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症状,患者可能由于肌肉、神经、小关节紊乱、椎间盘突出等原因,医生需要详细评估,找到靶点,然后才去处理。但是很多时候处理后效果依然不明显,打击个人信心不说,且对评估产生怀疑。因此,治疗疼痛需要以肌肉—神经—关节—血供为主,辅以周围筋膜、骨骼的处理。所谓腰部六点法,即在治疗腰和下肢疼痛时,选择六个点去治疗这类疾病,包括双侧T12/L1关节突关节、L1/L2关节突关节以及双侧小转子关节突关节又称椎间关节,由上位椎骨的下关节突与下位椎骨的上关节突构成,前侧为椎间孔,里面为神经根穿行的区域,如果椎体的位置变化,关节突位置变化,进而导致椎间孔间隙变化,从椎间孔里穿出的神经根张力则会变高,轴流发生变化时出现整根神经张力变高,而出现一系列神经干、神经支的症状。所以神经根张力变化,往往跟椎体的位置变化有关。尤其是周围肌肉紧张和松弛,导致关节的位置变化,椎体位置发生变化,关节突关节一定会发生变化。1.韧带:椎体位置发生变化时,位于椎体之间的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横突间韧带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牵拉或被拉长。棘上韧带位于棘突之间,横突间韧带位于关节突关节外缘,所以当处理关节突关节时,外缘落空处即为横突间韧带。2.关节囊:当关节突关节发生位置变化时,关节突关节呈不同的开合方向,其关节囊也会呈牵拉或挛缩的位置,在处理关节突关节时,需要松解关节囊,将囊性纤维松解彻底,这时限制关节突关节复位的静态稳定结构:韧带、关节囊都已松解。3.肌肉:关节突关节上存在着多裂肌、回旋肌,当关节位置发生改变时,附着在深层的多裂肌、回旋肌必定会紧张或松弛,导致关节位置进一步变化。类似于中医中的筋伤骨随,骨头的位置变化是由于肌肉的紧张或松弛。此处影响到了多裂肌、回旋肌、横突间肌。同样也治疗了胸腰筋膜,放松了背阔肌、竖脊肌和部分腹肌。4.脊神经后内侧支:关节突关节由脊神经后内侧支支配,其表面含有脊神经后内侧支纤维,松解关节突关节治疗关节囊和棘突区域疼痛。同时通过同根神经反射放松脊神经后支,脊神经后支支配同节段竖脊肌、腰方肌、髂腰肌,T12,L1脊神经后支支配腹肌,故关节突的松解也是对腰部肌肉的放松。5.椎间节段动脉:椎体之间存在动脉供应,而椎体之间的动脉叫椎间节段动脉。脊髓的供血来自椎动脉和椎间节段动脉,因此当处理了关节突关节也能改善椎间节段动脉供血,提高脊髓的供血。由于神经是从脊髓中发出,且神经内血供丰富,因此个人认为脊神经损伤来源于脊髓的血供缺少。找到脊神经的供血节段是非常重要的,治疗关节突关节能改善脊髓供血,从而间接增加脊神经的供血,改善整体症状。腰椎的显示往往会显示L4/L5,L5/S1椎间盘突出,但是为何选在T12/L1,L1/L2呢?这与脊髓与脊神经的节段有关。幼儿的脊髓在L3下缘结束,成人的脊髓在L1下缘结束,可以了解脊髓和脊椎节段是不对称的,其对应关系可总结如下:C1-C4的脊髓与同水平相对应,即对应C1-C4椎体;C5-C7和T1-T4脊髓与同椎体水平减一相对应,对应C4-T3椎体水平;T5-T8脊髓与同椎体减二相对应,对应T3-T6椎体水平;T8-T12与同椎减三相对应,对应T6-T9椎体水平;L1-L5脊髓水平对应T9-T12椎体水平;骶尾脊髓水平对应L1椎体水平。腰椎下肢的神经支配来源于L1-Co(尾)神经支配,因此下肢存在症状可以诊断为L1-Co神经根的问题,而L1-Co神经根的脊髓血供来源于T9-L1椎体节段。临床上患者多表现为L4\L5\S1\S2神经根的症状,根据其对应关系应该为T12、L1椎体节段,故选择T12/L1,L1/L2关节突关节处理。小转子即髂腰肌的止点,髂腰肌在腰痛治疗中是非常著名的,但是关于髂腰肌的功能到底是使骨盆前倾还是使骨盆后倾具备着争议。很多书上都写着骨盆前倾的下交叉综合征,髂腰肌和竖脊肌缩短,使骨盆前倾;而骨盆后倾的下交叉综合征里,臀肌和腹肌紧张,而髂腰肌被拉长的。在这些话中毫无疑问表达的是髂腰肌在骨盆前倾里紧张,骨盆后倾里被拉长无力。而事实上真是这样吗?所有的问题都应该从髂腰肌的解剖说起。腰大肌向上通过粗纤维束附着于T12和全部腰椎体及相应椎间盘,通过薄纤维束附着于腰椎横突前表面和下缘,在骶髂关节前方,向下位于股骨后方附着于股骨小转子。髂肌向上附着于髂窝上2/3内侧面及髂嵴内唇覆盖在大骨盆的外侧壁上,其部分纤维向下附着于腰大肌肌腱,部分纤维直接附着于股骨小转子前方和邻近的股骨。髂腰肌是分为腰大肌和髂肌的,而腰大肌附着于椎体前缘的,髂肌是附着在髂窝,共同止于小转子的。可以根据肌肉的功能和位置关系,位于前侧的肌肉是使脊柱前屈的,如胸锁乳突肌使下颈椎屈曲,而腰大肌是能使腰椎屈曲的,髂肌是能使骨盆前屈的,即我们所说的弯腰过程中,都是髂腰肌收缩,它包括着骨盆屈曲,腰椎屈曲。平时所说的骨盆前倾、后倾其实不是单纯的骨盆动作,它是一个复合性的动作,包括着骨盆、腰椎甚至髋关节、膝关节、胸椎等位置的变化。骨盆前倾时,髋关节屈曲,即骨盆前屈,这是身体重心向前,而身体为了维持重心会选择腰椎伸展,即腰椎曲度变大。这就是在骨盆前倾,腰曲变大的原因。骨盆前倾时,髂肌和腰大肌下段是明显缩短的,而腰大肌上段则是明显被拉长的。所以现在很多人提出,骨盆前倾理论中,髂肌比腰大肌更为重要松解。骨盆后倾时,髋关节伸展,即骨盆后伸,这是身体重心向后,而身体为了维持重心会选择腰椎屈曲,即腰椎曲度变直。这就是骨盆后倾,腰曲变直的原因。骨盆后倾时,腰大肌上段是明显缩短的,因为符合腰椎屈曲的动作;髂肌和腰大肌下段是拉长的。综上所述,无论是骨盆前倾还是骨盆后倾,髂腰肌都是部分处于缩短,部分处于拉长的。髂腰肌是使腰曲变直的,但是骨盆前倾里,髂腰肌是使骨盆前屈间接增加腰椎曲度的。因此,任意骨盆区域体态的矫正,都离不开髂腰肌的松解,无论骨盆前倾还是后倾。腰大肌不仅是腰骶关节部位有效的伸肌,也在上腰椎则既非屈肌亦非伸肌,而被称为腰椎的“垂直稳定肌”。只要存在腰痛的患者一般都有着腰椎稳定性问题,所以髂腰肌的治疗对腰痛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任何腰痛的治疗中基本上都需要治疗髂腰肌,因为这是跟髂腰肌的功能有关,即能稳定,也能运动,也能分段紧张,正确的处理髂腰肌能使腰痛的治疗往往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经过腰部六点法治疗大部分腰痛都有效,但是也会存在着最适应该方法的症状,根据临床经验,将效果较好的症状总结如下:1、下肢多个区域疼痛:即不同神经根区域疼痛,如腹股沟痛和膝前痛,这属于神经丛痛;又或者小腿后侧痛合并膝前痛,这属于不同神经根的问题,多意味着脊髓缺血而导致多个神经张力变高。2、下肢无力:无力表明神经损伤,可能更进一步来源于脊髓供血问题。3、双下肢负重不等:下肢负重不对称往往跟脊髓供血有关。腰部六点法选择T12/L1,L1/L2关节突关节和小转子,可以改善L4-Co神经的脊髓供血、骨盆姿势、腰椎应力等,能显著改善腰椎及下肢疼痛。美丽家乡安阳!文章内容、图片大部来自网络,有侵权请联系!
人工髋关节置换 (一)概念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指用金属、高分子聚乙烯、陶瓷等材料,根据人体髋关节的形态,构造及功能制成人工关节假体,通过外科手术植入人体内,代替患病关节功能,达到缓解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 (二)适应症 (1)陈旧性股骨颈骨折,退行性骨关节炎等疾病导致的股骨头或髋臼破坏; (2)炎症、结核、肿瘤等疾病导致髋关节骨质破坏,髋关节疼痛; (3)各种原因导致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慢性或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及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 康复的目的 (1)保证和巩固手术治疗效果; (2)恢复被破坏的关节功能,维持关节的稳定和骨的负重能力; (3)增强关节周围的肌群力量,防止肌肉萎缩,减少和消除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4)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功能锻炼 (一)术后患者的搬运 (1)术后转运:在麻醉作用未消失前因肌肉松弛而容易脱位。关键是正确的搬运和保持良好的体位,搬运时要避免过度屈曲,内收及内旋,或伸直位内收外旋,保持患肢髋部的稳定性。(三人辅助搬运法、四人搬运法); (2)正确使用便器:术后使用牵引床,健肢屈曲,双上肢拉吊环。托起整个髋关节,使得髋关节受力的均衡性和全面性,从健侧平行放入便盆,在腰背部垫一软枕。 (二)术后早期平卧锻炼 早期锻炼对促进患肢血运,防止下肢静脉栓塞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下肢关节功能恢复,也非常关键。当手术结束,病 人清醒后,就可以进行如下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各关节主动活动和肌力练习包括: (1)进行膝部按摩,加强对髌骨的推动和挤压,同时进行髌骨周围、膝关节后部及小腿后部的按摩与挤压,防止关节粘连,改善患侧下肢血液循环。健肢直腿抬高、髋膝踝抗阻屈伸运动。根据患者的体力情况而定,每天2—3次。 (2)足部运动:逐步屈伸足踝部,可每5分钟或10分钟做一个疗程,可术后马上做踝旋转动作,活动踝部先向另一足转,再相反外转,每日数次,每次5下。 做锻炼时,患者应仰卧,下肢分开。 (三)术后早期康复程序 (1)术后搬运患者时,双膝之间夹三角垫捆绑好,使髋关节外展10-20度,防止搬运时脱位; (2)术后当天晚上,患肢下加垫,将患侧髋膝关节置于稍屈曲、外展位。或者继续双膝之间夹三角垫捆绑好,使髋关节外展;患肢也可穿矫形防外旋鞋,但要防止压伤; (3)术后第一天,撤除下肢软垫,伸直患肢防止髋屈畸形; (4)术后48小时根据病人情况选择拔除引流管; (5)拔除引流管后经X片示假体位置无变化,可开始髋、膝关节屈曲由被动活动(CPM机)向主动辅助活动,到完全主动活动过度。 (四)术后头三天的康复方案 麻醉恢复后,鼓励患者踝关节主动屈伸,促进血液回流;股四头肌、臀肌等长收缩练习;深呼吸练习。 (五)第四天-第七天康复方案 (1)髋关节伸直练习,做术侧髋关节主动伸直动作,或髋下垫枕,充分伸展屈髋肌及关节囊前部; (2)股四头肌的等张练习; (3)上肢肌力练习,目的是恢复上肢力量,使病人术后能较好地使用拐杖。 注意点:避免术侧髋关节置于内收外旋伸直位。 开始生活能力的训练,主要是练习床上移动,在他人帮助下进行,向侧方移动:患者健腿弯曲用力支撑床面,同时双手肘也支撑床面或用手握住床上的吊环抬起臀部,他人在患者一侧拖住臀部,另一手拖住膝部,使患腿与臀部同时托起。在健腿用力下,身体和患肢同步向侧方移动。注意切忌身体向患侧移动时下肢仍固定不动而造成患髋内收。 (六)术后一周开始的康复 (1)床上练习: 1) 作髋关节半屈曲位的主动或主动抗阻力屈髋练习;术后7天后,如无特殊情况,可允许病人翻身; 2) 吊带辅助练习:通过床架上的滑轮装置,依靠绳索和大腿吊带的向上牵引力量,同时作主动辅助屈髋练习、髋关节外展、内收练习; 3) 患者可以自助髋、膝关节屈伸。 (2)坐位练习: 1)坐的时间不宜长,每天4-6次,每次20分钟。如果坐位是髋关节最容易出现脱位的体位。如果术中关节稳定性欠佳,应放弃坐位练习; 2)坐下之前做好准备,有靠背和扶手的椅子,加坐垫,倒退,看好位置,双手扶稳,缓缓坐下; 3)屈髋不能超过90度,要坐较高的椅子。 (3)如何下地: 1)术后3天至一周,使用的是骨水泥固定型假体,又是初次髋关节置换术,术中也没有植骨、骨折等情况,病人在术后一周即可以下地进行康复训练; 2)多孔表面骨长入型假体,则至少在术后6周才能开始步行练习。有大粗隆截骨、术中股骨骨折的病人,行走练习更应该根据X线片情况,推迟到术后至少2月。 将手术腿移到床下,防止手术髋外旋。 将步行器放在手术侧的腿旁,向床边移动身体。 健腿顺势移到床下,将身体转正,扶步行器站立 (4)如何站立练习 后伸术侧下肢,抬头挺胸,作拉伸髋关节和屈髋肌群;外展术侧下肢,拉伸髋关节内收外展肌。 屈髋练习,抬高患肢,放在矮凳子上,上身用力前倾。 (5)如何用步行器迈步行走 先用步行器辅助行走,待重心稳定;先将步行器摆在身体前20厘米处;先迈出手术的腿,再将未手术的腿跟上,如此循环。 (6)如何上下楼梯 上楼梯时先将健肢迈上台阶,再将手术肢体迈上台阶;下楼时先将双拐移到下一台阶,再将手术肢体迈下台阶,最后将健肢迈下台阶。 (七)患者负重时间 (1)骨水泥假体患者:术后一周患者在扶拐杖下逐渐负重; (2)混合型固定:术后一周可部分负重,最多20kg,3周负重重量可逐渐增加,术后6周内需扶拐杖; (3)非骨水泥假体患者:术后至少6周患肢才可部分负重,6个月以后达到完全负重。 注意:骨质疏松、假体周围骨折负重视具体情况。 家庭康复指导 (1)睡姿:术后3个月内以平卧或半卧位为主,建议患侧卧位,健侧卧位时两腿间安置一软枕,不可交叠双脚; (2)入厕:不可蹲着,最好使用马桶或者坐便器,站起来及坐下时先要把患肢伸直,健肢再慢慢屈膝坐下; (3)坐姿:避免坐矮倚或过软的沙发,躯干勿过于前倾,髋关节弯曲不宜超过90°,坐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45分钟,不要坐跷二郎腿动作; (4)从地上拾物:把患肢放在身后,然后跪下取物,可以避免关节过度屈曲,不可弯腰屈髋拾东西; (5)穿鞋:可以手扶适当高度的家具或者床边,把患肢体向后屈起,然后穿鞋,切忌蹲下,最好穿不用系鞋带的鞋子; (6)运动:可以轻微体育活动,如游泳(仰泳),散步、打太极拳、保健操。不宜剧烈运动或者劳损性高的运动,如跑步。爬山、跳跃类的运动,控制体重。 注意事项 (1)术后6周内不要开车,因术后初期肌肉反应能力减弱,对驾驶安全性有影响; (2)在通过机场安检时。身体内放人假体会发出警报,可以要求医生出具相关证明; (3)术后8周内避免性生活。
1.休息(目的:避免软骨加重磨损)。避免过多负重及过度屈曲(深蹲、下跪等)、避免长久坐位( 如打麻将),禁止动作:骑自行车,甩腿,频繁上下楼,过度跳广场舞等;2.康复锻炼(目的: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和柔韧度练习,从而保护关节软骨,促进软骨修复):第一个动作:直腿抬高练习(增加膝关节前方肌力),第二个动作:靠墙静蹲练习(增加膝关节后方肌力);二个动作交替练习,同时做做膝关节前后及侧方韧带的拉伸练习。每天3次,每次每个动作10-20次,每次每个动作30秒--1分钟,休息10-20秒;六安市人民医院骨科周亮3.每次康复锻炼后冰敷15分钟;平时及睡觉时保暖;4.药物应用:抗炎镇痛药(疼痛加重和急性期使用):芬必得,戴芬,曲马多缓释片或止痛贴(氟比洛芬酯凝胶贴或丁丙诺啡透皮贴剂);外用:白脉软膏。可短期应用;软骨营养药物: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盐酸氨基葡萄糖片。可长期应用;关节润滑剂:玻璃酸钠注射液 每周1针,5周一个疗程;消肿药物:地奥司明片,滑膜炎片等;新疗法:PRP治疗(富血小板血浆):抽取自体的静脉血20-30ml,通过专业的仪器分离出其中的血小板血浆并浓集制备1-2ml,注射入膝关节,促进软骨的自我修复。5.抗骨质疏松治疗,控制体重,治疗内科合并症。做法:晒太阳(每天30分钟),适当运动,多吃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如:鱼、虾、鸡蛋、牛奶、豆制品等。本文系周亮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m.haodf.com/touch)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脊近完美朱国苗 2015-08-11脊靖脊脊
Summary摘要Pulled elbow is a common injury in young children. Reduction of a pulled elbow isa simple and benign intervention that can be performed in an outpatient settingwith rapid results. Som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hyperpronation method ismore effective than supination and may be less painful.Clinicians should becompetent in treating this common pediatric injury.牵拉肘在幼儿很常见。复位牵拉肘是相对简单无创的过程,完全可以在门诊进行并能很快复位。一些研究显示旋前手法较旋后手法复位效率更好,且疼痛更少。临床医生应该能很好的处理这一常见儿科损伤。Figure 1.The Annular Ligament.The neck of the radius is encircled bythe annular ligament, which holds theradius tightly in place against the ulna.图-1 环状韧带。环状韧带包绕桡骨颈,并维持桡骨紧邻尺骨。Figure 2. Entrapment of the AnnularLigament.With forceful longitudinal traction,the radial head is pulled underneaththe annular ligament.图-2 嵌压的环状韧带。轴向牵拉时,桡骨头包埋在环状韧带下。Figure 3. Positioning for the SupinationTechnique.图-3 旋后手法的姿势。Figure 4. Flexion and Supination ofthe Hand and Arm in the SupinationTechnique.图-4旋后法中屈曲旋后患者的手和手臂。Figure 5. Clasping of the Patient’s Handin the Hyperpronation Technique.图-5 过度旋前手法中握住患者的手。Figure 6. Hyperpronation of the Patient’sWrist during Reduction of a PulledElbow.图-6 复位牵拉肘时将患者腕关节过度旋前。
2016-06-13 裴正学 悦读中医 导读 以前,总觉得痛风只有在上了年纪后才可能出现,但如今,多少青年才俊也被痛风折磨得身心俱疲!每当痛风发作,痛得冷汗直流,腿脚迈不开步,尤其是天气骤变,或是寒冷来袭,痛风越发地疯狂。因为痛风的存在,很多美食面前,也只能望而却步。痛风这般折磨人,有没有好的方法制服它?国医名师裴正学有妙方! 一、病因病机 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较早,中医“痛风”一词最早见于梁代陶弘景《名医别录》中。《时方妙用》云:痛风“肢节肿痛”。由于关节表现与中医学的“白虎历节”“历节病”极为相似。《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记载:“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名历节。”“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痛,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济生方·痹》曰:“皆因体虚,腠理空虚,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永类钤方》曰:“体虚之人,受风寒湿毒之气,使血气筋脉凝滞,传于骨节四肢间,肉色不变,骨如虎噬之痛,昼静夜剧。”可见本病的形成乃体虚所致,其病机主要责之于脾肾虚损。《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就论及该病的临床表现:“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朱丹溪《格致余论·痛风论》谓:“彼痛风也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污浊凝涩,所以夜则痛甚,行于阴也。”归其病因多为平素多食膏粱厚味,致脾失运化,痰湿内生,或为先天禀赋不足兼受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寒邪郁久化热生痰,阻滞经络。 1.脏腑功能失调 其病机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迈脏气日衰,饮食不节,恣啖膏粱厚味,脏腑功能失调,以脾肾二脏尤为突出。脾失健运,升清泌浊失司,水谷不归正化,浊毒随之而生。若逢腠理空疏,湿热乘虚蕴结于经脉肌肤之间,气血不通而发本病。 2.痰浊内生 主要病因是脾肾功能失调,而痰浊内生,发为痹证。 3.肥人多痰 痛风多发于形体肥胖者,大凡肥胖者脾虚,加之膏粱厚味,脾虚运化不利,代谢失常,聚湿生痰,脾虚不能疏土,湿浊内停,代谢产物蓄积,留注四肢关节。同时痛风亦好发于中老年人,肾气渐虚,易受外邪侵袭;脾、肝、肾功能低下,水津输布及气血运行失常,痰浊不能及时排出,造成浊气堆积,蓄积体内,滞结筋骨,凝滞经络而发痛风。 4.痰瘀互结 痰湿与瘀血在痛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疾病过程的病理产物,有时又是疾病发生发展的病因之一。痰瘀互结,痹阻经络,一方面可深入骨髓致关节肿胀、疼痛、僵硬、畸形,痰湿瘀结积于肢体及耳轮,又可于皮下触及痛风石结节,另一方面又可伤及肾脏,导致肾实质的损伤,出现相应的症状。 5.邪毒 无论是六淫诸邪,还是痰浊、瘀血,对本病而言,最终均可归结为邪毒,其邪毒的滋生主要来源有三:一是饮食偏嗜致毒;二是“六淫之毒”;三是七情化毒。 二、辨证分型与治疗 1.急性期(风湿热邪,痹阻关节) 症见:起病急骤,多于夜间痛醒,受累关节红肿热痛,伴有发热,年轻患者多发生游走性关节炎,白细胞总数上升,血沉加快,血尿酸升高,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则:疏风通络止痛。 方药:痛风Ⅰ号(复方二妙散)加减。 苍术10g,黄柏6g,独活10g,赤小豆10g,晚蚕沙10g,丝瓜络10g,汉防己10g,虎杖10g,丹参10g,土茯苓12g,桂枝10g,芍药15g,知母10g,川、草乌各15g(先煎1小时),细辛20g(先煎1小时),马钱子1个(油炸),牛膝15g,薏苡仁30g。 高热不适者,可加生石膏、知母;关节肿痛不消者,可加桑枝、赤芍。恶寒,踝关节疼痛明显,遇寒加重,喜温敷,舌质淡,苔白,脉弦紧,证属寒湿阻滞,留滞关节。治以温经散寒,除湿通络。方选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桂枝10g,芍药15g,知母10g,麻黄10g,生姜10g,白术10g,防风10g,甘草6g,川草乌各15g(先煎1小时),细辛20g(先煎1小时),马钱子1个(油炸),桑枝30g,豨莶草15g,威灵仙15g,羌、独活各10g,秦艽10g,青风藤10g,海风藤10g。 按:裴老经验:痛风急性期,痛急且重,“急则治其标”,治以祛邪,重在除湿。急性期患者以肥胖,常食肉、蛋、奶、海鲜,喜饮酒,中青年患者居多,而且湿热者多于寒湿者。正如《外台秘要》谓其:“热毒气从脏腑中出,攻于手足,则赤热肿痛也……合于手足指,故此毒从内出,攻于手足也。”然湿中挟有风、有寒,湿多不润则成滞,即瘀浊。所以清热利湿、散寒除湿的同时要活血化瘀、化浊以通络。正如龚廷贤在《万病回春》中指出:“一切痛风,肢体痛者,痛属火,肿属湿,所以膏粱之人多食煎、炒、炙、酒肉,热物蒸脏腑,所以患痛风恶疮痈疽者最多。” 2.慢性期(瘀阻脉络) 症见:四肢关节疼痛反复发作,双足关节畸形,肤色暗红,屈伸不利,舌质紫暗有瘀点,舌苔白腻,脉细涩。 治则:散瘀化浊止痛。 方药:痛风Ⅱ号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羌活10g,防风12g,知母10g,忍冬藤15g,桃仁10g,泽兰10g,竹茹10g,血竭3g(分冲),红花6g,生地黄12g,当归12g,川芎6g,白芍15g。 关节肿大肥厚,畸形,僵硬,活动不利,或局部溃烂,有豆腐渣样的白色物质排出,舌苔薄白,脉沉细。为脾肾两虚。治以温补脾肾,养血和营。方用保元汤、独活寄生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20g,当归10g,苏梗10g,槟榔10g,木瓜30g,陈皮6g,生姜6g,桂枝6g,附子6g,桔梗20g,吴茱萸10g,何首乌15g,黄芪30g,防己6g,茯苓15g,桂枝12g,白术10g,甘草6g,秦皮9g,秦艽9g。肢冷畏寒者,可加肉桂;湿甚纳呆者,可加苍术、砂仁。 按:慢性期患者以脾肾二脏之虚为主,可因肥胖而致脾虚,亦可因年老脾虚,加之膏粱厚味,脾虚运化不利,代谢失常,聚湿生痰,脾虚不能疏土,湿浊内停,代谢产物蓄积,留注四肢关节。或脾、肝、肾功能低下,水津输布及气血运行失常,痰浊不能及时排出,造成浊气堆积,蓄积体内,滞结筋骨,凝滞经络而发痛风。因其早期症状较轻,未予重视,久之血瘀必存。故治疗时补益脾肾的同时不忘活血化瘀。 裴老认为痛风一证乃过食肥甘,湿壅下焦;阴翳不化,痹阻经络,寒湿相结郁久化热,不得泄利,滞留骨节,初始可无证候,然积渐日久,愈滞愈甚,终必结为痛风,或邪阻经络而发骨节疼痛,僵肿畸形。且阴翳之邪最易化热,故其证候兼热象为多见。中医治疗痛风分为急性期、慢性期,急性期多为湿热痹阻型、寒湿阻滞型,中青年患者居多;慢性期则以瘀阻脉络、脾肾两虚为主,多为老年患者。痛风Ⅰ号(复方二妙散)(黄柏、苍术、独活、桑葚、赤小豆、晚蚕沙、木瓜、梧桐、土茯苓、丹参)将痛风以湿热论治。寒湿阻滞者,用桂枝芍药知母汤,“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在治疗此病时不必各药俱全,附子可用川草乌各15g,先煎1小时代替,外加马钱子1个,油炸,恒见明显疗效。瘀阻脉络者用痛风Ⅱ号合桃红四物汤,痛风Ⅱ号方中桃仁、泽兰、竹茹、血竭均可活血祛瘀止痛,羌活、防风可助血行以达到止痛之功。脾肾两虚,营养不足则以保元汤、鸡鸣散、黄芪桂枝五物汤、复方当归拈痛汤(当归、赤芍、白术、忍冬藤、羌活、独活、防己、防风、木瓜、猪苓、松节、葛根、茵陈、甘草)加减运用。消痛饮(当归、赤芍、牛膝、钩藤、忍冬藤、防己、防风、木瓜、桑枝、猪苓、泽泻)重在活血消肿以止痛。
扳机指/弹响指是一种在弯曲和伸直手指时会导致疼痛、僵硬以及锁定或抓住感的情况。 这种情况也被称为“狭窄性腱鞘炎”。无名指和拇指最常受扳机指的影响,但也可能出现在其他手指上。 当涉及拇指时,该条件称为“扳机拇指(trigger thumb)”。 一、解剖学 Anatomy 屈肌腱是长的绳状结构,其将前臂的肌肉连接到手指的骨骼。 当肌肉收缩时,屈肌腱允许手指弯曲。 每个屈肌腱穿过手掌和手指中的隧道,当手指弯曲和伸直时,它可以平滑地滑动。 这条隧道被称为“腱鞘”。 沿着腱鞘,被称为“滑车”的组织带将屈肌腱紧紧地保持在手指骨骼上。 当手指移动时,肌腱穿过滑车。 手指底部的滑轮称为“A1滑车”。这是最常涉及扳机指的滑车。 图1、腱鞘附着在指骨上,并在屈肌腱移动时保持屈肌腱的位置。 A1滑车靠近肌腱鞘的开口。 在扳机指严重的情况下,手指锁定并且卡在弯曲位置。 有时患者必须用另一只手伸直手指。 二、原因 虽然扳机指的原因尚不清楚,但有几个因素可能会增加患病的风险。这些包括: 1、基础病。扳机指在患有某些疾病的人群中更常见,例如糖尿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2、频繁手部活动。已知在强行使用手指和拇指之后会出现这种情况。 三、症状 扳机指的症状往往一开始没有单一的伤害。 他们可能会经过一段时间的繁重或大量的手工使用,特别是捏和抓握活动。 症状可能包括: 1、在手掌侧的手指根部有一块柔软的肿块。 2、手指运动时捕捉,弹出或锁定的感觉。 3、弯曲或伸直手指时疼痛。 在不活动期间,例如当您在早晨醒来时,僵硬和锁定往往会更糟。在严重的情况下,所涉及的手指可能被锁定在弯曲位置。 图4、该患者的扳机指被锁定在弯曲位置。 四、医生检查 医生可以通过与您谈论您的症状,并检查您的手来诊断扳机指。 通常,不需要X射线或其他测试。 在检查期间,医生会寻找: 1、手掌屈肌腱鞘是否压痛。 2、腱鞘是否增厚或肿胀。 3、弯曲和伸直手指时是否触发。 4、在检查过程中,医生会检查您的手指是否有僵硬和锁定迹象。 五、治疗 非手术治疗: 扳机指的初始治疗通常是非手术的。 休息:休息并避免使其变得更糟的活动,可能足以解决问题。 夹板: 晚上穿着夹板,以便在您睡觉时,将受影响的手指或拇指保持在直线位置可能会有所帮助。 练习: 温和的伸展运动可以帮助减少刚度,并改善所涉及的手指的运动范围。 药物:非处方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和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可以帮助缓解疼痛和炎症。 类固醇注射:皮质类固醇或可的松是一种抗炎剂,可以注射到扳机指根部的肌腱鞘中。 类固醇注射可以在一天到几周的时间内解决触发。 如果症状没有随时间改善,可以给予第二次注射。 如果两次注射无法解决问题,可以考虑进行手术。 类固醇注射不太可能对糖尿病患者有效,但仍可能有助于避免手术。 它们可导致血糖短期升高,因此注射后应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图6、照片和插图显示了A1滑轮的类固醇注射。 手术治疗: 如果您的手指在非手术治疗方面没有好转,可以考虑手术。 手术是选修课。 手术的决定取决于手指有多少疼痛或功能丧失。 但是,如果您的手指或拇指卡在弯曲或弯曲的位置,医生可能会建议您进行手术以防止永久性僵硬。 外科手术:扳机指的外科手术称为“肌腱松解术”或“板机指松解术”。该程序的目标是释放阻挡肌腱运动的A1滑车,使屈肌腱能够更容易地滑过肌腱鞘。 通常,该程序在门诊环境中进行,注射局部麻醉以麻醉该区域以进行手术。 通过手掌中的小开口切口或针尖进行手术。 A1滑车被分开(释放),使得屈肌腱可以自由滑动。 虽然滑轮在手中具有重要功能,但是释放A1滑车不应该在将来引起问题。 图7、在板机指松解术期间,A1滑车被切断(蓝色虚线) 并发症:任何类型的手术都可能发生并发症。 您的医生将在手术前与您讨论风险,并将采取具体措施来帮助预防并发症 扳机指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 1、涉及手指的僵硬。 2、无法伸直手指。 如果您在手术前无法完全伸直手指,则可能无法在手术后完全伸直。 3、手术部位暂时性疼痛或肿胀。 不常见的并发症包括: 1、持久锁定或点击。 这可能表明需要释放更多的滑车,或者可能是由于手指中的其他问题引起的。 2、“Bowstringing。”在少数情况下,肌腱可能会“弓形”远离骨骼,导致运动范围缩小。 当一个更重要的滑车被释放时发生弓弦。 3、感染(罕见)。 4、指神经损伤。 这可能导致手指部分麻木或刺痛。 恢复: 鼓励大多数患者在手术后立即移动手指。手掌疼痛是常见的。把手放置在心脏平面以上,可以帮助减轻疼痛和肿胀。尽管您的切口会在几周内愈合,但手部和手指或拇指的肿胀和僵硬可能需要4到6个月才能完全消失。如果手术后僵硬,肿胀或疼痛持续存在,医生可能会建议您去看手部治疗师。 结果: 有手术的患者在功能方面有显着改善,并且可以减轻触发手指的疼痛。 但是,如果在手术前出现挛缩或运动丧失,则可能无法恢复完整的运动范围。 康复锻炼:7个最好的练习来缓解你的弹响手指。
Bunions (Hallux Abducto Valgus)踇外翻是非常常见的足部畸形,在老百姓心中有很多错误的观念,认为是先天,与生俱来的,没办法治疗。很多患者来就诊以前,都忍受了很长时间的痛苦。下面我就一些常见的问题逐一讲解:1. 什么是拇外翻?也称拇囊炎,英文名Hallux valgus 或 Hallux abducto valgus,老百姓讲就是在大脚趾的内侧长了个包。其实产生这个包的原因非常复杂,它反映了前足部分骨性结构改变,大脚趾向二脚趾倾斜、并挤靠它,而不是像正常人一样指向正前方。学术点讲就是说发生了足力线的改变。拇囊炎产生的畸形会逐渐加重,最开始只是大脚趾向外侧倾斜,角度逐渐增大,最后形成了这个包、突出越发明显,但是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症状通常在晚期才出现,大多数患者并没有疼痛和不适。2. 为什么我会得这个病呢?这主要是足的骨性结构发育异常引起,引起足的力学结构改变,而不是拇囊炎本身先天遗传的,但是确实某些类型的足容易发展成拇囊炎。高跟鞋会挤压拇指,但是它并不是真正引起拇囊炎的原因,但它会诱发拇囊炎患者产生疼痛。3. 如何诊断拇外翻?症状:疼痛;炎症和局部红肿;局部烧灼感;麻木症状产生多数患者是因为穿鞋造成,主要大脚趾受到挤压,比如说穿高跟鞋或者前足过紧的鞋子,避免芭蕾舞样动作。拇囊炎的局部突起是非常明显的,主要是在大脚趾的内侧。为了充分评估脚趾的畸形,医生需要行X线检查,确定畸形的角度。由于畸形会逐渐加重,不会自然消失,所以随着时间通常会逐渐加重。但是每个病人都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发展的非常迅速,有些人则没有症状,因此对这个疾病的治疗方法的选择需要个性化的方案治疗。4. 能不能不手术治疗?当然可以,通常就是观察,不采取特殊的治疗措施。最佳的好处是不采取手术、不干扰关节的结构,但是需要定期X线检查和医生的评估。可以配合使用一些辅助器具,减少疼痛,但又不加重踇外翻本身的畸形。合适的鞋:非常重要,选择前足宽松的鞋,避免穿高跟鞋。衬垫:放在拇囊炎突起处,可以缓解疼痛运动方式调增:避免过久站立药物: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如布洛芬冰敷:减少炎症和疼痛封闭:尽量不适用。矫形支具:5. 什么时候手术呢?简单点说就是保守治疗失败,疼痛不能缓解,干扰了您的正常生活手术方式很多,包括解决骨性畸形、矫正力线、软组织平衡。主要的目的就是解决疼痛。手术方式的选择主要依据畸形的程度、年龄活动水平、内科疾病等等多方面的因素,康复时间的长度取决于您的手术方式:如果截骨矫正力线,就需要前足避免负重8-13周,等待骨性愈合后就可以正常踩地负重。推荐的方式是先负重10公斤1个月;复查X线或自觉无症状,负重重量增加到30公斤,再走一个月;复查X线或自觉无症状,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行走。如果没有截骨手术,仅作的软组织平衡手术,一般需要6周即可开始负重行走。完全康复到正常大概12周,锻炼和负重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前足减压鞋 ,穿戴方法见视频https://www.tudou.com/programs/view/aaSiQcDNhsk/
拇外翻——病因,临床检查与非手术治疗Mark E. Easley, Hans-Joerg Trnka 拇外翻发病与正确治疗的理论,在骨科的文献中已经得到了非常多的讨论。拇外翻的手术治疗相关的丰富的信息已经被模式化为我们常讲的治疗流程与原则。这些流程与原则目的是为保证治疗有症状的拇外翻的方式达到统一,但是治疗拇外翻的方法多种多样,使其流于形式。此文进行当代的治疗观点回顾,对拇外——病因,临床检查与非手术治疗 Mark E. Easley, Hans-Joerg Trnka 拇外翻发病与正确治疗的理论,在骨科的文献中已经得到了非常多的讨论。拇外翻的手术治疗相关的丰富的信息已经被模式化为我们常讲的治疗流程与原则。这些流程与原则目的是为保证治疗有症状的拇外翻的方式达到统一,但是治疗拇外翻的方法多种多样,使其流于形式。此文进行当代的治疗观点回顾,对拇外翻的发病机制,检查方法,和治疗方法进行一次考虑各方观点的阐述。内容较多,因此综述分为两部分。第1部分包括了背景,病因,发病机制,代表性的临床检查,以及非手术治疗。第2部分主要阐述手术治疗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此处提醒读者,拇外翻是一个复杂的畸形,我们对它的了解也可能不全面。手术治疗拇外翻有一定难度。手术治疗拇外翻的方法在进化的说法是一种错误的论调,如今我们只能确定的讲,手术的方法依然多变。对已经建立的治疗流程,大家一致认可,但是本文建议术都治疗拇外翻时,应当针对特殊的患者进行个性化的设计。 历史回顾与病因 拇囊炎(Bunion),是一个源自拉丁语Bunion的词,意思是大头菜,这个词没有清晰定义疾病。以我们的了解,第一个发表Hallux Valgus的人是1870年Carl Hueter。拇外翻(Hallux valgus)是一个进展性的疾病,由于穿鞋不适合而发展。有人支持这一观点,但是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不适合的鞋是一个拇外翻的致病因素。相反,观察发现很多尽管穿不适合的鞋很多年,也不患拇外翻,这表明对拇外翻易发因素定义不充分。其他的研究报道,拇外翻发病于不穿鞋的人,说明先天性因素是易发因素之一。青少年和男性足部不会被尖头的鞋挤压,但是出现拇外翻,表明先天因素存在。拇外翻与女性性别相关也被提出,这也是拇外翻常见的易发病因素。造成拇外翻的准确的病因仍然是不清楚的,可能是多种因素作用。不过,拇外翻有随时间加重的倾向,这好像是与第1跖趾关节的反复应力有关。 发病机制 解剖因素 没有拇外翻的人,拇跖趾关节的对线对位是:1)步态周期中关节反复应力的情况下,第1趾骨近端关节面与第1跖骨头关节面对合,对称;2)第1跖趾关节远端关节面的位置与第1跖骨干轴线具有正常生理位置;3)第1跖趾关节周的软组织稳定、平衡;4)稳定的第1跖楔关节。第1跖骨头上没有肌肉或是肌腱连接部,因此,这些生理因素的改变会使拇外翻出现。 拇趾反复受力被推向外翻的位置,尤其是负重与行走时,最终造成了第1跖趾关节外翻。地面反作用力的聚合,肌肉活动的力量造成内侧关节囊变薄弱,外侧关节囊和拇收肌腱挛缩,随之第1跖骨头向内侧移位(形成了拇囊炎)。 地面反作用力在拇外翻逐渐形成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前足在行走每一步时,受到的地面反作用力要比体重还大。当这些力量传导过拇趾的跖侧薄弱处,第1跖趾则通过生理性的活动度运动。如果力量传导到拇趾的跖内侧,这些结构限制第1跖趾关节内侧,并随之变得薄弱。在这一个模型中,任何作用于拇趾内侧,造成负重不对称的因素,都可以引发拇外翻。窄的鞋及第1跖列关节松弛既可能产生这类情形。 通过第1跖趾关节的变化的肌肉力量,也对拇外翻畸形的发展有一定作用。如果内侧活动的结构牵拉力量,特别是拇展肌腱,被引向跖面,那对抗拇收肌的力量就消失了。拇长伸肌(EHL)与拇长屈肌(FHL)会渐渐成为一组作用于关节外侧的力量。跖腱膜(绞链机制)也向外侧移位,拇短屈肌腱也向外侧移位。这些收缩的力量造成第1跖骨头下的脊部不能保持籽骨的正确轨迹。肌肉的力量穿过跖趾关节成为了使拇趾外翻畸形的力量。 还有一些因素也对拇外翻形成有关,包括:1)平足;2)第1跖楔关节松弛;3)第1跖骨头形态与近节趾骨的关系;4)内侧关节囊的病变。 平足与拇外翻 平足可以造成拇外翻,原因是前足外展,引起拇趾跖侧内侧在抬足跟时,非生理性的应力增加。平足与拇外翻相关性有争议。有的作者提出,平足患者比正常足弓的人更容易出现拇外翻。但是其他人的研究并不支持这一观点。这一系列的争论都是Level Ⅲ到Ⅴ级的证据标准,即I级的证据,不足以在平足与拇外翻的问题上决定是非。 第1跖楔关节松弛 第1跖楔关节(TMT)的活动度可以在矢状面或是横断面观察。而内侧柱活动过度在拇外翻患者中发病率的多少依然有很多争议。理论上,松弛从两个方面可以引起拇外翻发生,首先是第1跖骨超过生理范围地向背侧半脱位,可以引起平足样的形态,增加了前足外展,造成了抬足跟时拇趾跖内侧面的非生理性负重。第二,超过生理范围的第1跖骨向内侧半脱位,增加了1-2跖骨间夹角,促进了跖骨内翻出现。足踝医生仍然持有一个由Morton推广的观点,即第1跖楔关节松弛或是足内侧柱稳定性不佳,是拇外翻出现,并且造成疼痛的原因。Lapidus本人支持这一观点,并提出手术治疗时采用第1跖楔关节融合术。但是,此理论有说服力,却没有证据支持这样的相关性存在,事实上,其他的研究人员发现第1跖楔关节松弛不直接与拇外翻相关。证据不足(Level Ⅲ到Ⅴ级),没有肯定可是否定的研究决定第1跖趾关节松弛与拇外翻的关系(I级)。 第1跖骨头的特点 形态 “方形”或是关节面平的第1跖趾关节可以抵抗外翻力量,限制拇外翻发展;相反,圆形或是同心形的跖趾关节,当外翻应力持续作用于拇趾时,易于出现拇外翻。以我们的了解,跖骨头外形造成拇外翻的结论还有待观察,没有证据支持跖骨头形态与拇外翻相关。 跖骨远端关节面角(DMAA) 拇外翻可能存在一种第1跖骨与近节拇趾骨关节对合,对称的情况,表明患者先天性的易于出现拇外翻。Richardson等人记载,拇外翻患者的DMAA从6.3度到18度;此角度的增加,拇外翻的倾向性也增加。Coughlin补充道,DMAA在小于10岁青少年拇外翻中更大,要大于10岁以上的青少看患者。虽然Richardson提出DMAA可在X线上准确测出,但是其他研究人员发现测量的观察者间结果多变。 内侧关节囊的完整性 近来,Uchiyama等在尸体模型上证明,拇外翻足与正常足相比,有不同的胶原纤维组织结构。这一发现可能与关节囊这一部分的反复异常应力有关,如患者有类风湿关节炎可能出现拇外翻的机会增加。 临床表现 病史 并不是所有的拇外翻患者都有症状。患者除了明显的外观畸形,还会有穿鞋引起的疼痛,尤其是穿尖头鞋时。常见的主诉有内侧突出处疼痛,第1跖趾关节活动时疼痛。还可能有第2跖趾关节疼痛,可位于第2跖骨头下,有时还有第2趾被拇趾撞击产生的症状。确定疼痛与拇外翻相关,医生要注意鞋的限制情况,以及畸形后造成的活动受限情况。 查体 拇外翻畸形严重的程度,以及平足的程度要在负重下检查。观察鞋适合的情况,医生要注意患者足部的轮廓与鞋轮廓进行对比。在患者坐位时,检查内侧疼痛,第1跖趾关节活动,第1跖楔关节松弛。第1跖趾关节活动受限,并可能伴有摩擦音,应当警惕第1跖趾关节可能有退变。 第1跖楔关节正常的活动度并没有明确的定义,虽然有很多方法对第1跖楔关节活动进行检查,但是第1跖列过度活动是一个有争论的结果,诊断也较困难。Klaue仪可用来测量第1跖列活动,但是它在门诊不特别实用。临床检查,不可能充分的针对TMT进行,可能检查的只是内侧跖列的活动度。医生查体时要检查第2跖趾关节有无滑膜炎,跖骨负重过大,或是第2趾畸形,这些表现也常与拇外翻相关。 影像学检查 正确检查拇外翻需要负重的正、侧位全足X线。这些片子上测量角度,这些角度关系决定了拇外翻中骨与关节畸形的程度。其他情况,如不稳定,关节病或是足部其他部位关节对线不良,或是血管、神经或是系统性疾病的表现也要引起注意。足斜位可以辅助检查这些,但是并不能用于角度等参数的测量,因此不常规拍摄。负重的籽骨像可以有助于术前计划。籽骨可以在负重正位上表现为向外侧移位,而正常足籽骨位于相应的关节面内。 拇外翻患者的影像学测量 拇外翻畸形在正位的参数可助于对畸形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拇外翻角(HVA),定义为第1跖骨干轴线与近节趾骨干轴线的夹角,用来表示第1跖趾关节畸形度。一些作者认为正常足拇外翻角的最高限是15度。跖骨间夹角(IMA),指第1和第2跖骨干轴线形成的角度。这一角度代表跖骨内翻的程度。正常上限是9度。趾间关节角,指拇趾远端与近端趾骨轴线成角,角度代表了拇趾趾骨间外翻(HVI)程度。正常上限是10度。远端关节面角(DMAA)评价跖骨头关节面与第1跖骨干的角度关系。正常上限是10度。文献中指出,术前观察者多次测量与观察者间测量HVA和IMA角可靠性非常好(小于5度,在95%可信区间内),而DMAA角的判断就较为困难,可靠性较差。 提示存在所谓的松弛的X线测量 第2跖骨干增生,第1跖楔关节朝向内侧,第1跖楔关节倾斜都被认为是间接提示第1跖列过度活动的表现。第2跖骨干增生,特别是内侧皮质的增生,是第1跖列松弛的表现。没有研究可证明第2跖骨的影像学变化与过度活动有关,但是,一项研究发现拇外翻患者的IMA和TMT关节背侧活动度有边际相关性。第1跖楔关节朝向内侧也被认为是过度活动的表现,但Brage等证明,改变拍摄时射线相对于地面的投射方向,可以造成第1跖楔关节倾斜程度的测量结果变化。根据这一发现,Brage等总结出,第1跖楔关节倾斜不是一个可靠的指标,不能用于决定使用第1跖楔关节融合术治疗拇外翻。另一篇最新的报道发现,患者有中度到重度的拇外翻时,可以出现明显的第1跖楔关节背侧移位与背伸。但是,跖楔关节跖侧出现缺陷区与投射的角度以有关,不能算是过度活动的表现。如今,没有研究表明影像学异常可以说明有TMT松弛临床表现存在。 与影像学相关的查体表现 Thordarson等人检查了即将进行拇外翻手术的285名女性,平均年龄49岁。采用了AAOS足部数据汇总问卷。术前影像学数据(HVA和IMA)用以进行患者分组。按年龄分组的比较,用SF-36量表收集并与正常人进行比较。整体的足踝评分与鞋的舒适度评分与正常人群进行比较。术前的严重程度与基本评分具有相关性。身体疼痛评分在拇外翻患者明显要高于正常人群,而足踝评分与鞋舒适度评分也明显低于正常。这一研究中还发现,从SF-36量表中的身体疼痛评分敏感测量出患者进行拇外翻手术治疗承受的伤痛。但是术前畸形严重程度与评分并不相关。 严重程度 影像测量HVA和IMA可以定义拇外翻畸形的程度。术者通常使用这些结果,来选择不同的术式。文献中,拇外翻定义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分度中的HVA相对一致(轻度,小于30度;中度,30到40度;重度,大于40度),而IMA的分度有变化(轻度,小于10度或15度;中度,10到15度;重度,大于15或20度)。我们认为,这些测量指标分度较为武断,近来,没有证据支持绝对的影像学测量能用来进行拇外翻严重程度的定义。 非手术治疗 拇外翻的非手术治疗可以缓解症状,避免引起并发症出现而手术治疗。为了确保拇外翻非手术治疗的针对性,患者要确定患者特有的主诉是什么。疼痛通常不是患者最主要的症状,美观问题,或是穿鞋困难常常是主要的主诉。因为拇外翻手术后需要时间恢复,以及可能出现并发症存在,因此并不一定要手术治疗。 疼痛可以通过换鞋或是改变活动方式来缓解。穿一双前膛宽大的鞋可以有效减少疼痛,在内侧骨质突出处垫厚,或是修改鞋内侧的宽度,也有效果。然而,非手术治疗不能改变拇外翻畸形,只有成功的手术才能改善功能性问题。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了209名有症状的拇外翻患者,在4个不同的芬兰社区医院进行治疗。随访最短为12个月,发现支具可以短期缓解症状,手术治疗拇外翻,术后足功能改善更好,患者的满意度也较使用支具更高。手术纠正后功能性更好,患者的满意度较高,说明有症状的拇外翻的自然病程不是一个自然缓解的过程(I级标准证据)。虽然这一前瞻性,随机研究证明了手术治疗相对于非手术治疗的优点,这一单一的试验还不足以支持说明,矫正性的手术治疗是绝对可以推荐的,要优于非手术治疗的方式(I级可信度)。
你的颈椎什么会有响声现在不少朋友的脖子摸上去很硬、很凉,而且一转就会嘎巴嘎巴响,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脖子为什么会一转就响?如何解决脖子响的问题。当你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你就知道如何解决了。 一、脖子为什么一转就响 大家注意一个现象,小孩子,身体是软软的,绝对不会出现脖子响的问题。等我们上了一点岁数,一活动身体,就会出现关节响的情况,包括肩关节、膝关节,这个时候,我们就会说,唉,上了岁数了,都是老胳膊老腿了。什么是老胳膊老腿呢?其实,就是我们身体的气血供应不上,导致我们身体在变硬,关节在缺血的状态下干磨。 我们脊椎的骨头和骨头之间,都会有椎间盘。那椎间盘到底有什么作用呢?椎间盘这个东西,里面80%都是水,越是年轻人,里面的水份含量就越高。等人老了,水分丢失了,椎间盘就收缩了,所以,人老了,身体就抽抽了,就是这个道理。其实这里指的水分,就是血液。 椎间盘的主要作用就是缓冲。比如我们跳起来打球落下的时候,地会对人体产生一个反作用力,如果没有这个椎间盘,就成了骨头之间冲撞了,硬碰硬,硬碰硬会出现什么情况大家可想而知。人怎么会受的了呢?另外,我们身体弯曲的时候,椎间盘的作用也是保护我们骨头之间在运动的时候不会受损。 既然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不难理解我们的脖子为什么一转,里面的骨头就会嘎巴响了。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方便大家理解。 很多人一定骑过自行车。如果我们的车轴里缺油了,会感觉怎么样?一定是骑着费劲,一定会感觉里面的滚珠转动不灵活是不是,而这种响动,有点类似我们的脖子响,只不过,自行车轴转动靠的是油,而我们骨头之间的转动靠的是血。当我们血气双亏的时候,我们的骨关节之间的椎间盘,没有充足的气血供应,会形成干磨的情况,响动也就成自然了。二、骨关节为何会病变 为什么骨关节特别是颈腰椎更容易发生病变呢?其实这里有很多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是生理结构。我们注意一个现象,就是我们的颈椎和腰椎,特别容易出问题,但是胸椎却好得多。这是因为我们的胸椎周围有肋骨牵拉保护着,形成了一种力的相互作用,以确保我们的胸椎能够保持中正。但是,我们的颈椎和腰椎则不然,它们没有肋骨牵拉固定着,它们靠的是多组韧带和小肌肉群。如果这些组织发生问题,就会导致我们的颈腰椎出问题。 第二,是工作姿势。当肌肉处于紧张之中,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乳酸堆积,感觉肌肉酸痛。正常情况下,如果胳膊腿酸了,我们活动一下,很快就能解除这种乳酸堆积。但是,用电脑就不一样了,由于我们是长时间处于微弱的紧张状态,这就好比温水煮青蛙一样,等我们查觉的时候,就已经晚了。它造成的后果就是,我们颈腰椎周围的韧带由于得不到充足的气血供应,就会慢慢形成钙化,两侧的牵拉受力开始不均匀,久而久之,椎间盘就会突出,挤压周围的组织神经,我们的颈腰椎病就会形成了。 第三,是工作环境。如果再加上我们工作环境的寒和湿比较严重,比如,我们在地下室工作,比如我们在空调底下工作,都会造成环境中的寒和湿进入到体内,特别是对于那些气血本来就不够通畅的肌肉和韧带,形成潜在的影响,加重了我们病变部位的病情。 第四,过食碳酸饮料。碳酸饮料会导致体内脱钙,久而久之,我们骨头变会得非常的疏松,那个时候,就不单纯是骨头响的问题了,而且还很容易导致骨折。这种情况,在西方的老年社会十分普遍。因此,颈腰椎部位爱发病的原因,有生理结构的,有我们工作习惯的,有我们工作环境的,还有饮食的原因,总之,这些都是现代生活方式病的体现。三、如何解决一转就响 其实脖子响还好,如果你的膝关节再响,可就麻烦大了。你将手放在膝盖上,然后将脚离地,前后摆动小腿,如果当你感觉膝关节里也有响动,那么就可以肯定地说,你现在全身已经是严重的气血双亏了。如果你摸不出来这种感觉,那好,你试试小孩子的膝盖,你再试试老年人的膝盖,对比一下,你就会有正确的感觉了。 为什么说膝盖响问题严重了呢?因为在中医里,膝为筋之府,而肝是主筋的,肝又是藏血的。只有当肝血不足的时候,才会导致上述情况的发生。肝肾同源,肝血亏,必然也是肾虚。这种人,如果下楼梯、下山,当膝关节受力,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的时候,血一定供应不上,那样就会感觉膝盖两侧痛,尤其是外侧痛。 病现于四肢五官,病存于五脏六腑。那我们该如何调理也就清楚了,送大家二十个字。 第一,多多活动。尤其是天天以电脑为伴的朋友,用一会儿电脑,就要起来活动一下,同时活动一下脖子,但千万不要做360度的圆周运动,只作90度的向左转,向90度的向右转的动作,以确保我们脖子两侧的韧带都能够得到均衡的牵拉。 第二,远离空调。尤其是不要让空调正对着吹。因为夏天人的汗毛孔是张着的,空调一吹,寒湿很容易进入体内,会加重我们韧带的钙化。 第三,杜绝可乐。减少包括可乐在内的一切碳酸饮料的摄入,因为这种温水煮青蛙的过程是渐进的,因此很难被人们重视。 第四,补充营养。这里提到的营养,主要是指营养补充食品。 第五,打通经络。这点最为重要。如果是脖子不舒服,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穴位按摩,疏通经络。一天做一次即可,重点小肠经和膀胱经,如后溪,腕骨,昆仑,风池,合谷。再结合气海,足三里补气补血。以确保你的脖子是很软的,而不是很硬的。摸着是温暖的,而不是冰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