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讯 ( 记者 张文娟)3月2日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获悉,该院与创生医疗器械(中国)有限公司3D打印技术合作中心近日揭牌成立。山医大二院院长武晋、副院长郝敏,骨科吕智、向川、赵斌、冯毅等专家,创生集团营销总经理陈家康、市场及临床部总监芮永,以及医院50余名骨干医师参加了揭牌仪式。创生公司高级研发工程师宋晓东博士、朱忠林博士分别做了《金属3D打印在骨科产品的应用与研发》和《3D打印骨科产品的研发》的专题讲座。合作中心成立后,先期将免费为一定数量的骨病患者进行3D打印技术治疗。近些年伴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和精准化、个性化医疗需求的增长,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持续深入,逐渐用于直接制造骨科植入物、定制化的假肢及义齿;制造缓释药物;规划外科手术方案等等。3D打印技术能够将医学与工程、材料及制造更紧密的结合,实现不同领域的交叉融合,为攻克疑难病症、造福患者带来希望。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作为山西省唯一一家国家临床重点骨科专科,在四肢肿瘤假体置换、人工半骨盆置换、人工全股骨置换、脊柱结核后路手术、脊柱肿瘤整块切除及重建、严重脊柱畸形矫正、复杂性骨盆及髋臼骨折、复杂性髋关节及膝关节翻修等方面具有特色,同时非常注重学术研究及技术创新。该院骨科冯毅博士从去年初开始率先在山西省开展了3D打印技术应用于小儿脊柱结核以及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研究成果不仅在2015年度全国骨科年会上进行了电子壁报交流,还在医院第28届学术大会论文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创生医疗3D打印中心目前参与多个与重点医疗单位及科研单位的合作项目,无论从规模、实验仪器的先进程度,还是研发人员的专业素质、研发能力,都处于国内最高水平之列。此次合作,通过医工结合模式,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和引领国内3D打印在临床医学的应用,推动骨科医学与技术的创新,为医院培养既懂临床医学又懂工程设计制造的研发型骨科医学高端人才,为企业培养既懂工程又懂基础医学的研发人才,一起合作开发更利于病患使用、更利于医生操作的产品。此次“3D打印技术合作中心”成立是国内领先的骨科医疗器械生产制造商与国内知名的医疗机构的一次握手,通过双方的紧密合作,将会在骨科新技术领域发展取得更多的成果,提高国内医疗保健水平。
冯毅 (山医大二院脊柱骨病治疗小组组长) 腰椎管狭窄症是腰椎退行性病变中最严重的病症之一,患者在腰椎间盘突出硬化的基础上常常合并小关节突增生,黄韧带肥厚等情况,造成中央椎管狭窄以及侧隐窝狭窄,对神经形成压迫从而导致腰痛、腿疼、腿麻、腿抽筋以及间歇性跛行等症状。与单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比,其保守治疗往往不理想,病情呈波浪式渐进加重,随着年龄增大,发病期越来越长且病情越来越重,缓解期越来越短且越来越不明显,大多数患者最终将出现难忍性疼痛或者行走困难。适时地选择手术可以说是目前最理想治疗方法。 传统的手术经历了三个阶段:单纯减压----减压固定----减压固定融合。目前在临床上最为成熟的是经后路椎板减压椎间融合术(PLIF),可以说风险小、疗效确切,是目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主流手术方法。但是,这种手术由于术中减压范围大,对脊柱后柱结构破坏严重,存在术后脊柱失稳的潜在风险。而且,患者常常被嘱咐一个月或更长时间的卧床休养,这样一来,患者术后的饮食、大小便护理成了很大问题。很多家庭常常是一人手术,全家脱产伺候,这对患者及其亲属都是一个煎熬的过程。因此,如何减少手术创伤、缩短康复时间、减少医疗陪护消耗是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技术发展的趋势所在。 “改良式PLIF术”是针对腰椎管狭窄症的一个全新手术方法,是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脊柱骨病治疗小组在传统手术方法基础上经过不断探索创新的一种“手术微创化”新概念术式,这种手术完整保留了脊柱的后柱结构,包括棘突、棘上和棘间韧带、关节突、关节囊等,大大增加了术后脊柱的稳定性,并配合我们前期独创的“涵洞式加压术”以及“隧道式加压术”等实现了无论对马尾神经还是腰骶神经根均彻底有效地减压,从而获得超越传统手术的治疗效果。患者术后不仅症状缓解迅速彻底,且第二天即可下地活动,大大缩短了住院及康复时间。 我们近期总结分析了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间在山医大二院住院并接受我们“改良式PLIF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3例,年龄56~85岁,平均68.5岁,术中充分减压责任间隙的椎管及神经根管,保留后柱完整性,并完成椎间骨粒植骨+cage融合。结果:全部患者术后2~3天下地活动,随访5~28个月,平均13个月,43例患者均获得症状的缓解或改善,间歇性跛行缓解率100%(39/39);下肢放射痛缓解率为100%(25/25);腰痛缓解率为93.5%(29/31),其余两例不同程度得到改善;无一例术后主诉腰部较术前僵硬或活动度变差,术后出现一过性腰困或腰困加重5例,但均于术后3~6月缓解。结论:“改良式PLIF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优于传统PLIF术,能早期下地活动,后遗症少,大大降低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值得推广。本文系冯毅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骨样骨瘤 属于良性肿瘤(意味着较易治疗,症状较轻),特点是侵害青春发育时期的椎骨的后部。占所有脊柱骨肿瘤的 10% 。典型症状是顽固性疼痛,夜间明显加重,对阿司匹林以及象布洛芬这样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十分敏感。单纯的 X 线检查很难发现此类肿瘤,但骨扫描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治疗包括病情恶化前的长程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使用﹑手术切除肿瘤﹑以及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 射频消融法。手术切除和射频消融都能快速缓解疼痛并减少复发。骨母细胞瘤 骨母细胞瘤 是一个比骨样骨瘤要大的一个概念,顾名思义,这种肿瘤较大,直径超过 2 厘米。和骨样骨瘤一样,多侵害椎骨后部,症状以疼痛为主。但其病情较为严重,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复发率也比骨样骨瘤的要高,换言之,即有 10% 的可能性在相同的地方再发肿瘤。动脉瘤样骨囊肿 动脉瘤样骨囊肿 是种不常见的良性肿瘤,通常侵害椎骨后部或椎体本身。好发于年龄较大的青少年,主要症 状为疼痛,有时伴有神经系统症状。病因不明。较好的治疗方法包括肿瘤切除术﹑肿瘤刮除术以及椎骨减压术。骨巨细胞瘤 对这种肿瘤我们了解不多。主要影响椎体(脊柱前部),尽管理论上属于良性肿瘤,但症状较重,有时还会转移到别处。好发年龄段为 20-40 岁,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完全性肿瘤切除术为首选治疗方法。适当对肿瘤制动并予以放射治疗有助于减少手术风险,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术嗜酸性肉芽瘤 嗜酸性肉芽瘤 是一种良性骨 肿瘤, 有疼痛症状和在 X- 线片上发现“椎骨平面”的特点,发生椎体塌陷或变平 。这种肿瘤自发形成,也可能是其它骨或其它器官疾病综合症的一部分。治疗极具个体性,没有什么所谓的最好的方法。许多肿瘤不需要手术治疗,有些甚至只需要少量放射治疗。内生软骨瘤 内生软骨瘤属于良性软骨肿瘤。这种膨胀生长的肿瘤可能会侵入椎管或压迫神经。如果出现此类症状,首先考虑手术切除肿瘤。内生软骨瘤有极少的机会发展为软骨肉瘤,一种低度恶性的软骨肿瘤。这种现象极少发生,但如果发现肿瘤迅速增大,应做活组织检查。血管瘤 血管瘤是可发生于椎体的良性肿瘤。好发于胸椎下段或腰椎上段,通常累及单一节段椎骨。有趣的是,不是所有的血管瘤都有诸如疼痛这样的症状。中年女性多发。血管瘤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血管瘤侵及整个椎体时,疼痛更为明显。血管瘤也可引起腰部疼痛。有特征性 X 线表现,叫做 “ 蜂窝裂 ” 。常累及多块椎骨,并有不同程度的椎骨破碎,高度减低。如果椎骨受损严重,影响到脊髓和神经的话,就会引起剧烈疼痛,并导致腿﹑肠及膀胱功能失控。椎骨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包括随访观察﹑放疗和手术切除。手术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神经受累情况。治疗过程中必须考虑到需要大量输血的可能,决定具体的手术方法前,手术医师应根据不同情况仔细计划。
腰椎减压固定融合术凭借其优异的治疗效果成为现代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重度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退行性侧弯等腰椎疾患最可靠的治疗手段(金标准)。近些年,各项融合术蓬勃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微创融合技术,其中,MIS-TILF技术由于既融合又减压,是目前唯一实现双重治疗的脊柱外科微创技术。 2017年3月5日,一例63岁女性患者主因腰痛伴右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半年,以“腰椎管狭窄症”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由冯毅博士行MIS-TILF术,术后一天患者下地活动,症状完全改善。这是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成功开展的第一例MIS-TILF手术,使山医二医骨科在脊柱微创领域又进了一步。
大部分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效果不错,但也有部分病人最后不得不借助手术治疗,由于担心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加之传统的对开刀手术的担心,绝大多数患者总是希望能得到“微创”治疗,“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就是这样一个技术的代表,很多宣传资料上称它“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下地早、恢复快”;但是,事实是这样的吗? 美国最新一项研究表明,椎间盘镜技术和普通开刀手术相比,虽然治疗的短期和长期效果一样,但是,椎间盘镜治疗更容易引起脊髓硬膜破裂,更容易损伤神经根,更容易二次复发,而且,手术时间要比普通开刀手术长。这样看来,椎间盘镜技术相比普通开刀手术并无优势可言。因此,我们在选择治疗的方法上,不要盲目追求“微创”,应当多听听专科医生的意见,才能最终获得最佳疗效。
不要“迁就”了椎间盘的轻微突出 有些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跑了很多医院,作了很多检查,CT和MRI均显示椎间盘仅是轻微突出,医生们都认为问题不大,建议保守治疗;结果吃了很多药,打了很多针,又做牵引,又做按摩理疗,可是效果就是不好。 其实,这类病人的情况特殊,虽然椎间盘突出不严重,但是患者往往合并先天或后天性的侧隐窝狭窄或者神经根的变异(这一点临床上很难甄别),神经根在这个区间没有太大的代偿空间,所以,即便是轻微的突出,也可以造成明显的症状。而且,这种没有代偿空间的挤压通过保守治疗是难以获得良好的疗效的。 针对这一不是什么大问题的“顽症”,我们则选择积极的治疗手段,采用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侧隐窝扩大术,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而且由于手术没有破坏脊柱的稳定性,切口也就缝合两三针,因此,患者第二天就可以下地活动,一周后就正常上班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