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很惊讶,邬伊森,你不是一个口腔科医生吗?为什么你会关注这些罕见病呢?我从2011年在儿童医院工作至今,接诊无数的口腔疾病的孩子,发现孩子的疾病特点,跟之前在综合医院处理的成人疾病完全不一样。成
适应症:1.肿物无破溃、无粘连;2.非面积广泛、无边界肿物;3.良性肿物,无需扩大切除者。早发现、早治疗。一旦肿物破溃、感染、粘连,就只能采取开放手术,相关内容可查看下面文章:脸上、脖子上那些烦人的瘘
儿童颌骨囊肿好发于上下颌骨,临床常表现为无明显原因的骨质膨隆,发生在上颌骨尤为明显。也有孩子没有膨隆,表现为口臭,牙周溢脓。常包含牙齿,有可能是乳牙、恒牙、多生牙,无痛,生长缓慢,家长常因为发现孩子脸肿了,少数是到口腔科拍片发现。因为囊肿常常较大,简单刮除创面较大,余留的骨头太薄,很容易造成骨折,因此对于儿童颌骨囊肿常采用两步法治疗。第一步:开窗减压。在囊肿薄弱部位开洞,放一个引流管,里面的内容物可以流出,由于压力减小,囊肿会逐渐变小,周围骨头慢慢变厚,这个过程大概要3-6个月。第二步:完整刮除。外科医生评估创面有足够的剩余骨头来支撑,囊肿已经趋于稳定,就可以手术根治囊肿了。又或者,第二步:正畸治疗。由于恒牙是人类的最后一副牙,不会再替换,对于被囊肿包埋的恒牙,我们采取尽量保留的措施,常需要配合正畸(矫正/箍牙)一起治疗。邬伊森先在第一步找到囊肿,去除阻力部分,做好准备工作,让正畸医生给每个埋伏的恒牙粘上托槽,以助于后续牵引。手术过程过于暴力,为避免影响邬伊森温柔形象,就不上图了哈。在正畸的陆茵医生的努力下,让“沉睡不醒”的埋伏恒牙重建天日,并且排得整整齐齐的。如果上述效果不佳,囊肿范围较大,病理结果提示恶性程度较高,就需要做颌骨次全切除,以及同期骨移植。所以,我们在临床上常常强调,发现面部膨隆,需要及时就诊,确诊是颌骨囊肿,尽早处理,最大限度的保留颌骨和恒牙。单纯多生牙/埋伏牙,可以看下面的内容:多生牙/埋伏牙的外科-正畸联合治疗
答案是:大部份都要的!比如下面这种:还有这种:以及这种:刚开始出现一个红色或者黑色小点点,以为是蚊虫叮咬,爸爸妈妈没有特别理会,慢慢的小点点变大,鼓起一个包包,以为擦点药可以消下去,可是过了几个月,甚
先上一组图,一个4岁小姑娘,因为左侧耳垂下脓肿,在我这里做了第一次切开排脓,因为家不在广州,回家那边的医院换药,计划等好转后做二次切除。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包括疫情,一直没能回来复诊,瘘也反复发作流脓。现在6岁,终于进行了二次手术。手术图片过于血腥,为避免影响邬医生美好形象就用示意图表达。可以看到瘘管有5cm长,由于反复发作,瘘道变粗,瘘管口组织稀烂。这次手术也彻底解决了患儿反复流脓的烦恼。上面这个病例是第一鳃裂瘘II型,下面这个患儿也是反复的耳朵后面流脓,属于第一鳃裂瘘I型。手术切除瘘管后,也彻底解决了复发的烦恼。有些患儿脸上也有一些点状瘘管(红色箭头),反复有口水样液体渗出(蓝色箭头),也是手术切除瘘道解决。脖子上的瘘口(红色箭头)、分泌口水样液体(蓝色箭头)、追溯源头跟舌骨粘连(黄色箭头)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才是上策!当然也不用过于担心,口腔外科医生的缝合技术是不赖的哦!建议就诊时间:增城院区:周一下午,门诊楼二楼D3区,儿科特诊中心,口腔颌面外科特需门诊;周五上午,门诊楼三楼E3区,口腔科,儿童颌面肿瘤专病门诊
经常有家长带着孩子来我门诊面诊,询问耳朵附近、或者腮腺区域长包,要不要处理?答案是:要处理的!家长们因为太担心手术风险,以及留下疤痕,希望通过保守治疗,比如药物,或者观察。但往往延误病情,造成孩子更大
多生牙/埋伏牙在我们广儿的口外并不少见,在我每周四上午的日间手术中,平均1~2例是来拔多生牙和处理埋伏牙的小患者。所谓“多生牙”,顾名思义,就是长多了的牙齿。这种牙的牙冠通常呈小锥形,牙根较短。在任何
临床工作中,常见到面部不对称来就诊的患儿。孩子没有任何不舒服,家长描述就是一边脸慢慢的比另外一边增大,或者是脸上有突起疙瘩。在当地医院就诊,有些诊断为腮腺炎,有些诊断为淋巴结肿大,治疗都没有效果。这些孩子如果伴有身体多发性棕色斑块,又排除了淋巴管畸形等其他类似疾病,就需要考虑I型神经纤维瘤病的可能。1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type1,NF1)是由NF1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发病率约在1/4000~1/2000。患者多幼年起病,我接诊的最小病人在1岁左右,平均年龄在2~3岁。临床表现多样,大部分以咖啡牛奶斑和多发性神经纤维瘤为特点。近50%的患者为家族遗传性突变,如患者父亲或母亲为神经纤维瘤患者,部分患者否认有家族史,呈散发。1.诊断基于1987年美国NIH共识会议初次制定的NF1诊断标准,国际及国内神经纤维瘤病专家、罕见病联盟多学科诊疗协作组共识如下:---无父母NF1患者,需满足上图7条中至少2条临床特征,可诊断为NF1---有父母NF1患者,满足上图7条中至少1条临床特征,即可诊断为NF1NF1可分为三种类型,丛状神经纤维瘤(plexiformneurofibroma,pNF)是NF1的一种分型,一般在出生不久就有,之后逐渐生长。这类病变往往在儿童期生长最为迅速。有一部分pNF会有恶变的可能性,恶变为恶性外周神经鞘瘤。出现恶变的最常见特征就是病变疼痛且不断扩大。文献报道多数pNF患者在3岁左右瘤体就比较明显并且易于被发现。但是目前我在口腔外科专病门诊接诊的病人情况来看,1岁龄仅表现为半侧颌面部肿胀、多个咖啡牛奶斑、没有家族史,仍高度怀疑为NF1患者,行基因检测,多可查出NF1基因杂合变异,符合上面第一点诊断标准,大大的提前了患者的确诊年龄,也有利于尽早做临床监测及相应的治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建议,约46%的散发性NF1患者在1岁龄时,有可能因为没有特征性皮肤表现,不符合诊断标准。但是一旦怀疑NF1的可能性,每年定期监测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至少有一项NF1特征的儿童,最终在8岁左右可以达到诊断标准。早就诊、早诊断、早治疗、定期复诊非常重要!2.主要疾病表现及多学科诊治2.1皮损咖啡牛奶斑(CALMs)为最常见,通常出现于出生后1年内,表现为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状、大小不一、色泽均一、跟皮肤平齐的浅褐色斑片,一般出生即有,也有随年龄慢慢增多、增大,发生于腋窝的雀斑(Crowe征),常到3~5岁出现,也可向上延伸至颈部。治疗:一般无特别不适无需治疗。如严重影响美观,可行激光治疗。咖啡牛奶斑(CALMs)雀斑(Crowe征)皮肤型神经纤维瘤(cutaneousneurofibroma,cNF)的皮损,常表现为橡胶状、外生软性丘疹,呈肉色,生长缓慢,部分会出现瘙痒或疼痛症状。治疗:cNF为良性肿瘤,治疗需结合患者的意愿。手术切除是主要手段,但手术切除所有瘤体并不实际,仅针对少量、较大且有症状的cNF。CO2激光消融也可应用。目前国内已有靶向药物控制,详见后续治疗部分。cNF2.2特征性骨病变主要包括骨发育不良、假关节。早期容易被忽视,常在幼儿开始走路时发生病理性骨折时才发现,约半数的骨折发生在2岁以前。也有患者由于脊柱侧弯就诊于骨科,此时瘤体已严重压迫脊柱。MR影像:黄色箭头可见分布于脊柱周围的pNF瘤体,脊柱受压变形。CT影像:同一个pNF患者,可见被瘤体压迫变形的脊柱。治疗:骨科行相应的对症治疗,如支架牵引或脊柱矫形可延长棒植入术。治疗周期长,手术出血大及风险高。这也再次强调了早就诊、早诊断、早治疗、以及定期复诊监测的重要性!!!2.3眼科15%的6岁以下NF1儿童可出现视路胶质瘤(opticpathwayglioma,OPG),大多数患儿视力正常,如病变扩大,可引起进行性视力丧失等异常。虹膜错构瘤(Lisch结节),一般对视力无影响,6岁以下患儿中检出率不足10%,但可见于超过90%的成人患者。在过往治疗中,手术切除一直是唯一有效治疗方法,但是由于NF1具有浸润性,手术的风险往往大于潜在的益处。此外,由于其位置而无法完全切除,部分切除的瘤体经常再次长出。因此,针对NF1的靶向药物治疗是研究的重点,司美替尼(Selumetinib)的药物临床试验为NF1患者带来曙光,患儿经司美替尼治疗后,病灶明显减少,身体畸形得以改善。---NF1患儿总缓解率达68%(n=34/50,95%CI:51.2-78.8),瘤体体积缩小≥20%。---在34名确认部分缓解的患儿中,28名患儿(82%)在12个月后表现出持续缓解。---在38%的患儿和50%的患儿父母中,疼痛干扰评分改善。但是,司美替尼存在以下情况:---目前适应症为大于3岁龄确诊为NF1患儿,推荐最大年龄不超过18岁前服药效果最佳。---药物可以一定程度控制新生瘤体生长,缓解疼痛,但是不能完全根治疾病,伴发已出现的症状,仍需专科对症处理。---停药后病灶会继续生长,持续用药至关重要,需要长期坚持用药。---药物刚进国内市场,尚未进入医保名单,长期服药计算下来,费用相对较高。作为一名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在门诊遇到可疑NF1患儿,都是建议家长尽早做基因确诊,一旦确诊,达到服药年龄,有条件的,尽早服药,减缓瘤体生长,减少对身体其他器官的损伤;经济条件受限,也该定期复诊监测,及时预防及处理相关症状,而不是姑息等待。邬文莉医生专科门诊时间:【增城院区】周一上午,门诊楼三楼E3区,口腔科,唇腭裂专病门诊周一下午,门诊楼二楼D3区,儿科特诊中心,口腔颌面外科特需门诊周五上午,门诊楼三楼E3区,口腔科,儿童颌面肿瘤专病门诊疾病基金申请指南,请关注:【神经纤维瘤】基金申请指引文献参考:[1]LyKI,BlakeleyJO.TheDiagnosisandManagementofNeurofibromatosisType1.MedClinNorthAm.2019,103(6):1035-1054.doi:10.1016/j.mcna.2019.07.004.?[2]王智超,李青峰.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1版)[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21,35(11):1384-1395.[3]儿童及青少年神经纤维瘤诊疗规范(2021版)[4]朱以诚.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多学科诊治指南(2023版)[J].罕见病研究,2023,2(02):210-230.[5]DombiE,BaldwinA,MarcusLJ,etal.ActivityofSelumetinibinNeurofibromatosisType1-RelatedPlexiformNeurofibromas.NEnglJMed.2016,29;375(26):2550-2560.doi:10.1056/NEJMoa1605943.?[6]GrossAM,WoltersPL,DombiE,etal.SelumetinibinChildrenwithInoperablePlexiformNeurofibromas.NEnglJMed.2020,382(15):1430-1442.doi:10.1056/NEJMoa1912735.?[7]CaseyD,DemkoS,SinhaA,etal.FDAApprovalSummary:SelumetinibforPlexiformNeurofibroma.ClinCancerRes.2021,27(15):4142-4146.doi:10.1158/1078-0432.CCR-20-5032.
部分的淋巴管畸形,尤其是混合型和微囊型,口服雷帕霉素以及硬化剂治疗效果常不满意,尤其是余留的外观问题,常需要外科手术切除来改善。适应征有:①病灶小,位置好,可完全切除;②微囊型LM;③巨囊型及混合型L
由于在儿童医院工作的缘故,接触非常多外伤,唇部、颏部、额部最多见。家长对外观要求很高,经常提出不要缝合,只要粘胶水。 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这种神奇的胶水。 组织胶水,也叫皮肤粘合胶,伤口对齐后,涂在伤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