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随着信息的网络化,验光知识的普及,普通老百姓对医学验光这一名词越来越熟悉,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到配镜前确实进行的是医学验光显然成为眼科医生的职责。首先,医学验光必须在医院眼科或医学验光配镜中心才能完成,常规眼检查,散瞳等项目是不可能在眼镜店进行的。其次,验光时需要有什么样的验光设备也有严格的规定,除了镜片箱和检影镜等常规验光设备外,还应配备有综合验光仪,电脑验光仪,角膜地形图等屈光检查设备。电脑验光仪检查快速、便捷,但只能对屈光状态作出初步筛选,而绝不能以它的结果作为验光的标准。综合验光仪集多种检查功能于一体,自20世纪初期诞生后,不断得到改进与发展,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主要和标准验光设备,也是国内外专业验光配镜中心不可或缺的验光设备。熟练掌握和使用综合验光仪,是实施医学验光的必备条件。试戴眼镜是医学验光过程中另一个重要步骤,当用综合验光仪检查完所需要的项目后,需要有丰富经验的眼视光医师在与患者充分沟通后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眼位、屈光状况给出最终的个性化处方。医学验光科学严谨,在我国已获得广泛的开展与实施。遵守严格的医学验光步骤,配备精良的验光设备及专业验光人员,才能得出正确的验光结果,患者才有可能拥有一副最清晰的、最持久的、最舒适的眼镜。
如何选择太阳镜太阳镜的颜色一般以中等深度为好,如淡灰色、淡茶色、淡绿色等,这些颜色的太阳镜对红外线、紫外线吸收较好。两个镜片的颜色应深浅一致。淡绿色镜片对交通管理人员、司炉工很适用。深黄色镜片吸收紫外线效果好,适宜野外工作人员。一般来说,眼睛大的人应选择镜片大的太阳镜,反之亦然。选购太阳镜还得考虑它与脸形、眉毛、鼻子之间的关系。若将镜片一分为二,眼睛处于“分界线”偏上方为最佳位置。胖圆脸适合戴粗大框架,瘦长脸适合圆形镜框,扁圆形脸宜选用上下略窄的方形框架。太阳镜与眉毛间不可留有“空白”区域,眉毛稍高于框架最为理想,否则给人感觉极不协调。太阳镜质量鉴别挑选太阳镜时,不要只注意镜架的款式和花色,镜片质量更为重要。镜片应是平光镜片,无屈光度,无“光跳”(霍光)现象,光密度均匀,看东西不变形,厚薄一致。鉴别镜片质量好坏,最简便有效的方法是双手拿住框脚左右交界处,撑开镜脚,朝向自己脸部,镜片距离眼睛40~50厘米,透过镜片看门窗框或某一垂直线,然后上下左右晃动眼镜,透过眼镜所见的门窗框垂直线应笔直、无重叠、无歪曲。镜片表面应光洁,无划痕、无斑点、气泡、颗粒等。水晶眼镜并不护眼养目自古到今,人们总以为水晶眼镜品位高,保护眼睛效果好。但事实并非如此。水晶为石英二氧化硅的天然结晶体,是矿石。它硬度大,密度不匀,质地差别很大。水晶镜片能吸收部分红外线,隔热性好,戴后有凉爽感。但是,紫外线对它的透过率高达84%左右,所以说,它的防紫外线效果远远不及一般玻璃和树脂片,配戴日久对人的角膜和晶状体都有损害。此外,水晶石中常有束状条纹与微小气泡积聚,呈半透明状,有碍视力。小心太阳镜综合征患太阳镜综合征的多见于赶时髦的年轻人,他们偏爱戴边宽、架厚、分量重的大框架镜。这类眼镜连续戴1~2周后,戴镜者会眼眶或两面颊部之间皮肤麻木、知觉迟钝等症状,严重者呼吸时有鼻部不适的感觉,犹如感冒;刷牙漱口时,还有掉了门牙的感觉。产生该综合征的原因是大框架眼镜的下缘正好压在眶骨下缘4毫米处的眶下孔开口处,而眶下神经由该孔出来,它是三叉神经的一个分支,该分支走出眶下孔后又分几个末梢支,分布到鼻侧、下眼皮、上嘴唇的皮肤和黏膜,以及上门齿、犬齿、牙槽骨等处。大框架眼镜杠缘的压迫刺激,会导致神经营养不良,以致出现面颊、鼻部、上唇不适等感觉。何人何时不宜戴太阳镜·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患者、屈光不正视力不能矫正到1.0以上者、两眼屈光参差度数过大者不宜戴太阳镜。·疑有青光眼或已确诊青光眼的病人,不宜戴太阳镜。因为戴镜后进入眼内可见光减少,导致房水引流不畅,时间长了,易诱发闭角型青光眼,也不利于青光眼的治疗。·6岁以下儿童的视觉功能发育未达到成人水平,或刚接近成人水平,他们不宜戴彩色塑料太阳镜,否则容易发生弱视。·太阳落山后或阴天光线较弱时,不必戴太阳镜。·一般连续戴镜不宜超过2小时。
专家:这与握笔姿势不正确导致头部左倾有关,上课总坐前排也易加深近视2011年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昨天发布。数据显示,7岁孩子中有三分之一近视。这一结果引发了南京眼科专家关注。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在对建立屈光档案的三到五年级的600名学龄儿童检查发现,在近视儿童中,有一个现象:接近60%的孩子是右眼度数要比左眼深。也就是说,10个近视眼,6个右眼度数高。这一现象引起了该科主任夏承志的关注,他深入研究发现,孩子近视,除了以前所认为的“学习压力大,电视看多了,游戏玩多了”这一解释外,还与握笔的姿势正确与否有很大的关系。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主任夏承志介绍说,正确握笔写字的姿势,应是大拇指与食指捏住笔,握笔的支点落在中指第一指节拇指侧。根据物理学原理,支点到笔尖的距离约3厘米是阻力臂,拇指和食指与笔接触点到支点距离约0.5厘米是动力臂。阻力臂/动力臂=6倍,从这个意义上说,正确的握笔应为费力杠杆,对孩子来说是个吃力的活。夏承志说,对于孩子来说,如果握笔写字的年龄过小或指力过小,为了弥补这种不足,他(她)自然就会迁就,用不正确的握笔姿势来代偿,具体表现为握笔支点靠前(减少阻力臂)和用靠近拇指根的包绕握笔(增加动力)。这种握笔姿势一旦形成,就会使儿童为看清笔尖,头部自然左倾,而且双眼距离纸面更近,为近视埋下了隐患。夏承志将其称之为“近视握笔法”,而有7成孩子都在使用这种握笔方法。夏主任提醒,对于学龄儿童,除了握笔姿势影响近视还有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座位。如果矮个子总是坐在第一排、第二排,长期近距离面对黑板,反而容易形成近视。而且如果前排的孩子轻微近视了,却由于坐得近,导致度数一步步加深而不被察觉。从这个角度说,如果你的孩子总是坐在前排,其实未必是件好事情。夏主任建议,学生座位科学的排法应该是按组调整,即高个子坐一组,中等个子坐一组,矮个子坐一组,然后将前后对调,从而预防近视。
弱视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眼病,它是指眼球检查正常而单眼或双眼视力不正常,且通过配戴眼镜视力也不能达到0.9以上。其发生机制十分复杂,大多都是因视觉功能的正常发育受到阻碍而形成的。弱视在学龄前及学龄儿童中患病率约为3%,在我国约有1000多万名弱视儿童。弱视有哪些危害弱视的患儿不仅双眼或单眼视力低下,而且常常没有完善的双眼视觉功能,没有精细的立体视觉,如下楼梯时没有深度感,看显微镜时没有立体感等,这将直接影响孩子的高考升学及职业选择。另外,弱视还常引起斜视,影响美观及儿童身心发育。专家认为,弱视的危害大于近视,因为近视经戴眼镜矫正后视力可达到正常,不需要其他治疗。而弱视则不同,如不及时治疗(戴镜及训练),患眼的视力将会永久性低下。弱视的分度及分型弱视按矫正视力可分为三度:轻度:矫正视力为0.6-0.8;中度:矫正视力为0.2-0.5;重度:矫正视力低于或等于0.1。弱视按发病机制可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剥夺性弱视及先天性弱视。斜视性弱视 是指因眼位不正(斜眼)而引起的弱视。由于斜视,双眼看东西会出现重影,医学上称为复视。为了消除复视,大脑中的视中枢就抑制那只斜视眼去看,这样看东西就不会复视了。久而久之斜视眼看东西的能力下降成了弱视眼。这种弱视一般而论是可逆的,如能早发现、早治疗,视力是可以恢复的。屈光参差性弱视 是指患儿双眼屈光度数相差较大,近视或远视度数相差在150度以上,散光度数相差在100度以上。外界景物在左右两眼所形成的物像大小不等,清晰度不同,两个物像互相干扰,难以融合成一个,大脑中的视中枢主动抑制屈光较大的眼,这只眼的视力便会下降形成单眼弱视。这种弱视是可逆的,通过治疗可以恢复。屈光不正性弱视 是指双眼屈光不正的度数较高,而患儿又没有及时戴矫正眼镜。其特点是双眼视力相等或相似,屈光度数也相似。多发生于高度远视或高度近视的儿童,以远视眼更多见,约占70%。这是由于高度屈光不正导致景物不能在视网膜上成像,因而对视细胞或视通路的生理性刺激不足造成的。剥夺性弱视 是指在婴幼儿时期,由于先天性白内障、角膜白斑、上睑下垂等眼病,使光刺激受到阻挡,不能正常进入眼内,剥夺了该眼接受光刺激的机会,使得处于发育阶段的眼底视网膜由于生理性刺激不足,造成发育不良或停滞,形成剥夺性弱视。这种弱视患儿视力很差,单眼多见,治疗效果也不好。如何早期发现小儿弱视提高弱视治疗效果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为孩子检查视力是早期发现弱视的最佳办法。3岁以上的儿童基本都能配合用视力表检查视力。在孩子第一次查视力前,家长可先教会他识别视力表。儿童应每隔半年或一年查一次视力,若发现视力低于0.8-0.9,或双眼视力相差两行以上,应及时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医生要对孩子作散瞳验光检查后才能作出正确诊断。对有斜视的儿童,更应及早治疗。因为斜视患者成年后,通过手术只能使双眼达到正位,而弱视却因错过治疗时机而留下了永久的遗憾。此外,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如发现有斜眼儿、看东西歪头或眼球抖动等情况,应及时到眼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小儿弱视。孩子患弱视怎么办弱视是不会自愈的,对弱视的治疗越早越好。因为从视觉发育来讲,儿童12岁以前是视觉发育的可塑期,3岁是儿童弱视的治疗的关键期,3-8岁为治疗的敏感期。12岁以后再治疗弱视,视力恢复的机会便很小了。至今,对弱视尚无行之有效的药物治疗办法。孩子一旦被确诊为弱视,家长应马上为孩子配眼镜,并坚持每天戴,绝对不能时戴时摘;每年应进行一次散瞳验光,如眼镜不合适要立即更换。另外,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各种弱视训练。平时可让孩子多做精细动作,如穿珠子、描画等。弱视是一种复杂而不易治愈的眼病。治疗过程枯燥、漫长、疗效易反复,常因患儿不能坚持治疗而造成终身遗憾。因此,家长一定要按医生要求,督促孩子配合治疗,不要怕麻烦,以免影响训练效果。
人的双眼能够一起上下左右自如转动,靠的是牵引每只眼球壁的六条肌肉密切配合、相互协调以相互制约。如果其中一条肌肉的收缩力过强或过弱,无法与和它相对抗的肌肉力量取得平衡,就会引起斜视。另外,如果一条或多条眼外肌麻痹,或先天发育异常,或大脑中支配眼肌运动的神经中枢功能障碍,也会发生斜视。斜视分哪些类型共同性斜视 根据其是否能被融合反射控制,又分为隐斜视、共同性内斜视、共同性外斜视。非共同性斜视 又叫麻痹性斜视,是因支配眼球的神经或肌肉麻痹而引起的斜视。水平型斜视 又称A-V综合征,是一种亚型的水平型斜视。由于同时伴有垂直性麻痹,所以向上和向下注视时,水平斜视度的大小发生明显变化,就像英文字母的形态,因而称为A-V综合征。什么是对眼儿内斜视俗称对眼儿,是指一眼注视时,另一眼向鼻侧偏斜,在2-3岁儿童中十分多见。引起内斜视的原因很多,有些与屈光状态及调节有关,如中、高度远视的儿童,由于远视没有矫正,只有使用过多的调节才能看得清楚,从而诱发过多的辐辏(双眼向内会聚),引起内斜视。还有的与眼外肌肉力量不平衡有关。什么是斜白眼儿外斜视俗称斜白眼儿,是指一眼注视时,另一眼向外侧偏斜。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没有被矫正的近视,由于使用调节减少,调节性集合下降而引起外斜视。2.高度远视因看不清而放弃调节也会出现外斜视。3.屈光参差,因双眼度数差别大,大脑就抑制视力较差的眼而引起该眼废用性外斜。如何治疗斜视不同类型的斜视治疗方法不同。一般来说,共同性斜视首先应散瞳验光,配戴合适的眼镜来矫正屈光不正。轻度斜视只需矫正屈光不正即可矫正眼位。而与屈光不正关系不大的原发性斜视,如果配戴眼镜后斜视不能矫正,必须及时手术,而且手术年龄越小越好。因为只有在双眼单视功能建立前矫正眼位,并经过辅助训练,将来才能有良好的同视知觉、融合力及立体视觉。非共同性斜视的治疗应首先找到病因,再针对不同病因进行综合治疗。对眼儿能自愈吗原发性内斜视是由内外直肌不平衡引起的,不可能自愈,必须早期手术矫正。继发性内斜视是由远视引起的,如果远视度数小,随着年龄的增大,内斜状态会逐渐好转,甚至恢复正常。发现内斜视应及时去眼科检查,切勿放纵任其发展,以免贻误治疗时机。什么是假性内斜有些家长发现孩子对眼儿,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后,医生却说孩子眼睛正常。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是假性内斜,又称内眦赘皮,亚洲儿童比较常见,在我国,近一半的儿童有内眦赘皮。这些儿童由于鼻梁较平,上眼皮遮盖了鼻侧的部分眼白,造成内斜的错觉,随着年龄增长,鼻梁逐渐隆起后,这种情况便会消失。先治斜视还是先治弱视一般来说,如果单眼弱视而又患有需要手术的斜视时,应先治疗弱视。待弱视眼的矫正视力提高到和另一眼差不多时,再手术治疗斜视眼,这样有利于双眼单视功能的恢复和稳定。如果双眼弱视,应先治疗,使双眼的矫正视力差不多时,再手术治疗斜视。如果是继发性斜视,不需要手术矫正,在戴镜治疗斜视的同时,必须进行弱视治疗。
迄今为止,眼科领域里有好几根“硬骨头”难以攻克,青光眼便是一例。在“得了青光眼不能治愈”的现状下,很多患者对治疗的态度比较消极,有的甚至打起了退堂鼓。从医学的角度刘,青光眼是一种终身疾病,目前的医学水平仍不可治愈;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青光眼已成为全球第一位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因而,现阶段积极治疗青光眼的目标不是治愈,而是最大限度地保存有用视力,通过及早发现、及时正规的治疗,阻止或者延缓病程的进展。这项目标在临床中被证明是可望且可及的。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全球约有7000万青光眼患者,估计2020年将达到8000万。在全球因青光眼引起双眼失明者占全球盲人总数的50%。我国青光眼疾病的发病率在一般人群中为0.68%,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越高,65岁以后可达4%至7%。青光眼是一组威胁和损害视神经视觉功能的疾病,具有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等特征,通常由高眼压引起。青光眼主要分三个大类:一类是原发性青光眼,一类是继发性青光眼,还有一类是先天性青光眼。其中原发性青光眼又分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我国,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为最多见。由于青光眼引起的损伤大多是渐进性的,除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大发作外,常常不易被患者察觉,因此等到患者就诊时很多已经发展到中晚期了,而青光眼造成的损害又是不可逆的,因此致盲率很高。同时青光眼又是一种典型的身心疾病,情绪变化可以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作;还可以引起血压升高、血管痉挛,对青光眼患者的视神经造成进一步的损害。青光眼疾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常常在一个家族中有多人发病,其后代的发病几率也比正常人群高出很多。建议青光眼疾病的高危人群,每年在专业医院进行一次青光眼的筛查。当然,一旦被确诊为青光眼,患者只要正视疾病,配合医生积极治疗,有生之年保住有用视力是完全可能的。
白内障已成为老年人常见眼病,50岁以后,发病率随年龄递增;80岁时,白内障的发病率甚至高达100%。但是白内障因早期微昏不清,往往不易觉察,甚至到了一定年岁后,视力下降,看不清东西,还以为正常,“不过是老花眼而已”。 这种所谓“老花眼”的观点是错误的。老年性白内障既不像结膜炎那样出现红肿、分泌物多,也不像角膜炎那样畏光、疼痛、视力明显减退,常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与发展。不过,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视觉方面的异常改变。比如许多原无近视的老人患上暂时性近视,这是因为老年白内障初发时,晶状体凸度增加,屈光近点发生改变的缘故;又或者出现飞蚊症、单眼复视或多视症等。此外,若出现色觉异常、眼前暗影、昼盲或夜盲等症状,也要特别当心。 在白内障的发展过程中,如果不及时治疗,会产生严重并发症。超声乳化手术适用于大多数白内障患者。手术是用一个带抽吸的乳化针头,经过一个很小的角膜或巩膜切口,通过高频振动的超声头将晶状体的硬核乳化后吸除,再将皮质抽吸干净,保留完整的囊袋以便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视力恢复既快又好;手术时间短,如身体无特殊情况,在门诊手术室即可完成,当天出院;人工晶状体可植入于囊袋内,位置更居中,更稳定;患者不必等到白内障完全成熟才做手术,可避免等待过程中的一系列并发症。
49岁的张女士因白内障,近日到中国医大四院眼科中心准备接受人工晶体置换治疗。但医生告诉她,手术后她的视力恢复不可能达到最佳效果,原因是15年前她接受了治疗近视眼的准分子激光手术。术中医生按常规对其角膜进行了激光切削,改变了角膜表面的正常形态。这种改变使白内障手术中难以选择正常的人工晶体,以获得最佳视力。中国医大四院眼科中心主任第劲松告诉记者,不少白内障患者为获得良好的远,中,近视力,多要求选择植入多焦点,调节性,非球面像差功能性人工晶体,常规植入的单焦点人工晶体已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但准分子激光手术患者的屈光参数会有一定误差,这影响了功能性人工晶体的计算和设计,因此难以帮助患者量身定做其所需的功能性人工晶体。张说,准分子激光手术手术已得到近视患者的广泛接受和认可。第一批于上世纪90年代接受准分子激光手术的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少人现在又发生了白内障。但按照眼目前的医疗水平,准分子激光术后的角膜屈光测量是白内障手术生物学测量的一大难题,也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专家提醒,准备接受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近视的患者,应考虑到今后患白内障的可能,谨慎选择此类手术。
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的严重致盲性眼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治疗效果因人而异,有些患者需要终身用药,有些患者需要多次手术,因而使很多青光眼患者心理负担加重,不能正确认识和得到合理治疗。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损害及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它绝不是不可治疗,绝大多数青光眼通过药物及手术可得到有效控制,长久保持良好视力,只有少数病例控制不良,但也可以通过治疗延长有用视力。青光眼患者不应悲观,要保持良好的心情,抑郁和暴怒是青光眼的诱发因素。患者要以正确心态对待此病。青光眼患者容易走两个极端:要么知道此病的危害性,认为是不治之症,产生悲观、失望、恐惧心理、错失治疗、放弃治疗,。要么不了解此病,特别是慢性开角型患者,认为我没多大感觉,没有大夫说的那么严重。结果,造成严重后果,在黑暗中度过余生,给个人、家庭带来极大痛苦。青光眼是最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由于种种原因给患者带来失明的痛苦。常见原因如下:①开角型青光眼及一部分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因为没有任何症状,患者不知道自己眼睛有病,一旦发现已是晚期或已失明。 ②患者不听医生劝告,不信任医生,不愿做任何检查,将最好的治疗时机错过。③对青光眼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对自己的疾病满不在乎。有些人只是拼命工作,从不看病,直到感觉视野缩小,才到医院诊治。这时往往已是晚期。 ④不能按时用药,有症状时就点药,没有症状时就不点药,从不测量眼压,也不知自己点药后眼压控制得怎样。不合理的用药耽误了治疗。 ⑤对医生劝告听不进去。恐惧手术,对手术前的医生交待手术预后问题,不能正确对待,总怕手术后会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对手术一拖再拖,直到晚期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⑥有些手术后的患者,因症状消失,便以为青光眼已完全治愈,而忽略追踪观察、定期监测,有些患者在术后不知不觉中失明。 ⑦有些患者手术后只注意观察眼压,而不检查视野是否有改变。有一部分患者在血流动力学方面有异常,如患有心血管疾病、低血压及血浓度增高等。由于这些因素有相互作用,使视神经长期处于慢性供血不足状态,从而造成视野进行性缩小,以致失明。鉴于以上这些情况,建议青光眼患者,必须听从医生劝告,积极争取早期有效的治疗,争取将视功能的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治疗上应按照医嘱用药和定期随访,不可自己变更用药剂量。闭角型青光眼发作前,常有一些先兆,如视疲劳、眼胀、虹视和眉角胀痛,特别在情绪波动和昏暗环境下容易出现,出现这些现象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预防急性发作,这一点对单眼发病的青光眼患者尤为重要。青光眼患者最好能逐步学会指测眼压,有一个简单易行的办法:初学者可触压自己的前额、鼻尖、嘴唇,分别感受高、中、低三种眼压。当觉得高眼压可疑时,应及时就医,以便调整治疗方案,使高眼压得到控制。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除与高眼压密切相关外,还有一些其他相关因素,如低血压、糖尿病、血流变学异常等,积极治疗这些疾病,有利于保护视功能。 此外,应注意一些抗青光眼药物有副作用。如噻吗心安是β受体阻滞剂,可使心率减慢,心脏收缩力减弱,还可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有心动过缓、支气管哮喘和呼吸道阻塞性疾病者最好不用,必须用时应提防副作用的出现。醋氮酰胺有输尿管结石患者慎用,磺胺过敏者不用,高渗剂在心血管系统、肾功能不良时勿用,糖尿病人禁用甘油等。总之应在用药前向医生说明全身疾病,以便医生选择用药。 如果您已被诊断为青光眼,那么您应该和医生一道共同努力,在以后的岁月里共同保护您的视力。以下几条注意事项,供青光眼患者参考:(1)一经确诊就应接受系统正规治疗,最好能相对固定医院和医师。每天点药的次数和每次点药时间应完全遵照医嘱。要定期检查视力、眼压、眼底、视野等变化。 (2)平时心态要平稳,情绪波动过大,常可引起眼压波动,加重病情。因此,要避免生气、焦虑,以乐观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青光眼发病多见于情绪波动,过分的忧虑、抑郁、惊恐、暴怒等都有可能造成青光眼急性发作,失眠也是青光眼的诱发因素之一。所以青光眼患者必须避免精神过分紧张,减少思想上不必要的负担,保持充分的睡眠,以促进整个机体功能,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3)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忌食辛辣、油腻的食物和忌酒、浓茶、咖啡等,并要适当控制饮水量,饮水量过大会引起眼压升高。食物治疗青光眼的效果以蜂蜜最为明显,甘油也有同样疗效。蜂蜜与甘油同属于高渗剂,服后能使血液渗透压增高,以吸收眼内水分,降低眼压。 (4)生活须有规律。注意起居,预防感冒,衣领要宽松,睡眠要充足,睡觉时枕头可稍高一些。 (5)切忌在黑暗处停留过长的时间,因为在黑暗的环境中,瞳孔的变化会引起房水流出通道受阻从而使眼压升高。不要在光线暗的环境下看电影、电视时间太长。睡眠时,可在室内点一盏小灯,使室内不至于太暗。阅读或其他近距离娱乐及伏案工作时间过长都可诱发青光眼发作。(6)坚持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能使血流加快,眼底瘀血减少,房水循环畅通,眼压降低。但不宜做那些过分弯腰、低头、屏气、负重的活动,以免使腹压增加而引起眼压升高,加重病情。 (7)青光眼患者或有青光眼家族史的易感人群应对天气变化多加注意。闭角型青光眼发病多见于黄昏、傍晚、阴沉天气以及寒冷季节。 冬季外面寒冷,屋内暖和,青光眼患者在外出时如果突然经历由热到寒的温度变化,很容易诱发急性青光眼。建议有青光眼的老人外出前最好找个温度的“过渡带”,如可以在楼道里待一会儿,或在门口站一会儿降降温,让身体慢慢适应外界寒冷的环境。 最后祝所有的青光眼患者在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下,都能有一片光明的未来。
配戴眼镜仍是目前公认的矫正眼睛屈光不正的最安全手段。但眼镜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到矫正效果。一副不合格的眼镜,会引起戴镜者的视觉疲劳,加重视力减退,严重时会引起头痛、头昏恶心、消化不良、精神不振。尤其是青少年正处于发育阶段,戴了劣质眼镜后会遗憾终生。笔者从事眼镜产品质量检验工作多年,现就眼镜产品的选配谈谈自己的经验与体会,供广大消费者参考。 眼镜应该用光学玻璃、光学树脂等材料制作,这些材料均匀性好,折射率稳定,透过率高,能拦截对眼睛有害的紫外线。消费者不要贪图便宜而购买普通玻璃制作的眼镜。 很多青少年由于功课紧张、看电视或玩游戏过多等原因导致视力下降。出现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假性近视,也有可能是真性近视。如果是假性近视,无需配戴眼镜,休息一段时期,症状就会消除。假性近视一旦戴上眼镜,就会成为真性近视,很难再恢复。为了不出现误诊,最好找医生经过散瞳验光后确定是否需要佩带眼镜。对经医生确诊的儿童弱视与斜视,应配合治疗,不要盲目戴或不戴眼镜。 不要相信“电脑验光,立等可取”的招牌。一副合格的眼镜,要经过验光、选架、配片、检测、加工配装、整形、再检测等多道工序,很难在半天之内就完成。 选择镜架和镜片必须依据验光处方,科学合理,要与自己的脸型相适应。戴上合格的眼镜后应视物清晰,无强烈的不适感,不应出现头晕、恶心、眼球发涨、视物倾斜等症状。 近视程度较高的患者(超过-4.00D),应考虑选择高折射率(1.7左右)的镜片;近视程度较低的患者,可选择低折射率的镜片。光学玻璃镜片价格低廉,表面抗磨损能力强;树脂镜片重量轻,一般能阻挡紫外线;镀膜、加硬处理后的超薄树脂镜片,价格较高。直得提醒的是因玻璃镜片易碎且易划伤眼睛,现在国家已强制性淘汰玻璃镜片的生产和使用。 老花眼患者不要盲目配镜,因为有可能是眼病造成的花眼。配镜时,要按正规程序进:行验光和定配,不要随便买一副成镜凑合着戴。 紫外线对人体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佩戴太阳镜是保护眼球免遭紫外线损伤的较好方式之一。一副合格的太阳镜,既能装饰外表,又能阻挡紫外线透过,并且没有屈光度,对不同颜色的交通信号具有良好的分辨力。消费者购买太阳镜时;不要只重视新颖款式和别具一格酶风度,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尤其是戴上太阳镜后出现头晕、恶心、晃眼等不适时,一定不要勉强佩戴,以免受到伤害。 下面介绍一下眼镜优劣与真假的简易识别。 合格的金属镜架,表面光洁度好,无划伤,两镜圈大小一致,各部件做工精细,焊接点细腻。优质的塑料架应软中有硬,手感强度适中。正规厂家生产的眼镜架都带有规格、尺寸、牌号等字样。 用普通玻璃制作的镜片,侧面观察多发绿色,这种玻璃透光率低,材质不均匀,含较多杂质、条纹、气泡等,多为平凸型或平凹型。 镜片面形应规则,不应出现螺旋形和霍光等。识别办法是双手持架置于眼前,镜片凸面向外,上下缓慢移动,从镜片内观察远处物体,如果大部分物体静止不动,但局部有波纹状跳动现象,说明镜片表面不平,存在霍光。 太阳镜都是平光镜,不应带有顶焦度。佩戴后若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应意识到镜片出现顶焦度。当平光镜的边缘不等厚时,佩戴后会出现视物移位现象。 知识解析:顶焦度——是一种度量单位的名称,是用来表述透镜对光线屈折能力大小的,在数值上等于透镜焦距(以米为单位)的倒数。以f代表焦距,F代表顶焦度即为F=1/f。顶焦度表示单位为米的倒数(m-1),单位名称为屈光度,符号为“D”。例如:球面镜可以表示为-2.00DS,即可矫正200度近视;+3.00DC表示矫正300度远视。如果顶焦度大于眼睛的屈光度,佩戴眼镜会造成超过屈光度部分新的屈光不正。若顶焦度小于眼睛的屈光度就不能完全矫正的屈光不正。配装眼镜中眼镜镜片顶焦度偏差必须符合GB10810.1-2005《眼镜镜片》标准要求。 有人喜欢佩戴水晶眼镜以显示身份高贵,其实,水晶镜片的光学特性远不如优质光学玻璃,建议消费者不要佩戴。 消费者选配眼镜,最好到已经获得生产许可证的正规商店购买,索取发票和包修、包换、包退的凭证。遇到质量问题,可到消费者协会或技术监督部门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