大出血、严重感染等并发症,国内许多医生不敢开展此类手术。我通过在美国UCLA泌尿外科学习进修,掌握了经皮肾镜手术的最新技术和方法,回国后已应用于我的病人中,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及手术效果。我采用以下新技术:1.引进美国UCLA技术,采用了一次性球囊扩张管,使扩张一步到位,代替原有需多次重复扩张的扩张管,大大降低手术风险。2.所有扩张、置管均在X线透视下进行,避免盲目操作引起的并发症。3.采用大通道,始终保持肾盂内低压,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4.采用最新一代EMS碎石,残余结石发生率低。 通过上述改变,使经皮肾镜手术变成一个非常安全、非常容易的常规手术。
随着PSA筛查的广泛应用,很多病人在常规体检中发现血PSA升高。很多患者非常担心,为要不要做前列腺穿刺而纠结。做穿刺呢怕有风险,而不做穿刺又怕漏诊了前列腺癌,耽误了病情。那么如果PSA高,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呢?下面我对几个常见问题一一作答。1.PSA是什么东西?PSA升高是不是一定得了前列腺癌?PSA是前列腺腺上皮分泌的一种脂蛋白,它升高不一定就是得了前列腺癌,前列腺炎症、前列腺增生症及前列腺癌都可以引起PSA升高。2.什么时候需要做前列腺穿刺活检?如果你是因为老年人,你的PSA升高,且你的游离PSA很低,游离和总的PSA的比值小于0.18,那你得前列腺癌的可能性就比较大,需要做前列腺穿刺活检。如果你的比值大于0.18,你的前列腺又很大,直肠指证又正常,可以进一步做经直肠前列腺B超或前列腺磁共振,如都正常,可以暂不做穿刺,定期复查。3.前列腺穿刺风险大不大?前列腺穿刺一般在直肠B超引导下进行,痛苦不大,不需麻醉。非常安全,除个别人有发烧,其他并发症很少,穿刺也不会引起前列腺癌播散。
前列腺癌根治术为什么要采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五十岁人群中常规开展PSA的筛查,前列腺癌目前已成为泌尿科的第一大肿瘤,而且早期肿瘤比例很高,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前列腺癌根治术是泌尿科技术要求最高的手术,前列腺的位置比较特殊,上面及左右两边均是骨盆,后面紧贴直肠,空间非常小,而且前列腺表面布满曲张的静脉从和静脉窦,术中比较容易出血,容易视野不清。前列腺癌根治术手术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是开放手术,主要是一些没有接受过微创手术训练的老医生在做,缺点是创伤比较大,恢复比较慢。其次是腹腔镜手术,基层医院做得相对多一点,主要问题是手术较为粗糙,容易切缘阳性,对前列腺周围组织修复不够,术后尿失禁时间比较久。目前各大医院主流手术基本上都是达芬奇机器人微创手术为主。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能够把视野放大十倍,而且是三维的,它的机械臂操作灵活,远超我们人手能达到的操作极限,许多人手很难完成的操作,机械臂很容易完成,可以完成大量的缝合修复工作,手术精细化,缝合牢靠,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第一天就可以下床活动,住院三四天就可以出院。术后尿失禁明显改善,直肠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几乎可以避免。唯一的问题就是费用偏高,总费用六万左右,其中四万左右机器人费用不能进医保,杭州西湖医联宝可以部分报销。
士2021-04-0515:20晚期肾癌临床上并不少见,有大约30%的患者发现时已伴有远处转移。近来转移性肾癌治疗进展较快,特别是2018年以来,随着一些列重要的大型三期临床结果出炉,相应各大指南也做了改进。转移性肾癌治疗可分为三个阶段:细胞因子阶段、靶向治疗阶段及免疫联合治疗阶段。2006年以前是细胞因子治疗时代,常用药物是干扰素icon和白介素Ⅱ,大剂量使用时有效,但是患者往往不能耐受其副作用,目前已基本淘汰。2006年以后进入靶向治疗时代,肾癌是富血管肿瘤,抗血管靶向治疗效果良好,常用药物有舒尼替尼、索拉非尼icon及培唑帕尼,都进入医保目录。适合低危转移性肾癌。2018年以后进入免疫联合治疗时代,主要有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及双免疫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单纯靶向治疗或单用免疫治疗,特别是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已成为未来发展方向,在明显增加疗效的基础上,副作用增加不明显,适合中高危转移性肾癌。目前常用的组合是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阿西替尼。去年CLEAR研究提示仑伐替尼和帕博利珠单抗联合使用晚期肾癌的客观缓解率达到惊人的70%,是目前为止效果最好的。细胞因子时代转移性肾癌临床上依然主张原发灶切除,认为有明显获益。但是进入靶向治疗时代后,特别是Carnema研究出来,证实对肾外转移负荷大、恶性程度高及体质差的患者,手术并无获益,不主张手术。对低危、体质好,肾外转移少的患者主张手术,有生存获益,而且延迟手术较即刻手术效果好。
晚期前列腺癌临床上并不少见,很多病人出现骨转移才被发现,既往晚期前列腺癌的标准治疗以雄激素剥夺为标准治疗,但是往往持续20个月左右就会对雄激素剥夺不敏感,进入激素抵抗阶段,即所谓的mCRPC,这时候治疗就非常困难,虽然美国FDA已经批准了六七个药物治疗激素抵抗前列腺癌,但是效果都不理想,总生存率只能延长2-4个月。目前如何延长前列腺癌进入激素抵抗阶段成为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关键点,总体趋势是把治疗激素抵抗阶段的药物在发现前列腺癌早期就使用。比如对刚发现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除了常规的雄激素剥夺治疗外,早期联合阿比特龙治疗,可以把进入激素抵抗阶段的时间往后延长达17个月,效果大大好于激素抵抗阶段的使用情况。其他药物也显示了同样的效果,比如恩扎鲁胺、多西他赛化疗等等。 所以目前对晚期激素敏感前列腺癌主张早期联合用药,可以获得非常好的效果。
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临床上并不少见。在这个谈癌色变的年代,一旦患上肾癌,患者往往非常焦虑,他们最迫切想知道的问题就是:“医生,我还能活几年?” 肾癌临床上有三大症状,就是血尿、腰疼、肿块,其实这三个症状中出现任何一个症状就意味着肿瘤已经比较晚期了。以前患者多数是出现了这些问题来就医的,但近年来情况有了变化,由于健康体检的常规开展,老百姓对自身健康状况的重视,现在绝大部分肾癌都是体检发现的,没有任何症状,因此往往比较早期,肿块比较小,患侧肾脏可以保留。 那么得了肾癌,还能活多久呢?这和几个因素有关,首先是病理类型,预后最好的是嫌色细胞癌,但这种患者不多,绝大部分肾癌是透明细胞癌,这种类型肿瘤一般预后比较好,当然还要结合Fuhrman核分级,1-2级比较好,3-4级就差一点。还有一小部分比如集合管癌、髓样癌级肉瘤样癌则预后非常差。其次和肿瘤大小有关系,肿瘤越大复发或远处转移可能性越大。 回顾我们近五年来的患者病例,所有的病人都是做腹腔镜微创手术,80%左右的病人是早期患者,肿块在7公分以下。其中70%的病人保留了肾脏。这些患者中至今为止只有一个患者出现了复发转移情况,这例患者是肉瘤样癌,Fuhrman分级四级,属于病理类型非常差的类型。其余患者都非常好,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 总体来说,肾癌是预后比较好的恶性肿瘤,特别是肿瘤比较小的早期患者,基本可以长期生存,而且随着腹腔镜微创技术的发展,患者恢复非常快,对身体的打击非常小,很多患者术后都很快回归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中了。所以对于肾癌患者来说,你大可不必“谈癌色变”!
前几天诊室了来了一个83岁的老爷子,在其他医院诊断为早期前列腺癌,建议他做机器人手术,因此跑到我们医院来做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我仔细问询了后,发现肿瘤确实是早期,但老爷子身体条件一般,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也不太好,因此我给他的建议就是什么也不用做,只要定期复查就行了。老爷子听了后如释重负,欢天喜地地回去了。 一般来说得了肿瘤,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是做手术,如果还能做手术,说明肿瘤还不是太晚期,如果医生说不用做手术了,那基本就是没救了。但其实每个肿瘤的特点都不一样,生物学行为也不一样,就前列腺癌来说,本身的发展是非常缓慢的,它的手术适应症里面有一条非常独特的要求,就是要求手术病人的预期寿命在十年以上。 为什么会有这一条其他肿瘤没有的要求呢?这还得从北欧的瑞典说起。世界上前列腺癌最高发的地区,一个是位于北美的美国,还有一个就是是位于北欧的瑞典。但是这两个国家处理前列腺癌的方法却完全不一样。美国医生喜欢手术,只要是早期前列腺癌,能做手术都做手术,而瑞典医生则相反,病人诊断为早期前列腺癌,就什么都不做,让病人回家,该干嘛干嘛,直到出现了比如骨痛、排尿困难了等等症状时再直接上雄激素剥夺治疗。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著名的斯堪的纳维亚临床试验证实了在挽救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命方面瑞典医生的治疗方法不如美国医生的手术方法,但是在随访中也发现,按照瑞典医生的做法,在发现前列腺癌不做任何治疗的瑞典病人中,十年后80%的病人仍然活着,虽然其中一部分已经出现了转移。因此前列腺癌的手术适应症里面出现了这么一条对预期寿命的要求。 前面那位老爷子,年龄大,基础疾病多,预期寿命短。这样的病人去做手术,不但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也多,对延长他的寿命并没作用,反而会严重影响他的生活质量。因此最适合老爷子的治疗,就是等待观察………
前段时间门诊碰到一个尿失禁的中年妇女,表现为漏尿,尤其以咳嗽、大笑及用力抬东西时比较明显,走路走得快一点也漏尿。在我这里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做了尿到中段无张力吊带手术,恢复很好出院了。过了几天她又到门诊来找我,说手术效果很好、很满意。好把她七十多岁的妈妈也带来了,说她妈妈和她一样也是多年的尿失禁,希望我能给她妈妈做手术。我仔细一问,她妈妈确实有尿失禁,但是主要是憋不住尿,上厕所来不及,半路上就解出来了,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迫性尿失禁”,并不需要手术治疗,配了点M受体阻滞剂吃,后来反映说效果不错。 上面提到的两种尿失禁是女性最常见的尿失禁,虽然都是尿失禁,但是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完全不一样。压力性尿失禁是盆底肌肉松弛引起,典型表现就是咳嗽、大笑后出现漏尿,严重时站起来走路就会漏尿,需要带尿垫。轻度的压力性尿失禁在中老年妇女中很常见,可以建议盆底肌肉训练来改善症状,严重者需要手术治疗。急迫性尿失禁临床上也比较常见,表现为憋不住尿,上厕所来不及。多伴有尿频、尿急等刺激症状,手术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加重症状。所以在治疗女性尿失禁前,一定要弄清楚是哪种尿失禁。临床上经常碰到在基层医院误诊,不该做手术做了手术,结果症状不但没有缓解反而加重了的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