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重男轻女”的癌症导读:在肿瘤科医生的眼里,男性比女性脆弱得多。因为男性死于癌症的可能性比女性要高四成!为何癌症更爱盯上男人?专家表示,由于社会压力大、不良生活习惯多,很多癌症“重男轻女”,发病率的男女性别比从2:1到10∶1不等。癌症死亡是中国人口的第一位死因,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大肠癌、乳腺癌、宫颈癌、鼻咽癌和前列腺癌构成癌症死亡人口的80%以上。在这些主流癌症中,除妇科肿瘤外,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明显“男高女低”。肺癌是男性最高发的肿瘤,尽早戒烟才是降低肺癌发生的最好的办法。其次是肠癌,因此男性在45岁以后一定要经常及时做肠道健康检查。就像是女性特有的宫颈癌一样,前列腺癌也是男性特有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比较常见,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并不是特别的高,但是随着男性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和免疫力的下降,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会相应的增高。
一、肺癌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也位居男性易患肿瘤的“榜首”。近50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高,男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女性发病率占第二位,死亡率占第二位。肺癌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大量资料表明,长期大量吸烟与肺癌的发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已有的研究证明:长期大量吸烟者患肺癌的概率是不吸烟者的10~20倍,开始吸烟的年龄越小,患肺癌的几率越高。此外,吸烟不仅直接影响本人的身体健康,还对周围人群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被动吸烟者肺癌患病率明显增加。城市居民肺癌的发病率比农村高,这可能与城市大气污染和烟尘中含有致癌物质有关。因此应该提倡不吸烟,并加强城市环境卫生工作。二、泌尿系统肿瘤泌尿系统肿瘤指发生于泌尿系统任意部位的肿瘤。包括肾、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肿瘤。其中肾盂以下为有管道的脏器,腔内均覆盖尿路上皮,所接触的内环境都是尿,致癌物质常通过尿液使尿路上皮发生肿瘤,所以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的尿路上皮肿瘤均有其共性,并可能多器官发病。由于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最长,所以引起的膀胱癌也最为常见。 泌尿系统肿瘤常在40岁以后发出,男性比女性多一倍左右。除了前列腺癌、睾丸癌、阴茎癌等男人特有的肿瘤外,膀胱肿瘤是该系统最常见的肿瘤。睾丸癌多发于年轻男性,人们应每月自检一次。如果出现两侧睾丸大小或重量明显不同,要警惕。如果在龟头或包皮存在溃疡或肿块,经10天~14天抗生素治疗无效,就应怀疑是否为阴茎癌。膀胱癌早期会有无痛血尿,可以通过B超和膀胱镜确诊。三、肝癌肝癌是指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两种,人们日常说的肝癌指的多是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最新统计,全世界每年新发肝癌患者约六十万,居恶性肿瘤的第五位。原发性肝癌按细胞分型可分为肝细胞型肝癌、胆管细胞型肝癌及混合型肝癌。按肿瘤的形态可分为结节型、巨块型和弥漫型。原发性肝癌在我国属于高发病,一般男性多于女性。从肝炎—肝硬化—肝癌,“肝病三步曲”一直是男人的梦魇。中国是乙肝大国,我国的肝癌多在乙肝肝硬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丙肝病人也在逐渐增加,乙肝后也会发展为肝癌。目前我国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的半数以上,占全球肝癌病人的55%,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一大杀手,其危险性不容小视。四、肾癌肾癌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占成人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世界范围内各国或各地区的发病率各不相同,总体上发达国家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患者比例约为2∶1,发病年龄可见于各年龄段,高发年龄50~70岁。据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和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统计我国试点市、县肿瘤发病及死亡资料显示我国肾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至2008年已经成为我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10位。肾癌的病因未明,但已经明确的与肾癌发病相关因素有遗传、吸烟、肥胖、高血压及抗高血压治疗等有关。五、口腔癌口腔癌是发生在口腔的恶性肿瘤之总称,大部分属于鳞状上皮细胞癌,即所谓的黏膜发生变异。在临床实践中口腔癌包括牙龈癌、舌癌、软硬腭癌、颌骨癌、口底癌、口咽癌、涎腺癌、唇癌、和上颌窦癌以及发生于颜面部皮肤黏膜的癌症等。口腔癌是头颈部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口腔癌是青壮年男性最易得的癌症,发病率是女性10倍。抽烟、喝酒、吃槟榔都是诱因。他提醒,如果发现口腔溃疡持续2周都不好,一定要及时就诊,这是最重要的口腔癌信号。六、直肠癌直肠癌是指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直肠癌位置低,容易被直肠指诊及乙状结肠镜诊断。但因其位置深入盆腔,解剖关系复杂,手术不易彻底,术后复发率高。中下段直肠癌与肛管括约肌接近,手术时很难保留肛门及其功能是手术的一个难题,也是手术方法上争论最多的一种疾病。我国直肠癌发病年龄中位数在45岁左右。青年人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男人进食脂肪和蛋白质类食物一般比女人多,而科学研究表明,它们是导致直肠癌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餐桌上要经常有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等食品。七、胃癌男性的发病率是女性的1.5倍~2.5倍,尤以中年男性为甚。胃癌之所以更“青睐”男性,除了他们吸烟和喝酒更多外,还与其缺乏雌激素的保护有关。一方面,应防止普通胃病发生癌变。另一方面,饮食不宜过咸,少吃烟熏食物,戒烟限酒,忌吃饭过快、吃烫食硬食。
男性不当饮食更易致癌癌症发病“重男轻女”,是先天遗传还是后天因素造成的?专家指出:癌症实际上是一种不良生活方式为诱因引起的基因性疾病。癌症偏好男人,大部分原因是男人“咎由自取”,也就是和生活习惯以及饮食有关。男人抽烟、喝酒的人数是女人的十多倍,而烟草会引发肺、喉、口腔、胰腺、膀胱、胃、肝、肾等类型的癌症,过度摄入酒精则可引发食道、咽、喉、肝癌。此外,不良的饮食构成也会致癌:缺乏水果蔬菜、嗜好煎炸食品和高盐饮食,这些坏习惯也是男人更多。世界卫生组织2007年12月正式把“上夜班”列为致癌因素之一,理由是夜间的灯光减少了人体褪黑激素的分泌,后者有抑制癌变细胞的作用。而专家表示,经常熬夜的网迷、IT从业人员都是男多于女。男性不可忽视的“健康信号”男人是癌症容易“青睐”的人群,那么,男性患癌有哪些症状表现呢?现将和男性癌症有关的15种症状列举如下:一、乳房肿块绝大多数男性不会想到患乳癌,往往认为这是女性的“专利”。其实它虽很少见,却是有可能的。当男性发现乳房有肿块时,尤其是局部皮肤凹陷有皱纹,乳头内缩或有分泌物,乳房发红或脱屑,一定要去就诊。二、疼痛虽然绝大多数疼痛不是癌症,但局部持续疼痛,应该就诊。即使医生诊断不是癌症,其他疾患也都得到治疗,是值得的。三、睾丸改变当睾丸有任何症状时都应请医生检查。例如睾丸增大或萎缩,或者有块,或者阴囊有沉重感等。有时睾丸肿瘤生长极快,所以早期发现是关键。四、淋巴结改变如果腋下、颈部或其他部位发现肿块或淋巴结肿大,就应就诊。尤其是淋巴结持续增大一个月以后,就一定要请医生检查。五、发热如果有发热而原因不明,就有可能是肿瘤。当然多数发热是因感染或肺炎等,也应请医生诊治。有些癌症在某一时期会引起发热,如癌症扩散、转移,或因血癌,如淋巴瘤或白血病。所以不能解释的发热一定要找医生。六、体重减轻你并没有节食及运动减肥,但体重却明显下降。如在短期内(如几周)减轻10%以上,就应就医。七、腹部不断绞痛并有抑郁如果腹痛,并有抑郁症,就应好好检查,因胰腺癌与抑郁症有关。其他症状还可能有黄疸或大便颜色改变,如灰色便。八、疲乏疲乏也是极常见的症状。每个人工作或活动久了都会乏力。如果常感极度疲乏而休息后并不消除,就应请医生检查,因为可能与癌症有关。例如白血病、某些结肠癌、胃癌等。九、持续咳嗽感冒、流感、过敏等都会咳嗽,某些药的副作用也有咳嗽。但久咳(指咳三四周以上),则不应忽略,尤其是吸烟者,应就医。它可能是肺癌的症状,也可能是慢性支管炎或酸反流。十、吞咽困难有些人感到吞咽困难,但不以为意,自己认为多吃些流质,多喝汤,就解决了问题。其实吞咽困难可能因消化道肿瘤,如食管癌,要请医生检查。十一、皮肤改变皮肤上色素痣增大,大家都知道要警惕癌。但皮肤上其他改变也应注意。如皮肤上突然出血或过度脱屑都应就医。皮肤改变多久才可能有问题很难说,一般认为超过几周就应注意。十二、不应出血的地方出血例如咯血、吐血痰、胃肠出血、尿血等都应该看医生。不要以为大便有血就是痔疮,结直肠癌的表现也是大便出血。十三、口腔改变如果你吸烟,应特别注意口腔内有无白斑或舌上白点,这些改变表示有血斑病。这是癌前病变,可能进展为口腔癌。应请医生或牙医诊治。十四、排尿问题男人年老多有排尿问题,如尿频、尿急、排尿不尽等。但这些症状严重时应看泌尿外科医生,以排除前列腺癌或者前列腺增生。十五、消化不良许多人,尤其是老年人,认为明显的消化不良是受心脏病发作的影响。但持续的消化不良可能是因食管癌、胃癌所致,应就医。
肺癌是世界死亡率最高且存活率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有(1036900)的新发病例,约占所有癌症的12.8%,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两大类。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总数的80-85%,与小细胞肺癌相比其癌细胞生长分裂较慢,扩散转移相对较晚。研究表明,NSCLC患者完成4~6周期标准一线治疗后,如果疾病无进展且体力状况良好,选择低毒药物进行维持治疗可以减缓肿瘤发展,可提高1年及2年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期。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维持治疗是复发前给药,肿瘤负荷小,给药周期短,患者更容易耐受,体力恢复快。 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的一个未分化癌分型,在肺癌中所占的比例约20-25%,SCLC由肺的Kulchitsky细胞恶变而来,是一种高侵袭性恶性肿瘤,临床特点为:肿瘤细胞倍增时间短,进展快,早期即发生血行转移。但转移率高,生存期短,病死率高,因此如何更进一步提高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率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近10年小细胞肺癌的治疗领域几乎无进展,无有效的靶向药物的问世,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进入了平台期。 SCLC对化疗极为敏感,EP/EC方案化疗的有效率(RR)可达60%~90%。然而,对于化疗如此敏感的肿瘤,其中位生存期仅为1年左右,原因是什么呢?其一是小细胞肺癌可供选择的化疗药物极为有限,且无有效的靶向药物的问世,虽然做了很多临床研究,但EP/EC方案仍是治疗小细胞肺癌的金标准;其二是小细胞肺癌在一线治疗后短期内均出现复发转移,而现有的治疗理念往往是在一线治疗后采取观察等待的态度,复发转移后才进入二线治疗.导致后续化疗周期数较多,患者耐受差,免疫力低下,更加速了复发转移。那么,我们如何在现有药物的基础之上,寻求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既达到预期的目的,同时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鉴于SCLC合理化维持治疗的重要性,我们查阅了我院2003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小细胞肺癌患者823例,分析了各期患者的复发及转移特点, PFS及OS,化疗总周期数及患者耐受状态,为各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维持治疗的切入时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目前,我们开展了一项前瞻性的临床研究,旨在探讨EP方案用于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维持治疗,能否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我们的研究方案是在总结了国内外既往研究的失败与成功经验,并根据既往治疗的小细胞肺癌的复发转移特点,制定地一套相对完善的维持治疗计划。按照此方案,我们入组了几例患者,结果很令人鼓舞。
体格检查。1.多数肺癌患者无明显相关阳性体征。2.患者出现原因不明,久治不愈的肺外征象,如杵状指(趾)、非游走性肺性关节疼痛、男性乳腺增生、皮肤黝黑或皮肌炎、共济失调 、静脉炎等。3.临床表现高度可疑肺癌的患者,体检发现声带麻痹、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Horner征、Pancoast综合征等提示局部侵犯及转移的可能。4.临床表现高度可疑肺癌的患者,体检发现肝肿大伴有结节、皮下结节、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等提示远处转移的可能。影像检查。1.胸部X线检查:胸片是早期发现肺癌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术后随访的方法之一。2.胸部CT检查:胸部CT可以进一步验证病变所在的部位和累及范围,也可大致区分其良、恶性,是目前诊断肺癌的重要手段。低剂量螺旋胸部CT可以有效地发现早期肺癌,而CT引导下经胸肺肿物穿刺活检是重要的获取细胞学、组织学诊断的技术。3.B型超声检查:主要用于发现腹部重要器官以及腹腔、腹膜后淋巴结有无转移,也用于双锁骨上窝淋巴结的检查;对于邻近胸壁的肺内病变或胸壁病变,可鉴别其囊、实性及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超声还常用于胸水抽取定位。4.MRI检查:MRI检查对肺癌的临床分期有一定价值,特别适用于判断脊柱、肋骨以及颅脑有无转移。 5.骨扫描检查:用于判断肺癌骨转移的常规检查。当骨扫描检查提示骨可疑转移时,可对可疑部位进行MRI检查验证。6.PET-CT检查:不推荐常规使用。在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时较CT的敏感性、特异性高。内窥镜检查。1.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技术是诊断肺癌最常用的方法,包括纤支镜直视下刷检、活检以及支气管灌洗获取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上述几种方法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检出率。2.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透壁穿刺纵隔淋巴结活检术(TBNA)和纤维超声支气管镜引导透壁淋巴结穿刺活检术(EBUS-TBNA):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透壁淋巴结穿刺活检有助于治疗前肺癌TNM分期的精确N2分期。但不作为常规推荐的检查方法,有条件的医院应当积极开展。经纤维超声支气管镜引导透壁淋巴结穿刺活检术(EBUS-TBNA)更能就肺癌N1和N2的精确病理诊断提供安全可靠的支持。3.纵隔镜检查:作为确诊肺癌和评估N分期的有效方法,是目前临床评价肺癌纵隔淋巴结状态的金标准。尽管CT、MRI 以及近年应用于临床的PET-CT能够对肺癌治疗前的N分期提供极有价值的证据,但仍然不能取代纵隔镜的诊断价值。4.胸腔镜检查:胸腔镜可以准确地进行肺癌诊断和分期,对于经纤维支气管镜和经胸壁肺肿物穿刺针吸活检术(TTNA)等检查方法无法取得病理标本的早期肺癌,尤其是肺部微小结节病变行胸腔镜下病灶切除,即可以明确诊断。对于中晚期肺癌,胸腔镜下可以行淋巴结、胸膜和心包的活检,胸水及心包积液的细胞学检查,为制定全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六) 其他检查技术。1.痰细胞学检查:痰细胞学检查是目前诊断肺癌简单方便的无创伤性诊断方法之一,连续三天留取清晨深咳后的痰液进行痰细胞学涂片检查可以获得细胞学的诊断。2.经胸壁肺内肿物穿刺针吸活检术(TTNA):TTNA可以在CT或B超引导下进行,在诊断周围型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上均较高。3.胸腔穿刺术:当胸水原因不清时,可以进行胸腔穿刺,以进一步获得细胞学诊断,并可以明确肺癌的分期。4.胸膜活检术:当胸水穿刺未发现细胞学阳性结果时,胸膜活检可以提高阳性检出率。5.浅表淋巴结活检术:对于肺部占位病变或已明确诊断为肺癌的患者,如果伴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应当常规进行浅表淋巴结活检,以获得病理学诊断,进一步判断肺癌的分期,指导临床治疗。血液免疫生化检查。1.血液生化检查:对于原发性肺癌,目前无特异性血液生化检查。肺癌患者血浆碱性磷酸酶或血钙升高考虑骨转移的可能,血浆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考虑肝转移的可能。2.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目前尚并无特异性肺癌标志物应用于临床诊断,故不作为常规检查项目,作为肺癌评估的参考:(1)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目前血清中CEA的检查主要用于判断肺癌预后以及对治疗过程的监测。(2)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e specific enolase,NSE):是小细胞肺癌首选标志物,用于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反应监测。(3)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tokeratin fragment,CYFRA21-1):对肺鳞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有一定参考意义。(4)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r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对肺鳞状细胞癌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八) 组织学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肺癌确诊和治疗的依据。活检确诊为肺癌时,应当进行规范化治疗。如因活检取材的限制,活检病理不能确定病理诊断时,建议临床医师重复活检或结合影像学检查情况进一步选择诊疗方案,必要时临床与病理科医师联合会诊确认病理诊断。
肺癌目前是全世界癌症死因的第一名。肺癌的分布情况右肺多于左肺,上叶多于下叶,从主支气管到细支气管均可发生癌肿。起源于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的肺癌,位置靠近肺门者,称为中央型肺癌;起源于肺段支气管以下的肺癌,位置在肺的周围部分者称为周围型肺癌。肺癌的高危因素: 有吸烟史并且吸烟指数大于400支/年、高危职业接触史(如接触石棉)以及肺癌家族史等,年龄在45岁以上者,是肺癌的高危人群。1.肺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出现以下症状:(1)刺激性干咳。(2)痰中带血或血痰。(3)胸痛。(4)发热。(5)气促。 当呼吸道症状超过两周,经治疗不能缓解,尤其是痰中带血、刺激性干咳,或原有的呼吸道症状加重,要高度警惕肺癌存在的可能性。2.当肺癌侵及周围组织或转移时,可出现如下症状:(1)癌肿侵犯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2)癌肿侵犯上腔静脉,出现面、颈部水肿等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表现。(3)癌肿侵犯胸膜引起胸膜腔积液,往往为血性;大量积液可以引起气促。(4)癌肿侵犯胸膜及胸壁,可以引起持续剧烈的胸痛。(5)上叶尖部肺癌可侵入和压迫位于胸廓入口的器官组织,如第一肋骨、锁骨下动、静脉、臂丛神经、颈交感神经等,产生剧烈胸痛,上肢静脉怒张、水肿、臂痛和上肢运动障碍,同侧上眼脸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等颈交感神经综合征表现。(6)近期出现的头痛、恶心、眩晕或视物不清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应当考虑脑转移的可能。(7)持续固定部位的骨痛、血浆碱性磷酸酶或血钙升高应当考虑骨转移的可能。(8)右上腹痛、肝肿大、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应当考虑肝转移的可能。(9)皮下转移时可在皮下触及结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