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政府号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卫建委“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的通知”,探索“医 生+心理+社工”网络服务模式,支持湖北,争取打赢疫情阻击战。北京广安中医心理研究院面向全国发起“疫情防控,有我参与”倡议, 现向全国有志为这场疫情阻击战贡献力量的心理和社会服务领域专业招募志愿者,凡是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社工和 参加过中医心理师培训人员均可参与,期待着大家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们将组织志愿者在线培训,开设“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公益课程,尽快提升救援能力,争取做到召 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真正服务到需要的人群。 由于时间紧急,志愿者队伍招募人数有限,择优录取,欲报从速! 参与者请填好申请表发送至 gampsy@163.com 邮箱,如有想法、建议或疑惑,请联系:张院长 16619938668,李老师 15009426233, 郭老师 18600716682。 下载申请表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睡眠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医师协会养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心理学重点学科与重点专科带头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家庭关系对于抑郁症的影响关于家庭环境和抑郁症之间的关系,我们首先要从家庭的内部来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我们一个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带着过度惩罚,有点小错误就惩罚孩子、训孩子,导致孩子的内在是压抑着的。比如孩子考试考了98分,父母还要很严厉对待孩子,苛责孩子为什么没有考到100分。这样的情境就可能导致孩子不知所措,内心受到了压抑。还有些父母存在过度干涉孩子的行为,举个例子:有一些家长要求孩子做事必须要像他们一样认真,但是他们却忽略了每个人本身都不一样。有一些孩子偶尔不认真也很正常,但是父母的过多干涉会让孩子不知所措。此外还有矛盾教育,爸爸说一套、妈妈说一套,还互相要求孩子必须要听自己的。这样做很容易让孩子左右为难,假如你换位思考,自己是孩子该怎么办?有的时候,开导孩子,告诉他们“爸爸昨天说是爸爸的理解、妈妈今天说的是妈妈理解。相信你有自己的主见,爸爸妈妈只不过是参考意见。”给孩子建立一个良性的启发和引导才能收获一个较好的教育效果。还有父母的过度溺爱,什么事情都帮孩子做完也很容易导致孩子产生抑郁症。因为这种有他人帮助的习惯已经形成在大脑深处的内隐认知、内隐情绪和内隐行为了。这时候只要外在跟这不一致他就困惑、纠结、矛盾、冲突着。父母让孩子丧失了本来属于自己的动手能力,这时候只要孩子走上社会,让他自己动手他不知道怎么动手,这样一来他就不敢面对生活中的压力。久而久之,这样的刺激越来越多。他就形成了抑郁状态,很容易越来越抑郁、越来越严重。所以家庭关系跟抑郁症的关系是很重要的,需要我们家长每一位家长要了解与重视到这些问题,才能让孩子减少抑郁症的发病概率。
失眠,是大多数人都曾面临过的困扰。与此同时,顽固性失眠则是一种睡眠障碍。其表现为:长期持久的难以入睡,或是夜间频繁醒来、夜间醒来难以再次入睡,并且单一的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对于患者而言,顽固性失眠可能是由多种原因而形成的。比如有躯体症状引发的失眠问题,以及心理因素所导致的失眠问题。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这样一个问题。顽固性失眠的症状持久而得不到解决,带来的痛苦就非常大、不良情绪影响,感觉非常不好。对于睡眠的信心也大大下降。首先,顽固性失眠可能是一种睡眠方面的情绪障碍。指的是人在其他方面可能存在有一些焦虑的情绪被压抑,而对自身的压抑导致出现失眠了。他就会不断的围绕着睡眠问题出现一些情绪的症状:越紧张、越焦虑,就越容易失眠越失眠,就越容易紧张和焦虑!形成恶性循环,顽固性失眠也就这样产生了。第二个方面,顽固性失眠与认知相关。比如说,失眠未必就一定是睡少了,而有可能是他自己感觉自己睡少了。也未必是睡眠质量不好,是他自己感觉质量不好。这样一种情况,是由于他认知上的不合理,对于这样的患者,通过药物去治疗他,虽然暂时满足了他睡眠问题。但实际上会让它不合理认知变得更加不合理,从而造成顽固性失眠。第三个方面,顽固性失眠常常又和生活习惯和睡眠行为有关。有些失眠患者的失眠是自己的生活习惯导致的,比如说有的人喜欢喝浓茶、有的人喜欢喝咖啡、有的人喜欢吃夜宵等等。他们本身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类生活习惯就会影响睡眠。在出现睡眠问题以后,他们不是改变这些习惯,而是想通过找医生、吃药物来改变这种入睡困难的状态。一旦药物没有达不到目的,又会因此而产生焦虑和不合理认知。所以,行为与认知与情绪互相影响,几个方面交织在一起造成了这种顽固性失眠。第四个方面,顽固性失眠还会与性格有关。比如说:完美型的人格、依恋型的人格、胆怯性的人格对环境适应不良都会引起问题,造成一些顽固性失眠。总而言之,顽固性失眠往往都与某些精神与心理疾病有关。特别是大量的顽固性失眠,他本身不是失眠。而是患有严重的焦虑、严重的抑郁,抑郁很长时间了,心里不舒畅。或者是焦虑很长时间了,导致了失眠问题。然后他把抑郁的情绪、焦虑的情绪给掩盖起来了,认为就是失眠所导致的问题。所以,对于顽固性失眠的患者,不妨可以到心理科进行一下检查。通过心理治疗,来让你的失眠问题得到调整。使某些性格上的问题,通过采取剥离的方式,将其与睡眠问题分开,让患者收获有一个比较好的生活质量。
很多患者还不了解,什么是所谓的:“中医心理疗法”。中医心理学是一个中医与心理学交叉而生的本土化心理学,目前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心理治疗中。目前来说,中医心理学有着帮助患者减停西药、减停抗抑郁药的作用。首先,它有中药、有针灸等传统中医药的手段能够帮助抑郁症患者暂时的改善症状。比如说通过针灸调解,通过中药的辨证论治,从现象上让他得到暂时的缓解。其次,我专利有“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我们也叫TIP技术。是一种把的催眠和认知、精神分析等心理治疗方法进行综合起来的心理疗法。通过 催眠,帮助患者进入放松的低阻抗状态。在这个状态当中,抑郁症患者他的神经功能迅速地达到一个基本平衡的状态,在这种状态当中去舒解他的情绪去想象一些美好的情境。接下来我们要对他过去的一些经历的事情所导致的一些痛苦的情绪进行疏解:比如说孩子没考好、比如说夫妻吵架、比如说婆媳不和、比如说被单位领导批评了....这些原因,它产生一些痛苦的情绪,那我们可以在这种放松催眠状态当中,对他这些情志的活动进行疏解。对他这些负面的记忆进行调理,在过去的记忆当中还有一些正常的记忆被潜抑了,比如说他爸爸妈妈对她都非常好,只是打了几次。他记住的都是那打的过程,全面好的过程它都忘掉了。我们在这种催眠的状态下,在提取他潜意识当中这些正面的信息提取出来,让它恢复出来。改善他的认知、改变他的情绪、调整他的行为,有助于积极的治疗。
今天我们跟大家聊一个话题:哪些抑郁症一定要用药物治疗?我们认为对那些重性抑郁患者,特别是那些有着严重的自杀倾向的抑郁患者,抑郁发作的时候症状比较重。还有那些有着严重的身体症状,比如说处在一种木僵状态、强烈的情绪症状而难以自制的、或者伴随着严重焦虑的这些患者。我们不妨通过西药对他进行暂时的症状控制,一旦症状控制以后我们就可以对他进行心理治疗。但是一般来说轻度抑郁障碍,我认为是不一定需要吃药的,完全通过我们的心理治疗来获得解决也是可能的。通过调整自己的人格倾向,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疏导心理情绪。比如:平时多听音乐,让那些优美的乐曲来化解精神的疲惫。同时,要有一些情趣,让自己开怀大笑消除一些精神的压力。有意识的放慢生活的节奏,降低自己人生的目标可以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让自己沉着冷静地处理好各种纷繁复杂的事情。第二个 要广交朋友,经常有一些交流。要找朋友聊聊天,推心置腹地进行交流或者倾诉一下。不但可以增强人们的友谊和信任,更能够使你精神舒畅烦恼消除。第三个就是在寻找多种情趣,要在学习、生活、工作、事业、两性、情感、恋爱、婚姻、家庭方面要综合的发展,不能仅仅是要求自己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各个方面都做到综合发展。第四个方面,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减轻自己的压力。要振作精神,要心情舒畅、要保证自己身体的耐力。要能够以良好的心态,增进友情去取得工作顺利,让自己获得愉快的生活过程。第五个在饮食方面要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B和氨基酸的食物,比如说:谷类、鱼类、绿色蔬菜、蛋类等等;这样能够帮助我们这些轻度的抑郁得到缓解,让自己处在一个比较轻松的,愉悦的心情当中,这样我们那些轻度的抑郁情绪,就可以迅速的得到缓解。我们总结一下:如果是轻度的抑郁状态或者由于某些临时的刺激,出现了暂时的抑郁状态或者抑郁情绪。我们是可以通过其他的一些方法来得到缓解的,比如说了解自己的人格倾向、了解自己人格发展当中的一些问题、了解自己一些不合理的认知、了解自己为什么一些负性情绪不能调整过来。同时降低自己人生的目标、增进友谊、通过其他的一些生活方式的调整也能够帮助自己走出抑郁
为什么主张抑郁症患者住院治疗?因为抑郁症本身的症状与病因都十分复杂,所以需要住院以进行系统的治疗。通过系统的规范观察、诊断评估和治疗调整,对于抑郁症治疗有着较好的疗效。此外,抑郁症有着躯体反应。对于中、重度的抑郁症患者会存在自杀观念。所以需要通过往院观察,由医护团队在患者身边,以免出现安全意外。最后,抑郁症是需要长期进行调整和治疗的。仅真药物控制,只能达到短期的临床治应。如果想要比较好的效果,最好要通过心理治疗和疏导,对患者的心因和人格进行完善和调整。
对于很多抑郁症患者及家属而言,抑郁症为什么容易总是复发以及究竟能不能停药治疗,是十分受重视与关心的两个问题。对于这两个问题,我们要从抑郁症的发病机理入手进行分析。目前来说,抑郁症主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药物主要起到了一个“对症治疗”的效果。包括针灸中药、以及西方的抗抑郁药。其机理是给大脑补充化学递质,对现在的情绪症状进行调节和改善。药物治疗对于抑郁症的这些症状而言,它临时性的治疗效果确实很好,达成了所谓的“临床治愈”的效果。但是它在停药以后,由于症状不受到控制,就容易复发。且复发率非常高,高达80%左右。对于抑郁症的发病机理,与每个人的性格可谓是息息相关。根据我们的研究:从小到大成长过程当中,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社会事件,特别是教养方式的不同会导致人格要素方面的某些缺失、某些不足、某些地方又过度。这也导致了他对负性情绪调控的能力很差,在接受了一个刺激以后,他就很容易迅速地诱发出他原来刺激过的留下的一些负性的记忆。负性的情绪也就诱发了消极的行为。所以,对于抑郁症患者,我们提倡要通过人格完善的心理疗法,帮助患者持久地进行人格的调整。让他能够适应社会、让他能够跟各种各样的人进行交往,让它能够调整好夫妻、家庭、亲子、工作、事业等各个方面。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这样他的复发率就比较低。我们主张采用一些综合的治疗方法,特别是住院治疗。通过一段时间的完整住院康复,在住院期间不光是药物治疗、也不光是一般的心理治疗和行为疗法,我们还应用有中药针灸,以及人格完善疗法,帮助患者获得比较好的疗效,这样复发率才能大大降低。目前,我们在这个方面已经做了艰苦的、大量的探索,收获的疗效还是比较好的。
强迫性人格倾向、强迫性人格障碍、强迫症的患者,他们这一类人在成长过程中往往是存在一定的共性的。通常来说,他们都是在小时候,特别是在七岁之前。家长给的规矩太多,没有充分的自由空间,干涉过多。此外,他们对于自身要求过高,或许是家长自身同样是强迫型人格,就容易使得孩子也成为强迫型人格。强迫型人格在长大了以后,容易将这种思维带到观念和行为当中去,进而引发强迫症。根据我们的临床研究表明:强迫症、焦虑症等神经症的病人,在七岁之前往往都是胆子比较小的孩子。他的心理病理机制非常的复杂,从教养方式到他的成长过程,都是有强迫型人格倾向的这种趋势。所以这给我们提个醒,在我们的家庭教育当中父母亲如何来正确的对待我们的孩子、怎样让我们孩子去获得比较正常的胆量,才能够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
强迫性人格倾向作为一种常见的异常人格倾向,可能导致其它各类神经症。首先,强迫型人格倾向可能发展成强迫症,此外焦虑症、抑郁症以及其他某些神经症状都与强迫型人格倾向息息相关。比如,某个人的自我目标定得非常高,他要追求完美。但是世界上就没有完美的事,这就容易引出不良情绪,导致出现抑郁了。时间长了,自己调节不过来就容易诊断为抑郁症了。此外,强迫性人格倾向也容易得失眠。比如说他做的不好,他到晚上睡觉的时候就会反复地想这个事情。一会儿又想这个事情,想了又想排斥这个事情....就导致他失眠了。所以,强迫性人格倾向不仅是可能患上强迫症,大量的强迫性人格倾向可能是抑郁、焦虑、失眠等疾病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