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起疱最常见的原因是局部的创伤引起进食硬物刮破腭黏膜,出现创伤性血疱,血疱往往较大,2~3cm大小。疼痛不明显,有异物感。口腔黏膜大的血疱对进食有影响,但是不要自己戳破,最好到口腔医院或口腔科就诊,请医生处理,在临床和化验检查排除血液病的前提下,用消毒针筒抽出血液,或刺破疱壁放去淤血。局部涂抹促进溃疡愈合的药物。可以选用康复新液、乳酸依沙吖啶、聚维酮碘漱口液漱口。局部涂抹外用溃疡散、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一般不用口服药物。如果溃疡较大溃疡口服口炎清颗粒2包一天2次。口腔黏膜小血疱也很常见,多是咀嚼不慎咬伤颊黏膜,形成的黏膜血疱,常位于口角区或颊黏膜,血疱较小,0.5cm大小。不需要刺破和用药。一般经7~14可以吸收自行恢复正常。口腔起血疱也可能是大疱性疾病,最常见的是黏膜类天疱疮,一般是反复起疱,常常出现在牙龈黏膜,多数是血疱,有些是亮疱,这是一个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要到口腔医院黏膜科就诊。一般需要全身或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的患者有时也会在口腔特别是颊黏膜出现瘀斑和血疱,这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黏液囊肿最常发生于下唇、舌尖腹、颊部和口底黏膜。常为黄豆大小,边缘清晰,呈球形隆起的黏膜囊泡,半透明,质地软而有弹性。多有局部咬伤史。黏液腺囊肿是黏液腺导管口阻塞,分泌液潴留或导管破损致分泌液外漏而形成的囊肿。小的黏膜腺囊肿,有的能够逐步恢复。大部分不能够恢复,需要治疗,一般是到颌面外科或口腔科就诊。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囊肿与黏膜无粘连者可完整摘除,与囊肿相连的腺体一并摘除,以防复发。还可以在囊肿边缘正常黏膜处进针,抽出囊液后,注入适量2%碘酊,停留2~3分钟,再将碘酊抽出。这种方法主要是破坏上皮细胞,使腺体失去分泌功能而不再形成囊肿。这种方法较易复发。
口角总裂口和糜烂是得了口角炎。口角炎根据病因分为慢性唇炎相关口角炎、感染性口角炎、维生素缺乏性口角炎和创伤性口角炎等。应该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一般口角炎同时会伴有慢性唇炎。一定要能注意不要舔唇、撕皮和揉嘴。特别是不要舔口角,干燥的时候可以适当涂抹资生堂日用护唇膏。它是一款有修复功能的药用唇膏。含有甘草次酸可以抑制嘴唇炎症、尿囊素具有抗炎剂、舒缓抗敏作用,修复受损的嘴唇添加了维维生素B6对维护皮肤黏膜健康有帮助,维生素E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和皮肤黏膜的新陈代谢,它对口角炎,唇部溃烂,干裂都有很好地缓解。还可持续锁水,防止唇部干燥。是可以一年四季都用的一款唇膏。一天可以涂4~5次。口角炎在临床上不容易恢复,主要是大张口时,口角会受到牵拉,裂口处刚刚长好,又会裂开,所以口角炎要注意保护好口角,可以适当涂润唇膏。维生素B2缺乏会出现唇干裂、口角炎、舌炎等口腔黏膜疾病。这类口角炎我们就诊断为“维生素缺乏性口角炎”,可以用补充维生素B2治疗。这是因为维生素B2缺乏引起的皮肤、黏膜损伤的发生机制是因为核黄素缺乏可引起某些条件下的B6缺乏,两种维生素缺乏均可因影响皮肤胶原成熟过程而导致皮肤、黏膜受损。一般治疗成人口服5mg/次,3次/d,一般坚持服用至症状完全消失。口腔症状所需时间较长,一般需2~4周,如与烟酸或复合维生素B合用则效果更好。一般以粮食和蔬菜为主食而肉食摄取较少的人群容易造成维生素B2缺乏。医生建议尽可能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B2。平时注意选择含维生素B2丰富的食物,牛奶、动物肝脏与肾脏、奶酪、鱼、、蛋黄、鳝鱼、胡萝卜、香菇、紫菜、芹菜、橘子、柑、橙等。进行营养科普知识教育,纠正偏食习惯是有效的预防措施。感染性口角炎要应用局部抗菌药物治疗,一般不用口服药物。细菌感染可以选用金霉素软膏、红霉素软膏或金霉素眼膏局部涂抹。真菌感染性口角炎最常见于如佩戴全口义齿的老年人,义齿垂直距离过低的,造成口角区唾液常常聚集于口角区,形成念珠菌感染的条件,需要抗真菌治疗,局部涂抹咪康唑乳膏或克霉唑乳膏。同时还需要重新制作义齿或同时每天完善摘下义齿用4%的碳酸氢钠水(碳酸氢钠0.5/片 6~8片加100毫升水)泡义齿。创伤性口角炎,主要是去除局部创伤因素,特别是在口角炎裂口恢复中,不要大张口,注意不要舔口角区。
一、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湿敷方法 适应证:湿敷方法常常用于慢性非特异性唇炎,特别是瘙痒渗出多,流黄水,有湿疹样疹子的情况适用。慢性盘状红斑狼疮、唇部糜烂型扁平苔藓唇部有结痂的情况。过敏性唇炎、多形红斑唇部有结痂的情况。 方法:取一块医用棉球,将其撕成嘴唇形状,用0.1%乳酸依沙吖啶溶液将其浸湿敷于嘴唇上。可以用另一个棉球,沾上饱满的0.1%乳酸依沙吖啶溶液,不断滴到湿敷的棉球上,保持湿敷棉球保持湿润,每次湿敷持续10~20分钟,每天2~3次。或将嘴唇浸泡到乳酸依沙吖啶溶液中,每次持续10~20分钟,每天2~3次。 脱屑和皲裂的唇炎患者待痂皮湿润后,嘴唇涂抹盐酸金霉素眼膏,待皲裂愈合后涂抹唇膏。 瘙痒渗出多,流黄水,有湿疹样疹子的情况涂抹曲安奈德益康唑软膏或他克莫司乳膏。痒的难以忍受应该配合口服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 慢性盘状红斑狼疮涂抹曲安奈德益康唑软膏。 唇部糜烂型扁平苔藓唇部抹曲安奈德益康唑软膏或他克莫司软膏。 二、制霉菌素甘油混悬液的制作和应用 适应证:鹅口疮(急性假膜形念珠菌病)义齿性口炎等各类口腔黏膜的真菌感染。 方法:自己制作制霉菌素甘油混悬液方法: 取10片制霉素片(50万u/片/瓶)放于保鲜膜袋中研成粉面,溶解在50ml的甘油中,混匀。没有甘油用水也可以。 用法:涂抹制霉菌素甘油混悬液用干净棉棒沾取制霉菌素甘油混悬液,涂于口内有白色假膜或充血发红处,每天4次,一般治疗用药2~4周,用前注意摇匀,白色假膜消失后,要持续用药至少2周。 三、碳酸氢钠漱口液自制方法和用法 适应证:鹅口疮(急性假膜形念珠菌病)义齿性口炎等各类口腔黏膜的真菌感染。 方法:选择药物:碳酸氢钠片 0.5g*100片/瓶*1瓶,取4片、6片或8片碳酸氢钠片放于保鲜膜袋中研成粉面,加入到100ml白开水中溶解,含漱或浸泡义齿。 用法:1.孩子鹅口疮家长要学会给孩子清洗口腔:小苏打0.5/片,4片加100毫升水每次孩子吃东西后,轻轻清洗口腔。逐步让孩子学会漱口。改为饭后漱口养成习惯。2.成人患者用6片(0.5/片)碳酸氢钠片加入100毫升水中化开配制成3%碳酸氢钠漱口液,每次饭后10~20毫升口内含漱,2分钟后吐出,每日3次。 3.可摘活动义齿清理方法:每晚临睡前需将义齿取下,用牙刷将义齿正反面在清水中清洗干净,然后将义齿浸泡于3%碳酸氢钠溶液中,次日取出后清水简单冲洗后再戴入口腔。
“鹅口疮”是指口腔黏膜上出现散在凝乳状白色斑片,好发于新生儿、小婴儿,特别是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的患者。婴幼儿因母亲阴道有念珠菌感染,出生时被传染;成人较少见,但久病体弱者及艾滋病毒感染者等可发生。鹅口疮可发生于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以唇、颊舌、软腭、口底等处多见。首先有黏膜充血、水肿,口内有灼热、干燥、刺激等症状。经过1~2天,白色斑片与黏膜粘连,不易剥离,若强行撕脱,则暴露出血创面,但不久又被新生的斑片所覆盖。如果治疗不及时,鹅口疮的病变可向口腔后部蔓延至咽、气管、食道,引起食道念珠菌病和肺部的念珠菌感染,同时出现吞咽困难。少数病例病菌可进入血液循环,成为白念珠菌败血症,病情危重,偶尔可引起心内膜炎、脑膜炎等严重疾病。因此,得了鹅口疮的孩子一定要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以下几点要特别提醒:1.得了鹅口疮的孩子一定要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反复要请医生看一下是否有免疫相关的问题。2.小儿喂养用具要清洁与消毒,注意防止因喂养工作人员而引起的交叉感染。3.家长要学会给孩子清洗口腔:小苏打0.5/片,4片加100毫升水每次孩子吃东西后,轻轻清洗口腔。逐步让孩子学会漱口。改为饭后漱口养成习惯。 4. 涂抹制霉菌素甘油混悬液用干净棉棒沾取制霉菌素甘油混悬液,涂于口内发白处,每天4次,用前注意摇匀,白色假膜消失后,要持续用药至少2周。 自己制作制霉菌素甘油混悬液方法: 取10片制霉素片(50万u/片/瓶)放于保鲜膜袋中研成粉面,溶解在50ml的甘油中,混匀。没有甘油用水也可以。
我在临床上经常遇到以“舌头烧灼痛”, “口内像开水烫过”来诊,经临床检查,患者舌头和口腔黏膜一切正常。我问他们吃饭痛吗?他们经常回答吃饭不疼痛,干事时不疼痛,越是没事越疼痛,体征与症状完全不符,一般我会给他们诊断为灼口综合征。灼口综合征是以舌部为主要发病部位,以烧灼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好发于更年期妇女,常伴随其他主观感觉异常如: 口干、味觉障碍、麻木、粗涩、沙粒感、痒、增厚等,进食或喝水时疼痛不会加重,通常也不会影响睡眠,有些病人有晨轻暮重的感觉变化,但经临床检查未见明显病损。烧灼样疼痛可以发生在口内任何一个区域,主要累及舌前三分之二的舌背、外侧缘,也可发生在上腭前部、唇黏膜、下牙槽嵴,颊黏膜和口底很少被累及。临床上遇到的灼口综合征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情绪障碍和疑病恐癌心理,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下降。现可将灼口综合征分为两种形式:继发性灼口综合征和原发性灼口综合征。继发性灼口综合征与口腔局部因素相关,如牙石、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对义齿材料或口腔充填材料、食品添加剂、药物过敏;过度饮酒,大量吸烟;长期嚼用含大量薄荷油的口香糖;频繁伸舌、夜磨牙、紧咬牙;局部细菌、真菌、病毒的感染因素。还与全身系统因素相关,如更年期综合征、糖尿病、甲减、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舍格伦综合征等)、胃食管反流、营养 (维生素B12,叶酸,锌等)缺乏等。一些药物也可导致灼口,较明确可引起口腔烧灼感的药物为沙坦类抗高血压药。原发性灼口综合征与焦虑抑郁情绪障碍、神经病理性改变相关。本文系孙正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口腔黏膜反复溃疡最有可能是患了复发性阿弗他溃疡。这是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大约有10%~30%的人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上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分为三型:轻型口疮最多见,溃疡数目1-3个左右,2~5毫米直径大小,有黄白色伪膜覆盖;口炎型口疮主要特点是数目多,可达10~30个或更多,散在分布于口腔内,溃疡小,多数只破坏上皮层,疼痛明显,有时伴发热等全身症状;腺周口疮,溃疡较大,可达1~2厘米以上,周围粘膜水肿,边缘隆起,溃疡中央凹陷,呈弹坑状。溃疡波及粘膜下层及腺体,持续时间长,可达3个月到半年,愈合后留有瘢痕。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发病多与遗传有关。临床常见的诱发因素很多,如消化不良、便秘、肠道寄生虫、睡眠不足、精神紧张、月经周期和更年期。同时发现该病与某些全身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微量元素缺乏和口腔局部创伤有关。偶尔发生的单个溃疡,可以用口腔溃疡膜贴于患处,也可选用溃疡膏涂于患处。溃疡膜和溃疡膏有较好的消炎、止痛、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中药散剂和喷剂可在口腔后部溃疡时选用。对于口腔溃疡反复发作没有间隔的患者,可针对性的选择全身治疗药物,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去除与口腔溃疡有关的全身致病因素,减少溃疡的复发。虽然复发性阿弗他溃疡还不能根治,但是如果注意营养和保健,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去除诱因,去除可能的致病因素,减少局部的刺激因素,保持口腔卫生,就可以延长复发间隔,减轻局部症状,加快溃疡愈合。虽然复发性口腔溃疡与遗传关系密切,但只要加强后天的保健,消除环境因素对遗传因素的影响,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是可以防治的。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发病特点是:反复发、可自愈、不传染、不癌变、不除根、会遗传如果出现外生殖器和肛门处的溃疡,就要考虑可能是白塞病,需要到风湿免疫科诊治。本文系孙正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如果告诉你,约有60%的癌症都是可以避免的,你会感到吃惊吗?2012年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乔友林等人在国际学术期刊《肿瘤学年鉴》上发表了论文《中国癌症归因分析》。他们在文中指出,中国的总体癌症死亡中,57.4%都是可以避免的。从发病的原因来看,其中慢性感染是导致癌症发病和死亡的首要原因,占29.4%;占第二位的是主动和被动吸烟,占22.61%;其次是食用蔬菜、水果不足,饮酒,职业暴露和环境污染等各种因素。实际上,导致癌症发生的不同诱因,最终产生不同类型的癌症。已有的研究表明,有一些癌症可以由长期慢性感染引起,如乙肝病毒(HBV)可能导致肝癌;幽门螺旋杆菌可以引发胃癌;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可导致宫颈癌等等。一般来说,这些与长期慢性感染有关的癌症,多发生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地方往往自然环境恶劣、营养条件差、卫生水平低、生活习惯也不好。因此,多容易患此类癌症。由于以上特点,这类癌症往往被视为“穷癌”。对于这些涉及病毒的癌症,从原则上说,疫苗是首选的预防措施。21世纪初,用疫苗的防治癌症的尝试在所有这些病毒性癌症中都取得了进展。来自台湾的数据显示,自1984年对95%的婴幼儿及儿童注射乙肝疫苗,20年后乙肝带菌者从10%~20%降至0.2%,肝癌发病率也相应减少70%~80%。对于其他一些病毒,如幽门螺旋杆菌,可以用抗生素联合治疗来消灭他们,缓解胃炎、胃溃疡,这对进一步发展呈胃癌有很好的抵抗作用。广泛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和人乳头瘤状病毒疫苗,可以明显减少乙型肝炎病毒和宫颈癌病毒疫苗,可以明显减少肝癌和宫颈癌的发生。从预防角度来说,大家要增强体质,多运动,积极接种疫苗,使得病毒无机可乘。另一些癌症的发生往往与优越的生活水平以及富营养化有关,所以被归为所谓的“富癌”的范围,如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虽然我国人群中约52%的癌症死亡归因于慢性感染和吸烟,但也不能忽视饮食、饮酒、职业性致癌因素和环境污染的影响。其中大约2%-4%的肿瘤归因于遗传易感因素,而绝大多数肿瘤是由环境因素(或生活方式)引起的。此外,心理因素也是诱发癌症的原因之一。山东省肿瘤医院副主任医师、心理咨询师赵凤岭人物,任何疾病的发生都能找到心理的根源。比如人的忧虑、苦闷、孤独等不良情绪可以使人体免疫监视功能下降,体内自然杀伤细胞的作用下降,抵御肿瘤细胞的能力大大减少,使人患癌几率增加。从癌症预防的角度来说,有约25%的癌症归因于饮酒、饮食不平衡、营养缺乏和身体活动缺乏。所以平日里最好不要饮酒,不要常喝很热的浓茶。每日要摄入足量的水果和蔬菜。而且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增加体力活动等。不要经常熬夜、合理饮食、补充身体所需的维生素、适量运动,这都是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的。从心理上来说,积极的情绪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当我们抱着乐观的态度看待问题时,身体也会很配合我们,这样肿瘤就不容易找上门了。
慢性疼痛是比较常见的问题,要提醒大家,慢性疼痛患者中约40%的人会发展为抑郁症,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4倍。但不少患者只强调躯体疼痛感受,将一些抑郁症状归因于躯体疾病的临床表现,反复辗转就医于综合医院,贻误了病情,错失了早期治疗的机会。 前两天一位来就诊的女患者就是这种情况,1年半前她出现头痛、颈肩痛、胃部隐痛等不适感。反复就诊于当地和北京各大医院,做了很多检查,除发现浅表性胃炎外,其他未见异常。给予针对性治疗和关节局部封闭治疗数月,收效甚微,疼痛不适感仍明显,不能正常生活劳动。 直到半年前患者出现失眠、情绪低落,感觉做什么都没兴趣,生不如死等情绪问题时,才第一次就诊于精神疾病医院,诊断为抑郁症,给予抗抑郁药合并“安定类”药物治疗,服药2周后,患者抑郁焦虑症状及疼痛不适感均有明显减轻,也能够从事家务劳动了。 多数慢性疼痛是抑郁症的早期症状表现之一,主要具备以下特点:疼痛部位和程度常与基础疾病不相符,或者没有可解释疼痛症状的器质性病变;疼痛的发生、发展、持续或是加重与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等情绪密切相关,相长相消;疼痛的部位常常不确定,可以是多个部位;疼痛性质多种多样,可表现为持续性钝痛、剧烈的爆发痛及间断性电击样疼痛。因此,出现以上情况的疼痛,患者在关注躯体疾病时还要考虑到精神科就诊。(节选自《健康时报》2015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