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开设眩晕专科门诊以来,已经为数千名眩晕病友提供诊疗服务,绝大部分病友得到了康复。这数千例病人中,有不少是辗转数家医院看了多位不同科室的专家最后经人介绍找到我的。其实只要找对病因眩晕并不难治,但为何有这么多人被耽误病情呢。结合大量临床研究,我总结出治疗眩晕需要做好以下四件事,其中有些是医生该做好的,有些是病友们需要做好的。 1. 详细真实的病史资料是诊断眩晕疾病的关键,眩晕病友需充分与医生沟通 眩晕疾病大部分属于功能性障碍,常规的影像学检查难以发现器质性的病变。因此,眩晕病友需要将发病时的详细情况告诉医生,包括眩晕发作的时间、诱发的因素、发作时伴随的症状等。让有经验的医生根据您详细的病史情况总结眩晕疾病的特点,医生根据病史特点再结合相关体格检查,才能判断眩晕类型,以及是否需要选择针对性的辅助检查。所以详细的病史资料是诊断眩晕疾病最重要的依据。 但实际情况是,病史资料沟通往往存在误差。首先很多病友就诊时眩晕症状已经明显好转或者消失,需要通过回忆来描述发病时的情况,这容易产生误差;其次病友发病忍受痛苦的同时,容易忽略细节;再次病友在医学词汇理解与医生有差异,也会引起描述偏差。 那么如何让医生获得真实的病史呢?病友需要充分配合医生,在医生引导下,尽可能的真实准确回答医生的问题,如果有不确定的地方需及时和医生确认;当然对医生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需要医生更有耐心,给病友更多信心和安慰;也要求医生问诊更系统和全面。总之,采集全面的真实可靠的病史资料,对眩晕疾病的诊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需要医生和病友共同参与,相互信任,充分沟通才能很好的完成。 这里必须要提到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充分沟通的前提是需要足够的时间,但事实上在医生门诊看病时间很短,医生一天看的病友太多,匀给每个病友的时间很少,病友体验基本上是排队数小时看病几分钟。门诊时间问题,我也很难平衡,只能尽自己最大可能和病人多沟通。所以看过我的门诊的病友会说我门诊等候时间比较长。现在我也通过一些非门诊时间给病友们提供线上线下咨询和培训,以及问卷填写等方式来和病人做更好更全面的沟通。 2. 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需要采用专业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找到问题的关键,才能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眩晕是一种多学科疾病,虽然症状有一定的共性,但在细节上有很大的差异,不同病因的症状特点各不相同。同一种病因,但每个病友的症状或者感受都有所不同。这就是我上面说的,眩晕的治疗依赖于眩晕的准确诊断。 眩晕治疗往往需要综合多种手段,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自我康复指导、心理咨询和行为认知等。在明确诊断后,需要详细分析每一位病友发病的特点,针对每个人不同的情况,在采取标准化治疗方案的同时,还需要针对每一位病友发病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帮助病友解决眩晕的困扰。这部分的挑战主要在医生身上,不仅要有经验,有解决方案,还需要时间和耐心。 3. 眩晕疾病导致病友心理创伤,需进行心理建设治疗 一提到心理建设,许多病友可能会抵触----医生我的精神没毛病,也很少有医生会提醒病友心理的问题,我通过大量的门诊统计发现,心理问题是阻碍眩晕康复的重要因素。 眩晕发作时,病友的感受是无法用意志力克服的生理反应,这往往会引起病友产生巨大的恐惧心理;而对病情的担忧,以及症状对生活和工作的巨大影响,会同时引起焦虑和抑郁,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焦虑和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发展,甚至产生自杀倾向。根据我门诊初步统计发现,约95%以上的眩晕病友,尤其是急性期和初次发作的眩晕病友,均有一定程度的恐惧心理,中重度焦虑可达90%。不少病友因为眩晕的急性发作诱发焦虑抑郁症,在眩晕完全缓解后,焦虑和抑郁情绪依旧不能消失,必需通过药物治疗才能控制。 不仅眩晕疾病本身的恐惧感受引起严重的心理障碍,不当的检查和治疗会加剧病友对眩晕的恐惧。我门诊时遇到很多重症病友就是辗转多家医院、做了很多检查、看了很多科室专家,却找不到明确的诊断的,有这些经历的病友往往更加恐惧和焦虑。曾经有位年轻病友,因为耳石症被误诊误治一个月,眩晕症状一直得不到缓解,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身心均到处于奔溃的边缘,多次被救护车送往医院救治。在我给她进行复位治疗,眩晕症状完全缓解后,却因为害怕眩晕,引起了严重的焦虑症,诱发了主观性头晕。只能躺在床上,不敢起床更不敢走路,生活不能自理,也不能正常工作。后来在我和家人的帮助下,经过长达5个月的抗焦虑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行为认知疗法以及生物反馈技术,目前基本完全恢复了正常生活。 因此,在眩晕疾病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病友的心理状态,必要时应采取一定的治疗措施,不仅需要解决生理上导致的眩晕疾病,还需要通过心理重建消除病友焦虑和恐惧心理,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我坚持强调需从生理和心理同时进行治疗眩晕,在治疗的过程中注重病友心理状态,整个治疗过程多和病友深入交流,详细和病友说明病情,消除病友恐惧和焦虑情绪,给病友治疗眩晕疾病的信心。由于门诊时间有限,目前正在建设线上线下心理共建平台,开创了日常沟通、课程指导、咨询培训和病人社群交流等手段帮助病人进行心理建设 4. 坚持前庭康复训练 眩晕经治疗后,往往会伴有头晕不稳感,有些病友在一段时间内可逐渐消失,但有一部分病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存在头晕不稳感,尤其是在快速变化体位时出现,不仅影响生活,而且同时会加剧病友心理恐惧和焦虑情绪。这种头晕不稳感可能因为前庭器官在急性发作后存在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碍导致的,但也有可能因为病友心理因素引起。这种情况,没有针对性的药物,但可以通过前庭康复训练帮助康复。 前庭康复训练可以使前庭重新建立新的平衡,还可以通过康复锻炼让大脑适应,达到减轻或者让头晕不稳感消失的目的。由于门诊时间有限,我为一些有需要的病友开展了一些培训咨询课程,对不同情况的病友进行康复前评估,然后针对性的给与病友适宜量的前庭康复训练,收到良好治疗效果。 对于眩晕疾病治疗,我也在不断总结和摸索。为解决门诊时间短就诊量大的问题,我引入工作室模式(徐亚平医生眩晕工作室)为病友服务。工作室通过多种手段为病友提供充分沟通、科学诊断、个性化诊疗、心理建设、康复训练的系统性眩晕治疗。具体包括:病症调查表、可靠性评估、心理分析、针对性的体格检查和问诊、疗效评估、随访记录、线上线下心理共建平台、课程指导、咨询培训和病人社群交流等。工作室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后续我将继续探索,真正做到专病专治,一站式解决眩晕问题。
病友平时看医生应该深有体会,就是与医生沟通的时间很短,这个短期内很难改变。因此和医生沟通的每一分钟都变得很宝贵,医生正是通过与病友们的沟通,结合检查检验数据才可以做出病因的正确判断。但如果你无法清晰向医生表达自己的症状是什么,医生该如何判断呢。今天我们就来讲讲眩晕、头晕、和头昏,看上去类似,表达不清将极大影响眩晕病因判断的三个词。在往下看之前,你先自己想想能不能区分它们三。 1、眩晕、头晕易混淆的根源在于中西方文字差异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眩晕是什么,眩晕在医学上是一种疾病发生时的症状,所谓眩晕,也是一种晕的感觉。先看看“晕”,新华字典的解释是,头发昏,有旋转的感觉;而“眩晕”新华字典的解释是:一种自身或外物的运动幻觉,呈旋转感、摇摆感、漂浮感。 “头晕”又是什么呢,新华字典的意思是头脑晕眩。新华字典看头晕和眩晕很难看出差别,字典都说不清,真为难病友们弄明白了。实际上医学里头晕和眩晕是有很大差异的。现代医学发源于西方,英文头晕(Dizzness)和眩晕(Vertigo)有明确不同的词汇,翻译成中文后没有合适的词汇将两者完全差异化区分开。 其实眩晕强调的是“眩”,眩的同时伴有头晕,也就是说最核心的其实是眩。而很多人包括医生却关注了晕,才会把头晕和眩晕混淆,所以取名字很重要。 病友平时看医生应该深有体会,就是与医生沟通的时间很短,这个短期内很难改变。因此和医生沟通的每一分钟都变得很宝贵,医生正是通过与病友们的沟通,结合检查检验数据才可以做出病因的正确判断。但如果你无法清晰向医生表达自己的症状是什么,医生该如何判断呢。今天我们就来讲讲眩晕、头晕、和头昏,看上去类似,表达不清将极大影响眩晕病因判断的三个词。 在往下看之前,你先自己想想能不能区分它们仨。 2、眩晕、头晕和头昏的概念上的具体区分 那么眩晕和头晕在医学上的区别在哪呢? 眩晕重点看“眩”,指的是一种自身或外物的运动幻觉,呈旋转感、摇摆感、漂浮感,就是在发作时候感觉到自身或者外界物体旋转、摇摆或者漂浮的“眩”的感觉。 而头晕强调的是“晕”,一种身体不稳或者不平衡的“晕”的感觉,发作时没有自身或外界物体运动的感觉。 “头昏”又是什么呢,头昏医学上是指头脑不清晰或不清醒感,既没有身体的不稳感,也没有看到物体运动的感觉,说白点就是“昏沉沉”。 可能说概念有些抽象,我们拿生活中的体验来举例子。一般来讲在正常生活中,是不会有眩晕的体验的,除非你去体验过山车等外界带来的这种天旋地转的感觉,所以平时如果出现“眩”的感觉,那一定说明您可能身体有问题了。而头晕可能在生活中大家都有体验到,比如喝醉酒了、乘车乘船时晕船晕车、或者连续转体运动停下来后,你会感觉走路会不稳,感觉身体有点不受控制,摇摇晃晃的,一般不会出现看到物体转动的情况,但同时会感觉有头昏头脑不清晰感,糊里糊涂的感觉。头昏的感觉就像晚上没有睡好,早上起床大脑不太清醒或头脑不太清晰,反应也比较慢。一般来讲,眩晕同时会伴有头晕的感觉,有时也会有头昏的感觉,而头晕一般也会伴有头昏的感觉。 3、那么为什么说充分理解眩晕的概念,是诊断眩晕疾病的基础? 眩晕疾病大多数是无法通过常规抽血、拍片等检查来确定的,需要详细了解眩晕发作时的具体情况,才能找到发病特点,发病特点对诊断有决定性的意义。比如需要知道眩晕发作的具体持续的时间,需要精确到秒,还有需要知道发作时伴随症状以及诱发的因素。 但如果不清楚哪种感觉是眩晕,哪种感觉是头晕或者头昏,就会计算错误眩晕的时间,很多情况下知道眩晕发作的具体时间就可以排除一些疾病,尤其是在其他伴随症状特点不鲜明的时候。我门诊99%的患者,不能主动回答眩晕和头晕的区别,均需要医生详细解释区分后,才能准确的回答眩晕或者头晕的确切时间。 这里要强调的是计算的眩晕发作的时间是指眩晕一次发作的持续时间,简单来讲就是一次发作中,看到房子转动到停止转动的持续时间耳源性眩晕门诊中,向病友详细解释清楚眩晕前,与详细解释眩晕后,病友对“您一次眩晕发作持续多长时间”的回答吻合率只有50%。这一数据很好说明,非常有必要让患者正确理解眩晕的具体概念和特征,这对诊断眩晕疾病起到非常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我门诊时,我会特意用些时间向患者解释眩晕、头晕、头昏的概念和差异,并反复验证患者反馈信息的准确性,以便于眩晕疾病的诊断。 最后,眩晕疾病涉及全身多个系统,疾病种类相对较多,发病机制相对复杂,容易混淆和误诊,徐亚平医生本着耐心、细心、用心和爱心工作的态度,通过这些细节努力从复杂繁琐的疾病中找到蛛丝马迹,做出准确的诊断,也只有诊断准确,相应的治疗才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据统计上海长征医院耳源性眩晕门诊眩晕患者约1200人,经团队研究调查,在外院诊断或者自己认为是耳石症的患者高达85%,而他们却仍得不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这些所谓耳石症患者中,最后经我详细诊断治疗后,有95%均不属于耳石症。这里可能有几个疑问,为什么耳石症会这么容易被误解?如何确诊耳石症呢?根据调查结果,误解耳石症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1、认为眩晕发作就是得了耳石症,眩晕是一类疾病的症状,耳石症是眩晕疾病中的较常见的一种。甚至不少医生都有这样的误解,听到眩晕第一时间就会想到耳石症,可见耳石症在医学界已被泛化。根据我的患者统计,这种误解可达70%。2、认为体位变化引起短暂的眩晕,就是耳石症发作,因为耳石症又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殊不知位置变化诱发眩晕发作只能肯定身体平衡功能出现了问题,只要前庭功能出了问题,特定体位刺激了有问题的那侧前庭系统,都会诱发不同程度的头晕/眩晕。同样,耳石症只是造成平衡障碍的一种疾病。这种误解可达50%。3、认为看到眼球震颤,尤其体位变化后诱发的眼震,就认为是耳石症,其实不然,真性眩晕发作都会伴有眼球震颤,眼球震颤才会让您看到周围环境在运动。而不仅仅耳石症体位变化才会诱发眩晕,只要前庭功能异常,尤其功能亢进时,体位变化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或眩晕,也会有一定的位置性。这种误解大多数来自于相关科室的医生,误解率可高达60%。出现以上三点误解均是因对耳石症发病机制理解不足引起的,很多人包括医生认为耳石症是最常见的眩晕病,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耳石症是最常见的外周性眩晕疾病,这是相对于其他外周性眩晕来讲的。事实上,耳石症与其他眩晕疾病的鉴别并不在于发作时眩晕症状的特点,而是有无不能用耳石症发病机制解释的伴随症状。因此,虽然眩晕症状是让患者最痛苦的感受,自然会受到患者的高度关注,但在诊断和治疗上问题的关键点可能不在于眩晕本身,而是去探究引起眩晕的诱发因素及完整的伴随症状。
绝大多数眩晕患者都知道耳石症这个疾病,因为他们很多人曾经被诊断或者被考虑患的是耳石症。据此,在我的眩晕专病门诊,做了一个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曾经被诊断或者考虑耳石症的患者高达90%,有70%左右的患者按照耳石症治疗过,这些患者中有80%以上都是跑过3家及以上医院诊治的,在寻求耳石症治疗的路上付出了艰辛和忍受了巨大的痛苦!然而,在经过我精心诊疗后,有85%患者基本排除耳石症,有95%患者痊愈或者有很大程度的改善症状,再次发作频率大大降低。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患者都会被误诊为耳石症呢? 一,首先,耳石症这个词在网络和医生口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会让大众觉得眩晕发作就是耳石症犯了! 网路上如果您搜索关键字“眩晕”,您会惊奇的发现,几乎所有的问题的解答都会出现“耳石症”这个词,这一现象很容易让不懂医学专业的患者及家属误认为眩晕发作就是耳石症犯了,来到医院第一句就问我医生我是不是耳石症,而且会很执着的认为自己得的就是耳石症,直到我拿出证据证明不是耳石症。我还经常遇到很执着的患者,因为前面看的几个医生诊断耳石症,也会非常坚定的认为自己得耳石症,让我给他治疗耳石症,而且还会怀疑我的判断,直到按照我的方法治疗好转才明白自己不是耳石症! 这种现象的根源应该不难看出是医生在给患者解答时不经意产生了误导,我曾经在医生中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有90%医生认为耳石症是眩晕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自然医生们在遇到眩晕问题时候,步调统一回复的“耳石症”。事实上耳石症并不是眩晕疾病中发病最高的,教科书描述是“耳石症是外周性眩晕中最常见的疾病”,很多医生笼统认为耳石症发病最高,这主要也是因为眩晕疾病比较复杂,目前医学界对有些疾病的定义和研究不清楚,才会有这样的误解! 二,其次,医生对耳石症的理解不够深入,缺乏与其他眩晕疾病鉴别的经验或者证据,诊断耳石症时证据不够充分,很多时候就根据所谓的发病率(耳石症最常见)去分析判断。因此,对耳石症有很多误解!认为旋转性眩晕是耳石症,认为体位性改变诱发的眩晕是耳石症,认为特定体位变化诱发短暂性眩晕肯定是耳石症,这些都不准确!耳石症是最容易诊断的眩晕疾病,因为它的特点非常鲜明,只有外周前庭和相应的伴随症状(恶心呕吐),没有与外周前庭不相关其他系统症状(如听觉系统症状等)(这是耳石症除了典型症状外的最有特征性的特点),这一点往往被忽略!对于耳石症的特点,我经常用“出淤泥而不染”来形容!从这一点来看,虽然耳石症最容易诊断,但也非常容易被误诊! 因此,耳石症泛化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根结底是对耳石症认识的不充分导致的,尤其是医生理解不到位助推了问题的广泛出现!
1、前庭康复训练临床试验证实对眩晕完全康复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眩晕是一种前庭系统功能障碍疾病的共同症状,是疾病发作时患者的一种感受,一般在发作时病人有失重感同时可以看到环境中物体旋转,摇摆或者浮动,医学上叫做运动幻视!眩晕发作时同时或者眩晕消失之后会伴有头晕不稳感,眩晕的症状经过正确治疗后一般都能消失,但不少患者会出现头晕不稳感,且持续时间较长,影响生活质量,这种情况药物治疗效果均不佳,如果未早期干预,往往会诱发主观性头晕,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头晕症状更难治愈。前期为了证实前庭康复训练的有效性,对于眩晕治疗后残留头晕不稳感超过2周的患者,我做了近百例康复训练治疗,并进行对照试验,数据统计显示收到了良好治疗效果,眩晕或头晕完全康复率可达90%,未康复训练组只有20%。同时还发现在眩晕急性症状消失后,尽早做前庭康复训练,可加速眩晕的康复。 2、前庭康复训练基于眩晕发病机理,具有针对性,可靠性 很多病人都不理解眩晕发病的机理,事实上的确很难理解,因为大脑功能非常复杂,往往眩晕疾病查不出器质性的病变,只是前庭的功能发生了障碍,这种障碍可能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前庭器官的损害,引起前庭功能的低下,在急性发作时大脑调节功能尚未建立时,会出现眩晕症状,典型疾病是前庭神经元炎(单侧),因为前庭神经的坏死引起前庭器官损害,导致前庭功能低下,引起数天或者数周的眩晕症状,但大脑具有强大的调节功能,可以通过增强大脑功能的调节,使身体可以达到新的平衡状态,但大脑的这种调节功能有一定限度,平常活动时不会出现头晕或者眩晕症状,一旦运动平衡刺激超出大脑调节范围,就会出现头晕或者眩晕症状,比如过山车等运动,这一类型眩晕疾病在急性发作治疗眩晕缓解后,会出现长时间的头晕不稳感,通过前庭康复训练,可增强大脑调节功能产生功能代偿,加速整体前庭功能的康复,使眩晕或头晕症状完全消失。 另外一种平衡障碍属于前庭功能亢进,对于这个提法,可能医生有不同的见解,在我看过的很多患者出现眩晕症状并不是前庭器官的损伤引起的(不能用前庭器官损伤机制解释),可能前庭系统处于一种兴奋或者激惹状态(往往是单侧的),在日常活动时如转头,起床等动作就可出现头晕或者眩晕症状,临床上发现有些眩晕疾病前庭系统兴奋的同时出现大脑其他功能区域也处于兴奋状态,表现在很多患者都会出现睡眠障碍,夜间难以入睡,大脑一直处于运转状态,甚至容易受到外界刺激,比较常见的是对光亮和声音刺激敏感,表现为怕光及怕声音等现象。因此,我大胆的推测前庭功能的亢奋,有可能是整个大脑过度兴奋导致的,在给患者口服或者静脉应用降低大脑兴奋性的药物后眩晕症状可以明显得到缓解,间接证明了这一观点。但目前尚未找到直接证明的方法,这也是徐亚平眩晕工作室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这一类型的眩晕疾病在整体大脑兴奋性下降后,前庭功能兴奋性也下降,但我们发现这种过度兴奋状态会对前庭系统本身造成损害或者造成大脑中枢和前庭系统产生不协调因素,因此在兴奋性下降之后也会出现头晕不稳感,通过前庭康复训练可使前庭系统和大脑中枢重新建立协调关系,达到新的平衡状态,从而头晕不稳症状消失。 3、前庭康复训练应坚持心理建设与生理平衡训练并行 我们理解了眩晕发病机理,就能很好的理解前庭康复训练的意义,前庭康复训练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简单的小剂量的前庭刺激手段(如动眼),一方面来锻炼增强前庭中枢减退的功能并产生适应,另一方面来调动大脑的调节机制,代偿部分前庭功能的缺失或者调节大脑各功能区域的协调,让身体达到新的平衡,从而让眩晕或头晕症状消失。另外,临床上我们还发现心理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引起主观上头晕不稳感,这些不良情绪也会阻碍前庭功能的恢复,因此在康复训练的同时因做好心理建设,也叫心理康复,主要通过充分了解自己所患疾病,明确诱发因素,做好预防及发病时处理,来消除眩晕疾病对心理的创伤,消除不良情绪。因此,我始终认为,治疗眩晕应该坚持心理及生理同时治疗模式,引入眩晕工作室诊疗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病友平时看医生应该深有体会,就是与医生沟通的时间很短,这个短期内很难改变。因此和医生沟通的每一分钟都变得很宝贵,医生正是通过与病友们的沟通,结合检查检验数据才可以做出病因的正确判断。但如果你无法清晰向医生表达自己的症状是什么,医生该如何判断呢。今天我们就来讲讲眩晕、头晕、和头昏,看上去类似,表达不清将极大影响眩晕病因判断的三个词。在往下看之前,你先自己想想能不能区分它们三。 1、眩晕、头晕易混淆的根源在于中西方文字差异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眩晕是什么,眩晕在医学上是一种疾病发生时的症状,所谓眩晕,也是一种晕的感觉。先看看“晕”,新华字典的解释是,头发昏,有旋转的感觉;而“眩晕”新华字典的解释是:一种自身或外物的运动幻觉,呈旋转感、摇摆感、漂浮感。“头晕”又是什么呢,新华字典的意思是头脑晕眩。新华字典看头晕和眩晕很难看出差别,字典都说不清,真为难病友们弄明白了。实际上医学里头晕和眩晕是有很大差异的。现代医学发源于西方,英文头晕(Dizzness)和眩晕(Vertigo)有明确不同的词汇,翻译成中文后没有合适的词汇将两者完全差异化区分开。其实眩晕强调的是“眩”,眩的同时伴有头晕,也就是说最核心的其实是眩。而很多人包括医生却关注了晕,才会把头晕和眩晕混淆,所以取名字很重要。 2、眩晕、头晕和头昏的概念上的具体区分 那么眩晕和头晕在医学上的区别在哪呢?眩晕重点看“眩”,指的是一种自身或外物的运动幻觉,呈旋转感、摇摆感、漂浮感,就是在发作时候感觉到自身或者外界物体旋转、摇摆或者漂浮的“眩”的感觉。而头晕强调的是“晕”,一种身体不稳或者不平衡的“晕”的感觉,发作时没有自身或外界物体运动的感觉。 “头昏”又是什么呢,头昏医学上是指头脑不清晰或不清醒感,既没有身体的不稳感,也没有看到物体运动的感觉,说白点就是“昏沉沉”。可能说概念有些抽象,我们拿生活中的体验来举例子。一般来讲在正常生活中,是不会有眩晕的体验的,除非你去体验过山车等外界带来的这种天旋地转的感觉,所以平时如果出现“眩”的感觉,那一定说明您可能身体有问题了。而头晕可能在生活中大家都有体验到,比如喝醉酒了、乘车乘船时晕船晕车、或者连续转体运动停下来后,你会感觉走路会不稳,感觉身体有点不受控制,摇摇晃晃的,一般不会出现看到物体转动的情况,但同时会感觉有头昏头脑不清晰感,糊里糊涂的感觉。头昏的感觉就像晚上没有睡好,早上起床大脑不太清醒或头脑不太清晰,反应也比较慢。一般来讲,眩晕同时会伴有头晕的感觉,有时也会有头昏的感觉,而头晕一般也会伴有头昏的感觉。 3、那么为什么说充分理解眩晕的概念,是诊断眩晕疾病的基础? 眩晕疾病大多数是无法通过常规抽血、拍片等检查来确定的,需要详细了解眩晕发作时的具体情况,才能找到发病特点,发病特点对诊断有决定性的意义。比如需要知道眩晕发作的具体持续的时间,需要精确到秒,还有需要知道发作时伴随症状以及诱发的因素。但如果不清楚哪种感觉是眩晕,哪种感觉是头晕或者头昏,就会计算错误眩晕的时间,很多情况下知道眩晕发作的具体时间就可以排除一些疾病,尤其是在其他伴随症状特点不鲜明的时候。我门诊99%的患者,不能主动回答眩晕和头晕的区别,均需要医生详细解释区分后,才能准确的回答眩晕或者头晕的确切时间。这里要强调的是计算的眩晕发作的时间是指眩晕一次发作的持续时间,简单来讲就是一次发作中,看到房子转动到停止转动的持续时间耳源性眩晕门诊中,向病友详细解释清楚眩晕前,与详细解释眩晕后,病友对“您一次眩晕发作持续多长时间”的回答吻合率只有50%。这一数据很好说明,非常有必要让患者正确理解眩晕的具体概念和特征,这对诊断眩晕疾病起到非常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门诊时,我会特意用些时间向患者解释眩晕、头晕、头昏的概念和差异,并反复验证患者反馈信息的准确性,以便于眩晕疾病的诊断。 最后,眩晕疾病涉及全身多个系统,疾病种类相对较多,发病机制相对复杂,容易混淆和误诊,徐亚平医生眩晕工作室本着耐心、细心、用心和爱心工作的态度,通过这些细节努力从复杂繁琐的疾病中找到蛛丝马迹,做出准确的诊断,也只有诊断准确,相应的治疗才有良好的治疗效果。