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的话题,不论是给专业人士授课还是给大众做科普,都可以讲上一天一夜。它离我们很近,大部分人对它充满恐惧。为了让大家不要过度紧张,我最近在业余时间又查了一些资料。萎缩性胃炎从机制和表现上可以分成AB两个大类,鉴于我们国家A型并不多见,基本都是B型,也就是大部分时间我们需要面对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个诊断,我主要介绍这个类型。萎缩用比喻来说,就是器官黏膜的老化,再通俗说就是胃黏膜老了。所以,我们做精查会看到2种“老化”的情况。第一种是生理性的,这种跟人种和年龄是有关系的。有研究认为黄种人,年龄达到45岁,胃黏膜就开始出现一些“老化”的征象。这个确实是比较常见的,所以这一类的萎缩性胃炎,一般患者没有什么不舒服,胃炎也很轻微,也没有特别明显的肠上皮化生。那我自己也不会把这种情况认为是病态的,也不需要治疗。第二是病理性的,国内大部分是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者胆汁反流对胃黏膜的长期刺激和损害造成的,这种主要与感染的细菌的毒力和时间有关系,这种胃镜下能见到胃炎是比较重的,有很多会存在肠上皮化生的改变,患者也很多会有一些消化的问题。这种情况是目前最多见的癌前状态,我认为是病态的黏膜改变,是需要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治疗的。以上两种情况,以我做精查内镜的经验,都不能逆转,也就是我常说的,胃不能“返老还童”了,后续需要好好保养。
精查胃镜主要优势在于对黏膜观察的细致程度,它对于黏膜清洁度要求是比较高。我2016年从日本学习回来,借鉴了日本的处置方式,并一直使用到了现在。精查胃镜的准备:我们在检查20-30分钟前安排服用“祛除胃黏液”的药物+“祛除气泡”的药物+“咽部局部麻醉”,这样几类药品联合起来,整体胃洁净度一般都非常好,耐受反应也很好,也没有不良反应。
很多网友留言询问肠镜多久复查?今天给大家写写我的推荐意见。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消化内科黄思霖1. 如果有下消化道癌的存在和治疗,每年检查一次,至少持续5年。2. 如果有下消化道息肉,那么息肉的病理类型非常重要:2.1. 腺瘤性息肉,中度或重度的不典型增生,那么第二年必须复查。2.2. 腺瘤性息肉,轻度不典型增生,三年内必须复查。2.3. 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3-5年复查即可。3. 回肠,结肠溃疡性疾病病史,正规治疗治疗后3-6个月复查。4. 慢性结直肠炎,3-5年复查即可。5. 有连续2个月以上不适症状,尤其是大便的情况变细,带血,带黏液等情况,请找专业医生评估后决定。6. 正常的大肠黏膜情况,5年推荐复查。
我在前面为大家推荐了首次内镜检查的时间。很多网友问做过胃镜,以后还需要复查吗?多长时间复查呢? 今天个人硬核推荐,可以参考哦。 1. 如果有上消化道癌的存在和治疗,每年至少一次的内镜检查。 2. 如果有上消化道良性肿物的存在和治疗,1-3年不等接受一次的内镜检查。 3. 萎缩性胃炎:重度(o2-3型,每年至少一次的精查胃镜),中度(c3-o1型,1-2年一次的精查胃镜),轻度(c1-2型,2-3年一次的精查胃镜) 4. 活动性溃疡性疾病,正规治疗治疗后3-6个月复查。 5. 慢性浅表性胃炎:3-5年根据年龄,身体情况综合考虑。 6. 有连续2个月以上明显不适症状,请找专业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复查。
健康观念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第一次内镜检查真的很重要哦! 我个人推荐: 1. 男性,如果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在30-40岁完成首次胃肠镜检查。 2. 女性,如果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在20岁左右完成首次胃镜检查,30-40岁完成首次结肠镜检查。 3. 很重要的是,如果有家族史,有不适症状,还是应该取得专业人员的建议,根据建议评估是否行内镜检查。
1. 检查时间:普通胃镜检查的时间5-10分钟,精查胃镜检查常在20分钟以上,有时候甚至需要1小时。 2. 麻醉方式:普通胃镜可以选择局部咽部麻醉或静脉全麻,精查胃镜我们推荐静脉全麻。 3. 设备:所有内镜设备都可以完成普通胃镜检查,而精查胃镜需要应用我在前面说到的比较高级的光学染色放大功能的设备,例如:奥林巴斯290系列 ,富士胶片7000系列(这两款都是目前世界最顶级的设备了,日本进口;国产开立内镜我也很期待哦)。 4. 试用人群:普通胃镜检查适合所有人;精查胃镜更适合一些特殊人群(以后详述)。 5. 操作者:普通胃镜是入门技术,所有内镜医生均可以操作;精查内镜一般推荐从事消化道早期肿瘤的防治专业,经过严格和长期的培训和训练的专科医生。例如我本人是从2013年开始学习,已经是国内专业培训的青年导师,但依然需要保持不断学习和更新我的知识体系和操作水平,这需要去海外学习拓展和阅读大量的外文文献。各行各业人才培养都不是一日之功,积累沉淀才是科学之本。 6. 业务量:精查内镜耗时长,一个检查的时间是普通检查的数倍,带来了“质”与“量”的矛盾。我本人安排精查一般会预约在我时间充裕的时间段,现在每天不安排超过6台精查胃镜,所以基本都需要排期,这样以保证“效率”与“质量”的平衡。
在我的印象中,“精查内镜“这个术语大概从2014年前后被使用,其实这个词语我觉得不太准确,也曾一度被一些专家质疑。精查字面意义的反义词是粗查,这个是最容易被误解的点,就好比是不是精查其他都是草草了事。我在授课和专著的相关章节里面写过我的观点,内镜检查我会根据检查的需求性大概分为“普查”,“筛查”和“精查”。 我自己总结“精查”的定义是,利用“高清”“放大”“染色”等光学技术对高危患者或疑似病变进行标准化,精细化评价的胃镜检查。所以,在我看来,精查对设备要求很高。 “高清”是设备有高亮度的光源,高质量画质的显示屏,高清晰度的内镜,好比大家买电视和显示器,对画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放大”是内镜具有电子或者光学的放大的功能,类似我们玩相机,不带放大功能的好比是“傻瓜式“相机,具有放大功能就好比单反相机。 “染色”就是利用特殊的光效果和一些食用色素,使消化道呈现一些成像的变化。 在这样的条件下,对于经受过严格系统培训的内镜医生,确实能够更好地评价消化道的情况。 “精查”这个项目其实也具有时代特征,未来工学/医学还会有极大发展,精查的概念还会演变。 附图是我在2019年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工作拍摄的高清内镜图像。
1、避免食用咖啡、巧克力、辛辣、高油脂物、碳水化合物、薄荷、柑橘、番茄、全脂牛奶、洋葱等食物。2、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量多餐,勿暴饮暴食、避免用餐后立即平躺。3、建议戒烟。4、适当的休息和睡眠姿势。勿食宵夜,睡前2小时勿进食。调整睡姿,头部高于脚部15-25cm(或30°)。5、控制体重。6、轻体力的运动。7、注意情绪及压力的释放和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