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皮肤科大夫来说,“过敏”应该是在皮肤科门诊中见的最多的疾病了,而在所有的皮肤过敏中,面部过敏无疑是最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的一种类型。面部过敏常常瘙痒剧烈,可伴有烧灼、干燥紧绷等诸多不适,而且面部的红斑脱屑等表现也会使得很多患者无法化妆,更无法“出门见人”,可以说是非常郁闷了。出门诊时曾遇到一位年轻女患者,用“大红脸”来形容真的不为过,她一坐下来就不断地用染着鲜艳指甲油的手指甲搔抓红彤彤的脸蛋,一定是奇痒无比了。通过仔细询问,患者跟我讲述了她过敏的原因,原来是因为下周要办婚礼了,为了让自己美美哒,她昨天下班后就去某美容院做了“植物精华”面部按摩,护理过后就觉得面部不适,但也没当回事,结果今天一大早睡醒就悲剧了,脸部瘙痒难忍,已经面目全非了。这样的病例真的见过太多太多了,有自己敷面膜过敏的,有自己乱用精油过敏的,也有类似的美容院护理过敏的,还有这几个月因为戴口罩不合适导致过敏的。这些都是典型的面部接触性皮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面部过敏。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聊聊面部过敏的相关问题,也给爱美的大家一些参考建议。面部过敏是什么原因呢?面部过敏可分为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和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两大类。刺激性接触性皮炎主要由于面部护理产品中含有一些对皮肤有刺激的成分(常见于一些劣质护肤品、化妆品),因此可能绝大多数人接触后都会出现皮疹及瘙痒、烧灼感;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与个人体质相关,是由于面部护理产品中含有一些可引起过敏的成分引起的,如果你恰恰对这种成分过敏,那么用了含有这种成分的护肤品就八成会倒霉了,也就是我们常听的患者的抱怨“为什么别人用了没事,我用了就过敏了”。如何避免面部过敏?如果您高度怀疑有护肤品、化妆品过敏的情况,但又分不清究竟用什么品牌什么成分会过敏时,那么可以去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进行护肤品、化妆品相关的“斑贴试验”检测来明确自己的接触过敏原;根据过敏原检测结果,避免使用含有自己过敏成分的护肤品及化妆品,才能更加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面部护理产品,将面部过敏防患于未然。得了面部皮炎怎么办?及时就诊是关键!如果真的发生了严重的面部皮炎,建议及时去正规医院的皮肤科就诊,一般治疗以口服抗组胺药和外用激素类或非激素类药膏为主,非激素类药膏主要包括他克莫司软膏和吡美莫司乳膏;另外根据具体情况可加用不同的处理,如肿胀、渗出严重需加用湿敷、冷敷等治疗,如面部干燥明显需加用滋润效果好的无刺激性润肤剂,如症状过重或常规治疗控制不好者,可根据情况酌情加用系统激素治疗。最后言归正传,对于爱美的美眉,给出如下几个小tips1、 面部护理最好平常就坚持做,临时抱佛脚有时会得不偿失;2、 如果一定要临时抱佛脚,最好选用平时常用的温和无刺激的补水产品或面膜,如您是敏感肌肤,那么选用安全无刺激的药妆产品即医学护肤品(推荐品牌如理肤泉、雅漾、薇诺娜、依泉等)更为推荐;3、 奉劝各位敏感肌的年轻MM尽量不去用一些“美白”“去角质”等有“奇效”的产品,短期使用可能会有明显效果,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4、 对于日常面部护理,防晒很重要!有证据表明,年轻时防晒做的好,年老后晒斑、老年斑等皮肤问题都会明显减少,因此趁年轻好好防晒吧!祝各位都能拥有健康美丽的肌肤!
在皮肤科门诊中,慢性湿疹一直以来都是最常见且最令人困扰的一类疾病,无论是对患者还是对医生,反复发作的顽固性瘙痒性“湿疹”无疑成为了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元凶。湿疹与“皮炎”同义,是指由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皮损具有多形性、对称性、瘙痒和易反复发作等特点。而在这些慢性的顽固“湿疹”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都应该被诊断为“特应性皮炎”。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瘙痒性皮肤病,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是一种与体质相关的特殊类型的湿疹。除皮肤表现外,AD患者常常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其他过敏性疾病,可伴有血清总IgE、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以及过敏原检查阳性等。因此,我们认为AD不仅仅是一种皮肤疾病,更是一种全身性的系统性疾病,不容忽视,尽早诊断及时治疗都是必不可少的。 一、正确认识AD 很多患者会问,AD为什么不能“除根”?可以这么理解,AD属于慢性病,与个人体质、遗传以及免疫状态等多种因素相关,生活中一些过敏物质的刺激可能会诱发或加重皮炎,因此可能会反复发作。尽管不能“除根”,但这类疾病通过医生的正确指导和合理治疗大多都能得到非常好的控制。那么,既然迁延不愈,AD会传染给他人或者遗传给子女吗?毋庸置疑的是,AD不是传染病,是不会传染给他人或者被他人传染的。但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子女中可能会有个别人有过敏体质,不过比例低,无需过分焦虑,遵从医嘱控制即可。二、AD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AD的典型表现有皮肤干燥、慢性湿疹样皮损和剧烈瘙痒。典型的AD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婴儿期、儿童期以及青少年与成人期。有些患者从婴儿期开始起病,但多数在2年内逐渐缓解,少数可持续至儿童期甚至成人期,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是成人期开始起病,也称为晚发型或成人AD。除了以上的基本临床表现外,AD还有一些其他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我们临床识别及诊断,如屈侧皮炎、鱼鳞病、耳周皲裂、手足皮炎、眼睑皮炎、毛周角化、白色划痕症、唇炎、乳头湿疹、眶下褶痕等。 关于AD的诊断,以往有很多诊断标准,其中Williams标准是中国AD指南推荐使用的诊断标准。近年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张建中教授团队通过临床研究提出了成人和青少年AD诊断的“中国标准”,该标准包括三条:1.病程>6个月的对称性湿疹;2.特应性个人史和/或家族史;3.血清总IgE升高和/或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和/或过敏原阳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2级或2级以上阳性),第1条加上第2条或第3条即可诊断,该标准使得AD的诊断更加简便且具有客观性。 三、AD患者日常护理“高招”衣着方面,尽量穿着纯棉、宽松、透气性好的衣物,尤其是贴身衣物应避免羊毛、化纤、金属等容易过敏的材质,而且应注意勤洗,保持衣物的干爽。饮食方面,可以采取“试探性”饮食方式,从单一种类蛋白质开始测试(如一顿饭只吃牛肉,另一顿饭只吃鱼或虾,其他蔬菜类可以丰富一些),每种特定的食物观察1-2天,如无反应,证明你对这种食物不过敏,有2-3周就基本能了解自己对哪种食物应严格忌口了。生活、工作环境方面,应注意尽量不要养猫、狗、禽类等动物以及花草植物,也要避免使用地毯、羽绒被等可能潜在过敏原的生活用品。可戴口罩来隔离环境中的尘螨、花粉、特殊气味、动物皮毛等过敏源,防晒霜可以较好地隔绝紫外线辐照,此外,经常打扫房间保持环境清洁也是非常必要的。正确洗澡对AD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应注意洗澡次数不宜过多,每日或隔日一次均可,洗澡时宜温水,避免使用过热的水和碱性、刺激性过强的沐浴用品清洗,用力搓洗更应严格禁忌。此外,浴后润肤以及日常润肤都是不可或缺的,必须坚持润肤剂的长期使用。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样重要,AD患者应学会自我调节、放松心情及适当减压,保证充足的睡眠。另外,平常可以多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瑜伽等,在不引起过敏的前提下外出旅游也是不错的减压方式。四、AD患者治疗误区外用激素到底能不能用?经常听到患者问我,激素有很多副作用,我都不敢用了,怎么办?其实,无论是中国的指南,还是欧美的指南,外用激素都是AD治疗的一线用药,皮肤吸收量很少,只是用药量的约1%左右,几乎都在皮肤发挥作用,极少进入血液,因此完全不必过分担心其副作用,可以放心地用药。另外,有一类新型的免疫调节剂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等也有抗炎作用,但没有激素的副作用,也是特应性皮炎患者长期治疗的优选药物。很多患者自己用药有改善就停药了,或者不来复诊了,那么AD的治疗是不是可以自己减药或停药?需要多长时间复诊?我们认为,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是一个长期慢性的过程,必须坚持用药,且用药过程中应按时复诊,并遵医嘱加减药量,切不可自行减药或停药,以免造成病情反弹。一般来讲,患者需要2-3周左右来医院进行一次复诊,由医生进行指导治疗。
对于虫咬皮炎,有一次印象很深刻的出诊经历。有一天门诊遇到了一位年轻女患者,身旁爱人陪同,面露焦虑的神色。患者特别激动地撩开肚皮,让我看她的皮疹,出乎我意料的是,肚皮上只有一个小红疙瘩,而且从临床经验上一眼就看得出来是虫咬皮炎,我安抚了她的心情,然后她特别紧张地说不止这一个,还有好多。于是我把她带到一个私密的检查区域,经过仔细查看,两条大腿上分别还有一个类似的小红疙瘩,仅此而已。 我向患者解释道,这叫做虫咬皮炎,没啥大事。患者一下就糊涂了,很郁闷地告诉我说她都得了好几年了,每年夏季都会有,当地医院给的诊断是“丘疹性荨麻疹”和“风疹”,说是免疫力低下造成的,一定要进行免疫治疗或“生化治疗”。这时我才理解了这一对夫妇紧张的原因,一个为了虫咬皮炎而反复求医的患者,焦虑和紧张并非出于无知,只是由于某些所谓的过度“治疗”。那么究竟如何认识虫咬皮炎呢?它究竟有那么可怕么?下面我们就来简单聊聊。虫咬皮炎也称为丘疹性荨麻疹,与昆虫叮咬有关,是由于节肢动物类叮咬引起的皮肤变态反应,但与荨麻疹和风疹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虫咬皮炎多见于夏秋季节,好发于暴露部位,如躯干、颈项部、四肢及腰部等,皮损可表现为丘疹、风团或瘀点,亦可出现红斑、丘疱疹或水疱,摸着比较硬,皮损中央常有刺吮点或小疱,散在分布或数个成群,患者自觉巨痒,严重者或剧烈搔抓后可灼痛,一般无全身不适。对于有过敏体质的人来说,一旦被蚊虫叮咬后就可以出现虫咬皮炎,而且皮损不局限于被叮咬部位,这是与昆虫唾液进入皮肤内引起的过敏有关,并不是由于免疫力低下造成的。对于普通虫咬皮炎的治疗,以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和外用止痒药(炉甘石洗剂或糖皮质激素软膏)为主,对于继发感染者,可酌情外用或口服抗感染药物。对于特殊类型的虫咬皮炎,如毛虫皮炎、隐翅虫皮炎、刺胞皮炎、蜂蛰伤等,除以上一般治疗外,还有其特殊处理措施。至于增强免疫力的相关治疗,个人认为完全没有必要,避免蚊虫叮咬才是预防虫咬皮炎的最佳选择,而平常多锻炼身体也有助于过敏体质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