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又称口腔粘膜纤维化,是一种由长期咀嚼槟榔为诱因导致的口腔粘膜疾病。它主要以口腔粘膜下层的胶原纤维大量积聚导致的口腔粘膜弹性变小至消失,形成纤维条索。些时扪及口腔粘膜时发硬,呈板状。张口困难甚至完全不能张口。病变的早期主要是口腔粘膜部分呈灰白色,吃刺激性食物有烧灼感。如果有上述分别不同时期的症状和体征时,分别有不同的治疗方案如下:1.早期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早期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因为粘膜下的纤维积聚比较少,疾病比较轻,此时,主要是戒除槟榔,禁烟、酒。口服减轻症状的药物一段时间后症状会缓解或消失。2.中期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中期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的主要临床表现和体征如下:A.口腔吃刺激性食物有烧灼感;B.粘膜变硬,弹性下降;C.张口度约20一30毫米之间。对于中期的治疗方案是,初次治疗以治表,改善症状为主。然后是软化瘢痕。最后是改善张口度。治疗方法是口服药物治疗,改善症状。然后是口服软化瘢痕的药物,局部使用软化瘢痕和促血管增生的药物,同时改善张口度(图1和2)。通过上述方案治疗1一2个疗程,95%的患者症状会消失,张口度改善达30毫米以上,瘢痕软化,張口度明显增大。根据我们30年的治疗经验,此期治疗效果最明显,有效率最高。3.后期粘膜下纤维性变此期的症状是张口受限,口腔粘膜溃疡糜烂,进食困难,影响口腔功能和生活质量。患者有焦虑感。此期治疗方案是消炎、止痛,促进溃疡愈合。症状改善后,着手软化瘢痕治疗,改善张口度。治疗方法是:全身口服药物治疗口腔溃疡;溃疡愈合后,口服软化瘢痕的药物,口腔粘膜下局部注射软化瘢痕和促进血管增生的药物。此期治疗时间一般比较长,治疗周期约2一3个疗程。治疗有效率约85%左右。如果对中、后期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不治疗,据世纪卫生组织头颈肿瘤组的观察显示,有7.6%的患者可发生癌变,成为口腔癌(图3和4)。
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这种病的病理改变主要是口腔粘膜上皮的萎缩或增生(比较少见)及粘膜下层胶原纤维的大量增生,血管管腔变小甚至闭塞导致粘膜下层血管减少致口腔粘膜早期颜色变为灰白色,中期口腔粘膜弹性变差,后期口腔粘膜出现纤维条索,患者有张口受限或甚至完全不能张口。对于早期的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临床表现主要是患者吃刺激性食物时口腔有烧灼感。口腔粘膜部分变为片状的灰白色。对于早期的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主要是禁止继续再嚼槟榔,同时禁抽烟及喝白酒。口腔抗纤维化的中成药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很快会缓解,粘膜灰白色变为红色。对于口腔粘膜全部变为灰白色,软腭及双颊粘膜下有大量胶原纤维沉积后,口腔粘膜失去弹性,扪及有纤维条索形成,此时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对于这样的患者,本人建议患者除了戒除槟榔之外,还要进行缓解症状,软化纤维瘢痕,改善张口度的治疗。对于软腭及双颊形成严重的纤维条索瘢痕,患者的张口度极小时,这时,对患者的治疗主要是软化瘢痕,改善张口度及功能障碍的问题为主,所以,此时的治疗方法是口腔粘膜局部注射药物与全身用药抗口腔粘膜下纤维化为主,通过软化瘢痕,改善张口度为主要目的。同时阻止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的患者转变为癌的观察,如果发现有癌变,应尽早就医给予口腔癌的早期治疗。
长期咀嚼槟榔,是指每天咀嚼槟榔在5片以上,持续时候1年以上者。长期咀嚼槟榔可引起以下几种常见的口腔粘膜病。1.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当咀嚼槟榔一段时间后,口腔粘膜会出现软腭及双颊粘膜片状粘膜苍白,我们称之为早期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图1)。如果患者此时没有引起重视,继续咀嚼槟榔一段时间,患者的软腭会变短,双颊粘膜变硬,出现纵形的纤维条索(图2)。扪及双颊部时,粘膜变硬,张口度变小(图3)。如患者继续嚼槟榔,患者的口腔粘膜下纤维化会继续加重,张口度继续变小甚至完全不能张口。2.口腔粘膜白斑长期嚼槟榔的患者口腔中,粘膜上除了有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外,另外一种常见的病变就是口腔粘膜白斑了。这种病变主要由槟榔的粗纤维长期刺激口腔粘膜引起口腔粘膜上皮的增生所致,形成口腔粘膜白斑。这种白斑可发生于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如舌部(图4),双颊部(图5)和唇部(图6)。口腔粘膜白斑是一种具有恶性潜在性病变,恶变率为3.75%左右。3.口腔粘膜扁平苔藓口腔粘膜扁平苔藓也可发生于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往往呈对你性发病。糜烂型扁平苔藓症状较重,影响患者的正常进食。据统计,其癌变率为0.9—1.9%之间,尤以糜烂型扁平苔藓恶变率较高。4.口腔粘膜红斑口腔粘膜红斑可发生于口腔粘膜任何部位,红斑的恶变率较高,多数红斑本身就是原位癌(图7)。上述这4种口腔粘膜病变,均被世界卫生组织头颈肿瘤组认定为具有潜在恶性变的口腔粘膜病,据统计有不同的癌变率。当咀嚼槟榔的人群中,如果发现口腔中有上述病变存在,建议戒除槟榔、香酒的同时、早期去医院就诊进行医疗干预。
我在上个月的一天特需专家门诊中,医院规定每个医师一个工作单元只能挂10个号。在这天的10个门诊号中,其中有6位初诊为口腔癌。其中有一位女性患者来我处就诊,叙述她几年前左下颌磨牙出现“虫牙”,未进行正规的牙齿治疗,继后,牙冠逐渐破坏脱落,留下了一个残根,一直未拔除(图I)。6个月前开始,左侧舌缘中份出现疼痛,逐渐出现溃疡,溃疡逐渐增大。2个月前出现舌活动不灵活,吃东西时疼痛,尤其是吃刺激性食物时疼痛加剧,几天前到当地医院就诊,取活检报告为“鳞状细胞癌”,故来湘雅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口腔颌面外科看我的特需专家门诊,门诊根据病理活检报告(图2)及口腔检查确诊为“口腔癌”行住院治疗(图3)。根据该患者的病程及临床表现和体征,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如下几点启示:1.如果口腔内有"虫牙"即龋齿存在时,必须早期就诊,治疗牙病;2.如果虫牙没有及时治疗变成了残根,应该去口腔专科找医师拔除残根;3.如果残根刺激粘膜引起了溃疡,必须早期就诊,确定溃疡性质,同时拔除残根。以免刺激继续,使溃疡癌变。
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又名口腔粘膜纤维化。是由咀嚼槟榔一段时间后导致的口腔粘膜病。不嚼槟榔的人是不会有这种疾病的。于上世纪1983年由本人(翦新春)首次在中国大陆被发现并首次报告这种病(图1)。患这种病后有什么症状和临床表现呢?患有这种病的患者,最早岀现的症状是吃刺激性(如过咸或辣)的食物时口腔粘膜出现烧灼感。继后出现双侧颊和软腭粘膜颜色苍白(图2)。如果患者继续咀嚼槟榔,患者的颊及软腭粘膜会出现纤维性的瘢痕(图3)。如果患者不治疗,而且继续咀嚼槟榔,这时,患者的张口度逐渐变小,手摸双颊粘膜时粘膜变硬,弹性变小。如果患者有粘膜苍白,吃刺激性食物疼痛,这时,患者就患上了轻度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了。如患者这时不引起重视,而且继续嚼槟榔。在患者口腔粘膜内会出现纵行的纤维瘢痕,同时有张口度变小。此时,患者已经患上中度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了。如果此时还未引起重视,继续咀嚼槟榔的话,患者口内纤维瘢痕趆来越明显,软腭缩短,反复出现小“水疱”。张口度小于20mm以下时,我们这时认为,患者已经患上重度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了(图4)。对于已经出现如上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必须去当地三甲医院口腔专科口腔粘膜病学门诊就诊确诊、治疗。
在好大夫咨询问诊中,有许多嚼槟榔后患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的患者,除患者吃刺激性食物有口腔粘膜烧灼感,双颊及软腭粘膜灰白色,扪及双颊及软腭部有纤维条索外,更使许多患者发现有软腭起“疱”(图1)。患者问,这是为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腭部软组织的解剖特点。在我们每个人的腭后部的粘膜下层,骨膜上层的组织中,除含有少量脂肪组织、神经、血管和淋巴管之外,其粘膜下层含有许多腭部小唾液腺腺体。平时,这些腺体的导管开口于软腭粘膜表面,分泌的粘液排入口腔中(图2、3)。在未患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的软腭粘膜柔软,导管口无狭窄,当进食时,小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可直接排入口腔内。有嚼食槟榔患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的患者,当他(她)们在进食时,尤其是吃刺激性食物时,腭部小唾液腺的导管及开口变狭窄或变小,这时,小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不能顺利及时排出而积聚在小唾液腺内,这些积有唾液腺的腺体膨胀增大,高出粘膜表面,形成突起。就种突起就是患者所称的“水泡或疱”,如图4所示哪样。这种泡怎么治疗呢?简单说来,就是在纤维化双颊部及软腭局部注射药物治疗,使变硬的软腭及颊粘膜变软,狭窄的小唾液腺导管开口变大而使储存的唾液及时排出。那么,腭部起疱就自然缓解愈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