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患甲状腺结节的人越来越多,随着检查器械技术的不断提高,当B超分辨率达到1mm,60-70%中国人都能检查到甲状腺结节。也就是说3个中国人中就有2个有结节。这样显得甲状腺结节都不像是病了。 我们经常听说,谁谁去体检查出甲状腺结节,还是多发的。谁谁平时好好的,单位体检查出甲状腺有结节,还要开刀。是的,甲状腺结节,就是这么不痛不痒,起病隐匿。越来越多的人患有甲状腺结节,到底要不要紧呢? 甲状腺结节中,85-95%是良性结节。在甲状腺恶性结节中,90%以上又都是低度恶性的。 1、查甲状腺,B超好还是CT、磁共振好? 甲状腺的影像学检查中,就是B超最准。CT、磁共振(MRI)都比不上。除非要看周围组织的详细情况,可以再做磁共振。 2、甲状腺B超结果怎么看? B超看3点:按照权重依次为:边界—钙化—血流。 下面来说说报告上常见的几种描述: 1)“边界欠清”: 良性结节一般边界清楚,恶性的因为有对周围组织有侵袭。边界可以不清晰。但是,炎性的病灶,不是恶性的,因为它可以以有渗出,边界也是不清楚的。 2)“点状强回声”: 可见于两种情况:一种是胶质,这是良性的标志。一种是钙化,恶性一般都有钙化,并且多为微小钙化;但,有钙化不一定都是恶性的。 3)“内部血流紊乱”: 血流分为内部血流、外部血流。恶性的多有内部血流紊乱。 ①边界不清。 ②微小钙化。 ③内部血流紊乱。 以上这3点,如果一点没有,不用当心,良性可能性很大。有1-2点的,不放心就做个穿刺。3点都有,恶性可能性大。 鉴别良恶性结节,除了上面三点之外,还可以看:是否与周围组织有粘连,有无淋巴结转移,短期内是否迅速增大,生长方式(纵向生长的恶性结节可能性偏大),结节大小(结节>50px的也建议手术)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B超检查医生的经验以及机器的分辨率可能对B超结果的判断产生很大的影响,而B超结果对判断结节性质又是特别重要的参考,所以建议需要明确鉴别结节性质的可以去大型医院找有经验的B超医生做检查。 3、良性结节怎么办? TSH高会使甲状腺结节长大,所以有结节的人要求TSH低,在0.5-1.0之间。 TSH与T3、T4有反馈关系,TSH高,可以促进T3、T4水平升高;而T3、T4的升高,又会反馈使得TSH水平降低。 有结节的人应该适当降低TSH水平。有什么方法呢?首选食疗。 哪些食物缩结节? 海产品。对,没看错,是海产品。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人多吃海产品,而不是如一般人想象长结节了不能吃海货。TSH如果>2.5,则需要吃优甲乐来控制结节。 哪些食物会长结节呢? 十字花科食物:卷心菜、白萝卜等,因为可以使T3、T4合成受阻,从而升高TSH,所以是长结节的,少吃,但也不是禁忌,毕竟一天你也吃不了太多。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甲状腺结节患者,只要TpoAb、TgAb、TRAb这些抗体是阴性,无需忌碘;若TpoAb、TgAb、TRAb阳性,则要少吃海带、紫菜类高碘食物。 良性结节可以定期复查B超。由于每次B超探头切面的不同,结果报告上描述的结节大小有几毫米的偏差是正常的。尽管良性结节可以通过食疗,但目前还没有可以明显缩小结节的措施。也没必要苛求,良性结节只要不明显增大,不痛不痒,不影响甲状腺功能,根本无需太在意。 4、说说食物中的碘 如果把食盐中的碘算1倍,那么, ①海带、紫菜、海苔这一类的海产品是1000倍; ②贝壳类、蟹类是100倍; ③鱼、虾、鱿鱼、乌贼是10倍; ④鸡精是700倍。 5、甲状腺癌: 甲状腺恶性肿瘤,根据病理类型分为乳头状癌、滤泡性癌、髓样癌、未分化癌、淋巴瘤和转移瘤。其中低度恶性的,包括乳头状癌、滤泡性癌,占到92%左右。三年存活率90%以上。这类低度恶性的肿瘤组织可以摄取碘,即使有转移,不管转移到身体哪个部位,都可以用同位素(放射性碘)杀掉。 滤泡状瘤和滤泡状癌用细针穿刺方法是分辨不出来的,只有通过活检才能观察到是否突破包膜从而分辨。而且即使是滤泡状瘤,什么时候会突破包膜也没有办法预测。所以,只要是滤泡性的,不管是瘤还是癌,都建议手术。 对于乳头状癌,需不需要手术,一直存有争议。一方认为知道病理结果为恶性,如果不手术很容易有长期心理负担;并且如果出现转移,需要用同位素治疗,治疗之前还是得先手术。所以他们认为只要确定是恶性的就一定要手术。而另一方认为,发现一个甲状腺癌就手术一个,这是过度医疗。因为根据日本一项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5年转移率1%,10年转移率5%,并且发现有转移之后再去做手术,也没观察到有术后再次转移发生。所以手术不需要那么积极,造成过度医疗。而对于手术是全切还是部分切除也是存在争议。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标准治疗流程:手术全切或近全切—放射性碘治疗进行残余病灶清除—左旋T4药物进行10年以上的TSH抑制治疗—1年内全身扫描和Tg检查。术后TSH抑制治疗:有转移的,要求TSH控制在0.1-0.5。没有转移的控制在0.5-1.0。术后除了查甲功,还要随访CEA等肿瘤标志物,至少要查一次血钙、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明确手术中很容易受损伤的甲状旁腺有无受到影响,甲状旁腺关系到人体血钙、血磷水平的调节。
急性鼻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粘膜的急性炎性疾病,又称为“感冒”,“伤风”。所以感冒其实不只是内科医师的业务,还可以就诊耳鼻咽喉可。急性鼻炎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发热等,病程通常在7~10天。200种以上的病毒和急性鼻炎相关。四季均可发病,冬季更为多见。 急性鼻炎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全球各国均有发病。成人通常平均每年感染2至5次,儿童每年可发病6至10次(学龄儿童平均高达每年12次)。而由于免疫系统的退化,老年人每年有症状的感染增加。 急性鼻炎致病微生物为病毒。各种呼吸道病毒均可引致本病,鼻病毒(30~80%)最为常见,流感(5%~15%)和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10~15%)以及腺病毒也很常见,此外,尚有肠病毒,呼吸合胞病毒等。其中,由肠病毒引起的潜伏期最短,鼻病毒,呼吸合胞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等潜伏期较长。呼吸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引起的感染倾向于缺乏免疫性,以致一生中反复感染,鼻病毒,肠病毒,腺病毒可产生较长时期的免疫力。当机体由于各种诱因而致抵抗力下降,鼻黏膜的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而侵入机体,原已潜伏于上呼吸道的细菌也生长繁殖,毒力增强,使本病在原发的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合并细菌性继发感染,如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和卡他球菌等。病毒通常是通过飞沫传播(气溶胶),或者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腔分泌物及受其感染的物体。有研究表明,鼻病毒在发病的前三天是最有传染性的,之后传染性大大降低。 急性鼻炎在病毒感染的情况下,有些全身的诱发因素导致其发病,如受凉,过劳,营养不良,烟酒过量,维生素缺乏,内分泌失调以及心、肝、肾脏等全身慢性疾病等,可影响正常的新陈代谢,免疫功能下降。此外,居住拥挤,室内通风不良,空气干燥等环境因素亦为诱因之一。局部因素有鼻腔的慢性疾病和邻近的病灶性疾病,可妨碍鼻腔的通气引流,影响其生理功能,有利于病原体在局部生长繁殖,如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鼻息肉、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急性鼻炎的临床表现为,潜伏期约数小时或1~2天,觉鼻内有干燥、灼热感或异物感,痒感,少数患者眼结膜亦有异物感,患者畏寒,全身不适。鼻黏膜充血,干燥。此后约2~7天,出现鼻塞,逐渐加重,频频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伴嗅觉减退,说话时有闭塞性鼻音,还可能出现鼻出血;同时全身症状达高峰,如发烧(大多为低烧),倦怠,食欲减退及头痛等,如并发急性鼻窦炎则头痛加重。鼻黏膜弥漫性出血,肿胀,鼻道或鼻腔底充满水样或黏液性分泌物。由于大量分泌物刺激和炎性刺激反应,鼻前庭可发生红肿,皲裂。清鼻涕减少,逐渐变为粘液脓性,合并细菌感染时,鼻涕变为脓性,全身症状逐渐减轻。如无并发症,7~10天后痊愈。而鼻黏膜的纤毛输送功能一般在8周左右方能完全恢复。 由于感染的直接蔓延及不恰当的处理方法(如用力擤鼻等),感染可向邻近器官扩散,产生各种并发症: 1. 经鼻窦开口向鼻窦蔓延,引起急性鼻窦炎,表现为缓解期症状加重,局部疼痛及头痛、脓涕等。 2. 经咽鼓管并发急性中耳炎,感冒人群中并发中耳感染的概率高达30%;可表现为耳深部钝痛或波动性跳痛、耳鸣及听力减退、耳漏等症状。 3. 感染向下扩散,并发急性咽炎,急性喉炎、气管炎和支气管炎,小儿及老年人抵抗力低下,可并发肺炎。 4. 经鼻泪管引起结膜炎,泪囊炎,较少见。 急性鼻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病程约为7~10日。目前尚没有可直接治愈的药物,主要以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为主,并注意预防并发症。 全身治疗 大量饮水,饮食清淡,疏通大便,注意休息。 (1)早期用发汗疗法: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如生姜,红糖与葱白煎水热服; (2)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 (3)中成药:疏风解表驱邪为主。 (4)可在发病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 (5)合并细菌感染或有可疑并发症时,全身应用抗菌药物治疗。 局部治疗 (1)减充血剂喷鼻,可以减轻黏膜充血、肿胀而减轻鼻塞,改善引流,如1%麻黄碱生理盐水,或0.05%羟甲唑啉,小儿用药浓度适当降低。减充血剂的使用应在1周以内。 (2)可使用针灸及穴位按摩方法,可减轻鼻塞。 对症治疗 对于发热的患者给予冰袋物理降温。呕吐及腹泻患者给予止吐及 止泻药物治疗,注意维持水盐及电解质平衡。要提倡正确的擤鼻法:紧压一侧鼻翼,轻轻擤出对侧鼻腔的分泌物;或将鼻涕吸入咽部后吐出。 急性鼻炎的预防 1. 本病可发生或大或小的局部范围的流行,病毒可在空气中通过气溶胶传播,流行期间应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不出入或少出入公共场所,注意居室通风。外出时可佩戴口罩。 2. 引起急性鼻炎的病毒可在环境中长时间生存,因此可以经手接触携带,随后通过触碰眼睛或鼻子引起感染。所以勤洗手,改正揉眼、挖鼻的不良习惯可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 3.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目前主要应用于针对老年人、儿童等易感人群的特殊流行性感冒的预防。对于普通感冒,由于致病病毒种类繁多,目前已鉴定出200余种,且其间抗原极少出现交叉反应,疫苗接种在预防中作用有限。 4. 板蓝根等中药有某些预防作用,可煎服或冲剂冲服。 5. 经常锻炼身体,提倡冷水洗脸或冷水浴,增强体质。 6. 注意劳逸结合,饮食调和。
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又称普通感冒。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广义的上感不是一个疾病诊断,而是一组疾病,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 狭义的上感又称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呈自限性,但发生率较高。多由鼻病毒引起,其次为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成人每年发生2~4次,儿童发生率更高,每年6~8次。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较多。起病较急,潜伏期1~3天不等。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灼热感,甚至鼻后滴漏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2~3天后鼻涕变稠,常伴咽痛、流泪、味觉减退、呼吸不畅、声嘶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体检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并发咽鼓管炎时可有听力减退等症状。脓性痰或严重的下呼吸道症状提示合并鼻病毒以外的病毒感染或继发细菌性感染。如无并发症,5~7天可痊愈。 检查方面,一般可以查血常规,病毒性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常增多,有中性粒细胞增多。病原学方面,因病毒类型繁多,且明确类型对治疗无明显帮助,一般无需明确病原学检查。细菌培养可判断细菌类型并做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临床用药。根据病史、流行病学、鼻咽部的症状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和阴性胸部影像学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一般无需病因诊断。 治疗方面: 1.对症治疗 (1)休息 病情较重或年老体弱者应卧床休息,忌烟、多饮水,室内保持空气流通。 (2)解热镇痛 如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者,可选用解热镇痛药,如复方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消炎痛)、去痛片、布洛芬等。咽痛可用各种喉片如溶菌酶片、健民咽喉片,六神丸等口服。 (3)减充血剂 鼻塞,鼻黏膜充血水肿时,可使用盐酸伪麻黄碱,也可用1%麻黄碱滴鼻。 (4)抗组胺药 感冒时常有鼻黏膜敏感性增高,频繁打喷嚏、流鼻涕,可选用马来酸氯苯那敏或苯海拉明等抗组胺药。 (5)镇咳剂 对于咳嗽症状较明显者,可给予右美沙芬、喷托维林等镇咳药。 2.病因治疗 (1)抗菌药物治疗 单纯病毒感染无需使用抗菌药物,有白细胞计数升高、咽部脓苔、咳黄痰等细菌感染证据时,可酌情使用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 (2)抗病毒药物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而且滥用抗病毒药物可造成流感病毒耐药现象。广谱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和奥司他韦对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缩短病程。 3.中医中药治疗有助于改善症状,缩短病程。 普通感冒病情较轻、病程短、为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过敏性鼻炎,即变应性鼻炎,是一种由基因与环境互相作用而诱发的多因素疾病。指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其发生的必要条件有3个:特异性抗原即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物质;特应性个体即所谓个体差异、过敏体质;特异性抗原与特应型个体二者相遇。主要为1.遗传因素2.变应原暴露,主要有螨、花粉、动物皮屑、真菌变应原、蟑螂变应原、食物变应原。 过敏性鼻炎典型症状主要是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和鼻痒。部分伴有嗅觉减退。检查见鼻黏膜苍白、双下甲水肿,总鼻道及鼻底可见清涕或黏涕。还可以做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鼻激发试验。鼻激发试验是变应性鼻炎诊断金标准,但具有风险,临床不作为常规方法。 治疗方面有如下: 1.避免接触变应原 2.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2)糖皮质激素,主要示局部鼻用糖皮质激素(3)抗白三烯药(4)色酮类药(5)鼻内减充血剂(6)鼻内抗胆碱能药物(7)中药 3.免疫治疗,具有长期效果,可预防变应性疾病的发展。常用皮下注射和舌下含服。疗程分为剂量累加阶段和剂量维持阶段,总疗程不少于2年。主要用于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免疫治疗可能出现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 4.外科治疗,不作为常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 过敏性鼻炎,临床上很像“伤风”,不同之处包括:(1)起病急骤、鼻腔发痒、喷嚏频繁、鼻涕呈清水样,无发热,咳嗽较少;(2)多由过敏因素如螨虫、灰尘、动物皮毛、低温等刺激引起;(3)如脱离过敏源,数分钟及1~2小时内症状即消失;(4)体检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5)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如何预防 1.避免诱因 避免受凉、淋雨、过度疲劳;避免与感冒患者接触,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年老体弱易感者更应注意防护,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时应戴口罩,避免在人多的公共场合出入。 2.增强体质 坚持适度有规律的户外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与耐寒能力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方法。 3.免疫调节药物和疫苗 对于经常、反复发生本病以及老年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可酌情应用免疫增强剂。目前除流感病毒外,尚没有针对其他病毒的疫苗。
说几句话就清清嗓子,很多人会不好意思地告诉朋友:“我有慢性咽喉炎。” “我得了咽喉炎’的说法,是不准确的。”作为咽喉疾病专业的医生,我有义务给病人纠正误区。 喉是发声部位,咽是共鸣腔,慢性咽炎无声音嘶哑,而声音嘶哑是慢性喉炎的主要症状,因此“慢性咽喉炎”的说法是不准确的。慢性咽炎是咽部粘膜、粘膜下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它也不等于扁桃体炎。 现阶段对于慢性咽炎缺乏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与其指望“一刀根治”,不如多管齐下,从生活、护理等方面改善咽部炎症。很多全身疾病也会让咽部受连累。 慢性咽炎有五大特点:病程长、治疗效果欠佳;症状顽固、轻重不一;因人、因时间而不同;症状多样化、同一人可有多种症状;患者的心理负担大。 得了慢性咽炎,有人经常觉得“咽痛”,大多在喝水或进食时能够减轻,有人咽喉有异物感,但异物好像在咽部滑来滑去,位置不固定,有人频繁干咳清嗓,有人经常咳嗽咳痰,有人常觉得咽痒、颈部有紧缩感,穿不了高领衣,有的人觉得咽部如放火,灼热感、梗阻感难消。 导致慢性咽炎的因素有很多,从局部来看,急性炎症反复发作转变为慢性炎症,慢性鼻-鼻窦炎等临近部位的慢性炎症的影响,烟酒、化学物质、辛辣物质的刺激,以及不正确的发声方式都会导致慢性咽炎。 全身疾病也会引发咽部不适。易疲劳、 失眠、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的亚健康人群,患有抑郁症的人群因情绪易波动、敏感、担忧、对机体不适会有放大感,对咽部的不适格外敏感。 内分泌疾病也会引发咽炎,例如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的黏膜下组织黏液水肿,会祸及咽部。更年期因性激素水平下降,咽部黏膜也会出现松弛及干燥的状态。贫血者黏膜水肿、易疲劳、抵抗力下降,也是诱发咽炎的因素。 俗称“打鼾”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夜夜呼噜不断,咽部“劳累过度”、张口呼吸咽干舌燥。此外,天气干燥也是诱发咽炎的因素。 许多人都会犯的治疗错误! 错误1:乱求咽炎“偏方” 慢性咽炎患者中常常存在两种极端:要么毫不在意、从不就诊、 耽误诊治,要么忧心忡忡、到处就医、过度治疗。 慢性咽炎不会引发扁桃体癌、下咽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有的肾炎患者担心慢性咽炎患者担心会加重肾炎。其实,肾炎和慢性咽炎没有绝对的关系,只是和链球菌类细菌感染的咽炎有关系,通过“治愈”慢性咽炎达到治疗或减轻肾脏损害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还有的咽炎病人为了求根治,找“神医”、求偏方而忽略了这些药物没经过科学的检测,有可能导致肝肾功能的损伤。另外,慢性咽炎也不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错误2:错把这些疾病当咽炎 要诊断慢性咽炎,需要根据病史、症状、咽部检查做出诊断。有人会问:“我得了慢性咽炎,有必要做CT、MR、PET-CT、食管造影、电子喉镜、电子胃镜、B超、组织病理检查、 血液检查吗?”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查,目的是排除与慢性咽炎有相似症状的其他疾病。 哪些疾病与慢性咽炎有相似的症状? 1.扁桃体炎。扁桃体炎是咽部的一个结构,是淋巴组织, 急性扁桃体炎的症状有咽痛,吞食物加重,伴有发烧。慢性扁桃体炎与慢性咽炎相似,诊断的金标准是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 2.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多脓涕、鼻塞、鼻涕倒流、有咽异物感及咳痰,但检查鼻腔和鼻咽部,可发现有脓性分泌物,并且可以做鼻内镜和鼻窦CT 进行诊断,可采用药物和手术治疗。 3.茎突过长综合症。表现为一侧固定的咽异感症,咽部检查可发现扁桃体有可触及的条索状骨性突起,茎突长并非都需要手术,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及检查结果,决定治疗方案。 4.咽喉反流性疾病。咽喉反流性疾病是指胃内容反流引起咽喉部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总称(咽喉反流综合征)。患者表现为清嗓、持续性咳嗽、癔球症,同时伴有咽喉疼痛、痰多、口臭、呼吸不畅、吞咽不利等症状,并非所有与胃食管反流相关的咽喉炎都同时伴有消化道症状,要进行确诊,可以进行24小时胃酸检查和其他有关检查。 5.咽喉部、食管恶性肿瘤的早期症状。经过询问病史和检查能够将扁桃体癌、下咽癌、食管癌与慢性咽炎区别开来。 错误3:急于求成“一刀切” 大讲堂上,有些人关心能否通过切除咽后壁的淋巴滤泡来治疗慢性咽炎?“不建议这样做!尽管现在有激光、等离子等方法做'微创',但由于做浅了滤泡容易再生,作深了又会有瘢痕,带来牵扯感,会感到咽部不舒服。” 正确治疗慢性咽炎的4个建议 慢性咽炎的治疗,现在确实没有什么针对性强的办法,只能通过病因治疗、健康生活方式、心理治疗、适当的食疗、加强锻炼以及中医中药对症治疗来进行改善。 建议: 1、对于讲话疲劳导致的咽部不适患者可以练习发声 慢深吸气、慢呼吸说话,减慢语速,减少咽部粘膜、肌肉疲劳,改善咽部症状。 2、抗生素治疗不可取 由于慢性咽炎不是细菌感染,因此使用抗生素治疗慢性咽炎不可取。 3、药物缓解 咽喉局部用药有含片、含漱液、喷喉等,但不建议经常含喉片,更不能当成“口香糖”天天吃。 4、生津润喉缓解咽部不适 冷白开水对缓解咽干舌燥的作用不大,可用温热水,或罗汉果、陈皮冲水缓解症状。
问:什么是突发性耳聋? 答:突发性耳聋简单来说就是耳朵突然听不到了。而医学上的定义是: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问:为什么会得突发性耳聋?有什么原因? 答:现在的说法很多呢,主要有病毒感染、循环障碍、自身免疫以及膜迷路破裂等。但是太多的说法意思就是:其实原因还不是很明确的!部分患者有较明显的劳累、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及感冒病史,可能与发病有一定关系。 问:需要做哪些检查才能知道呢? 答:当然听力检查了。可以确定耳聋的性质:(感音神经性聋)、程度(轻、中、重)。 CT、MR检查。(排除内听道及颅脑的器质性、肿瘤性病变。) 问:应该怎么治疗?效果如何呢? 答:方法还是有很多的,目前得到学术界承认并运用方法有:激素。 改善内耳微循环的药物(包括银杏叶制剂、前列腺素类等); 溶栓和抗凝药物(包括东菱迪芙等,需注意凝血功能); 神经营养类药物配合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的药物; 高压氧治疗,传统的中医针灸; 放松心情,配合治疗,才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有效率在70%左右。那就是说,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有30%的病人的治疗没有效果。开始治疗的时间与预后有一定的关系。那就是治疗越早,效果越好,超过7天再治疗,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哦。总的来说,发病时症状越轻、越少,越好恢复,发病时听力损失越重,症状越多,如果同时伴有眩晕,耳鸣,那么恢复的难度越大。儿童和老人的听力恢复较其他年龄组差。 问:那怎么可以预防呢? 答:虽然没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但是健康的生活也很重要: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避免感冒,预防病毒感染。 勿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身心愉悦。 保持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果。减少烟、酒、咖啡等刺激。 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全身慢性疾病。 对已患突聋并治疗后听力较差的,建议特别应该保护健侧耳:避免接触噪声。避免耳毒性药物。避免耳外伤和耳部的感染。
扁桃体、腺样体手术是耳鼻喉科常见手术之一,不少患者总是对手术后护理这方面知识很模糊,伤口疼痛、术后饮食、出院后应注意的事项都表现为一头雾水,所以为了避免术后患者护理不当引发一些不必要的意外,我们就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扁桃体切除术后患者应注意的事项吧。 扁桃体切除术(含腺样体切除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后注意事项: 1. 术后咽部疼痛、发音含糊不清是正常现象,咽部中间疼痛可能是麻醉插管引起,予雾化可减轻;咽部两侧疼痛可能是扁桃体切除引起的,严重的患者甚至会有双耳疼痛。若疼痛剧烈,可告知主管医生加用止痛药。 2. 全麻手术术后6小时可以喝水、进食。如果在此之前您感到口渴,可以问护士拿棉枝蘸水湿润嘴唇、口腔。术后2周避免进食硬、热或酸性食物(如瓜果、排骨、花生、酸奶、酸性果汁等)。刚开始进食可选择冷牛奶、冰淇淋、凉肉汤这类食物,然后逐渐过渡到稀烂的粥、软烂的面条等。同时避免用吸管进食。 3. 术后痰多是正常现象,口腔分泌物请轻轻吐出,避免剧烈咳嗽、擤鼻、大力吞咽。若喉咙太痒,难以抑制咳嗽感,可告知主管医生加用止咳药。 4. 对于儿童来说,术后低热是正常现象,发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8℃。如果发热、疼痛引起儿童较重不适感,可告知主管医生对症处理。 5. 腺样体切除术后儿童会鼻塞、流涕增多,可予内舒拿喷鼻缓解;大人扁桃体切除术(或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后也可能出现鼻塞,可到药房购买“达芬霖”喷鼻剂,鼻塞时使用。 6. 术后1周内由于伤口水肿,呼噜声可能会较术前加重,是正常现象,随着伤口水肿消退,呼噜声会减少 7. 术后儿童可能还会出现睡眠张口呼吸,原因可能是术后伤口水肿引起通气不畅,或者是习惯性张口。可以在伤口水肿消退后,自行购买下颌绷带矫正儿童睡眠张口呼吸。 8. 术后有少量血丝痰、鼻流血水属正常现象。术后出血高峰期为术后24小时内和术后1周,这两个时间段尤其注意减少咳嗽、恰当进食食物。当口腔少量出血时请含冰水,冰敷同侧颈部,暂缓进食,病情平稳后逐渐从冷流质食物过渡到凉半流质。若出血量大且持续,请马上采取坐位(勿平躺),然后通知当班护士、医生。 9. 保持口腔卫生,饭后用派发的漱口水漱口。 10.术后悬雍垂(“小舌头”)可能会肿胀,甚至如一个小球。可引起异物感,影响吞咽。待水肿消退症状即可消失。 11.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后刚开始进食您可能会感到食物,尤其是汤水等,吞咽时容易返流到鼻子,这属于正常现象。待伤口水肿消退,吞咽功能恢复,鼻咽返流可改善、消失。 12.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后软腭上可看到缝线,此为可吸收缝线,常常在手术3天后会出现开裂,这是正常现象。如果对您的影响不大,可待其自行脱落。如果引起难以忍受的异物感、咽痒、吞咽不畅等,可告知主管医生予剪短开裂缝线。 手术方式: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手术的方法多种多样,目前大多数三甲医院采用的是国内外领先的低温等离子手术系统。它基本工作原理是使用时会产生一定温度来切割组织。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安全无辐射、术后疼痛轻,进食时间早。 以上是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患者护理时常见的问题和注意事项,给各位患者、家长进行参考。
耳鸣是一种主观感觉,其发病机制不清楚,可能是内耳血管缺血、听神经放电活动异常增加、钙内环境稳态失衡等等。临床上,医生尚不能客观判断患者是否确实有耳鸣。耳鸣的病因也十分复杂,耳部的和全身的疾病均能造成耳鸣。而且,有时候,耳鸣是在根本找不到任何可能原因的情况下发生的。门诊病人经常会问的问题是:我的耳鸣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是神经性耳鸣?是不是治不好?是不是耳鸣久了就会出现耳聋? 目前没有任何治疗耳鸣的特效药物,因此,医生往往对耳鸣患者爱莫能助。耳鸣者得到的答复常常是,“耳鸣不好治”,“没有好办法”,“吃点药试试”等等。 耳鸣患者常伴有心理症状和植物神经症状;听力正常的人也可有慢性耳鸣;在某些内耳疾病恢复后仍然长期遗留耳鸣。临床上习惯用药物治疗耳鸣,如血管扩张药、神经营养药、调节植物神经药物等。 耳鸣可以是由梅尼埃病、听神经瘤、耳硬化、高血压病、高血脂症、颈椎病等引起,首先要治疗这些原发疾病。由中耳肌肉活动或血管结构、功能异常引起的所谓的客观性耳鸣,在中耳疾病治愈后,耳鸣会很快消失。只有在病因不明或病因治愈后仍遗留耳鸣时考虑采用耳鸣习服治疗。 耳鸣习服疗法又称耳鸣习惯疗法,是指对耳鸣的适应或习惯。该疗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放松训练、心理调整、噪声掩蔽和转移注意力等。耳鸣习服疗法要求耳鸣患者坚持训练1~2年才能达到完全适应或习惯。 心理咨询 患者常担心:我的耳鸣是否由脑瘤等严重疾病引起?耳鸣是否预示着我将要耳聋、痴呆、中风?对此,医生除为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外,更要进行耐心与细致的解释和指导。如讲解听觉生理和耳鸣发生的可能原因;指导患者对耳鸣的忽略、习惯、遗忘和适应,争取与耳鸣和平共处;消除患者“耳鸣不可治,要终生忍受”的错误观念,树立耳鸣可治愈的信心。 放松训练 精神或情绪紧张可以导致耳鸣,耳鸣也可以加重情绪紧张。耳鸣患者常常伴有紧张、焦虑或抑郁等情绪。耳鸣习服疗法强调放松训练,目的是让患者得到身心松弛,因此,又称松弛疗法。方法是:闭目静坐或平卧,用意念控制神经和肌肉的紧张性,先从头皮、额部、面部肌肉开始放松,逐渐将上下肢、胸部乃至全身的肌肉放松。 耳鸣掩蔽 用外界噪声掩蔽耳鸣称为耳鸣掩蔽疗法。常用的外界噪声发生装置有耳鸣掩蔽器和助听器、随身听、家用录放机等,所发出的噪声可以是各种频率成分都有的白噪声,也可以是有中心频率的窄带噪声。后者的掩蔽效果最好。但由于许多人的耳鸣音调难以匹配,所以,耳鸣掩蔽器产生的噪声多为白噪声。不全掩蔽是指用低强度噪声不完全掩蔽耳鸣,噪声强度以刚刚听到为准,不要太大。目的是让患者逐渐习惯和适应与耳鸣相似的外界噪声,并避免噪声加重或造成新的损害。建议每天最少掩蔽6小时以上,每次掩蔽时间不超过1小时,休息10~20分钟后再进行下一次掩蔽。由于噪声强度非常低,所以,工作、学习和其他活动时都可以掩蔽。 转移注意力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就是不管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一旦想到耳鸣,你能立即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比如听音乐、读书、看报等等,分散对耳鸣的注意力,使耳鸣很快成为不重要、不烦人的事情。
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弯曲,或鼻中隔一侧或两侧局部突起,引起鼻腔、鼻窦生理功能障碍并产生症状(如鼻塞、鼻出血、头痛等)者,称为鼻中隔偏曲。好发人群为有鼻外伤史,儿童期患腺样体肥大,有家族史、鼻息肉、肿瘤患者。如无鼻功能障碍的鼻中隔偏曲称为“生理性鼻中隔偏曲”。 病因:1、鼻外伤多发生在儿童期,外伤史多遗忘。2、发育异常是本病的主要原因之一。3、一些生长较为缓慢的鼻腔或鼻窦肿瘤,生长比较大时,挤压鼻中隔导致偏曲变形。4、遗传。 临床表现:1)鼻塞:为鼻中隔偏曲最常见的症状,多呈持续性鼻塞。鼻粘膜持续处于充血状态而出现下鼻甲代偿性肥大,又称结构性鼻炎。鼻塞严重者还可出现嗅觉减退。2)头痛:如偏曲部位压迫下鼻甲或中鼻甲,可引起同侧反射性头痛。3)鼻出血:鼻出血部位多见于偏曲的凸面或棘、嵴处,因该处黏膜张力较大、且薄,常直接受气流及粉尘刺激,黏膜干燥结痂,易发生糜烂,加之鼻中隔软组织血供丰富,故较容易出血,擤鼻、挖鼻或低头用力常为诱因。4)邻近器官受累症状:如高位鼻中隔偏曲妨碍鼻窦引流,可诱发化脓性鼻窦炎或真菌感染。如影响咽鼓管通气引流,则可引起耳鸣、耳闭。长期鼻塞、张口呼吸,易发生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并可在睡眠时发生严重鼾声。 一般鼻中隔偏曲经前鼻镜检查便可诊断。可以看到鼻中隔弯向一侧,两侧鼻腔大小不等。鼻中隔凸面可见利特尔区充血、糜烂,对侧下鼻甲代偿性肥大。另外可以通过辅助检查1、鼻内镜检查2、鼻窦CT扫描进一步明确。 疾病危害:鼻中隔偏曲轻度者一般以鼻塞为主要临床表现,亦有伴随鼻出血及反射性头痛者,对生活质量存在一定程度影响,可诱发鼻窦炎。长期鼻塞所致上气道梗阻亦可引起慢性缺氧,可致婴幼儿及青少年生长发育障碍。鼻中隔偏曲所致鼻腔通气障碍亦可引起成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手术矫正是唯一治疗方法。有如下情形之一者即应予以手术:①鼻中隔偏曲引起长期持续性鼻塞者;②鼻中隔高位偏曲影响鼻窦引流者;③因鼻中隔偏曲而致反复鼻出血者;④因鼻中隔偏曲而引起反射性头痛者;⑤有鼻中隔明显偏曲的血管运动性鼻炎(结构性鼻炎)。
口腔溃疡可能隐匿各种疾患,三周不愈必须详查。 口腔内小溃疡几乎所有人都患过,大多由外伤引起。专家提醒,口腔溃疡若历时3周而未治愈,必须找出原因。 约20%人群罹患常见的复发性口腔溃疡,呈圆或椭圆形,境界清晰。80%的患者溃疡直径在5mm以下,历时7~14日而愈,较大的溃疡少见,而且需数周或数月治愈,且残留瘢痕。另外,还有分类为疱疹性溃疡,则需1个月治愈。 口腔溃疡的病因不明,部分患者发病原因同紧张、外伤、戒烟、月经、食物过敏有关。无特殊检查法,只能依赖典型症状和疾病史诊断。但决不能因此而忽视鉴别诊断。应想到除铁、叶酸、VitB12不足外,还应考虑有无慢性炎症性肠病、艾滋病感染、中性粒细胞减少等免疫障碍。另外,还应除外白血病、红斑性狼疮、Behcet病(见图)等全身性疾病和皮肤病。抗癌药和抗甲状腺药也可能产生口腔溃疡。 医生指出,口腔溃疡的治疗可用洗必泰或口含氢化可的松糖衣片,一天4次涂用去炎松软膏,如症状无改善应考虑全身给皮质类固醇。 口腔溃疡有三种类型 口腔溃疡反反复复的发作,医学上称其为“复发性口腔溃疡”。其复发时间长短与口腔溃疡病史长短有密切关系,病史短时,可以几个月或一年发病一次;病史长时,可以一个月发病一次,或口腔溃疡新旧病变交替出现。一般情况下10天左右可自愈,不留疤痕。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口腔粘膜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反复发作但又有自限性,局部表现为孤立的、圆形或者椭圆形溃疡。 临床上分为三种类型:复发性轻型口腔溃疡,复发性口炎性口腔溃疡,复发性坏死性粘膜腺周围炎。 维生素可治疗口腔溃疡 不论是单发性或慢性的口腔溃疡,维生素B2、B6等维生素B群都是有疗效的。甚至有人服用B群才经过一个晚上,口腔溃疡就消失的干干净净。 维生素B2不足时,会引发口角炎、眼睛充血和肛门溃烂等,特别是在皮肤和黏膜上出现症状。维生素B6和脂肪的代谢有关,B6不足时会引起脂漏性皮肤炎。另外泛酸和生物素等维生素B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