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发病率高,危害大,是一种慢性终生性疾病,需要长期用药,即使是血糖控制良好,也需要定期去门诊复诊,下面提供几个技巧供各位就诊患者参考:1最好选定1~2位医生,定期找他看,时间长了,熟悉病情,不仅仅效果更好,还节省了双方的时间。2如何选医生?医院内的专家医生对住院的疑难病、危重病人更加重视,病房工作繁琐量大,因此非常忙碌。糖尿病属于常见病、多发病,找固定在门诊的专科医生,相对时间充裕,有更多的时间沟通。3就诊时间:最好是上午10点钟前,过晚检测结果有影响;要空腹就诊,若口渴可以喝点白开水;若口服降压药物的话,照常服用,不要停药,对检查结果没有影响,停药会导致血压增高,有一定风险。4很多患者有血糖仪在家测血糖,只要测了,就记录在血糖监测本上,写好具体时间和血糖数值,如有特殊,做好标记,就诊前带好,大夫一看,马上就了解了近期血糖情况,便于分析病情,省去大量时间,同时也节约您的费用。5糖尿病可以合并各种疾病,用药需要非常谨慎,就诊前最好带上既往住院病历复印件、各种检查结果,医生对你了解得越多越全面,越有利于您的病情。6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越来越多,胰岛素种类、品牌繁多,即使是同一品牌的胰岛素,错一个字就是两种不同的药物,笔者多次遇到老年患者,眼神不好,买错了胰岛素,导致低血糖昏迷。因此,就诊前最好带上既往病历或者药盒,确认无误才安全保险。7预约挂号。这是新的挂号方式,足不出户,只要登录人民医院公众号即可进行,省去了奔波、等候之苦。目前,也有些地区的患者可以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在社区预约,然后拿着预约单,直接到医院就诊、检查,不用再排队挂号。8人们常说:“如果没有并发症,糖尿病算不上一种病”,可见并发症的“杀伤力”,因此必须严密留意。无症状病人一年至少做一次心电图、蛋白尿、眼底、肝肾功能,血管超声,末梢神经等检查,有症状者则半年就得做一次。而在新治疗方案开始三个月后,应做一次肝肾功能检查。三个月必须门诊就诊一次,查糖化血红蛋白。9血糖仪要注意准确性,市面上血糖仪品种众多,良莠不齐,血糖结果是否准确很难说,很多血糖仪使用前要求输入条形码和密码校正。血糖仪定期需要校正,最简单的方法是就诊前带上自己家的血糖仪,在医院测一次(医院血糖仪会有专人定期校正,一般都比较准),同时再用自己的测一下,比较一下就知道了。曾经多次遇到患者血糖仪不准的情况,耽误了病情。糖尿病需要耐心细心的呵护,祝您身体健康!
随着大众对健康意识的增强,健康体检越来越普及。许多人会有这样的经历:体检B超发现甲状腺结节,报告上写了一长串,还给了一个“TI-RADS”分类:2类,这代表啥意思呢?是指结节为恶性的吗?一头雾水地看着体检报告单,有点不淡定了。下一步该怎么做呢?今天我们就来解读解读甲状腺超声报告单。所有甲状腺结节,都需要行超声检查,确认结节是否存在,这个是关键的第一步。只是医生体格检查发现的结节,B超没有确认的结节都不能诊断为甲状腺结节。确认结节后,关键的问题是确认结节的良恶性,这是病人最揪心的,也是临床医生最关心的,它直接决定下一步的治疗。甲状腺超声报告里TI-RADS分类能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TI-RADS是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是依靠甲状腺结节的一些超声特征,对其进行恶性风险度的分级,为临床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的一个评估体系。 TI-RADS分类系统里结节的典型良性特征主要是浓缩胶质回声(伴彗星尾伪像的点状强回声)。结节的可疑恶性特征则包括:①垂直位生长(纵横比>1);②极低回声;③微钙化;④单纯实性回声(特别是以低回声为主时);⑤边缘不规则或甲状腺外侵犯。以上每个恶性特征计分1分,良性特征计分-1分,根据结节出现的不同特征的累计分值来判断TI-RADS的类别,一共分为6类结节,其中4类里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3个小类:4A、4B、4C,不同的类别代表着结节不同程度的恶性风险。结节的良恶性与结节的大小、部位、数目无明确关系。TIRADS1类:正常甲状腺,没有结节,或者手术全切的甲状腺复查无异常发现者。不需要处理,每年定期常规体检就可以。TIRADS2类:肯定是良性的结节,如腺瘤和囊性结节。处理主要看结节的大小和位置,一般不超过2cm的2类结节不需要任何处理,每年常规复查甲状腺超声就可以。如果是结节在2cm以上的,或者有引起压迫症状或局部影响美观的,基本上通过超声引导下的微创治疗处理。TIRADS3类:基本良性的结节,如表现复杂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恶性风险<5%。处理方案基本同2类结节。如果是首次发现3类结节的,可以半年左右先复查一次,如果半年的复查没问题的话,接下来每年常规复查就可以。TIRADS4类:可疑恶性的结节。4类结节中4A、4B、4C细分类的区别主要是在于恶性风险的几率,恶性风险5%-85%。不管是4A还是4B,都只是说明一个概率问题,因为超声没办法直接判断良性或恶性,所以只能通过一些超声的特征来说明恶性的风险会更高一些,但对于这个结节来说,其实要么是良性,要么是恶性,所以无论4A、4B还是4C,都有可能是良性也有可能是恶性,所以大家不必太纠结。最主要是碰到4类结节该怎么处理。一般来说,4类结节首先需要做一个穿刺活检,特别是1cm以上的,如果靠近包膜区域的,则建议0.5cm以上的也最好能做个穿刺。当然,如果仅仅0.5cm以下的,即使是4类,也可以先不穿刺,结节比较小,穿刺成功率不高。3-6个月复查后再决定下一步方案。TIRADS5类:基本恶性的结节,85%-100%。尽管是基本恶性,但仍然有一定可能是良性的,其处理方案也是同4类结节,一般都是先穿刺,根据穿刺结果再决定治疗方案。TIRADS6类:已经被穿刺明确是恶性的结节。其处理方案是,首选外科手术治疗;如果是0.5cm以内的恶性结节,也可以选择动态观察,不急于立即手术治疗。总体来说,甲状腺结节良性居多,即便是恶性结节,绝大部分恶性度都非常低,属于全身各器官里恶性度最低的肿瘤之一,素有“懒癌”之称,所以大家不能谈癌色变,在发现甲状腺恶性结节后勿恐慌,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的诊断和治疗,预后相对比较好。
育龄期妇女是甲状腺疾病的高发人群,其中又以妊娠期甲减最为常见。在如今这个生育政策开放的时代,不管是新婚燕尔的小夫妻、还是已经是三口之家的老夫老妻们都在忙着生娃,妊娠期甲减也成了围生育期内分泌门诊的常见病了。 妊娠期甲减用药时首选补充左甲状腺素片,不建议使用干甲状腺素片。甲状腺激素是人体分泌的一种重要生理激素,对智力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也被称为“智力激素”。妊娠甲减患者服用左甲状腺素片只是为了补充身体缺乏的那部分,来确保胎儿正常脑发育所需。因此,只要替代剂量合适,左甲状腺素片对孕妇和胎儿都是安全的,不会有致畸风险和其他严重副作用。该药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评级为A级药物,是药物安全评价体系中的最高级别,与维生素类补充剂相同。且该药不易透过胎盘,患者在妊娠期间可以放心服用,无需停药。
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近年来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痛风典型发作常于深夜因关节痛而惊醒,疼痛进行性加剧,呈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常常使病人无法忍受。痛风首次发作多发生在单个关节,以单侧第一跖趾关节(大脚趾头的第一个关节)最常见,足背、足跟、踝、膝等关节也可发生。受累关节及周围组织红、肿、热、痛和功能受限,常伴有全身不适和发热。不过,临床上,不典型发作的病人占了大多数。患者不能轻易地自我诊断为痛风,随意用药。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治疗的注意事项:1.急性痛风发作时,有条件的患者应立即到医院就诊,而且治疗最好在起病24小时之内开始,治疗越早开始,越有利于病情的改善。2.痛风急性发作时,受累的关节要制动,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受累关节负重。疼痛完全缓解72小时后方可恢复活动。3.局部冰敷或冰袋降温,以减少炎性渗出,缓解红肿和疼痛。冰敷时间每次20分钟,冰袋外面要加布袋。切记此时不可进行按摩和热敷,热敷会扩张血管,加重局部肿胀及疼痛。4.严格低嘌呤饮食。急性发作期避免高嘌呤食物,如海鲜、动物肝脏、鱼、肉汤、鸡汤、蘑菇等。避免饮用可乐、橙汁、苹果汁等含果糖饮料或含糖软饮料。禁酒、禁烟、忌辛辣刺激等。5.多喝水,每日喝水2000ml以上,增加尿酸的排泄。检查尿常规,根据尿PH,决定是否服用碱化尿液的药物。6.急性痛风发作应尽早开始药物治疗,以快速缓解症状,其越早治疗效果越佳。可选用的药物有非甾体消炎药、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药物的选择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根据患者的心血管疾病、胃肠道及肾功能状况而定,使用时需及早、足量、正确使用,症状缓解后减停。7.痛风急性发作一般给予非甾体抗炎药消炎止痛治疗。若无禁忌推荐早期足量使用NSAIDs速效制剂。一般大家耳熟能详的止痛药,如英太青、扶他林、布洛芬、西乐葆等药物均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活动性消化道溃疡/出血,或既往有复发性消化道溃疡/出血病史者为所有NSAIDs使用禁忌证。NSAIDs使用过程中需监测肾功能,严重慢性肾脏病(G4~5期)未透析患者不建议使用。对于严重及顽固性病例,可以联合使用秋水仙碱,但不推荐联合糖皮质激素,其与非甾体类抗炎药合用可增加消化道溃疡、出血的可能性。经常能看到患者乱用止痛药(过量服用、多种成分相似的同时服用、超疗程长期服用),导致消化道大出血、肾功能不全,甚至危及生命。8.秋水仙碱:目前基本不用大剂量冲击的传统用法,而采取安全性更高的小剂量疗法。起始负荷剂量为1.0mg,lh后服用0.5mg,12h后按照0.5mg,1~3次/d。既提高耐受性、减少不良反应,又不影响疗效。秋水仙碱不良反应随剂量增加而增加,常见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反应,症状出现时应立即停药;少数患者可出现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值2倍时须停药;肾脏损害可见血尿、少尿、肾功能异常,肾功能损害患者须酌情减量。秋水仙碱可引起骨髓抑制,使用时注意监测血常规。9.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严重急性痛风发作伴有较重全身症状,秋水仙碱、NSAIDs治疗无效或使用受限的患者以及肾功能不全患者。全身给药时,口服泼尼松0.5mg/kg·d,连续用药5~10d停药,或者0.5mg/kg·d用药2~5d后逐渐减量,总疗程7~10d。不宜口服用药时,可考虑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糖皮质激素应注意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糖尿病、水钠潴留、感染等不良反应,避免使用长效制剂。急性发作仅累及1~2个大关节,全身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考虑关节腔内注射短效糖皮质激素。10. 首次发作的患者,医生指导适合的用药方案后,建议留药备用。因为急性痛风发作的处理争在一个“早”字,越早期用药,关节炎就越容易控制。11. 痛风发作时不要用抗生素:人们通俗的将抗生素称为消炎药。痛风性关节炎不是细菌性炎症,抗生素对缓解痛风无效,且乱用抗生素,可能会加重肝肾负担。12.痛风发作时,第一步是止痛,待疼痛缓解后更重要的是后续降尿酸治疗。很多痛风患者只重视痛风急性发作期的止痛治疗,而忽略间歇期的降尿酸及并发症的预防,导致痛风反复发作,进入痛风慢性关节炎期,出现痛风石和痛风性肾病,只有做好痛风的规范治疗,使尿酸满意达标,才能真正实现控制好痛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疫情之下,许多糖友不到万不得已不愿去医院,到医院复诊也是“走走过场”:手机挂号、签到取号、电脑开方、网上付费、药房取药,顺畅的流程堪比美团点餐,甚至有的糖友直接叫家人代办,全程跟医生无接触,“零”交流,来趟医院,感觉和去超市购买生活用品没啥两样。糖友的复诊真的可以这样简便快捷吗? 糖友的复诊绝不是挂号开药那么简单,每一位糖友都要珍惜每一次复诊的机会。每次复诊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也可以把想要问医生的问题都整理好写在本子上,不要嫌麻烦,因为这样既能说到点子上,又能节约时间。 复诊可以帮助糖友检验疾病控制的好坏,复诊时不要只是听医生说,还应该主动向医生叙述自己的病情变化。健康是自己的,千万不要医生不问,您也不说,这样受伤的是您自己。 正规的糖尿病复诊也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常见病,也是需要终身治疗的疾病,其最大的危害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病、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糖尿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第三大杀手。糖尿病一旦确诊,应及时进行并发症筛查,对已有并发症患者也应定期进行并发症复查,及时动态了解并发症进展情况,为进一步科学、合理、有效的治疗提供依据,这就需要我们合理的安排复诊。 简单来说,做到以下这些方面:1、每周应检查空腹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血压各一次,每月应来医院复诊一次,并带好病历本、出院小结、相关化验结果、检查资料及药盒。2、初次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患者应在初次治疗2周左右来医院复查血糖及相关异常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住院患者应出院后一周来院复诊。3、血糖控制不平稳的患者每3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满意控制的可以半年复查一次。4、每半年至1年复查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肾功能。如短时间内出现异常改变时,或正在积极治疗的糖尿病肾病需每1-3月复查。5、每半年进行神经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复查,足部并发症筛查、评估。6、确诊之初需要做一次眼底检查,以后至少每年做一次,如已经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3-6个月眼科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或者威胁视力时应增加检查频次。7、3-6月查一次肝肾功能、血脂,如果已经出现指标异常,正在药物治疗中,应增加复查频率或遵医嘱。8、糖尿病是个终身疾病,最好能有您自己熟悉的医生,了解您的病情,帮您制定复诊计划。当然,如遇特殊不适,也请您及时就医。亲爱的糖友,疫情终会过去,生活还将继续,让我们在抗糖路上携手同行,远离并发症,一起享受美好生活!
左甲状腺素钠片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替代治疗中最为常见的药物。很多甲减患者需要口服左甲状腺素(目前常见的商品名为:优甲乐、雷替斯等)治疗,甚至需要终身服药,但在开始接受此类药物治疗时,很多人都会问一个问题:左甲状腺素是“激素”吗?其实,病人的这个问题,还不太好一句话说清楚。因为患者心里理解的“激素”和医生专业角度所说的“激素”不是一个概念。就像糖尿病患者问胰岛素是不是“激素”一样。直接回答是或不是都不妥的。从医学专业角度来说,激素是人体内分泌组织或腺体分泌的、并广泛存在体内的一大类物质,已知的人体激素种类就有近300种,甲状腺素和大家所熟知的生长激素、雄激素、雌激素等都属于激素的一种类型,是机体正常代谢必不可少的。左甲状腺素和化验检查甲状腺功能查的甲状腺激素几乎一样,所以本质来说是激素。其实患者心目中的“激素”一般指糖皮质激素(也是人体内存在的激素之一)。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中有很多疾病在治疗时需要使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疗效也很显著。常见的有地塞米松、泼尼松、甲泼尼龙及氢化可的松等。糖皮质激素如果使用不当会导致一定副作用,如果长期、大量使用,会导致体重增加、血压升高、消化性溃疡、青光眼、糖尿病、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抵抗力下降等。所以应该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不能随意加量或减量,也不能随意停用,更忌自己购买并随意使用。 左甲状腺素(如优甲乐、雷替斯、加衡等)这类药物和患者心目中的“激素”完全不是一回事。左甲状腺素和胰岛素一样,是内分泌科常见的药物。临床使用非常普遍,不存在依赖性和成瘾性。左甲状腺素这类药物只要合理使用,是非常安全的,包括孕期、哺乳期及备孕期都可以使用,关键是需要在内分泌专科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现在好多人体检后发现自己的甲状腺功能正常,单纯甲状腺抗体高,不知如何是好? 1.甲状腺抗体包括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甲状腺受体抗体。这三个抗体的临床意义不同,第一,第二个抗体高,容易患甲状腺功能减退,第三个抗体高,容易患甲状腺功能亢进。 2.甲状腺抗体属于体内的一种自身抗体,与遗传关系大,一般没有药物可以干预。有报道,硒酵母可以降低甲状腺抗体,但是目前没有大规模的临床数据支持,由于硒酵母副作用小,可以尝试使用。 3.改善生活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甲状腺抗体水平,这是非常明确的。比如,避免过量食用海鲜,避免经常熬夜,避免劳累,避免压力过大,避免情绪波动,避免经常生气发脾气。 4.如果正处于青春期,怀孕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波动大,甲状腺抗体水平也会跟着波动,及时检查甲功等指标是很重要的 5.甲状腺疾病与遗传有关,如果抗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即使注意了以上几个方面,也容易出现甲功异常,需要定期复查甲功。但遗传不是100%,即便有遗传因素存在,注意后天的生活方式改变还是可以减少发病的。
1.注意饮食。甲减患者要求饮食适当清淡,如果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建议适当减少海产品的摄入,尤其是海带紫菜。如果抗体是正常的,可以适当吃点海产品。平常吃加碘盐,不建议吃无碘盐。在备孕期,妊娠期,哺乳期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 2.正确服药。甲减患者一般都会服用左甲状腺素片,正确的服用方法是早餐前半小时,最佳的服药时间,为早餐前一小时空腹服用。如果早餐吃牛奶,豆浆必须间隔一小时,如果同时服用钙片需要间隔四小时。 3.长期服药。甲减患者自身甲状腺功能低下,不能产生足够的甲状腺激素,所以必须从体外补充,需要长期替代,不能随意的减量或者停药。 4.定期检查。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受影响因素很多,如天气、环境、劳累、情绪波动等因素影响。所以我们要求在甲减指标波动期,一个月复查甲功,根据结果调整用药,如果在甲减稳定期,也需要2到3个月复查甲功,及时调整方案 5.特殊情况。甲减患者,只要坚持正确服药,定期复查甲功,控制正常,不会影响生长发育,工作,学习和结婚生育。但是在青春发育期,备孕期,妊娠期,哺乳期和更年期前后,甲状腺激素会有比较大的波动,需加强监测甲功,及时调整药物
妊娠哺乳相关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疾病,常在第一次妊娠的晚期或者产后早期出现的腰背部或髋部的疼痛和骨折,以椎骨骨折常见,表现为身高变矮。但是病因并不清楚,可能与孕妇的低体重、吸烟和既往骨折史有一定的关系。 由于在妊娠期不便行侵入性检查或放射性检查,导致目前对该病知之甚少,鉴于缺乏妊娠前及妊娠期骨密度方面的数据,对于妊娠后期或分娩后发生的低骨量及骨质疏松的原因,难以确定到底是由此前骨脆性增加导致骨结构破坏所致,还是妊娠本身导致了骨质丢失? 妊娠哺乳相关的骨质疏松目前无特别的治疗办法,一般会在产后,尤其是停止哺乳后,骨密度得到缓慢改善。但是还是有几点可以引起重视:第一要避免过重负荷造成骨折,特别是在分娩时。第二产后最好避免哺乳,以减少母体钙的丢失。 总的来说,妊娠哺乳期骨质疏松预后良好,症状在分娩后能改善,若再次妊娠,大多数患者不会再次发病,即使发病症状也比较轻微。
有研究表明,35%-60%的妊娠糖尿病女性在产后10-20年发展成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女性比妊娠期血糖正常的女性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高达七倍,所以妊娠糖尿病产后6-8周必须行75克口服葡量检查,了解产后的血糖状态,此后每1-3年筛查一次。 目前大多数妊娠糖尿病的女性并未按要求在产后6到8周来医院筛查2型糖尿病,这一现状令人担忧,筛查不到位,会导致2型糖尿病的确诊延迟,大大增加糖尿病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危害母体健康。 如果产后口服葡萄糖耐量筛查结果正常,需根据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的高危因素,确定下一步的复查。如果有高危因素,每一年复查一次,如果没有高危因素,每三年复查一次。 如果口服葡萄糖耐量筛查结果为糖尿病前期,每三个月复诊一次。 如果葡萄糖耐量结果确认糖尿病,需要去内分泌科行规范的降糖治疗,争取血糖早日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