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的小王来找康俊升教授看门诊了。因为她体检时发现脾脏上有个大囊肿。腹部CT提示,脾脏囊肿足有10厘米大小。需要手术哦!小王担心切除后会影响脾胃消化功能。康教授安慰她说,不要紧的,脾脏功能不同于中医的脾,不会影响饮食。但是脾脏有免疫造血等功能。小王又开始担心:那我切了脾,会不会出现免疫力下降啊?康教授继续解释:虽然理论上如此,但是大多数成人脾切除还是安全的。更何况,你这种情况是可以保脾的可以保脾!真的?小王觉得,这是最好的选择。于是接受了手术。手术回来,康教授告诉她保留了一半的脾。手术后小王恢复的很顺利,不到1周就出院了。最长切口也不到3厘米。那么,为什么要保脾呢?脾脏是一个重要的免疫及造血器官。在胎儿时期,脾脏造血功能活跃。脾脏构成全身免疫统的一部分,产生抗体,吞噬和清除血液中的颗粒物质,参加全身的防御功能。所以,近年来多主张尽量保存脾脏。但是,保脾有点难!为什么捏?原来原来脾脏的质地就像果冻,稍有不慎就会破裂,而且它也是全身最难止血的器官。而且脾脏血管非常丰富,术中大出血的风险很大。但是,又是但是,在掌握了脾脏的血管解剖的基础上,加更有现代外科设备的加持,使得脾部分切除成为可能。同时,微创技术的进步,使病人的创伤更小!最后,康教授再次明确保脾手术的适应症:大部分良性脾脏病变,包括囊肿和血管瘤,都可以保脾。但是,血液病脾和肝硬化脾,还是主张全部切除的。而我们医院,都可以做到微创手术!
42岁的张女士,因剧烈腹痛来院急诊。CT提示:上腹部囊状肿物。住院后经对症处理,张女士的腹痛缓解,经进一步的磁共振检查提示:胆总管囊状扩张,最大直径超过4厘米。要知道,正常人的胆总管直径大约6毫米,超过8毫米就认为是扩张。张女士被确诊为胆总管囊肿。经充分的术前准备,决定为患者行微创手术: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手术。CT:箭头所指的暗区为囊性扩张病变磁共振MRCP成像:箭头所指灰白区域为扩张胆总管腹腔镜:箭头所指为扩张胆总管,其上布满血管腹腔镜:箭头所指是在胰腺上缘夹闭切断胆总管腹腔镜:箭头所指为胆肠吻合口术后病人的腹部切口手术后一周病人顺利出院。那么,什么是胆总管囊肿胆总管囊肿为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先天性胆道畸形,表现为胆总管的一部分呈囊状或梭状扩张,有时可伴有肝内胆管扩张。本症的病名仍有多种叫法。如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女性比男性发病率高,大约为3~4∶1。症状多出现于儿童和成年期,临床表现为间歇性上腹痛、右上腹肿块和黄疸,称为胆总管囊肿叁联征。胆总管囊肿主要的病变或危害先天性胆管扩张症主要的病变有(1)胆管扩张,反复发作的黄疸、炎症,每一次发作都会对肝脏造成损害。(2)胰胆合流异常的存在会引发很多严重的问题。(3)胆管穿孔。(4)胆管发生癌变。一组统计报道,癌症发生时的平均年龄仅为35岁,其发生部位,80%发生于扩张部胆道,10%发生于胆囊。所以,一旦明确诊断,病人一定要接受手术治疗!一定要接受手术治疗!!一定要接受手术治疗!!!治疗方法:30~40年前,对于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治疗,几乎均行囊肿-肠管吻合的内引流手术。但随后发现还会有癌变病例。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合并胰胆合流异常的问题引起外科学者的广泛关注并认可,特别是近年各种胆道癌变的机理研究都提示可能与胰胆合流异常有关。因此,采用囊肿切除胰胆分流胆道重建的标准术式已为国内外学者所认可和广泛采用,而定为治疗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标准手术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手术。研究表明,这种手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胆道癌变及诸多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问题。腹腔镜手术,既可以将胆总管囊肿彻底切除,更可以在腹腔镜下进行精细胆肠吻合,出血极少,腹部仅有很小切口,痛苦小,病人恢复快,是目前胆总管囊肿手术的首选。
患者陈某某,男,51岁,因“体检发现胰腺占位”入院。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诊断为胰尾部囊实性占位。术前经讨论,分析其胰体尾部肿瘤边界较清晰,良性可能性大,决定为患者行微创手术: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肿瘤切除。手术用时130分钟。患者已于术后7天康复出院。由于胰腺肿瘤周围毗邻重要的脏器和血管,手术技术要求高,难度大,手术医生须有娴熟的腹腔镜手术技巧及镜下解剖技术。该手术较常规施行的经左肋缘下大切口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具有明显优势: 1.保留了患者的脾脏,最大限度的保护了患者正常的身体机能;2.高清腹腔镜视野清晰,镜下解剖准确,出血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如胰瘘、感染等显著减少,保证了患者的安全;3.微创手术,仅在病人腹壁上做几个戳孔,减少了创伤、出血及术后病人的疼痛,加快了患者术后康复。LDP主要适应症:1.不能单纯摘除的良性或交界性肿瘤(导管内乳头状瘤、粘液性囊腺瘤、实性假乳头状瘤、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2.反复发作的慢性胰腺炎或合并胰管结石梗阻、假性囊肿。3.胰体尾癌经影像学诊断未发生远处转移。脾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其主要功能包括:1.免疫及抗肿瘤功能,其内含有大量免疫细胞。2.造血、滤血、储血、毁血功能。3.内分泌功能。产生、储存VIII因子。切除脾后可能引发难以控制的感染,血液高凝状态、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增加。所以,对于一些胰腺良性及早期恶性肿瘤,是可以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保住脾脏。当然,只强调保脾而忽视肿瘤的根治性是不可取的。由于胰腺位置深在,周围毗邻大血管,显露困难,对手术技巧要求高,同时由于手术器械的限制,腹腔镜胰腺手术相比其他腹腔镜手术目前还不够成熟。康俊升教授已为多位病人实施此手术,手术效果良好,无1例病人需要术中输血,术后亦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此手术的成功,标志我院肝胆胰外科腹腔镜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腹股沟疝是小儿的常见外科疾病。如果家长发现自己家的小宝宝哭闹时,腹股沟区或者阴囊处肿大,极有可能是得了腹股沟疝。一般认为,小儿疝在1岁内还有自愈的可能,超过1岁后就无法自愈了。所以,1岁内可以用疝气带保护一下。所以,过了1周岁的小儿疝,手术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首选方法。但多年以来手术方法,特别是手术入路方面却无明显改变。目前多数医院依然采用经典的腹股沟斜切口。但这样做创伤大,且有损伤精索血管和输精管的可能,而且术后疤痕大。现在随着微创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也有很多医院采用腹腔镜下进行高位结扎。但是腹腔镜手术也有其缺点:1.疤痕明显,把腹股沟处的手术疤痕上移到脐部;2.需要气管插管全麻,而且还需要气腹,即需要向腹腔内充入二氧化碳;3.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在疝内口处用粗针穿刺进行内口缝闭;4.远端疝囊并未切除,将来有形成精索囊肿或鞘膜积液的可能;5.价格高于开放手术。鉴于此,我们根据小儿腹股沟管的特点,设计了经内环小横切口疝高位结扎手术。此手术有一下优点:1.创伤小,仅在疝内环在体表的投影处做一1~2厘米的小切口;2.切口沿皮纹走向,疤痕小,不用缝合,美容效果好,日后几乎看不出疤痕;3.操作简单,病儿恢复快,几乎无需术后止痛;4.无需腹腔镜进入腹腔,对内脏无任何干扰,次日即可出院,费用低。康俊升主任医师多年进行疝手术的探索与实践,对小儿及成人疝的手术治疗均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脾脏保留的重要性 近日,我院为一位63岁女性病人进行了脾部分切除术。术中出血约50毫升。术后病人恢复顺利出院。图1.病变位于脾脏上极。 说起脾切除,也许大家对这个手术方式都略有耳闻。脾破裂要切脾,肝硬化脾大要切脾,还有一些血液病要切脾,等等。因为一直以来脾脏被视为“非人体生命必需器官”,所以,全脾切除曾是治疗各种脾脏相关疾病的标准手术。 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脾脏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另外,全脾切除的风险,如脾切除术后凶险感染(OPSI)等,临床外科医生开始探讨脾脏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脾脏保留的理论依据 临床实践证实,80%的患者脾脏血管呈分散型,即脾动脉距脾门2~6cm处分为终末支(图1);约14%的患者脾脏血管为集中性,即脾动脉距脾门0.6~2cm处分为终末支;而只有6%的患者脾动脉紧贴脾门分为多个终末支。 有报道指出,脾脏内存在数个“无或少血管分布”的裂隙。此外,只要保留至少约25%的脾脏,即可完成脾脏正常功能的代偿;同时,脾脏组织中存在大量的血窦和血管内皮细胞,使其拥有良好的再生能力。 这些客观条件为临床实施脾脏部分切除术提供了理论基础。图2.游离脾脏周围血管及系膜。 腹腔镜脾切除术适应证 近年来,随着腔镜下手术设备的进步(例如超声刀、结扎速、双极电凝等电外科工作系统)及外科医生手术技术的提高,腹腔镜下脾脏部分切除逐渐增多。目前对于该手术的适应证尚无统一标准,但是一般认为,血液性疾病导致的脾功能相对亢进及局限性脾脏肿瘤都是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的适应证,其他包括非寄生虫性囊肿、良性脾脏局灶性病变、单一脾脏转移灶等。图3.用超声刀断脾。 脾部分切除的意义 脾部分切除术对于有经验的微创外科医生来说,是安全可行的。同时,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具有以下优点:保留了脾脏在免疫、抗肿瘤方面的重要作用;美容效果好,患者容易接受。所以,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或将部分替代全脾切除术,成为微创外科治疗某些脾脏疾病的新方法。图4.病理提示为良性病变。
患者陈某某,男,51岁,因“体检发现胰腺占位”入院。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诊断为胰尾部囊实性占位。术前经讨论,分析其胰体尾部肿瘤边界较清晰,良性可能性大,决定为患者行微创手术: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肿瘤切除。手术用时130分钟。患者已于术后7天康复出院。由于胰腺肿瘤周围毗邻重要的脏器和血管,手术技术要求高,难度大,手术医生须有娴熟的腹腔镜手术技巧及镜下解剖技术。该手术较常规施行的经左肋缘下大切口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具有明显优势: 1.保留了患者的脾脏,最大限度的保护了患者正常的身体机能;2.高清腹腔镜视野清晰,镜下解剖准确,出血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如胰瘘、感染等显著减少,保证了患者的安全;3.微创手术,仅在病人腹壁上做几个戳孔,减少了创伤、出血及术后病人的疼痛,加快了患者术后康复。LDP主要适应症:1.不能单纯摘除的良性或交界性肿瘤(导管内乳头状瘤、粘液性囊腺瘤、实性假乳头状瘤、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2.反复发作的慢性胰腺炎或合并胰管结石梗阻、假性囊肿。3.胰体尾癌经影像学诊断未发生远处转移。脾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其主要功能包括:1.免疫及抗肿瘤功能,其内含有大量免疫细胞。2.造血、滤血、储血、毁血功能。3.内分泌功能。产生、储存VIII因子。切除脾后可能引发难以控制的感染,血液高凝状态、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增加。所以,对于一些胰腺良性及早期恶性肿瘤,是可以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保住脾脏。当然,只强调保脾而忽视肿瘤的根治性是不可取的。由于胰腺位置深在,周围毗邻大血管,显露困难,对手术技巧要求高,同时由于手术器械的限制,腹腔镜胰腺手术相比其他腹腔镜手术目前还不够成熟。康俊升教授已为多位病人实施此手术,手术效果良好,无1例病人需要术中输血,术后亦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此手术的成功,标志我院肝胆胰外科腹腔镜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普通外科开展了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胰腺脓肿清除、置管引流术治疗急性胰腺炎,取得良好效果。病人手术体位手术后引流管康俊升在手术中患者为一青年男性,因暴饮暴食引急性重症胰腺炎,经保守治疗4周后效果不理想,病人中毒症状严重,出现呼吸衰竭,肠衰竭等表现,进行了气管切开和血液透析净化治疗,病情极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康俊升教授仔细分析病例,决定采用腹膜后入路的微创手术。术后第一个24小时,共引出脓液近4000毫升。术后第二天病人就停止了血液净化治疗。此后,康俊升教授又通过经皮肾镜技术,为病人进行了4次清创。康俊升教授介绍,急性重症胰腺炎又称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急性、危重症疾病,病死率可高达50%。对于重症胰腺炎给你病人,及时有效地引流胰腺周围渗液,可以控制感染,改善预后。传统的开腹手术创伤较大,对腹腔内脏影响明显,而且引流效果差,术后腹腔粘连严重。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所采用的腹膜后入路,解剖学上更加合理,手术入路更加直接,坏死物清除彻底、引流充分,此外,由于不进入腹腔,对腹腔脏器几乎无影响,不会留有腹腔粘连,也不会将坏死感染组织带入腹腔,大大减少腹腔感染的可能性。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术后3天,病人摆出胜利的手势目前,该项技术在国际范围开展较少,国内仅几家医院开展。康俊升教授自2011年即开始研究胰腺炎的治疗,并将微创技术应用于临床,得到病人的肯定和赞誉。病人出院了最后,康俊升教授提醒大家,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常见原因有饮食不当,暴饮暴食,特别是进食油腻食物、饮酒,有人统计急性胰腺炎约20%~60%发生于暴饮暴食后。此外,如果原来患有胆石症、胆道蛔虫、胆囊炎、胰石等引起胆汁胰液排泄不畅的疾病,那么在暴饮暴食后更容易诱发胰腺炎的产生。康主任特别强调,胰腺炎预防的关键在于管好嘴巴,喝酒、应酬适度,平时多吃高纤维的蔬菜,增强胃动力。通常胰腺炎急性发作以后,两个星期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禁吃油腻食品,然后再逐步恢复正常饮食。得过胰腺炎的患者最好终生戒烟和酒,防止再度发作。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加之影像诊断技术的提高,大批无症状肝血管瘤被发现。部分患者异常紧张,担心血管瘤是否会而变成癌中之王——肝癌。那么,肝血管瘤是否需要手术或者用药物治疗呢?其实患者大可不必过于担心,因为——肝血管瘤是良性疾病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疾病,有报道称, 肝血管瘤在正常人群中发病率为0.5%~7%。虽然病因并不清楚,但都表现为肝血管的发育异常。肝血管瘤多呈紫红色或蓝紫色,表面光滑,质地柔软,如果将瘤体内血液挤出,瘤体可明显缩小。而肿瘤大小可因人而异,小的不足1厘米,大的可达数十厘米,肝血管瘤可单发,也可多发。过去,医学界多认为肝血管瘤是先天性的,但随着影像学检查的发展,发现很多患者是在中老年以后才生长的。另外,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1:5,结合基础研究,认为肝血管瘤的发生可能与女性激素有关。可问题的关键在于——肝血管瘤都需要治疗吗通常肝血管瘤可以分为两种:生长型和非生长型。肝血管瘤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大的,称为生长型;反之称为非生长型。也可以以5厘米为界,5厘米以下通常为非生长型,5厘米以上为非生长型。好在临床上95%的血管瘤属非生长型,它们一般不增长、不恶变,而且不破裂,因此,大部分肝血管瘤“患者”不需要手术和用药,也无需注意什么。但肿瘤直径若超过5厘米,有继续增大的趋势,还是考虑手术为宜,因为大的血管瘤可以产生压迫症状,并有破裂和潜在的出血危险。也有专家认为,超过10厘米方考虑手术,但是,等到肿瘤长大,既要让患者一直承担着巨大的心理负担,而且可能要增加手术难度,甚至丧失手术机会,所以不必非要等到直径10厘米不可。另外,现在很多医疗机构都开展了介入技术来治疗肝血管瘤,而且报道效果良好。介入技术虽然属微创治疗,但是有可能引起诸如肝坏死、胆管闭塞、黄疸等严重的并发症。我国著名肝胆外科学家黄志强院士曾多次呼吁禁止在肝血管瘤治疗中不加选择地使用介入治疗。所以,一般说来,如果治疗肝血管瘤,最好采用手术方法。但是,经验告诉我们,有时肝血管瘤的诊断并不那么容易,特别是个别肝癌容易误诊为肝血管瘤,以致延误病情。所以,重要的是——肝血管瘤必须防止误诊一般说来,通过B超、彩超、CT扫描即可诊断。但是为了防止误诊,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肝占位病变,除了做以上提及的影像学检查外,还应该检查血清甲胎蛋白和乙肝指标(俗称乙肝两对半),如有异常,要高度怀疑肝癌可能;2. 尽量同时做两种以上的影像学检查,以互相印证,减少误诊率;3. 定期随访检查,每年至少两次,一旦发现病情变化,以便及时处理;4. 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检诊。我国的肝脏外科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国内手术切除最大的肝血管瘤的体积为63cm×48.5cm×40cm,88医院普通外科也曾经为一位肝血管瘤超过30cm的患者成功地进行了手术切除。除血管瘤直径超过5厘米之外,如果属于下列情况,还是有手术切除的必要: (1) 小而不能完全排除肝癌者, 位左肝者宜切除;位右肝周边容易切除者亦宜切除;位右肝深部切除困难或代价太大,如判断肝癌可能性较小,应定期随访观察;(2) 大而无症状切除不困难者亦可切除;(3) 大而有症状或影响肝功能可考虑切除; 不能切除者可作瘤体捆扎术。
胆结石是怎么回事? 人们常说的胆结石病又称胆石症,是胆道系统最为常见的病,包括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胆结石的发病症状一般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并放射到肩和背部,伴有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这些症状因与胃肠、肝脏疾病的症状很相似,所以常被人误以为是胃病。切除胆囊会有哪些不利因素? 胆囊是人体用来浓缩和储存胆汁的地方,也是人体中的一个重要器官。过去的传统观念认为胆囊虽然有许多功能,但是,为了治疗胆囊结石,除了切除胆囊,其他尚无更好的办法。现代医学发现,胆囊具有许多重要生理功能,如贮存功能、收缩功能、浓缩功能、分泌功能、免疫功能,对消化功能有重要影响,并对胆道流体压力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再者,胆囊切除后病人并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的,因为切除胆囊会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包括消化不良、消化液返流、返流性胃炎、返流性食管炎,胆总管结石发生率增加,胆管损伤率增加,结肠癌发生率增加,胆囊切除术后心理障碍,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等。“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轻松“取石保胆” 近年来,随着医学理论和医疗器械的发展,胆道镜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一种全新的微创技术——保留胆囊,取出结石、息肉的方法应运而生。这种微创手术可代替传统创伤较大的外科手术,不切除胆囊。将胆囊内的结石或息肉予以取出,可获得满意疗效。微创保胆取石术的操作 保胆取石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是现代高科技与传统外科技术结合的产物。它避免了因传统开刀手术切口带来的种种损伤和不适。手术时,专家利用约2厘米的小切口,在胆道镜的直视下,清晰地切开病人胆囊,插入专用的取石网篮,将结石一粒粒取尽。待彻底检查无一粒残留后,再将胆囊切口缝合,完整保留胆囊。保胆取石术后恢复快、创伤小,术后1天即可下地活动、进食,住院3-5天就能出院,不影响胆结石患者正常的工作、生活。
胆管结石及其危害胆管结石,顾名思义就是位于肝内外胆管的结石,这是大家常说的胆结石的一种常见类型。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胆石病的发病率包括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据统计,国内的胆管结石发病率占所有胆石病病人的20~40%(饮食结构的地区差异所致)。胆管结石病人经常会因为进食油腻性食物诱发右上腹剧痛,出现高热、黄疸,而且会诱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中毒性休克等致命的严重并发症,严重者科导致死亡。该病的长期反复发作,结石及炎症反复刺激,还可能导致胆管癌的发生,所以胆管结石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经典的胆管结石手术 以往对于患有胆管结石的病人,多采取开腹手术的方法。具体是:在开腹状态下,切开胆总管,用取石钳对位于胆管内的结石慢慢掏出,然后进行胆管造影拍片,证实结石取净后再在胆管内放置一根叫做T型管的乳胶管,向体外引流胆汁,一般到1~2个月后再拔出。不仅切口大,而且用取石钳取石的操作,全凭医生的手感和经验,并不能直视,操作过于轻柔有可能有结石残留,如果手法过重,还可能造成正常器官的误伤,引发大出血或瘘的可能。另外,T型管引流时间长,给病人带来许多不便和痛苦。什么是微创胆道镜手术 微创胆道镜手术是目前国际上最为先进的胆道手术之一,借助高科技产品腹腔镜和胆道镜,先用气腹针经腹部穿刺进行充气,然后置入腹腔镜探查胆囊和胆管的情况,根据病情决定是否同时切除胆囊。如果确定胆管内有结石,在胆总管前壁切开约0.5 cm的切口插入胆道镜,同时放入生理盐水一边冲冼一边观察,在清晰的视野下,用专用的取石网篮将结石一一取出。最后用胆道镜反复检查上端的肝管和下端的胆总管,直到胆管进入十二指肠的开口处,在确定无残余结石后,根据胆管的炎症和直径情况,可以一期缝合胆总管切口。如果必须放置T型管,可以将管子从腹腔镜的戳口处直接引出,而不用另外开口。微创治疗胆管结石的优点与常规的开腹手术相比,现在开展的微创胆道镜手术治疗方法具有许多优点: 1、创伤小、疤痕极小:通常开腹手术后,腹壁往往都是会留下一条蜈蚣一样的切口疤痕,有损美观,在功能上,如弯腰用力等,都是有可能会给生活与工作带来不良影响,甚至有切口疝等后遗症。做腹腔镜手术时腹壁仅有3~4个穿刺孔,最长者仅1cm长,短者仅0.5Cm,不必缝合即可愈合。所以不存在显眼的切口疤痕,有些病人手术3个月后,腹壁上甚至找不到任何痕迹。 2、不易损伤内脏:腹腔镜手术中,高清腹腔镜可以使所观察的物体放大5~15倍,其清晰程度远高于普通肉眼下的开腹手术。在电视屏幕上能清晰地显示腹腔内各脏器,胆管内的情况也能显示的一清二楚,连细小的血管都可以显示的很清楚,各种操作均在电视屏幕上可见,有利于医生耐心细致地进行操作,同时损伤内脏的概率大大降低。 3、取石干净彻底:胆道镜可伸入胆管腔内进行观察取石,比常规手术的盲取更为直观,取石更为彻底。而且还何以同时观察胆管腔内的炎症情况和其他病变,必要时还可以取活组织检查,以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所以有人说,腔镜技术既延长了医生的手臂,更延伸了医生的视野。 4、疼痛轻,恢复快:因为微创手术的创伤小,病人的疼痛较常规手术明显减轻。一般在术后6~8小时可下床活动,术后进食的时间、输液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常规手术提前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