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新冠感染高峰已经结束,大部分人已经“阳康”了。然而,最近又出现一些关于新冠的新问题。最近,医院门诊咨询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突然多了起来,还有“阳康”人员表示,明明其实症状已经消失,但心脏总是莫名不舒服,这是怎么一回事?心脏不适与新冠有关系吗?1、新冠病毒能够介导免疫反应和炎症,影响心血管健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周玉杰曾介绍,有基础性心脏病的患者在感染了新冠病毒以后,他们的血管内皮系统发生了紊乱,血管斑块容易发生炎症反应,会导致血栓发生率增高。新冠病毒确实能够介导免疫反应和炎症,从而造成心血管系统的严重损害以及功能障碍等。此前,BMJ上发表的研究显示,约有57%的新冠感染者报告了持续存在的心血管相关症状,甚至在“阳康”多周后依然有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现象(比如心肌损伤)。与之类似,Nature子刊中一篇文章《LongCOVID:majorfindings,mechanismsandrecommendations》也提到了新冠病毒对心血管的影响,通过磁共振成像显示,78%的受调查的新冠感染者出现了心脏损伤,其中依然有58%的感染者在“阳”了一年后存在心脏异常的情况。2、感染新冠病毒后,症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存在新冠病毒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在“阳康”之后到底能持续多久?香港大学的研究团队也作过深入研究。研究发现,与未感染者相比,新冠感染者在急性期(感染后21天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要高4.3倍,在感染的后期阶段,患重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要高出40%。英国UKBiobank收集了16万新冠感染者的大样本,并对其进行了为期18个月的随访,研究发现在感染后期中(21天~18个月),感染者的心血管后遗症和全因死亡风险仍“高居不下”,且后期出现心包炎的风险比急性期高出4.6倍。研究者表示,“阳康”后罹患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风险均会大幅度上升,这些后遗症包括心肌损伤、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而且症状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存在,进而发展为“长新冠”心血管后遗症。3、什么情况下,感染者出现心血管疾病问题需要就医?在感染的急性期,大部分感染者会出现发烧、咳嗽和肌肉酸痛等症状,一般对症治疗即可缓解。在感染急性期或后期阶段中,伴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或者感觉心脏很不舒服,出现了呼吸困难等心衰症状时,尤其出现了以下情况,应该选择就医治疗。①出现急性心梗(症状如突发胸闷、胸痛、面色苍白且伴有大汗淋漓的表现);②心衰急性发作(呼吸困难、尿量减少、下肢水肿且夜间难以平卧);③高血压急症(血压突然升高,且伴有面色苍白、多汗和心率增快等症状);特别是对于一些伴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一定要保持营养均衡,按时定量地补充营养、水和电解质,遵医嘱按时服用心血管药物,减少疾病的发生风险,在“阳康”后的至少一年内,应持续监测心血管健康情况。【往期链接】⒈新冠后遗症(长新冠):“阳”后落下的病!怎么办?⒉《新冠肺炎、新冠后遗症》专题⒊《老胃病、反流性食管炎》专题⒋《幽门螺杆菌感染》专题
【谢谢关注我、转载我的亲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仅侵犯呼吸系统,还可累及全身各器官如免疫系统、胃肠道、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肾脏、生殖系统等,出现发热、畏寒、疲倦、乏力、咳嗽、咯血、咽痛、咽痒、声音嘶哑、出虚汗、胸痛、胸闷、心慌、气短、胃痛、纳差、腹痛、腹泻、头痛、头晕、焦虑、抑郁、健忘、失眠、“脑雾”、味/嗅觉异常、全身各处疼痛、月经失调等诸多症状,对人们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健康管理专家共识》结合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恢复期及恢复后存在的焦点问题,汇集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意见,用以指导恢复期人群的健康管理。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定义满足以下4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群可认为进入恢复期:①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②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好转;③有肺炎症状的,在复查CT时,显示肺炎病灶已经明显吸收;④连续2天核酸检测阴性,或Ct值≥35,或3次抗原阴性。(ⅢA)二、味觉、嗅觉障碍以及听力减退的康复管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味觉障碍大多可自行恢复,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对于味觉长时间未恢复人群,应到耳鼻喉科或神经内科等相关专科就诊。(ⅡA)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可伴有严重的嗅觉功能减退,大多会在1~2周内恢复。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嗅觉功能障碍持续超过2周时,可进行嗅觉训练、鼻内或口服皮质类固醇和鼻内使用柠檬酸钠。(ⅡB)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的突发性听力损失多数在发病后1周内出现,单侧或双侧。耳鸣是最常见的症状。建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定期复查听力,动态监测患者听力状态。(ⅢA)三、长期咳嗽的康复管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咳嗽症状以对症处理为主。轻症患者,咳嗽症状持续1~2周,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时,推荐由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减充血剂联合镇咳药物的复方制剂治疗;出现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有痰而不易咳出者推荐使用祛痰药物或黏痰溶解剂;干咳剧烈时,可使用中枢性或外周性镇咳药。咳嗽症状持续3~8周时,建议完善胸部CT检查,可行肺功能检查,症状明显者予以短期药物治疗。咳嗽症状持续>8周者,推荐完善肺功能检查、胸部CT检查等,行莱切斯特咳嗽问卷等评估咳嗽的严重程度、对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并适当予以药物及非药物治疗。除对症处理外,更需要长期随访观察。(ⅢA)四、恢复期出现哪些症状需要就医?恢复期出现:胸闷、胸痛、咯血、呼吸急促(>30次/分)、呼吸困难、晕厥、头晕、头痛,单侧肢体麻木、无力,下肢水肿或发麻等,需在家人、朋友的陪同下,立即前往医疗机构就诊。(ⅡA)五、恢复期体检注意事项住院治疗的重症和危重症感染者须在结合既往病史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同时兼顾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肝肾功能损伤;无症状和轻症感染者则结合自身情况,在常规体检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进行重点检查。(ⅢA)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的运动管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运动前,应首先进行运动风险的评估,根据风险等级确定运动开始的时间及运动强度。在能够运动后逐步开始从低强度到中强度运动过渡,运动过程中根据疲劳程度适时停止,避免高强度运动,合并心肌炎者在3~6个月后经评估后方可开始运动。(ⅡA)七、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心脏相关检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6个月内,出现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根据具体情况行心肌酶谱、12导联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脏磁共振检查,不推荐心内膜活检。(ⅡA)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都需要肺部CT检查吗?对于既往健康的年轻人群不建议常规进行肺部CT检查。在出现以下情况时推荐肺部CT检查:(1)咳嗽症状持续不缓解、出现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降低、咯痰增加、痰液颜色加深、高热持续不缓解或其他症状加重;(2)年龄>65岁,合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或)肿瘤等基础疾病;(3)免疫抑制人群(如:肿瘤放化疗、器官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先天性免疫缺陷、HIV感染、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使用等);(4)未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ⅢA)九、恢复期肺功能评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出现持续4周及以上的胸闷、喘气、呼吸困难、咳嗽、咳痰、运动能力减退等症状,在高危职业就业前、有风险的体育运动和活动前,推荐行肺功能检查。如患有活动性呼吸道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伴有活动性出血、咳血者,不推荐肺通气功能检查。(ⅢA)十、如何确定新型冠状病毒家庭/工作聚集感染人群中的“健康人”未感染还是无症状感染者?如果新型冠状病毒家庭/工作聚集感染人群中的“健康人”进行核酸/抗原检测,结果阳性为无症状感染者。如未进行核酸/抗原检测,或结果为阴性,但周围人群尚属于潜伏期时间内,建议加强防护,尽量与感染者隔离。(ⅢA)十一、仅出现一过性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是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吗?出现一过性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需结合流行病学史和核酸/抗原结果来确认是否感染。(ⅡA)十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需要常规进行免疫功能检测吗免疫功能检查对评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的病情严重程度及转归有一定辅助作用,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常规行免疫功能检测目前缺乏有力证据支持。(ⅢC)十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什么时候不具备传染性?推荐意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连续2次核酸检测阴性后(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一般不再具备传染性。(ⅢB)十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如何预防家庭其他成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家庭其他成员有接种条件的高危人群参与疫苗加强接种,减少与感染者直接接触,做好清洁消毒,防止气溶胶传播,感染者生活垃圾按照相关要求处理。(ⅢA)十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备孕注意事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推荐延迟备孕计划至少3个月。(ⅢA)十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的中医中药治疗的必要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以来,中医中药在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专家组推荐基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证候特点和中医药在诊治中的研究证据,推荐在城乡基层充分应用针对性的中药汤剂、中成药、针灸一体化治疗方案。(ⅡA)【往期链接】点击以下标题,出现相应科普⒈抗新冠病毒药物: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⒉抗新冠病毒药物:阿兹夫定⒊《新冠肺炎、新冠后遗症》专题超链接⒋新冠肺炎并发心肌炎的6个危险信号⒌新冠后遗症(长新冠):“阳”后落下的病!怎么办?⒍感染新冠35天内身体最怕这10件事,最好一个都别犯!
首先,我国是一个胃病高发的国家,许多人长期受到老胃病的困扰。如果胃病反复发作,经过两个月的正规治疗仍无法治愈,就会被民间称为“老胃病”。其次,“胃食管气道反流性疾病”的提出,与“胃食管反流病“相比,直接在病名上提高了它的内涵,不再单纯地认为是一个消化道的疾病,它强调了反流在气道方面表现的重要性,使反流导致的气道症状不再那么容易被漏诊和误诊。♥点击下面任何相应文字,自动链接相关科普文章:1、反流性食管炎的药物治疗2、反流性咽喉炎3、胃食管反流病的分期与误诊风险4、萎缩性胃炎,到底该怎么办?5、萎缩性胃炎伴肠化,至少1/3可以逆转!6、叶酸与萎缩性胃炎7、胃黏膜肠化生的治疗8、萎缩性胃炎的癌变机率高吗?9、为何你的慢性胃炎会反复发作?10、慢性浅表性胃炎如何治疗?11、如何规范使用质子泵抑制剂12、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药物治疗13、怎样预防萎缩性胃炎癌变?14、胃食管气道反流性疾病的治疗15、「烧心」别只想到胃食管反流!还要注意这些疾病!16、你的胃食管反流病为啥会变得“难治”?
点击下面任何相应文字,自动链接『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科普文章:1、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2、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没症状治不治?3、根除幽门螺杆菌,用药如何交代?4、“吹气”幽门螺杆菌检查特别注意事项5、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之后怎么办?6、幽门螺杆菌检查:抽血是阳性,吹气却是阴性,到底该信哪一个?7、幽门螺杆菌阳性、没任何症状,会不会得胃癌?要不要治疗?8、如何规范使用质子泵抑制剂9、幽门螺杆菌——家庭预防和消毒10、幽门螺杆菌初次根除失败的原因11、携带幽门螺杆菌患者用过的碗筷,多长时间后另一个人用不会再传染?
自从发现幽门螺杆菌(下称HP)的马歇尔教授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这个原来默默无闻的细菌,渐渐混得风生水起,成了红得发紫的网红菌。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它不但与胃炎、消化性溃疡相关,还与胃癌有密切关系。幽门螺杆菌,犹如它的名字一样,菌体呈螺旋S形或L形,有2~7条鞭毛。它是一种微需氧的细菌,喜欢在人胃及十二指肠的区域内生活。幽门螺杆菌在全球自然人群的感染率很高,已经超过50%,我国感染率为40%~90%,平均为59%。在广州市,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由1993年的63.2%下降至2003年的49.3%,说明10年间广州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率明显下降,但我们不能因为感染率降低就掉以轻心。以下是我国权威统计数字:①目前我国约有7亿人感染此病菌,约占总人口50-56%;②青壮年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30%左右;③50岁以上的人群中感染率为50%~80%;④胃溃疡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检出率高达几乎为80%,十二指肠溃疡几乎100%;⑤萎缩性胃炎患者检出率更高达90%;⑥在我国,60%的胃病患者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问题,有些专家甚至把胃癌称作“传染病”;⑦儿童青少年感染率大约在30%-40%左右,尤其卫生条件差的集体生活的儿童Hp感染率更高,达64.39%;⑧Hp阳性的儿童中,10岁以下被感染者占40%~60%,且每年以3%~10%的幅度急剧增加。幽门螺杆菌进入胃后,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发挥致病作用:①菌体的鞭毛提供动力穿过黏液层。②通过黏附素,牢牢地与上皮细胞黏附在一起,避免随食物一起被胃排空。③分泌空泡毒素(VacA基因)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基因),是主要毒性物质。④产生尿素酶分解尿素产氨,除对幽门螺杆菌有保护作用外,还能直接和间接造成胃黏膜屏障损害。分泌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以保护其不受中性粒细胞的杀伤,分泌黏液酶、脂酶、磷脂酶A、脂多糖等降解液,破坏胃上皮细胞的完整性。⑤幽门螺杆菌通过抗原模拟产生抗体,导致胃黏膜细胞免疫性损伤。HP感染后,100%会发生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只不过约有70%的人不会感觉到明显的症状。证据表明,与以下疾病相关:①100%的患者均可出现慢性活动性胃炎,②大约15%~20%的感染者可能会出现消化道溃疡,③大约5%~10%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④大约1%(一说3-5%)的患者可出现胃癌、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幽门螺杆菌是一系列胃部疾病等罪魁祸首:包括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甚至胃部的恶性肿瘤,如胃癌和胃淋巴瘤等。幽门螺旋杆菌还会导致以下疾病:1.出现口臭,幽门螺杆菌是引起口臭的原因之一,幽门螺杆菌可在牙菌斑中生存,导致口腔发生感染,排出氨气引起口臭。2.幽门螺杆菌跟一些皮肤病相关,如严重的痤疮、酒糟鼻、湿疹等。3.幽门螺杆菌与肝病、胆石症、肝硬化、糖尿病、缺铁性贫血、冠心病、脑梗死等相关。4.导致体内菌群失调,幽门螺杆菌在体内长期的寄生繁殖,随着病情的发展,容易导致胃肠道菌群失调,产生一系列症状。幽门螺杆菌通过以下途径传播:口-口、胃-口、粪-口。多数人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在儿童期获得的,儿童属幽门螺杆菌易感人群。绝大多数感染发生在10岁之前。儿童感染的原因一般有:①不用公筷、洗手刷牙不到位②老人嚼饭喂娃③动不动亲娃怎样知道自己可能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很多人没有特别明显的表现,但是只要细心留意,身体还是会给我们一些线索。儿童不建议过早进行根除治疗,不推荐对14岁以下儿童常规检测幽门螺杆菌。如果没有必须治疗的指征,通常建议在成年后进行筛查和治疗。检查:①侵入式检查:在胃镜检查时取一小块胃组织,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检查。临床推荐快速尿素酶法,组织学检测可作为备选。②非侵入式检查:其中尿素呼气试验是临床上最受推荐的方法。吹气试验有以下三步骤:根除治疗按以下流程进行:《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推荐含铋剂的四联方案作为主要的经验性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方案。治疗10~14天(根除率>90%)。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2022年5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定的《第六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非根除治疗部分)》(以下简称《国六共识》)推荐5种铋剂四联方案作为Hp根除的首次或补救治疗。推荐的铋剂四联方案与《国五共识》一致(见下表)。新版指南推荐14天为最佳疗程。注:标准剂量的PPI为每次艾司奥美拉唑20mg、雷贝拉唑10mg、奥美拉唑20mg、兰索拉唑30mg、泮托拉唑40mg、艾普拉唑5mg(以上选一),2次/天。对于青霉素过敏患者,推荐三种药物组合,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两两组合,甲硝唑(1.6g/天);若四环素较难获取,可使用半合成四环素替代四环素,例如米诺环素(100mg,2次/天)。2022-08-08发布的第六版EHSG共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管理——马斯特里赫特VI/佛罗伦萨共识报告(马六共识)提出的伴同疗法(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硝基咪唑类同时给药)应作为非铋剂四联疗法的首选方案,因为相较于序贯和混合疗法,其疗效可重复且复杂性较低。第6版马六共识报告涵盖了幽门螺杆菌(Hp)感染管理方面的进展,主要针对Hp感染的管理提供指导建议,并就Hp感染的治疗进行了根除疗法的推荐。若无法进行个体抗生素药敏试验,则经验性根除Hp。以下为经验性根除Hp治疗流程图:注:铋剂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PPI)、铋剂、四环素和甲硝唑。克拉霉素三联疗法:PPI、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仅在当地证实有效或已知对克拉霉素敏感性时使用)非铋剂四联疗法(伴同疗法):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和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四联疗法:PPI、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和铋剂。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同上,但不含铋剂。在氟喹诺酮类高耐药(>15%)的情况下,可选择铋剂与其他抗生素或高剂量PPI-阿莫西林二联或利福布汀联合治疗。高剂量PPI或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伏诺拉生,如可用)加阿莫西林可作为另一种选择。【本人提示:马六共识是国外方案,国内尚未推荐】儿童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一定的自发清除率,大约10%左右;而成人HP感染,不经治疗,不可能自发清除。根除后会得到这些收益:使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阿莫西林:阿莫西林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过敏,以及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约占3.1%;其次为皮疹,占2%,其他还有转氨酶升高,但多数在减少药量或停药后自行消失。此外尚可见药物热、哮喘等。偶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白细胞降低。克拉霉素:克拉霉素同其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一样,是较为安全的药物之一。患者对克拉霉素的耐受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4.7%。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嘴巴发苦、呼出金属味道、恶心、腹痛、腹泻等;转氨酶暂时性升高,停药后可恢复正常,对肝脏一般无严重毒性;常用剂量也无肾毒性反应。口服克拉霉素后,部分患者可能有头痛和皮疹。曾有发生短暂性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报告,包括焦虑、头晕、失眠、幻觉、噩梦或意识模糊。左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腹泻、头痛、失眠等。较少见的不良反应有皮疹、味觉异常、腹痛、消化不良、胃肠胀气、呕吐、便秘、眩晕、焦虑、睡眠异常、多汗、全身不适等。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异常:有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等。四环素:四环素的不良反应较多,消化道反应最常见,口服给药时更显著,其严重程度与剂量相关。①胃肠道反应,食管灼烧感、腹痛、恶心、呕吐等;②肝损害,长期大量口服(每天超过1~2g)可造成严重肝脏损害,出现恶心、呕吐、黄疸、转氨酶升高、呕血和便血等,在超剂量应用时可发生昏迷而死亡,孕妇更易发生;③肾损害,正常应用一般无不良反应,但对肾功能不全者可加重肾损害,影响氨基酸代谢而增加氮质血症;④二重感染,正常人的口腔、鼻咽、肠道等都有微生物寄生,菌群间维持平衡的共生状态。长期应用四环素,可使敏感菌受到抑制,而不敏感菌乘机在体内繁殖生长,造成二重感染,这种情况多见于老幼和体质衰弱、抵抗力低的患者;⑤对骨、牙生长的影响,儿童用药可导致牙齿黄染,疗程长者与总剂量大者更易出现,7岁以下儿童易受药物影响。孕妇用药也可致胎儿牙齿黄染。药物可沉积于胎儿和幼儿骨骼中,影响儿童骨骼生长,停药后可望恢复。甲硝唑:甲硝唑的不良反应以消化道最常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等,剂量大、疗程长者的发生率可高达15%以上。少数病例发生荨麻疹、瘙痒等过敏反应,偶见白细胞减少。神经系统症状主要在大剂量用药时发生,如头痛、胶晕、肢体麻木、多发性神经炎和共济失调等。上述不良反应均属可逆性、停药后即可好转。呋喃唑酮:呋喃唑酮的主要严重不良反应是用周围神经炎和双硫仑样反应,一般低剂量、短疗程用药不会发生上述不良反应。双硫仑样反应表现为皮肤潮红、搔痒、发热、头痛、恶心、腹痛、心动过速、血压升高、胸闷烦躁等,故服药期间,禁止饮酒及服用含乙醇饮料;与三环类抗抑郁药合用可引起急性中毒性精神病,应予以避免。其余不良反应有尿色发黄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头晕、药物热、皮疹、肛门瘙痒等,偶可出现溶血性贫血和黄疸。剂量过大可引起精神障碍。呋喃唑酮的不良反应尤其是严重的神经炎与剂量呈正相关。但呋喃唑酮用于根除幽门螺杆菌时,剂量较低,一般不超过2g,因此是安全的。日常预防:家庭成员共同治疗、使用公筷、分餐、餐具定期消毒、注意口腔卫生和手卫生、多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是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键措施。改善饮食习惯:对幽门螺杆菌,无论是检查,还是治疗,目前都有极为成熟可靠的方案,它可防,可诊,可治。只要讲究卫生、科学生活,再与合理的检查和规范的治疗相结合,完全不必谈之色变。
大家可能不知道,心肌炎如果不及时的被发现,后期是相当危险的,所以今天我就来告诉大家,新冠肺炎并发心肌炎的6个危险信号,平时可以多注意:1.发烧伴胸痛:心肌炎一般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细胞有炎症,有感染,甚至导致细胞坏死。这些都会导致身体的发热症状,有些还会发生在心脏表面的膜上,从而随着心脏跳动摩擦疼痛。2.胸闷气短:心肌细胞出现问题,导致心脏泵血不足,就会出现胸闷憋气气短的情况。3.心跳过快、过慢:正常人心率在60-100次/分,发烧的时候每增加1℃,心跳增加10次/分左右,如果心率低于60次/分也是一个危险信号。4.极度疲劳:就像身体被掏空,四肢酸软无力,头昏乏力,站起来就头晕。5.血压低:说明心脏收缩的力气的都减弱了,也是一个危险信号。6.少尿:等到这个时候,就已经进入快休克或已经休克的状态了,心脏都无法将足够的血泵到我们的肾脏,肾脏也没能力排泄更多的水和废物。如果你出现了以上这些症状,一定要尽快到医院就诊检查,进行治疗。不要觉得自己转阴了就很快的进行剧烈运动,增加心肺负担,在身体还未完全恢复的时候就过度疲劳,导致进一步破坏健康。【往期推荐】点击下行文字进入《新冠肺炎、新冠后遗症》专题
慢性胃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一般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是我国人群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在做过胃镜检查的患者中,慢性胃炎患病率接近90%。考虑到很多患者没有症状或未进行胃镜检查,因此估算我国全体人群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超过20%。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风险与年龄呈正相关,且男性略高于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属于胃癌的癌前疾病,因此虽然它并非急重症或疑难病,但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重视归重视,但如何治疗各显神通了,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1、尽可能针对病因,遵循个体化原则引起慢性胃炎的病因有很多,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最主要的病因。胆汁反流、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阿司匹林等药物和酒精摄入是慢性胃炎相对常见的病因。此外,自身免疫疾病、心力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门静脉高压症和糖尿病等也可引起慢性胃炎。由此可见,慢性胃炎的治疗可不能千篇一律,建议先完善相关检查,再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找不到准确的病因,往往只治标不治本,容易久治不愈、反反复复。2、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是慢性胃炎治疗的一部分。如避免长期大量吸烟和饮酒。合理安排餐次,少量多餐,选择清淡、少油、无或少刺激性、易消化食物。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应充足,对出现贫血或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者,可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铁、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3、根除幽门螺杆菌几乎所有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慢性活动性胃炎。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可消退,慢性炎症反应也有不同程度减轻,且能降低胃癌发生风险。因此,对于证实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无论有无症状和并发症,均应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4、重视药物对胃黏膜的损伤引起胃黏膜损伤的常见药物主要有抗血小板药、非甾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等。当出现药物相关胃黏膜损伤时,应首先根据患者使用药物的治疗目的来评估是否可停用该药物;对于需长期服用上述药物的患者,可根据病情选用抑酸药或胃黏膜保护剂。5、根据症状选择单独或联合应用药物治疗有胃黏膜糜烂和(或)以上腹痛和上腹部烧灼感等症状为主者,可根据病情或症状严重程度选用胃黏膜保护剂、抗酸剂、质子泵抑制剂(PPI)、H2受体拮抗剂(H2RA)。以上腹饱胀、恶心、与进食相关的腹胀、纳差(食欲差)等为主要症状者,可考虑使用胃肠促动药和(或)消化酶制剂。伴胆汁反流的慢性胃炎可应用具有结合胆酸作用的胃黏膜保护剂,以及胃肠促动药和(或)抑酸药物。精神心理因素与消化不良症状相关,尤其是焦虑症和抑郁症。伴明显精神心理因素的慢性胃炎患者可用神经递质调节药物。6、可选择中药治疗多种中药可缓解慢性胃炎的消化不良症状,甚至可能有助于改善胃黏膜病理状况,如摩罗丹、胃复春等。但这些疗效均基于经验治疗,尚缺乏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证据。慢性胃炎的治疗,可以通过祛除病因、缓解症状等,达到改善胃黏膜炎症反应和预防并发症的目的。
胃食管反流病的英文名称叫“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简称为GERD。那么从这个疾病的名称来看,胃和食管都属于消化系统,所以我们很容易误认为,它就是一个消化系统的疾病。然而,反流物也可以继续往上返到咽喉、鼻腔、鼻窦、咽鼓管等上气道的部位,再通过声门进入气管、支气管和肺等下气道的部位。因此,汪忠镐团队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也就是胃食管气道反流性疾病,英文名称叫“GastroesophagealAirwayRefluxDisease“,简称叫GARD,或称为Gard。在这个概念的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GARD的4个分期:第一期:胃食管期这一期实际上是反流的源头,就是胃内容物通过贲门反流到食管,然后引起食管的损伤,烧心、胸痛等食管症状。这是通常讲的胃食管反流,大家比较容易理解的这一部分。第二期:咽期咽喉是处于消化道和气道的交通枢纽上,反流物可以导致咽喉的损伤和异物感,咽痛、咳嗽、声嘶等症状。患者咳嗽以干咳为主。实际上,这一期的症状也非常普遍,但往往被忽视。经常这种慢性咽炎,其实有50%以上都是返流引起的。第三期:口鼻眼耳期返流物到达口腔、鼻腔、鼻窦、咽鼓管、鼻泪管、眼结膜等部位,引起相应的损伤和症状。这一期可能都是一些口腔的症状,比如溃疡、反流性鼻炎、反流性鼻窦炎,包括分泌性中耳炎,耳朵会突然听不到了,因为返流物进入咽喉管堵塞了。第四期:喉气管期返流物通过声门进入气管和肺,引起喉痉挛、吸入性肺炎、肺纤维化、哮喘等问题。GARD跟GERD仅一个字母之差,但含义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GARD直接在病名上提高了它的内涵,不再容易被单纯认为是一个消化道的疾病。它强调了反流在气道方面表现的重要性,让反流导致的气道症状不再那么容易被忽视和误诊。♥胃食管气道反流性疾病的易发因素:1、年龄30岁以上人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率高于30岁以下,高峰年龄为50-69岁。其原因是老年人唾液分泌减少、化学清除能力下降和粘膜下毛细血管血流下降所致的抗损伤能力减弱有关。2、吸烟吸烟与胃食管反流病发生关系密切。每天抽烟20支以上者,胃食管反流病发生率高达45%。所以,戒烟是预防和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效方法之一。3、饮酒经常大量饮酒者,可诱发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因此,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应戒酒,尤其应避免睡前大量饮酒。4、肥胖肥胖症者(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20%)者,胃食管反流病发生率显著高于体重正常者。因此,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减轻体重对缓解症状有一定的作用。肥胖症患者需及时做手术减重进行控制。5、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可引起和加重反流症状,心理脆弱者发生反流症状的危险是其他人群的3.8倍。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更易出现抑郁、躯体症状化、焦虑及强迫等心理异常。6、食品一半以上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其反流症状发生的诱因与饮食有关,其中以甜食(红薯、甜稀饭和糖水)最为多见,依次为辛辣食物,油腻食物,酸性饮料和酸味食品。经常过饱饮食、甜食、咖啡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有关。因此可见,反流患者应注意饮食,尽量避免食用一些能够诱发反流发生的食品和纠正不良饮食习惯。7、劳累约20%胃食管反流患者发作的诱因与劳累有关。感觉乏困人群的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多。8、不良饮食习惯不良饮食习惯也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原因,如餐后平卧、睡前进食过饱等。正常情况下,平卧位时人人都有食管反流,当进食过饱状态时,尤其是晚间睡觉后,更容易出现食物反流,造成胃酸对食管的损害。9、其它除上面因素之外,目前发现妊娠、某些疾病及一些药物与该病的发生有关,如智能低下、脑卒中后遗症、消化性溃疡、胃胆手术、茶碱、β2-肾上腺能制剂、口服避孕药、钙通道阻滞剂、胆碱能拮抗剂、安定、吗啡等。♥胃食管气道反流性疾病的治疗:1、首先须针对本病的高危因素相应调整生活方式:如规律饮食、吃饭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少吃高糖高脂高蛋白的食物,比如甜品、油炸食品、火锅等,戒烟少酒,减少浓茶、浓咖啡、巧克力等兴奋性食品摄入;睡前3小时避免进食,睡觉时上半身稍抬起;增加体育锻炼、控制体重、治疗便秘等;注意调节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好心情。轻度患者一般通过上述调整生活方式就能让疾病得到缓解。2、如果调整生活方式无效,就需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抑酸药、促动力药、抗酸药、和黏膜保护药等。⑴抑酸药:抑酸药主要通过抑制胃酸分泌、降低反流物酸度及胃蛋白酶活性,从而缓解症状。主要包括H2受体拮抗剂(H2RA)、质子泵抑制剂(PPIs)以及新兴的钾竞争性酸受体阻滞剂(P-CABs)。①H2受体拮抗剂(H2RA):H2受体拮抗剂有甲氰咪胍、呋硫硝胺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等,能够阻断胃壁细胞表面的H2受体,抑制胃酸分泌,其在夜间的抑酸力最强。该类药物在短期内可有效抑酸,但易受饮食影响,抑酸持续时间短,且快速耐受。②质子泵抑制剂(PPls):质子泵抑制剂是国内外指南推荐的主流药,有艾司奥美拉唑、艾普拉唑、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洋泮托拉唑和雷贝拉唑等。但质子泵抑制剂存在着明显不足,如起效慢,连续给药3~5天方可达最大抑酸效果;药物半衰期均较短,抑酸效果不稳定,存在夜间症状控制不佳现象等。③钾竞争性酸受体阻滞剂(P-CAB):钾竞争性酸受体阻滞剂是一种新型抑酸药,开启了“更快、更强、更持久”的抑酸新时代。伏诺拉生是我国批准上市的P-CAB药,适应症为反流性食管炎(RE)的初始治疗和反复发作的RE患者的维持治疗。相对于PPIs,P-CAB具有稳定性强、起效快、持久抑酸、疗效更强的特点。替戈拉生(泰欣赞)是中国首款自研的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具有30分钟快速起效、强效持久抑酸、服用方便等特点。⑵促动力药:促动力药能增加食管下括约肌压力、调节食管收缩幅度、刺激食管蠕动,从而减轻酸反流。目前,促动力药多用于辅助治疗,通常与抑酸药联用。临床上常用药为多巴胺受体拮抗剂、5-羟色胺(5-HT4)受体激动剂和胃动素受体激动剂等。①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多潘立酮能增加食管下部的括约肌压力,调节胃及十二指肠的蠕动,显著促进胃排空,是临床较为常用的药物。然而其存在影响心电图QTc间歇延长的安全性问题。②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通过与中间神经元和肠肌间神经丛的5-HT4受体结合,增加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诱导或加强食管、胃以及小肠的生理运动。包括莫沙必利、伊托必利和替加色罗等。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促动力药。③胃动素受体激动剂通过作用于平滑肌细胞的胃动素受体,促进胃蠕动及十二指肠收缩。该类药物包括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等抗菌药物。然而该类药物只能静脉注射,由于受剂型限制使其在临床使用上受限,且长期使用可导致受体敏感度下降、疗效减低、恶心、胃肠道痉挛及菌群失调等不良反应,很少使用。⑶抗酸药:抗酸药是一类弱碱性的物质,口服以后能中和胃酸而降低胃内容物酸度,从而解除胃酸对胃,十二指肠粘膜的侵蚀和对溃疡面的刺激,并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发挥缓解疼痛和促进愈合的作用。抗酸的药物有非吸收性抗酸药,如碳酸钙、氧化镁、氢氧化铝和三硅酸镁等,以及和非吸收性抗酸药,如前者主要是碳酸氢钠,后者铝碳酸镁咀嚼片较为常用。⑷粘膜保护药:粘膜保护药有预防和治疗胃粘膜损伤,保护胃粘膜,促进组织修复和溃疡愈合的作用。常用的黏膜保护药有康复新液、马来酸伊索拉定、瑞巴派特、替普瑞酮、L-谷氨酰胺呱仑酸钠等。3、若病情较重,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或者停药后病情反复,无法停药,或者存在其他原因无法用药,还可经由专科医生评估,选择胃镜下治疗、腹腔镜手术等手段。♥胃食管气道反流性疾病的预防:预防胃食管反流病,生活方式干预是必不可少的:1、避免精神高度紧张和饮食无规律性以及过饱;2、禁食酸、辣、甜、不易消化的食物,忌浓茶、咖啡、巧克力等;3、避免吸烟、饮酒或吃高脂肪食物及常服用钙通道阻滞剂;4、肥胖者应减轻体重,饮食应少量多餐;5、加强腹肌锻炼有助于防止胃食管反流的发生;6、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来说,更应养成正确的就餐习惯,如:①午餐八成饱,站立半小时再睡觉;②晚餐吃七成,睡前4小时不加餐,2小时不饮水;③巧克力、茶、咖啡、烟、酒等食物会降低食管下括约肌(LES)压力,应适当控制。7、此外,晚上睡觉时可适当抬高床头15—20厘米,以减少夜间胃食管反流。尽量不穿紧身衣裤,避免增加腹压。【往期链接】点击以下文字,自动链接『老胃病、食管反流、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科普文章:⒈《老胃病、食管反流》专题⒉《幽门螺杆菌感染》专题
数百项生物医学记录发现,新冠后遗症患者在多个器官系统中经历了数十种症状(如下图)“新冠后遗症”是新冠病毒感染者可能面临的一种疾病,症状通常包括疲劳、呼吸急促、头晕、脑雾、嗅觉或味觉丧失等。“新冠后遗症”可以持续3个月、6个月,9个月,甚至更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团队日前在《MolecularPsychiatry》上发表文章,发现新冠感染20个月后,部分康复者仍为后遗症所困扰。核心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呼吸时疼痛、肌肉疼痛、味觉和/或嗅觉丧失、手/脚刺痛、喉咙肿痛、冷热交替、手臂和/或腿沉重和全身疲劳。其他症状包括心悸、认知问题(健忘或注意力不集中,通常被称为脑雾)、食欲不振、头痛、眼睛痒、头晕、背痛、抑郁、焦虑和恶心等问题,累及全身多个系统。1.咳嗽大部分的人在阳康以及阳的过程中都有这种症状,虽然“阳转阴”多日,但还是咳嗽不断;通常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轻微咳嗽,一定量的白色痰,大多持续3至8周,甚至更长!老人咳嗽时要小心,预防肺炎的出现,别以为是普通感冒。2.出汗很多人都说,“阳了”之后出汗无可厚非,但转阴很多天之后为什么还会出汗呢?其实,有这种困惑的人不少,一般是晚上睡觉,半夜醒来,浑身黏糊糊的;或者白天,只要稍微动一下,就会开始出汗。3.嗅觉、味觉消失有很多人在阳康之后依然分不清周围的气味,尝不出食物的味道,总觉得吃什么都没有味道,舌苔变得很厚;这个跟病毒攻击神经有关,会自己慢慢好起来,不用紧张,一般6周左右就可以恢复。4.疲劳疲劳也是很典型的症状,大部分人反映一整天都没有精神,稍微动一下就觉得累,气喘吁吁,总想睡觉,起不来;当然,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免疫细胞要对抗病毒,再加上“阳”的期间食欲不振,能量补充不足,很容易就会出现以上症状。5.身体疼痛这种疼痛可能是四肢肌肉或关节引起的,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最常见的疼痛是腰部和臀部的疼痛;很多人痛得无法直走,尤其是咳嗽时!而诊断过程中,一般人会形容有好有坏,有游走性,还会发现痛处皮肤有轻度水肿,这种症状可能与筋膜和循环有关。6.脱发很多人开玩笑说,在这个“脱发”的年代,人的头发本来就不多,每天早上起床梳头或者用手抚摸的时候,还都会掉很多头发;这样下去,离秃头不远了。7、皮肤瘙痒皮肤瘙痒也是很多人都苦恼的一个问题,甚至有的人全身都长了皮疹,有的人头上、耳朵上、额头上都有头皮屑,而且奇痒难耐!鼻粘膜周围还会有疱疹出现。8.头晕、耳鸣、听力下降近期,有不少出现此类症状的患者就诊,不是头晕目眩,整天心烦意乱,就是耳朵嗡嗡作响,几乎听不见别人说话,出现这种情况也与病毒侵袭颈神经有关。9.胸闷、胸部不适胸闷是人们最担心的症状,以为是心脏出了问题,尤其是最近剧烈运动引起的“心肌炎”问题,心里总是很着急,但是去医院检查心脏时往往没有问题,没有发现异常;出现胸闷、胸肌痛的症状时,可能跟人们的植物神经失调有关。10.活动耐受力下降无论男女老少,在感染新冠病毒后,往往都会在运动后感到呼吸急促、气喘吁吁的症状。11.失眠很多人表示,感染新冠之后,会感觉整晚都睡不好觉,睡眠质量太差,无论是由于休息不足还是其他原因;此外,记忆力也随之下降,很多事情都发生了但是转身就忘。12.食欲不振还有一些人会有胃肠道的症状,不仅吃不下,还出现反胃、拉肚子的症状,整个人的重量都低了下去,如风一吹就会倒下。【往期回顾】:点击下列文字,出现相应科普1、新冠后遗症(长新冠):“阳”后落下的病!怎么办?2、感染新冠35天内身体最怕这10件事,最好一个都别犯!3、新冠“脑雾”专题
随着我国新冠感染人数急剧升高,新冠病毒相关性心肌炎引起广泛关注。有很多人或多或少都会觉得有头昏、心慌、胸闷和乏力等不适,非常纠结自己是否得了心肌炎。心肌炎是指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病变,主要病理改变为炎性细胞浸润和心肌细胞损伤坏死及纤维化等。引起心肌炎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由病毒感染。心肌炎的常见症状有胸痛、乏力、心慌、气短、晕厥及水肿等;心电图和心肌检查可显示心肌损害,超声心动图可见心肌运动异常、收缩力下降等;诊断心肌炎的最佳方法是心脏核磁共振和心内膜心肌活检。根据心肌炎的严重程度及进程,可将其主要分为以下三型:①急性心肌炎:为最常见的心肌炎,绝大部分经治疗后可以痊愈;②慢性心肌炎:发病少见,但可演变为慢性扩张型心肌病和心力衰竭;③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极少见,但可引起严重的急性心衰,如不及时治疗可以导致死亡。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由病毒及其免疫反应引起的非缺血性心肌炎性疾病。新冠病毒相关性心肌炎从发病机制上可以分为三类:1.新冠病毒引起的心肌炎-新冠病毒心肌炎2.新冠病毒诱导的多系统炎性综合征相关的心肌炎3.mRNA新冠疫苗引起的心肌炎暴发性心肌炎可引起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律失常、多器官功能障碍,常需要机械循环支持,包括体外膜氧合(ECMO)。Covid-19引起心脏损伤的机制可能多方面的,可能不仅包括内皮炎或心肌炎,还包括由于氧供需不匹配、微血管血栓、全身性过度炎症反应和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损伤。目前认为Covid-19相关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涉及直接心肌损伤和炎症介导的心肌功能障碍。一、新冠病毒心肌炎发病机制新冠病毒感染的早期(1周内),病毒直接感染心肌细胞,造成心肌细胞损伤和死亡,病毒激活大量炎性因子释放,导致心肌损害。新冠病毒还可能感染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和血栓形成,导致心肌缺血损伤。2021年美国统计近千家医院新冠感染数据,发现新冠感染住院患者的心肌炎发病率是非新冠住院患者的16倍。在新冠疫情早期,心肌炎是新冠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心脏病专家已经制定了新冠病毒心肌炎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要点有:新冠患者如果出现气促或呼吸困难、胸痛、心跳加速或不齐、心源性休克和右心衰竭等症状,应怀疑心肌炎。一旦怀疑心肌炎,需立即进行下列检查:心电图、心肌酶(cTnT&NT-proBNP),炎性因子(CRP&ESR),超声心动图等。除外以下问题:急性冠脉综合症、脓毒血症引起的心肌病、其它原因引起的心肌炎,应激性心肌病等。进一步的鉴别诊断方法有:心脏核磁共振或CT血管造影,心肌活检。治疗:避免使用减低心肌收缩力的药物、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抗心衰治疗:包括药物及器械治疗如ECMO,VAD,IABP等;抗炎性因子风暴药如Tocilizumab和Sarilumab;抗心律失常治疗等。二、新冠病毒诱导的多系统炎性综合征相关心肌炎的发病机制一般发生于感染后2-4周,多见于21岁以下的青少年,发病机制可能与新冠感染引起的超敏反应有关,主要是心肌炎和冠状动脉扩张或瘤样改变,临床表现以发热和多脏器损伤为主,是导致青少年重症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新冠感染引起的多系统炎性综合症的临床表现与川畸病(KawasakiDisease)类似,50%以上的患者有心脏症状,主要是心肌炎和冠状动脉扩张或瘤样变。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心电图、心肌酶和超声心动图。免疫球蛋白、激素和阿斯匹林三联治疗,效果及预后俱佳。美国CDC的数据显示:阿尔法(Alpha)和德尔塔变种引起的多系统炎性综合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4.5/10万和49.2/10万,然而,奥密克隆引起的多系统炎性综合症仅为3.8/10万,和前者相比,分别降低了14和13倍。我在奥密克隆流行以前共会诊并治疗了15例与多系统炎性综合症相关的心肌炎患者,但自奥密克隆流行以来,我尚未会诊过此类患者。三、mRNA疫苗引起的心肌炎毫无疑问,mRNA疫苗是美国防疫体系中的主力军之一,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然而,和其它疫苗一样,mRNA疫苗会有副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是心肌炎。自辉瑞Pfizer和莫得纳(Moderna)两款mRNA疫苗投入临床使用以来,美国CDC一直在跟踪调查mRNA疫苗与心肌炎的关系。最新的数据主要有:疫苗引起的心肌炎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人群,但最常见于16-17岁少年,第一、二和三剂接种后心肌炎的发生率分别为:7.2/百万,75.9/百万,15.3/百万;80%以上患者为男性。心肌炎的发病时间主要在接种疫苗一周之内;极少数发生在8-21内。最常见的的症状是胸痛,少数有气促或心慌;心肌酶升高、心电图和心脏核磁共振异常常见。绝大多数病人仅需对症治疗,极少数需要抗心衰和抗心律失常治疗,至今无死亡、无心脏移植及无ECMO支持病例。长期随访发现82%的患者完全或基本恢复,15%患者明显改善,仅1%无改善。英国、南非和日本等国均对mRNA疫苗与心肌炎的关系进行了追踪调查,结果与美国类似。四、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性心肌炎有哪些症状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发热、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腹泻等为首发的症状。心肌受损表现: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后的数日或1-3周,出现气短、呼吸困难、胸闷或胸痛、心悸、头晕、极度乏力、食欲明显下降等症状。血流动力学障碍:是暴发性心肌炎的重要特点,部分患者可迅速发生急性左心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可出现皮肤湿冷、苍白、发绀、皮肤花斑样改变,甚至意识障碍。少数患者可发生晕厥或猝死。其他组织器官受累表现:引起多器官功能损害或衰竭,包括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损伤、凝血功能异常以及呼吸系统受累等,可导致患者全身情况急剧恶化。生命体征:血压、呼吸、心率等指标异常,提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是暴发性心肌炎最显著的表现,也是病情严重程度的指征。心率增快与体温升高不相称(>10次/℃),虽然不特异但为急性心肌炎诊断的重要线索。心脏相关体征:心界通常不大,因心肌受累心肌收缩力减弱导致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听诊心音明显低钝,常可闻及S3及第三心音奔马律;左心功能不全和合并肺炎时可出现肺部湿罗音;罕有右心功能不全表现。其他:休克时可出现全身湿冷、末梢循环差及皮肤花斑样表现等;灌注减低和脑损伤时可出现烦躁、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等;肝脏损害时可出现黄疸;凝血功能异常和微循环障碍可见皮肤瘀斑、瘀点等。病毒性心肌炎根据程度轻重,分别有以下表现:早期心肌炎:表现为疲乏无力、胸闷气短、心悸、头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胸痛等;轻度病毒性心肌炎:出现心律失常,心动过速或缓慢等症状,一般可通过心电图发现心肌缺血改变;重度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凶险,死亡率极高,可达70%~80%,于数小时或数日内死亡或猝死。Covid-19相关心肌炎的诊断标准与其他类型心肌炎相同。五、心冠病毒相关性心肌炎的治疗方案:(暂不公开,仅用于个人临床工作)【往期链接】点击下面标题,出现相关科普:“阳过”的人常见这些“新冠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