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院除痛门诊治疗适应范围天津医院除痛门诊采用神经、神经节阻滞;痛点阻滞;骶管、硬膜外、椎旁、椎间孔阻滞;皮丘(皮内注射)区域阻滞;腱鞘内注射;关节腔内注射等方法将治疗药物直接注射到疼痛病变部位及受损神经周围以阻断疼痛的神经传导通路、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改善疼痛部位血液循环和抗炎等从而达到治疗原发病缓解疼痛的作用;同时结合物理疗法、中西药物结合等方法对常见的急慢性疼痛在解除痛苦缓解症状的同时也起到了标本兼治的作用。其诊治范围包括:1. 各种神经痛:偏头痛、枕大小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股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痛、臀上皮神经痛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幻肢痛、残肢痛;2. 颈肩部疼痛:颈椎病、肩周炎、颈肩综合征、肱二头肌腱炎、肩部撞击综合征、肩峰下滑囊炎;3. 上肢痛: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肱骨内上髁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腕管综合征,屈指肌腱腱鞘炎;4. 各种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梨状肌综合征、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腰椎棘上棘间韧带炎;5. 足跟痛、足底筋膜炎、跟腱炎;6. 老年性膝关节痛、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性疼痛;7. 各种软组织疼痛、筋膜痛。
1.治疗前不宜过饱。沐浴或用温水洗净患处,如果皮肤有破损或感染应通知医生。2.治疗时若有头晕、恶心、心慌或不适时应及时告知医生。3.有时治疗后局部可出现疼痛加重现象,此为药物反应,一般在24-48小时内减轻至消失。4.治疗后局部及相应部位可出现麻木、发热、出汗、感觉异常等反应。此为药物之正常反应,几小时候可消失。5.治疗后应遵医嘱休息20-30分钟左右经医生同意后方可离院。治疗后48小时内不沐浴。6.治疗后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多、剧烈运动,保持注药处皮肤48小时清洁干燥。7.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的患者,请在就诊时主动告诉医生。(摘自岳剑宁大夫)
1.以下患者不宜在除痛门诊治疗:A.穿刺部位有感染病灶、皮肤损伤、恶性肿瘤、皮肤病、48小时内使用膏药等外用药者B.对治疗药物有过敏史或过敏体质者C.心功能不全、严重高血压、体质极度衰弱者D.对该治疗极度紧张、难以合作或有顾虑者及精神病者E.明显出凝血功能异常者F.合并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者G.孕产妇。2.治疗中许多操作属盲探性,且有一定的组织损伤,治疗后有神经损伤、原有病情加重的可能。治疗效果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3.治疗后48小时内治疗部位严禁沾水、不要取下敷料贴。
医学界对超过一个月的疼痛定义为“慢性疼痛”,慢性疼痛是疾病,发病率达30%。解除疼痛应及时去看专科医生。人们通常认为,疼痛只是疾病的一种症状,而不是病,病好了自然就不痛了。在1999年维也纳举行的第九届国际疼痛医学大会上,与会专家明确指出,疼痛不仅仅是一种症状,很多情况下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即急性疼痛是症状,慢性疼痛是疾病。例如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治好了疼痛,病也就好了。疼痛已被现代医学列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那么,哪些疼痛应去疼痛专科就诊呢? 1.原因及科别归属尚不清楚的疼痛 如慢性全身疼痛、头痛、胸背痛、腹痛、脊柱四肢痛等,虽然经过多家医院、多个科室、长时间反配的原因,不知道自己该去哪科就复精心检查,也未查到与疼痛相匹诊者,这时应看疼痛科。经过疼痛科医生认真细致的专科检查,包括诊断性的治疗,绝大部分疼痛可找到病因,采取对因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2.科别归属清楚,但无特效治疗方法的疼痛 比如带状疱疹本属皮科疾病,疱疹初期皮科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和良好的疗效。大多数带状疱疹患者随着疱疹的好转,疼痛自然消失,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皮肤疱疹消失后疼痛不仅没有好转,反而痛得更加厉害,医学上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这是一种非常顽固的疼痛性疾病,其他科室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如果能早期到疼痛科治疗,往往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再如截肢术后出现的残肢痛、各种外科术后出现的慢性顽固性术后痛综合征等等,这时疼痛的性质和程度,早已超越原所在科室的诊疗范围,这些疼痛就需到疼痛科治疗。 3.无手术指征的颈、肩、腰腿痛 某些无手术适应证的颈椎病、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及通常无需手术的肩周炎、骨性关节炎、肌筋膜综合征和骨质疏松症等患者出现持续的慢性疼痛,适合到疼痛科治疗。另外,有些疼痛性疾病尽管有手术适应证,但患者不愿意接受手术,或术后疗效不显著,或者术后疼痛又复发等,也应接受疼痛专科综合治疗。 4.血管、管道痉挛栓塞引起的疼痛 如雷诺病、心绞痛、胆管结石、输尿管结石等引起的剧烈疼痛,疼痛科的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有时还可起到协同治疗疾病的作用。 5.神经源性疼痛 根据国际疼痛学会(英文缩写为“IASP”)的定义,神经源性疼痛是指由于神经系统的原发性病变或功能障碍引起的疼痛,如中枢痛、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症、灼性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枕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等。神经源性疼痛是一大类非常复杂的疼痛性疾病,常规治疗基本无效,往往需要疼痛科特殊专门技术治疗,如微创神经介入镇痛术、脊髓电刺激、中枢靶控镇痛技术等。所以,这类疾病的患者也应到疼痛科就诊。 6.某些慢性非化脓性关节炎引起的疼痛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疼痛科可针对不同疾患,采取个体化的镇痛方案,能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并对原发疾病的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7.癌性疼痛 在抗癌治疗的同时或完成抗癌治疗后仍存在的疼痛,可到疼痛科采用特效的镇痛措施进行治疗——除服用吗啡类药物外,还可采取神经阻滞、神经毁损等微创神经介入技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癌症和癌痛是相互密切关联的两类独立疾病,癌痛的程度与癌症的发展通常并不成正比。完善的疼痛治疗不仅可以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延长患者的生命。(摘自张英大夫)
某些无手术适应证的颈椎病、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及通常无需手术的肩周炎、骨性关节炎、肌筋膜综合征和骨质疏松症等患者出现持续的慢性疼痛,适合到疼痛科治疗。另外,有些疼痛性疾病尽管有手术适应证,但患者不愿意接受手术,或术后疗效不显著,或者术后疼痛又复发等,也应接受疼痛专科综合治疗。
足跟痛——从生活点滴做起防治足跟痛 全网发布:2011-06-23 20:00 发表者:杨成刚 (访问人次:2994) 随着年龄增长,很多人都有足跟痛的经历,特别是一些中年人,早晨起来或者久坐之后,当足跟着地时足跟部感觉非常疼痛,需要强忍疼痛行走一段时间后才能缓解,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到医院治疗,往往是进行局部注射激素,缓解一段时间后又开始疼痛,这时候该怎么办呢?从生活点滴做起,避免足跟痛 。一、尽量避免穿过软的薄底布鞋。很多人为了避免足跟痛,特意换成了软底鞋,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软底鞋让足跟更多的接触地面,反复刺激导致足跟部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复发作,足跟痛难以治愈。来吧,首先换双硬底鞋吧!二、在足跟部应用中空的跟痛垫来空置骨刺部位,以减轻局部摩擦、损伤。最简单的办法,是找一双稍厚的鞋垫,把足跟痛对应的地方凿空,让疼痛部位不再接触鞋底,避免反复刺激。 三、经常做脚底蹬踏动作,增强跖腱膜的张力,加强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炎症。足跟痛的部位是足底筋膜的附着部位,可以理解为筋与骨的交界点。随着年龄增长,骨和筋都出现了老化的迹象,就像脸上出现皱纹一样,在足底骨和筋的交接点也出现了衰老的痕迹。通过锻炼来挽救它吧!每天晨起用手来脚趾来抻抻足底的筋。 四、温水泡脚。改善足的血运对改善足跟痛也有一定好处,但是时间一定要超过15分。 五、当有持续性疼痛时,应该口服一些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也可以局部用膏药或注射消炎止痛针进行短期治疗,同时注意全身身体状况,是否有骨质疏松、骨质增生,代谢性疾病往往会出现足的症状。 对于顽固性足跟痛,又没有时间天天去打理它,或者经过保守治疗无效,可行微创手术治疗,手术切口不到一厘米,效果较好,并且手术风险很小。不过,手术的条件是你必须进行6个月保守治疗无效。(摘自杨成刚大夫)
怎样爱护你的膝关节?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它仅仅靠一个狭小的接触面支撑着我们整个身体的重量。研究表明,平躺时膝盖的负重几乎是零,站起来和平地走路时负重是体重的1~2倍,上下坡或上下楼梯时是3~4倍,跑步是4倍,蹲和跪是8倍。举例来说,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每上一级楼梯,膝盖就要承受240公斤的重量,蹲跪时则要承受480公斤的重量。因此,我们的膝关节常常不堪重负,出现各种毛病或疼痛。数据显示,我国约有1.2亿人患有骨关节炎,几乎每10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三科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陈卫衡告诉《生命时报》记者,骨关节炎主要分为膝关节炎和髋关节炎,但临床经验表明,膝关节炎占大多数。目前我国50岁以上的人群中,一半人有此困扰,60岁后患病率达60%,到了70岁,几乎每个老年人都会患上此病。饮食篇控制饭量。肥胖是膝关节的大敌,要想保护好膝关节,就要维持正常体重,避免因肥胖增加膝关节的负担。因此,日常生活中建议低油、低脂、低热量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并控制好主食的摄入量。近日,英国《每日邮报》盘点出减肥功效最好的9种天然食物,它们是苹果、红辣椒、海藻、绿茶、鸡蛋、柠檬、水、大蒜、肉桂,可以适量多吃。多吃含钙多的食物。补钙可以有效地保护膝关节,应以食补为基础,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奶制品(如鲜奶、酸奶、奶酪)、豆制品(如豆浆、豆粉、豆腐、腐竹等)、蔬菜(如胡萝卜、小白菜、小油菜)及紫菜、海带、虾、鱼等海产品,同时多晒太阳以促进钙吸收。运动篇运动量力而行。很多膝关节损伤是因运动不当造成的。比如,平时很少运动的人突然参与剧烈运动,这对膝关节的损伤非常大。平时运动少,腿部肌肉力量弱,膝关节本身就很脆弱,再加之运动对其造成猛烈的冲击,容易导致关节受损。因此,要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运动,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长期坚持。游泳、脚踏车保护膝盖。美国运动医学专家建议,快走、慢走、朝前走、倒退走交替进行,和室内脚踏车、游泳、高抬腿等运动的多元组合,是保护膝盖最好的运动方式,它们对膝盖的损伤最小。而登山、跳绳、爬楼梯、下蹲、跑步,尤其是下山和下楼梯时,膝关节承受的压力最大,肥胖者应减少这些令膝关节受压的运动,可以改为游泳、骑单车来减肥,同时注意训练大腿力量,以分担膝关节的压力。需要提醒的是,运动时如果感到不适,应量力而为,立即休息,避免过度使用膝关节。每天抬腿能护膝。平时可以多做抬腿的动作,来增强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和大腿后侧的股二头肌的力量,从而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减缓关节的磨损。抬腿训练简单易操作,当你端坐在一个椅子上,一条腿自然着地,另一条腿缓缓抬起,与身体形成90度直角,在空中持续1分钟,然后自然着地,换另一条腿抬起,上班时也可以尝试这个动作,可以很好地锻炼股四头肌,保持膝关节弹性,促进新陈代谢,有效保护膝关节。起居篇减少蹲和跪。从临床观察来看,膝关节疾病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女性一生中下蹲的次数更多,而蹲和跪对膝关节的损伤都比较大。因此,要少做长期蹲跪的动作,别蹲着做家务或跪着擦地板,喜欢打太极拳的老人,也不要勉强蹲得太低,站着打高位太极就好。在站起和坐下时,注意先让膝关节轻微适当的反复弯曲几下,然后站起或坐下,有利于保护膝关节。备一副护膝。关节受凉、受冻会诱发关节炎症,所以要注意保暖,避免过于潮湿的环境。戴一个保暖型护膝,是老人保护膝关节的一个简便有效的措施。需要提醒的是,可以帮助腿部用力的运动护膝,最好只在运动时佩戴,平时不要戴,以免膝关节对它产生依赖,变得越来越脆弱。鞋底别太薄。运动时最好穿舒适、有弹力的运动鞋,以减少膝关节压力。日常生活中,鞋跟以2~3厘米为宜,鞋底不宜太薄,否则会给膝盖带来不利影响。推拿篇记住三个“护膝穴”。用科学的方法给膝关节进行推拿按摩,也是保养膝盖的好方法。按摩腿部穴位以膝关节外侧的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横指)、内侧的血海(下肢绷紧,膝关节上侧肌肉最高处,内为血海)、后侧的委中(膝盖后侧腘窝正中)为主,每个穴位按1分钟,三个穴位轮流按3遍,以微微酸胀为宜。点揉痛点。如膝关节周围有压痛点,可用拇指、食指在压痛点按揉,如膝关节内外侧、髌骨下及膝后腘窝等。每个痛点均由轻至重,再从重至轻揉约1分钟,可促进痛点炎症吸收,松解粘连。捏股四头肌。以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拿捏股四头肌(即大腿前面丰厚的肌肉)约3分钟,以微微酸胀为度。训练篇1.锻炼四头肌即大腿前面的那些肌肉 坐在床上或地板上,膝盖向前伸直,在膝盖凹陷处的下方垫一个毛巾卷,紧缩膝盖至少30秒然后放松,重复25次为一组,一天两三次即可。2.锻炼腿后腱即大腿后面的肌腱 在床上,腹部朝下趴平,下巴接触到床面。在脚踝处挂一个0.5~1公斤左右的沙袋,弯曲膝盖,缓慢将小腿抬离床面,再缓慢降下,尚未触及床面时再停一停。重复5~10遍为一组,每天两三次。3.锻炼小腿肌肉 坐在沙发或者凳子上,脚踝处悬挂一个1公斤左右的沙袋,小腿向上伸直悬空,缓缓放下。每日重复200~300次左右。4.抻脚面 可以坐在椅子上把腿伸直,在直位的情况下向上抬脚,一次做15~20个为一组,持续做3组,每天做两三次,对增加肌力、稳定关节有好处。5.按摩双腿 用双手拇指分别在双侧腿部按压环跳、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等穴位。还可以正坐,一腿弯曲成90度,置于另一大腿上,一手握住足踝上方,另一手握住脚趾部做旋转运动30次;随后用一手小鱼际紧贴足心,做快速摩擦,生热为好;或用一大拇指按揉脚心涌泉穴30次,以酸胀为好,两足交替进行。 6.练“燕飞” 俯卧在床垫上,慢慢抬起头部,尽量后仰,双腿并拢,双脚向后上抬起,形似飞燕。老年人可先完成头部动作,再抬腿,逐步达到10个为一组,每天3组即可。
痛风患者常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关节红肿热痛,俗称“痛起来发疯”。痛风患者除了口服药物(苯溴马隆、别嘌醇),饮食生活是有效防止高尿酸血症的重要措施。1、限制嘌呤饮食,低能量、低脂、低蛋白饮食,避免一次进食大量肉食,避免暴饮暴食。2、应该多吃碱性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牛奶、坚果等。3、每天最少饮水2000ml,助尿酸排泄。4、避免饮酒及酒精饮料。5、少吃刺激性调味品。6、合理体育锻炼、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 常见食物嘌呤含量嘌呤含量(mg/100g) 例 如高(150-1000)动物内脏、凤尾鱼、沙丁鱼、肉汤、啤酒较高(75-150)大比目鱼、小虾、鳝鱼、鲤鱼、鹅、鸽、鸭、猪、兔较少(<75)青鱼、龙虾、蟹、牛肉、羊肉、面包、麦片、芦笋、四季豆、青豆、豌豆、菠菜、蘑菇、菜豆很少奶类、蛋类、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