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父母来说,家里有一个抽动障碍的孩子,往往会非常的紧张、担心和焦虑,在临床工作中,也常看到这样的家长,因为孩子有抽动症状,家长经常暗自落泪,痛苦万分,整日睡不好觉,除了白天关注孩子外,晚上也要盯着孩子看,是否又有抽动了?家长很辛苦,但是付出并不能得不到回报,往往还会适得其反,会加重孩子的病情,使孩子上不了学,或不敢上学,害怕上学。 其实抽动并不等于抽风,不会损害大脑,损害神经,孩子的智力大部分是正常的,生病不会造成智力的倒退,如果抽动幅度不大,没有发声抽动,可以上学,正常参加体育活动,上体育课。但是注意不要让孩子过度紧张,过度劳累,过度兴奋,不要参加带有竞赛性质的各类比赛,家长不要有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值,比如整天逼着孩子学习,上各种课外班,使得孩子没有更多的休息时间,自由的时间,娱乐的时间,这样会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精神高度紧张,身体更加疲惫,使得孩子病情不断加重,影响学习,家长更加逼迫孩子学习,进入恶性循环状态,最终因为病情加重,不得已而休学了。在治疗过程中,如果病情反复,症状比较明显,发声比较重,可以休息几天,恢复以后再去上学。 本文系陆小彦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问题一:门诊治疗应该注意那些问题 癫痫是慢性疾病,药物治疗为主。通过门诊详细的问诊及长期的随访,癫痫的诊断要做综合诊断。所谓综合诊断是指不仅局限于发作类型,综合征,病因及脑电图等,还要包括发作频率,发作出现时间,诱因,对药物的反应,有无精神、运动、行为上的问题等综合认识。药物治疗既要癫痫,也要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问题二:复诊时要注意的什么问题 无发作的患者:确认其确实无发作,身体一般情况,服药状况,日常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仍有发作的患者应记录发作出现的时间、发作的频率、发作持续的时间、发作前有无异常、发作的表现、有无诱因等。 问题三:对于有一段时间没有发作而又复发的患者应注意的问题 此类患者应排除以下两种原因导致的发作增多:第一、没有正确的服药。第二、有特殊的诱因如发烧、呕吐、腹泻、睡眠不足等特殊情况。若无上述两种情况,应仔细询问患儿的发作与之前有无变化,同时检查药物血液浓度与脑电图,进一步调整治疗。问题四:如何进行抗癫痫药物的调整 每一个癫痫患儿均不同,要做到个体化治疗。最佳处方是价格经济、控制发作、副作用最少。但是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所以根据发作形式、综合征、病因选药非常重要,通常从一种药物,从较小的剂量开始。问题五:抗癫痫药物要一直服用下去吗 不需要,对于控制良好的患者,若两年没有发作,且脑电图正常,可逐渐停药。 癫痫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医生和家长联合起来,共同面对它,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本文系季涛云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患者:我的女儿4岁多,9月份时感冒咳嗽,输液5天输的是克林霉素和喜炎平,期间我和她爸吵架一次,之后近两个月来,睡觉出现手脚抖动现象,刚入睡时手指抖动3、4下,如弹琴状,脚指也抖动,胳膊腿弹跳几下,之后熟睡。下半夜,胳膊腿弹跳抖动频繁,几乎每分钟一次,有时全身哆嗦一下。[不多]她自己也烦,来回翻身。有时嘴里有呱唧声,我摸她的手腕和大腿根,感觉筋在弹跳很有力量。有时她揉自己的鼻子我 发现她的鼻子在抽动,我天天睡在她的身边,看到她挣扎,我的心好比扎了一把利剑,心儿欲碎,每天晚上期待,每天晚上破碎.白天情况良好,没有影响日常生活。有时我把她拦在身上,觉着她的大腿肌肉腿弹一下,[很少]他自己无感觉。 开始在当地医院做清醒睡眠脑电图,无异常。一个月后,在齐鲁齐鲁儿童医院做24小时脑电图无异常。情况无改变,一个月后,又在泰安中心医院做清醒脑电图,发现有少量尖波。做核磁共振无异常。非常着急接着到齐鲁医院,做清醒睡眠脑电图无异常。把在泰安中心医院清醒脑电图,拿到齐鲁儿童医院看,说小孩这样是正常的。查微量元素钙正常,铅76,血生化,血碱性磷酸酶250,其余全在正常范围,是肌肉注射d36天服用迪巧钙很多天,症状无改变。 近几个月来。孩子到底怎么了?女儿到底什么病,怎么治疗还需做那些检查?北大妇产儿童医院小儿神经内科刘晓燕:根据家长描述的症状,孩子睡眠中的表现称为睡眠肌阵挛,这是一种睡眠期的正常生理现象,每个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希望家长不要为此焦虑,并尽量不要与孩子同床睡眠,以免过度关注这件事情。患者:孩子每天睡觉抖动频繁4个月,有没有减轻办法?北大妇产儿童医院小儿神经内科刘晓燕:你们总是看着孩子睡的不安稳,但其实只要孩子没醒,就是睡的很好,不需要处理。只希望你们也好好睡觉,不要为此每天熬夜和焦虑。
ADHD与正常活泼儿童的区别ADHD患儿存在注意力缺陷、冲动、多动,学习和人际交往受到了严重阻碍。但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有些儿童的好动是属于贪玩或者缺乏学习兴趣,而非ADHD。孩子的好动与ADHD区别在于以下几点:1、 有无场合性和时间性:ADHD孩子的多动和冲动是不分场合的,比如大家非常安静地在教室里上课,他会突然的出怪声,这就属于ADHD。好动儿童在严肃的、陌生的环境中,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这个要区分开。2、 有无目的性:ADHD孩子的多动是无目的的、杂乱的,他们往往意志力薄弱,做事有始无终,常常一件事情没有做完又去换另一件事情。而好动儿童具有较强的意志力,他们的活动常具有一定的目的,并有计划及安排。3、 有无真正的兴趣爱好:ADHD孩子没有真正的兴趣爱好,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好动儿童对于感兴趣的事情能全神贯注,并且还讨厌别人的干涉和影响。4、 是否可被理解:ADHD孩子的多动和冲动往往没有原因,常常使人难以理解。而好动儿童即使特别淘气,他的好动也往往事出有因,能为人们所理解。5、 与伙伴的关系:ADHD的孩子往往伙伴关系不好,常常说“他们不和我玩”。而好动儿童的伙伴关系一般较好。但如果一个孩子在课堂上难以安坐,经常插话,难以听从命令,别人和他讲话时,经常心不在焉,经常出现冒险行动而不顾后果等行为时,应警惕是否是ADHD。这时应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1、饮食:没有特殊要求,应与正常孩子要求一样,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都要兼顾,不能偏食。避免暴饮暴食,增加胃和脑部的负担,诱发惊厥。2、睡眠:不看恐惧、惊吓的电影,避免睡眠不足和情绪激动。3、运动:发作已被控制或发作频率很少的孩子,可以参加一般的正常活动,包括上操、上体育课等,但应避免过度劳累,禁止游泳、攀高、骑车等危险活动。4、让孩子与正常同龄儿一起学习、生活。家长最好能与老师进行详细的沟通、交流,让老师和学校有关领导能正确认识孩子的病情,使大家消除顾虑,帮助孩子建立一个坦诚开放、互敬互助的学习环境。5、家长应正确认识孩子的病情,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努力创造好良好的家庭氛围。孩子要受到一些特殊的保护和照顾,但不能过分溺爱。6、坚持按时服药:家长应配合医生一起告知孩子按时服药的重要性,并注意督促、看服到口。在服药期间应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本文系陈波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什么是儿童遗尿症?儿童遗尿症是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排尿,夜间常尿湿自己的床铺,白天有时也有尿显裤子的现象。遗尿症在儿童期较常见,据统计4岁半时有尿床现象者占儿童的10-20%,9岁时约占5%,15岁仍尿床者只占2%,本病多见于男孩,男孩与女孩的比例约2:1。6-7岁的孩子发病率最高,遗尿症的患儿多数能在发病数年后自愈,女孩自愈率更高,但也有部分患儿如未经治疗症状会持续到成年以后。引起儿童遗尿的原因有哪些?遗尿的确切原因目前仍不完全清楚,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1.遗传因素:30%遗尿孩子的爸爸和20%遗尿孩子的妈妈在小时候也曾有遗尿病,反过来讲,爸妈均有遗尿史者他们儿子有40%会遗尿,他们的女儿有25%也患此病,另外在双胞胎、单卵双胎兄弟同时遗尿的要比双卵双胎高出2倍,可见遗尿有遗传倾向。2.睡眠过深:这是个较常见的因素,这类小儿常常在睡前玩的较疲乏,睡得很深不易唤醒,也多在梦境中尿床,若睡前饮水较多,则更易发生尿床。3.膀胱功能成熟延迟:有些患遗尿症的小儿的膀胱较正常孩子小,这些孩子平时排尿次数相对较多,但尿量不多,这是由于膀胱内的尿液没有多少,它就收缩排尿了。4.精神紧张:据临床统计家庭不和、父母离异、失去双亲、惨遭虐待和升学考试前的孩子发生尿床的机会明显增多,但这种遗尿常是暂时的,过段时间精神缓和及情绪稳定后会逐渐消失。5.疾病的因素:由器质性疾病引起遗尿的情况并不多见,泌尿系感染畸形、脊柱裂、脑脊膜膨出等均可引起遗尿,另外无症状性细菌尿和高钙尿也会引起遗尿,应引起人们的注意。6.遗尿与睡眠的关系:近年来对遗尿症患儿作睡眠脑电图检查和多导生理仪描记,发现尿床都发生在睡眠的前三分之一阶段,当时正处于非眼快动睡眠的3-4期的深睡之中。遗尿可有系列的过程,其开始是躯体不安宁,肌张力增加,心搏加速,呼吸急促,皮肤电阻降低,这是一组觉醒征兆。与此相应在脑电图上出现高波幅的δ波发放,大约过了几秒钟或几分钟,孩子便在深睡之中尿床了,因此很难将遗尿的孩子唤醒,有时往往是大人把尿湿了床的儿童抱起来,换上干衣裤和裤单,他仍然不醒,等到次晨醒来儿童对尿床经过完全无记忆。因为尿床的人常在“湿梦”之中,如在梦中掉到了河里而醒来,以致人们长期以为尿床是在做梦时发生的,其实尿床当时并不在梦中,多数遗尿症孩子在发生尿床之前,尚未出现过眼快动睡眠,而大多数是在尿床之后2小时才出现第一阵眼快动睡眠,正常人每晚有眼快动睡眠,4-6阵,而遗尿症患儿在尿床的当晚只有眼快动睡眠2-3阵。因此有人推想尿床代替了有梦的眼快动睡眠,实验研究证明尿床在前,做梦在后,衣服被单潮湿的感觉被编入了尿床者的梦境,这就是“湿梦”,衣裤和被单被及时换干了的儿童不做“湿梦”。许多人梦见过尿急找厕所找不到,即做了“找厕所的梦”,在焦急中醒来可能裤子与被单被尿湿了些,但大部分尿还在膀胱里没有解出来,这是由于膀胱充盈的信号被编入了梦境,是正常人的梦遗尿症,患儿通常是不做这种梦的。一般遗尿症有几类?临床上遗尿症一般分为两大类,即①原发性遗尿:是指出生后一直尿床者;②继发性遗尿:指患儿在5岁以内,曾有一段时间(约3~6个月)不尿床,尔后再发生遗尿者。与睡眠障碍有关的遗尿绝大多数是属原发性遗尿症遗尿症多发生于~岁儿童男孩较多见,通常可自愈,随年龄增大后遗尿消失大多数在8岁以后就停止尿床。怎样才可诊断为儿童遗尿症?必须符合以下3项才能诊断儿童遗尿症:①5岁或5岁以上(或智龄4岁以上)有反复不自主排尿(日间或夜间);②遗尿严重程度:5~6岁儿童每月至少有2次遗尿,6岁以上儿童每月至少有1次遗尿:③不是由于神经系统损害、癫痫、躯体疾病或药物所引起遗尿。因此通常建议需要神经科医师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后才能诊断遗尿症。儿童遗尿症有哪些治疗方法?①调整饮食:每天下午4点以后少饮水,晚饭最好少吃流质,宜偏咸偏干些,临睡前不要喝水(夏天除外),也不宜吃西瓜、桔子、生梨等水果及牛奶以减少夜里膀胱的贮尿量。②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应该使孩子的生活饮食起居有规律,应避免孩子过度疲劳及精神紧张,最好能坚持睡午觉,以免夜间睡得太熟,不易被大人唤醒起床小便。③睡前不宜过分兴奋:应养成孩子按时睡眠的习惯,睡前家长不可逗孩子,不可让孩子兴奋,不可让孩子剧烈活动,不可看惊险紧张的影视片,以免使孩子过度兴奋。④临上床前把小便排干净:要养成孩子每天睡前把小便排干净彻底的习惯,以使膀胱里的尿液排空,有条件的家庭应尽可能在临睡之前给孩子洗澡使其能舒适入睡,这样可减少尿床的机会。⑤及时更换尿湿的被褥衣裤:孩子睡觉的被褥要干净暖和,尿湿之后应及时更换,不要让孩子睡在潮湿的被褥里,这样会使孩子更易尿床。⑥给孩子更多的安慰及鼓励:必须指出遗尿可使患儿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如果家长不顾及患儿的自尊心,采用打骂、威胁、惩罚的手段,会使患儿更加委屈和忧郁,加重心理负担症状,不但不会减轻反会加重遗尿现象,我们认为对待遗尿症的患,只能在安慰及鼓励的情况下进行治疗,这点甚为重要,是治疗成败的先决条件。⑦行为疗法A. 设置日程表:从治疗第一天起,就要求家长为患儿设置日程表,以便每天进行记录(可使用日历),当尿床时努力寻找可能导致尿床的因素并记录在日程表上,如未按时睡眠、睡前过于兴奋、白天过于激动、傍晚液体摄入量太多等,当患儿无尿床时便把颗星画在日程表上并予口头表扬或物质奖励,每周与医师会晤一次。B. 建立条件反射:从治疗开始起,就要求家长每天在患儿夜晚经常发生尿床的时间前,提前半至小时用闹钟将患儿及时唤醒,起床排尿,使唤醒患儿的铃声与膀胱充盈的刺激同时呈现,经过段时间的训练后,条件反射建立,患儿就能够被膀胱充盈的刺激唤醒,达到自行控制排尿的目的。此外,要鼓励患儿自己去厕所小便,目的在于使患儿在比较清醒的情况下把尿排泄干净。C. 膀胱功能锻炼:督促患儿白天多饮水,尽量延长两次排尿的间隔时间,促使尿量增多,使膀胱容量逐渐增大,鼓励患儿在排尿中间,中断排尿,数1至10,然后再把尿排尽,以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⑧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三环类抗抑郁剂、甲氯酚脂、抗胆碱能药物等。儿童遗尿症能治好吗?功能性遗尿症患儿的预后一般较好,遗尿症好转的过程表现为遗尿的次数逐渐减少,直到最后完全消失,极少有突然痊愈者。有品质性疾病的遗尿症儿童,主要需要治疗原发疾病,当这些疾病治愈后才可能遗尿消失。
高热惊厥是小儿最常见的惊厥之一。有些家长看到孩子抽搐会特别紧张,有些经常喜欢问百度的家长则可能会按百度的经验而忽视了孩子的病情。所以中午有空,给大家讨论一下这个常见病。因为婴幼儿脑发育不成熟,神经细胞的结构简单,皮层分化不全,神经元的树突发育不完善,以及一些脑的化学成分与成熟的脑组织不同,都可能造成惊厥的阈值降低,引起惊厥。高热惊厥的高发年龄是6月到3岁 。低于6个月的小儿很少会发生高热惊厥,所以越小的婴儿出现发热抽搐首要排除颅内感染。 热性惊厥的诊断要有以下几点,年龄符合,在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传染病的初期,当体温在38度以上时突然出现惊厥,且要排除颅内感染或其他病因。(包括先天性脑病,变性病,脑血管病),既往也没有无热惊厥史,才可诊断。 有些高热惊厥好和癫痫之间存在遗传上的联系。有些预后非常不好的癫痫,如Dravet综合征早期也是热性惊厥的表现。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不能掉以轻心。 高热惊厥的预防包括两方面:第一患过高热惊厥的患儿,应当锻炼身体,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尽量减少或避免在婴幼儿期急性发热性疾病。第二如果反复出现高热惊厥,可预防性使用抗惊厥药物如安定。 总之,只有了解了这些知识才能更好的照顾好你的孩子。希望对你有帮助! 本文系杨赛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由 Itard(1825) 首先描述,随后由 Gilles de la Tourette(1885)首次报道,多在青少年时期起病,以运动抽动(motor tics)和(或)发声抽动(vocal tics)为特征的神经精神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类疾病,与儿童多动症常伴发,其共患病发生率有报道在50%以上。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自主、反复、快速、无目的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可伴有诸多行为问题,如咬指甲,挖鼻孔,多动等。起病年龄为 2~21 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 3~5 : 1,多见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以 5~10 岁最为多见。患者的病情通常在 10~12 岁最严重。抽动症状通常从面部开始,逐渐发展到头、颈、肩部肌肉,而后波及躯干及上、下肢。抽动表现形式多样化,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抽动的频度和强度在病程中呈现出波动性特征,新的抽动症状可以代替旧的抽动症状,或在原有抽动症状的基础上又出现新的抽动症状,常因紧张,疲劳,情绪波动或身体不适生病等诱因而使抽动症状加重或减轻,也可以暂时或长期自然缓解。大约半数抽动障碍伴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心理行为障碍,如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困难、强迫障碍、睡眠障碍、情绪障碍、自伤行为以及品行障碍等,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学习、社会适应能力、个性及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抽动障碍的临床分型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程长短的不同,抽动障碍 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和Tourette 综合征(TS)三种类型,其患病率分别为 5%~7%、1%~2%和 0.1%~0.5%。短暂性 TD 是 TD 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也是最轻的一型,是指表现有一种或多种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病程在一年之内。慢性 TD 是指仅表现有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二者不兼有,病程在一年以上。TS 又称多发性抽动症(multiple tics),是抽动障碍中病情相对较重的一型,指既表现有运动抽动,也兼有发声抽动,但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不一定同时出现,病程在一年以上。近年来文献报道显示TD的发病率有增多趋势。最近的一项对学龄期儿童的调查显示 18%的儿童患有抽动障碍,其中 3%符合 TS 的诊断标准。抽动障碍的药物治疗 目前认为抽动障碍可能是由于神经递质异常,如多巴胺能神经递质亢进、5-羟色胺(serotonin,5-HT)功能失调,或是由于脑内的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抑制功能降低所致,故治疗抽动障碍的药物通常是作用在脑神经递质使其恢复正常功能。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抗精神病药物、肾上腺受体激动剂、抗癫痫药物等。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α-肾上腺受体激动剂,是可乐定(Clonidine)透皮贴,由于其安全性高,疗效明显,使用方便,已作为治疗儿童青少年中等程度抽动障碍的一线药物。可乐定也常常用于治疗共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的患儿。可乐定可有效地减少抽动症状,对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抽动均有显著的疗效,同时对合并的冲动、多动也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硫必利及一些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如阿立哌唑,利培酮等也广泛用于临床,其疗效显著,治疗效果好,但由于一些不良反应及个体差异,许多家长对服用西药的恐惧也制约了其在临床的使用。抗癫痫药物不作为一线药物推广使用。本文系陆小彦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ADHD患病率高,多数患儿共患其他行为障碍,对患儿学习、生活、家庭、伙伴关系等产生广泛而持久的损害,因此早期诊断、系统规范治疗非常重要。通过多学科、长期、多模式、个体化的综合治疗,缓解和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共患病的发生,改善社会功能,增强自信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疾病知识的教育 所有诊断为ADHD的患儿及家长/监护人都应该接受关于疾病知识的教育。疾病知识的教育包括了解疾病的性质、了解可能造成患儿发病的原因及怎样配合专业的治疗、最大程度地改善患儿的预后等。药物治疗 总体治疗目标 ADHD是一种慢性神经和精神疾病,首先应制定一个长期的治疗计划; 针对每一个体,明确一个恰当的个体化的治疗目标以指导治疗; ③ 临床医生应该推荐恰当的药物和心理行为治疗来改善ADHD患儿的目标预后;若为ADHD患儿选择的治疗方案没有达到治疗目标,临床医生应评价初始诊断是否正确,所用的治疗方法是否恰当,治疗方案的依从性如何,是否有合并疾病等; ④ 临床医生应该对ADHD患儿定期进行有计划的随访,汇总信息直接监控目标预后和不良反应。 药物治疗原则 考虑患儿的既往治疗情况和目前身体状况,确定药物的使用顺序。 根据个体化原则,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达到最佳剂量并维持治疗。 ③ 在治疗过程中,采用恰当的方法对药物的疗效进行评估。 ④ 注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可选择药物 哌甲酯:口服。6岁以上儿童服用。根据疗效持续时间分为速释片和缓释片。速释片起始剂量为每次2.5mg~5mg,每日2~3次,视病情每周增加 5~10mg;缓释片起始剂量为每次18mg,每日1次,晨服,视病情调整剂量。调整剂量过程中,如果患儿对哌甲酯副作用不能耐受或增加剂量后症状没有进一步改善,则以上一剂量为最适治疗剂量。 禁忌证:有明显焦虑、紧张和激越症状的患者;已知对哌甲酯或本品其它成份过敏的患者;青光眼患者;有家族史或诊断有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患者;正在或14天内使用过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治疗的患者。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食欲减退、头晕、头痛、失眠、恶心、易怒等。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心律失常、自杀倾向、血尿、肌痛性痉挛、鼻出血、生长抑制、视觉障碍等。罕见肝损害、心肌梗死、大脑动脉炎、精神异常、恶性综合征(表现为肌紧张、高热、意识障碍、大汗、血压不稳)、白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闭角型青光眼、剥脱性皮炎、多形性红斑等。 托莫西汀:口服。6岁以上儿童服用。体重不足70kg的儿童或青少年,起始剂量一日 0.5 mg/kg,3日后根据效果增加剂量至每日总目标剂量,通常为一日1.2mg/kg,可于早晨1次服用或早晨和傍晚平均分为2次服用,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1.4mg/kg。体重超过70kg的儿童或青少年,起始剂量一日40mg,3日后根据效果增加剂量至每日总目标剂量,通常为一日80mg,可于早晨1次服用或早晨和傍晚平均分为2次服用。在继续使用2~4周后,如仍未达到最佳疗效,每日总剂量最大可以增加到100mg。 禁忌证:闭角型青光眼;正在服用或在前14日内服用过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如苯乙肼、苯环丙胺等)的患者;对本品或其组分过敏者。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食欲减退、口干、恶心、呕吐、腹痛、便秘、消化不良、肠胃胀气、心悸、心动过速、血压升高等;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震颤、僵直、尿潴留、尿失禁、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碍、月经不调、自杀倾向、肢端发冷等;罕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肝损害、癫痫发作、闭角型青光眼、雷诺病等。心理与行为治疗常用的行为治疗方法包括强化、塑造、消退、惩罚等。促进恰当行为的出现, 减少不良行为。另外,应注意建立正常的家庭结构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家长对多动症孩子的治疗过程中遇到问题都可以在网上给我留言,需要深度沟通的患者可以选择电话咨询的方式与我联系。参考文献:1. Tuttle JP,Scheurich NE,Ranseen J.Prevalence of ADHD diagnosis and nonmedical prescription stimulant use in medical students[J].Acad Psychiatry,2010,34(3): 220-223.2.Newton-Howes G. What happens when 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grow up? [J].J R Soc Med,2004,97(11):531-535.3.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儿童精神医学学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疗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06,44(10):758-759.4. Thapar A, Cooper M, Jefferies R, Stergiakouli E.What causes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rch Dis Child, 2012, 97(3):260-265.5. Castellanos FX, Proal E. Large-scale brain systems in ADHD: beyond the prefrontal-striatal model.Trends Cogn Sci, 2012,16(1):17-26.6. Geissler J, Lesch KP. A lifetime of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diagnostic challenges, treatment and neurobiological mechanisms.Expert Rev Neurother, 2011,11(10):1467-1484.7. Del Campo N, Chamberlain SR, Sahakian BJ, Robbins TW. The roles of dopamine and noradrenaline in the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of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Biol Psychiatry, 2011,69(12):e145-157.8. Bymaster FP, Golembiowska K, Kowalska M, Choi YK, Tarazi FI. Pharmac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norepinephrine and dopamine reuptake inhibitor EB-1020: i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 of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Synapse, 2012, 66(6):522-532.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季涛云癫痫(epilepsy):是一种慢性的脑部疾患,特点是持续存在能产生癫痫发作的脑部持久性改变,并出现相应的神经生物学、认知、心理学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后果[1]。一般来说,临床出现两次(间隔至少24小时)非诱发性癫痫发作时就可确诊为癫痫。这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具有临床可操作性的诊断方法。2005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对癫痫定义作了修订,并指出“在脑部存在持久性致痫倾向的前提下,诊断癫痫可只需要一次癫痫发作”[2]。该定义对于尽早诊断并治疗癫痫有积极意义,但由于多数情况下很难确定某个体首次发作后的再发风险,该定义缺乏临床可操作性。诱发性发作最常见于某些疾病的急性期,例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毒性脑炎)或全身系统性疾病(低血糖/电解质紊乱/发热等)的急性期出现的癫痫发作均是诱发性发作。非诱发性发作则找不到明确的急性诱因癫痫发作(epilepticseizure)是指脑神经元异常过度、同步化放电活动所造成的突然的、短暂的临床表现,其表现取决累及的脑功能区。癫痫发作与癫痫不同,癫痫发作是一种症状,除可见于癫痫病人,也可以见于一些急性脑功能障碍,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而癫痫是一种以反复癫痫发作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脑部疾病。癫痫发作分为惊厥性(convulsion)和非惊厥性。惊厥性发作伴有肌肉的收缩如强直-阵挛发作,非惊厥性发作不伴有肌肉的收缩如典型或不典型失神发作。癫痫是儿童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我国癫痫的年发病率为35/10万人口,患病率在4-7‰,约60%在儿童时期起病[3]。随着临床与脑电图、影像学、分子遗传学及抗癫痫药物的不断发展,诊治水片不断提高,70-80%的癫痫患儿可获完全控制,其中大部分能正常生活和学习。【病因】癫痫的病因分为三类:①特发性:是指脑部未能找到有关的结构变化和代谢异常的癫痫,而与遗传因素有较密切的关系;②症状性(继发性):即具有明确脑部病损或代谢障碍的癫痫;③隐源性:虽怀疑为症状性癫痫,但尚未找到病因。国际抗癫痫联盟将癫痫的病因分为六类:遗传性、结构性、代谢性和未知病因,目前尚未得到广泛认可[4]。【分类】(一)癫痫发作的分类198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制定了癫痫发作的分类方案,2001年、2010年ILAE分别对癫痫发作的分类进行了修订。如2001年5月,ILAE提出局灶性发作中不再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也未列出自主神经性发作。同时对发作形式做了新的补充,如负性肌阵挛、抑制性运动发作等[5]。现将临床常用的癫痫发作总结如下。癫痫发作分类1.局灶性发作单纯局灶性发作运动性发作感觉性发作自主神经性发作精神症状性发作复杂局灶性发作局灶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2.全面性发作强直阵挛性发作强直性发作阵挛性发作失神发作(典型失神发作,不典型失神发作)肌阵挛发作失张力性发作3.不能分类的癫痫发作癫痫性痉挛(二)癫痫综合征的分类癫痫综合征指由一组具有相近的临床表现和脑电图改变的癫痫。临床上常根据发病年龄、症状学、病因学、家族史、脑电图等资料,综合做出癫痫综合征的诊断。明确癫痫综合征对于治疗选择、预后的判断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985年ILAE将癫痫综合征进行了分类,1989年重新修订。常见癫痫综合征包括:婴儿痉挛、Dravet综合征、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儿童失神癫痫、Panayiotopoulos综合征、晚发性儿童良性枕叶癫痫(Gastaut型)、青少年失神癫痫、青少年肌阵挛癫痫等。【辅助检查】1.脑电图:是诊断癫痫发作、确定发作和癫痫的类型最重要的辅助手段,为癫痫患者的常规检查。2.神经影像学:目的是发现脑结构的异常。MRI对于发现脑部结构性异常有很高的价值。如果有条件,建议常规进行头颅MRI检查。但是对于小的局灶皮层发育不良,常常在1.5岁后才能发现,因此,如果临床高度怀疑存在局灶皮发育不良需在1.5岁之后复查头颅MRI。头部CT检查仅能够发现较为粗大的结构异常,在显示钙化性或出血性病变时较MRI有优势。3.其它辅助检查:包括血生化、脑脊液、遗传代谢病筛查、染色体检查、基因分析等,对癫痫的病因寻找有重要的作用,根据患儿的情况病情选择进行。【诊断】1、是否为非诱发性癫痫发作;2、在诊断为癫痫发作的基础上根据临床发作和脑电图表现,对癫痫发作类型进行分类;3、根据患儿的年龄、症状学、脑电图等因素,对癫痫综合征进行诊断;4、确定病因;5、应对患儿的个体发育及相关脏器功能等进行检查和整体评估。【治疗】(一)治疗原则控制癫痫发作的同时,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所以癫痫的治疗既要遵循治疗原则,又要考虑个体化差异。癫痫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治疗、生酮饮食治疗等。选择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每个癫痫患儿的特点如病因、发作类型/综合征分类、共患病情况及家庭因素,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二)病因治疗:明确病因的,应积极行病因治疗。(三)抗癫痫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包括:(1)要根据发作类型、综合征及家庭环境挑选抗癫痫药。首先根据综合征选药,若不能诊断综合征,根据发作类型选择药物;(2)首先单药治疗;(3)根据每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服药;(4)必要时定期监测血药浓度;(5)如需替换药物,应逐渐过渡;(6)疗程要长,一般需要治疗至至少连续2年不发作,而且脑电图癫痫样放电完全或者基本消失,开始逐渐减药;(7)缓慢停药,减停过程一般要求大于3~6个月;(8)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均应定期随访,监测药物各种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过敏、肝功能损伤、血液系统受累等。目前抗癫痫药分为,传统抗癫痫药物和新抗癫痫药。传统抗癫痫药物主要包括苯巴比妥(PB)、丙戊酸(VPA)、卡马西平(CBZ)、苯妥英(PHT)、氯硝西泮(CZP),新抗癫痫药主要是指20世纪90年代后上市的,目前我国已有的包括拉莫三嗪(LTG)、左乙拉西坦(LEV)、奥卡西平(OXC)、托吡酯(TPM)、唑尼沙胺等。发作类型一线药物可以考虑的药物可能加重发作的药物全面强直阵挛发作丙戊酸拉莫三嗪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托吡酯卡马西平奥卡西平苯妥英钠强直或失张力发作丙戊酸拉莫三嗪托吡酯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失神发作丙戊酸乙琥胺(国内无药)拉莫三嗪氯硝西泮左乙拉西坦托吡酯唑尼沙胺卡马西平奥卡西平苯妥英钠肌阵挛发作丙戊酸左乙拉西坦托吡酯氯硝西泮唑尼沙胺卡马西平奥卡西平苯妥英钠局灶性发作卡马西平拉莫三嗪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丙戊酸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唑尼沙胺(四)癫痫外科治疗有明确的致痫灶(如局灶皮层发育不良),内科治疗效果差,应到专业的癫痫中心进行癫痫外科术前评估,若适合癫痫外科手术,应进行外科治疗。但是外科治疗毕竟是有创治疗,应在专业的癫痫中心评估手术的风险及获益进行癫痫外科手术。病例:男孩7岁,主因“间断抽搐2个月”就诊现病史:2个月前,患儿刚入睡不久时出抽搐发作,表现为头向左侧歪斜、双眼向左斜视、口角左歪、左手握拳,左上肢抖动,呼之不应,持续约3分钟缓解,发作时无发热,缓解后能回忆当时听到妈妈叫他,但是说不出话来之后2两个月内出现3次发作,均在刚入睡时,发作形式及持续时间同前。发病前后智力、运动发育正常。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神清,反应可,Bp100/70mmHg,头围52cm。全身未见牛奶咖啡斑及色素脱失斑。心、肺、腹查体无异常。颅神经检查无异常,四肢肌力正常、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对称引出,病理征(-),脑膜刺激征(-)。辅助检查:血、尿、便未见异常。肝功能、心肌酶、肾功能、电解质、丙酮酸、β羟丁酸正常。头MRI:正常。脑电图:(2011-7-14):双侧Rolandic区棘慢波,右侧著,睡眠期增多。诊断:此患儿有4次非诱发性发作,发作特点符合癫痫发作的特点(反复发作、突发突止、发作形式类似),脑电图提示有频繁出现的癫痫性放电(提示存在产生癫痫发作的持久的倾向),癫痫诊断成立。根据发作时意识没有完全丧失,发作时不对称,为一侧肢体抽搐,考虑发作类型为局灶性发作;根据起病年龄(7岁)、发作类型、脑电图特点(Rolandic区放电,睡眠期明显增多)、发病前智力运动发育正常,考虑癫痫综合征为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这种癫痫综合征一般考虑遗传因素异常导致的可能性大。治疗:患儿为学龄期儿童,局灶性发作,治疗上应给予对认知影响相对小的药物如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均可以。在用药期间要注意所选药物的副作用如过敏、肝功能损伤等,定期到门诊随诊患儿的情况。同时应告知患儿及家长在治疗、生活中注意的问题:(1)需坚持长期治疗,不能随意自行停药;(2)保持健康、规律的生活,尤应注意避免睡眠不足、暴饮暴食以及过度劳累,如有发作诱因,应尽量祛除或者避免。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鼓励患儿参加正常的学习生活,但是要注意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比如溺水、交通事故等。参考文献:1.《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7月,4.2.FisherRS,vanEmdeBoasW,BlumeW,etal.Epilepticseizuresandepilepsy:definitionsproposedbytheInternationalLeagueAgainstEpilepsy(ILAE)andtheInternationalBureauforEpilepsy(IBE).Epilepsia2005;46:470–2.3.《儿科学》,王卫平,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第8版,392-400.4.BergAT,BerkovicSF,BrodieMJ,etal.(2010)Revisedterminologyandconceptsfororganizationofseizuresandepilepsies:reportoftheILAECommissiononClassificationandTerminology,2005–2009.Epilepsia51:676–685.5.EngelJ,Jr.Aproposeddiagnosticschemeforpeoplewithepilepticseizuresandwithepilepsy:ReportoftheILAETaskForceonClassificationandTerminology.Epilepsia2001;42:796-803.本文系季涛云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