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姚娓主任于8月13日-8月14日、8月23日-8月28日期间门诊暂停,请各位患者安排好就诊时间。2.若是不方便线下到医院就诊,可以通过大医二院互联网医院门诊与姚娓主任线上沟通。3.若之后出诊信息有变化,以医院官方出诊信息为准!
1.姚娓主任于7月2日-7月5日期间门诊暂停,请各位患者安排好就诊时间。2.若是不方便线下到医院就诊,可以通过大医二院互联网医院门诊与姚娓主任线上沟通。3.若之后出诊信息有变化,以医院官方出诊信息为准!
中药多数是用来煎服的,煎药也是一门大学问,很多人拿着中药包,不知道该如何正确的煎药,下面就教大家中药煎药的一些常识。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密切的关系。现在仍是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其传热均匀缓和,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铜锅,主要是因为铁锅或铜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如与鞣质类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铁,使药液的颜色加深。与黄酮类成分可生成难容性聚合物。与有机酸类成分可生成盐类。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煎药的加水量也很重要,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汤剂的质量。加水少了,会造成药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的不完全。加水多了,煎煮出的药液多,病人服药时很不方便。中药材因其质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别也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重量相同的药物,质地疏松其体积就大,吸水量自然就多。质地坚实其体积就小,吸水量就少。因此,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煎煮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按照传统的加水方法,是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这种加水方法,简便易行,又很容易掌握。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2、煎煮次数: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实践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3、煎药的温度: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4、煎煮时间: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以及药物的情况而定。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40-50分钟。5、留取药液量:一般指一剂药经两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儿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两到三次服用。6、服药的方法:一般一剂药煎煮两次后合并药液,分两次服用。儿童可分2-3次服用。治疗感冒,发热,肠炎,腹泻的药,也可采用频服的方法,即每4小时服一次,每次服用30-40毫升,病愈即止,再改为每日服2-3次,小儿以少量多次为好。7、特殊药的煎煮: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在处方中开出带注脚的药物。(1)先煎药:一般是一些矿物,贝壳,角甲类药物,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常见的有生石膏,生龙骨,珍珠母,生赭石等。另有毒性药物先煎,久煎可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如乌头类药物久煎可使乌头碱分解为乌头原碱,其毒性只有原来的1/2000。如附子久煎不仅能降低毒性还能增加强心作用。(2)后下药: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易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投入锅内。常见的有霍香,钩藤,大黄等。如钩藤所含的藤碱,煎煮时间超过20分钟其降压成分易被破坏。大黄,具有泻下清热作用的成分,是大黄甙,但其对热不稳定,长时间加热会分解。而大黄甙泻下作用又比甙元强,故不易久煎,多采用后下方法。(3)包煎药:一般是种子和个别的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常见的有车前子,旋复花等。如车前子易粘锅糊化,焦化。所以需包煎。旋复花包煎可避免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4)溶化服:用热药液将药物溶化后服用。常见的药物有玄明粉,芒硝。(5)烊化服:主要是一些胶类药物,用热药液烊化后服用。如果混煎会使药液粘性大,影响其它成分的浸出,胶类药物也有一定的损失,所以采用烊化服用的方法。常见的有生阿胶,鹿角胶,龟板胶。(6)另煎兑入,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到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7)冲服,一些贵重的药物细粉不能与群药一起煎煮,多采用冲服的方法服用,即将药粉溶于药液中服。这样既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还可节省药材。常见的有三七粉、羚羊角粉、牛黄粉等。煎煮中药要注意器具的选用、加水量、煎药时间、温度等等,煎中药是需要耐心、细心的,想煎好一副中药要集中注意力,这样才能煎出好药。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科姚娓主任自9月19日起恢复门诊,9月18日中午12点开始放号,每次限号20,来诊患者须持48h内核酸阴性报告,望各位前来就诊的朋友周知。
肺癌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发病率第二、死亡率第一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是其最常见的病理类型。造成肺癌高病死率的最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和远隔转移,其中远隔转移以脑转移最为常见。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检出率逐年增高,但此类患者预后较差。大医二院中医科姚娓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十余年,在治疗肿瘤术后及肿瘤化疗所引发的各种并发症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尤其是以中焦脾胃为切入点的治疗思路在临床中收效显著,故选医案一例与大家交流学习:58岁的女性患者,5年余前因咳嗽入院,气管镜检查病理提示倾向腺癌,查骨ECT提示全身多发骨转移可能。后行术前新辅助化疗3个周期,来院复查骨ECT见病灶消失。2015年9月,在我院行左肺下叶癌根治术,术后病理为(左肺下叶)非小细胞肺癌,倾向腺癌;送检淋巴结内可见癌转移。术后行化疗巩固疗效,后行术后辅助化疗4个周期,化疗过程顺利。2019年10月,患者再次来院复查,CEA反复升高,脑增强MRI提示符合转移瘤,继续行化疗及靶向治疗及放疗,并在外院行伽马刀手术,期间同时进行靶向治疗。在多次住院、化疗、放疗、手术的过程之后,患者不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均出现了不适之象,因化疗药物及手术的伤害,患者出现面色黧黑、身体无力等一系列症状,遂来大医二院中医科寻求治疗。就诊时患者面色黧黑严重,手肿、脚肿,每日不思进食,伴恶心呕吐,食后即呕吐,疲乏无力,心慌气短,胁肋不适,精神状态差,睡眠差,大便干燥,2-3天1次,小便尚可,流涕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中医查体:舌淡偏红,苔白腻兼黄,少津,脉弦细。姚娓主任看过患者后,针对患者目前病情,提出从脾胃论治的思路。予以小柴胡汤合六君子汤加减化裁,处方如下:柴胡10g、清半夏10g、党参15g、炙甘草10g、黄芩15g、茯苓15g、生白术45g、陈皮10g、木香5g、麸炒枳实15g、厚朴10g、佛手10g、紫苏梗10g、海螵蛸25g、浙贝母5g、鸡血藤25g、炒鸡内金25g、焦山楂25g、焦六神曲15g、炒麦芽15g、蝉蜕15g、蜜桑白皮15g。前后共15付,患者服药后上述症状均明显改善,食欲改善了,恶心呕吐消失了,疲乏无力改善,大便正常,1天1次,尤其服药后面色黧黑也改善了5成,手脚肿胀减轻,患者非常高兴,连连向医护人员表示感谢。后续患者继续于中医肿瘤专病门诊随诊治疗1月余,面色黧黑逐渐好转,手肿脚肿减轻,饮食、睡眠、二便均明显改善,后期继续口服奥西替尼稳定病情。按语:该患者虽主要表现为面黑、手肿、脚肿等一系列问题,但究其主因为癌症术后元气大伤,气血亏虚影响后天之本——脾胃的正常运化,进一步导致脾虚之象。“手肿脚肿”是脾虚水液运化失常,停滞于手足局部,遂发水肿所致;“面色黧黑”中医学一般认为是肾阳虚所致,而该患者前期服用大量化疗药物及行放疗治疗,加之脾虚运化无力,药物毒素在体内堆积太多不能排出,累积日久致面色发黑;“胁肋不适”是枢机不利的表现,脾虚则肝木乘之,出现肝气枢机不利的表现,加上“食入即吐、恶心”等都是三焦气机不通的表现;脾主肌肉,脾虚会导致肌肉的营养乏源,肌肉失养可出现“疲乏无力”之象;“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脾虚其“散精”之力减弱,无法“上归于肺”,肺的“主气、司呼吸”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出现“气短、心慌”的表现;患者久病,耗伤心血,心失所养,心神不安故 “睡眠差”;“大便干燥,排便困难”为津血同源,血虚则津亏,肠道失润,故见便难解;“食欲不振”乃患者脾胃运化能力下降,消化能力降低;流涕重,苔白腻兼黄,少津是脾虚产湿蕴热之象;脉弦细是气血亏虚之象。故予小柴胡汤合六君子汤加减化裁。其中小柴胡汤以调畅三焦气机,使气机通常,气血得以运行;六君子汤益气健脾,燥湿化痰;加枳实、厚朴增加行气之力以下气;海螵蛸、鸡内金保护胃粘膜助消食,促进胃动力;紫苏梗理气和血,助气血运行;佛手理气和胃,燥湿化痰;浙贝母清热解毒,散结;鸡血藤补血活血;焦山楂、焦六神曲、炒麦芽合前方有健脾丸之意,可健脾消食,助患者消食以增加食欲;蝉蜕归肺经,有疏风热,透疹的功效,该患者遂未有皮疹,但其体内的问题也由面色反映了出来,因“肺主皮毛”故以蝉蜕疏风透表,合主肺之桑白皮,二者皆可起到“以皮治皮”之效,共同解决患者面黑的问题。该患者虽为癌症术后,但方中却未用大量抗癌的药物而是重点调理患者中焦脾胃功能及气机的升降,充分体现了“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思想。气机得畅则气血可正常运行,健运脾胃则饮食和水液可正常运化。治疗思路重在健脾和胃,健脾的同时也提高了患者代谢水湿的功能,故可见患者面黑、手肿、脚肿等一系列问题的改善。链接——姚娓医生简介姚娓,教授,主任中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辽宁省青年名中医,辽宁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大连市高端人才,大连市名中医新秀,现任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科学科主任,中医科主任、中医学教研室主任,大连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学院)副院长。临床擅长运用五运六气思维、经方及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脾胃病、老年病、肿瘤、疲劳综合症及内科疑难杂症等。出诊时间:中医脾胃病专病门诊:周一下午;中医肿瘤专病门诊:周三上午;中医专家诊:周四上午。出诊地点: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A座门诊8楼1诊室或2诊室(星海公园对面)
大医二院中医科正在进行一项药物治疗失眠的临床试验,项目名称为“乌梅配方颗粒调控Glu/GABA-Gln代谢环路与HPA轴治疗厥阴证失眠的临床观察”,本研究已通过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伦理审查。现由大医二院中医科招募患者,并实施具体的治疗工作。现诚挚招募符合条件的患者参加该研究项目。招募条件1.年龄:18-70周岁,男女不限;2.有以下多种症状:(1)浅眠易醒并且醒后难再入睡;易醒时段主要集中在01:00-03:00;睡眠质量下降,多梦;(2)失眠每周发生次数>3 次,持续时间>1 个月;(3)总睡眠时间不足,少于5小时;3.无肿瘤、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4.能够理解研究内容,并能够配合研究医生或护士根据研究要求进行随访。志愿者受益1.免费药物治疗4周;2.相关检查项目和医疗咨询。联系我们项目负责人:姚娓教授牛 鑫:18742547565王秀芳:18394678251地 址: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山路467号知识链接失眠是睡眠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常表现为难以入睡、维持睡眠困难、过早或者间歇性醒等,会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根据2016年中国睡眠研究会全国问卷统计显示,高达38.2%的中国城市居民(成年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失眠。 失眠的中医病名为“不寐”,中医认为不寐的产生是由于卫气盛于外,营阴虚于内,阴阳失调,营卫失和,阳不入阴而发。而厥阴为阴之初尽,阳之初生,两阴交尽,由阴出阳,《伤寒论》云:“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故选用厥阴病之主方“乌梅丸”治疗效果良好。大医二院中医科大医二院中医科按照“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以专科建设为重点,以完善综合服务为目标”的发展思路,依托中西医结合临床国家重点学科,开拓进取,改革创新,积极推进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始终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加大,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没有条理性,人们开始逐渐缺乏对自己胃部的保养,常常会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情况。功能性消化不良又称消化不良,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病程超过一个月。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长久危害有哪些?1、腹泻:由于患者肠内的平衡被打乱,因此腹泻也是一种保护机制,这样可以把体内的毒素排出,但是如果过早服用止泻药就不可取了,这样做会带来梗阻的风险。2、便秘:饮食不洁,饮食不规律是胃肠疾病的万恶之源,如果平时吃太多油炸的、油腻的、生冷的、辣的食物就会导致这些食物堆积在一起,使得便秘,毒素堆积,形成恶性循环。3、腹痛:肚子里堆积的东西过多,就会导致肠道蠕动出现异常,从而导致儿童腹痛、呕吐,严重的话即使是自行服药治疗效果也不好,需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4、胃瘫痪:长期的动力不足,引起消化不良,患者胃肠道堆积过多的杂质难以排泄,胃肠道长期吸收不到营养,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导致胃动力严重不足,严重时导致胃瘫痪。5、胃萎缩: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危害性较大的胃炎,由于腺体的萎缩和再生保护能力急剧下降,导致部分胃体萎缩,有必要时要进行手术切除,否则癌变的几率非常大。功能性消化不良危害如此之大,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呢?1、首先饮食上要注意,少吃刺激性食物;规律饮食,定时定量,选择细软、营养丰富、易于吸收的食物。烹调方法可以炖、煮为主。2、保持身心健康,保持乐观的情绪,避免不必要的忧虑;生活规律,起居有序,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不吸烟(或戒烟),适量饮酒。功能性消化不良该如何治疗呢?1、西医治疗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吃促动力药。促动力药有助于缓解患者的腹胀和嗳气等症状,可作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一般使用得最多的促动力药物就是莫沙必利和伊托必利,建议治疗周期为两个星期到八个星期左右的时间。2、中医理论上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心情不好,吃东西不干净或不规律,过分操劳,先天胃肠不好,胃肠后天受到损害等。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所以药方也不同,如果是肝胃不和,那么可以采用疏肝理气的方法来调理肠胃。要想知道自己是什么症状,该用什么药方,建议去医院检查。如何用其他方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呢?1、按摩:推背部脊柱两侧,由上而下,从第七颈椎起,下达腰椎,或用捏脊法;两手拇指分推两侧季肋部,再推脐旁两侧。还可用搓热的手掌揉脐部;最后用指掐和拇指平推足三里穴。2、敷贴:将伤湿止痛膏贴于两侧小腿“足三里”穴位,半天换一次,连贴两日。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知识是否有了更多的了解了呢?功能性消化不良会导致腹泻、便秘、腹痛、胃瘫痪、胃萎缩等危害,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胃部健康哦!链接——姚娓医生简介 姚娓,教授,主任中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辽宁省青年名中医,辽宁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大连市高端人才,大连市名中医新秀,现任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科学科主任,中医科主任、中医学教研室主任,大连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学院)副院长。临床擅长运用五运六气思维、经方及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脾胃病、老年病、肿瘤、疲劳综合症及内科疑难杂症等。出诊时间:中医脾胃病专病门诊:周一下午;中医肿瘤专病门诊:周三上午;中医专家诊:周四上午。出诊地点: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A座门诊8楼1诊室或2诊室(星海公园对面)文案:付郁插图:付郁排版:刘德
冬病夏治算是三伏天最基础的养生功课了,往年一到伏天,各大平台都会提醒大家贴三伏贴、做艾灸。今年的伏天则有些不一样,所有人在今年都会感受到“太阴司天+长夏溽暑”的威力。所以,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时下特别重要的养生关键:养脾胃。三之气+长夏:脾胃遭受双重暴击!《黄帝内经》里讲,五脏各有所恶,其中“脾恶湿”,也就是说,脾最讨厌的就是湿气了。入伏后的两重暴击,正是两股今年最重的湿气。第一重暴击:太阴司天的“湿”2021年是辛丑年,水运不足,到了三之气又逢太阴司天,我们会迎来一波寒湿之气。今年的三之气是从小满交节5月21日的寅时(3点~5点)到大暑交节7月22日的子时(23点~1点),别看这段时间是盛夏,内经里却用了“寒湿”二字来描述,特别反常。现在已经是四之气的开头了,今年夏天的诡异气候小伙伴们也深有体会了吧,这样的湿气有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呢?内经说得很明确:身子重、脚肿、腹胀……门诊常有患者说:最近动不动就长肉,减肥特别难。也是受到湿气影响的缘故。第二重暴击:伏日长夏的“湿”我们常说一年四季,但中医还有一季,名字叫做“长夏”。长夏就是指的伏日这段时间,也就是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今年是7月11日~8月19日。长夏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湿字。我们把五季对应五行,就知道原因了:春应风木,夏应热火,长夏应湿土,秋应燥金,冬应寒水。往年长夏就够湿的了,今年长夏更加过分。前半段有三之气的湿土司天,后半段进入四之气还兼有客气少阳相火带来的郁热,四之气是从大暑到秋分,7月22日~9月23日。在这段时间,被湿土压制的相火得到释放,热势蒸腾,可以说是全年唯一能正经称得上“热”的时段了。因内外相感,同气相求,对于湿热质、痰湿质、阴虚质这类体质偏热或者偏湿的朋友而言,四之气这60天就是今年最难熬的时段了,脾胃在这样的双重暴击之下,能好受才怪了。什么样的人最需要养脾胃呢?本身脾胃不好的人就不用说了,胃痛、脾虚的患者都要注意。还有一种情况容易被忽略,就是复杂体质、各种慢性亚健康患者,尤其是湿气重的人。比如:脸上一直长痘痘、流汗有异味、私密处发痒、动不动就脚肿、能吃能睡但就觉得身体虚……这时候,养脾胃往往是最稳妥的选择。中医判断一个病好不好治,一个人还能不能救,脾胃之气是很重要的指征。胃气未败,就还有调治的余地。所以中医在用药的时候,都不约而同的会考虑到调和脾胃,不然连药物都没法运化吸收。养生其实也是同样道理,像手脚凉但怕热,爱上火但怕冷,气郁兼见气虚等等,怎么调都像按下葫芦又起了瓢。这时候,从调养脾胃入手,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效,脾胃好了,身体能量足了,运化强了,会自然开始正向的调整,都不用你操心。怎么调养脾胃呢?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适当运动,常晒太阳、注意保暖、吃温暖好消化的食物,保持心情轻松愉悦!但如果脾胃问题比较严重,那还是需要去找正规中医进行调理。链接——姚娓医生简介姚娓,教授,主任中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辽宁省青年名中医,辽宁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大连市高端人才,大连市名中医新秀,现任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科学科主任,中医科主任、中医学教研室主任,大连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学院)副院长。临床擅长运用五运六气思维、经方及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脾胃病、老年病、肿瘤、疲劳综合症及内科疑难杂症等。出诊时间:中医脾胃病专病门诊:周一下午;中医肿瘤专病门诊:周三上午;中医专家诊:周四上午。出诊地点: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A座门诊8楼1诊室或2诊室(星海公园对面)文案:张赟插图:张赟排版:刘德
生活中有那么一群人,看着微胖,身上软软的,平时怕自己再胖,也不敢吃什么,逢年过节回来就跟吹气一样,胖的不得了,让人诧异这到底是吃了多少。他们就会哀怨的说:“其实我也没吃什么,就是只要稍微吃点就胖,喝凉水都胖!”。为啥有人喝凉水都长肉呢?这部分人肥胖的根源多是在于脾虚。中医理论认为,脾主运化,统血,升清,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也被称为“后天之本”。通俗来说,脾就像是身体的中转站,其功能就是把水谷精微,源源不断地输送给身体各个脏器。“脾为生痰之源”,如果出现脾虚,则水湿不能正常运化,痰浊内生,从而出现肥胖,故胖人多为痰湿之体。金元时期名医李东垣在他的《脾胃论》提到:“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难举,盖脾实而邪气盛也。”其中的“少食而肥”就是属于“喝凉水都长肉”的那种人,此外,这类人还有一个特点——“四肢难举”,就是虽然胖,但属于“虚胖”,肌肉少,运动起来没有力量。为何会出现“脾虚”?导致脾虚的原因很多,有的人父母一方或者双方脾胃虚弱,所以天生脾胃功能较弱。也有一些后天因素造成的脾虚,比如很多人喜欢吃一些生冷、煎炸、寒凉的食物,特别是在冬春季节,非常容易损伤脾阳,导致脾阳虚。此外,现在很多人缺乏运动,而且工作压力大、长期精神紧张、熬夜、三餐不定时或暴饮暴食,久而久之也会导致脾胃功能受损,导致脾气虚。另外,长期待在湿邪环境中,也会出现脾虚的症状。当然,不论是哪种因素导致的脾虚,均可以通过调整生活饮食习惯来进行调理,改善脾虚症状,避免疾病的发生。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脾虚”?脾虚有几种症状比较典型,一个是脾阳虚,患者会出现大便稀、怕冷、喜欢温暖的症状。一个是脾气虚,患者容易出现饭后腹胀,胳膊腿都没有力气,说话也没有力气,精神特别困乏,舌头胖大且在两侧可以看到齿痕,这是典型的脾气虚的表现。齿痕舌的出现,主要是因为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阻于舌而舌体胖大,受齿列挤压而形成齿痕。脾阴虚则比较少见,脾阴虚的患者会出现口干唇燥、饮食减少、大便秘结等症状,这类患者一般不会出现“喝凉水都长肉”的现象。中气下陷也是脾虚的症状,除了头晕目眩、体倦肢乏、少气懒言、面色萎黄等症状,患者还会伴有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及慢性肠炎等症。脾主统血,脾虚还会造成各种出血症,比如女性月经过多、月经不调,牙龈出血、鼻出血等,这些都是脾虚的症状。“脾虚”如何补?饮食调理:脾虚宜用食补,比如有健脾作用的薏米、山药、茯苓等,可经常煮粥食用。当然,也可根据自己的症状变换食材,如果平时脾胃虚寒,常伴有胃痛、腹痛、泄泻等,可增加一些性味辛热的葱、姜、韭、胡椒等。若脾胃虚弱,可加入红枣、扁豆、芡实、莲子等。若胃热素盛的人,宜食绿豆、梨、藕、甘蔗、蜂蜜等甘寒生津之品。若气机阻滞,可加入萝卜、佛手、金橘等。劳逸结合:运动太少、用脑过度、熬夜等是导致脾虚的原因,平时应注意合理运动,多做一些慢跑、散步、游泳等有氧运动,能够增强胃肠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改善脾胃功能。但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穴位按摩:按摩丰隆、足三里、脾俞3个穴位,可让脾胃变得强壮。丰隆穴是化湿要穴,位于膝盖骨外侧陷下处,与外脚踝连线的中点。足三里能补中益气、通经活络,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1寸筋间之处。脾俞可健脾和胃,俯卧位,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中(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适当的药物治疗能够有效调理脾虚症状,当然,药物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才可以,此外服用药物时需要注意服药说明,这样便可以避免药物带来的危害。链接——姚娓医生简介姚娓,教授,主任中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辽宁省青年名中医,辽宁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大连市高端人才,大连市名中医新秀,现任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科学科主任,中医科主任、中医学教研室主任,大连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学院)副院长。临床擅长运用五运六气思维、经方及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脾胃病、老年病、肿瘤、疲劳综合症及内科疑难杂症等。出诊时间:中医脾胃病专病门诊:周一下午;中医肿瘤专病门诊:周三上午;中医专家诊:周四上午。出诊地点: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A座门诊8楼1诊室或2诊室(星海公园对面)文案:刘德插图:刘德排版:刘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